CN115144037B -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4037B
CN115144037B CN202211043420.9A CN202211043420A CN115144037B CN 115144037 B CN115144037 B CN 115144037B CN 202211043420 A CN202211043420 A CN 202211043420A CN 115144037 B CN115144037 B CN 115144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st
data
evaluation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34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4037A (zh
Inventor
王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mes Huaji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mes Huaji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mes Huaji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mes Huaji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34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4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4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4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4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4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调节控制系统相关领域,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通过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通过布设完成的温度监测设备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通过碰撞测试设备进行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存在测试不够准确全面,进而导致锂电池的防爆性能评价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控制系统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锂电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锂电池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或者人的因素,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害,进而引起锂电池异常,导致电池爆炸,危害生产生活健康。
现有技术在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存在测试不够准确全面,进而导致锂电池的防爆性能评价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存在测试不够准确全面,进而导致锂电池的防爆性能评价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多角度的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评价,进而准确全面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评价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性能测试系统,所述性能测试系统与温度监测设备、碰撞测试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锂电池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设定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基于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温度监测设备布设,并通过布设完成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所述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采集信息模块,所述采集信息模块用于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锂电池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充电测试模块,所述充电测试模块用于设定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温度采集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基于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温度监测设备布设,并通过布设完成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温度评价模块,所述温度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碰撞测试模块,所述碰撞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结果输出模块,所述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通过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并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布设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根据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所述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达到通过多角度的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评价,进而准确全面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评价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的温升速度评价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的温度极值评价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的温度均匀性评价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采集信息模块1,充电测试模块2,温度采集模块3,温度评价模块4,碰撞测试模块5,图像采集模块6,结果输出模块7。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存在测试不够准确全面,进而导致锂电池的防爆性能评价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多角度的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评价,进而准确全面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评价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性能测试系统,所述性能测试系统与温度监测设备、碰撞测试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锂电池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
步骤S200:设定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
具体而言,所述性能测试系统为进行锂电池的防爆性能测试的系统,所述温度监测设备为具有多个温度测定接口,可以进行实时温度测定的设备,所述碰撞测试设备为进行锂电池碰撞测试的设备,所述碰撞测试设备可以进行多种碰撞实验的,具有与锂电池爆炸防护相匹配的防护措施的碰撞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为可以进行实时图像采集的高清CCD相机。
所述目标锂电池为需要进行防爆性能测试的锂电池,可以是手机、电脑锂电池,可以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锂电池。当确定要进行目标锂电池的防爆性能测试后,需要根据目标锂电池的电池特性,适应性的进行电池的定位和处理,因此,当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测试时,为了后续的测试更加的准确,需要采集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所述基础信息包括目标锂电池的尺寸信息,所述尺寸信息为反映了目标锂电池的形状、长度的参数。通过所述基础信息的采集,为后续进行准确的电池定位、传感器分布提供了数据支持。
所述设定充电参数即为根据目标锂电池的特性,依据可能出现的充电情况进行充电模拟的参数,包括波动电压下的充电、快速充电、稳定电压下的充电等。基于设定好的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
步骤S300: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基于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温度监测设备布设,并通过布设完成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
步骤S400: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
具体而言,依据所述基础信息,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所述温度监测设备的布设,一般而言,所述温度监测设备为多个,且所述温度监测设备与锂电池的接触点较小,可以降低过大接触面积对于目标锂电池的散热影响。所述温度监测设备依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尺寸形状进行均匀布设,布设距离依据防爆测定精度确定,测定精度越高,则布设越密集。当布设完成所述温度监测设备后,开始进行充电测试,并且在充电测试的过程中,通过布设好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数据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其中,所述温度采集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具有时间和位置标识。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度评价,依据温度的评价结果生成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第一防爆测试数据。
在进行温度评价的过程中,包括几个维度的温度分析,来进行防爆评价,如温升速度、温度极值、最大频率温度值、温度均匀性等。
在进行温升速度评价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步骤S400还包括:
步骤S410: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和所述充电参数进行对应关系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步骤S420:通过大数据构建充电参数的温升速度评价值;
步骤S430:通过所述匹配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对应的温升速度评价值匹配,得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
步骤S440:计算所述温度采集数据中的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与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的比值;
步骤S450: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全区域比值计算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具体而言,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包括了所有充电参数对应下的温度数据,为了对于温度的分析更加准确,因此,依据充电参数对应下的温度采集数据进行匹配分隔,获得各个充电参数对应下的温度数据。通过大数据获得各个充电参数下的温升速度的理论值,并将理论值构成温升速度理论值集合。
依次进行温升速度分析,选定一充电参数,如快充的充电参数,获得所述快充对应充电参数下的温度采集数据,依据所述快充充电参数匹配所述温升速度理论值集合数据,根据匹配结果获得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假设对于所述目标锂电池设定有9个温度测定点,则对9个测定点进行同区域的温升分析,即逐点分析,分别计算获得9个测定点的温升速度最大值,再对9个温升速度最大值进行比较,获得9个温升速度最大值的极大值。将所述极大值作为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依据所述极大值和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进行比值计算,若比值为1,代表测试实验值与理论值一致,表明温控很好,由于急速温升导致的爆炸风险较低,若比值越大,则代表温度控制效果越差,急速温升可能带来的爆炸风险越大。根据比值计算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通过进行温升速度维度的评价分析,进而使得获得的温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为后续获得准确的防爆性能评价结果夯实了基础。
在进行温度极值评价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步骤S400还包括:
步骤S410a:构建温度评价值集合;
步骤S420a:通过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值集合匹配,得到匹配温度评价集合;
步骤S430a:基于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大值分布结果生成第一温度评价数据;
步骤S440a:通过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高频次分布结果生成第二温度评价数据;
步骤S450a: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评价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评价数据生成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具体而言,所述温度评价值集合为依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设计信息构建的评价值集合,它反映了所述目标锂电池的不同温度区间下的风险值。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值集合匹配,获得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对应的温度评价值,将其作为匹配温度评价集合。在所述温度评价值集合中,评价值越高,则爆炸风险越大。
在分析温度评价值的过程中,从温度极大值和极高频次两个维度进行评价。极大值是指将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所有温度测定结果汇总(不区分区域),将汇总后的在充电过程中的极大值作为第一温度评价数据。所述极高频次是指在当前的充电参数下,所述目标锂电池保持的最长时间的温度,根据保持最长时间温度对应的温度评价值,生成第二温度评价数据。
对所述第一温度评价数据和第二温度评价数据进行汇总,依据预先设定的权重值进行加权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通过进行温度极大值和极高频次两个维度的温度评价,进而使得获得的温度评价结果更加丰满,为后续进行准确防爆性能评价提供了支持。
在进行温度均匀度评价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步骤S400还包括:
步骤S410b: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的采集时间标识,基于采集时间标识结果获得初始划分结果;
步骤S420b:通过温度采集区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结果的区域分类,得到区域划分结果;
步骤S430b:根据所述区域划分结果进行同时间节点下的不同区域温度的均匀度评价,生成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
步骤S440b:根据所述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具体而言,温度均匀度评价是指在同一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情况,温度表现越均匀,代表目标锂电池的温度控制越好,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电池爆炸的风险越低。
对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基于时间的划分,获得同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各个位置区域的温度数据,即所述区域划分结果。通过当前时刻不同位置区域的实时温度的比较,获得第一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依次进行所有时刻不同位置区域的实时温度比较,基于多个第一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的平均值,获得所述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将所述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作为所述温度评价结果。通过对于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均匀度控制能力的评价,进而使得获得的温度评价结果更加的准确和丰满,为进行准确的目标锂电池的防爆能力评价夯实了基础。
步骤S500: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所述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
步骤S600: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步骤S700: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
具体而言,在进行碰撞测试过程中,包括几个方面的碰撞测试,如运输环境模拟的碰撞测试和使用过程的碰撞模拟测试。当进行碰撞测试的过程,需要根据设定的碰撞固定规则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固定,当固定完成后,依据碰撞实验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对于碰撞参数和碰撞后的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电路通畅测试,基于测试结果整合记录碰撞参数。
进一步的,除却对于碰撞完成的内部电路测试,还需要针对于目标锂电池的碰撞完成后的外部表现评价,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依据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目标锂电池的外表面损伤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记录的碰撞参数获得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通过整合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最终的所述防爆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于充电温度控制和碰撞电池表现两个维度进行目标锂电池的防爆评价,进而使得获得的防爆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进而达到通过多角度的锂电池防爆性能测试评价,进而准确全面进行锂电池防爆性能评价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步骤S300还包括:
步骤S310:设定测试环境温度和测试环境数据;
步骤S320:基于所述测试环境温度和测试环境数据进行所述充电测试,根据充电测试结果得到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步骤S330:将所述测试环境温度和所述测试环境数据添加至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具体而言,在进行充电测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充电测试和拟合,需要进行多种场景下的充电影响测试,如场景一:标准环境、实验室温度;场景二:标准环境,非实验室温度;场景三:特殊环境,实验室温度;场景四:特殊环境,非实验室温度。通过构建的多个场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拟合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到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将所述不同场景的测试数据与所述温度采集数据绑定。通过多个场景下的温度测试,进而使得获得的温度评价结果更加的全面和丰满,进而实现提高防爆性能评价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步骤S600还包括:
步骤S610: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电池形变特征识别,得到形变特征识别结果;
步骤S620:通过形变特征识别结果的形变位置进行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生成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结果;
步骤S630:通过所述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结果生成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具体而言,当进行碰撞测试后,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进行碰撞测试后的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图像采集结果。构建目标锂电池的碰撞形变评价特征集合,通过所述碰撞形变评价特征集合进行所述图像采集结果的遍历匹配,一般而言,形变越大,则对于电池的影响越大,引起电池的温度异常,进而形成爆炸风险,基于匹配结果得到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爆炸隐患评价结果。
进一步的,在匹配完成形变程度后,基于形变对应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分析。当形变位置与内部极板相关联,则对于形变造成的隐患则应具有更高的评价值,当形变位置为非内部元件直接关联位置,如电池边角,则因为形变造成的隐患则不具有更高的评价值。基于形变程度和形变位置获得所述电池隐患评价结果。通过所述电池隐患评价结果生成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性能测试系统与电池测试装置通信连接,本申请步骤S500还包括:
步骤S510:将碰撞测试完成的所述目标锂电池通过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得到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包括通断数据、连续性数据、稳定性数据;
步骤S520: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获得所述碰撞测试参数。
具体而言,所述电池测试装置为进行电池的功能测试的装置,测量的参数包括电池内阻、容量、电压参数、电流参数等。当进行碰撞测试后,通过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功能测试,判断所述目标锂电池是否运行正常。进一步的,通过几个维度的数据判断其是否运行正常,第一维度即目标锂电池中各个线路的通断情况,第二维度即目标锂电池的测试数据的数据变化连续性,第三维度即目标锂电池的测试数据测试稳定性。通过三个维度的数据得到测试数据,基于获得的测试数据得到所述碰撞测试参数。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采集信息模块1,所述采集信息模块1用于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锂电池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
充电测试模块2,所述充电测试模块2用于设定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
温度采集模块3,所述温度采集模块3用于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基于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温度监测设备布设,并通过布设完成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
温度评价模块4,所述温度评价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
碰撞测试模块5,所述碰撞测试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
图像采集模块6,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结果输出模块7,所述结果输出模块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评价模块4还用于: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和所述充电参数进行对应关系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通过大数据构建充电参数的温升速度评价值;
通过所述匹配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对应的温升速度评价值匹配,得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
计算所述温度采集数据中的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与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的比值;
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全区域比值计算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评价模块4还用于:
构建温度评价值集合;
通过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值集合匹配,得到匹配温度评价集合;
基于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大值分布结果生成第一温度评价数据;
通过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高频次分布结果生成第二温度评价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评价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评价数据生成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评价模块4还用于: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的采集时间标识,基于采集时间标识结果获得初始划分结果;
通过温度采集区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结果的区域分类,得到区域划分结果;
根据所述区域划分结果进行同时间节点下的不同区域温度的均匀度评价,生成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采集模块3还用于:
设定测试环境温度和测试环境数据;
基于所述测试环境温度和测试环境数据进行所述充电测试,根据充电测试结果得到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将所述测试环境温度和所述测试环境数据添加至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还用于:
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电池形变特征识别,得到形变特征识别结果;
通过形变特征识别结果的形变位置进行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生成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结果;
通过所述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结果生成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碰撞测试模块5还用于:
将碰撞测试完成的所述目标锂电池通过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得到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包括通断数据、连续性数据、稳定性数据;
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获得所述碰撞测试参数。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性能测试系统,所述性能测试系统与温度监测设备、碰撞测试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锂电池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
设定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
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基于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温度监测设备布设,确定多个温度测试点,每个温度测试点对应一测试区域,并通过布设完成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所述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
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和所述充电参数进行对应关系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通过大数据构建充电参数的温升速度评价值;
通过所述匹配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对应的温升速度评价值匹配,得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
计算所述温度采集数据中的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与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的比值,通过对所有区域测试点进行升温计算,确定温升速度最大值的极大值; 将所述极大值作为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依据所述极大值和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进行比值计算;
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全区域比值计算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构建温度评价值集合,所述温度评价值集合为依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设计信息构建的评价值集合,反映所述目标锂电池的不同温度区间下的风险值;
通过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值集合匹配,得到匹配温度评价集合;
基于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大值分布结果生成第一温度评价数据;
通过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高频次分布结果生成第二温度评价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评价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评价数据生成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的采集时间标识,基于采集时间标识结果获得初始划分结果;
通过温度采集区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结果的区域分类,得到区域划分结果;
根据所述区域划分结果进行同时间节点下的不同区域温度的均匀度评价,生成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温度均匀度评价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测试环境温度和测试环境数据;
基于所述测试环境温度和测试环境数据进行所述充电测试,根据充电测试结果得到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将所述测试环境温度和所述测试环境数据添加至所述温度采集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电池形变特征识别,得到形变特征识别结果;
通过形变特征识别结果的形变位置进行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生成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结果;
通过所述电池爆炸隐患评价结果生成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测试系统与电池测试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碰撞测试完成的所述目标锂电池通过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得到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包括通断数据、连续性数据、稳定性数据;
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获得所述碰撞测试参数。
6.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采集信息模块,所述采集信息模块用于采集目标锂电池的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锂电池尺寸信息、定位位置信息;
充电测试模块,所述充电测试模块用于设定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充电测试;
温度采集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在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中,基于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温度监测设备布设,确定多个温度测试点,每个温度测试点对应一测试区域,并通过布设完成的所述温度监测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温度实时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
温度评价模块,所述温度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基于温度评价结果生成第一防爆测试数据;
碰撞测试模块,所述碰撞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位置定位,当定位完成后,通过碰撞测试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碰撞测试,记录碰撞测试参数;
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图像采集,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和所述碰撞测试参数生成第二防爆测试数据;
结果输出模块,所述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爆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防爆测试数据输出防爆性能测试结果;
所述温度评价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和所述充电参数进行对应关系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通过大数据构建充电参数的温升速度评价值;
通过所述匹配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采集数据对应的温升速度评价值匹配,得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
计算所述温度采集数据中的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与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的比值,通过对所有区域测试点进行升温计算,确定温升速度最大值的极大值; 将所述极大值作为同区域温升速度值,依据所述极大值和所述约束温升速度评价值进行比值计算;
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全区域比值计算结果获得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构建温度评价值集合,所述温度评价值集合为依据所述目标锂电池的设计信息构建的评价值集合,反映所述目标锂电池的不同温度区间下的风险值;
通过所述温度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评价值集合匹配,得到匹配温度评价集合;
基于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大值分布结果生成第一温度评价数据;
通过匹配温度评价集合中的区域温度评价的极高频次分布结果生成第二温度评价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评价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评价数据生成所述温度评价结果。
CN202211043420.9A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144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3420.9A CN115144037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3420.9A CN115144037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4037A CN115144037A (zh) 2022-10-04
CN115144037B true CN115144037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415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3420.9A Active CN115144037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403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738B (zh) * 2012-09-04 2015-01-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阻燃防爆装置及方法
CN204461706U (zh) * 2015-03-18 2015-07-08 吉林大学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高速碰撞实验测试装置
CN208384088U (zh) * 2018-07-03 2019-01-15 东莞百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仿真模拟测试机
CN111006834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汕头大学 一种基于传感器信号实时监测评估电池碰撞损伤的方法
CN214427581U (zh) * 2020-09-21 2021-10-19 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测试系统
CN112213067A (zh) * 2020-10-23 2021-01-12 建德希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锂电池挤压碰撞性能进行检测的装置
CN112858930A (zh) * 2020-12-23 2021-05-28 南京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测试分析系统
CN113370847A (zh) * 2021-08-04 2021-09-10 特瓦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安全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532549B (zh) * 2021-08-27 2022-07-0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4037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7897B (zh) 评估动力电池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KR102106775B1 (ko) 딥러닝을 이용한 전지 진단 방법
WO201207859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ing battery capacity
CN116431975B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环境监测方法及系统
US2020016658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578298B (zh) 电池温度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6944B (zh) 快速模型训练结果检验系统
CN116342599B (zh) 缺陷检测设备的点检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85693B (zh) 一种基于温度概率密度函数的电池健康状态快速评估方法
CN113590482B (zh)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CN113189495A (zh) 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58076A (zh) 计量误差评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01706B (zh) 一种锂电池的智能化筛选方法及系统
CN113933734A (zh) 一种退役电池包内部单体参数的提取方法
CN115267552A (zh) 车辆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10756A (zh) 一种低压母线槽的绝缘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410531B (zh) 电池整体温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44037B (zh) 一种锂电池防爆性能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951232B (zh)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173100B (zh)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6127604B (zh) 一种汽车防撞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520068A (zh) 一种电力数据的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63841A (zh) 配电网设备标识牌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02603B (zh) 识别电芯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577456B (zh) 测量设备点检方法及运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