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2760A -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42760A CN115142760A CN202210076132.7A CN202210076132A CN115142760A CN 115142760 A CN115142760 A CN 115142760A CN 202210076132 A CN202210076132 A CN 202210076132A CN 115142760 A CN115142760 A CN 1151427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automatic
- user
- opening
- i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KJLPSBMDOIVXSN-UHFFFAOYSA-N 4-[4-[2-[4-(3,4-dicarboxyphenoxy)phenyl]propan-2-yl]phenoxy]phth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OC=2C=C(C(C(O)=O)=CC=2)C(O)=O)C=CC=1C(C)(C)C(C=C1)=CC=C1OC1=CC=C(C(O)=O)C(C(O)=O)=C1 KJLPSBMDOIVXS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1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 E05F15/627—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包括指令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自动关门指令;门控制装置,连接于指令获取装置,用于在获取到自动关门指令时获取预设的用户终端当前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若确定用户通过门,则输出控制指令;及自动开闭装置,安装于门与门框之间,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门自动关闭。本申请具有减少开门后忘记关门的情况,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门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门控属于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数字化的交互和控制方式代替传统的开关门方式及上锁方式,现有的智能门控可以使用指纹、密码触摸输入等方式进行开关锁,甚至部分移门可以像电梯门一样进行自动滑动开闭,以此方便用户进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有急事出门而忘关门的情况,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当遇到自身或朋友家人携带有较多东西,也容易导致不方便关门的问题。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为了减少开门后忘记关门的情况,降低安全隐患,方便用户开关门,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包括:
指令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自动关门指令;
门控制装置,连接于指令获取装置,用于在获取到自动关门指令时获取预设的用户终端当前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若确定用户通过门,则输出控制指令;及
自动开闭装置,安装于门与门框之间,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门自动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输入自动关门指令时,获取预设的用户终端当前的位置,若用户终端从室内区域转到室外区域,或从室外区域转到室内区域,则表示用户通过了门,此时门控制装置控制自动开闭装置自动关闭门,以此减少开门后忘记关门的情况,降低安全隐患,同时方便用户开关门,尤其在携带东西手脚不便时。
优选的,所述指令获取装置包括触摸模块;
触摸模块安装于门内侧门把手上,其感应区用于捕捉用户的手势信号,并依据手势信号判断是否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门把手上滑动手势时可触发自动关门指令,以此将开门与自动关门的触发动作合二为一,简化用户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及第三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预设的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通道是否搭建完成;
若未搭建完成,则在预设的间隔时长后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若搭建完成,则向用户终端发送用于获取定位信息的获取请求;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及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发送获取请求后判断是否获取到定位信息;
若未获取到,则在预设的间隔时长后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若获取到,则由第三判断模块执行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的操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情况下,用户终端可能未开启定位功能,甚至门控制装置可能没有绑定用户终端,因此若未获取到定位信息则可以直接通过定时关门的方式进行关门。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门开度的门开度检测件;
所述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判断模块;
所述第四判断模块连接于门开度检测件,用于获取门开度,并在门开度为零时获取所有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室内区域是否包含用户终端;
若不包含,则输出落锁指令;
所述第四判断模块连接有自动落锁装置,所述自动落锁装置用于响应于落锁指令执行落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门开度为零时表示门已合上,此时作门是否需要落锁的判定,若室内有人则表示安全隐患低,无需上锁,方便人通行,同时减少锁的使用频率,延长寿命;否则表示室内无人,安全隐患高,此时控制自动落锁装置对门落锁,提升安全性。
优选的,还包括通讯装置;
所述通讯装置连接所述门控制装置与用户终端,用于获取门状态信息并发送至用户终端,所述门状态信息包括门开度、门落锁状态,同时用于通过用户终端获取自动关门指令以控制自动开闭装置自动关闭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讯装置可将门的状态信息远程发送至用户终端,方便用户远程了解门是否忘关等信息,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自动开闭装置包括传动缆、收卷器及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拉动门以使门趋于打开状态,所述收卷器用于与门框或墙壁连接,所述传动缆一端卷绕于收卷器内,其另一端连接门顶部,所述收卷器用于收卷传动缆以关闭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组件用于使门趋于打开,而收卷器与传动缆则用于拉动门使之闭合,通过控制收卷器则可以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用于与门框或墙壁固定的基座、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销、与门滑移连接的滑块及连接门与滑块的弹力件,所述转动销的一端与滑块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转动时,滑块滑动并驱使弹力件形变产生弹力,而转动销相对基座转动,配合滑块抵紧弹力件,当门趋向闭合时,弹力件拉动门以阻碍门转动,以此实现门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门顶部远离其转动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感应面与传动缆的一端连接,用于检测传动缆的拉力值;
所述收卷器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及制动器,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卷绕传动缆,所述制动器连接于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停转;
所述制动器连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于伺服电机,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功能关闭,同时启动伺服电机以收卷传动缆;
所述控制器连接于第一力传感器,用于在传动缆的拉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值时控制制动器关闭制动功能,并在拉力值下降至第一设定区间内时开启制动功能;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传动缆的拉力值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伺服电机启动以收卷传动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制动器实现伺服电机的刹车,当用户需要自动关门时,则可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以收卷传动缆,以此控制门自动关闭;而当用户想要打开门时,则只需拉开门使得门受力增大,此时传动缆的拉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值,制动器自动松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以使得门可以正常开启,且当用户松手时,拉力值下降至第一设定区间内,以此可精准控制门开度,方便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运送货物时需要较大的门开度,而取快递外卖时则可用较小的门开度,也可用于调节室内通风情况。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连接于门开度检测件,用于获取门开度,并依据门开度确定设定上限值及第一设定区间,不同门开度对应不同的设定上限值及第一设定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传动缆的受力模型分析,门开度不同,传动缆与门的夹角不同,使得拉力产生不同,且弹力件在不同的形变程度,其对门的作用力也会产生差别,因此通过门开度测试作为确定设定上限值、第一设定区间的参考,从而使得收卷器控制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提高控制精度。
优选的,所述门开度检测件包括设置于收卷器上的编码器和/或用于与门连接的第二力传感器;
所述编码器用于计量传动缆的卷绕圈数;
所述第二力传感器感应面与所述弹力件一端接触以检测弹力件所受拉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码器可测量伺服电机的转动圈数,以此计量传动缆的卷绕圈数,通过传动缆放出的长度、第二力传感器的位置、收卷器的位置及三角函数可计算门与门框的夹角,以此计算门开度;而第二力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弹力件的形变程度,以此判断滑块的滑动位置,依据滑块的滑动位置、转动销的尺寸及三角函数也可算出门开度;而由于弹力件可能存在弹性疲劳现象,实际通过第二力传感器的力值测算的门开度会随时间的推移产生误差,当通过编码器测算的门开度与通过第二力传感器测算的门开度误差过大时则可以提示用户更换弹力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用户输入自动关门指令时,获取预设的用户终端当前的位置,若用户终端从室内区域转到室外区域,或从室外区域转到室内区域,则表示用户通过了门,此时门控制装置控制自动开闭装置自动关闭门,以此减少开门后忘记关门的情况,同时方便用户开关门,尤其在携带东西手脚不便时;
2.当门开度为零时表示门已合上,此时作门是否需要落锁的判定,若室内有人则表示安全隐患低,无需上锁,方便人通行,同时减少锁的使用频率,延长寿命;否则表示室内无人,安全隐患高,此时控制自动落锁装置对门落锁,提升安全性;
3.通过制动器实现伺服电机的刹车,当用户需要自动关门时,则可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以收卷传动缆,以此控制门自动关闭;而当用户想要打开门时,则只需拉开门使得门受力增大,此时传动缆的拉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值,制动器自动松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以使得门可以正常开启,且当用户松手时,拉力值下降至第一设定区间内,以此可精准控制门开度,方便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运送货物时需要较大的门开度,而取快递外卖时则可用较小的门开度,也可用于调节室内通风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系统模块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自动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执行流程图,主要展示自动关门的控制原理。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传动缆及收卷器。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控系统的执行流程图,主要展示手动拉门时的控制原理。
附图标记说明:
1、门;11、门框;12、门把手;13、触摸模块;
2、自动开闭装置;21、传动缆;22、收卷器;221、壳体;222、伺服电机;
3、复位组件;31、基座;32、转动销;33、滑块;34、弹力件;35、滑轨;
4、第一力传感器;42、第二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参照图1、图2,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包括指令获取装置、门控制装置及自动开闭装置2,指令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自动关门指令,门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自动关门指令后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1,在判定用户通过门1后再控制自动开闭装置2自动关闭门1,以此避免用户忘记关门1的情况,降低安全隐患。
指令获取装置包括触摸模块13,触摸模块13采用触摸屏,触摸屏安装于门1的门把手12上靠近转动中心的位置,方便大拇指滑动触摸,且不影响其他手指握持,触摸模块13也可以同时安装于门1内侧与门1外侧的门把手12上。触摸屏的感应区用于捕捉用户的手势信号,并依据手势信号判断是否输出自动关门指令。不同的手势信号可采用手指上划、下划、长按等方式触发,且不同的触发方式可输出除自动关门指令外的其他指令,例如输出可控制自动开闭装置2自动开闭门1的自动开门指令。
门控制装置,连接于指令获取装置,其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三判断模块及第四判断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三判断模块及第四判断模块均可单独采用处理器,也可为同一处理器的不同程序模块。
参照图1、图3,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通道是否搭建完成;
若未搭建完成,则在预设的间隔时长后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若搭建完成,则向用户终端发送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的获取请求。
具体的,用户终端可以是用户的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第一判断模块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通道指无线通道,例如5G通道,该无线通道用于获取自动关门指令,若通道未搭建完成,表示用户终端未连接,此时切换为控制定时自动开闭装置2定时自动关闭门1,例如十秒后自动关闭门1。
为避免定时自动关闭门1导致夹伤用户等问题,可在门1靠门框11一侧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分别设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竖直相对,通过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感应人或物体的存在。当自动开闭装置2启动定时自动关闭门1的动作时,若中途存在人或物体等障碍时,红外接收器向门控制装置发送信号,以此停止自动关闭门1的动作并作提示。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也可由PIR人体红外传感器代替,用于检测人体的存在,以此及时停止自动关闭门1的动作,提升安全性。
第二判断模块连接于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发送获取请求后判断是否获取到定位信息;
若未获取到,则在预设的间隔时长后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若获取到,则执行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1的操作。
具体的,预设的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可通过不同手势信号进行调整,例如上划对应10秒定时,下划对应30秒定时。部分用户终端可能未开启定位功能,因此无法获取到定位信息,此时调整为定时控制自动关闭门1。
第三判断模块连接于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获取到自动关门指令时获取预设的用户终端当前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1;
若判定用户已通过门1,则输出控制指令;
若判定用户未通过门1,则不输出控制指令。
具体的,通过门1的判断中,需要实时获取用户终端的位置,当用户从门1的一侧到达另一侧时表示用户通过门1,当然也可采用传感器检测的方式代替定位检测的方式,例如在门框11上设红外感应的传感器以检测人是否通过门框11等。当自动开闭装置2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开始执行自动关闭门1的操作。
第四判断模块连接有门开度检测件,门开度检测件用于检测门1开启的角度,即门1与门框11的夹角。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门开度,并在门开度为零时获取所有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室内区域是否包含用户终端;
若不包含,则输出落锁指令;
第四判断模块连接有自动落锁装置,自动落锁装置可采用DS107型号的电控磁力锁,自动落锁装置用于响应于落锁指令进行自动落锁,以此实现锁门1。
具体的,门开度为零时表示,门1与门框11的夹角为零,表示门1已闭合。获取所有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时,用户终端一开始需要与门控制装置绑定,并开通获取定位的权限。而室内区域为一组区间坐标,比如经度区间加纬度区间,当用户终端的坐标落在该经度区间与纬度区间所表示的区域内,则表示室内有人,此时表示安全隐患低,无需上锁,以此方便人通行,同时减少锁的使用频率。而在室内无人时第四判断模块控制自动落锁装置对门1落锁。
门控制装置还连接有通讯装置,通讯装置可采用GPRS模块、wifi模块、5G模块等,可与手机等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通讯装置用于获取门状态信息并发送至用户终端。门状态信息包括门开度、门落锁状态,通过门开度用户可以了解门1是否忘关,或者是否有外人进入,通过门落锁状态可以了解室内是否有其他家人等。
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的关联app向门控制装置发送指令,例如通过手机发送的自动关门指令以控制门1自动关闭,以此方便在忘关门1时远程关门1,减少来回赶的时间浪费;或者获取自动开门指令以控制门1自动开启,以此方便给家政人员、家人等临时开门1,节省时间成本。
参照图4、图5,上述自动开闭装置2包括传动缆21、收卷器22及复位组件3,复位组件3用于拉动门1以使门1趋于打开状态,其包括基座31、转动销32、滑块33及弹力件34,转动销32的一端与滑块33铰接,基座31可与门框11或墙壁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转动销32呈L形或T形,其一端穿过基座31与基座31铰接,其另一端与滑块33铰接,门1内侧固定有滑轨35,滑块33插入滑轨35内且与滑轨35滑移连接,滑块33的滑动方向始终与转动销32的长度方向呈夹角,滑轨35的延伸方向与门1的转动轴线方向垂直。
弹力件34采用拉簧,位于滑轨35内,其一端与滑块33粘接固定,其另一端通过第二力传感器42与滑轨35端部粘接固定,弹力件34端部与第二力传感器42的感应面粘接。第二力传感器42作为门开度检测件的一部分,其可以检测弹力件34的作用力变化情况,当门1开启时,转动销32相对基座31转动,滑块33相对滑轨35滑动,此时弹力件34从拉伸状态逐渐收缩,第二力传感器42的测量力值减小,以此即可感应弹力件34形变程度,以此计算滑块33的位置并得到门开度。
复位组件3可带动门1打开,而收卷器22与传动缆21配合则可拉动门1关闭,两者相互配合,可调整门1的开或闭,如图6所示。
收卷器22包括壳体221、绞盘及伺服电机222,壳体221可与门框11或墙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壳体221位于门框11上远离门1转动处的顶部角落。绞盘转动连接于壳体221内,传动缆21一端卷绕于绞盘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力传感器4连接门1顶部,伺服电机222的输出轴与绞盘同轴固定,以此可用于收卷传动缆21以关闭门1。
第一力传感器4与门1顶部边沿固定或转动连接,其位于门1上远离门1转动轴的位置,第一力传感器4的感应面与传动缆21的一端粘接固定,用于检测传动缆21的拉力值。
门开度检测件除包括与滑块33连接的第二力传感器42外,还包括设置于收卷器22上的编码器,编码器与伺服电机222连接,用于读取伺服电机222的转动圈数,以此计量传动缆21的卷绕圈数,以此计算传动缆21放出的长度,由于传动缆21放出的一段、第二力传感器42至门1的一段、收卷器22至门1转动轴的一段形成三角,因此依据传动缆21放出的长度、第二力传感器42至门1转动轴的间距、收卷器22至门1转动轴的间距及三角函数就可测算出门1与门框11的夹角,即门开度。当然也可采用对照组的方式进行计算,例如通过实际测试,当传动缆21放出的长度为0.5米时,门1与门框11的夹角为60°,以此类推则可查找到不同放出的长度时门开度分别对应的值。
而第二力传感器42也可采用同样的方式,通过力值换算弹力件34的形变程度,再换算成滑块33的滑动距离,再通过三角函数等计算得到门开度。但由于弹力件34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存在弹性疲劳现象,由力值换算得到的门开度可能会存在误差,因此门开度的取值以编码器为主,同时通过比较编码器得到的门开度与第二力传感器42得到的门开度,可以判断弹力件34,也就是拉簧是否存在弾性疲劳现象,以此方便提示用户需要更换拉簧。
收卷器22还包括控制器及制动器,制动器可采用LCL012014A00型号的高扭矩永磁制动器,其连接于伺服电机222,用于控制伺服电机222停转。且制动器还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于伺服电机222。
当第三判断模块输出控制指令时,控制器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功能关闭,同时启动伺服电机222以收卷传动缆21,以此降低门开度直至门1闭合。而当门控制装置在用户的操控下输出开门指令时,控制器响应于开门指令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功能关闭,此时绞盘可自由转动并放出传动缆21,门1在复位组件3的作用下开启。其他实施例中,自动开门过程中,伺服电机222可反向转动辅助传动缆21放出,以此可调整门1开启的速率,提升使用体验。
参照图5、图7,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能会手动拉门1,或者想将门1控制在所需的门开度,因此进一步设置如下:
控制器连接于第一力传感器4,用于在传动缆21的拉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值时控制制动器关闭制动功能,并在拉力值下降至第一设定区间内时开启制动器的制动功能。
具体的,正常状态下,第一力传感器4的力值应当对应复位组件3对门1的拉力,对应传动缆21的拉力,若传动缆21的拉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值时表示用户用手拉门1,此时有外力作用于门1上,打破了复位组件3与传动缆21之间的平衡,此时门控制装置则控制制动器关闭制动功能,此时门1可以随用户的动作自由开启。
而第一设定区间的最大值小于设定上限值,且第一设定区间包含在门1未受外力时第一力传感器4所受的力值。当拉力值下降至第一设定区间内时,表示用户未对门1施加力,或者施加力的力明显减小,使得第一力传感器4所受的力值回到正常区间,此时表示用户没有意愿继续拉门1,因此开启制动功能以对伺服电机222刹车,如此用户可将门1推到任一门开度并固定,例如停在图6所示的门开度,以此方便精准调控门开度,该功能可用于调节室内通风情况等场景。
且在传动缆21的拉力值,即第一力传感器4的力值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22启动以收卷传动缆21,直至力值达到设定下限值或以上。该设定下限值低于第一设定区间的最小值,可取接近或等于零的值,当传动缆21的拉力值低于设定下限值,表示用户手动合门1,使得传动缆21张力减小,甚至出现传动缆21下垂情况,此时控制伺服电机222启动以收卷传动缆21,避免传动缆21接触到人或物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传动缆21过于松垮而被门1和门框11夹住或夹断。
考虑到门1处于不同门开度时第一力传感器4的受力情况:传动缆21与门1的角度不同,拉簧的形变程度也不同,当拉簧拉伸到最大长度时拉力最大,第一力传感器4的受力也最大。由此可知,第一力传感器4的力值会随门开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使控制器连接于门开度检测件,用于获取门开度,并依据门开度确定设定上限值、第一设定区间,不同门开度对应不同的设定上限值、第一设定区间。
实际测试中,在门1未受外力影响下,门开度越大,则第一力传感器4的力值越大,此时相应的设定上限值需要上调,第一设定区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同步上调,而设定下限值仍然接近于零变化不大,因此无需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需要进门1时,用户可使用用户终端通过通讯装置向指令获取装置发送自动开门指令,门控制装置输出开门指令,以此控制制动器松开,门1在复位组件3作用下开启,若门1有落锁,则需先控制自动落锁装置解锁。若外侧门把手12设有触摸屏,也可在解锁后在触摸屏上输入对应开门1的手势,控制门1自动开启,然后当用户通过门框11时,收卷器22拉动传动缆21,控制门1自动关闭。
需要出门1时,用户可在内侧门把手12触摸区输入自动关门1的手势信号,然后拉动门1,第一力传感器4收到外力,此时制动器自动松开,用户可自由拉动门1,当然也可采用自动开门1操作,此处不做赘述。经过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三判断模块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1,并在用户通过后控制伺服电机222启动,进行自动关门1,而第四判断模块则判断室内是否有其他用户,若有则落锁,若无则不落锁。
之后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上的app随时查看门开度等信息,并执行远程控制门1关闭等操作,从而减少忘关门1的情况,方便用户通行和精准控制门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自动关门指令;
门控制装置,连接于指令获取装置,用于在获取到自动关门指令时获取预设的用户终端当前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1);若确定用户通过门(1),则输出控制指令;及
自动开闭装置(2),安装于门(1)与门框(11)之间,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门(1)自动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获取装置包括触摸模块(13);
触摸模块(13)安装于门(1)内侧门把手(12)上,其感应区用于捕捉用户的手势信号,并依据手势信号判断是否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及第三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预设的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通道是否搭建完成;
若未搭建完成,则在预设的间隔时长后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若搭建完成,则向用户终端发送用于获取定位信息的获取请求;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及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发送获取请求后判断是否获取到定位信息;
若未获取到,则在预设的间隔时长后输出自动关门指令;
若获取到,则由第三判断模块执行依据定位信息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门(1)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门开度的门开度检测件;
所述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判断模块;
所述第四判断模块连接于门开度检测件,用于获取门开度,并在门开度为零时获取所有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判断室内区域是否包含用户终端;
若不包含,则输出落锁指令;
所述第四判断模块连接有自动落锁装置,所述自动落锁装置用于响应于落锁指令执行落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讯装置;
所述通讯装置连接所述门控制装置与用户终端,用于获取门状态信息并发送至用户终端,所述门状态信息包括门开度、门落锁状态,同时用于通过用户终端获取自动关门指令以控制自动开闭装置(2)自动关闭门(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闭装置(2)包括传动缆(21)、收卷器(22)及复位组件(3),所述复位组件(3)用于拉动门(1)以使门(1)趋于打开状态,所述收卷器(22)用于与门框(11)或墙壁连接,所述传动缆(21)一端卷绕于收卷器(22)内,其另一端连接门(1)顶部,所述收卷器(22)用于收卷传动缆(21)以关闭门(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3)包括用于与门框(11)或墙壁固定的基座(31)、与基座(31)转动连接的转动销(32)、与门(1)滑移连接的滑块(33)及连接门(1)与滑块(33)的弹力件(34),所述转动销(32)的一端与滑块(33)铰接,当门(1)逐渐开启时弹力件(34)的形变程度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1)顶部远离其转动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力传感器(4),所述第一力传感器(4)的感应面与传动缆(21)的一端连接,用于检测传动缆(21)的拉力值;
所述收卷器(22)包括伺服电机(222)、控制器及制动器,所述伺服电机(222)用于卷绕传动缆(21),所述制动器连接于伺服电机(222),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222)停转;
所述制动器连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于伺服电机(222),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功能关闭,同时启动伺服电机(222)以收卷传动缆(21);
所述控制器连接于第一力传感器(4),用于在传动缆(21)的拉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值时控制制动器关闭制动功能,并在拉力值下降至第一设定区间内时开启制动功能;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传动缆(21)的拉力值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伺服电机(222)启动以收卷传动缆(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连接于门开度检测件,用于获取门开度,并依据门开度确定设定上限值及第一设定区间,不同门开度对应不同的设定上限值及第一设定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开度检测件包括设置于收卷器(22)上的编码器和/或用于与门(1)连接的第二力传感器(42);
所述编码器用于计量传动缆(21)的卷绕圈数;
所述第二力传感器(42)感应面与所述弹力件(34)一端接触以检测弹力件(34)所受拉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6132.7A CN115142760B (zh) | 2022-01-23 | 2022-01-23 |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6132.7A CN115142760B (zh) | 2022-01-23 | 2022-01-23 |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42760A true CN115142760A (zh) | 2022-10-04 |
CN115142760B CN115142760B (zh) | 2024-07-23 |
Family
ID=83405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76132.7A Active CN115142760B (zh) | 2022-01-23 | 2022-01-23 |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4276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32775A (ja) * | 2001-05-10 | 2002-11-22 | Arai Pump Mfg Co Ltd | 自動閉鎖引き戸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電磁ブレーキ |
EP3032017A1 (de) * | 2014-12-09 | 2016-06-15 | GEZE GmbH |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der öffnungs- und/oder schliessbewegung eines tür- oder fensterflügels |
KR101964101B1 (ko) * | 2018-06-12 | 2019-07-31 | 지티앤피주식회사 | 스마트 중문 자동 개폐 제어시스템 |
JP2020026626A (ja) * | 2018-08-09 | 2020-02-20 | 森村金属株式会社 | ペット用のドア開閉装置 |
CN214330434U (zh) * | 2021-03-02 | 2021-10-01 | 广州蓉华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预埋膨胀封条的单开防火门 |
CN215169249U (zh) * | 2021-04-27 | 2021-12-14 | 深圳市比斯特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衡门 |
-
2022
- 2022-01-23 CN CN202210076132.7A patent/CN1151427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32775A (ja) * | 2001-05-10 | 2002-11-22 | Arai Pump Mfg Co Ltd | 自動閉鎖引き戸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電磁ブレーキ |
EP3032017A1 (de) * | 2014-12-09 | 2016-06-15 | GEZE GmbH |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der öffnungs- und/oder schliessbewegung eines tür- oder fensterflügels |
KR101964101B1 (ko) * | 2018-06-12 | 2019-07-31 | 지티앤피주식회사 | 스마트 중문 자동 개폐 제어시스템 |
JP2020026626A (ja) * | 2018-08-09 | 2020-02-20 | 森村金属株式会社 | ペット用のドア開閉装置 |
CN214330434U (zh) * | 2021-03-02 | 2021-10-01 | 广州蓉华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预埋膨胀封条的单开防火门 |
CN215169249U (zh) * | 2021-04-27 | 2021-12-14 | 深圳市比斯特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衡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42760B (zh)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31197B2 (en) | Remote controlled light switch cover | |
CN109489202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 |
JP5198730B2 (ja) | モータ駆動式移動システムの操作方法 | |
KR102005954B1 (ko) | 공동 현관문의 원격 개방 시스템 | |
KR100706328B1 (ko) | 슬라이드 도어의 전동 개폐장치 | |
CN111977475A (zh) | 智能呼梯方法、系统及介质 | |
CN110803004A (zh) | 一种控制汽车车门开启的装置和方法 | |
US11536075B2 (en) | Door operator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 |
US20030192254A1 (en) | Balance control system for a movable barrier operator | |
CN211543211U (zh) | 一种控制汽车车门开启的装置 | |
CN115142760A (zh) | 一种基于终端互联的智能门控系统 | |
US10204466B1 (en) | Continuous calibration of a control device | |
CN111556914A (zh) | 盥洗台自动控制系统 | |
CN115356943A (zh)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无线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7576133A (zh) | 冰箱 | |
KR102030479B1 (ko) | 창문 자동 개폐장치 | |
CN109901411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窗体多参数采集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A2452931A1 (en) | Barrier movement position sensing | |
WO2012007448A1 (fr) |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d'un dispositif comprenant un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pilotant un element mobile de fermeture ou d'occultation d'une ouverture dans un batiment | |
KR101792497B1 (ko) | 자동문용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잠금시스템 | |
EP3400604A1 (en) | Remote controlled switch cover | |
CN209875022U (zh) | 电动窗帘控制系统 | |
CN112528798A (zh) | 自动调节视角的人脸识别装置 | |
CN108952452B (zh) | 一种遥控关窗的方法及装置 | |
KR101947451B1 (ko) | 자동문용 와이파이기술을 이용한 잠금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