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7435A -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7435A
CN115137435A CN202210901845.2A CN202210901845A CN115137435A CN 115137435 A CN115137435 A CN 115137435A CN 202210901845 A CN202210901845 A CN 202210901845A CN 115137435 A CN115137435 A CN 115137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belt
tourniquet
groove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18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立娜
刘殿臣
徐荣华
沈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18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7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7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7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812Surgical forceps with a single pivotal connection
    • A61B17/2841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仓组件,包括带仓结构、送带结构、击发结构、钳臂和套管;带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止血带以及容纳至少一个止血带的带仓;带仓结构固定容纳于套管内;钳臂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内,钳臂的远端具有伸出套管以外的弯钩部,钳臂上开设有容带凹槽,容带凹槽的近端位于套管内,容带凹槽的远端位于弯钩部内侧并且沿弯钩部的造型弯曲;送带结构的远端插入套管内,击发结构穿设于套管内;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所有止血带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的远端沿容带凹槽造型弯曲成环状部;击发结构向远移动拍合待入钳止血带的环状部。使用过程中,血管能够稳定保持在弯钩部形成的钳口内,并被止血带稳定夹闭。

Description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过程中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需要对目标组织周围血管进行结扎,以阻止出血。止血技术已经成为了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人体任何部位的外科操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一般使用止血钳结扎夹闭合止血。
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使用止血钳对目标组织周围血管进行结扎,往往是先将待夹闭血管置于两个夹臂形成的钳口内,钳口内预先放置有V形结扎夹,再通过闭合两个夹臂使V形结扎夹闭合夹闭血管。然而,现有的止血钳在夹闭过程中,血管在钳口内容易滑脱,导致止血不当,并且由于待夹闭血管直径不同,V形结扎夹往往要求设计多种尺寸来适应,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带仓组件,使用过程中,血管能够稳定保持在弯钩部形成的钳口内,并被止血带稳定夹闭。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带仓组件的止血钳。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述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仓组件,包括带仓结构、送带结构、击发结构、钳臂和套管;带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止血带以及容纳至少一个条状止血带的带仓,至少一个止血带在远近方向上依次排列储存于带仓的内部;带仓结构固定容纳于套管内;钳臂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内,钳臂的远端具有弯钩部,弯钩部伸出套管以外,钳臂上开设有容带凹槽,容带凹槽的近端位于套管内与带仓的仓内空间连通形成送带通道,容带凹槽的远端位于弯钩部内侧并且沿弯钩部的造型弯曲;送带结构的远端插入套管内,送带结构与止血带配合;击发结构穿设于套管内,击发结构与弯钩部配合;
夹闭血管过程中,位于送带通道最远端的止血带为待入钳止血带,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送带通道内的所有止血带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的远端沿容带凹槽造型弯曲成环状部,待入钳止血带的远端端部伸出容带凹槽以外;击发结构向远移动,拍合待入钳止血带的环状部。
可选地,容带凹槽的底面远端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面和弯折面,弧形面从弯钩部的底部延伸至弯钩部的顶部,弧形面的走向与弯钩部的走向一致,弯折面位于弯钩部的顶部,弯折面的走向偏离弯钩部的走向向下,弯折面自由端的切线方向向近朝向钩状部的底部。
可选地,钳臂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的底部,击发结构、送带结构、带仓结构和钳臂在套管内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可选地,带仓底板放置于钳臂上,容带凹槽的近端位于带仓的下方;容带凹槽位于带仓底板的远侧,或者容带凹槽的近端与带仓底板部分重合;夹闭血管过程中,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近端初始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位于容带凹槽内,送带结构向远移动,送带结构推送带仓最远端的止血带离开带仓底板下沉进入容带凹槽的近端内,送带结构推送待入钳止血带沿容带凹槽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带仓最远端的止血带完全进入容带凹槽的近端内。
可选地,在容带凹槽远端的左侧面上开设有沿容带凹槽走向的第一安装槽,在容带凹槽的右侧面上对应于第一安装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卡条,第一卡条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一安装槽以内,第一卡条的第二侧部伸出第一安装槽以外,第一卡条的第一侧部与第一安装槽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复位件连接;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卡条,第二卡条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二安装槽以内,第二卡条的第二侧部伸出第二安装槽以外,第二卡条的第一侧部与第二安装槽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复位件连接;第一卡条的第二侧部上具有从容带凹槽外伸向容带凹槽内的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朝向容带凹槽外设置,第一导向面从第一卡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卡条的第二端,第二卡条的第二侧部上具有从容带凹槽外伸向容带凹槽内的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面朝向容带凹槽外设置,第二导向面从第二卡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条的第二端;第一卡条与容带凹槽的底部之间,以及第二卡条与容带凹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止血带前进的送带通道。
可选地,第一卡条的第二侧部上还具有从容带凹槽内伸向容带凹槽外的第三导向面,第三导向面朝向容带凹槽内设置,第三导向面从第一卡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卡条的第二端;第二卡条的第二侧部上还具有从容带凹槽内伸向容带凹槽外的第四导向面,第四导向面朝向容带凹槽内设置,第四导向面从第二卡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条的第二端。
可选地,容带凹槽的底面远端包括弧形面;击发结构的远端具有用于拍合止血带环状部的拍合头,拍合头的远侧部具有适应弧形面设置的拍合面;击发过程中,拍合头向远移动至弯钩部的钩槽内。
可选地,拍合头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送带片头部通过的凹槽。
可选地,容带凹槽的底面远端为弧形面,弧形面从弯钩部的底部延伸至弯钩部的顶部,弧形面的走向与弯钩部的走向一致,弧形面的第一端位于弯钩部的底部,弧形面的第二端位于弯钩部的顶部,弧形面的第二端朝向弯钩部的底部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止血钳,具有如上所述的带仓组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止血钳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状态下,送带结构位于送带初始位置,击发结构位于击发初始位置;钳臂的弯钩部钩取待夹闭血管后,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带仓结构中的所有止血带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的远端沿容带凹槽造型弯曲至环状部,待夹闭血管位于环状部以内。
S2、击发结构向远移动至击发终止位置,令击发结构的远端拍合待入钳止血带的环状部,使待入钳止血带夹闭血管。
S3、击发结构从击发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击发初始位置,然后送带结构从送带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送带初始位置,夹闭的血管脱离弯钩部形成的钳口。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采用止血带与具有弯钩部的钳臂配合能够用于夹闭血管的新思路。其中,采用远端具有弯钩部的钳臂来夹持血管,一方面弯钩部容易钩取待夹闭血管,另一方面待夹闭血管能够稳定保持在弯钩部形成的钳口内,夹闭过程中待夹闭血管不容易从钳口内滑脱,使血管夹闭过程稳定有效。进而通过带仓结构、送带结构和击发结构的提出,实现了止血带与钳臂的配合工作来夹闭血管,并且实现了止血带的连发。
此外,本发明提出的带仓组件,可以实现通过控制击发结构的行程,控制击发结构和钳臂的弯钩部施加给待夹闭血管的夹闭力,从而借助于一个带仓组件便适用于夹闭不同粗细的血管,无需根据待夹闭血管的直径不同,频繁更换不同型号的止血钳。具体的,借助于一个带仓组件便适用于夹闭不同粗细的血管,说明如下:粗血管的血管壁较厚,细血管的血管壁较薄,为使带仓组件稳定夹闭血管,击发结构与弯钩部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等于待夹闭血管的两个血管壁厚度,但是击发结构与弯钩部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于小于待夹闭血管的两个血管壁厚度,过于小于会引起血管壁组织坏死;本发明提出的带仓组件,通过控制击发结构的行程,能够调整击发结构与弯钩部之间的距离以适当小于等于待夹闭血管的两个血管壁厚度,即能够控制击发结构和钳臂的弯钩部施加给待夹闭血管的夹闭力,进而可以适用于夹闭不同粗细的血管。
附图说明
本发明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止血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止血钳远端的内部结构;
图2是图1中止血钳远端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止血钳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送带结构位于送带初始位置,击发结构位于击发初始位置;
图4是图3中止血钳的远端结构放大示意;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止血钳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送带结构位于送带终止位置;
图6是图4中止血钳的远端结构放大示意;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止血钳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击发结构位于击发终止位置;
图8是图7中止血钳的远端结构放大示意;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钳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钳臂远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钳臂的后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带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仓组件;
11:管体;12:套管;
2:钳臂;
21:弯钩部;22:容带凹槽;23:直形面;24:弧形面;25:弯折面;26:第一安装槽;27:第二安装槽;28:第一卡条;29:第二卡条;30:第一复位件;31:第二复位件;32:第一导向面;33:第二导向面;34:第三导向面;35:第四导向面;
41:止血带;42:带仓;43:待入钳止血带;44:侧顶壁;45:单向止动槽;46:止挡壁;47:滑出壁;48:凹口;49:弹性压紧片;
51:拍合头;52:拍合面;
6:传动件;
61:弹性推件;62:第一翘起端;63:弹性止动件;64:第二翘起端;65:水平部;66:倾斜部;67:固定端;
7:送带片;
71:单向推槽;72:推动壁;73:斜壁;
8:适配器;
81:插入通道;82:驱动轴;
9:待夹闭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近”指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远”指靠近患者的一侧。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其中,由近至远的方向也为由后至前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止血钳,该止血钳包括适配器8和带仓组件1。
如图1至图4所示,带仓组件1包括致动件(致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已在CN201911021573.1的中国专利中体现,申请日为2019年10月25日,公开日为2021年04月27日,本发明全文引用该专利,此处不再赘述)、带仓结构、送带结构、击发结构、钳臂2,以及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管体11和套管12。
管体11的远端与套管12的近端连通,并且套管12的近端固定连接于管体11的远端。管体11可以是带仓组件1的近端外壳,也可以是带仓组件1的近端外壳内的一个部件,管体11本身可以是一体件,也可以是分体件,管体11的作用之一是其内壁提供限位结构来限定活动部件的活动位置。
致动件容纳于管体11内。带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止血带41以及容纳至少一个条状止血带41的带仓42,至少一个止血带41在远近方向上依次排列储存于带仓42的内部,带仓结构容纳于套管12内,并且带仓结构与套管12固定连接。钳臂2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12内,钳臂2的远端具有弯钩部21,弯钩部21伸出套管12以外,钳臂2上开设有容带凹槽22,容带凹槽22的近端(即容带凹槽22的第一端)位于套管12内与带仓的仓内空间连通形成送带通道,容带凹槽22的远端(即容带凹槽22的第二端)位于弯钩部21内侧(即弯钩部21朝向套管12的一侧)并且沿弯钩部21的造型弯曲。送带结构的远端插入套管12内,送带结构与止血带41配合,送带结构的近端插入管体11内,送带结构的近端与致动件连接,以使致动件驱动送带结构在远近方向上移动,用于(致动件驱动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时)推送送带通道中的止血带41向远移动,以及用于(致动件驱动送带结构向近移动时)将推送止血带41后的送带结构复位至初始状态。夹闭血管过程中,位于送带通道最远端的止血带为待入钳止血带,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带仓中的止血带进入容带凹槽,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沿容带凹槽22造型弯曲成环状部(如图5和图6所示),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端部伸出容带凹槽22以外。击发结构的近端插入管体11内,击发结构的近端与致动件连接,以在送带结构完成送带后,使致动件驱动击发结构在远近方向上移动,用于(致动件驱动击发结构向远移动时)击发结构拍合待入钳止血带43的环状部(如图7和图8所示),以及用于(致动件驱动击发结构向近移动时)将拍合止血带41后的击发结构复位至初始状态。其中,本发明所称的环状是指能够形成空心的任何包围形状,不单指圆环形状。
如此设置的带仓组件1,初始状态下,送带结构位于送带初始位置,击发结构位于击发初始位置。使用带仓组件1中钳臂2的弯钩部21钩取待夹闭血管,接着致动件驱动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送带通道中的所有止血带41向远移动,以将止血带41推送至进入容带凹槽22,送带结构位于送带终止位置,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沿容带凹槽22造型弯曲至环状部,待夹闭血管位于环状部以内(即环状部将待夹闭血管包围起来)。之后致动件驱动击发结构向远移动至击发终止位置,令击发结构的远端拍合待入钳止血带43的环状部,使待入钳止血带43夹闭血管。最后致动件驱动击发结构和送带结构复位至初始状态,复位过程中,首先致动件驱动击发结构从击发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击发初始位置,然后致动件驱动送带结构从送带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送带初始位置,将夹闭的血管脱离弯钩部21形成的钳口。
综上,本实施例提出了采用止血带41与具有弯钩部21的钳臂2配合能够用于夹闭血管的新思路。其中,采用远端具有弯钩部21的钳臂2来夹持血管,一方面弯钩部21容易钩取待夹闭血管,另一方面待夹闭血管能够稳定保持在弯钩部21形成的钳口内,夹闭过程中待夹闭血管不容易从钳口内滑脱,使血管夹闭过程稳定有效。进而通过带仓结构、送带结构和击发结构的提出,实现了止血带41与钳臂2的配合工作来夹闭血管,并且实现了止血带41的连发。
此外,本发明提出的带仓组件,可以实现通过控制击发结构的行程,控制击发结构和钳臂的弯钩部施加给待夹闭血管的夹闭力,从而借助于一个带仓组件便适用于夹闭不同粗细的血管,无需根据待夹闭血管的直径不同,频繁更换不同型号的止血钳。具体的,借助于一个带仓组件便适用于夹闭不同粗细的血管,说明如下:粗血管的血管壁较厚,细血管的血管壁较薄,为使带仓组件稳定夹闭血管,击发结构与弯钩部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等于待夹闭血管的两个血管壁厚度,本发明提出的带仓组件,通过控制击发结构的行程,能够调整击发结构与弯钩部之间的距离以小于等于待夹闭血管的两个血管壁厚度,即能够控制击发结构和钳臂的弯钩部施加给待夹闭血管的夹闭力,进而可以适用于夹闭不同粗细的血管。
适配器8包括插入通道81以及穿设在插入通道81中的驱动轴82。
管体11的近端插入插入通道81中,管体11的近端与插入通道81连接,驱动轴82位于致动件的近侧,驱动轴82的远端与致动件的近端连接,用于驱动致动件。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1的近端与插入通道81在远近方向上相对不动。
优选地,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43整体沿容带凹槽22造型弯曲成环状部。
优选地,如图4所示,容带凹槽22的底面远端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面24和弯折面25,弧形面24从弯钩部21的底部延伸至弯钩部21的顶部,弧形面24的走向与弯钩部21的走向一致,弯折面25位于弯钩部21的顶部,弯折面25的走向偏离弯钩部21的走向向下,弯折面自由端的切线方向向近朝向钩状部的底部。如此,通过设置弧形面24,利于止血带41沿着弯钩部21的走向弯曲,通过设置弯折面25,利于止血带41向下弯折形成环状部以包裹待夹闭血管。进一步优选地,弧形面24为圆弧形面。
进一步优选地,弧形面24具有用于与弯折面25连接的第一连接位,弯折面25具有用于与弧形面24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第一连接位在远近方向上的切线方向与第二连接位在远近方向上的切线方向形成的夹角大于100°。如此,利于止血带41沿着弯钩部21的走向弯曲过渡至弯折面25,并继续沿弯折面25的走向弯曲。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位在远近方向上的切线方向与第二连接位在远近方向上的切线方向形成的夹角为120°~150°。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设置的容带凹槽22底面,不会对弯钩部21的形状设计产生约束,即本实施例中弯钩部21的钩端朝向既可以向上设置,也可以向下设置,还可以与带仓轴平行设置。作为一个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弯钩部21的钩端朝向与带仓轴平行设置。
优选地,如图4所示,钳臂2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12的底部,击发结构、送带结构、带仓结构和钳臂2在套管12内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由于钳臂2的弯钩部21不能超出套管12向远延伸的假定套管壁,通过将钳臂2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12的底部,增大了弯钩部21的设计尺寸,进而使弯钩部21能够适应更多直径类型的待夹闭血管;通过将击发结构、送带结构、带仓结构和钳臂2在套管12内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结构紧凑的同时,便于送带结构与带仓结构的配合,便于击发结构与钳臂2的配合。
优选地,如图4所示,带仓底板放置于钳臂2上,容带凹槽22的近端位于带仓42的下方;容带凹槽22位于带仓底板的远侧,或者容带凹槽22的近端与带仓底板部分重合;夹闭血管过程中,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近端初始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43位于容带凹槽22内,送带结构向远移动,送带结构推送带仓最远端的止血带41离开带仓底板下沉进入容带凹槽22的近端,送带结构推送待入钳止血带43沿容带凹槽22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带仓最远端的止血带41完全进入容带凹槽22的近端内,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沿容带凹槽22造型弯曲成环状部,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端部伸出容带凹槽22以外。如此,利于送带结构的送带过程和复位过程的实现,从而实现送带结构的连续送带,并且使钳臂2的形状简单,利于止血带41从带仓42向容带凹槽22内送入。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带仓42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容带凹槽22具有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壁的内侧面与左侧面共面,右侧壁的内侧面与右侧面共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送带片头部推送待入钳止血带43,为便于送带片头部推送待入钳止血带43,优选地,在止血带的近端端部和/或远端端部开设有用于容纳送带片头部的凹口48。如此,通过凹口48在相邻止血带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送带片头部的空间,便于送带片头部推送待入钳止血带43。
送带结构复位过程中,送带结构向带仓近端前进,送带片头部会带动容带凹槽22内除待入钳止血带43之外的所有止血带向带仓近端前进,前进至容带凹槽22内最近端的止血带与容带凹槽22的近端端壁接触时,近端端壁会阻挡容带凹槽22内除待入钳止血带43之外的所有止血带继续向带仓近端前进,由于送带片头部具有弹性,送带片头部会越过其近侧相邻的止血带移动至凹口48处停止,为下一次送带、击发做准备。优选地,在带仓42侧壁的远端设置有沿送带方向延伸并向容带凹槽22内部翘起的弹性导向片(图中未示出);送带过程中,止血带41沿着弹性导向片与带仓底板之间形成的通道进入容带凹槽22。如此,在带仓组件1处于任何放置状态下,送带过程中,止血带41均能稳定进入容带凹槽22,提高止血带41入钳稳定性。
优选地,带仓42包括位于带仓42远端的带仓顶板(图中未示出),带仓顶板的两个侧部分别与带仓42的两个侧壁连接;在带仓顶板上设置有沿送带方向并向容带凹槽22翘起的弹性压紧片49,弹性压紧片49位于弹性导向片的远侧;送带过程中,止血带41完全进入容带凹槽22时,止血带41由弹性压紧片49压紧。通过设置弹性压紧片49,稳定完全进入容带凹槽22内的止血带41的状态,利于送带结构推送该止血带41继续沿容带凹槽22稳定前进,以使止血带41沿容带凹槽22的造型弯曲。
具体地,弹性压紧片49包括连接部和压紧部,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为向容带凹槽22内部延伸的斜面,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带仓顶板连接,连接部的第二端与压紧部的第一端连接,压紧部所在的平面与容带凹槽22的近端底面平行。如上设置,增大弹性压紧片49与止血带41的压紧接触,使压紧稳定,同时,增长弹性压紧片49对止血带41的压紧时间,进一步保证止血带41沿容带凹槽22继续前进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在容带凹槽22远端的左侧面上开设有沿容带凹槽22走向的第一安装槽26,在容带凹槽22的右侧面上对应于第一安装槽26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7;第一安装槽26内安装有第一卡条28,第一卡条28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一安装槽26以内,第一卡条28的第二侧部伸出第一安装槽26以外,第一卡条28的第一侧部与第一安装槽26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复位件30连接;第二安装槽27内安装有第二卡条29,第二卡条29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二安装槽27以内,第二卡条29的第二侧部伸出第二安装槽27以外,第二卡条29的第一侧部与第二安装槽27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复位件31连接;第一卡条28的第二侧部上具有从容带凹槽22外伸向容带凹槽22内的第一导向面32,第一导向面32朝向容带凹槽22外设置,第一导向面32从第一卡条28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卡条28的第二端,第二卡条29的第二侧部上具有从容带凹槽22外伸向容带凹槽22内的第二导向面33,第二导向面33朝向容带凹槽22外设置,第二导向面33从第二卡条29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条29的第二端;第一卡条28与容带凹槽22的底部之间,以及第二卡条29与容带凹槽22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止血带41前进的弯曲通道。第一复位件30和第二复位件31可以是拉簧、压簧、橡胶件等。
如此设置,弯曲通道能够避免止血带41在送带过程中脱离容带凹槽22,送带稳定,同时利于止血带41的远端稳定沿容带凹槽22造型弯曲至环状部。此外,在击发结构的远端拍合止血带41环状部的过程中,击发结构施加力通过止血带41作用于第一导向面32和第二导向面33,第一复位件30和第二复位件31屈服,促使第一卡条28和第二卡条29分别缩进第一安装槽26和第二安装槽27内,此时由于夹闭的止血带41和夹闭的血管组成的夹闭整体厚度(即两层止血带41的厚度与两层待夹闭血管壁的厚度之和)较大,夹闭整体的两个侧部会分别抵住第一卡条28和第二卡条29,限制第一卡条28从第一安装槽26中伸出,限制第二卡条29从第二安装槽27中伸出,从而在击发结构复位之后,易于夹闭整体从容带凹槽22中释放。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容带凹槽22的底面远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直形面23、弧形面24和弯折面25,弯曲通道的第一端位于直形面23上,弯曲通道的第二端位于弧形面24上;止血带41沿容带凹槽22前进送带的过程中,止血带41的远端进入弯曲通道,止血带41的近端由弹性压紧片49压紧。如此,进一步提高止血带41在容带凹槽22内的送带稳定性,防止机构卡死。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条28的第二侧部上还具有从容带凹槽22内伸向容带凹槽22外的第三导向面34,第三导向面34朝向容带凹槽22内设置,第三导向面34从第一卡条28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卡条28的第二端;第二卡条29的第二侧部上还具有从容带凹槽22内伸向容带凹槽22外的第四导向面35,第四导向面35朝向容带凹槽22内设置,第四导向面35从第二卡条29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条29的第二端。通过设置第三导向面34和第四导向面35,进一步利于夹闭整体从容带凹槽22中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槽26设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相应地,第一卡条2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第二安装槽27设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相应地,第二卡条29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优选地,如图4所示,击发结构的远端具有用于拍合止血带41环状部的拍合头51,拍合头51的远侧部具有适应弧形面24设置的拍合面52;击发过程中,拍合头51向远移动至弯钩部21的钩槽内。如此设置的拍合头51,利于止血带41环状部的拍合,将止血带41环状部拍合为月牙形,如图8所示,以有效夹闭血管。
进一步优选地,拍合头5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送带片7远端端部通过的凹槽(图中未示出)。由于送带片7远端端部与待入钳止血带43配合,在待入钳止血带43送带过程中,送带片7远端端部容易与拍合头51的底部发生干涉,通过在拍合头51的底部开设用于送带片7远端端部通过的凹槽,避免送带片7远端端部与拍合头51的底部发生干涉。
放置一系列止血带41的带仓42,包括带仓底板和从带仓底板两侧竖直往上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止血带41的左侧部与带仓42的第一侧壁大体贴合,止血带41的右侧部与带仓42的第二侧壁大体贴合。在使用中,带仓42适于在其中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上述止血带41。
送带结构包括传动件6和送带片7。如图3所示,传动件6位于带仓42内部,邻近于末止血带41放置,也即,传动件6的远端在需要时能够抵接至该末止血带41的尾部,以推动该末止血带41,从而推动除待入钳止血带43以外的其余止血带41往远端运动。
传动件6可有不同的结构并可使用不同的其他技术驱动止血带41往带仓42远端运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传动件6为具有远端和近端、且大体呈条形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的宽度应小于带仓42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宽度,以使得该传动件6能够在带仓42内部沿远近方向移动。优选地,传动件6的宽度与带仓42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宽度大致相等,以使该传动件6和带仓42的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之间有一定摩擦力,在不需要传动件6发生运动时,传动件6和带仓4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传动件6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动;而在送带片7将待入钳止血带43推送入容带凹槽22的弯曲部时,该传动件6能够克服其与带仓4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而发生滑动,并且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希望的、除远近方向以外的其余方向上的运动,有助于保持送带稳定。
进一步地,传动件6上设置有便于传动件6在带仓42内往远端运动并防止该传动件6往近端运动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止血带41在带仓42内的推送和适当定位,从而允许在每一次的推送中,传动件6仅向远端运动一预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6包括能够与送带片7形成单向传动连接关系的第一传动结构,使得送带片7向带仓42远端运动时通过该第一传动结构的接合,传动件6同步往远端运动。
第一传动结构可以是图11示例性示出的形成在传动件6上的弹性推件61。弹性推件61在自然状态(即当传动件6从带仓42内部取出时)下,优选为预成形的细长条形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从传动件6的远端往传动件6的近端、并且往传动件6上方翘起,与传动件6形成一夹角设置,同时悬臂结构的自由端形成抵接至送带片7的第一翘起端62。送带片7上同时会形成与该弹性推件61、尤其是与该弹性推件61的第一翘起端62形成单向传动连接关系的第二传动结构,该第二传动结构为图4示例性示出的、开设于送带片7底部的数个单向推槽71,用于与设置在传动件6上的弹性推件61接合。单向推槽71的数量是可变的。单向推槽71优选地彼此等间距设置,以确保每次送带片7推送时都可由送带片7接合并推动传动件6。优选地,单向推槽71的近端壁为推动壁72,单向推槽71的远端壁为朝向远端倾斜的斜壁73;弹性推件61在自然状态下位于多个单向推槽71中的一个,在送带片7向带仓42远端移动时,该单向推槽71的近端壁与弹性推件61形成同向推动传动,也即,弹性推件61的第一翘起端62接合在其中一个单向推槽71中,并与该接合的单向推槽71中的近端壁发生抵接,那么在送带片7向远端运动时,由于翘起端与近端壁的抵接,使得传动件6同步向远端运动。送带片7完成一次送带入容带凹槽22弯曲部后,向带仓42近端移动复位时,弹性推件61的第一翘起端62脱离与近端壁抵接的状态,并沿该单向推槽71的远端壁滑动至二者脱离并进入下一个单向推槽71中。
如上所述,传动件6还包括形成在其上用于防止该传动件6往带仓42近端运动的第一止挡结构,该第一止挡结构可以是一弹性止动件63,如图12示例性示出的,弹性止动件63为设置在传动件6上的止挡弹片,止挡弹片优选地,在传动件6左右方向上的中部朝向带仓42顶部的至少一侧翘起。优选地,弹性止动件63整体凸起于传动件6的上表面设置,其高度可以超出带仓42顶部,以确保弹性止动件63朝向带仓42顶部的至少一侧翘起的第二翘起端64能够准确地与带仓42顶部的至少一侧接合,在送带片7往带仓42近端运动以复位时,使得传动件6不发生往近端的运动。同时,尽管弹性止动件63的高度超出带仓42顶部,应理解的是,该弹性止动件63的高度设置为,不会使得弹性止动件63与位于带仓42顶部的送带片7的运动发生任何干涉,确保送带片7能够稳定地往带仓42远端推送及往带仓42近端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止动件63优选地如图12所示,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呈夹角设置的水平部65和倾斜部66,水平部65较倾斜部66位于远侧,且水平部65平行于带仓42的轴线、沿远近方向延伸并位于传动件6左右方向上的中部。水平部65连接于传动件6的固定端67为该弹性止动件63的远端,水平部65另一端与倾斜部66一端相连,倾斜部66由该相连的端部朝向带仓42顶部的至少一侧倾斜延伸/翘起形成第二翘起端64,也即倾斜部66由该相连的端部往左和/或往右倾斜延伸/翘起。在使用时,水平部65与倾斜部66之间夹角的角度形成为允许所述传动件6在带仓42内向远端移动。固定端67如图12示例性示出的,大致呈“T”型结构,以此增大与传动件6的连接强度,保证弹性止动件63整体稳固凸起设置于传动件6上部,且能够与带仓42上的第二止挡结构形成有效的止挡配合,避免传动件6出现不希望的往近端的运动。
优选地,在带仓42的其中一个侧壁的顶部,垂直于该侧壁延伸一基本与带仓底板平行的侧顶壁44,侧顶壁44与传动件6的弹性止动件63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更为优选地,弹性止动件63的高度可以稍微高于该侧顶壁44,以确保弹性止动件63与该侧顶壁44上开设的第二止挡结构相接合,以避免传动件6出现不希望的向带仓42近端的运动。设置在带仓42的侧顶壁44上的第二止挡结构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了其中一种第二止挡结构为单向止动槽45;如图12所示,该单向止动槽45的开放槽口水平朝向带仓42顶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以利于整体凸起于传动件6设置的弹性止动件63,从传动件6的中部,水平朝向带仓42侧顶壁44翘起进入单向止动槽45内。其中,单向止动槽45近端壁为止挡壁46,远端壁为适于弹性止动件63滑动以往远端方向上进入下一个单向止动槽45的滑出壁47。弹性止动件63在自然状态下位于一个单向止动槽45中,在送带片7向带仓42远端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传动件6与送带片7之间的单向传动连接,传动件6将随送带片7往远端移动,此时滑出壁47对弹性止动件63的第二翘起端64形成偏压,随着传动件6进一步往远端移动,第二翘起端64将滑动脱离原来所在的单向止动槽45,往远端进入下一个单向止动槽45并与其接合;在送带片7向带仓42近端移动时,单向止动槽45的止挡壁46与弹性止动件63的第二翘起端64形成抵接止动,防止传动件6向带仓42近端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止血带具有形状保持能力,具体的,止血带在长度方向上能够沿弧形面被造型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能够被压合沿其宽度方向弯折形成弯折结构,弯折结构包括弯折部和分布在弯折部两侧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两个夹臂呈向同一方向凸出的弧状;弯折结构具有弹性并在不受力的情形下能够保持自身形状。如此,形成的弯折结构由于形状保持,能够稳定夹闭待夹闭血管。此外,本实施例涉及的止血带的材质为生物可吸收材料。为满足止血带形状保持能力要求和生物可吸收要求,可选用镁铝合金等制备止血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使用实施例1的止血钳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状态下,送带结构位于送带初始位置,击发结构位于击发初始位置;钳臂的弯钩部钩取待夹闭血管后,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带仓结构中的所有止血带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的远端沿容带凹槽造型弯曲至环状部,待夹闭血管位于环状部以内。
S2、击发结构向远移动至击发终止位置,令击发结构的远端拍合待入钳止血带的环状部,使待入钳止血带夹闭血管。
S3、击发结构从击发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击发初始位置,然后送带结构从送带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送带初始位置,夹闭的血管脱离弯钩部形成的钳口。
综上,本实施例提出的止血钳的驱动方法,使得待夹闭血管在夹闭过程中能够稳定保持在弯钩部形成的钳口内,夹闭过程中待夹闭血管不容易从钳口内滑脱,使血管夹闭过程稳定有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容带凹槽的底面远端为弧形面,不存在弯折面,弧形面从弯钩部的底部延伸至弯钩部的顶部,弧形面的走向与弯钩部的走向一致,弧形面的第一端位于弯钩部的底部,弧形面的第二端位于弯钩部的顶部,弧形面的第二端端部的切线方向向近朝向弯钩部的底部设置。如此设置的弧形面,一方面利于止血带沿着弯钩部的走向弯曲,另一方面利于止血带向下弯折形成环状部以包裹待夹闭血管,能够与实施例1中容带凹槽的底面产生类似的效果。只是如上设置的弧形面要求弯钩部的钩端也要朝向弯钩部的底部设置。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带仓底板放置于钳臂上,容带凹槽位于带仓底板的远侧,容带凹槽的近端底面与带仓底板共面,容带凹槽的近端端部设置有朝向带仓的开口;送带结构推送止血带离开带仓底板从容带凹槽开口进入容带凹槽。如此,利于止血带从带仓向容带凹槽内送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带仓与容带凹槽紧挨设置,带仓左侧壁的内侧面与容带凹槽的左侧面共面,带仓右侧壁的内侧面与容带凹槽的右侧面共面。
优选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从容带凹槽的第一端延伸至容带凹槽的第二端。如此,使得止血带在离开带仓的同时就进入弯曲通道,使送带更稳定,并且无需设置弹性导向片和弹性压紧片49。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带仓结构、送带结构、击发结构、钳臂(2)和套管(12);
带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止血带(41)以及容纳至少一个条状止血带(41)的带仓(42),至少一个止血带(41)在远近方向上依次排列储存于带仓(42)的内部;带仓结构固定容纳于套管(12)内;
钳臂(2)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12)内,钳臂(2)的远端具有弯钩部(21),弯钩部(21)伸出套管(12)以外,钳臂(2)上开设有容带凹槽(22),容带凹槽(22)的近端位于套管(12)内与带仓(42)的仓内空间连通形成送带通道,容带凹槽(22)的远端位于弯钩部(21)内侧并且沿弯钩部(21)的造型弯曲;
送带结构的远端插入套管(12)内,送带结构与止血带(41)配合;击发结构穿设于套管(12)内,击发结构与弯钩部(21)配合;
夹闭血管过程中,位于送带通道最远端的止血带(41)为待入钳止血带(43),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送带通道内的所有止血带(41)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沿容带凹槽(22)造型弯曲成环状部,待入钳止血带(43)的远端端部伸出容带凹槽(22)以外;击发结构向远移动,拍合待入钳止血带(43)的环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容带凹槽(22)的底面远端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面(24)和弯折面(25),弧形面(24)从弯钩部(21)的底部延伸至弯钩部(21)的顶部,弧形面(24)的走向与弯钩部(21)的走向一致,弯折面(25)位于弯钩部(21)的顶部,弯折面(25)的走向偏离弯钩部(21)的走向向下,弯折面(25)自由端的切线方向向近朝向钩状部(2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钳臂(2)的近端固定安装于套管(12)的底部,击发结构、送带结构、带仓结构和钳臂(2)在套管(12)内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带仓底板放置于钳臂(2)上,容带凹槽(22)的近端位于带仓(42)的下方;容带凹槽(22)位于带仓底板的远侧,或者容带凹槽(22)的近端与带仓底板部分重合;
夹闭血管过程中,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近端初始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43)位于容带凹槽(22)内,送带结构向远移动,送带结构推送带仓最远端的止血带(41)离开带仓底板下沉进入容带凹槽(22)的近端内,送带结构推送待入钳止血带(43)沿容带凹槽(22)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远端终止位置时,带仓最远端的止血带(41)完全进入容带凹槽(22)的近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容带凹槽(22)远端的左侧面上开设有沿容带凹槽(22)走向的第一安装槽(26),在容带凹槽(22)的右侧面上对应于第一安装槽(26)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7);
第一安装槽(26)内安装有第一卡条(28),第一卡条(28)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一安装槽(26)以内,第一卡条(28)的第二侧部伸出第一安装槽(26)以外,第一卡条(28)的第一侧部与第一安装槽(26)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复位件(30)连接;第二安装槽(27)内安装有第二卡条(29),第二卡条(29)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二安装槽(27)以内,第二卡条(29)的第二侧部伸出第二安装槽(27)以外,第二卡条(29)的第一侧部与第二安装槽(27)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复位件(31)连接;
第一卡条(28)的第二侧部上具有从容带凹槽(22)外伸向容带凹槽(22)内的第一导向面(32),第一导向面(32)朝向容带凹槽(22)外设置,第一导向面(32)从第一卡条(28)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卡条(28)的第二端,第二卡条(29)的第二侧部上具有从容带凹槽(22)外伸向容带凹槽(22)内的第二导向面(33),第二导向面(33)朝向容带凹槽(22)外设置,第二导向面(33)从第二卡条(29)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条(29)的第二端;
第一卡条(28)与容带凹槽(22)的底部之间,以及第二卡条(29)与容带凹槽(22)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止血带(41)前进的送带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卡条(28)的第二侧部上还具有从容带凹槽(22)内伸向容带凹槽(22)外的第三导向面(34),第三导向面(34)朝向容带凹槽(22)内设置,第三导向面(34)从第一卡条(28)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卡条(28)的第二端;
第二卡条(29)的第二侧部上还具有从容带凹槽(22)内伸向容带凹槽(22)外的第四导向面(35),第四导向面(35)朝向容带凹槽(22)内设置,第四导向面(35)从第二卡条(29)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条(29)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容带凹槽(22)的底面远端包括弧形面(24);
击发结构的远端具有用于拍合止血带环状部的拍合头(51),拍合头(51)的远侧部具有适应弧形面(24)设置的拍合面(52);击发过程中,拍合头(51)向远移动至弯钩部(21)的钩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拍合头(5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送带片头部通过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仓组件,其特征在于,
容带凹槽(22)的底面远端为弧形面(24),弧形面(24)从弯钩部(21)的底部延伸至弯钩部(21)的顶部,弧形面(24)的走向与弯钩部(21)的走向一致,弧形面(24)的第一端位于弯钩部(21)的底部,弧形面(24)的第二端位于弯钩部(21)的顶部,弧形面(24)的第二端朝向弯钩部(21)的底部设置。
10.一种止血钳,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带仓组件。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止血钳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状态下,送带结构位于送带初始位置,击发结构位于击发初始位置;钳臂的弯钩部钩取待夹闭血管后,送带结构向远移动,推送带仓结构中的所有止血带向远移动,送带结构位于送带终止位置时,待入钳止血带的远端沿容带凹槽造型弯曲至环状部,待夹闭血管位于环状部以内;
S2、击发结构向远移动至击发终止位置,令击发结构的远端拍合待入钳止血带的环状部,使待入钳止血带夹闭血管;
S3、击发结构从击发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击发初始位置,然后送带结构从送带终止位置向近移动至送带初始位置,夹闭的血管脱离弯钩部形成的钳口。
CN202210901845.2A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5137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1845.2A CN115137435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1845.2A CN115137435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7435A true CN115137435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1845.2A Pending CN115137435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74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9950B2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urgical clips
US6652545B2 (en) Ligation clip and clip applier
US20180228492A1 (en) Clip applying apparatus with angled jaw
KR101296092B1 (ko) 정렬형태부를 갖는 클립 전진기
KR101283902B1 (ko) 클립의 분리를 억제하도록 구성된 클립 적용기
KR101283901B1 (ko) 이동저항부를 갖는 클립 적용기
EP0090484B1 (en) Multiple ligating clip applier instrument
US8172870B2 (en) Ligation clip applier
EP0089737B1 (en) Ligating clip cartridge
EP0543149A2 (en) Surgical stapling apparatus
JPH02232041A (ja) 手術用クリップ適用装置
GB2088723A (en) Multiple clip applier
CN115153719A (zh) 一种止血钳
CN218484612U (zh) 一种带仓装置和止血钳
CN217960218U (zh) 一种带仓组件和止血钳
CN115137435A (zh)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CN115153720A (zh)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CN115137436A (zh) 一种带仓组件、止血钳和止血钳的驱动方法
CN219480228U (zh) 一种夹仓装置和施夹器
CN115089256A (zh) 一种止血带及带仓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