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3965A -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3965A
CN115133965A CN202110315908.1A CN202110315908A CN115133965A CN 115133965 A CN115133965 A CN 115133965A CN 202110315908 A CN202110315908 A CN 202110315908A CN 115133965 A CN115133965 A CN 115133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antenna ports
mapped
delay
qam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59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3965B (zh
Inventor
袁璞
刘昊
姜大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59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396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2826 priority patent/WO20221996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3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3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3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3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将多个天线端口的正交振幅调制(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Heisenberg)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是下一代通信网络中采用的主要技术。通过使用大量天线,可以实现在能量和容量效率方面的显着增益。
MIMO通信中,发送端在发送信息时可以采用正交时频空域(Orthogonal TimeFrequency,OTFS)调制技术来提高接收机数据译码的成功率;或者,还可以采用预编码技术来降低接收机复杂度。然而,上述相关技术难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信息发送方法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映射处理模块,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变换处理模块,用于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预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易失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便于提高吞吐或提高分集增益;同时,发送端将OTFS调制技术与预编码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通过OTFS调制技术提高分集增益;同时有利于通过预编码技术消除或者减轻码间串扰,从而降低接收机复杂度,提高接收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下一代节点B(g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200,该方法可以由发送端执行,换言之,该方法可以由安装在发送端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发送端将多个天线端口的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是终端等。
该步骤中,发送端可以将含有需要发送的信息的QAM符号映射(或称复用,后续类同)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大小可以为M×N,M为时延域的大小,N为多普勒频移域的大小,M和N均为正整数。
该步骤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采用的映射方式可以包括:1)非正交映射;2)正交映射。这里的正交指在延迟多普勒资源格上的占用不同的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在一个例子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非正交映射到大小为M×N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在另一个例子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正交映射到大小为M×N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
S204:将映射后的QAM符号进行海森堡(Heisenberg)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
该步骤中提到的海森堡变换可以包括二维的逆辛傅里叶变换(InverseSympletic Finite Fourier Transform,ISFFT)以及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和串并转换等。
该步骤可以将映射后的QAM符号经过一个二维的逆辛傅里叶变换,转换为传统多载波系统中的时频域平面的变换符号;然后将对所述时频域平面的变换符号经过一维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转换,变换为时域采样点。
在实际应用中,S204可以通过正交时频空域(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OTFS)调制的相关技术实现。
S206: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该步骤中预编码的编码方式可以包括:1)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该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确定的,例如,第一预编码矩阵是根据CSI确定的迫零预编码矩阵,或者是根据CSI确定的从已知码本中选择的最佳预编码矩阵;2)采用单位预编码矩阵或随机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
上述提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S202中采用的映射方式为非正交映射时,S206中对应的编码方式为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又例如,S202中采用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时,S206中对应的编码方式为采用单位预编码矩阵或随机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
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的设置,可以为不同场景提供了不同的编码方式与映射方式的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例如,在低移动性场景中,S202采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非正交映射的映射方式,相应地,S206采用迫零预编码的编码方式,提高吞吐;在高移动性场景中,S202采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正交映射的映射方式,相应地,S206采用随机预编码的编码方式,提高分集增益。
S208: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时域采样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便于提高吞吐或提高分集增益;同时,发送端将OTFS调制技术与预编码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通过OTFS调制技术提高分集增益;同时有利于通过预编码技术消除或者减轻码间串扰,从而降低接收机复杂度,提高接收机性能。
前文实施例提到,S202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采用的映射方式可以包括:1)非正交映射;2)正交映射。以下将对这两种映射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非正交映射
S202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非正交映射,S206中可以采用类迫零预编码(ZF-precoding)等。
假设非正交映射的延迟多普勒域QAM符号叠加为k层。此时,尽管各天线端口数据的时域采样点在空口叠加,但是采用接近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8
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有效消除各天线端口发送的时域采样点间的流间干扰,即第k个天线接收到的采样点yk,为延迟多普勒资源格上第k层映射的QAM符号变换后的时域采样点sk的缩放值加上等效噪声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2
即,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3
其中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4
在上述公式中,yk为第k个天线接收到的采样点,sk为第k层映射的QAM符号变换后的时域采样点,β为缩放值,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5
为等效噪声,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6
为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k间的N×H信道向量,wk为预编码矩阵,qk为第k个天线的发送功率,si为原始的发送数据的调制符号,ei是误差向量。
当接收天线端口数量K较大时,利用大数定理可以假设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077
符合高斯分布,多个干扰的叠加表现为白噪声,效果体现为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的下降。
当接收天线端口数量K较小且ei较小时,符号间干扰(Inter SymbolInterference,ISI)的影响较小,可以被接收机克服。但是当k较小且ei较大时,较为严重的ISI可能会引起接收机的误码平层(errorfloor),因此,对于迫零均衡来说,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采用类迫零预编码时可以保证每个接收天线均可以独立接收到全部第k层延迟多普勒域QAM符号对应的时域采样点,之后可以恢复到延迟多普勒域进行解调和译码。
基于上述介绍,实施例20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获取CSI;根据所述CSI确定S206中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需要说明是的是,该处获取CSI是为了计算预编码矩阵,计算的预编码矩阵不仅可以包括迫零预编码矩阵,还可以包括其他根据CSI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等。
二、正交复用
S202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S206中可以采用单位预编码矩阵或随机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
当预编码为非理想时,即ei较大时,不同天线端口的时域样点间存在比较严重的ISI。此时,带有ISI的时域样点在变换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后,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间存在重叠干扰,从而显著影响解调性能。
在这种场景下,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在延迟多普勒域可以采用正交映射来避免接收符号的重叠。由于不同收发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不同,因此它们的数据间也可以预留保护带以避免经历了不同的延迟多普勒域信道响应后重叠,保护带的宽度确定方法在后文介绍。
当数据保护带的大小可以完全覆盖信道的延迟和多普勒扩展时,无论数据在信道中经历了何种延迟多普勒响应,接收侧的延迟多普勒图谱上,数据块始终处于其初始的子区域中,而不会与相邻子区域中的其他天线端口的数据叠加产生干扰。
基于上述介绍,在一个例子中,S202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S206中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包括:1)单位预编码矩阵;或;2)从预定义的一组预编码矩阵中挑选出的预编码矩阵。
在该例子中,可选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相同的所述子区域中。
在该例子中,可选地,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不同的所述子区域中,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相同预编码矩阵。
在该例子中,可选地,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在该例子中,可选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与所述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的子区域均不同。
可选地,在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与所述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的子区域均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所映射的子区域中不含有导频,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中的所述导频不进行预编码。
可选地,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可选地,在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的情况下,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1)至4)中的至少之一。
1)预定义的,如协议预配置的。
2)发送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该广播消息例如包括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SIB).
3)发送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和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4)发送端通过RRC消息或DCI消息从一组预编码矩阵中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发送端还用于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一组预编码矩阵。该广播消息例如包括SIB。
可选地,在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在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共用导频的情况下,所述导频的位置满足如下1)至3)中的至少之一。
1)预定义的位置。如协议预配置的位置。
2)发送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导频的位置。
3)接收端通过序列盲检得到所述导频的位置,其中,所述导频为导频序列。
在上述各个例子中,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在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预留有保护间隔。
可选地,上述保护间隔的大小满足如下公式:
lτ≥τmaxMΔf
kν≥νmaxNΔT
在上述公式中,lτ为保护间隔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时延域方向的大小,kν,为保护间隔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多普勒频移域方向的大小,M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延域的大小,N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多普勒频移域的大小,Δf为经过ISFFT变换到时频域后的子载波间隔大小,ΔT为经过ISFFT变换到时频域后的时间长度。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以下将结合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S202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非正交映射。
如图3所示,图3示意性地显示出两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两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分别用斜杠填充方块和反斜杠填充方块表示。实际应用中,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更多,并不以图示的2个为限。
通过上述实施,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可以映射到全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上,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能提升系统的总吞吐。因为在大小为MN的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上,K个天线端口总共可以发送KMN个QAM符号。
采用这种方式映射时,可以根据CSI计算S206中所需要的预编码矩阵。以迫零预编码为例,需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101
则发送侧需要获取信道向量,其中,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102
为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k间的N×H信道向量,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111
为理想的预编码矩阵。因此,这种方法需要预先进行信道估计,发送端还可以发送导频,接收CSI等。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S202中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如图4所示,图4示意性地显示出两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两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分别用斜杠填充方块和反斜杠填充方块表示。实际应用中,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更多,并不以图示的2个为限。
图4中,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上正交映射的各天线端口的QAM符号经过S204的海森堡(Hisenbuger)变换为时域采样点,然后经过S206的预编码后在各个天线端口上发送。
尽管各个天线端口的发送样点在同一帧的时间内经历了不同的信道,导致不同接收信号相对于发送信号的延迟和多普勒偏移均相同。但是由于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在延迟多普勒域映射时预留了保护间隔,因此,各接收信号在延迟多普勒图谱上观测到的延迟和多普勒维度的偏移,仍限制在对应的保护带范围之内。因此,各接收天线端口的符号间能保持正交性。
基于上述分析,在本实施例呈现的场景中,采用任意预编码都可以保持接收信号在延迟多普勒域的正交性。
在一个例子中,S206中可以采用单位预编码矩阵,而无需任何信道CSI的先验信息仍然可以保证天线端口间的数据正交性。即,
W=[w1,w2,...,wK]=I
W为预编码矩阵,I为单位预编码矩阵,即对角向量值为1,其它向量值为0。
该实施例中,每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样点为: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112
该公式中,qi为第i个天线的发送功率,si为原始的发送数据的调制符号。
该实施例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信道估计和反馈流程,减少了这方面的开销。
另外,采用单位预编码时,K个收端天线收到了K个延迟多普勒域的发送数据副本,当K个收端天线属于同一接收机,或者K个收端天线属于不同接收机但可以相互协作时,还能够进行合并解调提升接收机性能。
本实施例中,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之间可以预留保护间隔。可选地,上述保护间隔的大小满足如下公式:
lτ≥τmaxMΔf
kν≥νmaxNΔT
在上述公式中,lτ为保护间隔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时延域方向的大小,kν为保护间隔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多普勒频移域方向的大小,M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延域的大小,N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多普勒频移域的大小,Δf为经过ISFFT变换到时频域后的子载波间隔大小,ΔT为经过ISFFT变换到时频域后的时间长度。
本实施例还可以使用导频,导频的位置可以参见后文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是实施例二的变体,其正交映射方式仍可以采用如图4中的例子,两个天线端口的发送符号分别用斜杠填充方块和反斜杠填充方块表示。
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不同天线端口的数据在延迟多普勒域采用随机预编码。即预先定义好一个预编码矩阵:
W=[w1,w2,...,wk]
每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样点为: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121
该公式中,qi为第i个天线的发送功率,si为原始的发送数据的调制符号。
该实施例中,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可以按照实施例二的方式正交映射,避免干扰。
该实施例采用随机预编码,可以进一步增加信道的分集特性(diversity),从而更利于对抗深衰信道。
特别的,在实施例三中,不同天线端口的导频与其数据(即QAM符号)复用在同一块子区域中,采用相同的wi进行预编码,因此可以直接利用该导频估计信道进行数据解调。这样的好处是预编码对用户透明。
如图5所示,图5示意性地显示出四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这四个天线端口中,每一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与导频复用在同一块子区域中。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是实施例三的变体,不同之处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映射在不同的子区域中。
可选地,该实施例可以利用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上一块特殊子区域映射导频,该导频为多个天线端口所共用,且该导频不做预编码。
如图6所示,图6示意性地显示出三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三个天线端口共用一个导频。实际应用中,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更多,并不以图示的3个为限。
该实施例中,导频和所有的QAM符号正交复用在同一块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上,且其间的保护间隔可以按照前文实施例二的原则确定。
该实施例通过公用导频,有利于减少了导频的资源开销。
由于导频并未做预编码,不能直接用来解调数据,接收侧可以利用导频估计出实际信道向量hk,再根据
Figure BDA0002991441340000131
均输入输出关系解调数据。
由于接收侧解调数据时需要wk的显式表达和导频的映射位置,因此,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1)至4)中的至少之一。
1)预定义的。
2)发送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3)发送端通过RRC消息和DCI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4)发送端通过RRC消息或DCI消息从一组预编码矩阵中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发送端还用于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一组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导频的位置满足如下1)至3)中的至少之一。
1)预定义的位置。如协议预配置的位置。
2)发送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导频的位置。
3)接收端通过序列盲检得到所述导频的位置,其中,所述导频为导频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息发送装置,或者,该信息发送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信息发送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息发送装置执行信息发送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装置。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对应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发送端,该发送端可以是终端或网络侧设备。如图7所示,装置700包括如下模块。
映射处理模块702,可以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
变换处理模块704,可以用于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
预编码模块706,可以用于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708,可以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便于提高吞吐或提高分集增益;同时,将OTFS调制技术与预编码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通过OTFS调制技术提高分集增益;同时有利于通过预编码技术消除或者减轻码间串扰,从而降低接收机复杂度,提高接收机性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非正交映射,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CSI;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SI确定所述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所述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包括:单位预编码矩阵;或从预定义的一组预编码矩阵中挑选出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相同的所述子区域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不同的所述子区域中,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相同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与所述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的子区域均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所映射的子区域中不含有导频,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中的所述导频不进行预编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1)至4)中的至少之一:1)预定义的;2)所述装置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3)所述装置通过RRC消息和DCI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4)所述装置通过RRC消息或DCI消息从一组预编码矩阵中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装置还用于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一组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频的位置满足如下1)至3)中的至少之一:1)预定义的;2)所述装置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导频的位置;3)接收端通过序列盲检得到所述导频的位置,其中,所述导频为导频序列。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在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预留有保护间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7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的流程,并且,该装置7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2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发送装置可以是装置,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或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或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装置能够实现图2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存储在存储器8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8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8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该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901、网络模块902、音频输出单元903、输入单元904、传感器905、显示单元906、用户输入单元907、接口单元908、存储器909、以及处理器9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9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9041和麦克风9042,图形处理器9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906可包括显示面板9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061。用户输入单元907包括触控面板9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072。触控面板9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9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9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9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9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9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9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9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9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
其中,处理器910,可以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射频单元901,可以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便于提高吞吐或提高分集增益;同时,将OTFS调制技术与预编码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通过OTFS调制技术提高分集增益;同时有利于通过预编码技术消除或者减轻码间串扰,从而降低接收机复杂度,提高接收机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900还可以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是与上述网络侧设备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0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000包括:天线101、射频装置102、基带装置103。天线101与射频装置1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02通过天线1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02,射频装置1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03包括处理器104和存储器105。
基带装置1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0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04,与存储器1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侧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06,用于与射频装置1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05上并可在处理器1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04调用存储器1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7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7)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将多个天线端口的正交振幅调制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
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Heisenberg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
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非正交映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
根据所述CSI确定所述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所述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包括:
单位预编码矩阵;或
从预定义的一组预编码矩阵中挑选出的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相同的所述子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不同的所述子区域中,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相同预编码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与所述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的子区域均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所映射的子区域中不含有导频,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中的所述导频不进行预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至少之一:
预定义的;
所述发送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发送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和下行控制信息DCI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发送端通过RRC消息或DCI消息从一组预编码矩阵中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发送端还用于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一组预编码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的位置满足如下至少之一:
预定义的;
所述发送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导频的位置;
接收端通过序列盲检得到所述导频的位置,其中,所述导频为导频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在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预留有保护间隔。
13.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映射处理模块,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
变换处理模块,用于将映射后的所述QAM符号进行海森堡变换得到时域采样点;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时域采样点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与所述预编码的编码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所述时域采样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非正交映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CSI;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SI确定所述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AM符号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的映射方式为正交映射;所述预编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包括:
单位预编码矩阵;或
从预定义的一组预编码矩阵中挑选出的预编码矩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相同的所述子区域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复用在不同的所述子区域中,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相同预编码矩阵。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子区域,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与所述不同天线端口的QAM符号映射的子区域均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所映射的子区域中不含有导频,所述导频所映射的子区域中的所述导频不进行预编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至少之一:
预定义的;
所述装置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装置通过RRC消息和DCI消息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装置通过RRC消息或DCI消息从一组预编码矩阵中通知接收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装置还用于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一组预编码矩阵。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的位置满足如下至少之一:
预定义的;
所述装置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接收端所述导频的位置;
接收端通过序列盲检得到所述导频的位置,其中,所述导频为导频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不同天线端口的所述QAM符号在映射到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格时预留有保护间隔。
2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26.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2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CN202110315908.1A 2021-03-24 2021-03-24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5133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908.1A CN115133965B (zh) 2021-03-24 2021-03-24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PCT/CN2022/082826 WO2022199664A1 (zh) 2021-03-24 2022-03-24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908.1A CN115133965B (zh) 2021-03-24 2021-03-24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3965A true CN115133965A (zh) 2022-09-30
CN115133965B CN115133965B (zh) 2023-09-15

Family

ID=83374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5908.1A Active CN115133965B (zh) 2021-03-24 2021-03-24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3965B (zh)
WO (1) WO202219966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058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83196A1 (zh) * 2022-10-21 2024-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大小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35A (zh) * 2008-12-31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KR101027650B1 (ko) * 2010-02-16 2011-04-12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코드북을 이용한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최대 도플러 주파수 추정방법
US20120106595A1 (en) * 2010-05-04 201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symbols
US20140169441A1 (en) * 2011-05-26 2014-06-19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Modulation and equalization in an orthonormal time-frequency shift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7076155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70288710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 in an otf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46982A (zh) * 2016-05-06 2017-11-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370561A (zh) * 2016-05-13 2017-11-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通信中pscch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0995627A (zh) * 2019-11-07 2020-04-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迟早环的到达时间差跟踪方法
CN111478868A (zh) * 2020-03-09 2020-07-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otfs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1843B2 (en) * 2012-06-25 2019-09-10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atible with OFDM
US10469215B2 (en) * 2012-06-25 2019-11-05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ion system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O2017011478A1 (en) * 2015-07-12 2017-01-19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atible with ofdm
CN111919394B (zh) * 2017-11-01 2022-05-27 凝聚技术公司 使用正交时频空分复用的无线系统中的预编码
EP3576312A1 (en) * 2018-05-30 2019-12-0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oppler-delay codebook-based precoding and csi report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4208051B (zh) * 2019-06-05 2024-03-29 凝聚技术公司 使用互易几何预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187291B (zh) * 2020-10-24 2024-03-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变换域的咬尾Turbo编译码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35A (zh) * 2008-12-31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KR101027650B1 (ko) * 2010-02-16 2011-04-12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코드북을 이용한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최대 도플러 주파수 추정방법
US20120106595A1 (en) * 2010-05-04 201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symbols
US20140169441A1 (en) * 2011-05-26 2014-06-19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Modulation and equalization in an orthonormal time-frequency shift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7076155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70288710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 in an otf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46982A (zh) * 2016-05-06 2017-11-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370561A (zh) * 2016-05-13 2017-11-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通信中pscch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0995627A (zh) * 2019-11-07 2020-04-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迟早环的到达时间差跟踪方法
CN111478868A (zh) * 2020-03-09 2020-07-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otfs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敏;梁莉莉;魏冬;: "基于极化状态调制的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 信息安全学报, no. 0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058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83196A1 (zh) * 2022-10-21 2024-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大小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9664A1 (zh) 2022-09-29
CN115133965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4685B1 (ko) 다중 사용자 mimo 시스템에서 유연한 뉴머롤로지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837123B1 (en) Transmit diversity on a control channel without additional reference signals
US84519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oding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CN10210440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用户mimo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US9008166B2 (en) Filter calculating device,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processor, and filter calculating method
US912446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039864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13084693A1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542635B2 (en)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US953146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tter,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wireless transmitter
WO2022199664A1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WO2015119461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537876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21837B (zh) 帧结构指示方法、帧结构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659348B (zh) 一种基于slnr和thp混合自适应预编码设计方法
WO20160785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oqam)
WO202110402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EP3662586B1 (en) Improved block-diagnolization based beamforming
Acar et al. Channel estimation for spatial modul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s
US118440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frequency-asynchronous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KR10266012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161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EP40307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mapp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US8649251B2 (en) Multi-user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16062066A1 (zh) 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