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9251A -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9251A
CN115119251A CN202210797540.1A CN202210797540A CN115119251A CN 115119251 A CN115119251 A CN 115119251A CN 202210797540 A CN202210797540 A CN 202210797540A CN 115119251 A CN115119251 A CN 115119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gestion
condition
judgment
determining
t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75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75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92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9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92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998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96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Description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5G通信技术存在NSA组网(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和SA组网(Standalone,独立组网)两种组网方式,移动终端可基于NSA/SA双模连接实现更好的网络体验,移动终端在注册ENDC(EUTRA NR-Dual Connectivity,4G-5G双连接)网络并开启ENDC测量后,可实现移动终端在ENDC网络下的网络加速。
NSA/SA双模的移动终端会在开启双连接测量后,会根据测量的NR(New Radio)小区添加SCG(Second Cell Group,辅小区组)来提升网络速率。但是在移动终端的通话过程中,网络频繁的双连接测量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功耗,影响用户的通话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在移动终端的通话过程中,网络频繁的双连接测量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功耗,影响用户的通话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
在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驻留检测模块、数据检测模块、拥塞检测模块和测量关闭模块,其中:
所述驻留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设备是否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
所述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所述拥塞检测模块,用于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所述测量关闭模块,用于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驻留,已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时并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并在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时,将双连接测量功能关闭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双连接测量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保证正常通话的同时,优化了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续航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网络数据包确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拥塞判断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该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S101:终端设备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
S102:在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示例性地,在进入双连接测量控制之前,需要确定终端设备是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驻留,否则不需要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双连接开关)。其中支持双连接的小区可理解为支持NR网络和LTE网络连接的小区。终端设备在注册前会选择一个制式搜索小区,搜到小区后会发起随机接入和注册请求,在接入并注册小区后,NAS层(非接入层)就会更新注册状态为有服务,并确定小区信息(例如制式、频点、小区物理标识符PCI),并基于小区信息确定需要驻留的小区。在确定终端设备驻留在双连接环境小区时,进一步确认终端设备是否已经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即是否已经注册IMS(IP multimedia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由于终端设备只有在IMS状态下才需要判断是否关闭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如果是电路域回落CSFB(CS FallBack)或者CS Call状态,终端设备不会存在双连接测量(ENDC B1测量)的需求。若终端设备未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则结束当前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
若终端设备已经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则进一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其中终端设备的通话状态可通过终端设备的Call状态进行确定,即判断终端设备的Call状态是否为Connected状态,若Call状态为Connected状态,则认为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否则认为端设备未处于通话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一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之前,可先确认当前终端设备是否通过数据卡(电话卡)连接网络,在确认终端设备是通过数据卡(电话卡)连接网络时,才进一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否则结束当前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即确定当前是否通过数据卡(电话卡)连接网络、IMS是否建立成功、是否处于会话连接状态(即判断Call状态是否为Connected状态),若终端设备当前是通过数据卡连接网络、IMS建立成功并且处于会话连接状态,则确认进入步骤S102,以进行后续的双连接测量控制,否则结束当前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可选地,若终端设备配置有两张数据卡,在判断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需要对当前通话使用的数据卡对应的数据承载进行分析处理。
本方案提供的终端设备为支持开启或关闭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即开启或关闭终端设备的双连接开关),以开始或停止双连接测量的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并且终端设备在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时,进行双连接测量,在双连接测量结果为达到设定的网络加速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网络(例如4G网络)和第二网络(例如5G网络)传输上行网络数据包(即将4G基站作为主基站传输数据,将5G基站作为扩展增强的数据传输通道以提高数据传输率),而终端设备在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时,停止双连接测量,并仅采用第一网络传输上行网络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设备在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时,不需要进行双连接测量,终端设备在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时的功耗低于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时的功耗。
其中双连接测量功能(双连接开关)可以是ENDC(EUTRA NR-DualConnectivity)开关,双连接测量为ENDC B1测量。在ENDC开关开启时,终端设备将开启ENDC B1测量,并基于NR(5G)网络和LTE(4G)网络双数据通道进行上行网络数据包的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而在ENDC开关关闭时,终端设备将关闭ENDC B1测量,并基于LTE网络单数据通道进行上行网络数据包的传输。
在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在注册双连接网络后,进行通话是通过专用的通话承载进行通话数据的传输的。例如终端设备在注册ENDC网络后,其通话是通过拨打VoLTE(Voiceover 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语音承载)电话实现的。但是在终端设备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即开启ENDC开关)时,在出现网络波动或异常时,通话中的终端设备依然会启动双连接测量以进行网络加速,例如在ENDC开关开启时,终端设备会按照设定频率测量NR小区,并根据NR小区测量结果触发添加SCG(Second Cell Group,辅小区组)来提升速率。由于VoLTE电话是有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的通话业务,并不需要通过SCG提升速率来保证通话质量,在通话过程中频繁的测量NR小区的动作,会增加终端设备在ENDC网络下进行通话的功耗,降低用户的续航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方案在终端设备建立通话状态时,启动数据承载的拥塞检测,当发现数据承载没有上行网络数据包要发送或者有上行网络数据包发送但是未检测到数据承载发生拥塞时,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减少终端设备频繁的网络测量带来的功耗,在兼顾了数据和通话并发场景下的数据体验和续航体验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用户在通话场景下的续航体验。
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理通话状态时,需要判断是否可以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以减少通话过程中的功耗。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实时确定是否存在需要上传的上行网络数据包。
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可跳转到步骤S103,而在未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不需要再判断是否数据传输链路的拥塞,可结束当前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直至在终端设备的通话状态下确定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可选地,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不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可将双连接测量功能关闭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的功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数据承载是否有上行数据包要发送来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基于此,如图2提供的一种上行网络数据包确认流程示意图所示,本方案在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具体包括:
S1021:检测是否持续有上行链路数据包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中,并且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是否达到第一尺寸阈值。
S1022:在持续有上行链路数据包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中,并且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达到第一尺寸阈值的情况下,确认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示例性地,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检测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队列中是否持续有上行链路数据包(例如上行链路UL IP数据包)加入。同时,确定当前数据承载(LTE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的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ize Report,BSR),确定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BSR size),并将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与第一尺寸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是否达到第一尺寸阈值。
进一步地,在检测到持续有上行链路数据包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中,并且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达到第一尺寸阈值时,可确定存在需要发送的上行网络数据包。例如,将第一尺寸阈值设置为0,即在LTE数据承载持续有上行链路数据包进入到PDCP队列,并且缓存状态报告的尺寸信息BSR size不为0时,可确定当前LTE数据承载有上行链路数据包需要发送。
而在未检测到有上行链路数据包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中,或者是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缓存状态报告对应的尺寸信息未达到第一尺寸阈值时,认为未存在需要发送的上行网络数据包。例如在LTE数据承载的PDCP队列未检测到上行链路数据包,或者MAC的缓存状态报告的尺寸信息BSR size为0时,可结束当前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
本方案通过检测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及缓存状态报告的尺寸信息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以准确确定启动数据承载的拥塞检测的时机,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的正常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之前,可先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是否具备双连接测量功能控制条件,在确认满足具备双连接测量功能控制条件时,在进行后续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否则不需要执行后续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操作。基于此,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之前,本方案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终端设备驻留在双连接环境小区,并且终端设备处于已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的情况下,确定是否是通过数据卡连接网络且处于会话连接状态;在通过数据卡连接网络且处于会话连接状态的情况下,确认进入双连接测量控制。
S103: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存在上行网络数据时,启动数据承载的拥塞检测,即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其中,拥塞判断结果包括指示数据承载未发生堵塞的第一结果,以及指示数据承载发生堵塞的第二结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基于此,如图3提供的一种拥塞判断流程示意图所示,本方案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时,具体包括步骤S1031-S1033:
S1031: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第一网络小区(LTE小区)时,会在第一网络小区中调度数据传输,同时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需要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时,会为第一网络小区配置对应的丢弃定时器(PDCP丢弃定时器)。一般地,在丢弃定时器达到设定的定时值时,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包将会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中丢弃。
示例性地,检查LTE数据承载中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配置的丢弃定时器的值,并根据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的超时次数确定是否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例如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可以是判断丢弃定时器超时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的次数阈值,或者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中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缓存量达到设定的尺寸阈值时,确认满足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并跳转至步骤S1032进行拥塞状态判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丢弃定时器不同的值配置不同的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基于此,本方案在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包括:
S10311: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时,判断拥塞状态。
S10312: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判断拥塞状态。
本方案提供的丢弃定时器的值包括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并且第二设定值大于第一设定值。例如第一设定值可以是在第一数值范围内的数值,第二设定值可以是在第二数值范围内的数值,并且第二数值范围的数值大于第一数值范围的数值。例如可将第一设定值设置为300ms和/或1500ms,将第二设定值设置为默认值infinity(例如65535ms)。
示例性地,确定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对应的丢弃定时器的值,判断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还是第二设定值,并根据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对应的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在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时,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设定次数阈值)时,进入拥塞状态判断。即判断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在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时认为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并跳转至步骤S1032进行拥塞状态判断。其中可根据第一设定值的不同配置值设定不同的第一阈值,并且在达到第一阈值时,不同第一设定值下的丢弃定时器值对应的累计超时时长一致。例如在第一设定值分别设置为300ms和1500ms时,对应的第一阈值是5次和1次,即丢弃定时器值对应的累计超时时长为1500ms时,此时累计1500ms均出现上行链路数据包丢弃的情况,可确定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在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二设定值时,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尺寸阈值)时,进入拥塞状态判断。即判断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是否达到第二阈值,并在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时认为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并跳转至步骤S1032进行拥塞状态判断。例如将第二阈值设置为1000,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PB_size达到1000时,启动认为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本方案可根据丢弃定时器不同的值确定对应的拥塞判断条件,提高确认进入拥塞状态判断的时机,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能及时发送。
S1032: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并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拥塞判断定时器包括第一拥塞判断定时器(PDCP DCount-Timer)和第二拥塞判断定时器(PDCP P-Timer),并且拥塞判断定时器在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启动。其中,第一拥塞判断定时器在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并且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时(例如丢弃定时器的计时值对应的累计超时时长达到1500ms)启动,第二拥塞判断定时器在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二设定值,并且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时(例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PB_size达到1000)启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拥塞判断定时器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检测到终端设备发生小区切换(即终端设备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时关闭。即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量小于第三阈值(尺寸阈值)或者是终端设备更换新的LTE小区时,停止或关闭拥塞判断定时器。
示例性地,在确定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并根据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其中,拥塞判断结果包括指示数据承载未发生堵塞的第一结果以及指示数据承载发生堵塞的第二结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本方案在所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包括: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和/或,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
在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后,检持续测拥塞判断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拥塞判断定时器未超时,则保持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若拥塞判断定时器超时,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其中,拥塞判断结果可通过LTE小区的上行拥塞标志位(Flag)进行表示,即在拥塞判断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将Flag置为0,表示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而在拥塞判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Flag置为1,表示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即第一拥塞判断定时器(PDCP DCount-Timer)或者第二拥塞判断定时器(PDCP P-Timer)超时的时候,将LTE小区的上行拥塞标志位Flag置1,否则置为0。
本方案根据丢弃定时器确定进入拥塞状态判断的条件,在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进行拥塞判断,准确判断数据承载是否发生拥塞,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能及时发送的同时,及时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减少电量损耗,保证用户数据以及通话体验。
S104: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示例性地,在拥塞判断结果为指示数据承载未发生堵塞的第一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开启时,可认为当前数据承载可满足上行网络数据包的传输速率需求,不需要再进行双数据通道的网络加速,则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的功耗,节约电量,提升用户的通话续航体验。而在拥塞判断结果为指示数据承载未发生堵塞的第一结果,但是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时,保持双连接测量功能的关闭状态,保持双数据通道的网络加速。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之后,本方案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开启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示例性地,在拥塞判断结果为指示数据承载发生堵塞的第二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时,认为当前数据承载未能满足上行网络数据包的传输速率需求,则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以开始双连接测量进行网络加速,保证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正常发送。而在拥塞判断结果为指示数据承载发生堵塞的第二结果,但是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开启时,保持双连接测量功能的开启状态,停止双数据通道的网络加速,减少终端设备的功耗。
可选地,在检测到终端设备进行通话状态时,可先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后续在通话过程中再根据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以及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还可以是先保持终端设备原先的双连接测量功能状态,根据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以及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拥塞判断结果通过上行拥塞标志位进行表示。对应的,获取第一网络小区(LTE小区)的上行拥塞标志位Flag。若上行拥塞标志位Flag=1,可认为此时第一网络小区有较多的上行链路数据包需要发送,但是没有足够的上行资源调度,导致上行链路数据包未能及时发出,则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以开始双连接测量,即开启ENDC开关,以开始ENDC B1测量进行网络加速。若上行拥塞标志位Flag=0,可认为此时有足够的上行资源调度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包,则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即关闭ENDC开关,以停止ENDC B1测量,减少ENDC B1测量造成的功耗损失,节约终端设备的电量消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若通话时间较长,为了保证后续上行链路数据包可及时发送,可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循环进入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对应的步骤(即重复步骤S102-S104),判断是否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基于此,在根据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后,本方案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通话时长达到第四阈值(时长阈值),启动循环检测定时器;响应于所述循环检测定时器超时,重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的通话时长达到设定时长,重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阈值时,启动循环检测定时器。在每次循环检测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重新执行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并且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并根据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的步骤。例如,将循环检测定时器的定时值设置为2秒,则终端设备每2秒进行一次拥塞判断,终端设备可根据拥塞判断结果动态控制双连接测量功能,在通话过程中同时又有数据并发的场景下,可以及时识别到拥塞状况,实现功耗和数据体验之间的平衡,提升终端设备的数据、通话以及续航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并在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时,将双连接测量功能关闭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双连接测量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保证正常通话的同时,优化了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续航体验。同时根据检测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及缓存状态报告的尺寸信息准确确定启动数据承载的拥塞检测的时机,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的正常传输。并且根据丢弃定时器确定进入拥塞状态判断的条件,在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进行拥塞判断,准确判断数据承载是否发生拥塞,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能及时发送的同时,及时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减少电量损耗,保证用户数据以及通话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或者该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执行双连接测量控制的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包括驻留检测模块201、数据检测模块202、拥塞检测模块203和测量关闭模块204。
其中,所述驻留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设备是否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所述数据检测模块202,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所述拥塞检测模块203,用于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所述测量关闭模块204,用于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可选地,所述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还包括测量开启模块,所述测量开启模块用于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之后,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可选地,所述拥塞检测模块203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时,配置为:
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并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可选地,所述拥塞检测模块203在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配置为:
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时,判断拥塞状态;
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判断拥塞状态。
可选地,所述拥塞检测模块203在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时,配置为:
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和/或,
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
可选地,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发生小区切换时关闭。
可选地,所述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循环检测模块,所述循环检测模块用于:
响应于通话时长达到第四阈值,启动循环检测定时器;
响应于所述循环检测定时器超时,重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并在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时,将双连接测量功能关闭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双连接测量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保证正常通话的同时,优化了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续航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地,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3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存储在存储器5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501执行时实现上述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01、网络模块602、音频输出单元603、输入单元604、传感器605、显示单元606、用户输入单元607、接口单元608、存储器609、以及处理器6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6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610,用于在终端设备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上述,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并在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时,将双连接测量功能关闭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双连接测量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保证正常通话的同时,优化了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续航体验。
处理器610,还用于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之后,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处理器610,还用于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时,包括:
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并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处理器610,还用于在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包括:
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时,判断拥塞状态;
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判断拥塞状态。
处理器610,还用于在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时,包括:
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和/或,
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
处理器610,还用于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发生小区切换时关闭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
处理器610,还用于响应于通话时长达到第四阈值,启动循环检测定时器;响应于所述循环检测定时器超时,重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
上述,在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时,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并在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时,将双连接测量功能关闭以停止双连接测量,减少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双连接测量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保证正常通话的同时,优化了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续航体验。同时根据检测进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及缓存状态报告的尺寸信息准确确定启动数据承载的拥塞检测的时机,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的正常传输。并且根据丢弃定时器确定进入拥塞状态判断的条件,在满足拥塞状态判断条件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进行拥塞判断,准确判断数据承载是否发生拥塞,保证上行链路数据包能及时发送的同时,及时关闭双连接测量功能减少电量损耗,保证用户数据以及通话体验。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6041和麦克风6042,图形处理器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606可包括显示面板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061。用户输入单元607包括触控面板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072。触控面板6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6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6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
在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包括:
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并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包括:
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丢弃定时器的超时次数达到第一阈值时,判断拥塞状态;
在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为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为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达到第二阈值,判断拥塞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包括:
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和/或,
在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确定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缓存数据包大小小于第三阈值,和/所述终端设备发生小区切换时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通话时长达到第四阈值,启动循环检测定时器;
响应于所述循环检测定时器超时,重新根据所述拥塞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开启双连接测量功能。
8.一种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驻留检测模块、数据检测模块、拥塞检测模块和测量关闭模块,其中:
所述驻留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设备是否驻留在支持双连接的小区;
所述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多媒体呼叫会话且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
所述拥塞检测模块,用于在存在上行网络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所述测量关闭模块,用于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一结果,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了双连接测量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测量开启模块,所述测量开启模块用于在所述拥塞判断结果为第二结果,并且双连接测量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双连接测量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连接测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检测模块在采用预设拥塞判断规则确定拥塞判断结果时,包括:
根据网络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队列的丢弃定时器的值,确定拥塞状态判断条件;
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判断条件启动拥塞判断定时器,并根据所述拥塞判断定时器的计时状态确定拥塞判断结果。
CN202210797540.1A 2022-07-05 2022-07-05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119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7540.1A CN115119251A (zh) 2022-07-05 2022-07-05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CT/CN2023/103998 WO2024007960A1 (zh) 2022-07-05 2023-06-29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7540.1A CN115119251A (zh) 2022-07-05 2022-07-05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9251A true CN115119251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7540.1A Pending CN115119251A (zh) 2022-07-05 2022-07-05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9251A (zh)
WO (1) WO20240079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960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356B (zh) * 2019-10-08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ue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211972A1 (en) * 2020-01-03 2021-07-08 Apple Inc. Control of Search and/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Based on Frequency Range Preference
CN111356156B (zh) * 2020-03-12 2024-0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50616A (zh) * 2022-04-06 2022-06-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119251A (zh) * 2022-07-05 2022-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960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7960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6950B (zh) 自动开关无线路由器的WiFi模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15141B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0087287B (zh) 终端搜网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9210754A1 (zh) 搜网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4240057A1 (en) Cell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CN112887927B (zh) 语音回落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1291326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3232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162418B (zh) 应用冷启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91631B2 (en) Monitoring method, signaling issu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020882B (zh) 省电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57119A1 (zh)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4057683A1 (en) Cell conges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WO2024007960A1 (zh) 双连接测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399362A (zh) 业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08579081B (zh) 基于游戏的事件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85689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970738B (zh) 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38635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011538A1 (zh) 信息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650616A (zh) 网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72203B (zh) 文件传输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0350A1 (zh) Cfr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5477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025387A (zh) 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