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6448A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6448A
CN115096448A CN202211028851.8A CN202211028851A CN115096448A CN 115096448 A CN115096448 A CN 115096448A CN 202211028851 A CN202211028851 A CN 202211028851A CN 115096448 A CN115096448 A CN 115096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mperature
body temperature
module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88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6448B (zh
Inventor
高益东
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GXIN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XIN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XIN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XIN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88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6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6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6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6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6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控制器,本发明通过对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对检测人的体温以及当前测量温度下检测人距离远距离红外检测仪的距离进行采集,去除采样数据中体温异常的人群对剩下的采样数据进行计算获取温度补偿因子来对红外检测仪的温度进行修正排除,避免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检测人体温度产生偏差情况的发生,使温度更加准确;设置报警模块,控制器通过比对判断红外测温后的检测人员的体温数据是否包含在正常人体温度范围内来判定生成报警指令,通过声音单元和显示单元,双重警示,做到更加全面的警示安保人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测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重大疫情防控的需要,在一些重要设施、地点的出入口,需要对进出的人员进行测温。对于人流不是很密集的场所,一般用手持式的红外测温仪进行测温。对于人流密集的场所,一般采用可以远距离测温的红外测温仪进行测温。远距离工作的红外测温仪可以在大致1-10米的范围内快速对人体裸露部位进行测温,具有人流通过量大,基本不需要人员配合的优点。
远距离红外测温仪工作的原理是通过红外感光器件测定人员特定区域(如额头、脖子等)的红外光谱辐射的强度,换算出人员的体温。但由于红外光强度具有随着距离衰减的特性,人员在不同距离上,测出的红外光辐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会造成测出温度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如何解决测量人员在不同距离上导致的测量温度偏差情况;
(2)当出现体温异常的人员,如何更全面的警示安保人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控制器;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分析指令后对数据进行采样分析,具体的采样分析步骤如下:
S1:首先选定100个为待采样人群;
S2:获取待采样人群的体温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进行距离划分,将距离划分为21个标准测距度,标准测距度从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0米为一个标准测距度T1,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1米为下一个标准测距度T2,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1.5米为下一个标准测距度T3,依次类推划分为21个标准测距度Ta,a=1、2、…21;
S3:获取在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0米的标准测距度待采样人群的体温数据并标记为T1、T2、…、Tn,n=1、2、…100;
S4:根据公式
Figure 323646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得到待采样人群在该标准测距度的体温数据的离散值I,将计算得到的离散值I与I1进行比较,若I>I1,则认为这一组数据的离散值I过大,按照|Ti-Tp|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删除对应的Ti值并对应计算剩余的离散值I,直至,其中1<i<n,Tp为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体温数据平均值,所述I1为预设采样人群体温的离散阈值;
S5: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一个人的体温数据T1和该标准测距度的距离L1;
S6:按照S3到S5依次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20个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这个人的体温数据Tc,c⊆a,并对应记录每个标准测距度的距离Lc;
S7: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这个人温度补偿因子Q1;
S8:按照S6到S7依次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21个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温度补偿因子Qn;
S9:利用公式Q=[(Q1+Q2+…+Qn)/n]*100%计算获取待采样人群的温度补偿因子平均值Q。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采集的数据并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SS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获取到红外测温模块传输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b,b=1、2、…21;
SS2:利用公式T(obj)=(T1+T2+…+Tb)/21计算该检测人的平均温度T(obj);
SS3:利用公式T=T(obj)+[1-Q]*100计算获取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T(obj)为测量单个人的红外温度;
SS4: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和人体正常体温范围T1进行判断生成判断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和人体正常体温范围T1进行分析判断,具体的分析判断步骤如下:
步骤一:若T⊈T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判断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一起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后根据判断结果数据生成体温异常指令;
步骤二:若T⊆T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判断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一起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后根据判断结果数据生成体温正常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对异常温度进行报警,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声音单元、显示单元、异常人员数据库和redis数据库,所述声音单元用于发出警报声提醒检测人员,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体温异常人员的面部和体温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redis数据库存储体温正常人员的体温和面部数据并设置一月过期时间,所述异常人员数据库用于存储体温异常人员体温和面部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对检测人的体温以及当前测量温度下检测人距离远距离红外检测仪的距离进行采集,去除采样数据中体温异常的人群对剩下的采样数据进行计算获取温度补偿因子来对红外检测仪的温度进行修正排除,避免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检测人体温度产生偏差情况的发生,使温度更加准确;
(2)本发明通过设置报警模块,控制器通过比对判断红外测温后的检测人员的体温数据是否包含在正常人体温度范围内来判定是否生成报警指令,并且通过声音单元和显示单元,双重警示,做到更加全面地警示安保人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控制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测量人体温度相关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接收到检测人员输入的测温度量指令后生成捕获指令并将其传输到人脸采集模块,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器和摄像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到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捕获指令后对测量人的面部数据进行采集并生成面部数据采集完成指令,所述第一处理器将测量人的面部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人脸采集模块传输的测量人的面部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器将面部数据采集完成指令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人脸采集模块传输的面部数据采集完成指令,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人脸采集模块传输的面部数据采集完成指令后生成测量指令并将其分别传输的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
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用于对测量人的体温进行检测,所述红外测温模块包括远距离红外测温仪,所述红外测温模块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测量指令后控制远距离红外测温仪对该测量人进行温度测量生成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
所述测距模块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模块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测量指令后测距传感器对测量人距离红外测温仪的距离进行测量生成距离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人脸采集模块传输的测量人的面部数据、红外测温模块传输的该测量人的温度数据和测距模块传输的该测量人的距离数据后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分析指令后对数据进行采样分析;
具体的采样分析步骤如下:
S1:首先选定100个为待采样人群;
S2:获取待采样人群的体温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进行距离划分,将距离划分为21个标准测距度,标准测距度从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0米为一个标准测距度T1,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1米为下一个标准测距度T2,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1.5米为下一个标准测距度T3,依次类推划分为21个标准测距度Ta,a=1、2…21;
S3:获取在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0米的标准测距度待采样人群的体温数据并标记为T1、T2、…Tn,n=1、2、…100;
S4:根据公式
Figure 791799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得到待采样人群在该标准测距度的体温数据的离散值I,将计算得到的离散值I与I1进行比较,若I>I1,则认为这一组数据的离散值I过大,按照|Ti-Tp|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删除对应的Ti值并对应计算剩余的离散值I,直至,其中1<i<n,Tp为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体温数据平均值,所述I1为预设采样人群体温的离散阈值;
S5: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一个人的体温数据T1和该标准测距度的距离L1;
S6:按照S3到S5依次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20个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这个人的体温数据Tc,c⊆a,并对应记录每个标准测距度的距离Lc;
S7:利用公式
Figure 593533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这个人温度补偿因子Q1;
S8:按照S6到S7依次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21个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温度补偿因子Qn;
S9:利用公式Q=[(Q1+Q2+…+Qn)/n]*100%计算获取待采样人群的温度补偿因子平均值Q;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接收到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人脸采集模块传输的测量人的面部数据、红外测温模块传输的该测量人的温度数据和测距模块传输的该测量人的距离数据后对其进行判断:
具体的判断步骤如下:
SS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获取到红外测温模块传输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b,b=1、2、…21;
SS2:利用公式T(obj)=(T1+T2+…+Tb)/21计算该检测人的平均温度T(obj);
SS2:利用公式T=T(obj)+[1-Q]*100计算获取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T(obj)为测量单个人的红外温度;
SS3:若T⊈T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判断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一起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后根据判断结果数据生成体温异常指令;
所述控制器将体温异常指令传输到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对异常温度进行报警,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声音单元、显示单元、异常人员数据库和redis数据库,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到控制器传输到体温异常指令后生成报警指令并将其传输到声音单元,所述声音单元接收到第二处理器传输的报警指令后发出报警声提醒检测人员;
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到控制器传输体温异常指令生成温度异常人员信息获取指令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报警模块传输的体温异常人员信息获取指令后将体温异常人员信息传输到报警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到控制器传输到体温异常人员信息后将其传输到显示单元和异常人员数据库;
所述显示单元接收到第二处理器传输到体温异常人员信息后显示给检测人员看;所述异常人员数据库接收到第二处理器传输到体温异常人员信息后将其存储在异常人员数据库中进行存储。
SS4:若T⊆T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判断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一起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后根据判断结果数据生成体温正常指令;
所述控制器将体温正常指令和体温正常人员信息传输到报警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体温正常指令和体温正常人员信息后将体温正常人员信息传输到redis数据库中,redis数据库对体温正常人员信息进行存储,并设置过期时间为一个月;所述T1为人体正常温度范围。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控制器;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分析指令后对数据进行采样分析,具体的采样分析步骤如下:
S1:首先选定100个为待采样人群;
S2:获取待采样人群的体温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进行距离划分,将距离划分为21个标准测距度,标准测距度从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0米为一个标准测距度T1,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1米为下一个标准测距度T2,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1.5米为下一个标准测距度T3,依次类推划分为21个标准测距度Ta,a=1、2、…21;
S3:获取在距离远距离红外测温仪0米的标准测距度待采样人群的体温数据并标记为T1、T2、…Tn,n=1、2、…100;
S4:根据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得到待采样人群在该标准测距度的体温数据的离散值I,将计算得到的离散值I与I1进行比较,若I>I1,则认为这一组数据的离散值I过大,按照|Ti-Tp|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删除对应的Ti值并对应计算剩余的离散值I,直至,其中1<i<n,Tp为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体温数据平均值,所述I1为预设采样人群体温的离散阈值;
S5: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一个人的体温数据T1和该标准测距度的距离L1;
S6:按照S3到S5依次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20个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这个人的体温数据Tc,c⊆a,并对应记录每个标准测距度的距离Lc;
S7:利用公式
Figure 126751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该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这个人温度补偿因子Q1;
S8:按照S6到S7依次获取参与对应离散值的21个标准测距度的待采样人群的温度补偿因子Qn;
S9:利用公式Q=[(Q1+Q2+…+Qn)/n]*100%计算获取待采样人群的温度补偿因子平均值Q。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采集的数据并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SS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获取到红外测温模块传输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b,b=1、2、…21;
SS2:利用公式T(obj)=(T1+T2+…+Tb)/21计算该检测人的平均温度T(obj);
SS3:利用公式T=T(obj)+[1-Q]*100计算获取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T(obj)为测量单个人的红外温度;
SS4: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和人体正常体温范围T1进行判断生成判断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该检测人的温度T和人体正常体温范围T1进行分析判断,具体的分析判断步骤如下:
步骤一:若T⊈T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判断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一起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后根据判断结果数据生成体温异常指令;
步骤二:若T⊆T1,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判断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一起传输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和判断结果数据,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传输的判断指令后根据判断结果数据生成体温正常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对异常温度进行报警,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声音单元、显示单元、异常人员数据库和redis数据库,所述声音单元用于发出警报声提醒检测人员,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体温异常人员的面部和体温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edis数据库存储体温正常人员的体温和面部数据并设置一月过期时间,所述异常人员数据库用于存储体温异常人员体温和面部数据。
CN202211028851.8A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Active CN115096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8851.8A CN115096448B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8851.8A CN115096448B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6448A true CN115096448A (zh) 2022-09-23
CN115096448B CN115096448B (zh) 2022-12-06

Family

ID=83300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8851.8A Active CN115096448B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64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19164A (zh) * 2023-05-06 2023-08-01 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 气缸套生产用铁水温度智能测定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423A (zh) * 2017-08-18 2018-01-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位置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20180046778A1 (en) * 2015-12-28 2018-02-15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ever epidemic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466892A (zh) * 2020-06-02 2020-07-31 成都电科慧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成像和人脸识别的远距离测温系统及方法
CN111811661A (zh) * 2020-07-15 2020-10-23 深圳梦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补偿测温方法及温度补偿测温装置
CN113091912A (zh) * 2021-03-31 2021-07-09 深圳市景新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及测温方法
US20210267453A1 (en) * 2020-02-27 2021-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correcting temperature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CN113542495A (zh) * 2020-03-31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温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76428A (zh) * 2021-08-27 2021-11-0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无接触温度测量装置及温度信息修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46778A1 (en) * 2015-12-28 2018-02-15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ever epidemic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631423A (zh) * 2017-08-18 2018-01-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位置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20210267453A1 (en) * 2020-02-27 2021-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correcting temperature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CN113542495A (zh) * 2020-03-31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温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66892A (zh) * 2020-06-02 2020-07-31 成都电科慧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成像和人脸识别的远距离测温系统及方法
CN111811661A (zh) * 2020-07-15 2020-10-23 深圳梦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补偿测温方法及温度补偿测温装置
CN113091912A (zh) * 2021-03-31 2021-07-09 深圳市景新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及测温方法
CN113576428A (zh) * 2021-08-27 2021-11-0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无接触温度测量装置及温度信息修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禹: "目标距离变化对热像仪测温精度影响分析", 《计测技术》 *
张勇: "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及误差修正", 《红外》 *
杜玉玺: "距离对不同强度热源红外测温影响及补偿", 《红外技术》 *
王超群: "视场超出目标的红外测温误差修正方法研究", 《激光与红外》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19164A (zh) * 2023-05-06 2023-08-01 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 气缸套生产用铁水温度智能测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6448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27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body temperature of a human body
CN207515910U (zh) 一种全自动红外测温仪
RU2517309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оповещения о пожаре и воспламеняющемся газе
CN115096448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红外测温系统
US201600913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segment parameters of a human body for recording a body mass index
EP241481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optical sensor output signal fluctuation
US20170245765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human heartbeat rate, respiration rate and body temperature
CN111609939B (zh) 一种个体体温异常筛查方法、装置、设备
US7723696B2 (en) Radiation detected value forecasting method and forecast responsive radiation detector
CN111863272A (zh) 易感人群的监控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1681770A (zh) 异常目标的智能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89243A (zh) 基于工作环境实时信息大数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11854964A (zh) 一种测量体温的方法、装置、测温工具及存储介质
CN108225262A (zh) 基于亚毫米位移传感器的隧道断面沉降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1637971A (zh) 红外阵列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
CN111256832A (zh) 基于红外检测的群体体温筛查方法及其设备
CN112816073B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的测温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12721763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红外热场测温系统
CN110166972A (zh) 一种带有区块链模块的智能传感系统
CN111664946A (zh) 一种广域温度筛查设备
EP3687377B1 (en)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skin condition and risk evaluation
CN106094688B (zh) 一种湿度传感器控制系统
CN109406417A (zh) 一种火花直读光谱仪测量分析系统
WO20040892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a body
CN115993190A (zh) 一种智能体温筛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