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5926A -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5926A
CN115095926A CN202210878769.8A CN202210878769A CN115095926A CN 115095926 A CN115095926 A CN 115095926A CN 202210878769 A CN202210878769 A CN 202210878769A CN 115095926 A CN115095926 A CN 115095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exhaust
open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87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艳妮
洪奇锐
何伟光
杨澜
张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8787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5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4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sterilising med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空调设备包括:进风风道,包括进风管和与进风管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进风风道口;排风风道,包括排风管和与排风管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排风风道口,排风管的排风管出口端连接于进风管入口端的一进风风道口;风阀组,被配置为控制多个进风风道口和多个排风风道口开闭以控制多个进风风道口与进风管通断和多个出风风道口与排风管通断;送风风机,被配置为驱动进风管内的空气流动;和排风风机,被配置为驱动排风管内的空气;空调设备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压力控制运行模式和空调设备消杀模式,空调设备通过风阀组、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动作可选择地在多种运行模式中的一种运行模式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空调设备的使用场所日益广泛,逐渐开始应用于如医用隔离室等特种场所。在特种场所作为被调节场接受空调设备的空气调节时,往往需要空调设备可以实现被调节场所的压力调节以保证被调节场所内有害物质不会泄露至场所外部。另外,由于特种场所内部可能存在损害人体的有害物质,工作人员如未做充足的防护无法进入特种场所内对空调设备进行消杀清洗。相关技术中,单台空调设备无法同时满足被调节场所压力控制和空调设备有害物质自动消杀功能,如果还需要对被调节场所进行自动消杀,一般需要多台空调设备结合使用,提高了空调设备的占地空间,也不利于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单台空调设备无法同时满足被调节场所压力控制和空调设备有害物质消杀功能的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用于被调节场所的空气调节,包括:
进风风道,包括进风管和与所述进风管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进风风道口,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管入口端的第一进风风道口和第二进风风道口,以及连接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管出口端的第三进风风道口和第四进风风道口,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被配置为向所述进风风道通入外部空气,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的场所进风口连接,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被配置为与废气处理空间具有连通状态;
排风风道,包括排风管和与所述排风管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的排风管出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的排风管入口端的第一排风风道口和第二排风风道口,以及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的第三排风风道口,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的场所排风口连接,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被配置为向所述排风风道通入外部空气,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被配置为向所述空调设备外部排出空气;
风阀组,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和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开闭以控制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与所述进风管通断和所述多个出风风道口与所述排风管通断;
送风风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进风管内的空气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向所述进风管出口端流动;和
排风风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排风管内的空气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向所述排风管出口端流动;
其中,所述空调设备具有多种运行模式,所述多种运行模式包括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的压力控制运行模式和对所述空调设备进行内部消杀的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空调设备通过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动作可选择地在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的一种运行模式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在所述压力控制运行模式,所述空调设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所述进风管和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向所述被调节场所送风,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和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从所述被调节场所排风;和/或
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空调设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所述进风管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风阀组被配置为调节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进入所述被调节场所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和通过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从所述被调节场所流出所述空调设备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中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消杀装置,所述消杀装置被配置为消杀流经所述空调设备的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消杀装置包括:
第一消杀部,所述第一消杀部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所述进风管内;和/或
第二消杀部,所述第二消杀部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所述排风管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第一消杀部的消毒剂出口位于进风管出口端;和/或
所述第二消杀部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被配置为与进入所述进风风道内的空气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废气处理室,所述废气处理室与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连接并包括所述废气处理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包括:
壳体;和
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其中,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部分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隔板形成所述进风管,围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部分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隔板形成所述排风管,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
第二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进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进风风道内口,所述进风风道内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和/或
第三隔板,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所述排风风道内口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和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中至少之一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管内,并位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和所述进风管出口端之间;和/或
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内,并位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和所述排风管出口端之间;和/或
所述送风风机的风速是可调节的;和/或
所述排风风机的风速是可调节的。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被配置为过滤所述进风风道和/或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进风管过滤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内的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至所述进风管出口端过滤精度逐级提高的两级以上进风管过滤段;和/或
排风管过滤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内的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至所述排风管出口端过滤精度逐级提高的两级以上排风管过滤段。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进风管包括至少一个可开闭的进风管检修口;和/或
所述排风管包括至少一个可开闭的排风管检修口。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连接;或
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的管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风阀组包括以下风阀至少之一:
第一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开闭;
第二风阀,所述进风风道包括作为所述进风风道的一个进风风道内口的靠近所述进风管入口端设置的可开闭的第一进风风道内口,所述第二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第三风阀,所述进风风道包括作为所述进风风道的一个进风风道内口的靠近所述进风管出口端设置的开可闭的第二进风风道内口,所述第三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第四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开闭和调节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的通流面积;
第五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开闭和调节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的通流面积;
第六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开闭和调节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的通流面积;
第七风阀,所述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所述第七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排风风道内口开闭;
第八风阀,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并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的场所回风口连接的第四排风风道口,所述第八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开闭;
第九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开闭;
第十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开闭;
第十一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进风风道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入口和第一连接管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入口与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连接,所第一连接管出口被配置为与所述场所进风口连接;和/或
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连接管入口和第二连接管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入口被配置为与所述场所排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出口与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连接;和/或
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包括第三连接管入口和第三连接管出口,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的第四排风风道口,所述第三连接管入口与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出口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的场所回风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风阀组还包括:
第十二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出口开闭;和/或
第十三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管入口开闭;和/或
第十四风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连接管出口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进风风道还包括进风风道内口,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进风管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和所述进风管出口端之间;
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的第四排风风道口,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的场所回风口连接;
所述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所述多种运行模式还包括对所述被调节场所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所述空调设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向所述被调节场所送风,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从所述被调节场所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进风风道包括:
第一进风风道内口,靠近所述进风管入口端设置,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为一个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和/或
第二进风风道内口,靠近所述进风管出口端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为一个所述进风风道内口。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进风风道包括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和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所述送风风机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和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所述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所述排风风道内口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内,且位于与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和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之间;
所述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排风风道内口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与所述排风风道内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耦合以控制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设备内和/或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气体信息,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气体信息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检测部至少之一:
第一浓度检测部,所述第一浓度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设备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
第二浓度检测部,所述第二浓度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
压力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的气体压力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气体压力信息;
压差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与外部的气体压差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气体压差信息;
空气流量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的空气流量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空气流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空调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装置、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耦合,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装置获取的气体信息控制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动作。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在所述空调设备的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一种运行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和
步骤3,使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动作以使所述空调设备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设备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选择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
在所述压力控制运行模式,通过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所述进风管和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向所述被调节场所送风,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和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从所述被调节场所排风;和/或
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所述进风管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压力控制运行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的气体压力信息和/或气体压差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的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信息中至少之一;
根据获取的所述气体压力信息和/或气体压差信息和所述空气流量信息中至少之一调节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进入所述被调节场所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通过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从所述被调节场所流出所述空调设备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所述送风风机的风速和所述排风风机的风速至少之一,以使所述被调节场所的气体压力处于预定的压力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向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所述消毒剂分散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空气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所述排气管入口端与相连接排气风道口断开,关闭所述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静置后的所述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后,且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静置后的所述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之前,获取所述空调设备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重新开始执行向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所述消毒剂分散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空气内的步骤及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
所述进风风道还包括进风风道内口,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进风管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和所述进风管出口端之间;
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的第四排风风道口,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被配置为与所述场所回风口连接;
所述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所述多种运行模式还包括对所述被调节场所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选择所述被调节场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向所述被调节场所送风,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从所述被调节场所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所述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所述被调节场所。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隔离所述空调设备与所述被调节场所,以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之后,且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之前,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重新开始执行向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所述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所述被调节场所的步骤和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
基于本公开提供的空调设备,可以通过进风风道向被调节场所送风,排风风道从被调节声所向外部排风,从而可以通过进入被调节场所的空气和流出被调节场所的空气流量差异使被调节场所的压力运行于预设范围,即空调设备能运行于使所述被调节场所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的压力控制运行模式。另外,可以通过第二排风风道口引入空气并使之依次流过排气管和进气管并送入废气处理空间,并向空气内输送消毒剂,实现空调设备内部的消杀,即空调设备能运行于对所述空调设备进行内部消杀的空调设备消杀模式。
本公开提供的控制方法具有本公开的空调设备的优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及其被调节场所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在压力控制运行模式运行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运行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4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5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器及与控制器相连接的部件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单台空调设备无法同时满足被调节场所压力控制和空调设备有害物质自动消杀功能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调节的空调设备100和该空调设备100的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包括:进风风道、排风风道、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
进风风道包括进风管115和与进风管115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进风风道口。多个进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进风管115的进风管入口端115A的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和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以及连接于进风管115的进风管出口端115B的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和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被配置为向进风风道通入外部空气。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被配置为与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进风口201连接。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被配置为与废气处理空间123A具有连通状态。
排风风道包括排风管116和与排风管116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排风风道口。排风管116的排风管出口端116B连接于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排风管116的排风管入口端116A的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和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以及连接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被配置为与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排风口202连接。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被配置为向排风风道通入外部空气。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被配置为向空调设备100外部排出空气。
风阀组被配置为控制多个进风风道口和多个排风风道口开闭以控制多个进风风道口与进风管115通断和多个出风风道口与排风管116通断。
送风风机117被配置为驱动进风管115内的空气从进风管入口端115A向进风管出口端115B流动。
排风风机118被配置为驱动排风管116内的空气从排风管入口端116A向排风管出口端116B流动。
其中,空调设备100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多种运行模式包括使被调节场所200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的压力控制运行模式和对空调设备100进行内部消杀的空调设备消杀模式。空调设备100通过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动作可选择地在多种运行模式中的一种运行模式运行。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进风风道向被调节场所200送风,排风风道从被调节声所200向外部排风,从而可以通过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和流出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流量差异使被调节场所200的压力运行于预设范围,即空调设备100能运行于使被调节场所200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的压力控制运行模式。另外,可以通过第二排风风道口引入空气并使之依次流过排气管116和进气管115并送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并向空气内输送消毒剂,实现空调设备100内部的消杀,即空调设备100能运行于对空调设备100进行内部消杀的空调设备消杀模式。
如图2所示,在压力控制运行模式,空调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进风管115和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向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排风管116和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排风。图2中的带箭头的线条代表空气的流动路径。
如图3所示,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空调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排风管116、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进风管115和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向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图3中的带箭头的线条代表空气的流动路径。
该空调设备消杀模式的设置中,可以将排风管116从排风管入口端116A至排风管出口端116B,以及将进风管115从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进风管出口端115B的全部部位进行消杀,空调设备消杀位置较为全面,基本不留死角,空调设备消杀后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送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风阀组被配置为调节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和通过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流出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中至少之一。
调节第一最小通流面积可以调节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流量,调节第二最小通流面积可以调节通过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的空气流量,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被调节场所的压力运行于预设压力范围。
其中,调节第一最小通流面积可以通过调节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至少一个可调节的风口的风阀开度。例如,在图1至图5的实施例中,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按图2所示的流动路径流动时,为了调节第一最小通流面积,可以通过调节安装于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第四风阀104的开度、调节安装于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的第一风阀101的开度、调节安装于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的第二风阀102的开度和调节安装于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的第三风阀103的开度中任一个实现,只要所涉及的风阀的开度是可调节的以使对应的风口的通流面积可调且其在相应的流动路径中通流面积最小。
类似地,调节第二最小通流面积可以通过调节从被调节场所200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至少一个可调节的风口的风阀开度实现。例如,在图1至图5的实施例中,从被调节场所200排出的空气按图2箭头所示的流动路径流动时,为了第二最小通流面积,可以通过调节安装于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的第五风阀105的开度和安装于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的第六风阀106的开度中任一个实现,只要所涉及的风阀的开度是可调节的且其在相应的流动路径中通流面积最小。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消杀装置,消杀装置被配置为消杀流经空调设备100的空气。消杀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能释放消毒剂的喷雾器、喷射器或加湿器等。空调设备100包括消杀装置利于实现有害物质全自动消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消杀装置包括:
第一消杀部119,第一消杀部119的消毒剂出口位于进风管115内;和/或
第二消杀部120,第二消杀部120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排风管116内。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中,
的消毒剂出口位于进风管出口端115B;和/或
第二消杀部120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
另外,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消杀部119包括位于进风管115内的加湿器,第二消杀部120包括位于排风管116内的喷射器。
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消杀装置的本体部分也可以布置于对应的进风管或排风管外部,只要消杀装置可以把消毒剂送入要求的位置即可。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或执行后述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时向空气中输送消毒剂,消毒装置甚至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在执行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或执行后述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横式时,打开空调设备100的相应位置的预留口,如进风管检修口132或排风管检修口133,再将消毒剂施加于进风管或排风管内即可替代消杀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换热装置,换热装置被配置为与进入进风风道内的空气换热。
空调设备100包括换热装置可以无需与其它换热装置匹配实现对被调节场所200的制冷和/或制热。
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装置包括设置于进风管115内并位于进风管进口端115A和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的热水加热段121和表冷段122。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废气处理室123,废气处理室123与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连接并包括废气处理空间123A。在废气处理空间123A可以对排入的空气通过冷凝、吸收、吸附、光照等方式方法进行处理,使最终排出的空气附合排放标准。
空调设备100自带废气处理室123使空调设备100具备废气处理功能,无需另设废气处理室123可实现空气无害排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包括壳体124和第一隔板125。
第一隔板125设置于壳体124内,第一隔板125将壳体124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115C和第二容纳空间116C。
其中,围成第一容纳空间115C的部分壳体124和第一隔板125形成进风管115。围成第二容纳空间116C的部分壳体124和第一隔板125形成排风管116。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设置于第一隔板125上。
以上设置可以使空调设备100的进风管115和排风管116布置于同一壳体124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另外,进风管115和排风管116形成整体模块化结构,且空调设备100的外形规整,利于运输和安装。由于第一隔板125为进风管115和排风管116的共用管壁,还可节约制造材料和成本。由于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设置于第一隔板125上,进风管入口端115A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通过相应部分的第一隔板及其上的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和相应的第九风阀109,即可实现可通断地连接,同样减小占用空间,节约材料和费用。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24为长方形壳体,第一隔板125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包括中间横板的沿壳体12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立板,中间部分短于壳体124的长度且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壳体124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间隔。中间部分将壳体124分为上下两层。两侧的立板分别连接中间部分的两端上侧部分和壳体124的顶壁和侧壁。从而,第一容纳空间115C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为U型,第二容纳空间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为条型。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隔板126和第三隔板127至少之一。
第二隔板126用于分隔第一容纳空间115C,进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进风风道内口,进风风道内口设置于第二隔板126上。
设置第二隔板126,并将进风风道内口开设于第二隔板126上,利于对应的风阀安装维护。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空调设备100包括分别位于壳体12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即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进风管出口端115B并与对应的壳体124的内壁间隔的两块第二隔板126。位于进风管入口端115A一端的第二隔板126上设有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第二风阀102安装于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位于进风管出口端115B一端的第二隔板126上设有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第三风阀103安装于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
两块对应的第二隔板126可以和对应一端的第一隔板125的立板平齐甚至是由一块整板构成的一体结构,以简化空调设备的制造环节和组装步骤。
第三隔板127设置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用于分隔第二容纳空间116C,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107A,排风风道内口107A设置于第三隔板127上。
设置第三隔板127,并将排风风道内口107A开设于第三隔板127上,利于对应的第七风阀107安装维护。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隔板127安装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内,并位于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和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多个进风风道口和多个排风风道口中至少之一设置于壳体124上。
将多个进风风道口和多个排风风道口中至少之一设置于壳体124上,利于使空调设备100结构紧凑。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第三进风风道口103A、第四进风风道口104A、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和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均直接安装于壳体124上。
进风风道口和出风风道口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连接管于壳体连接。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即通过第二连接管135连接于排风管入口端116A。再例如,在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134安装于进风管出口端115B。
在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壳体124的壳壁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送风风机117设置于进风管115内,并位于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和/或
排风风机118设置于排风管116内,并位于排风管入口端116A和排风管出口端116B之间。
以上送风风机117和/或排风风机118的安装位置,可以将送风风机117和/或排风风机118集成于对应的风管内,利于空调设备100布置紧凑,外型规整,减少占地面积和安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机117的风速是可调节的;和/或排风风机118的风速是可调节的。
将送风风机117和/或排风风机118的风速设置为可调地,利于调节位于对应的进风管115和排风管116内的风速,增加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流量和/或从被调节场所200排出的空气流量的调节手段,从而利于更快更好地调节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压力,使之处于预设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被配置为过滤进风风道和/或排风风道内的空气。
空调设备100内设置过滤装置利于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和/或从被调节场所200排出的空气清洁,从而提高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质量和/或对减小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过滤装置的精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过滤装置包括进风管过滤部和排风管过滤部至少之一。
进风管过滤部包括设置于进风管115内的从进风管入口端115A至进风管出口端115B过滤精度逐级提高的两级以上进风管过滤段。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进风管过滤部包括从进风管入口端115A至进风管出口端115B依次设置的组合过滤段137、第一亚高效过滤段128和第一高效过滤段129。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过滤部设置于送风风机117的进口端,以使进入送风风机117的气体更洁净。
排风管过滤部包括设置于排风管116内的从排风管入口端116A至排风管出口端116B过滤精度逐级提高的两级以上排风管过滤段。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排风管过滤部包括从排风管入口端116A至排风管出口端116B依次布置的第二亚高效过滤段130和第二高效过滤段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管过滤部设置于排风风机118的进口端,以使进入排风风机118的气体更洁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进风管115包括至少一个可开闭的进风管检修口132;和/或
排风管116包括至少一个可开闭的排风管检修口133。
设置进风管检修口132和/或排风管检修口133利于空调设备100维护。
如图1至图4所示,由于进风管115内设有两个第二隔板126及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隔板126上的第二风阀102和第三风阀103、多个过滤段和多个换热段,进风管115被分隔为人员不能通过的多个进风管段,对于每个有检修需求的进风管段,均可设置进风管检修口132。每个进风管检修口132设置有检修门,以实现进风管检修口132开闭。
如图1至图4所示,由于排风管116内设有第三隔板127及其上的第七风阀107和多个过滤段,排风管116被分隔为人员不能通过的多个排风管段,对于每个有检修需求的排风管段,均可设置排风管检修口133。每个排风管检修口133设置有检修门,以实现排风管检修口133开闭。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风阀组包括以下第一风阀至第十一风阀至少之一。
第一风阀101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开闭。第一风阀101安装于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
进风风道包括作为进风风道的一个进风风道内口的靠近进风管入口端115A设置的可开闭的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第二风阀102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开闭。第二风阀102安装于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
进风风道包括作为进风风道的一个进风风道内口的靠近进风管出口端115B设置的开可闭的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第三风阀103被配置为控制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开闭。第三风阀103安装于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
第四风阀104被配置为控制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开闭和调节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通流面积。第四风阀104安装于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
第五风阀105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开闭和调节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的通流面积。第五风阀105安装于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
第六风阀106被配置为控制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开闭和调节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的通流面积。第六风阀106安装于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
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107A。第七风阀107被配置为控制排风风道内口107A开闭。第七风阀107安装于排风风道内口107A。
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并被配置为与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连接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第八风阀108被配置为控制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开闭。第八风阀108安装于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
第九风阀109被配置为控制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开闭。第九风阀109安装于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
第十风阀110被配置为控制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开闭。第十风阀110安装于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
第十一风阀111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开闭。第十一风阀111安装于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
前述第一风阀至第十一风阀中,除第四风阀104、第五风阀105和第六风阀106为比例阀外,其余风阀为开关阀。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只要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各风阀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进风风道包括第一连接管134,第一连接管134包括第一连接管入口134A和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第一连接管入口134A与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连接,所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被配置为与场所进风口201连接;和/或
排风风道包括第二连接管135,第二连接管135包括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和第二连接管出口135B,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被配置为与场所排风口202连接,第二连接管出口135B与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连接;和/或
排风风道包括第三连接管136,第三连接管136包括第三连接管入口136A和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第三连接管入口136A与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连接,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被配置为与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连接。
在进风管115和排风管116通过第一至第三连接管中至少之一与被调节场所200连接,利于提高空调设备100的通用性。安装时合理设置相应的连接管的长度、位置、接口大小等即可实现进风管115和排风管116的风道口与相应的被调节场所的风口对应连接,而无需调试空调设备100的主体部分。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设置于第二连接管135的管壁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风阀组还包括第十二风阀至第十四风阀至少之一。
第十二风阀112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开闭。第十二风阀112安装于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
第十三风阀113被配置为控制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开闭。第十三风阀113安装于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
第十四风阀114被配置为控制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开闭。第十四风阀114安装于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
设置第十二风阀至第十四风阀利于空调设备100与被调节场所200实现隔离。
其中,在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仅需要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风道入口端116B连通而不需要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排风口202与排风风道入口端116B连通时,在打开安装于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的第十一风阀111和安装于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的风阀105的同时,需要关闭第十三风阀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十二风阀至第十四风阀均为开关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进风风道还包括进风风道内口,进风风道内口可开闭地设置于进风管115内部,并位于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
多个排风风道口还包括连接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被配置为与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连接。
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多种运行模式还包括对被调节场所200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由于设置进风风道内口和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可以将从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进入排风管115的空气加入消毒剂后经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和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送入被调节场所200对被调节场所200进行消杀,并将消杀后的被调节场所200内的空气送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处理。即该空调设备200可实现对被调节场所200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空调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排风管116、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向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和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从被调节场所200向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图4中的带箭头的线条代表空气的流动路径。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进风风道包括:
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靠近进风管入口端115A设置,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为一个进风风道内口;和/或
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靠近进风管出口端115B设置,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为一个进风风道内口。
设置两个进风风道内口可以防止在部分工作模式下空气流入不相关的空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进风风道包括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和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送风风机117位于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和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107A,排风风道内口107A设置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内,且位于与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和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之间。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排风风道内口107A开闭。
排风风道内口107A及其位置的相关设置可以防止在部分工作模式下空气流入不相关的空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排风风机118设置于排风管入口端116A与排风风道内口107A之间。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控制器179,其中,控制器179与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耦合以控制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动作。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空调设备100内和/或被调节场所200内的气体信息,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被配置为根据气体信息动作。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检测部至少之一:
第一浓度检测部181,第一浓度检测部181被配置为获取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气体信息包括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
第二浓度检测部182,第二浓度检测部182被配置为获取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气体信息包括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
压力检测部183,被配置为获取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信息,气体信息包括气体压力信息;
压差检测部184,被配置为获取被调节场所200与外部的气体压差信息,气体信息包括气体压差信息;
空气流量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空气流量信息,气体信息包括空气流量信息。
第一浓度检测部181和第二浓度检测部182例如为浓度传感器。压力检测部183例如为压力传感器。压差检测部例如为压差传感器。空气流量检测部例如为流量传感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中,空调设备100包括控制器179,控制器179与检测装置、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耦合,控制器179根据检测装置获取的气体信息控制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动作。
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器179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9(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本公开前述实施例的空调设备100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在空调设备100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一种运行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和
步骤3,使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动作以使空调设备100在当前运行模式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选择空调设备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压力控制运行模式,通过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进风管115和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向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排风管116和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排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通过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排风管116、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进风管115和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向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压力控制运行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信息和/或气体压差信息、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信息中至少之一;
根据获取的气体压力信息和/或气体压差信息、空气流量信息中至少之一调节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通过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流出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送风风机117的风速和排风风机118的风速至少之一,以使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处于预定的压力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向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消毒剂分散于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空气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排气管入口端与相连接排气风道口断开,关闭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后,且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之前,获取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重新开始执行向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消毒剂分散于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空气内的步骤及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进风风道还包括进风风道内口,进风风道内口可开闭地设置于进风管115内部,并位于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
多个排风风道口还包括连接于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被配置为与场所回风口203连接;
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多种运行模式还包括对被调节场所200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选择被调节场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通过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排风管116、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向被调节场所200送风,并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和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从被调节场所200向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向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被调节场所200。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隔离空调设备100与被调节场所200,以使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使被调节场所200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使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之后,且使被调节场所200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之前,获取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重新开始执行向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被调节场所200的步骤和使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
以下结合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一些可行实施例的关键步骤进行更详细说明。以下描述是对前述所有对控制方法的描述的细化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1包括步骤11,选择压力控制运行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步骤3包括步骤31,使空调设备100在压力控制运行模式运行。
步骤31包括:
步骤311,步骤311包括:使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与进风管入口端115A连通;使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与进风管入口端115A断开;使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连通;使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断开;使进风风道内口打开;使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通;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断开;使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连通;使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断开;使送风风机117打开;和使排风风机118打开。
对照图2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11时,可以执行的操作为:需打开第一风阀101、第二风阀102、第三风阀103、第四风阀104、第五风阀105、第六风阀106、第十二风阀112和第十三风阀113,需关闭第七风阀107、第八风阀108、第九风阀109、第十风阀110和第十一风阀111,打开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
步骤31还可以包括:
步骤313,包括:获取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并比较气体压力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和大于第一压力阈值的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气体压力大于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执行以下步骤314;气体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执行以下步骤315;气体压力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执行以下步骤317。
其中第一压力阈值例如为-55Pa,第二压力阈值例如为-45Pa。
步骤314包括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
步骤315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之一:调小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调大通过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流出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调节送风风机117的风速;和调节排风风机118的风速。
步骤317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之一:调大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调小通过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流出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调节送风风机117的风速;和调节排风风机118的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15中,可以包括:
调大通过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被调节场所200流出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
获取代表第二最小通流面积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并比较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和与预设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
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小于第一最小通流面积阈值信息时,返回步骤313;
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大于等于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时,调高排风风机118的风速,然后返回步骤313。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相应的流动路径上其它风阀全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第六风阀106的开度调节第二最小通流面积,此时,,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可以是第六风阀106的开度,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例如可以是第六风阀106的开度阈值80%。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1还包括步骤316,步骤316包括:
在执行步骤317前,获取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空气流量(即空调设备100的送风量)的空气流量信息并比较空气流量信息与预设的空气流量信息阈值;
空气流量信息大于等于空气流量信息阈值时,步骤317包括:调小第二最小通流面积;获取代表第二最小通流面积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并比较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与预设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大于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时,返回步骤313;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小于等于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时,调高排风风机118的风速,然后返回步骤313;
空气流量信息小于空气流量信息阈值时,步骤317包括:调大通过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获取调大后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并比较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小于第三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时,返回步骤313;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大于等于第三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时,调高送风风机117转速,然后返回步骤313。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六风阀106的开度调节第二最小通流面积,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可以是第六风阀106的开度,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信息阈值例如可以是第六风阀106的开度阈值60%。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在相应的流动路径中的其它风阀全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第四风阀104的开度调节第一最小通流面积,此时,第一最小通流面积信息可以是第四风阀104的开度,第三空气流量信息阈值例如可以是第四风阀104的开度阈值60%。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1包括步骤13,选择空调设备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步骤3包括步骤33,使空调设备100在空调设备消杀模式运行。
其中步骤33包括:
步骤331,包括:使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与进风管入口端115A断开;使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与进风管入口端115A连通;使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断开;使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连通;使进风风道内口打开;使场所排风口202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断开;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通;使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断开;使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与风管出口端断开;使送风风机117打开;和使排风风机118打开;
步骤332,包括:在步骤331后,在第一时间段内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和
步骤333,包括:在步骤331之前或之后且在步骤332完成之前向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至少之一输送消毒剂。
对照图3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31时,可以执行的操作为:打开第二风阀102、第三风阀103、第五风阀105、第七风阀107、第九风阀109、第十风阀110和第十一风阀111,关闭第一风阀101、第四风阀104、第六风阀106、第八风阀108和第十三风阀113,打开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
执行步骤331、步骤332和步骤333可实现向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消毒剂分散于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空气内。其中第一时间段例如为20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3还包括:
步骤335,包括:在步骤332之后,使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断开;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断开;使送风风机117关闭;和使排风风机118关闭;和
步骤336,包括:在步骤335后,在第二时间段内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
对照图3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35时,可以执行的操作为:在步骤331的基础上,关闭第十风阀110和第十一风阀111,使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关闭。
执行步骤335和步骤336可实现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其中第二时间段例如为10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3还包括:
步骤338,包括:在步骤335之后,使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连通;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通;使送风风机117打开;和使排风风机118打开;和
步骤339,包括:在步骤338后,在第三时间段内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
对照图3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38时,可以执行的操作为:在步骤335的基础上,打开第十风阀110和第十一风阀111,打开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
执行步骤338和步骤339可实现使进气管和排气管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其中第三时间段例如为25分钟。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3还包括步骤337,步骤337包括:
在步骤336后,获取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并比较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与预设的第一被检物浓度阈值;
第一被检测气体浓度大于等于第一被检物浓度阈值时执行步骤331、步骤332、步骤333、步骤335和步骤336;
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小于第一被检物浓度阈值时,执行步骤338和步骤339。
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达标时再执行步骤338和步骤339可以使空调设备100消杀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1包括步骤15,选择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步骤3包括步骤35,使空调设备100在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运行。
其中步骤35包括:
步骤351,包括:使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与进风管入口端115A断开;使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连通;使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连通;使进风风道内口关闭;使场所排风口202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断开;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通;使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断开;使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连通;使送风风机117关闭;和使排风风机118打开;
步骤352,包括:在步骤351后,在第四时间段内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和
步骤353,包括:在步骤351之前或之后且在步骤352完成之前向排风风道内输送消毒剂。
对照图4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51时,可以执行的操作为:打开第四风阀104、第五风阀105、第七风阀107、第八风阀108、第十风阀110、第十一风阀111、第十四风阀114,关闭第一风阀101、第三风阀103、第六风阀106和第十三风阀113,打开排风风机118。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53还包括:在步骤351之前或之后且在步骤352完成之前向进风管入口端115A输送消毒剂。
执行步骤351、步骤352和步骤353可以实现向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被调节场所200的步骤。第四时间段例如为20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3还包括:
步骤355,包括:在步骤352之后,使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断开;使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断开;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断开;使第四排风风道端口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断开;和使排风风机118关闭;和
步骤356,包括:在步骤355后,在第五时间段内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
对照图5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55进,可以执行的操作为:在步骤351的基础上,可以执行的操作为:关闭第四风阀104、第五风阀105、第八风阀108和第十一风阀111,关闭排风风机118。
执行步骤355和步骤356可以实现使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第五时间段例如为30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5还包括:
步骤358,包括:在步骤355之后,使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与进风管出口端115B连通;使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通;使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与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通;使第四排风风道端口与排风管出口端116B连通;和使排风风机118打开;和
步骤359,包括:在步骤358后,在第六时间段内维持风阀组、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的状态不变。
对照图5进行说明,在执行步骤358时,可以执行的操作为:在步骤355的基础上,可以执行的操作为:打开第四风阀104、第五风阀105、第八风阀108和第十一风阀111,打开排风风机118。
执行步骤358和步骤359可以实现使被调节场所200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废气处理空间123A的步骤。第六时间段例如为40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步骤35还包括步骤357,步骤357包括:
在步骤356后,获取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气体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并比较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与预设的第二被检物浓度阈值;
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等于第二被检物浓度阈值时执行步骤351、步骤352、步骤353、步骤355和步骤356;
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小于第二被检物浓度阈值时,执行步骤358和步骤359。
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达标时再执行步骤358和步骤359可以使被调节场所200消杀效果较好。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45)

1.一种空调设备(100),用于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风道,包括进风管(115)和与所述进风管(115)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进风风道口,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管(115)的进风管入口端(115A)的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和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以及连接于所述进风管(115)的进风管出口端(115B)的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和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被配置为向所述进风风道通入外部空气,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进风口(201)连接,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被配置为与废气处理空间(123A)具有连通状态;
排风风道,包括排风管(116)和与所述排风管(116)可通断地连接的多个排风风道口,所述排风管(116)的排风管出口端(116B)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116)的排风管入口端(116A)的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和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以及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排风口(202)连接,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被配置为向所述排风风道通入外部空气,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被配置为向所述空调设备(100)外部排出空气;
风阀组,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和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开闭以控制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与所述进风管(115)通断和所述多个出风风道口与所述排风管(116)通断;
送风风机(117),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进风管(115)内的空气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向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流动;和
排风风机(118),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排风管(116)内的空气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116A)向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流动;
其中,所述空调设备(100)具有多种运行模式,所述多种运行模式包括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的压力控制运行模式和对所述空调设备(100)进行内部消杀的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空调设备(100)通过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动作可选择地在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的一种运行模式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控制运行模式,所述空调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所述进风管(115)和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向所述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所述排风管(116)和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排风;和/或
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空调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所述排风管(116)、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所述进风管(115)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被配置为调节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和通过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流出所述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中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消杀装置,所述消杀装置被配置为消杀流经所述空调设备(100)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装置包括:
第一消杀部(119),所述第一消杀部(119)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所述进风管(115)内;和/或
第二消杀部(120),所述第二消杀部(120)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所述排风管(11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杀部(119)的消毒剂出口位于进风管出口端(115B);和/或
所述第二消杀部(120)的消毒剂出口位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被配置为与进入所述进风风道内的空气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废气处理室(123),所述废气处理室(123)与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连接并包括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包括:
壳体(124);和
第一隔板(125),设置于所述壳体(124)内,所述第一隔板(125)将所述壳体(124)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115C)和第二容纳空间(116C);
其中,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5C)的部分所述壳体(124)和所述第一隔板(125)形成所述进风管(115),围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6C)的部分所述壳体(124)和所述第一隔板(125)形成所述排风管(116),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12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
第二隔板(126),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5C),所述进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进风风道内口,所述进风风道内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26)上;和/或
第三隔板(127),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6C),所述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107A),所述排风风道内口(107A)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127)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口和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中至少之一设置于所述壳体(124)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机(117)设置于所述进风管(115)内,并位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和/或
所述排风风机(118)设置于所述排风管(116)内,并位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116A)和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之间;和/或
所述送风风机(117)的风速是可调节的;和/或
所述排风风机(118)的风速是可调节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被配置为过滤所述进风风道和/或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进风管过滤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115)内的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至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过滤精度逐级提高的两级以上进风管过滤段;和/或
排风管过滤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排风管(116)内的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116A)至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过滤精度逐级提高的两级以上排风管过滤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管(115)包括至少一个可开闭的进风管检修口(132);和/或
所述排风管(116)包括至少一个可开闭的排风管检修口(133)。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116A)连接;或
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116A)的管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包括以下风阀至少之一:
第一风阀(101),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开闭;
第二风阀(102),所述进风风道包括作为所述进风风道的一个进风风道内口的靠近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设置的可开闭的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所述第二风阀(102)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开闭;
第三风阀(103),所述进风风道包括作为所述进风风道的一个进风风道内口的靠近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设置的开可闭的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所述第三风阀(103)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开闭;
第四风阀(104),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开闭和调节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通流面积;
第五风阀(105),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开闭和调节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的通流面积;
第六风阀(106),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开闭和调节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的通流面积;
第七风阀(107),所述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107A),所述第七风阀(107)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排风风道内口(107A)开闭;
第八风阀(108),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并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连接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所述第八风阀(108)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开闭;
第九风阀(109),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开闭;
第十风阀(110),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开闭;
第十一风阀(111),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开闭。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包括第一连接管(134),所述第一连接管(134)包括第一连接管入口(134A)和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所述第一连接管入口(134A)与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连接,所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被配置为与所述场所进风口(201)连接;和/或
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二连接管(135),所述第二连接管(135)包括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和第二连接管出口(135B),所述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被配置为与所述场所排风口(20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出口(135B)与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连接;和/或
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三连接管(136),所述第三连接管(136)包括第三连接管入口(136A)和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所述第三连接管入口(136A)与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35)的管壁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还包括:
第十二风阀(112),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出口(134B)开闭;和/或
第十三风阀(113),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管入口(135A)开闭;和/或
第十四风阀(114),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连接管出口(136B)开闭。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还包括进风风道内口,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进风管(115)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
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被配置为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场所回风口(203)连接;
所述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所述多种运行模式还包括对所述被调节场所(200)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所述空调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所述排风管(116)、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向所述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包括:
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靠近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设置,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为一个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和/或
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靠近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为一个所述进风风道内口。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包括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和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所述送风风机(117)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内口(102A)和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口(103A)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风道还包括可开闭的排风风道内口(107A),所述排风风道内口(107A)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内,且位于与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和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之间;
所述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排风风道内口(107A)开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机(118)设置于所述排风管入口端(116A)与所述排风风道内口(107A)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控制器(179),其中,所述控制器(179)与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耦合以控制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动作。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设备(100)内和/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气体信息,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气体信息动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检测部至少之一:
第一浓度检测部(181),所述第一浓度检测部(18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
第二浓度检测部(182),所述第二浓度检测部(18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信息;
压力检测部(183),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气体压力信息;
压差检测部(184),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与外部的气体压差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气体压差信息;
空气流量检测部,被配置为获取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空气流量信息,所述气体信息包括所述空气流量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调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100)包括控制器(179),所述控制器(179)与所述检测装置、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耦合,所述控制器(179)根据所述检测装置获取的气体信息控制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动作。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所述空调设备(100)的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一种运行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和
步骤3,使所述风阀组、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所述排风风机(118)动作以使所述空调设备(100)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运行。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选择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控制运行模式,通过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口(101A)、所述进风管(115)和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向所述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口(105A)、所述排风管(116)和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排风;和/或
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所述排风管(116)、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口(109A)、所述进风管(115)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力控制运行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信息和/或气体压差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的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信息中至少之一;
根据获取的所述气体压力信息和/或气体压差信息和所述空气流量信息中至少之一调节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进入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空气流动路径的第一最小通流面积、通过所述第三排风风道口(106A)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流出所述空调设备(10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第二最小通流面积、所述送风风机(117)的风速和所述排风风机(118)的风速至少之一,以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气体压力处于预定的压力范围。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向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所述消毒剂分散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空气内。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所述排气管入口端与相连接排气风道口断开,关闭所述送风风机(117)和排风风机(118),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静置后的所述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设备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后,且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静置后的所述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之前,获取所述空调设备(1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重新开始执行向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至少之一内输送消毒剂,使所述消毒剂分散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空气内的步骤及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
39.根据权利要求3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还包括进风风道内口,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进风管(115)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管入口端(115A)和所述进风管出口端(115B)之间;
所述多个排风风道口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风管出口端(116B)的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被配置为与所述场所回风口(203)连接;
所述风阀组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进风风道内口开闭;
所述多种运行模式还包括对所述被调节场所(200)进行消杀的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选择所述被调节场消杀模式作为当前运行模式。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口(111A)、所述排风管(116)、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向所述被调节场所(200)送风,通过所述第三进风风道口(104A)和所述第四进风风道口(110A)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向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送风。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所述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所述被调节场所(200)。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隔离所述空调设备(100)与所述被调节场所(200),以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被调节场所消杀模式,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之后,且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静置后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排入所述废气处理空间(123A)之前,获取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被检测物质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所述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二被检测物质浓度阈值时,重新开始执行向所述第四排风风道口(108A)上游的空气内输送消毒剂,以使所述消毒剂随空气进入并充满所述被调节场所(200)的步骤和使所述被调节场所(200)内的含有消毒剂的空气静置的步骤。
CN202210878769.8A 2022-07-25 2022-07-25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0959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8769.8A CN115095926A (zh) 2022-07-25 2022-07-25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8769.8A CN115095926A (zh) 2022-07-25 2022-07-25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926A true CN115095926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8769.8A Pending CN115095926A (zh) 2022-07-25 2022-07-25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5926A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6468A (ja) * 1997-03-03 1998-09-14 Kawasaki Setsubi Kogyo Kk 滅菌手段を備えた空調装置及び滅菌方法
JP2006192097A (ja) * 2005-01-14 2006-07-27 Tohoku Univ 空気殺菌脱臭装置
US20070289327A1 (en) * 2003-11-13 2007-12-20 Jurgen Lessing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Spaces
JP2012054541A (ja) * 2010-08-05 2012-03-15 Ebara Corp 排気系システム
JP2013002416A (ja) * 2011-06-20 2013-01-07 Sharp Corp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3499125A (zh) * 2013-09-09 2014-01-08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及其运行模式
CN203823936U (zh) * 2014-05-21 2014-09-10 湖北莱克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净化机
CN104833001A (zh) * 2015-03-18 2015-08-12 北京金鼎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新风和室内空气同步净化设备及方法
CN105240950A (zh) * 2015-09-22 2016-01-13 桂林市鑫隆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消毒杀菌加湿空调
CN106016478A (zh) * 2016-08-03 2016-10-12 姜天华 负压空气净化消毒机
CN107477724A (zh) * 2017-08-09 2017-12-15 同济大学 可定期消毒的医用空气处理机组
CN107606711A (zh) * 2017-09-06 2018-01-19 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消毒空气净化装置
CN107883462A (zh) * 2016-09-29 2018-04-06 殷晓冬 医用排风新风一体机柜
CN207350692U (zh) * 2017-04-19 2018-05-11 重庆哥尔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科学实验室内的智能通风系统
KR101967132B1 (ko) * 2018-09-04 2019-04-10 (주)대성기연 바닥흡입용 공조 에어조절 유니트
CN111380193A (zh) * 2020-04-15 2020-07-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及清洁方法
CN212029741U (zh) * 2020-04-16 2020-11-27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净化手术室用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2431265U (zh) * 2020-06-11 2021-01-29 山东雅士股份有限公司 自洁型洁净空调机组
CN112856758A (zh) * 2021-01-29 2021-05-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杀菌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3007849A (zh) * 2021-02-07 2021-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智能负压空气消毒化学处理机组及控制方法
WO2022062053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王全龄 一种灭菌空调器
CN114562766A (zh) * 2022-03-24 2022-05-31 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及方法
CN217929020U (zh) * 2022-07-25 2022-1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6468A (ja) * 1997-03-03 1998-09-14 Kawasaki Setsubi Kogyo Kk 滅菌手段を備えた空調装置及び滅菌方法
US20070289327A1 (en) * 2003-11-13 2007-12-20 Jurgen Lessing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Spaces
JP2006192097A (ja) * 2005-01-14 2006-07-27 Tohoku Univ 空気殺菌脱臭装置
JP2012054541A (ja) * 2010-08-05 2012-03-15 Ebara Corp 排気系システム
JP2013002416A (ja) * 2011-06-20 2013-01-07 Sharp Corp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3499125A (zh) * 2013-09-09 2014-01-08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及其运行模式
CN203823936U (zh) * 2014-05-21 2014-09-10 湖北莱克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净化机
CN104833001A (zh) * 2015-03-18 2015-08-12 北京金鼎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新风和室内空气同步净化设备及方法
CN105240950A (zh) * 2015-09-22 2016-01-13 桂林市鑫隆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消毒杀菌加湿空调
CN106016478A (zh) * 2016-08-03 2016-10-12 姜天华 负压空气净化消毒机
CN107883462A (zh) * 2016-09-29 2018-04-06 殷晓冬 医用排风新风一体机柜
CN207350692U (zh) * 2017-04-19 2018-05-11 重庆哥尔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科学实验室内的智能通风系统
CN107477724A (zh) * 2017-08-09 2017-12-15 同济大学 可定期消毒的医用空气处理机组
CN107606711A (zh) * 2017-09-06 2018-01-19 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消毒空气净化装置
KR101967132B1 (ko) * 2018-09-04 2019-04-10 (주)대성기연 바닥흡입용 공조 에어조절 유니트
CN111380193A (zh) * 2020-04-15 2020-07-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及清洁方法
CN212029741U (zh) * 2020-04-16 2020-11-27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净化手术室用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2431265U (zh) * 2020-06-11 2021-01-29 山东雅士股份有限公司 自洁型洁净空调机组
WO2022062053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王全龄 一种灭菌空调器
CN112856758A (zh) * 2021-01-29 2021-05-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杀菌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3007849A (zh) * 2021-02-07 2021-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智能负压空气消毒化学处理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4562766A (zh) * 2022-03-24 2022-05-31 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及方法
CN217929020U (zh) * 2022-07-25 2022-1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29593B2 (ja) アイソレータシステム
CN100356114C (zh) 组合式空气净化器和通风设备
CN107477724A (zh) 可定期消毒的医用空气处理机组
US20140290162A1 (en) Isolator system
US8721983B2 (en) Sterilizer
CN217929020U (zh) 空调设备
KR20210030589A (ko) 주방 공기청정 시스템
JP4490538B2 (ja) ホルムアルデヒド分解装置、ホルムアルデヒド分解用触媒を備えた空調機、ホルムアルデヒド発生装置と分解装置を備えた燻蒸システム及びホルムアルデヒド発生・分解装置
CN111380193A (zh) 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及清洁方法
CN207599900U (zh) 可定期消毒的医用空气处理机组
CN115095926A (zh)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2431094U (zh) 一种高温灭毒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1876297U (zh) 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
JPH11319046A (ja) 滅菌方法、滅菌装置及び無菌試験装置
CN107726517A (zh) 一种新风净化机
JP3410389B2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
WO2005111512A1 (ja) 無菌性を要求される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CN214131693U (zh) 可移动式生化实验室
CN111981600A (zh) 一种具有内循环净化和消毒功能的气锁间
JPH07250870A (ja) 無菌病室
JP2019000028A (ja) アイソレータ
KR102160078B1 (ko) 이동형 덕트 살균기
CN209246289U (zh) 一种室内循环风机结构
CN112774740A (zh) 可移动式生化实验室及其空气调节方法
JP6813771B2 (ja) アイソレ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