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5123B - 格构柱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格构柱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95123B CN115095123B CN202210730452.XA CN202210730452A CN115095123B CN 115095123 B CN115095123 B CN 115095123B CN 202210730452 A CN202210730452 A CN 202210730452A CN 115095123 B CN115095123 B CN 1150951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truction
- bodies
- lattice column
- constructed
- constructio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adjustable in heigh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2—Scaffold feet, e.g. with arrangements for adjustm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6—Consoles; Bracke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0—Steps or lad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f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enc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各施工本体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由施工本体的侧边朝向靠近施工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通孔形成用于容纳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以在待施工格构柱由通孔进入至容纳腔中时,使各施工本体可分离式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以根据待施工高度,调整施工本体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通孔依次在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从而便于工人根对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方便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格构柱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格构柱用作压弯构件以增强构件抗弯性能,多应用在厂房框架柱和独立柱等场景中。
格构体系构件由肢件和依次连接在肢件顶端的多个缀材组成,缀材形式主要有缀条和缀板。以缀材为缀板为例,在进行站格构柱施工时,首先在待施工承载面上安装肢件,再通过施工装置在肢件的顶端依次安装缀板。
然而,现有的施工装置的高度无法调节,即,在肢件顶端依次连接缀板时,施工装置的高度无法根据已经施工的格构柱的高度进行调节,不便于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
各所述施工本体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施工本体的侧边朝向靠近所述施工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
所述通孔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以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由所述通孔进入至所述容纳腔中时,使各所述施工本体可分离式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以根据待施工高度调整所述施工本体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所述通孔依次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
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所述施工本体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施工本体中,其中一个所述施工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施工本体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均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边角处的支撑柱,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的部分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支撑柱伸入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柱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
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中,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用于供工人攀爬以到达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
可选的,位于最下方的施工本体中,对应的支撑柱的底端为尖头,且外壁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底端与对应的支撑柱的外壁连接,所述弹片的顶端朝向远离对应的支撑柱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孔贯穿各所述施工本体的位于上方的支撑板。
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中,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的加固件。
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均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本体,且两个所述子本体可分离式连接;
在沿所述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上,各所述子本体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通孔,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本体上的通孔组合形成与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尺寸相匹配的槽孔,以使所述施工本体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
可选的,两个并排连接的所述子本体中,其中一个所述子本体的靠近另一个所述子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配件,另一个所述子本体的靠近其中一个所述子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件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装配件,以将两个所述子本体可分离式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均为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在紧固件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安装孔时,将两个所述子本体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格构柱施工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且在各施工本体上均开设通孔,并使通孔由施工本体的侧边朝向靠近施工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其中,通孔形成容纳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以在待施工格构柱由通孔进入至容纳腔中时,使各施工本体可分离式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从而便于工人使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也就是说,在进行格构柱的施工时,可以使待施工格构柱通过各施工本体上的通孔进入至容纳腔中;而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完成后,将多个施工本体依次通过通孔由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拆卸下来,便于后续重复使用,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重复利用率。同时,由于各施工本体依次堆叠且可分离,使得实际进行格构柱施工时,可以根据待施工格构柱的待施工高度调整施工本体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通孔依次在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即,工人可以根据待施工高度的增加,适应性地在施工本体上方继续连接相应数量的施工本体,对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进而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方便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材。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基座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基座件的部分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叠加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叠加件的部分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件;2、叠加件;3、安装板;4、锚杆;5、支撑柱;6、爬梯;7、支撑板;8、加固件;9、对接孔;10、爬梯槽;11、弹片;12、施工本体;121、子本体;122、通孔;13、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该格构柱施工装置具体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12。
其中,各施工本体12上均开设有通孔122,且通孔122由施工本体12的侧边朝向靠近施工本体12中心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时,通孔122形成用于容纳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13,以在待施工格构柱由通孔122进入至容纳腔13中时,使各施工本体12可分离式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并根据待施工格构柱的待施工高度,调整施工本体12的个数。且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通孔122依次在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
通过在施工本体12的侧边朝向中心的方向上开设通孔122,并使通孔122贯穿施工本体12,从而便于工人使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也就是说,在进行格构柱的施工时,可以使待施工格构柱通过各施工本体12上的通孔122进入至容纳腔13中;而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完成后,将多个施工本体12依次通过通孔122由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拆卸下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便于后续重复使用,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重复利用率。
通过使各施工本体12依次堆叠且可分离,以在实际进行格构柱施工时,工人可以根据待施工高度的增加,适应性地在施工本体12上方继续连接相应数量的施工本体12。即,增加格构柱施工装置中所连接的施工本体12的个数,从而对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进而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方便工人在对应的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材。
示例性的,在实际格构柱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其中一个施工本体12安装在竖起的格构柱肢件的外围;然后,再在肢件上安装缀板,并随着缀板安装高度的增加,在施工本体12的上方逐渐安装连接相应个数的施工本体12以提高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最终,实现整个格构柱的施工作业,并在施工结束后,从上至下依次将施工本体12从格构柱的外围拆卸下来。
参照图1所示,可以称位于最下方的施工本体12为基座件1;能够依次连接在基座件1上方的施工本体12为叠加件2,并使基座件1和叠加件2的主体形状以及通孔12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提高了该格构柱施工装置的整体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具体可应用在地铁站内的格构柱施工中,以便于工人使用以进行地铁站格构柱施工。此外,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格构柱施工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施工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12,且在各施工本体12上均开设通孔122,并使通孔122由施工本体12的侧边朝向靠近施工本体12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其中,通孔122形成容纳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13,以在待施工格构柱由通孔122进入至容纳腔13中时,使各施工本体12可分离式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从而便于工人使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也就是说,在进行格构柱的施工时,可以使待施工格构柱通过各施工本体12上的通孔122进入至容纳腔13中;而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完成后,将多个施工本体12依次通过通孔122由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拆卸下来,便于后续重复使用,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重复利用率。同时,由于各施工本体12依次堆叠且可分离,使得实际进行格构柱施工时,可以根据待施工格构柱的待施工高度,调整施工本体12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通孔122依次在待施工格构柱的上安装缀板,即,工人可以根据待施工高度的增加,适应性地在施工本体12上方继续连接相应数量的施工本体12,对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进而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方便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材。
具体实施时,各施工本体12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施工本体12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的两个施工本体12中,其中一个施工本体12上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施工本体12上的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且各施工本体12之间的连接方式方便。即,在需要将两个施工本体12连接起来时,只需要将相邻两个施工本体12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起来即可,各施工本体12之间的连接可靠,从而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施工本体12均包括支撑板7以及位于支撑板7边角处的支撑柱5。其中,通孔122位于支撑板7上;且支撑板7的部分上开设有用于供支撑柱5伸入的对接孔9,并使对接孔9形成为第一连接部;支撑柱5形成为第二连接部。
其中,支撑板7的设置使工人能够站在支撑板7上进行施工,提高了工人施工的安全性。此外,通过使各施工本体12包括支撑板7以及支撑柱5,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各施工本体12的重量,便于工人施工过程中搬动并连接各施工本体12。
同时,具体实施时,使对接孔9的位置与支撑柱5的位置相对应,从而能够提高各施工本体12连接时的方便性;且使对接孔9的内径与支撑柱5的直径相适配,使得支撑柱5能够稳定地与对接孔9连接匹配,而不会在对接孔9内发生位移,保证了各施工本体12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3所示,各施工本体12中,支撑板7的下方还设置有爬梯6,爬梯6用于供工人攀爬以到达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这样设置,使工人能够通过爬梯6爬到该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顶部,提高了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上下该格构柱施工装置的方便性。
其中,在沿各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上,爬梯6具体包括支撑杆以及依次间隔设置在施工本体12的外侧边上的多个横杆,且支撑杆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多个横杆的两端,以形成供工人攀爬的爬梯6。同时,支撑杆的底端所在的高度低于最下方的横杆所在的高度。
具体地,参照图3以及图5所示,在基座件1的部分上开设有供支撑杆的底部伸入的爬梯槽10,且爬梯槽10的位置和直径分别与支撑杆的位置和直径相对应,便于在将支撑杆的部分伸入爬梯槽10的同时,也提高了基座件1和与基座件1相邻的叠加件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也可以在所有的施工本体12的部分上均开设该爬梯槽10,以提高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为了保证工人攀爬爬梯6时的安全性,参照图5所示,各横杆外侧的顶部还具有圆角。
参照图2所示,位于最下方的施工本体12中,对应的支撑柱5的底端为尖头,且外壁上设置有弹片11,弹片11的底端与对应的支撑柱5的外壁连接,弹片11的顶端朝向远离对应的支撑柱5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基座件1上支撑柱5的底端为尖头且设置有弹片11,称基座件1上的支撑柱5为锚杆4,从而方便将基座件1与格构柱中肢件的安装位置固定。示例性的,可以将基座件1上的支撑柱5通过尖头打入肢件的安装位置处,从而提高了基座件1与肢件安装位置固定连接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设置弹片11,以在将基座件1的支撑柱5打入肢件安装位置后,弹片11能够反弹以与基座件1的支撑柱5对应在肢件安装位置内的固定孔的孔壁贴合并卡紧,进一步提高了基座件1与肢件安装位置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片11具体为多个,且多个弹片11间隔设置在基座件1中支撑柱5的周向上。此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基座件1的稳定性,避免基座件1受到肢件向外的作用力时发生位移,可以使锚杆4向外倾斜。即,锚杆4的顶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锚杆4的底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从而能够使锚杆4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7具体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7沿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对接孔9贯穿各施工本体12的位于上方的支撑板7。
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各施工本体12的承载力,即用于承载各施工本体12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重量以及工人重量的能力,从而能够提高格构柱施工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工人施工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各支撑板7的稳定性,避免工人在支撑板7上施工时该格构柱施工装置发生晃动,在各施工本体12中,两个支撑板7之间还设置有加固件8。其中加固件8用于支撑该支撑板7。
参照图6所示,加固件8具体可以为固定连接在对应两个支撑板7中部之间的板筋,且板筋的形状为两个合并的三角形。
参照图1所示,各施工本体12均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本体121,且两个子本体121可分离式连接。且在沿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上,各子本体121上均开设有一个通孔122,且相互连接的两个子本体121上的通孔122组合形成与待施工格构柱的尺寸相匹配的槽孔,以使施工本体12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
通过使两个子本体121可分离式连接,提高了整个格构柱安装拆除过程中的方便性。此外,通过使施工本体12包围在格构柱的外侧,能够起到对待施工格构柱的肢件以及缀板的支撑作用,避免在待施工格构柱的缀板未安装完成时,肢件以及已安装的缀板不稳定导致的安全隐患。
参照图2或图5所示,各子本体121的截面形状均为匚形。即,各子本体121均为半个方框状,两个子本体121能够组成一个方框,且所组成的方框的内壁形状与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壁形状相适配。同时,且该方框外侧的施工本体12的宽度大于三十厘米,以在使施工本体12包围在待施工格构柱外围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站立在施工本体12上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并排连接的子本体121中,其中一个子本体121的靠近另一个子本体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配件,另一个子本体121的靠近其中一个子本体12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装配件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装配件,以将两个子本体121可分离式连接在一起。
这样设置,在进行各施工本体12的安装连接时,使两个子本体121上的第一装配件以及第二装配件连接在一起即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同时,由于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在提高各施工本体12安拆的便捷性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各子本体121的完整性,即,使各子本体121均可以重复使用。
此外,当其中任意的子本体121破坏时,只需要更换被破坏的子本体121即可。即,方便工人更换相应损坏的子本体121,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成本。
当然,各子本体121也可以通过胶粘等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使第一装配件以及第二装配件均为安装板3,且安装板3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在紧固件依次穿过两个安装板3上的安装孔时,将两个子本体121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
这样设置,通过使紧固件穿过对应安装板3上的安装孔,即可完成两个子本体121的对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安装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从而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的,安装孔比如可以是螺纹孔,紧固件为与该螺纹孔匹配的螺栓。此外,紧固件也可以为销钉、铆钉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安装板3上具体开设有三个螺纹孔,且三个螺纹孔沿支撑板7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各支撑板7上。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板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12);
各所述施工本体(12)上均开设有通孔(122),所述通孔(122)由所述施工本体(12)的侧边朝向靠近所述施工本体(12)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
所述通孔(122)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13),以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由所述通孔(122)进入至所述容纳腔(13)中时,使各所述施工本体(12)可分离式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以根据待施工高度调整所述施工本体的个数;且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所述通孔(122)依次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
各所述施工本体(12)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所述施工本体(12)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施工本体(12)中,其中一个所述施工本体(1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施工本体(12)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各所述施工本体(12)均包括支撑板(7)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7)边角处的支撑柱(5),所述通孔(122)位于所述支撑板(7)上;
所述支撑板(7)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支撑柱(5)伸入的对接孔(9),所述对接孔(9)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柱(5)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
各所述施工本体(12)中,所述支撑板(7)的下方还设置有爬梯(6),所述爬梯(6)用于供工人攀爬以到达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
位于最下方的施工本体(12)中,对应的支撑柱(5)的底端为尖头,且外壁上设置有弹片(11),所述弹片(11)的底端与对应的支撑柱(5)的外壁连接,所述弹片(11)的顶端朝向远离对应的支撑柱(5)的方向延伸;
所述支撑板(7)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7)沿所述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孔(9)贯穿各所述施工本体(12)的位于上方的支撑板(7);
各所述施工本体(12)均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本体(121),且两个所述子本体(121)可分离式连接;
在沿所述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上,各所述子本体(121)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通孔(122),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本体(121)上的通孔(122)组合形成与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尺寸相匹配的槽孔,以使所述施工本体(12)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施工本体(12)中,两个所述支撑板(7)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7)的加固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并排连接的所述子本体(121)中,其中一个所述子本体(121)的靠近另一个所述子本体(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配件,另一个所述子本体(121)的靠近其中一个所述子本体(12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件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装配件,以将两个所述子本体(121)可分离式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均为安装板(3),且所述安装板(3)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在紧固件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安装板(3)上的所述安装孔时,将两个所述子本体(121)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30452.XA CN115095123B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格构柱施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30452.XA CN115095123B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格构柱施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5123A CN115095123A (zh) | 2022-09-23 |
CN115095123B true CN115095123B (zh) | 2024-02-23 |
Family
ID=8329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30452.XA Active CN115095123B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格构柱施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9512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298830U (zh) * | 2014-11-03 | 2015-04-29 | 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地下基坑内格构柱平面及高程调控装置 |
CN105569054A (zh) * | 2016-02-01 | 2016-05-11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控制低于地面格构柱方向与标高的装置及方法 |
CN106121040A (zh) * | 2016-06-23 | 2016-11-16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格构柱装置及焊接方法 |
CN108343094A (zh) * | 2018-04-27 | 2018-07-31 |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9636647U (zh) * | 2019-01-23 | 2019-11-15 | 史法鹏 | 装配式高架桥墩柱施工平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222249A1 (de) * | 2014-10-31 | 2016-05-04 | Hünnebeck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eines Gerüstturms |
-
2022
- 2022-06-24 CN CN202210730452.XA patent/CN1150951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298830U (zh) * | 2014-11-03 | 2015-04-29 | 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地下基坑内格构柱平面及高程调控装置 |
CN105569054A (zh) * | 2016-02-01 | 2016-05-11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控制低于地面格构柱方向与标高的装置及方法 |
CN106121040A (zh) * | 2016-06-23 | 2016-11-16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格构柱装置及焊接方法 |
CN108343094A (zh) * | 2018-04-27 | 2018-07-31 |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9636647U (zh) * | 2019-01-23 | 2019-11-15 | 史法鹏 | 装配式高架桥墩柱施工平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5123A (zh) | 2022-09-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711889A2 (en) | Form panel | |
US963736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ising a structure | |
CN115095123B (zh) | 格构柱施工装置 | |
CN114109002A (zh) | 一种组装式脚手架以及组装方法 | |
CN110805308B (zh) | 筒仓仓顶中心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拆除方法 | |
CN111734111A (zh) | 一种装配式吊升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1396530U (zh) | 一种专用于楼梯部施工的可拆卸升降平台 | |
JPH05505Y2 (zh) | ||
CN217759295U (zh) | 一种重复使用的穿插式板房结构 | |
CN219528341U (zh) | 施工平台 | |
JP3671061B2 (ja) | 吊り階段及びその仮設方法 | |
CN220645265U (zh) | 一种钢屋盖结构提升装置的安装节点 | |
CN215671235U (zh) | 一种高强度装配式钢结构支架 | |
CN220058564U (zh) | 钢筋网架支撑防护装置 | |
CN216110034U (zh) | 一种户外帐篷的支架结构 | |
CN218668421U (zh) | 一种建筑梁架 | |
JP2000104404A (ja) | 鉄筋の施工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鉄筋の仮組治具 | |
CN221524287U (zh) | 装配式矩形钢柱辅助安装装置 | |
CN218264833U (zh) | 一种建筑安装脚手架 | |
CN217975648U (zh) | 抱杆 | |
CN212534737U (zh) | 一种新型可拆卸式底板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及支座 | |
CN218234259U (zh) | 一种组合式折叠脚手架 | |
CN218061002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板 | |
CN218623231U (zh) |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业平台 | |
CN215926624U (zh) | 一种建筑施工架加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