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2369A -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2369A
CN115092369A CN202210846362.7A CN202210846362A CN115092369A CN 115092369 A CN115092369 A CN 115092369A CN 202210846362 A CN202210846362 A CN 202210846362A CN 115092369 A CN115092369 A CN 115092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valve
manual stop
water
water tan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63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2369B (zh
Inventor
季红涛
张小献
李玲珑
张庆勇
陈志达
周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2108463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2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40Rescue equipment for perso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救生艇包括救生舱和驾驶舱,救生舱内部设置有救生舱水箱,驾驶舱内部设置有驾驶舱水箱,救生舱水箱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救生舱连通,驾驶舱水箱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驾驶舱连通;救生舱水箱和驾驶舱水箱之间连接手动控制阀组,救生舱水箱的出口管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救生舱水箱的出口管路上安装第一手动截止阀,其端口的管路进行分支,一路通过第二手动截止阀连接至储水袋,另一路串联第三手动截止阀和第一单向阀,再一路串联第四手动截止阀与第二单向阀;救生舱底的底部通过舱口盖连接对接裙,其一端连接液控截止阀,液控截止阀连接软密封泵,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和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救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潜艇作为重要海军力量,在国防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现代潜艇下潜深度多数能到达几百米,当潜艇在水下发生安全事故时非常危险,需要专门的救援设备快速营救,方能避免人员伤亡。
深潜救生艇作为潜艇救生装备,通过与失事潜艇对接并进行人员转移,实现对失事艇员和设备的救援任务。在深潜救生艇救援过程中,驾驶员需通过不断地调整浮力和艇体姿态,使救生艇对接裙向失事艇逃生平台靠近并最终完全吻合,然后通过对接裙减压形成内外压差,使对接裙吸附在失事艇逃生平台上实现对接,对接成功后对接裙抽水建立救生通道,待被困人员和设备转移以后需向对接裙重新注水平衡以脱离失事艇平台。
救生艇浮力及姿态调整、对接裙排水及注水平衡等多种功能均需要压载调节系统实现,常规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设计非常复杂,众多的阀件、管系需布置在舱内,很大地压缩了救生艇舱内可利用空间,且系统操作阀件较多,操作人员需不停地变换姿态开关不同阀件,对接效率和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从而通过简便的系统操作便能实现多种调节功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了舱内占用空间和经济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救生艇包括救生舱和驾驶舱,救生舱内部设置有救生舱水箱,驾驶舱内部设置有驾驶舱水箱,救生舱水箱和驾驶舱水箱的中由于救生艇姿态倾斜或者摇晃分别洒落在救生舱底和驾驶舱底;
救生舱水箱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救生舱连通,救生舱水箱内部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救生舱内设置有储水袋;驾驶舱水箱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驾驶舱连通,驾驶舱水箱内部设置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救生舱水箱和驾驶舱水箱之间连接手动控制阀组,救生舱水箱的出口管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救生舱水箱的出口管路上安装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一手动截止阀端口的管路进行分支,一路通过第二手动截止阀连接至储水袋,另一路串联第三手动截止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救生舱底连接,再一路串联第四手动截止阀与第二单向阀,第四手动截止阀与第二单向阀位于驾驶舱底中;救生舱底的底部通过舱口盖连接对接裙,对接裙一端连接液控截止阀,液控截止阀连接软密封泵,同时对接裙一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通;还包括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的高压海水泵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高压海水泵组的结构为:包括往复水压缸、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及第六单向阀,往复水压缸的两端通过管路并联连接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的一端同时与手动控制阀组连通,往复水压缸与手动控制阀组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所述往复水压缸采用液压油缸驱动的水压缸。
所述软密封泵为大流量低压离心泵。
所述手动控制阀组的系统结构为: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第七手动截止阀、第八手动截止阀、第九手动截止阀、第十手动截止阀、第十一手动截止阀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和第六手动截止阀串联在一起,第七手动截止阀和第八手动截止阀串联在一起,第九手动截止阀和第十手动截止阀串联在一起,第十一手动截止阀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串联在一起,上述已经串联在一起的并互相并联连接,并联后,第五手动截止阀和第六手动截止阀之间与救生舱水箱的出口管路连通,第十一手动截止阀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之间与驾驶舱水箱的出口管路连通。
所述驾驶舱水箱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十三手动截止阀。
所述第九手动截止阀和第十手动截止阀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救生艇外部。
所述第七手动截止阀和第八手动截止阀之间通过管路与对接裙连通。
所述驾驶舱底的底部设置有吸入口和压出口。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1、救生艇浮力及姿态调整:
救生艇通过救生舱水箱、驾驶舱水箱注排水及水舱间的载荷转移实现浮力及姿态调整功能;
步骤1.1、救生舱水箱注水:
救生舱水箱注入海水分为水面注水和水下注水两种情况,当救生艇位于水面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第九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外界海水经第九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第一手动截止阀进入救生舱水箱,待第一液位传感器显示救生舱水箱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水面注水结束;当救生艇位于水下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及第十手动截止阀,外界海水在压差作用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及第一手动截止阀压入救生舱水箱,待第一液位传感器显示救生舱水箱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水下注水结束;
步骤1.2、救生舱水箱向外界排水:
当救生舱水箱需要向外界排水时,驾驶员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十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救生舱水箱内的海水经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经往复水压缸增压后,高压水经第十手动截止阀及过滤器排向大海,待第一液位传感器显示救生舱水箱排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救生舱水箱排水结束;
步骤1.3、驾驶舱水箱注水:
驾驶舱水箱注入海水分为水面注水和水下注水两种情况,当救生艇位于水面时,分别开启第九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外界海水经第九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排入驾驶舱水箱,待第二液位传感器显示驾驶舱水箱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水面注水结束;当救生艇位于水下时,分别开启第十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外界海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压入驾驶舱水箱,待第二液位传感器显示驾驶舱水箱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水下注水结束;
步骤1.4、驾驶舱水箱21向外界排水:
当驾驶舱水箱需要向外界排水时,驾驶员分别开启第十手动截止阀、第十一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驾驶舱水箱内的海水经第十三手动截止阀、第十一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十手动截止阀及过滤器排向大海,待第二液位传感器显示驾驶舱水箱排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驾驶舱水箱排水结束;
步骤1.5、救生舱水箱、驾驶舱水箱间压载水转移:
救生艇纵倾调节可通过救生舱水箱与驾驶舱水箱间的压载水转移实现,当救生艇需要向艏部倾斜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救生舱水箱内的水依次经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排至驾驶舱水箱中,待救生艇纵倾到达目标姿态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当救生艇需要向艉部倾斜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第十一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驾驶舱水箱内的水依次经第十三手动截止阀、第十一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第一手动截止阀排入救生舱水箱中,待救生艇纵倾到达目标姿态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
步骤2、对接裙28排水及注水平衡:
当救生艇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对接并吻合时,开启软密封泵及液控截止阀,对接裙内部与外部海水产生压差,形成初始吸力后,需将对接裙28内的压力减压至常压环境进而形成可靠密封,然后将对接裙28内水抽干建立救生通道,待人员转移完成后,救生艇对接裙需重新注水平衡以脱离失事艇平台;
步骤2.1、对接裙向救生舱水箱排水:
对接裙向救生舱水箱排水可实现减压功能,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及第八手动截止阀,对接裙内的高压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及第一手动截止阀压入救生舱水箱中,当对接裙内减压至常压环境后,关闭阀门,对接裙减压结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对接裙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对接完成;
步骤2.2、对接裙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同样的,对接裙向驾驶舱水箱排水也可实现对接裙减压功能,分别开启第八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对接裙28)内的高压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压入救生舱水箱中,当对接裙内减压至常压环境后,关闭阀门,对接裙减压结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对接裙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对接完成;
步骤2.3、对接裙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救生艇与失事艇对接完成后,可将对接裙内的水排至外界海水中,实现减压及排水功能,开启第七手动截止阀、第十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对接裙内的水经第七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过滤器排至大海,待对接裙减压完成后,继续抽水至指定水位,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对接裙减压及排水结束;
步骤2.4、对接裙向储水袋排水:
储水袋作为备用水舱,可作为对接裙减压及排水容器使用,当救生艇对接完成后,开启第二手动截止阀、第六手动截止阀、第七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对接裙内的水经第七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及第二手动截止阀排至储水袋中,待对接裙减压完成后,继续抽水至指定水位,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对接裙减压及排水结束;
步骤2.5、外界海水向对接裙注水:
救生艇脱离失事平台前的注水平衡可通过外界海水向对接裙注水的方式实现,开启第八手动截止阀、第九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外界海水依次经过滤器、第九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排入对接裙中,待对接裙中水注满,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对接裙注水平衡结束;
步骤2.6、储水袋向对接裙注水:
若对接裙抽水时采用向储水袋排水的方式,则重新将储水袋内的水排入对接裙也可完成注水平衡,开启第二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八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储水袋中的水依次经第二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八手动截止阀排至对接裙中,待对接裙中水注满,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对接裙注水平衡结束;
步骤3、舱底吸水:
步骤3.1、驾驶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当驾驶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时,分别开启第四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驾驶舱底的水依次经第四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排入驾驶舱水箱,待驾驶舱底的水吸完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排水结束;
步骤3.2、救生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当救生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时,分别开启第三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救生舱底的水依次经第三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第十三手动截止阀排入驾驶舱水箱,待救生舱底的水吸完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排水结束;
步骤3.3、驾驶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驾驶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时,分别开启第四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十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驾驶舱底的水依次经第四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过滤器排至大海,待驾驶舱底的水吸完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排水结束;
步骤3.4、救生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救生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时,分别开启第三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第十手动截止阀及高压海水泵组,救生舱底的水依次经第三手动截止阀、第五手动截止阀吸入高压海水泵组,海水经往复水压缸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十手动截止阀过滤器排至大海,待救生舱底的水吸完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排水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救生舱内部和外部设置互相连通的系统结构,并通过控制阀组的组合操作,可实现复杂的压载调节功能,功能性强,水压缸配合单向阀组导流实现高压水泵功能,可直接浸泡于深海使用,简单可靠,实用性高。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结构占用空间小,高度节约空间,集成性高。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组成简单,经济性高。
本发明所述系统操作简单便捷,操作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救生舱内的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救生舱外的系统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高压海水泵组的系统原理图。
其中:1、救生舱底;2、救生舱水箱;3、第一液位传感器;4、储水袋;5、第一手动截止阀;6、第二手动截止阀;7、第三手动截止阀;8、第一单向阀;9、驾驶舱底;10、第四手动截止阀;11、第二单向阀;12、第五手动截止阀;13、第六手动截止阀;14、第七手动截止阀;15、第八手动截止阀;16、第九手动截止阀;17、第十手动截止阀;18、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9、第十二手动截止阀;20、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1、驾驶舱水箱;22、第二液位传感器;23、过滤器;24、高压海水泵组;25、安全阀;26、软密封泵;27、液控截止阀;28、对接裙;
2401、往复水压缸;2402、第三单向阀;2403、第四单向阀;2404、第五单向阀;2405、第六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救生艇包括救生舱和驾驶舱,救生舱内部设置有救生舱水箱2,驾驶舱内部设置有驾驶舱水箱21,救生舱水箱2和驾驶舱水箱21的中由于救生艇姿态倾斜或者摇晃分别洒落在救生舱底1和驾驶舱底9,所以在舱底设置有吸水功能;舱底的水可能是因为救生艇在驾驶过程中姿态倾斜或者摇晃造成的救生舱水箱2或驾驶舱水箱21内的水通过通气管洒落在舱底,也有部分是舱内冷凝水(水下气温比较低),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水洒落(水箱或者储水袋4注水溢出等等)。
救生舱水箱2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救生舱连通,救生舱水箱2内部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3,救生舱内设置有储水袋4;驾驶舱水箱21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驾驶舱连通,驾驶舱水箱21内部设置的第二液位传感器22;救生舱水箱2和驾驶舱水箱21之间连接手动控制阀组,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上安装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一手动截止阀5端口的管路进行分支,一路通过第二手动截止阀6连接至储水袋4,另一路串联第三手动截止阀7和第一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8与救生舱底1连接,再一路串联第四手动截止阀10与第二单向阀11,第四手动截止阀10与第二单向阀11位于驾驶舱底9中;救生舱底1的底部通过舱口盖连接对接裙28,对接裙28一端连接液控截止阀27,液控截止阀27连接软密封泵26,同时对接裙28一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通;还包括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的高压海水泵组24。
高压海水泵组24的结构为:包括往复水压缸2401、第三单向阀2402、第四单向阀2403、第五单向阀2404及第六单向阀2405,往复水压缸2401的两端通过管路并联连接第五单向阀2404和第六单向阀2405,第五单向阀2404和第六单向阀2405的一端同时与手动控制阀组连通,往复水压缸2401与手动控制阀组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第三单向阀2402和第四单向阀2403。
往复水压缸2401采用液压油缸驱动的水压缸。
软密封泵26为大流量低压离心泵。
手动控制阀组的系统结构为: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七手动截止阀14、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九手动截止阀16、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五手动截止阀12和第六手动截止阀13串联在一起,第七手动截止阀14和第八手动截止阀15串联在一起,第九手动截止阀16和第十手动截止阀17串联在一起,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串联在一起,上述已经串联在一起的并互相并联连接,并联后,第五手动截止阀12和第六手动截止阀13之间与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连通,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之间与驾驶舱水箱21的出口管路连通。
驾驶舱水箱21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
第九手动截止阀16和第十手动截止阀17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23,过滤器23位于救生艇外部。
第七手动截止阀14和第八手动截止阀15之间通过管路与对接裙28连通。
驾驶舱底9的底部设置有吸入口和压出口。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如下:
主要包括海水泵组、软密封泵、压载代换舱组以及压载阀组。
其中海水泵组包括高压海水泵组24及软密封泵26,二者均布置于救生艇的外部。
高压海水泵组24由往复水压缸2401、第三单向阀2402、第四单向阀2403、第五单向阀2404及第六单向阀2405组成,往复水压缸2401为一种由液压油缸驱动的水压缸,控制系统通过设定往复水压缸2401的液压油缸部分活塞腔及活塞杆腔交替供油时间,控制往复水压缸2401的进程及回程,进而实现水压缸循环工作并持续输出高压水。
工作过程中,当往复水压缸2401液压油缸部分活塞腔供油时,推动水压缸活塞向末端移动,水压缸首端腔内压力降低将海水泵组入口的水经第三单向阀2402吸入腔内,水压缸末端腔内的水被活塞压缩增压并经第六单向阀2405排出至海水泵组出口;待往复水压缸2401进程结束后,控制系统控制液压系统供油换向,往复水压缸2401的液压油缸部分活塞杆腔供油,拉动水压缸活塞向首端返回,水压缸末端腔内压力降低将海水泵组入口的水经第四单向阀2403吸入腔内,水压缸首端腔内的水被活塞压缩增压并经第五单向阀2404排出至海水泵组出口,待往复水压缸2401返程结束后,控制系统再次切换液压系统供油方向,由此实现往复水压缸2401活塞的往复运动。由第三单向阀2402、第四单向阀2403、第五单向阀2404及第六单向阀2405组成的单向阀组通过对往复水压缸2401的出入口水流进行导流,使高压海水泵组24单向吸水并排出高达数百米的高压水流,进而为压载代换舱组内部及与大海间的压载代换提供动力,高压海水泵组24可直接浸泡在深海中使用,很好地解决了深海高压水泵的技术难题。所述软密封泵26为大流量低压离心泵,喷射出的水射流可为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建立内外压差形成吸力提供动力。
其中压载代换舱组包括:救生舱底1、救生舱水箱2、储水袋4、驾驶舱底9,驾驶舱水箱21及对接裙28。
救生舱水箱2顶部设置通气管,与救生舱连通,救生舱水箱2内布置第一液位传感器3,用来监测水舱液位;储水袋4置于救生舱内,可用于临时存放对接裙28内排出的水;驾驶舱水箱21顶部设置通气管,与驾驶舱连通,水舱内布置第二液位传感器22用来监测水舱液位;对接裙28下端对接平面与失事艇平台接口尺寸一致并设置密封圈,当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吻合时可产生密封。
其中压载阀组包括: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一单向阀8、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二单向阀11、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七手动截止阀14、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九手动截止阀16、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过滤器23和安全阀25及液控截止阀27。
第一手动截止阀5布置于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控制救生舱水箱2的启闭;第二手动截止阀6布置于储水袋4出口管路,控制储水袋4的启闭;第三手动截止阀7与第一单向阀8串联布置于救生舱底1出口软管,控制救生舱底1水路启闭,第一单向阀8可避免第三手动截止阀7开启时其它水舱水源受重力作用向舱底排水;第四手动截止阀10与第二单向阀11串联布置于驾驶舱底9出口软管,控制驾驶舱底9水路启闭,第二单向阀11可避免第四手动截止阀10开启时其它水舱水源受重力作用向舱底排水;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布置于驾驶舱水箱21的出口管路,控制驾驶舱水箱启闭;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七手动截止阀14、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九手动截止阀16、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组成手动控制阀组,通过硬管分别与救生舱底1、救生舱压载水舱2、储水袋4、驾驶舱底9、驾驶舱水箱21、对接裙28及高压海水泵组24出入口管路连接;过滤器23为双向过滤器,布置于救生艇舱外,用来过滤向艇内注入或由艇内向外排出的海水;安全阀25接在高压海水泵组24出口管路,若舱内阀组操作不当使高压海水泵组24出口管路压力过高,安全阀25开启使高压海水泵组24出口水流排向大海,以避免造成管路损伤;液控截止阀27一端旁接于对接裙28吸排水管路出口,另一端连接于软密封泵26进口,通过控制液控截止阀27启闭可实现对接裙28内与软密封泵26出口的连通。
压载调节系统各控制阀门均处于常闭状态,通过开启不同的控制阀门,并控制高压海水泵组24或软密封泵26的启停,即可实现压载水在压载代换舱组内部与外界海水间的代换转移、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之间的软密封,进而实现救生艇浮力及姿态调整、救生艇与失事艇对接及注水脱离等功能。
救生艇艇体为耐压圆柱壳体,对接裙28位于救生舱底部,通过舱口盖启闭实现与艇体的连通或隔断,当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对接并吻合时,开启软密封泵26及液控截止阀27,对接裙28内部水压与软密封泵26出口连通,软密封泵26出口持续排出大流量的水流使泵出口附近水压低于周围海水环境,对接裙28内的水流通过管路向软密封泵26出口排出,进而与外界海水形成压差(低于周围海水环境深度压力约3bar)形成初始吸力,然后通过高压海水泵组24将对接裙28内的水向压载代换舱组或外界海水排出使裙内压力减压至常压环境,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完成对接,对接成功后继续抽对接裙28内的水直至抽干,开启对接裙28上方舱口盖及失事艇舱口盖,对接裙28内部形成救生通道,即可实现被困人员在失事艇与救生艇间的转移,待人员转移完毕,关闭对接裙28上方舱口盖,救生艇注水脱离失事艇,完成救生任务。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的操作方法可实现救生舱底1、救生舱压载水舱2、储水袋4、驾驶舱底9、驾驶舱水箱21、对接裙28及外界海水间的压载水转移,进而实现救生艇浮力及姿态调整、对接裙排水及注水平衡、舱底吸水等多种功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救生艇浮力及姿态调整:
救生艇可通过救生舱水箱2、驾驶舱水箱21注排水及水舱间的载荷转移实现浮力及姿态调整功能。
步骤1.1、救生舱水箱2注水:
救生舱水箱2注入海水分为水面注水和水下注水两种情况,当救生艇位于水面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九手动截止阀16及高压海水泵组24,外界海水经第九手动截止阀16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一手动截止阀5进入救生舱水箱2,待第一液位传感器3显示救生舱水箱2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水面注水结束;当救生艇位于水下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十手动截止阀17,外界海水在压差作用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一手动截止阀5压入救生舱水箱2,待第一液位传感器3显示救生舱水箱2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上述阀门,水下注水结束。
步骤1.2、救生舱水箱向外界排水:
当救生舱水箱2需要向外界排水时,驾驶员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水箱2内的海水经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经往复水压缸2401增压后,高压水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过滤器23排向大海,待第一液位传感器3显示救生舱水箱2排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水箱排水结束。
步骤1.3、驾驶舱水箱21注水:
驾驶舱水箱21注入海水分为水面注水和水下注水两种情况,当救生艇位于水面时,分别开启第九手动截止阀16、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外界海水经第九手动截止阀16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入驾驶舱水箱21,待第二液位传感器22显示驾驶舱水箱21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水面注水结束。当救生艇位于水下时,分别开启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外界海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压入驾驶舱水箱21,待第二液位传感器22显示驾驶舱水箱21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上述阀门,水下注水结束。
步骤1.4、驾驶舱水箱21向外界排水:
当驾驶舱水箱21需要向外界排水时,驾驶员分别开启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水箱21内的海水经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过滤器23排向大海,待第二液位传感器22显示驾驶舱水箱21排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水箱排水结束。
步骤1.5、救生舱水箱、驾驶舱水箱间压载水转移:
救生艇纵倾调节可通过救生舱水箱与驾驶舱水箱间的压载水转移实现,当救生艇需要向艏部倾斜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水箱2内的水依次经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至驾驶舱水箱21中,待救生艇纵倾到达目标姿态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当救生艇需要向艉部倾斜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水箱21内的水依次经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一手动截止阀5排入救生舱水箱2中,待救生艇纵倾到达目标姿态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
步骤2、对接裙28排水及注水平衡:
当救生艇对接裙与失事艇平台对接并吻合时,开启软密封泵及液控截止阀,对接裙内部与外部海水产生压差(低于周围海水环境深度压力约3bar)形成初始吸力后,需将对接裙内的压力减压至常压环境进而形成可靠密封,然后将对接裙内水抽干建立救生通道,待人员转移完成后,救生艇对接裙需重新注水平衡以脱离失事艇平台。
步骤2.1、对接裙向救生舱水箱排水:
对接裙向救生舱水箱排水可实现减压功能。具体地,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八手动截止阀15,对接裙28内的高压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一手动截止阀5压入救生舱水箱2中,当对接裙28内减压至常压环境后,关闭上述阀门,对接裙28减压结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对接完成。
步骤2.2、对接裙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同样的,对接裙向驾驶舱水箱排水也可实现对接裙减压功能。具体地,分别开启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对接裙28内的高压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压入救生舱水箱2中,当对接裙28内减压至常压环境后,关闭上述阀门,对接裙28减压结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对接完成。
步骤2.3、对接裙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救生艇与失事艇对接完成后,可将对接裙内的水排至外界海水中,实现减压及排水功能。具体地,开启第七手动截止阀14、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内的水经第七手动截止阀14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过滤器23排至大海,待对接裙28减压完成后,继续抽水至指定水位,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减压及排水结束。
步骤2.4、对接裙向储水袋排水:
储水袋作为备用水舱,可作为对接裙减压及排水容器使用。具体地,当救生艇对接完成后,开启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七手动截止阀14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内的水经第七手动截止阀14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二手动截止阀6排至储水袋4中,待对接裙28减压完成后,继续抽水至指定水位,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减压及排水结束。
步骤2.5、外界海水向对接裙28注水:
救生艇脱离失事平台前的注水平衡可通过外界海水向对接裙注水的方式实现。具体地,开启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九手动截止阀16及高压海水泵组24,外界海水依次经过滤器23、第九手动截止阀16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排入对接裙28中,待对接裙28中水注满,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注水平衡结束。
步骤2.6、储水袋4向对接裙28注水:
若对接裙抽水时采用向储水袋排水的方式,则重新将储水袋内的水排入对接裙也可完成注水平衡。具体地,开启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八手动截止阀15及高压海水泵组24,储水袋4中的水依次经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排至对接裙28中,待对接裙28中水注满,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注水平衡结束。
步骤3、舱底吸水:
在救生艇作业过程中,因艇体姿态变化或其他原因,经常有水泄漏至舱底,可通过海水泵将水吸收并排放至驾驶舱水箱或外界海水中。
步骤3.1、驾驶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当驾驶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时,分别开启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底9的水依次经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入驾驶舱水箱21,待驾驶舱底9的水吸完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步骤3.2、救生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当救生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时,分别开启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底1的水依次经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入驾驶舱水箱21,待救生舱底1的水吸完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步骤3.3、驾驶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驾驶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时,分别开启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底9的水依次经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过滤器23排至大海,待驾驶舱底9的水吸完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步骤3.4、救生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救生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时,分别开启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底1的水依次经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过滤器23排至大海,待救生舱底1的水吸完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方便的完成复杂的压载调节功能,功能性强,水压缸配合单向阀组导流实现高压水泵功能,可直接浸泡于深海使用,简单可靠,实用性高。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救生艇包括救生舱和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救生舱内部设置有救生舱水箱(2),驾驶舱内部设置有驾驶舱水箱(21),救生舱水箱(2)和驾驶舱水箱(21)的中由于救生艇姿态倾斜或者摇晃分别洒落在救生舱底(1)和驾驶舱底(9);
救生舱水箱(2)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救生舱连通,救生舱水箱(2)内部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3),救生舱内设置有储水袋(4);驾驶舱水箱(21)顶部设置有通气管,与驾驶舱连通,驾驶舱水箱(21)内部设置的第二液位传感器(22);所述救生舱水箱(2)和驾驶舱水箱(21)之间连接手动控制阀组,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上安装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一手动截止阀(5)端口的管路进行分支,一路通过第二手动截止阀(6)连接至储水袋(4),另一路串联第三手动截止阀(7)和第一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8)与救生舱底(1)连接,再一路串联第四手动截止阀(10)与第二单向阀(11),第四手动截止阀(10)与第二单向阀(11)位于驾驶舱底(9)中;救生舱底(1)的底部通过舱口盖连接对接裙(28),对接裙(28)一端连接液控截止阀(27),液控截止阀(27)连接软密封泵(26),同时对接裙(28)一端与手动控制阀组连通;还包括与手动控制阀组连接的高压海水泵组(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海水泵组(24)的结构为:包括往复水压缸(2401)、第三单向阀(2402)、第四单向阀(2403)、第五单向阀(2404)及第六单向阀(2405),往复水压缸(2401)的两端通过管路并联连接第五单向阀(2404)和第六单向阀(2405),第五单向阀(2404)和第六单向阀(2405)的一端同时与手动控制阀组连通,往复水压缸(2401)与手动控制阀组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第三单向阀(2402)和第四单向阀(24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水压缸(2401)采用液压油缸驱动的水压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密封泵(26)为大流量低压离心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阀组的系统结构为: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七手动截止阀(14)、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九手动截止阀(16)、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五手动截止阀(12)和第六手动截止阀(13)串联在一起,第七手动截止阀(14)和第八手动截止阀(15)串联在一起,第九手动截止阀(16)和第十手动截止阀(17)串联在一起,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串联在一起,上述已经串联在一起的并互相并联连接,并联后,第五手动截止阀(12)和第六手动截止阀(13)之间与救生舱水箱(2)的出口管路连通,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和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之间与驾驶舱水箱(21)的出口管路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水箱(21)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手动截止阀(16)和第十手动截止阀(17)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23),所述过滤器(23)位于救生艇外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手动截止阀(14)和第八手动截止阀(15)之间通过管路与对接裙(28)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底(9)的底部设置有吸入口和压出口。
10.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1、救生艇浮力及姿态调整:
救生艇通过救生舱水箱(2)、驾驶舱水箱(21)注排水及水舱间的载荷转移实现浮力及姿态调整功能;
步骤1.1、救生舱水箱(2)注水:
救生舱水箱(2)注入海水分为水面注水和水下注水两种情况,当救生艇位于水面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九手动截止阀(16)及高压海水泵组(24),外界海水经第九手动截止阀(16)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一手动截止阀(5)进入救生舱水箱(2),待第一液位传感器(3)显示救生舱水箱(2)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水面注水结束;当救生艇位于水下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十手动截止阀(17),外界海水在压差作用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一手动截止阀(5)压入救生舱水箱(2),待第一液位传感器(3)显示救生舱水箱(2)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水下注水结束;
步骤1.2、救生舱水箱向外界排水:
当救生舱水箱(2)需要向外界排水时,驾驶员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水箱(2)内的海水经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经往复水压缸(2401)增压后,高压水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过滤器(23)排向大海,待第一液位传感器(3)显示救生舱水箱(2)排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水箱排水结束;
步骤1.3、驾驶舱水箱(21)注水:
驾驶舱水箱(21)注入海水分为水面注水和水下注水两种情况,当救生艇位于水面时,分别开启第九手动截止阀(16)、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外界海水经第九手动截止阀(16)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入驾驶舱水箱(21),待第二液位传感器(22)显示驾驶舱水箱(21)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水面注水结束;当救生艇位于水下时,分别开启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外界海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压入驾驶舱水箱(21),待第二液位传感器(22)显示驾驶舱水箱(21)注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水下注水结束;
步骤1.4、驾驶舱水箱21向外界排水:
当驾驶舱水箱(21)需要向外界排水时,驾驶员分别开启第十手动截止阀(17)、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水箱(21)内的海水经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过滤器(23)排向大海,待第二液位传感器(22)显示驾驶舱水箱(21)排水至设定水位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水箱排水结束;
步骤1.5、救生舱水箱、驾驶舱水箱间压载水转移:
救生艇纵倾调节可通过救生舱水箱与驾驶舱水箱间的压载水转移实现,当救生艇需要向艏部倾斜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水箱(2)内的水依次经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至驾驶舱水箱(21)中,待救生艇纵倾到达目标姿态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当救生艇需要向艉部倾斜时,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水箱(21)内的水依次经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第十一手动截止阀(18)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一手动截止阀(5)排入救生舱水箱(2)中,待救生艇纵倾到达目标姿态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
步骤2、对接裙28排水及注水平衡:
当救生艇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对接并吻合时,开启软密封泵及液控截止阀,对接裙内部与外部海水产生压差,形成初始吸力后,需将对接裙28内的压力减压至常压环境进而形成可靠密封,然后将对接裙28内水抽干建立救生通道,待人员转移完成后,救生艇对接裙需重新注水平衡以脱离失事艇平台;
步骤2.1、对接裙向救生舱水箱排水:
对接裙(28)向救生舱水箱(2)排水可实现减压功能,分别开启第一手动截止阀(5)、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八手动截止阀(15),对接裙(28)内的高压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一手动截止阀(5)压入救生舱水箱(2)中,当对接裙(28)内减压至常压环境后,关闭阀门,对接裙(28)减压结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对接完成;
步骤2.2、对接裙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同样的,对接裙向驾驶舱水箱排水也可实现对接裙减压功能,分别开启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对接裙28)内的高压水在压差作用下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及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压入救生舱水箱(2)中,当对接裙(28)内减压至常压环境后,关闭阀门,对接裙(28)减压结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对接裙(28)与失事艇平台形成可靠密封,对接完成;
步骤2.3、对接裙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救生艇与失事艇对接完成后,可将对接裙内的水排至外界海水中,实现减压及排水功能,开启第七手动截止阀(14)、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内的水经第七手动截止阀(14)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过滤器(23)排至大海,待对接裙(28)减压完成后,继续抽水至指定水位,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减压及排水结束;
步骤2.4、对接裙向储水袋排水:
储水袋作为备用水舱,可作为对接裙减压及排水容器使用,当救生艇对接完成后,开启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六手动截止阀(13)、第七手动截止阀(14)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内的水经第七手动截止阀(14)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六手动截止阀(13)及第二手动截止阀(6)排至储水袋(4)中,待对接裙(28)减压完成后,继续抽水至指定水位,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减压及排水结束;
步骤2.5、外界海水向对接裙(28)注水:
救生艇脱离失事平台前的注水平衡可通过外界海水向对接裙注水的方式实现,开启第八手动截止阀(15)、第九手动截止阀(16)及高压海水泵组(24),外界海水依次经过滤器(23)、第九手动截止阀(16)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排入对接裙(28)中,待对接裙(28)中水注满,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注水平衡结束;
步骤2.6、储水袋(4)向对接裙(28)注水:
若对接裙抽水时采用向储水袋排水的方式,则重新将储水袋内的水排入对接裙也可完成注水平衡,开启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八手动截止阀(15)及高压海水泵组(24),储水袋(4)中的水依次经第二手动截止阀(6)、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八手动截止阀(15)排至对接裙(28)中,待对接裙(28)中水注满,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对接裙(28)注水平衡结束;
步骤3、舱底吸水:
步骤3.1、驾驶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当驾驶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时,分别开启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底(9)的水依次经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入驾驶舱水箱(21),待驾驶舱底(9)的水吸完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步骤3.2、救生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
当救生舱底向驾驶舱水箱排水时,分别开启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底(1)的水依次经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二手动截止阀(19)、第十三手动截止阀(20)排入驾驶舱水箱(21),待救生舱底(1)的水吸完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步骤3.3、驾驶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驾驶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时,分别开启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驾驶舱底(9)的水依次经第四手动截止阀(10)、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依次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过滤器(23)排至大海,待驾驶舱底(9)的水吸完后,关闭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步骤3.4、救生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
当救生舱底向外界海水排水时,分别开启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第十手动截止阀(17)及高压海水泵组(24),救生舱底(1)的水依次经第三手动截止阀(7)、第五手动截止阀(12)吸入高压海水泵组(24),海水经往复水压缸(2401)及单向阀组排出后经第十手动截止阀(17)过滤器(23)排至大海,待救生舱底(1)的水吸完后,关闭上述阀门及高压海水泵组(24),排水结束。
CN202210846362.7A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Active CN115092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6362.7A CN115092369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6362.7A CN115092369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369A true CN115092369A (zh) 2022-09-23
CN115092369B CN115092369B (zh) 2023-05-26

Family

ID=8329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6362.7A Active CN115092369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236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4483A (zh) * 2012-06-15 2012-11-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潜水器水液压系统
CN202642072U (zh) * 2012-06-15 2013-01-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潜水器水液压系统
CN103189646A (zh) * 2010-12-20 2013-07-0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流动体输送装置、具备该装置的船、以及输送装置用流动体
JP2014094731A (ja) * 2012-11-12 2014-05-22 Koichi Harada 水中掃除機・水中遊仕艇
CN106516057A (zh) * 2016-10-28 2017-03-22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一种用于调节全海深潜水器浮力的液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646A (zh) * 2010-12-20 2013-07-0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流动体输送装置、具备该装置的船、以及输送装置用流动体
CN102774483A (zh) * 2012-06-15 2012-11-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潜水器水液压系统
CN202642072U (zh) * 2012-06-15 2013-01-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潜水器水液压系统
JP2014094731A (ja) * 2012-11-12 2014-05-22 Koichi Harada 水中掃除機・水中遊仕艇
CN106516057A (zh) * 2016-10-28 2017-03-22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一种用于调节全海深潜水器浮力的液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369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783970A (en) Apparatus for underwater oil well drilling
CN201784804U (zh) 伸缩式潜水艇
CN113184150A (zh) 一种跨界面海洋航行器的大变量浮力调节系统
CN105292412A (zh) 伸缩式透明观光潜水艇
JPH0378315B2 (zh)
CN115092369A (zh) 一种多功能深潜救生艇压载调节系统及操作方法
WO2008019697A1 (en) Smart balloons
CN202147830U (zh) 带外镶挂、外垂吊挂配重铁装置系统的船舶或舰艇或潜艇
CN106516000B (zh) 一种船舶水下维修辅助装置
CN112896470A (zh) 潜航器人员水下进出舱辅助设备及进出舱方法
CN205221046U (zh) 伸缩式透明观光潜水艇
CN111619775A (zh) 一种水下装备的多功能均衡系统
CN115465429B (zh) 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水下航行器应急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TW416921B (en) Submersible boat
RU2682146C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15107970A (zh) 一种内河沉箱气囊潜浮船及其控制方法
EP2955095A1 (en) Apparatus for moving an outboard motor installed on a boat and related boat with retractable outboard motor
CN102336253A (zh) 带外镶挂、外垂吊挂配重铁装置系统的船舶或舰艇或潜艇
CN1528639B (zh) 舰船破损防沉新方法
CN205589424U (zh) 一种起重船
RU24987U1 (ru)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крыльями
RU233077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ъема затонувших подводных лодок
HRP20031082A2 (en) Installation for the recovery of polluting fluid contained in at least one transverse section in tanks of a sunken vessel
CN210439997U (zh) 一种高压泥浆泵和完井泵安全阀泄放系统
CN214001976U (zh) 一种深海潜水器双作用增压缸式浮力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