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6264B -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6264B
CN115086264B CN202211009390.XA CN202211009390A CN115086264B CN 115086264 B CN115086264 B CN 115086264B CN 202211009390 A CN202211009390 A CN 202211009390A CN 115086264 B CN115086264 B CN 115086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dentifier
identification
cha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93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6264A (zh
Inventor
张伟
杜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hua Hengx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hua Hengx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hua Hengx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hua Hengx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93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6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6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6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6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6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与第一标识指示的端建立即时通讯,生成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确定所述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数据集。本申请还包含实现所述方法的数据服务器。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服务管理系统与即时通讯系统结合时,反馈客户需求的效率低、人工作业量较大、时效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背景技术
服务管理系统(例如ITSM系统)是指产品缺陷跟踪或用户服务请求管理软件,包含用户管理、服务和服务级别管理、配置管理、知识管理、报表管理等模块。该系统将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渠道提交进来的服务请求创建为工单后归类为不同的队列、不同服务级别。服务人员通过该系统来跟踪和回复客户。
现有即时通讯系统中,在把聊天记录发给服务管理系统时,无法做到聊天数据打包发送,即无法把一次聊天的所有对话内容一次性发出,只能是逐条发送。例如ITSM系统,在收到数据时无法识别哪些会话能组成一次完整的聊天记录。因此需要服务人员在ITSM系统中手动建立工单,并把聊天记录从即时通讯系统中拷贝到工单中,来实现整体聊天记录数据的传递。通常情况下,客服要在客户聊天结束后,才会进行创建工单的操作;工程师不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问题反馈。因此,现有技术的服务管理系统与即时通讯系统结合时,反馈客户需求的效率低、人工作业量较大、时效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的服务管理系统与即时通讯系统结合时,反馈客户需求的效率低、人工作业量较大、时效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
与第一标识指示的端建立即时通讯,生成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
确定所述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数据集。
在本申请任意一项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为唯一标识。
在本申请任意一项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是:所述第二标识以隐藏参数的方式合并到所述聊天记录数据中。
在本申请任意一项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时,在第二标识之外进一步绑定所述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含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服务器,包含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模块:
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发给即时通讯系统;
接收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所生成的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数据服务器,包含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模块:
接收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
运行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生成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发送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数据服务器,包含运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模块:
发起请求,包含第一标识;
获取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响应于所述请求,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
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或由所述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构成的数据集,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所述聊天记录数据是即时通讯系统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所生成的。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
在本申请任意一项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唯一标识。
在本申请任意一项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是:所述第二标识以隐藏参数的方式合并到所述聊天记录数据中。
在本申请任意一项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时,在第二标识之外进一步绑定所述第一标识。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至少一个如本申请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任意一项所述数据服务器;进一步地,包含本申请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提出的3种数据服务器中至少2种构成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集生成方法和设备,实现即时通讯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全面对接的方法的数据服务器的技术方案。
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将单次聊天内容和交互的附件使用加密方式统一标识并通过加密传输给服务管理系统,创建完整服务单。
将单次用户聊天记录进行标识并打包成数据集写入新创建的服务单中,提升了服务人员的效率和工单的准确性,为服务人员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快速解决用户问题及后续的服务分析提供了保障。
使用本方法不需要用户更换即时通讯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减少了用户的升级投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的第二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三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
图6为本申请计算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7为本申请计算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图8为本申请计算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图9为本申请电子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
优选地,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唯一标识。所述标识数据还可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一种:客户信息、客服信息。
例如,客户登录即时通讯系统,发起和客服的聊天申请,即时通讯系统把客户ID(即第一标识),客户姓名,客户电话,聊天开始时间(即第一时间)等数据传送到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聊天开始的通知和必要的客户信息等数据,通过加密模块生成一个唯一聊天ID(即第二标识)。
所述加密算法可以为MD5。优选地,设置一加密模块,用于根据客户ID+客户姓名+客户电话+聊天发起时间,使用MD5加密算法生成的一个唯一聊天ID,此ID具有不可重复性质,用以区分不同客户的聊天行为。
步骤102、与第一标识指示的端建立即时通讯,生成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
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是:所述第二标识以隐藏参数的方式合并到所述聊天记录数据中。优选地,所述传送中采用RAS算法加密。
例如,在步骤102中,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客户和客服开始正式聊天,通过双方聊天的交互,对问题的说明也会越来越清晰。此过程中,每一句聊天后,即时通讯系统立刻把聊天记录数据+唯一聊天ID发送到数据服务器。
例如,数据服务器不断接收到聊天数据,并把这些数据通过分集模块记录到数据存储中,根据唯一聊天ID来进行分类及汇总。
步骤103、确定所述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当客户和客服聊天结束后,即时通讯系统把本次聊天已经结束的消息+唯一聊天ID传递给数据服务器,当消息中包含聊天结束标识时,能够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步骤104、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数据集。
数据服务器根据第二标识自动归类汇总聊天记录数据形成数据集。
例如,数据服务器把唯一聊天ID+其他客户信息等数据记录到数据存储器中;进而,根据唯一聊天ID对所有聊天内容进行分类及汇总,把同一次聊天内容合并存储。
图2为本申请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步骤200、生成或处理包含第一标识的请求;所述请求,用于发起即时通讯。
用于发生即时通讯的请求还可来自于服务管理系统,例如,客户登录ITSM,发起和客服的聊天申请,服务管理系统生成所述请求,把客户ID(即第一标识),客户姓名,客户电话,聊天开始时间(即第一时间)等数据发送到一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处理所述请求,取得所述第一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密可设置于所述服务管理系统(例如第三数据服务器),也可设置于另一专用数据服务器(例如第一数据服务器)。
步骤201、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
优选地,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唯一标识。所述标识数据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一种:客户信息、客服信息。
例如,使用MD5算法将用户信息及聊天开始时间等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唯一ID;当所述第二标识由专用数据服务器生成时,使用RAS算法传送上述信息到服务管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标识是由所述服务管理系统(例如ITSM)或者用于对接的第一数据服务器生成的,所述系统或服务器会把所述第二标识+客户信息等数据回传给即时通讯系统。
步骤202、与第一标识指示的端建立即时通讯,生成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
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是:所述第二标识以隐藏参数的方式合并到所述聊天记录数据中。例如,即时通讯系统获取所述第二标识和客户信息等数据后,根据第一标识的客户信息,把所述第二标识当作隐藏参数加入到与该客户的聊天记录中。
优选地,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独立传送时,在第二标识之外进一步绑定所述第一标识。
步骤203、确定所述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步骤204、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数据集。其中,可根据第二标识自动归类汇总聊天记录数据形成数据集。
优选地,当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独立传送时,在第二标识之外进一步绑定所述第一标识时,解析第二标识,获取其中的第一标识并与所述进一步绑定的第一标识对照。
步骤205、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数据集。优选地,从聊天记录数据中取得第二标识,对第二标识进行解密,获得其中的第一标识,和或,从聊天记录数据中取得绑定的第一标识;对前述2种方式取得的第一标识进行比较,或者前述2种方式取得的第一标识分别与所述请求中的第一标识进行比较。
例如,对接的数据服务器把唯一聊天ID+客户信息等数据传递给ITSM工单系统。ITSM工单系统获取此通知后,使用唯一聊天ID和客户信息为标准建立一个新的工单。
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服务器,第一数据服务器300,包含第一接口模块301、加密模块302、分集模块303。
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用于向即时通讯系统发送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所生成的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所述分集模块,用于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为此,进一步地,所述分集模块识别第二标识,根据第二标识不同,对所有聊天内容进行分类及汇总,把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的数据记录到一起。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即时通讯系统与服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和本次聊天记录打包成数据集,自动形成完整服务单。
图4为本申请的第二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数据服务器,第二数据服务器400,包含即时通讯模块401、第二接口模块402。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
所述即时通讯模块,用于运行即时通讯软件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生成聊天记录数据。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还用于在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发送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三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数据服务器,第三数据服务器500,包含请求模块501、作业模块502、第三接口模块503。
所述请求模块,用于发起请求,包含第一标识。所述请求是表明,第一标识所表示的客户要发起即时通讯。
所述第三接口模块,用于发出请求信息、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构成的数据集,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所述聊天记录数据是即时通讯系统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标识是响应于所述请求,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三数据服务器进一步包含加密模块时,所述加密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当所述第二标识是由接收所述第一标识的另一装置生成时,所述第三接口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作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在服务管理系统中自动创建带有用户信息和本次完整交互记录的工单。
本实施例的装置和方法,区别于当前存在的传统模式,在即时通讯系统中数据传递到服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由手动数据传递转变为自动数据传递,实现了数据交互领域中的自动化,并完成了数据的分类汇总。同时,本发明把即时通讯系统中的数据变化实时展示在服务管理系统中,加快了响应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效率。
例如,ITSM工单系统以服务的SLA作为重要指标,即需要服务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在ITSM工单系统和即时通讯系统为基础的系统架构中,即时通讯系统可以把聊天记录数据发送到ITSM工单系统,ITSM工单系统把一次聊天行为中所有单条的数据打包成一个完整的聊天记录,并创建一个工单,把此聊天记录输入到工单中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数据。
图6为本申请计算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第一数据服务器300和第二数据服务器400。
步骤601、第一数据服务器,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
例如,在聊天开始时将自动获取用户信息并通过MD5算法生成唯一ID。
步骤602、第一数据服务器,将所述第二标识发给第二数据服务器。相应地,所述第二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标识。
步骤603、第二数据服务器,识别第一标识;运行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生成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步骤604、第二数据服务器,发送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相应地,第一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聊天记录数据,进一步地,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所述第二时间。
例如,当用户使用即时通讯系统与服务人员进行聊天时,本实施例将用户与服务人员的本次会话数据打包成一个数据集并推送给服务管理系统生成服务单。
步骤605、第一数据服务器,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服务管理系统的即时通讯需求,驱动即时通讯系统生成聊天记录数据,并实现聊天记录数据归类合并。
图7为本申请计算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第二数据服务器400和第三服务器500。
步骤701、第三数据服务器:发起请求,包含第一标识;
所述第三数据服务器用于服务管理系统,例如,将即时通讯工具嵌入服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发起所述请求,用于触发即时通讯系统。
步骤702、第二数据服务器和第三数据服务器:获取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
当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发起聊天请求,通过数据加密模块把必要信息加密成唯一聊天ID。并使用RSA算法把客户ID(即第一标识),客户姓名,客户聊天发起时间(即第一时间),以及唯一聊天ID(即第二标识)进行数据传输,发送给第二数据服务器中的即时通讯系统;例如,第二数据服务器中的即时通讯系统接收到来自第三数据服务器的聊天请求,以及RSA加密处理过的数据,根据RSA算法反向解密,获得客户ID,客户姓名,客户聊天发起时间,以及唯一聊天ID。
当所述第二标识由所述第三数据服务器生成时,第三数据服务器包含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中根据当前客户ID+客户姓名+客户聊天发起时间,使用MD5加密算法生成的一个唯一聊天ID,此ID具有不可重复性质,用以区分其他不同的聊天行为。所述第三数据服务器把唯一聊天ID以及客户ID记录到数据存储中,以备查询使用。可以实现根据唯一聊天ID进行记录,查询,汇总查询记录的功能
步骤703、第二数据服务器:运行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生成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步骤704、第二数据服务器,发送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第三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聊天记录数据、或由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构成的数据集。
即时通讯系统中,客户和客服进行正常聊天行为,产生的聊天记录数据会自动逐条传输给工单系统,每一条聊天会话的数据在传输时中都要通过设定的参数字段加入唯一聊天ID以代表是同一次聊天行为。例如,第二数据服务器使输出数据用RSA算法传输给服务管理系统,因此,本服务单中除包含本次全部的会话记录外还包含用户的基本信息,例如:用户姓名、部门、职位、地址、电脑、邮箱等,一次性形成完整的服务记录。
步骤705、第三服务器,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
步骤706、第三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
第三数据服务器在接收到即时通讯系统发送过来的聊天记录数据后,根据设定的参数字段找到唯一聊天ID,并根据这个ID,使用聊天汇总模块的记录功能,把此条聊天记录数据记录到数据存储中,并使用唯一聊天ID作为归类条件;
重复执行步骤703~704,所述第三数据服务器会把每一句聊天记录数据都记录到数据存储中,并使用唯一聊天ID作为归类条件。以便区分不同的聊天行为;
当一次聊天过程结束后,第二数据服务器的即时通信系统会把结束信息以及唯一聊天ID一起传递给第三数据服务器的工单系统。工单系统接受到聊天结束的通知后,通过查询功能,把所有属于这个唯一聊天ID的聊天记录提取出来,整合为本次聊天记录的完整汇总信息,同时包括了客户ID。根据本次聊天记录的完整汇总信息,以及客户ID信息,工单系统自动建立一个工单记录,并把聊天记录作为附属信息记录到工单中。
本实施例工单系统中,自动识别用户身份、汇总即时通讯系统中获取的数据,把逐条聊天记录数据和本次聊天中交换的附件自动合并为一个完整的聊天记录数据集,生成专属用户的服务单。工程师会更加便捷以及准确的定位用户的问题、为数据分析提供完整记录,从而提高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第一数据服务器、第二数据服务器、第三数据服务器中任意2个的组合,以上仅给出了部分实施例,其他实施例如本申请第一数据服务器和第三数据服务器功能的组合,具体由第一数据服务器和第三数据服务器的实施例所述,其中加密模块可设置于第一数据服务器或第三数据服务器,具体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数据服务器和第二数据服务器的组合,实现即时通讯系统的改进,能够支持多种服务管理系统。当第二数据服务器和第三数据服务器的组合,实现服务管理系统的改进,能够支持多种即时通讯工具。
图8为本申请计算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第一数据服务器300、第二数据服务器400和第三数据服务器500构成的系统。
步骤801、第三数据服务器:发起请求,包含第一标识。
例如,客户登录第三数据服务器,发起和客服的聊天申请,即时通讯系统立刻把客户ID,客户姓名,客户电话,聊天开始时间等必要数据传输给第一数据服务器。
步骤802、第一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请求信息,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
第一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聊天开始的通知和必要的客户信息等数据,通过加密模块生成一个唯一聊天ID(为第二标识)。加密模块根据客户ID+客户姓名+客户电话+聊天发起时间,使用MD5加密算法生成的一个唯一ID,此ID具有不可重复性质,用以区分不同的聊天行为。第三数据服务器把第二标识+其他客户信息等数据记录到数据存储中。
步骤803、第一数据服务器,将所述第二标识发给第二数据服务器和第三数据服务器;相应地,所述第二数据服务器、第三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标识。
例如,所述第一数据服务器将唯一聊天ID+客户信息等数据传递给第三数据服务器,即ITSM工单系统。过程发生的同时,第一数据服务器也会把唯一聊天ID+客户信息等数据回传给配置有即时通讯系统的第二数据服务器。即时通讯系统获取数据后,根据客户信息把唯一聊天ID当作隐藏参数加入到客户的聊天记录中。
步骤804、第二数据服务器,运行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生成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完成之前过程后,客户和客服开始正式聊天,通过双方聊天的交互,对问题的说明也会越来越清晰。此过程中,每一句聊天后,即时通讯系统都会立刻把聊天记录数据+聊天唯一ID发送到第一数据服务器。
步骤805、第二数据服务器,发送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相应地,第一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聊天记录数据,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例如,当客户和客服聊天结束后,即时通讯系统会把本次聊天已经结束的消息+唯一聊天ID传递给第一数据服务器。第一数据服务器通过聊天汇总模块对相应聊天记录做结束打包工作。随后第一数据服务器会通知设置于第三数据服务器的ITSM工单系统,对相关工单进行状态更新。
步骤806、第一数据服务器(或者,第三数据服务器),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
例如,所述第一数据服务器根据唯一聊天ID对所有聊天内容进行分类及汇总,把同一次聊天内容记录到一起。
或者,所述第二数据服务器不断的接收到聊天记录数据,并把这些数据通过聊天汇总模块记录到数据存储中,根据唯一聊天ID来进行分类及汇总。
步骤807、第三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接收所述数据集;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
ITSM工单系统获取此通知后,使用唯一聊天ID和客户信息为标准建立一个新的工单。
第一数据服务器把分类汇总好的聊天记录数据不断的推给第三数据服务器,供第三数据服务器根据唯一聊天ID,对已经存在的相应工单进行数据补充。
通过上述过程的不断重复,即时通讯系统中单条的聊天记录数据会时时自动记录到ITSM系统中对应的工单中,在此过程中,ITSM的工程师可以即时获取每一个工单的最新数据,即便聊天没有结束,工程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开始处理。
本申请的实施例实现即时通讯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ITSM工单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响应使用webhook方案,做到数据即时传递及响应。
在即时通讯系统和ITSM工单系统中间创造一个中间系统,即第一数据服务器,当客户和客服进行聊天反映问题的时候,即时通讯系统会实时把数据传输给第一数据服务器,这个中间系统处理聊天的所有数据,并自动分类汇总。而且,在聊天最开始的时候第一数据服务器系统马上通知第三数据服务器的ITSM工单系统,让它立刻建立工单,以便工程师第一时间获得问题分类概要等情况,随着聊天过程的持续,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会把聊天记录数据时时补充到相应的工单中,工程师可以随时获取用户关于问题的最新反馈,并随时可以做出响应,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申请的方案显著提升服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手工录入的错误,因而帮助企业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用户的服务满意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因此,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900。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存储装置910,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运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集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步骤101~104,200~20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101、201、104、204的执行主体为设备1,步骤102~103;202~2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2;又比如,步骤200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1或设备3,步骤204~205的执行主体也可以为设备1或设备3等。
图9显示的电子设备9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20、存储装置910、输入装置930和输出装置940;电子设备中处理器9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920、存储装置910、输入装置930和输出装置9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950连接为例。存储装置91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运行程序以及模块单元,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
存储装置91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9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语音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940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等电子设备。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电子设备就是计算设备,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即时通讯系统把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数据传送到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生成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为唯一标识;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
运行即时通讯系统,与第一标识指示的端建立即时通讯,生成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到所述数据服务器;
确定所述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所述数据服务器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数据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是:所述第二标识以隐藏参数的方式合并到所述聊天记录数据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时,在第二标识之外进一步绑定所述第一标识。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数据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
5.一种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模块:
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第二标识,发给即时通讯系统;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为唯一标识;
接收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所生成的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生成的、绑定于相同第二标识的聊天记录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
6.一种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运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模块:
发起请求,包含第一标识;
获取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响应于所述请求,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所述第二标识,是使用加密算法对所述多个标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为唯一标识;
接收有时间间隔的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或由所述多条聊天记录数据构成的数据集,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所述聊天记录数据是即时通讯系统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所生成的。
7.一种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模块:
接收权利要求5或6所述数据服务器生成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是将至少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一时间指示信息的多个标识数据合并生成的;
运行即时通讯系统,与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端进行通信生成聊天记录数据,其中,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
发送有时间间隔的多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到权利要求5或6所述数据服务器,直到确定即时通讯结束的第二时间。
8.如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是:所述第二标识以隐藏参数的方式合并到所述聊天记录数据中。
9.如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聊天记录数据绑定所述第二标识后独立传送时,在第二标识之外进一步绑定所述第一标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建立工单,关联于所述数据集。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数据服务器中的至少2种:
如权利要求5所述数据服务器,为第一数据服务器;
如权利要求6所述数据服务器,为第三数据服务器;
如权利要求7所述数据服务器,为第二数据服务器。
CN202211009390.XA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Active CN115086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390.XA CN115086264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390.XA CN115086264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6264A CN115086264A (zh) 2022-09-20
CN115086264B true CN115086264B (zh) 2022-12-13

Family

ID=83243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9390.XA Active CN115086264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62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844A (zh) * 2010-01-20 2011-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获取Web聊天记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03386A (zh) * 2016-12-16 2017-04-26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应用聊天记录的管理方法
CN10862870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聊天记录的备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29086A (zh) * 2018-12-29 2019-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聊天记录查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27473A (zh) * 2019-08-02 2019-11-0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19175A1 (en) * 2019-12-11 2021-06-17 Servicenow, Inc. Determining semantic content of textual clust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844A (zh) * 2010-01-20 2011-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获取Web聊天记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03386A (zh) * 2016-12-16 2017-04-26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应用聊天记录的管理方法
CN10862870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聊天记录的备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29086A (zh) * 2018-12-29 2019-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聊天记录查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27473A (zh) * 2019-08-02 2019-11-0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19175A1 (en) * 2019-12-11 2021-06-17 Servicenow, Inc. Determining semantic content of textual clus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6264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0138B1 (en) Targeted issue routing
US11632347B2 (en) Hero cards that display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nd actions for backend systems
US1084126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virtual war rooms via social media in enterprise network environments
CN107146074B (zh) 工单任务协同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5053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message delivery in enterprise network environments
CN105224396A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660447B (zh) 基于聊天数据的信息定向抓取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
CN112035240A (zh) 任务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51392A (zh) 一种云通信短信服务平台
CN114244793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6264B (zh) 一种数据集生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CN107154982B (zh) 一种审计日志记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726642A (zh) 一种问题件处理方法及系统
JP5961471B2 (ja) 複数の情報システムおける出力比較方法
CN109040331B (zh) 电子名片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053862B (zh) 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素材文件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CN109150696B (zh) 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01871A (zh) 添加通讯对象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1245705B (zh) 一种实现培训仿真的服务器、客户端即时通信的方法
CN112597119A (zh) 一种处理日志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953583A (zh) 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5644B (zh)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060129532A1 (en) Form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1404803B (zh) 数据隔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70233796A1 (en) Automatic verification of messenger contact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