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4174A -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4174A
CN115084174A CN202210261033.6A CN202210261033A CN115084174A CN 115084174 A CN115084174 A CN 115084174A CN 202210261033 A CN202210261033 A CN 202210261033A CN 115084174 A CN115084174 A CN 115084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pacer
detection device
collimator
len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1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友幸
广泽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08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4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07Evaluating blood vessel condition, e.g. elasticity, compli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1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172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using fingerprin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30Collim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Pixel iso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4Assemblies, i.e. Hybri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检测装置具备:基材、传感器层、准直器层、多个透镜和间隔件。所述传感器层包括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感知信号的多个传感器,并配置在所述基材上。所述准直器层包括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重叠的多个开口的准直器,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层上。所述多个透镜配置在所述准直器层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开口重叠。所述间隔件在所述基材、所述传感器层及所述准直器层的层叠方向上比所述多个透镜突出。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21年3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42470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包括检测指纹等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的检测装置。作为传感器例如使用采用光电转换元件的光学传感器。
检测装置相对于显示面板隔开一定的间隔安装。为了进行该安装,需要另外的部件。如果使用该部件,则显示装置可能会大型化。除此以外,在用于相对于显示面板安装检测装置的结构中,存在各种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检测装置具备:基材、传感器层、准直器层、多个透镜和间隔件。所述传感器层包括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感知信号的多个传感器,并配置在所述基材上。所述准直器层包括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重叠的多个开口的准直器,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层上。所述多个透镜配置在所述准直器层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开口重叠。所述间隔件在所述基材、所述传感器层及所述准直器层的层叠方向上比所述多个透镜突出。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重叠的显示面板;以及粘接所述间隔件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接层。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提供容易向显示面板等安装的检测装置及具备该检测装置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准直器及透镜的概略性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性俯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性俯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12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13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14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图15是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公开仅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容易地想到保持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附图有时与实际的方式相比被示意性地示出,但是仅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在各图中,有时对连续配置的相同或类似的要素省略符号。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在已出现的图中与前述内容相同或发挥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公开了一种具备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但是,各实施方式并不妨碍对于具备其他种类的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应用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种技术思想。作为其他种类的显示元件例如可以列举液晶显示元件或LED显示元件等。此外,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检测装置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示那样,定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是这些方向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显示装置DSP所包含的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显示装置DSP所包含的各层的层叠方向。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朝向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的方向称为上,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下。此外,将与第三方向Z平行地观察显示装置DSP及其构成要素称为俯视。
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和检测装置DD。显示面板PNL和检测装置DD在第三方向Z上重叠。在图1中示出了显示面板PNL和检测装置DD分离的状态,但是如后所述,显示面板PNL与检测装置DD粘接。
显示面板PNL为矩形,该矩形具有沿着第二方向Y的第一边S11、沿着第二方向Y的第二边S12、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三边S13、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四边S14。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边S11及第二边S12是长边,第三边S13及第四边S14是短边。显示面板PNL的形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具有正方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
显示面板PNL具有多个像素PX配置为矩阵状的显示区域DA1、以及显示区域DA1的周围的周边区域SA1。例如,像素PX具有红色的子像素、绿色的子像素、蓝色的子像素。各子像素具有有机EL显示元件。像素PX也可以包括白色等其他颜色的子像素。
显示面板PNL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DF、以及显示面DF的相反侧的背面RF。显示面DF及背面RF均为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
检测装置DD为矩形,该矩形具有沿着第二方向Y的第一边S21、沿着第二方向Y的第二边S22、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三边S23、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四边S24。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边S21及第二边S22是短边,第三边S23及第四边S24是长边。检测装置DD的形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是第一边S21及第二边S22为长边、且第三边S23及第四边S24为短边的矩形。此外,检测装置DD也可以具有正方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
检测装置DD具有检测区域DA2和检测区域DA2的周围的周边区域SA2。在检测区域DA2中多个传感器SS配置为矩阵状。传感器SS是感知光的光学传感器。
检测装置DD安装于背面RF。在图1的例子中,检测装置DD比显示面板PNL小。具体地说,检测装置DD的第一边S21及第二边S22比显示面板PNL的第一边S11及第二边S12短。检测装置DD的第三边S23及第四边S24例如与显示面板PNL的第三边S13及第四边S14相同。但是,第三边S23及第四边S24也可以比第三边S13及第四边S14短。
检测装置DD与显示面板PNL中的靠近第四边S14的部分在第三方向Z上重叠。即,检测区域DA2与显示区域DA1中的靠近第四边S14的部分重叠。另外,检测装置DD与显示面板PNL的重叠方式(检测区域DA2与显示区域DA1的重叠方式)不限于图1的例子。检测装置DD也可以具有与显示面板PNL同等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区域DA2与显示区域DA1的整体重叠。
在执行基于传感器SS的感测时,像素PX发出用于照明的光L。该光L被接触或接近显示面DF的用户的手指等对象物O反射,透射显示面板PNL而入射到传感器SS。传感器SS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感知信号。由此,检测装置DD能够检测接触或接近显示面DF的对象物O。此外,能够基于多个传感器SS的感知信号,检测对象物O的表面的凹凸(例如指纹)。
传感器SS也能够在指纹检测的基础上或代替指纹检测,用于基于在对象物O的内部反射的光来检测与生物体相关的信息的用途。与生物体相关的信息例如是静脉等的血管像、脉搏、脉搏波等。
图2是示出可应用于检测装置DD的检测区域DA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性剖面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与一个传感器SS对应的结构。检测装置DD具备:基材1、电路层2、传感器层3、准直器层4和透镜5。这些基材1、电路层2、传感器层3、准直器层4及透镜5以该顺序在第三方向Z(层叠方向)上层叠。作为基材1例如能够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
电路层2具备在第三方向Z上依次层叠的绝缘层21、22、23、24、25。传感器层3具备在第三方向Z上依次层叠的绝缘层31、32。准直器层4具备在第三方向Z上依次层叠的透明层41、42。透明层41、42也可以称为绝缘层。
绝缘层21、22、23、24、31例如由无机材料形成。绝缘层25、32例如由有机材料形成,起到作为平坦化膜的作用。绝缘层25、32的厚度大于绝缘层21、22、23、24、31的厚度。透明层41、42由有机材料形成。在图2的例子中,透明层41的厚度大于透明层42的厚度。透明层41、42的至少一方可以由无机材料形成,也可以是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层和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层的层叠体。
在图2的例子中,准直器层4还具备遮断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截止层40。上述特定波长区域例如为650nm以上且800nm以下,也可以还包含800nm以上的带。即,截止层40遮断6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截止层40例如由上述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比绝缘层32、透明层41、42及透镜5低的材料(上述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吸收率或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截止层40也可以是使用包含不同折射率的多个电介质的电介质多层膜的带通滤波器。在这种情况下,截止层40的可见光的透射率提高。在图2的例子中,截止层40位于绝缘层32与透明层41之间。但是,截止层40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于该例子。
电路层2具备遮光层LS1、LS2、开关元件SW(薄膜晶体管)和中继电极RE1、RE2。遮光层LS1、LS2配置于基材1的上表面1a,由绝缘层21覆盖。遮光层LS1、LS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具有遮光性。
开关元件SW具备半导体层SC和栅电极GE。半导体层SC配置于绝缘层21、22之间,与遮光层LS1对置。栅电极GE配置于绝缘层22、23之间,与半导体层SC对置。中继电极RE1、RE2分别配置于绝缘层24、25之间,通过贯通绝缘层22、23、24的接触孔与半导体层SC接触。
传感器层3具备传感器SS、布线WL1、WL2和中继电极RE3。传感器SS具备第一电极E1(下部电极)、第二电极E2(上部电极)和光电转换元件PC。
中继电极RE3配置于绝缘层25、31之间,通过贯通绝缘层25的接触孔与中继电极RE1接触。布线WL1配置于绝缘层31、32之间,通过贯通绝缘层31的接触孔与中继电极RE3接触。
第一电极E1配置于绝缘层25、31之间,通过贯通绝缘层25的接触孔与中继电极RE2接触。光电转换元件PC配置在第一电极E1上。光电转换元件PC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极E1接触。光电转换元件PC与遮光层LS2对置。
绝缘层31具有使光电转换元件PC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开口31a。第二电极E2配置于光电转换元件PC与绝缘层32之间。第二电极E2通过开口31a与光电转换元件PC的上表面接触。第二电极E2的一部分位于绝缘层31上。布线WL2配置于绝缘层31、32之间,与第二电极E2接触。
例如,中继电极RE1、RE2、RE3、布线WL1、WL2及第一电极E1由金属材料形成。第二电极E2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E1也作为遮光层发挥功能,抑制来自下方的光向光电转换元件PC的入射。
光电转换元件PC例如是光电二极管,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电信号(感知信号)。更具体地说,作为光电转换元件PC能够使用PIN(Positive Intrinsic Negative,正本征负)光电二极管。这种光电二极管具有p型半导体层、i型半导体层及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位于第二电极E2侧,n型半导体层位于第一电极E1侧,i型半导体层位于p型半导体层与n型半导体层之间。p型半导体层、i型半导体层及n型半导体层例如由非晶硅(a-Si)形成,但是并不限于该例子。
向布线WL2例如供给一定的电压。在应当实施基于传感器SS的感知的定时向栅电极GE供给扫描信号。在向栅电极GE供给扫描信号时,由光电转换元件PC生成的感知信号通过第一电极E1、中继电极RE2、半导体层SC、中继电极RE1、RE3输出到布线WL1。
准直器层4还具备准直器CL1、CL2。准直器CL1配置于透明层41、42之间。准直器CL2配置于截止层40与透明层41之间。例如,准直器CL1由黑色树脂形成,准直器CL2由金属材料形成。
准直器CL1、CL2均与传感器SS对置。准直器CL1具有多个开口OP1。准直器CL2具有与开口OP1相同数量的开口OP2。开口OP2的宽度(直径)小于开口OP1的宽度(直径)。开口OP1、OP2在第三方向Z上与截止层40重叠。
透镜5在与开口OP1对应的位置配置于准直器层4的上表面4a(透明层42的上表面)。透镜5例如是向第三方向Z凸出的半球状,由折射率比透明层41、42高的透明材料形成。作为一个例子,透镜5的高度为2~12μm。
透镜5对由上述对象物O反射的光进行聚光。该聚光后的光通过开口OP1、OP2入射到光电转换元件PC。准直器CL1、CL2使入射到传感器SS的光平行化。即,通过准直器CL1、CL2遮断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光。由此,能够提高基于传感器SS的感知精度。
另外,准直器层4也可以仅具备准直器CL1、CL2中的一方。此外,准直器层4也可以具备在第三方向Z上重叠的三个以上的准直器。
图3是传感器SS、准直器CL1、CL2及透镜5的概略性俯视图。在此,示出了与四个传感器SS对应的构成。在图3的例子中,传感器SS的光电转换元件PC及准直器CL1、CL2为矩形,但是光电转换元件PC及准直器CL1、CL2的形状不限定于该例子。准直器CL1、CL2不一定需要按每个传感器SS形成为岛状,也可以具有与多个传感器SS重叠的尺寸。
在图3的例子中,对于一个传感器SS配置有四个透镜5(5A、5B、5C、5D)。此外,在与各透镜5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开口OP1、OP2。开口OP1、OP2优选如图示那样为圆形。透镜5的直径比开口OP1、OP2的直径大。在一个例子中,透镜5的直径为8~50μm。
透镜5A、5B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透镜5C、5D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透镜5A、5B、5C、5D的中心均在第一方向X上不重叠。透镜5A、5B、5C、5D的中心配置于例如与重叠于图3中的右上的传感器SS而描绘的平行四边形V(菱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
另外,透镜5及开口OP1、OP2相对于一个传感器SS的配置方式不限于图3的例子。此外,透镜5及开口OP1、OP2相对于一个传感器SS的数量分别不限于四个,可以是三个以下,也可以是五个以上。
图4是检测装置DD的概略性俯视图。检测装置DD具备间隔件6。间隔件6配置于周边区域SA2。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6是包围检测区域DA2的框状。即,间隔件6包围配置于检测区域DA2的多个透镜5。
在图4的例子中,在检测区域DA2与第四边S24之间安装有控制器CT。控制器CT例如是IC。控制器CT基于多个传感器SS分别输出到布线WL1的感知信号,执行用于检测指纹的运算处理等。另外,控制器CT也可以安装于连接检测装置DD和外部电路的印刷布线基板等。
图5是沿着由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Z规定的X-Z平面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在该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PNL的详细结构,但是显示面板PNL可以包括:透明的基材、按每个像素PX形成的驱动电路、与驱动电路连接的有机EL显示元件、覆盖有机EL显示元件的密封层、偏振片、构成最上面的玻璃基板等盖部件。
间隔件6具有上表面6a、侧面6b(内周面)和下表面6c。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表面6c与基材1的上表面1a接触。
电路层2具有与间隔件6对置的侧面2b。传感器层3具有与间隔件6对置的侧面3b。准直器层4具有与间隔件6对置的侧面4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2b、3b、4b与侧面6b之间设置有间隔GP。间隔GP位于周边区域SA2,在俯视下是包围检测区域DA2的环状。
间隔件6比配置于检测区域DA2的各透镜5更向第三方向Z突出。即,间隔件6的上表面6a与下表面6c之间的距离(间隔件6的高度)大于第三方向Z上的透镜5的顶点与基材1的上表面1a之间的距离。间隔件6例如由有机材料形成,具有绝缘性。
显示面板PNL和检测装置DD由粘接层70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层70配置于间隔件6的上表面6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之间。粘接层70在俯视下为与间隔件6相同的框状,位于周边区域SA2。粘接层70在俯视下不与检测区域DA2重叠。即,粘接层70不与各透镜5对置。
通过以上述方式粘接显示面板PNL和检测装置DD,在显示面板PNL与检测装置DD之间形成有空间SP。空间SP例如是空气层。由于间隔件6比透镜5更向第三方向Z突出,所以透镜5与显示面板PNL不接触。
另外,在图5中,示出第一边S21及第二边S22的附近的检测装置DD及显示装置DSP的剖面结构,但是在第三边S23及第四边S24的附近也可以应用相同的结构。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DD具备比透镜5更向第三方向Z突出的间隔件6。根据这种构成,通过经由粘接层70粘接间隔件6的上表面6a和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能够将检测装置DD安装于显示面板PNL。在该安装方法中,不需要特别的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检测装置DD安装于显示面板PNL,并且也能够实现显示装置DSP的小型化。
此外,通过间隔件6在显示面板PNL与检测装置DD之间形成有空间SP,透镜5位于该空间SP。由于透镜5不与显示面板PNL接触,所以不会妨碍透镜5的光学功能,能够提高传感器SS的感知精度。
如果间隔件6如图4所示为包围检测区域DA2的框状,则能够将检测区域DA2的周围整体良好地粘接于显示面板PNL。此外,能够遍及检测区域DA2的整体形成均匀的空间SP。
如果粘接层70是包围检测区域DA2的框状且不与透镜5对置,则粘接层70的折射率等光学特性不会对基于传感器SS的感知造成影响。因此,粘接层70的材料选定的范围扩大。
如果如图5所示设置间隔GP,则能够抑制水分通过间隔件6进入到电路层2、传感器层3及准直器层4。由此,能够提高检测装置DD及显示装置DSP的可靠性。
除以上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各种优选的效果。
接着,公开第二至第七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未特别提及的构成,能够应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构成能够适当地组合。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层2及传感器层3具有比准直器层4大的尺寸。由此,在周边区域SA2中,传感器层3的上表面3a的一部分未被准直器层4覆盖。
间隔件6在周边区域SA2中配置在上表面3a上。即,间隔件6的下表面6c与上表面3a接触。间隔件6比各透镜5更向第三方向Z突出。即,间隔件6具有大于透镜5的顶点与上表面3a之间的第三方向Z上的距离的高度。准直器层4的侧面4b隔着间隔GP与间隔件6的侧面6b对置。
根据这种构成,与图5的例子相比,能够降低间隔件6的高度。由此,能够简化用于形成间隔件6的工艺。
另外,上表面3a例如相当于图2所示的绝缘层32的上表面。上表面3a也可以是绝缘层31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绝缘层31由无机材料形成,所以抑制水分从周边区域SA2进入到检测区域DA2效果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层2、传感器层3及准直器层4也在周边区域SA2层叠,间隔件6配置于准直器层4的上表面4a。即,间隔件6的下表面6c与上表面4a接触。间隔件6比各透镜5更向第三方向Z突出。即,间隔件6的高度大于透镜5的高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与图6的例子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间隔件6的高度。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用于形成间隔件6的工艺。
准直器层4在周边区域SA2具有狭缝SL。狭缝SL例如分别贯通图2所示的透明层41、42及截止层40。
狭缝SL在俯视下位于由间隔件6包围的区域的内侧。在图7的剖面中,狭缝SL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间隔件6与透镜5(在检测区域DA2中位于最端部的透镜5)之间。通过设置该狭缝SL,能够抑制水分通过准直器层4进入到检测区域DA2。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装置DD的概略性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6的形状与图4的例子不同。
在图8的例子中,检测区域DA2具有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区域A1、A2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区域A3、A4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区域A1、A3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区域A2、A4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
在第一区域A1配置有多个第一传感器SS1。在第二区域A2配置有多个第二传感器SS2。在第三区域A3配置有多个第三传感器SS3。在第四区域A4配置有多个第四传感器SS4。传感器SS1、SS2、SS3、SS4的构成与图2所示的传感器SS的构成相同。
区域A1、A2、A3、A4例如均为相同大小的矩形。分别配置于区域A1、A2、A3、A4的传感器SS1、SS2、SS3、SS4的数量例如相同。
间隔件6分别包围区域A1、A2、A3、A4。即,间隔件6不仅配置于周边区域SA2,也配置于检测区域DA2,划分区域A1、A2、A3、A4。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装置DD的构成,间隔件6的上表面6a的面积增加。如果通过粘接层70粘接该上表面6a整体和显示面板PNL,则能够牢固地固定检测装置DD和显示面板PNL。此外,由于在检测区域DA也配置有间隔件6,所以能够在检测区域DA2的整体使空间SP的厚度更均匀化。
另外,间隔件6可以将检测区域DA划分为五个以上的区域,也可以划分为两个或三个区域。由间隔件6划分的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同。此外,配置于各区域的传感器SS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DD还具备盖部件8。作为盖部件8例如能够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盖部件8与检测区域DA2及周边区域SA2重叠。即,盖部件8与各透镜5及间隔件6的上表面6a对置。
盖部件8具有上表面8a和下表面8b。下表面8b通过粘接层70(第一粘接层)与间隔件6的上表面6a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准直器层4与盖部件8之间形成有空间SP,在该空间SP配置有透镜5。
另外,在图9的例子中,间隔件6配置于基材1的上表面1a。间隔件6可以与图6的例子同样地配置在传感器层3上,也可以与图7的例子同样地配置在准直器层4上。
盖部件8的上表面8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由粘接层71(第二粘接层)粘接。粘接层71例如形成于上表面8a与背面RF之间的整体,与检测区域DA2重叠。根据这种构成,检测装置DD与显示面板PNL的粘接面积变大,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检测装置DD和显示面板PNL。
此外,例如在由玻璃形成基材1和盖部件8的情况下,通过对检测装置DD的上下两面进行蚀刻,能够使基材1和盖部件8薄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实现检测装置DD及显示装置DSP的薄型化。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检测装置DD与图9的例子同样地具备盖部件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8的下表面8b形成有截止层81。
截止层81与图2所示的截止层40同样,由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比透明层41、42及透镜5低的材料(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吸收率或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该特定波长区域与截止层40的情况同样,例如以为650nm以上且800nm以下,也可以还包含800nm以上的带。另外,在设置截止层81的情况下,准直器层4也可以不具备截止层40。
截止层81具有与检测区域DA2的整体重叠的尺寸。即,各透镜5与截止层81对置。在图10的例子中,在粘接层70与下表面8b之间未形成截止层81。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粘接层70与下表面8b之间形成截止层81。
从透射率的观点出发,优选截止层81为电介质多层膜。设置于盖部件8的截止层81与准直器层4所包含的截止层40相比容易由电介质多层膜形成。
[第七实施方式]
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DD还具备由间隔件6包围的透明的保护层9。保护层9具有比透镜5低的折射率。
保护层9覆盖各透镜5及准直器层4的上表面4a。此外,保护层9充满间隔GP。即,保护层9覆盖电路层2的侧面2b、传感器层3的侧面3b、准直器层4的侧面4b及间隔件6的侧面6b。
在图11的例子中,保护层9的上表面9a的位置与间隔件6的上表面6a的位置在第三方向Z上一致。上表面9a也可以位于比上表面6a靠向下方的位置。在上表面9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之间形成有空间SP。
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保护层9,则能够保护透镜5。作为结果,能够改善检测装置DD及显示装置DSP的成品率。
保护层9例如能够通过喷墨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件6还作为阻挡保护层9的围堰而发挥功能。
可以由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低的材料形成保护层9,使保护层9起到作为截止层的作用。该特定波长区域与截止层40的情况同样,例如为650nm以上且800nm以下,也可以还包含800nm以上的带。在这种情况下,准直器层4也可以不具备截止层40。
以下,公开与具备保护层9的检测装置DD及显示装置DSP相关的一些变形例。
图12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在该图的例子中,粘接层70也配置于保护层9的上表面9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之间。即,粘接层70隔着保护层9与各透镜5对置。根据这种构成,由于检测装置DD与显示面板PNL的粘接面积变大,所以能够牢固地固定检测装置DD和显示面板PNL。
图13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间隔件6与图6的例子同样地配置于传感器层3的上表面3a。保护层9覆盖透镜5,并且充满间隔GP。粘接层70配置于间隔件6的上表面6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之间。与图12的例子同样,粘接层70也可以进一步配置于保护层9的上表面9a与背面RF之间。
图14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间隔件6与图7的例子同样地配置于准直器层4的上表面4a。保护层9充满准直器层4的狭缝SL。粘接层70配置于间隔件6的上表面6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之间。与图12的例子同样,粘接层70也可以进一步配置于保护层9的上表面9a与背面RF之间。
图15是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概略性剖面图。与图9的例子同样,检测装置DD具备盖部件8。盖部件8的上表面8a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RF由粘接层71粘接。粘接层70配置于间隔件6的上表面6a与背面RF之间。与图12的例子同样,粘接层70也可以进一步配置于保护层9的上表面9a与背面RF之间。
以上,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的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为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适当设计变更而能够实施的所有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只要包含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思想范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各种变形例,这些变形例也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了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或设计变更、或者进行了工序的追加、省略或条件变更的实施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关于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式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从本说明书的记载中明确的作用效果、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作用效果当然被理解为通过本发明带来的作用效果。

Claims (20)

1.一种检测装置,具备:
基材;
传感器层,包括多个传感器,并配置在所述基材上,所述传感器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感知信号;
准直器层,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准直器,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层上,所述多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多个传感器重叠;
多个透镜,配置在所述准直器层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开口重叠;以及
间隔件,在所述基材、所述传感器层及所述准直器层的层叠方向上比所述多个透镜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是包围所述多个透镜的框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配置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传感器,配置于第二区域,
所述间隔件分别包围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层的侧面及所述准直器层的侧面隔着间隔与所述间隔件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传感器层的上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准直器层的侧面隔着间隔与所述间隔件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准直器层的上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准直器层具有:狭缝,位于所述间隔件与所述透镜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还具备:保护层,具有比所述多个透镜低的折射率,并且覆盖所述多个透镜,
所述间隔件包围保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准直器层包括:截止层,与所述多个开口重叠,遮断6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还具备:
盖部件,与所述多个透镜对置;以及
第一粘接层,粘接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盖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还具备:截止层,设置于所述盖部件,并与所述多个透镜对置,遮断6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14.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显示面板,与所述检测装置重叠;以及
粘接层,粘接所述间隔件和所述显示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是包围所述多个透镜的框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配置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传感器,配置于第二区域,
所述间隔件分别包围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还具备:保护层,具有比所述多个透镜低的折射率,并且覆盖所述多个透镜,
所述间隔件包围保护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准直器层包括:截止层,与所述多个开口重叠,遮断6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19.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
显示面板,与所述检测装置重叠;以及
第二粘接层,粘接所述盖部件和所述显示面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还具备:截止层,设置于所述盖部件,并与所述多个透镜对置,遮断6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CN202210261033.6A 2021-03-16 2022-03-16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841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2470A JP2022142329A (ja) 2021-03-16 2021-03-16 検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21-042470 2021-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4174A true CN115084174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7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1033.6A Pending CN115084174A (zh) 2021-03-16 2022-03-16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7341B2 (zh)
JP (1) JP2022142329A (zh)
CN (1) CN11508417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0692B1 (ko) 2002-03-12 2005-07-12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 모드와 지문 인식 모드를 모두 수행하는 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9283902A (ja) * 2008-04-25 2009-12-03 Panasonic Corp 光学デバイスと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200381470A1 (en) * 2014-08-26 2020-12-03 Gingy Technology Inc. Image capture device
JP2018061000A (ja) * 2016-09-30 2018-04-12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EP3334130B1 (en) 2016-12-08 2021-06-09 LG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embedding optical imaging sensor
CN110741381A (zh) * 2019-03-25 2020-01-3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92571B (zh) * 2020-08-17 2024-03-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感测模块
CN112530999B (zh) * 2020-11-30 2022-10-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02227A1 (en) 2022-09-22
JP2022142329A (ja) 2022-09-30
US11737341B2 (en)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796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120401B (zh) 显示设备
US1020353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5418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9425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03690B (zh) 传感显示设备
US1196342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unction
US1155042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258448A (zh) 触控面板
US11573449B2 (en) Display device
EP4047656A1 (en) Optical sensing device
CN115084174A (zh)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KR20210147136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703704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100293A1 (ja)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507231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100294A1 (ja)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23001477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36114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unction
CN217334096U (zh) 显示装置
CN214670529U (zh) 触摸传感器和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窗口堆叠结构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22181292A1 (ja) 検出装置及び光フィルタ
JP658895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機能内蔵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