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9820A -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9820A
CN115079820A CN202210514469.1A CN202210514469A CN115079820A CN 115079820 A CN115079820 A CN 115079820A CN 202210514469 A CN202210514469 A CN 202210514469A CN 115079820 A CN115079820 A CN 115079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scene model
dimensional scene
switched
trigg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44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卉
徐威
张俊达
晏茗
陶黎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ellhow Animation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ellhow Animation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ellhow Animation College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ellhow Animatio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05144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98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9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9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虚拟场景切换时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中,在传统的PC+VR场景切换,需要用户摘下头盔,手动点击PC电脑上的控件进行切换,并需要再次佩戴头盔以实现场景的切换,非常的不便利,且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虚拟场景切换时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分别为所述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消散特效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切换模型绑定生成特效;
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依次触发所述消散特效、销毁函数、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在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预设所述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及所述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的世界坐标。
进一步的,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依次触发所述消散特效、销毁函数、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以对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
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
进一步的,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中,所述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是否销毁完成;
若是,则执行所述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的步骤。
进一步的,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在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位置和朝向;
根据所述用户的位置和朝向获取所述用户观看的覆盖区域,并在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的切换过程中,将所述消散特效与生成特效在所述覆盖区域进行展示。
进一步的,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初始实景三维模型以及待切换实景三维场景模型按照预设比例分别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函数绑定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触发事件绑定模块,用于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场景切换模块,用于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事先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进行建立,并分别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对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只需要对触发事件进行触发,便可通过对应的销毁函数和生成函数实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和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的切换,不需要用户摘下VR头盔,手动点击电脑上的控件进行切换,再佩戴VR头盔,提升了虚拟场景切换的便利性,并提升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场景切换时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类型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中,在传统的PC+VR场景切换,需要用户摘下头盔,手动点击PC电脑上的控件进行切换,并需要再次佩戴头盔以实现场景的切换,非常的不便利,且影响用户体验。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如何在进行虚拟场景切换时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S13。
步骤S10,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其中,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为用户当前处于的虚拟三维场景,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为用户需要从当前的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切换至的目标虚拟三维场景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块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提前对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建立,提升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数量,在具有实施时,将建立的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导入开发工程(例如开发引擎UE4)以对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运行显示。
具体的,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可以根据初始实景三维模型以及待切换实景三维场景模型按照预设比例建立,或者,在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也可以先建立各种常见的虚拟场景三维模型并进行存储,然后在构建虚拟场景模型时,从模型库中调取即可,这样就可以解决每构建一个虚拟场景模型都要全部建模的问题,大大提升建模效率。
步骤S11,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其中,销毁函数用于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对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销毁,生成函数用于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对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生成,具体的,将场景导入开发引擎UE4后,给场景绑定生成销毁函数,需要说明的是,场景内每个物体都需要绑定生成和销毁函数。
步骤S12,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在本实施例当中,预设目标为Pawn,在Pawn上绑定用于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其中,触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人体姿态、手势以及手势动作。
步骤S13,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具体的,在进行场景切换时,Pawn主动触发用于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例如挥动特定的手势,触发绑定在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上的销毁函数,销毁函数对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销毁,在虚拟三维场景模型销毁完成后,绑定在待切换模型上的生成函数,对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与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是相对的,在场景切换时,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也可以是下一次在场景切换的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而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也可以是下一次场景切换的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因此,每个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和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上都有销毁函数和生成函数。
更具体的,为了顺利的实现场景的切换,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在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预设所述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及所述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的世界坐标。
可以理解的,通过预设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及所述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的世界坐标,可以使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能够在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位置上生成。
另外,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还可以通过获取到的待切换虚拟场景三维模型的世界坐标,并通过该世界坐标对Pawn的世界坐标进行校准,使其在场景切换后处于场景中。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通过事先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进行建立,并分别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对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只需要对触发事件进行触发,便可通过对应的销毁函数和生成函数实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和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的切换,不需要用户摘下VR头盔,手动点击电脑上的控件进行切换,再佩戴VR头盔,提升了虚拟场景切换的便利性,并提升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场景切换时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0~S24。
步骤S20,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步骤S21,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消散特效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切换模型绑定生成特效。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场景切换时的体验性,在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消散特效以及待切换虚拟场景切换模型绑定生成特效,可以理解的,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与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是相对的,在场景切换时,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也可以是下一次在场景切换的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而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也可以是下一次场景切换的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因此,每个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和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上都有消散特效和生成特效。
步骤S22,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步骤S23,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步骤S24,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依次触发所述消散特效、销毁函数、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具体的,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
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
更具体的,在具体实施时,获取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消散特效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开始播放消散特效的同时,加载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当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消散特效结束的同时,销毁了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且完成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加载;获取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生成特效的开始时间;根据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生成特效的开始时间,开始加载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
另外,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场景切换的准确性,所述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是否销毁完成;
若是,则执行所述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的步骤。
在进行触发生成特效之前,进行销毁是否完成的判断,避免在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未销毁时,提前触发生成特效,影响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在消散特效进行消散后、消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进行生成后,均进行任务完成的判断,避免提前进行消散或生成,以进一步的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在本发明一些较佳的实施例当中,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在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位置和朝向;
根据所述用户的位置和朝向获取所述用户观看的覆盖区域,并在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切换过程中,将所述消散特效与生成特效在所述覆盖区域进行展示。
可以理解的,在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切换过程中,将消散特效与生成特效在所述覆盖区域进行展示,以便用户可以在场景切换时进行观看,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通过事先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进行建立,并分别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对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只需要对触发事件进行触发,便可通过对应的销毁函数和生成函数实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和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的切换,不需要用户摘下VR头盔,手动点击电脑上的控件进行切换,再佩戴VR头盔,提升了虚拟场景切换的便利性,并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设置消散和生成特效,在进行场景切换时,进一步的提升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场景切换时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100,用于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函数绑定模块200,用于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触发事件绑定模块300,用于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场景切换模块400,用于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
特效绑定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消散特效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切换模型绑定生成特效;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依次触发所述消散特效、销毁函数、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上述虚拟场景动态切换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在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的相对位置;
预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预设所述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及所述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的世界坐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具体用于:
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
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切换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是否销毁完成;
若是,则执行所述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朝向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位置和朝向;
展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位置和朝向获取所述用户观看的覆盖区域,并在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的切换过程中,将所述消散特效与生成特效在所述覆盖区域进行展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初始实景三维模型以及待切换实景三维场景模型按照预设比例分别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上述各模块被执行时所实现的功能或操作步骤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虚拟现实设备,所述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综上,本发明通过事先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进行建立,并分别对初始虚拟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对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只需要对触发事件进行触发,便可通过对应的销毁函数和生成函数实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和待切换虚拟场景模型的切换,不需要用户摘下VR头盔,手动点击电脑上的控件进行切换,再佩戴VR头盔,提升了虚拟场景切换的便利性,并提升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场景切换时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虚拟场景切换方法,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传统的VR一体机场景切换过程中,屏幕会处于加载中或黑屏,而本发明在场景切换过程中是能实时看到场景变化的,可以保持用户的积极性;
2、现有的传送门场景切换方法,会一时间同时加载多个场景,加载时间相对较长,而本发明是加载单个场景,加载速度也会提升;
3、传统的场景切换,无法一时间看到两个场景,而本发明可以使用户同一时间看到两个场景的变化,使软件更具有科技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为所述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消散特效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切换模型绑定生成特效;
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依次触发所述消散特效、销毁函数、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在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世界坐标,预设所述虚拟三维场景模型及所述各类物品实体三维模型的世界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依次触发所述消散特效、销毁函数、生成特效以及生成函数,以对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
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消散特效,并当所述消散特效触发完成后触发销毁函数对所述初始虚拟场景模型进行销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是否销毁完成;
若是,则执行所述触发生成特效,并当所述生成特效完成后触发生成函数对所述待切换虚拟模型进行生成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在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位置和朝向;
根据所述用户的位置和朝向获取所述用户观看的覆盖区域,并在所述待切换虚拟场景的切换过程中,将所述消散特效与生成特效在所述覆盖区域进行展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场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初始实景三维模型以及待切换实景三维场景模型按照预设比例分别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8.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
函数绑定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销毁函数以及所述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绑定生成函数;
触发事件绑定模块,用于在预设目标上绑定触发事件;
场景切换模块,用于当需要进行场景切换时,对所述触发事件进行触发,分别触发所述销毁函数和所述生成函数,以对所述初始虚拟三维场景模型以及待切换虚拟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切换。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14469.1A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ending CN1150798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4469.1A CN115079820A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4469.1A CN115079820A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9820A true CN115079820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8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4469.1A Pending CN115079820A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98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8836A (zh) * 2023-02-16 2023-03-21 江西格如灵科技有限公司 电器线路布置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8836A (zh) * 2023-02-16 2023-03-21 江西格如灵科技有限公司 电器线路布置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28836B (zh) * 2023-02-16 2023-05-05 江西格如灵科技有限公司 电器线路布置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5403B2 (en) Creation of a playable scene with an authoring system
CN108089958A (zh) Gpu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089786A (zh) 在性能分析期间将图形指令映射到相关联的图形数据
CN106683193A (zh) 一种三维模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装置
CN105787986A (zh) 一种三维图形渲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77412A (zh) 视频录制方法及装置、图形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11583378B (zh) 一种虚拟资产处理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73690A (zh) 任务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5079820A (zh) 一种虚拟场景动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US103725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compatibility of 3D engine
CN112150602A (zh) 模型图像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167119B (zh) 一种游戏开发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58568A (zh) 一种三维图形引擎中曲面ui的显示、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14816457A (zh) 克隆虚拟模型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742970A (zh) 虚拟三维模型的处理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265875B (zh) 一种用于游戏角色装备展示的方法与设备
CN112686990A (zh) 一种三维模型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Lu et al. Design of immersive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and machine learning
Kirar et al. Review paper on the generation of computer graphics
CN109697001A (zh) 交互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120092B (zh) 一种三维头部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2541262B1 (ko) Vr 컨텐츠의 오브젝트 적용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CN106484084A (zh) 一种数字切换的三维呈现方法、装置及其智能终端
CN116245983A (zh) 模型组装动画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457177A (zh) 虚拟植物的动画制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