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7003A -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7003A
CN115077003A CN202210522918.7A CN202210522918A CN115077003A CN 115077003 A CN115077003 A CN 115077003A CN 202210522918 A CN202210522918 A CN 202210522918A CN 115077003 A CN115077003 A CN 115077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tc heating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dehumidification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29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飞
王晓龙
逯新彪
曹壬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29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7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7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7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空调包括PTC加热装置,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PTC加热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对的工作状态。本发明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优化除湿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的除湿需求,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保障用户体感舒适性,并有效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普通空调器可以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温湿度环境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现有空调器除湿主要通过制冷原理来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以降低相对湿度,但是当湿度过大或温度较低时持续制冷降低室内温度,会影响用户体感温度,导致舒适性较差;另外,在室内温度较低时也难以除湿,除湿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通过制冷原理除湿,当湿度过大或温度较低时持续制冷降低室内温度,会影响用户体感温度,导致舒适性较差,以及在室内温度较低时难以除湿,除湿效果较差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除湿控制方法,空调包括PTC加热装置,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所述PTC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所述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
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件、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和至少两个PTC发热层,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每一所述PTC发热层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一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且所述PTC发热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导电接触;其中,所述PTC发热层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所述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所述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二工作温度,且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温度;
所述PTC加热装置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所述第一PTC发热层两侧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通电;
所述PTC加热装置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所述第二PTC发热层两侧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通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模块处于开启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所述PTC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空调除湿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空调除湿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PTC加热装置和如上述一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件、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和至少两个PTC发热层,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每一所述PTC发热层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一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且所述PTC发热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导电接触;所述PTC发热层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所述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所述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且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温度;
所述PTC加热装置还包括散热件和绝缘层,所述散热件包括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的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PTC发热层均插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连接端和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连接端均伸出所述壳体的同一端,并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布置;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PTC发热层外部,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优化除湿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的除湿需求,更符合空调使用要求,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保障用户体感舒适性,而且有效节能降耗,极大地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通过制冷原理除湿,当湿度过大或温度较低时持续制冷降低室内温度,会影响用户体感温度,导致舒适性较差,以及在室内温度较低时难以除湿,除湿效果较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导电件;2:第二导电件;3:PTC发热层;4:散热件;5:绝缘层;6:安装件;7:固定件;
31:PTC发热片;41:壳体;42:散热片;61:第一插孔;62:第二插孔;63:第一连接槽;64:第二连接槽;
710:确定模块;720:获取模块;730:控制模块;
810:处理器;820:通信接口;830:存储器;840: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
步骤S20,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步骤S30,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空调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调节,并且空调具有制冷除湿功能。当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能够通过制冷原理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以降低相对湿度,达到除湿目的。
空调还包括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装置。PTC加热装置采用PTC元件实现电加热,PTC元件的电阻在常温下较小,在通电状态能自身发热而升温,而且当温度达到PTC元件的居里温度附近时,PTC元件的电阻值会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迅速增大,接近绝缘体,从而PTC元件具有自控温发热、安全无明火、不易燃烧、无安全隐患等特点,还具有加热效率高、功率大等优点。PTC元件可以视为恒温发热体,其工作温度大致恒定为其居里温度。当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且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PTC加热装置通电发热,能够通过制热方式来降低相对湿度,同样达到除湿目的。
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PTC加热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在第一工作模式下,PTC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为第一工作温度,也就是说,此时PTC加热装置以第一工作温度发热;在第二工作模式下,PTC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为第二工作温度,也就是说,此时PTC加热装置以第二工作温度发热;第一工作温度大于第二工作温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开启空调后,首先确定空调的运行模式;在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的情况下,再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影响用户体感温度,还影响制冷除湿效果,也就是说,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的除湿需求不同。然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优化除湿过程,使得PTC加热装置与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相互配合,PTC加热装置发热能够补充制冷除湿带来的热量损失,避免湿度过大或温度较低时持续制冷降低室内温度而影响用户体感温度,保障用户体感舒适性,而且在室内温度较低时也能够除湿,提升除湿量,保证除湿效果;根据除湿需求对PTC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选择,PTC加热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发热温度,有利于在保证用户舒适性的前提下,减少电能消耗,节能降耗;而在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满足除湿需求时,PTC加热装置可以关闭,不需要一直开启,避免增加电量损耗。
本发明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优化除湿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的除湿需求,更符合空调使用要求,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保障用户体感舒适性,而且有效节能降耗,极大地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通过制冷原理除湿,当湿度过大或温度较低时持续制冷降低室内温度,会影响用户体感温度,导致舒适性较差,以及在室内温度较低时难以除湿,除湿效果较差的缺陷。
具体地,在第一工作模式下,PTC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即第一工作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在第二工作模式下,PTC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即第二工作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且第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例如,第一温度为200℃,适用于空调大功率快速制热时使用;第二温度为150℃,适用于空调低功耗制热时使用。
具体地,如图2至图6所示,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件1、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和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第一导电件1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中间,每一PTC发热层3均设置于第一导电件1和一个第二导电件2中间,且PTC发热层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导电接触;其中,PTC发热层3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二工作温度,且第一工作温度大于第二工作温度。PTC加热装置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第一PTC发热层两侧的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通电。PTC加热装置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第二PTC发热层两侧的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通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中间,使得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能够分别与第一导电件1的一部分相对设置,以在第二导电件2和该第二导电件2相对的第一导电件1的部分中间形成安装空间,从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与第一导电件1能够形成至少两个安装空间。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两者之一用于连接零线、两者之另一用于连接火线,也就是说,当第一导电件1连接零线时,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分别连接火线;当第一导电件1连接火线时,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分别连接零线。
每一PTC发热层3均设置于一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中间,也就是说,PTC发热层3的数量和第二导电件2的数量相同;PTC发热层3安装于上述安装空间内,PCT发热层3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导电接触,形成层叠结构的发热体;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与第一导电件1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形成至少两个发热体。当任意一个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电路连通时,位于该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中间的PTC发热层3即通电发热。
其中,至少两个的PTC发热层3中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且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分别包括不同类型的PTC发热片31。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PTC发热片31,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二工作温度,且第一工作温度大于第二工作温度。
当控制第一PTC发热层两侧的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通电时,第一PTC发热层通电发热,从而PTC加热装置以第一工作温度发热,此时PTC加热装置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
当控制第二PTC发热层两侧的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通电时,第二PTC发热层通电发热,从而PTC加热装置以第二工作温度发热,此时PTC加热装置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
本实施例的PTC加热装置,通过根据需要分别控制第一PTC发热层通电发热或第二PTC发热层通电发热,实现PTC加热装置的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选择控制,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而且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与第一导电件1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形成层叠结构的多层发热体,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的同时增大功率密度,提升使用效果,提升用户舒适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PTC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导电件1和两个第二导电件2,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均为导电条;第一PTC发热层为常规高温PTC发热片层,正常工作温度可达200℃以上,当高温PTC发热片层两侧的导电条通电,PTC加热装置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用于空调大功率快速制热时使用;第二PTC发热层为常规低温PTC片层,正常工作温度在150℃以下,用于空调低功耗制热时使用,当低温PTC发热片层两侧的导电条通电,PTC加热装置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具体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同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第一预设温度,第一预设温度用于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过低。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过低。例如,设定第一预设温度为16℃,则室内环境温度为16℃以下判定为温度过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后,先将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说明室内环境温度过低,此时使用制冷除湿会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影响用户体感温度,导致舒适性差,而且室内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下也难以制冷除湿,除湿效果较差,不能满足除湿需求。因此,此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PTC加热装置以较高的第一工作温度发热制热,进行快速加热除湿,提升除湿量,保证除湿效果,同时还能够制热升温,提高用户体感温度,体感舒适性更好。
进一步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同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模块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还预先设置有第二预设温度和预设温差,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一起用于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例如,设定第二预设温度为26℃,预设温度范围为16℃-26℃,则室内环境温度大于16℃并小于26℃判定为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预设温差用于判断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大小。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较小;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较大。例如,设定预设温差为2℃,设定温度为22℃,则室内环境温度小于24℃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较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后,先将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说明室内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此时制冷除湿有一定的除湿效果,能够达到除湿目的。然后再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并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温差进行比对。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说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还较小,此时进行制冷除湿会降低室内温度,存在使室内环境温度降低至小于设定温度的风险。因此,此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承担一部分除湿工作,同时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PTC加热装置以较低的第二工作温度发热制热,进行辅助加热除湿,承担另一部分除湿工作,满足除湿需求,保证除湿效果,PTC加热装置发热能够补充制冷除湿带来的热量损失,保障用户体感舒适性,而且PTC加热装置具有较低的发热温度,有利于在保证用户舒适性的前提下,减少电能消耗,节能降耗。
进一步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3,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还用于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较高。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较高。例如,设定第二预设温度为26℃,则室内环境温度为26℃以上判定为温度较高。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后,先将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说明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此时使用制冷除湿能够产生较好的除湿效果,而且制冷除湿带来的室内温度降低对用户体感温度的影响较小,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能够完全满足除湿需求。因此,此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完全承担除湿工作,同时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增加电量消耗,节能降耗。
进一步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4,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后,将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说明室内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此时制冷除湿有一定的除湿效果,能够达到除湿目的。然后再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并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温差进行比对。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说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较大,此时使用制冷除湿能够产生较好的除湿效果,而且制冷除湿带来的室内温度降低不会使室内环境温度很快降低至小于设定温度,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能够完全满足除湿需求。因此,此时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完全承担除湿工作,同时控制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减少电能消耗,节能降耗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控制装置与上文描述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710、获取模块720和控制模块730,确定模块710用于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模块730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其中,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PTC加热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
图8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对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PC机,还可以为其他设备,只要其结构中包括如图8所示的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且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即可。本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限定。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对的工作状态。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对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PTC加热装置和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其中,如图2至图6所示,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件1、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和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第一导电件1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中间,每一PTC发热层3均设置于第一导电件1和一个第二导电件2中间,且PTC发热层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导电接触;PTC发热层3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二工作温度,且第一工作温度大于第二工作温度。PTC加热装置还包括散热件4和绝缘层5,散热件4包括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的壳体41,第一导电件1、第二导电件2和PTC发热层3均插装于安装腔内,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均伸出壳体41的同一端,并在壳体41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布置;绝缘层5包覆于第一导电件1、第二导电件2和PTC发热层3外部,并设置于安装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与第一导电件1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形成至少两个发热体,至少两个发热体共同组成多层发热体。绝缘层5包绕于排布完成的多层发热体外部,然后多层发热体再整体插入安装于壳体41的安装腔内,安装腔内形成该多层发热体的发热空间,绝缘层5用于多层发热体和壳体41内壁之间的绝缘作用。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均伸出壳体41的同一端,并在壳体41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布置,用于分别与外部供电线路的接线端子连接,从而向PCT发热层3传输电流。PCT发热层3通电发热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散热件4,散热件4用于向外散发热量,从而实现加热功能。
当任意一个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电路连通时,位于该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中间的PTC发热层3通电发热,即一个发热体发热;当任意两个及以上的部分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电路连通时,位于该部分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中间的多个PTC发热层3通电发热,即多个发热体发热;当全部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电路连通时,全部PTC发热层3通电发热,即多层发热体整体发热,从而实现多段式加热控制。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PTC加热装置设置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形成多个发热体,能够根据需要控制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分别或同时通电发热,实现多段式加热控制,可以分冷热场景使用,满足多模式应用需求,而且至少两个PTC发热层3与第一导电件1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形成层叠结构的多层发热体,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的同时增大功率密度,提升使用效果,极大地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错位布置,使得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的电路连接结构相互错开,便于安装,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而且有利于绝缘,避免电路连接结构距离太近而发生击穿、漏电短路等情况,绝缘性能好的同时占用空间小。
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散热件4还包括多个散热片42,多个散热片42连接于壳体41的外侧面,并沿壳体4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42,有效增大散热件4的散热面积,提高热量散发效率,进而提高PCT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升使用效果。
具体地,壳体41的相背离的两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2,进一步增大散热件4的散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壳体41的四周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5所示,PTC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件6,散热件3、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均与安装件6固定连接,且安装件6将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绝缘隔离。通过设置安装件6,实现对第一导电件1、第二导电件2和散热件3的安装固定,更加牢固稳定,散热件3与多层发热体无需直接固定连接,有利于保证多层发热体与散热件3之间的绝缘效果;而且安装件6将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分别绝缘隔离开,避免各连接端之间出现击穿、漏电短路等情况,绝缘性能更好。
具体地,安装件6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陶瓷、塑料、橡胶等。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件6内设置有第一插孔61和多条第二插孔62,安装件6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一连接槽63和多个第二连接槽64,第一插孔61与第一连接槽63连通,多个第二插孔62与多个第二连接槽64一一对应连通,且第一连接槽63位于第二连接槽64远离第二插孔62的一侧;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插接固定于第一插孔61,且第一导电件1的端部伸出至第一连接槽63内;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插接固定于第二插孔62,且第二导电件2的端部伸出至第二连接槽64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插孔61与第一导电件1插接固定连接,第二插孔62与第二导电件2插接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稳定;第一导电件1的端部伸出至第一连接槽63内,使得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由第一连接槽63露出,第一导电件1在第一连接槽63位置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第二导电件2的端部伸出至第二连接槽64内,使得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由第二连接槽64露出,第二导电件2在第二连接槽64位置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而第一连接槽63位于第二连接槽64远离第二插孔6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槽63和第二连接槽64位于安装件6侧面的不同位置,从而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的电路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安装件6侧面的不同位置,有效保证对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的绝缘隔离效果,而且安装便捷,提升使用效果。
具体地,安装件6的不同侧面分别设置第二连接槽64,有利于保证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电路连接结构均相互错开,保证绝缘效果。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插孔61也可以贯穿至安装件6的端面,安装件6无需设置第一连接槽63,第一导电件1的端部伸出安装件6的端面,即第一导电件1在安装件6的端面位置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同时第二导电件2在安装件6的侧面位置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从而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的电路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安装件6的不同侧面,对第一导电件1的连接端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连接端的绝缘隔离效果更好。
具体地,第一插孔61和多条第二插孔6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第一插孔61和多条第二插孔62在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导电件1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在垂直于长度的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PTC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件7,散热件3、第一导电件1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远离安装件6的一端均与固定件7固定连接。散热件3、第一导电件1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件6和固定件7固定,结构更稳定可靠。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可以为导电板或导电条,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PTC发热层3夹持固定于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中间。导电板或导电条的两端通过安装件6和固定件7固定,确保夹持固定PTC发热层3牢固稳定,防止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刺破绝缘层5导致漏电短路,保证与壳体41的绝缘效果。
具体地,绝缘层5包括至少两层绝缘膜。通过设置两层及以上的绝缘膜,提高绝缘层5的强度,绝缘层4包裹固定多层发热体结构更加牢固,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多层发热体装入散热件4的壳体41内时,壳体41或第一导电件1、第二导电件2及PTC发热层3刺破绝缘层5导致漏电短路,保证多层发热体与壳体41的绝缘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绝缘膜为聚酯亚胺膜。
具体地,如图4所示,PTC发热层3包括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PTC发热片31。通过多个PTC发热片31依次导电连接组成PTC发热层3,有利于实现更高的发热功率密度,提升使用效果,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的长度均大于PTC发热层3的长度,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的宽度大于等于PTC发热片31的宽度,从而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能够有效夹持固定多个PTC发热片31,并排列形成PTC发热层3,而且有利于防止PTC发热片31刺破绝缘膜导致短路漏电,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PTC发热层3分别包括不同类型的PTC发热片31。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PTC发热片31,不同PTC发热层3具有不同的发热功率密度和发热特性,例如具有不同的居里温度等,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PTC发热层3通电发热,能够满足更多特定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提升使用效果,适用范围更广。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全部PTC发热层3的PTC发热片31的类型相同,通过选择组合不同数量的PTC发热层3工作,实现发热功率的选择。还可以设置一部分PTC发热层3的PTC发热片31的类型相同,另一部分PTC发热层3的PTC发热片31的类型不同,从而选择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提升使用效果,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导电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电件2对称层叠设置于第一导电件1的相背两侧,两个PTC发热层3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导电件2与第一导电件1中间。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导电件2和第一导电件1层叠排列设置,两个PTC发热层3夹持于三个导电件中间,形成双层叠PTC发热体结构,结构简单紧凑,根据需要控制两个PTC发热层3分别通电发热,实现多段式控制,能够满足多模式应用需求。
本实施例的PTC加热装置使用时,第一导电件1和两个第二导电件2的通电状态依次为火线/零线/零线,或零线/火线/火线的顺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导电件2的数量大于两个,大于两个的多个第二导电件2围绕第一导电件1的外周间隔布置,每一第二导电件2与第一导电件1的中间均连接有一PTC发热层3。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电件2围绕第一导电件1的外周间隔布置,多个PTC发热层3与多个第二导电件2一一对应设置,从而形成围绕第一导电件1的外周布置的多个发热体,形成环形层叠的多层发热体结构,实现两个以上的发热体,结构紧凑,减小占用空间,增大空滤密度,根据需要控制多个PTC发热层3分别通电发热,实现多段式控制,能够满足更多模式应用需求。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呈空心轴,多个PTC发热片层位于第二电极板与第一电极板中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件1为导电轴,例如空心轴、圆柱轴等;第二导电件2为弧形导电板,三个弧形导电板围绕导电轴的外周间隔布置;PTC发热层3的横截面为扇形,三个PTC发热层3也围绕导电轴的外周间隔布置,并与导电轴导电固定连接,PTC发热层3的外侧与弧形导电板导电固定连接,从而形成扇形发热体;三个扇形发热体组合形成圆柱状的发热体。
当然,第一导电件1也可以为棱柱轴,例如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等,对应可以形成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形状的发热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包括PTC加热装置,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所述PTC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所述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
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件、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和至少两个PTC发热层,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每一所述PTC发热层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一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且所述PTC发热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导电接触;其中,所述PTC发热层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所述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所述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二工作温度,且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温度;
所述PTC加热装置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所述第一PTC发热层两侧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通电;
所述PTC加热装置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所述第二PTC发热层两侧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并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模块处于开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7.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PTC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控制空调的制冷除湿功能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所述PTC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温度。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空调除湿控制方法。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空调除湿控制方法。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本体、PTC加热装置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PTC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件、至少两个第二导电件和至少两个PTC发热层,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每一所述PTC发热层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一所述第二导电件中间,且所述PTC发热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导电接触;所述PTC发热层包括第一PTC发热层和第二PTC发热层,所述第一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所述第二PTC发热层具有第一工作温度,且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温度;
所述PTC加热装置还包括散热件和绝缘层,所述散热件包括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的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PTC发热层均插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连接端和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连接端均伸出所述壳体的同一端,并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布置;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PTC发热层外部,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CN202210522918.7A 2022-05-13 2022-05-13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077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2918.7A CN115077003A (zh) 2022-05-13 2022-05-13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2918.7A CN115077003A (zh) 2022-05-13 2022-05-13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7003A true CN115077003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2918.7A Pending CN115077003A (zh) 2022-05-13 2022-05-13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70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6191B1 (ko)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피티씨 히터
KR20100112035A (ko) 차량용 전기가열장치 및 그 전자제어조립체
KR101230806B1 (ko) 고용량 보조히터의 제어방법
CN115077003A (zh) 空调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JP3198101U (ja) Ptcセラミックヒーター
CN115077002A (zh) 空调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KR100958021B1 (ko) Pwm 제어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KR20060086061A (ko) 난방용 보드
CN115077005A (zh)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5077052A (zh)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US10363797B2 (en) Vehicle heater
KR101076136B1 (ko) Pwm 제어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CN204377168U (zh) 安全环保节能电加热系统
CN107830633A (zh) 一种集成控制ptc暖风加热器
CN115076973A (zh)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空调器
CN113639334A (zh) 电加热装置、设备、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0239078A1 (en) Heater device
KR200416894Y1 (ko) 자동차용 프리 히터의 히트로드 구조
CN115087148A (zh) Ptc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5071530U (zh) 一种安全型胶木壳启动器
CN216412981U (zh) 一种智能漏电断路器的电路板结构
CN210091843U (zh) 一种高电压用的ptc热敏电阻及其组件
CN207835839U (zh) 多层串联式ptc电阻发热芯
CN216048064U (zh) 电加热装置、设备和空调器
CN214673519U (zh) 一种应用于电气柜的抽湿机及电气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