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6802A -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6802A
CN115076802A CN202210881995.1A CN202210881995A CN115076802A CN 115076802 A CN115076802 A CN 115076802A CN 202210881995 A CN202210881995 A CN 202210881995A CN 115076802 A CN115076802 A CN 115076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refrigeration
host
determining
pu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19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76802B (zh
Inventor
林圣剑
刘星如
李洪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ushroom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19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6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6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6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6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6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制冷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与该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冷却泵和与该一个或多个冷却泵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冷却塔。该方法包括:确定该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是否开启;确定是否接收到开启该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响应于接收到开启该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为每个冷却塔开启至少一条冷却通路;确定是否接收到针对该制冷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以及响应于接收到针对该制冷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而言涉及工业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许多工业园区或者生产企业中,采用集中式制冷系统来为多个建筑、建筑楼层或者生产环节供冷。在这种集中式制冷系统中,包括多个制冷主机(如压缩机)的制冷站产生冷却水,沿着供水管路通过冷却泵泵送到冷却塔,在冷却塔中,冷却水与外界完成换热,完成换热之后的水沿着回水管路返回制冷主机。
在部分地区,随着室外气温的降低,在设备完全停机的时候,制冷系统中的冷却水循环随之停止,可能造成管路结冻损坏,因此需要相应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来对系统进行监测保护。此外,由于制冷系统的复杂性,且各种制冷系统的结构各不相同,也造成了低温防冻保护工作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案,其核心思想在于使得在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开启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畅通,以使得能够保持冷却水在该冷却通路中循环流动,从而避免冷却水在管路中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冷却泵和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泵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冷却塔。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是否开启;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未开启,确定是否接收到开启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响应于接收到开启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为每个冷却塔开启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开启,确定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以及响应于接收到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其中所述冷却通路包括与所述冷却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每个冷却塔开启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遍历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塔中的每个冷却塔以确定所述冷却塔是否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塔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开启所述进出水电控阀;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泵中的每个冷却泵,开启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出水电控阀包括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并且其中确定所述冷却塔是否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包括:分别确定所述冷却塔是否具有所述进水电控阀和所述出水电控阀,并且其中开启所述进出水电控阀包括:响应于确定冷却塔具有所述进水电控阀和所述出水电控阀中的至少一个,开启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所述进出水电控阀还包括:确定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的状态,并且在确定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启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塔不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包括: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与所述冷却塔相连通的冷却泵集合;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是否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确定所述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被开启;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不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从所述冷却泵集合中选择并开启一个冷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冷却泵集合中选择并开启一个冷却泵包括:对所述冷却泵集合中的冷却泵按照优先级排序;以及按照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冷却泵集合中选择并开启所述冷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包括: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制冷主机集合;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是否存在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存在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确定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被开启;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不存在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从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选择一个制冷主机并开启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选择一个制冷主机并开启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包括:对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的制冷主机按照优先级排序;以及按照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选择所述制冷主机并开启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响应于所述关闭指令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一个冷却塔,关闭所述冷却塔的风机并将所述冷却塔的进出水控制阀保留为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响应于所述关闭指令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一个冷却泵,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响应于确定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不关闭所述冷却泵;响应于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获取与所述冷却泵并联的冷却泵集合;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为1,不关闭所述冷却泵;以及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大于1,关闭所述冷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响应于所述关闭指令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制冷主机串联的冷却泵;响应于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制冷主机串联的冷却泵,获取与所述制冷主机并联的制冷主机集合;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响应于确定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为1,不关闭所述制冷主机;响应于确定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大于1,关闭所述制冷主机;响应于确定存在与所述制冷主机串联的冷却泵,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响应于确定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不关闭所述冷却泵并且也不关闭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响应于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获取与所述冷却泵并联的冷却泵集合;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为1,不关闭所述冷却泵并且也不关闭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以及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大于1,关闭所述冷却泵和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存储用于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当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计算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被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利用本发明的方案,一方面,能够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同步监测低温防冻保护条件,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和全流程的冷却塔低温防冻保护。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案考虑到了各种制冷系统的复杂性和区别,采用了适合于所有制冷系统的控制逻辑。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列附图所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细节、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示出了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为一个冷却塔开启一条冷却通路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开启与一个冷却塔相连通的冷却泵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开启与一个冷却泵相连通的一个制冷主机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关闭冷却泵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关闭制冷主机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图8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发明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出现不一定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仅出于描述清楚起见来区分各个对象,而并不限定其所描述的对象的大小或其他顺序等。
图1示出了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制冷系统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10(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3个制冷主机10-1、10-2和10-3)、一个或多个冷却泵20(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3个冷却泵20-1、20-2和20-3)和一个或多个冷却塔30(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3个冷却塔30-1、30-2和30-3)。一个制冷主机1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冷却泵20相连通,一个冷却泵2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冷却塔30相连通。制冷主机10可以产生冷却水(或者其他冷却液,本文中为简洁起见,统称为冷却水),由冷却泵20泵送给冷却塔30,以执行冷却功能。在复杂的制冷系统中,制冷主机10与冷却泵20和/或冷却泵20和冷却塔30可能有复杂的连通关系,但是每个冷却塔30被配置有至少一条通向它的冷却通路,以使得冷却水能够从制冷主机10到达该冷却塔。在根据本发明的低温防冻方案中,在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开启时,也应该在任何情况下为每个冷却塔30保留一条畅通的冷却通路,以避免该冷却塔30中的冷却水由于低温冰冻而造成冷却塔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塔30还可以包括进水电控阀32和/或出水电控阀34,进水电控阀32用于控制冷却水流入冷却塔30,出水电控阀34用于控制冷却水流出冷却塔30。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主机10可以包括主机侧电控阀32,其用于控制冷却水流向冷却泵20。
注意,制冷主机10、冷却泵20和冷却塔30之间可以通过管路相连,管路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相连,并且一个冷却泵20可以仅位于供水管路或者回水管路上,用于按照供水方向或者回水方向泵送冷却水,图中出于简化目的仅以单线条表示了制冷主机10、冷却泵20和冷却塔30之间的管路。
制冷系统1还可以包括或者连接到计算设备40,计算设备40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获取和控制制冷主机10、冷却泵20和冷却塔30的状态。计算设备40可以位于制冷系统1中,也可以位于制冷系统1的远端,例如是云端设备等。
计算设备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2和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42耦合的至少一个存储器44,该存储器44中存储有可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42执行的指令46,该指令46在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42执行时执行如下所述的方法的至少一部分。计算设备40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如下结合图8所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的方法200的流程图。方法200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计算设备40执行。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方法200进行描述。
如图2中所示,方法200包括方框210,其中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是否开启。如前所述,制冷系统1可能只在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才需要使用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因此,可以灵活调整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开关状态,以仅在需要时开启,从而避免该功能总是保持开启所带来的额外功耗。制冷系统1可以通过本地开关(未示出)打开或关闭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或者,可以由计算设备40或其他远程控制器来打开或关闭低温防冻保护功能。计算设备40可以保存制冷系统1(或者多个类似的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开闭状态。
如果确定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未开启,在方框220,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是否接收到开启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
如果在方框220确定接收到开启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在方框230,计算设备40可以为每个冷却塔30开启至少一条冷却通路。这里,冷却通路包括与该冷却塔3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20和与该至少一个冷却泵2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10。该冷却通路使得能够实现该冷却塔30的冷却水循环。这里,该冷却塔30的冷却通路可以包括去往该冷却塔30的供水通路和从冷却塔30流出的回水通路,这里不再赘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为一个冷却塔30开启一条冷却通路的过程(方框230)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如图3中所示,在方框232,计算设备40可以遍历每个冷却塔30以确定该冷却塔30是否具有进出水电控阀。
如图1中所示,进出水电控阀可以包括进水电控阀32和出水电控阀34。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设备40可以分别确定该冷却塔30是否具有进水电控阀32和出水电控阀34。注意,一个冷却塔30可以具有进水电控阀32和出水电控阀34二者,可以仅具有进水电控阀32或出水电控阀34,也可以既没有进水电控阀32也没有出水电控阀34。
如果确定该冷却塔30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在方框234,计算设备40可以控制开启该进出水电控阀。例如,在方框232中确定冷却塔30具有进水电控阀32和出水电控阀34中的至少一个时,开启相应的进水电控阀32和/或出水电控阀34。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开启后,冷却塔30能够正常进出水。
接下来,在方框236,计算设备40控制开启与该冷却塔30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20。
这里,如果在方框232确定该冷却塔30不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同样转入方框236以开启与该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开启与一个冷却塔30相连通的冷却泵20的过程(方框236)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如图4中所示,在方框2362,计算设备40可以基于制冷系统1的拓扑结构确定与该冷却塔30相连通的冷却泵集合。如图1中所示,以冷却塔30-1为例,冷却泵20-1、20-2和20-3先并联,然后与冷却塔30-1串联,即冷却泵20-1、20-2和20-3都与冷却塔30-1连通,因此与冷却塔30-1相连通的冷却泵集合可以表示为集合B{冷却泵20-1, 冷却泵20-2, 冷却泵20-3}。
在方框2364,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该冷却泵集合B中是否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
如果确定冷却泵集合B中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20(例如冷却泵20-1),则在方框2366,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20被开启。即,将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20-1作为要在方框236开启的冷却泵而无需执行单独的“开启”操作。这里,冷却泵集合B中可能存在多个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例如冷却泵20-1和20-2都处于运行状态),则可以将这些冷却泵都作为要在方框236开启的冷却泵。
如果确定冷却泵集合B中不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即,所有冷却泵都处于关闭状态,则在方框2368,计算设备40可以从冷却泵集合B中选择并开启一个冷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设备40可以对冷却泵集合B中的冷却泵按照优先级排序,并且按照优先级顺序从冷却泵集合B中选择并开启一个冷却泵。例如,假设冷却泵集合B中的冷却泵20-1、冷却泵20-2和冷却泵20-3都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为冷却泵20-2、冷却泵20-1和冷却泵20-3,则在方框2368,计算设备40可以从冷却泵集合B中选择并开启优先级最高的冷却泵20-2。
这里,冷却泵的优先级例如可以根据冷却泵的能耗和/或使用时长等确定。例如,开启能耗最低的冷却泵即可满足冷却通路畅通,因此可以将能耗最低的冷却泵确定为优先级最高。又例如,开启使用时长最短的冷却泵即可满足冷却通路畅通并且防止开启使用时长较长的冷却泵造成那些冷却泵过度损耗,因此可以将使用时长最短的冷却泵确定为优先级最高。
继续图3,在方框238,对于方框236中开启的至少一个冷却泵中的每个冷却泵,开启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开启与一个冷却泵20相连通的一个制冷主机10的过程(方框238)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如图5中所示,在方框2382,计算设备40可以基于制冷系统1的拓扑结构确定与该冷却泵20相连通的制冷主机集合。如图1中所示,以冷却泵20-1为例,制冷主机10-1、10-2和10-3先并联,然后与冷却泵20-1串联,即制冷主机10-1、10-2和10-3都与冷却泵20-1连通,因此与冷却泵20-1相连通的制冷主机集合可以表示为集合A{制冷主机10-1, 制冷主机10-2, 制冷主机10-3}。
在方框2384,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该制冷主机集合A中是否存在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
如果确定制冷主机集合A中存在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10(例如制冷主机10-1),则在方框2386,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该制冷主机10的主机侧电控阀12被开启。即,将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10-1作为要在方框238开启的制冷主机而无需执行单独的“开启”操作。这里,制冷主机集合A中可能存在多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制冷主机10-1和10-2的主机侧电控阀12都处于开启状态),则可以将这些制冷主机都作为要在方框238开启的冷却泵。
如果确定制冷主机集合A中不存在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即,所有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12都处于关闭状态,则在方框2388,计算设备40可以从制冷主机集合A中选择一个制冷主机并开启该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设备40可以对制冷主机集合A中的制冷主机按照优先级排序,并且按照优先级顺序从制冷主机集合A中选择一个制冷主机并开启其主机侧电控阀。例如,假设制冷主机集合A中的制冷主机10-1、制冷主机10-2和制冷主机10-3的主机侧电控阀12都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为制冷主机10-3、制冷主机10-2和制冷主机10-1,则在方框2388,计算设备40可以从制冷主机集合A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制冷主机10-3并开启其主机侧电控阀12。
与上述冷却泵类似地,制冷主机的优先级也可以根据制冷主机的能耗和/或使用时长等确定。例如,开启能耗最低的制冷主机即可满足冷却通路畅通,因此可以将能耗最低的制冷主机确定为优先级最高。又例如,开启使用时长最短的制冷主机即可满足冷却通路畅通并且防止开启使用时长较长的制冷主机造成那些制冷主机过度损耗,因此可以将使用时长最短的制冷主机确定为优先级最高。
通过这种方式,在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未开启的情况下收到开启指令时,即可依次遍历所有冷却塔,并且对于每台冷却塔分别开启与其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和与其中一个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从而保证该冷却塔的冷却水能够在管路中实现循环,以避免冷却塔低温冻结。
此外,在执行上述操作之后,计算设备40还可以将该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状态从关闭修改为开启。
继续图2,在制冷系统1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在方框240,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是否接收到针对该制冷系统1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如果在方框240确定接收到针对该制冷系统1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在方框250,计算设备40可以为每个冷却塔30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
取决于关闭指令所针对的是制冷系统1的哪一部分(冷却塔30、冷却泵20或者制冷主机10),计算设备40可以执行不同的处理流程来为每个冷却塔30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
如果该关闭指令针对制冷系统1的一个冷却塔30(如冷却塔30-1),在方框250,计算设备40可以关闭该冷却塔30的风机并将该冷却塔30的进出水控制阀保留为开启状态。
如果关闭指令是针对冷却泵20或者制冷主机10的主机侧电控阀12的,则处理流程将更加复杂。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关闭冷却泵20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如图6中所示,如果确定关闭指令针对制冷系统1的一个冷却泵20(例如冷却泵20-1),则在方框251,计算设备40可以基于制冷系统1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该冷却泵20-1串联的冷却塔30。
如果确定存在与该冷却泵20-1串联的冷却塔30,在方框252,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不关闭该冷却泵20-1。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由于冷却泵20-1的关闭直接导致与之串联的冷却塔的冷却通路不通畅。
如果确定不存在与该冷却泵20-1串联的冷却塔,在方框253,计算设备40获取与该冷却泵20-1并联的冷却泵集合。如图1中所示,以冷却泵20-1为例,其与冷却泵20-2和20-3并联,因此与冷却泵20-1并联的冷却泵集合B'可以表示为{冷却泵20-1, 冷却泵20-2, 冷却泵20-3}。
在方框254,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该冷却泵集合B'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
如果确定该冷却泵集合B'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为1,在方框255,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不关闭该冷却泵20-1。
反之,如果确定该冷却泵集合B'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大于1,在方框256,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关闭该冷却泵20-1。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接收到关闭某个冷却泵的指令时,计算设备40也可以通过确定该冷却泵的关闭是否会影响冷却塔的水循环而确定是否关闭该冷却泵,从而实现低温防冻保护功能。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关闭制冷主机10的过程的进一步详细流程图。
如图7中所示,如果确定关闭指令针对制冷系统1的一个制冷主机10(例如制冷主机10-1)的主机侧电控阀12,则在方框261,计算设备40可以基于制冷系统1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该制冷主机10-1串联的冷却泵20。
如果确定不存在与该制冷主机10-1串联的冷却泵20,在方框262,计算设备40可以获取与该制冷主机10-1并联的制冷主机集合。如图1中所示,以制冷主机10-1为例,其与制冷主机10-2和10-3并联,因此与制冷主机10-1并联的制冷主机集合A'可以表示为{制冷主机10-1, 制冷主机10-2, 制冷主机10-3}。
在方框263,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该制冷主机集合A'中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10的数量。
如果确定该制冷主机集合A'中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为1,在方框264,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不关闭该制冷主机10-1。
反之,如果确定该制冷主机集合A'中主机侧电控阀12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大于1,在方框264,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关闭该制冷主机10-1。
另一方面,如果在方框261确定存在与该制冷主机10-1串联的冷却泵20,可以执行与上述图6中所述类似的过程,来确定是否可以关闭该串联的冷却泵20并且关闭二者之间的主机侧电控阀12。
具体地,在方框266,计算设备40可以基于该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该冷却泵20串联的冷却塔30。
如果确定存在与该冷却泵20串联的冷却塔30,在方框267,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不关闭该冷却泵20并且也不关闭该制冷主机10-1的主机侧电控阀12。
如果确定不存在与该冷却泵20串联的冷却塔30,在方框268,计算设备40可以获取与该冷却泵20并联的冷却泵集合,并且在方框269确定该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
如果该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为1,在方框270,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不关闭该冷却泵20,并且也不关闭该制冷主机10-1的主机侧电控阀12。
如果确定该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大于1,在方框271,计算设备40可以确定关闭该冷却泵20和该制冷主机10-1的主机侧电控阀12。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接收到关闭某个制冷主机的指令时,计算设备40页可以通过确定该制冷主机的关闭是否会影响与之连通的冷却泵和冷却塔的水循环来确定是否关闭该制冷主机,从而实现低温防冻保护功能。
图8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设备800的结构方框图。计算设备800例如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1中的计算设备40。
如图8中所示,计算设备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810(图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20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880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30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30中,还可存储计算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810、ROM 820以及RAM 830通过总线840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50也连接至总线840。
计算设备8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850,包括:输入单元860,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870,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880,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890,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890允许计算设备8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或方框例如可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800的CPU 810执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方法或方框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括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880。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820和/或通信单元890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计算设备800上。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RAM830并由CPU 810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此外,通信单元890可以支持有线或无线通信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所示的计算设备800仅是示意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设备800可以包含比图8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
以上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以及可用来实现该方法的计算设备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或其一部分的各个方框的执行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和以上所述的顺序,而是可以以任何其他合理的顺序来执行。此外,计算设备800也不必须包括图8中所示的所有组件,其可以仅仅包括执行本发明中所述的功能所必须的其中一些组件,并且这些组件的连接方式也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
本发明可以是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中,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功能。例如,如果用软件来实现,则可以将所述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来传输。
本文公开的装置的各个单元可以使用分立硬件组件来实现,也可以集成地实现在一个硬件组件,如处理器上。例如,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电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方框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
本发明的以上描述用于使本领域的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变形。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实例和设计,而是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性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主机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冷却泵和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泵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冷却塔,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是否开启;
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未开启,确定是否接收到开启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
响应于接收到开启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的指令,为每个冷却塔开启至少一条冷却通路;
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功能开启,确定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指令,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
其中所述冷却通路包括与所述冷却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每个冷却塔开启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
遍历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塔中的每个冷却塔以确定所述冷却塔是否具有进出水电控阀;
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塔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开启所述进出水电控阀;
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泵中的每个冷却泵,开启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出水电控阀包括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并且其中确定所述冷却塔是否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冷却塔是否具有所述进水电控阀和所述出水电控阀,并且其中开启所述进出水电控阀包括:
响应于确定冷却塔具有所述进水电控阀和所述出水电控阀中的至少一个,开启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开启所述进出水电控阀还包括:
确定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的状态,并且在确定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启相应的进水电控阀和/或出水电控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塔不具有进出水电控阀,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开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冷却泵包括:
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与所述冷却塔相连通的冷却泵集合;
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是否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
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确定所述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被开启;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不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从所述冷却泵集合中选择并开启一个冷却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冷却泵集合中选择并开启一个冷却泵包括:
对所述冷却泵集合中的冷却泵按照优先级排序;以及
按照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冷却泵集合中选择并开启所述冷却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开启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包括:
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与所述冷却泵相连通的制冷主机集合;
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是否存在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
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存在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确定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被开启;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不存在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从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选择一个制冷主机并开启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选择一个制冷主机并开启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包括:
对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的制冷主机按照优先级排序;以及
按照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选择所述制冷主机并开启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
响应于所述关闭指令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一个冷却塔,关闭所述冷却塔的风机并将所述冷却塔的进出水控制阀保留为开启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
响应于所述关闭指令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一个冷却泵,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
响应于确定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不关闭所述冷却泵;
响应于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获取与所述冷却泵并联的冷却泵集合;
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
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为1,不关闭所述冷却泵;以及
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大于1,关闭所述冷却泵。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每个冷却塔保留至少一条冷却通路包括:
响应于所述关闭指令针对所述制冷系统的一个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制冷主机串联的冷却泵;
响应于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制冷主机串联的冷却泵,获取与所述制冷主机并联的制冷主机集合;
确定所述制冷主机集合中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
响应于确定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为1,不关闭所述制冷主机;
响应于确定主机侧电控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制冷主机的数量大于1,关闭所述制冷主机;
响应于确定存在与所述制冷主机串联的冷却泵,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
响应于确定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不关闭所述冷却泵并且也不关闭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响应于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的冷却塔,获取与所述冷却泵并联的冷却泵集合;
确定所述冷却泵集合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
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为1,不关闭所述冷却泵并且也不关闭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以及
响应于确定处于运行状态的冷却泵的数量大于1,关闭所述冷却泵和所述制冷主机的主机侧电控阀。
13.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存储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被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81995.1A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5076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1995.1A CN115076802B (zh)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1995.1A CN115076802B (zh)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6802A true CN115076802A (zh) 2022-09-20
CN115076802B CN115076802B (zh) 2022-11-01

Family

ID=83242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1995.1A Active CN115076802B (zh)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680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0562A (ja) * 1999-08-06 2001-02-23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外気の予熱予冷設備
JP2006275323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anki Eng Co Ltd 熱源システム最適運転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17021A (zh) * 2007-02-14 2007-08-15 广州金关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智能群控系统
JP2010025373A (ja) * 2008-07-15 2010-02-04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3322646A (zh) * 2013-06-13 2013-09-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回水温度预测控制方法
CN107036231A (zh) * 2016-12-28 2017-08-11 杭州裕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冷却塔智能节电控制方法
CN107166741A (zh) * 2017-06-19 2017-09-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及其防冻结控制方法
CN108413566A (zh) * 2018-04-19 2018-08-17 浙江大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界低湿球时空调水冷机组的开机节能控制系统
CN209246729U (zh) * 2018-10-08 2019-08-13 无锡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闭式冷却塔防冻型循环水系统
JP2020051715A (ja) * 2018-09-28 2020-04-0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マルチ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0562A (ja) * 1999-08-06 2001-02-23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外気の予熱予冷設備
JP2006275323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anki Eng Co Ltd 熱源システム最適運転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17021A (zh) * 2007-02-14 2007-08-15 广州金关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智能群控系统
JP2010025373A (ja) * 2008-07-15 2010-02-04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3322646A (zh) * 2013-06-13 2013-09-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回水温度预测控制方法
CN107036231A (zh) * 2016-12-28 2017-08-11 杭州裕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冷却塔智能节电控制方法
CN107166741A (zh) * 2017-06-19 2017-09-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及其防冻结控制方法
CN108413566A (zh) * 2018-04-19 2018-08-17 浙江大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界低湿球时空调水冷机组的开机节能控制系统
JP2020051715A (ja) * 2018-09-28 2020-04-0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マルチ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09246729U (zh) * 2018-10-08 2019-08-13 无锡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闭式冷却塔防冻型循环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6802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8872B (zh) 一种冷水机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
CN107255355B (zh) 空调系统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2650476B (zh) 一种节能型水冷冷水机组及冷水机组水冷控制方法
CN108534394B (zh) 一种地源热泵双机组加卸载群控优化控制方法
CN110986281B (zh) 多联式冷热水热泵机组自动防冻控制方法及其空调系统
RU255562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ямого естествен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CN113790542B (zh) 多模块冷水机组及其调度控制方法
US20170089601A1 (en) Mixed integer optimization based sequencing of a system of chillers
WO2017123833A1 (en) Evaporative fluid cool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3137722A (zh) 用于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5076802B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低温防冻保护方法、计算设备和介质
JP5508668B2 (ja) 熱媒供給システム
JP2011226680A (ja) 冷却水製造設備
JP2000283051A (ja) 複数台の機器の運転制御方法
CN114857687B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110946B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自然冷却充分利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857132B (zh) 冷却塔、冷却塔检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2362256U (zh) 中央水冷空调系统
CN114206071A (zh) 基于双曲线冷却塔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CN108811455B (zh) 一种冷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冷源装置及冷源系统
CN114126350A (zh) 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25995A (zh) 运行控制方法、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JP3304265B2 (ja) 氷蓄熱式空調設備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07132659A (ja) 高温冷水適用の熱源システム
CN216557404U (zh) 一种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18, Building C1, No.1 Qingsheng Avenue,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55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ushroom Io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518109 room 2202, building 1, Huide building, Beizha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