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412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4121A
CN115064121A CN202210770709.4A CN202210770709A CN115064121A CN 115064121 A CN115064121 A CN 115064121A CN 202210770709 A CN202210770709 A CN 202210770709A CN 115064121 A CN115064121 A CN 115064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rea
sub
column group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0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邦清
蒋志亮
王本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07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41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4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4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副显示区域及过渡显示区域;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多条连接走线;其中,多个发光单元分布成多列;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布成多列;第一单元列组通过第一连接走线与第一电路列组连接,第二单元列组通过第二连接走线与第三电路列组连接,第三单元列组通过第三连接走线与第二电路列组连接;第三连接走线与第一连接走线一并在两个显示区域间延伸。以此通过调整不同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位置,将位于副显示区域中部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电路列组,并将用于连接的第三连接走线通过与其他行的第一连接走线一并行走的方式走线,从而减少第三连接走线的长度,以此降低电容突变概率,提升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表述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器件具有视角宽、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域广、屏占比高、自发光、轻薄等特点。由于具有上述特点,OLED显示装置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可以适用于手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数码相机、仪器仪表、柔性可穿戴装置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随着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的增加,以及显示装置的高屏占比的设计要求的出现,目前出现了屏下摄像头的方案,即将摄像头等成像模块嵌入在副显示区域中,以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尺寸,从而提高屏占比。
但是,现有的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屏下摄像头位置处的显示屏容易产生电容突变,造成产品不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此减少发光元件和像素电路之间的连接走线距离,以此降低电容突变概率,提升产品良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副显示区域及过渡显示区域,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显示区域围绕所述副显示区域设置;
多个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域;
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多条连接走线分别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分布成多列,以形成多个单元列组,所述多个单元列组包括沿所述副显示区域的边缘至中心排列的第一单元列组、第二单元列组及第三单元列组;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分布成多列,以形成多个电路列组,所述多个电路列组包括离所述副显示区域由近及远排列的第一电路列组、第二电路列组及第三电路列组;所述第一单元列组的发光单元通过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一电路列组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列组的发光单元通过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三电路列组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单元列组的发光单元通过第三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电路列组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分布成多行,至少一行所述第三连接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第y行,并与所述第y行的第一连接走线并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其中y≥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成n列,n为正整数,第1列的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靠近所述过渡显示区域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单元列组包括位于第1至n1列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列组包括位于第n1+1至n2列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单元列组包括位于第n2+1至n列的发光单元;其中,1<n1<n2<n,且n1、n2均为正整数;
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成m列,m为正整数,第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靠近所述副显示区域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电路列组包括位于第1至m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列组包括位于第m1+1至m2列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三电路列组包括位于第m2+1至m列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1<m1<m2<m,且m1、m2均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三连接走线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中,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及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经过所述副显示区域及所述过渡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副显示区域的边缘至中心排列布置成p行,p为正整数,第p行的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一侧边缘;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为p行;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中的至少一条连接走线用于连接同一行中的发光单元及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过渡显示区域中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过渡显示区域中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中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副显示区域中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副显示区域中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从边缘至中心,区域范围逐渐增大;所述副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从边缘至中心,区域范围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单元列组中每行的第三连接走线,与当前行数加q行的第一连接走线一并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其中,q为自然数,q根据该第三连接走线所在行的行数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显示区域为圆形副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显示区域及所述过渡显示区域设置于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连接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及所述第三连接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多个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及多个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分布成多行,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在每一行中间隔设置。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副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副显示区域及过渡显示区域;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多条连接走线;其中,多个发光单元分布成多列;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布成多列;第一单元列组通过第一连接走线与第一电路列组连接,第二单元列组通过第二连接走线与第三电路列组连接,第三单元列组通过第三连接走线与第二电路列组连接;第三连接走线与第一连接走线一并在两个显示区域间延伸。以此通过调整不同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位置,将位于副显示区域中部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电路列组,并将用于连接的第三连接走线通过与其他行的第一连接走线一并行走的方式走线,从而减少第三连接走线的长度,以此降低电容突变概率,提升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显示区域的发光单元的阵列排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透明导电层层叠时的第一连接走线、第二连接走线、第三连接走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6(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中第二连接走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6(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中第一连接走线与第三连接走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方案与本实施例方案的每列连接走线长度与对应发光单元的电容的比较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物件或者方法步骤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物件或者方法步骤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物件或者方法步骤。“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性的示出了显示装置包括的显示面板10的平面结构。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屏显区域,所述屏显区域可以包括副显示区域11、过渡显示区域12和其他显示区域。其中,副显示区域11、过渡显示区域12和其他显示区域可以互不重叠。其中,过渡显示区域12至少分布在副显示区域11的两侧。
对于具有屏下传感器(例如,图像传感器)的显示面板,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对应于屏下传感器的副显示区域的透光率,对应于屏下传感器的副显示区域的发光器件的单位面积分布密度(PPI)可以小于显示面板的其它显示区域的发光器件的单位面积分布密度。
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传感器2001可以设置于衬底基板1的位于副显示区域11的背面(在图2中示出为下侧,如显示时出光方向相反的一侧),副显示区域11可以满足传感器2001对于光透过率的成像要求。
其中,副显示区域11的透光率大于其他显示区域的透光率。传感器2001例如为图像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等。该传感器2001配置为接收来自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图2中的上侧,例如,显示出光方向上或显示时人眼所在的方向)的光线,从而可以进行图像拍摄、距离感知、光强感知等操作,这些光线可以透过副显示区域11后照射到传感器2001上,从而被传感器2001感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域12分设于副显示区域11的两侧,但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如在其它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域12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的上侧边缘的位置;或者过渡显示区域12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的上侧边缘的位置,并且沿显示面板的整个宽度布置。
如图1、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OLED显示技术。由于OLED显示面板具有广视角、高对比度、快响应、低功耗、可折叠、柔性等优势,进而在显示产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对高屏占比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图1、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采用了屏下摄像头的方案。这样,可以消除notch区,避免在显示屏中挖孔,并且能够提高屏占比,具有较佳的视觉体验。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驱动电路层2002、发光器件层2003和封装层2004。驱动电路层2002包括驱动电路结构,发光器件层2003包括如OLED的发光器件。所述驱动电路结构控制各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发光,以实现显示功能。该驱动电路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以及各种信号线。所述各种信号线包括栅线、数据线、ELVDD电源线和ELVSS电源线等,以便为每个子像素中的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电源电压等各种信号。
如图3所示,当前技术中,由于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对于副显示区域11的透光率等相关要求,导致副显示区域11的发光单元13需要去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相分离,将其像素驱动电路14设置于过渡显示区域12内,同时像素驱动电路14不仅能够控制发光单元13的发光,还可以控制相应的传感器进行工作。之后,由于副显示区域11的透光率、显示效果等关键属性的要求,从而每个发光单元13最好是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进行“单对单”连接,同时,进行连接的连接走线15由于可能使用的是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作为导电材料进行刻蚀的,连接走线15之间也最好不要发生交叉,以防止信号短路等问题。从而当前技术中,连接走线15的走线方式如图3所示,然而,可以看出靠近副显示区域11中心区域的发光单元13对应的连接走线15需要绕行非常远的距离才能与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进行连接,进而造成了副显示区域11(即摄像孔)中心位置的发光单元13和像像素驱动电路14之间的连接走线15的距离和位置增加,而过长的距离容易产生电容突变,同时改突变无法进行响应的补偿,最终副显示区域11上会出现细密竖条纹状的不良显示,造成了产品的不良。
结合上述实际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调整不同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位置,将位于副显示区域中部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电路列组,并将用于连接的第三连接走线通过与其他行的第一连接走线一并行走的方式走线,从而减少第三连接走线的长度,以此降低电容突变概率,提升产品良率。
如图4所示,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副显示区域11及过渡显示区域12,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围绕所述副显示区域11设置;
多个发光单元13,沿第一方向X(水平方向)和第二方向Y(竖直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域11;
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驱动电路14通过多条连接走线15分别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发光;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沿第一方向X分布成多列,以形成多个单元列组,所述多个单元列组包括沿所述副显示区域11的边缘至中心排列的第一单元列组131、第二单元列组132及第三单元列组133;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沿第一方向X分布成多列,以形成多个电路列组,所述多个电路列组包括离所述副显示区域11由近及远排列的第一电路列组141、第二电路列组142及第三电路列组143;所述第一单元列组131的发光单元13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51与所述第一电路列组141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列组132的发光单元13通过第二连接走线152与所述第三电路列组143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连接,所述第三单元列组133的发光单元13通过第三连接走线153与所述第二电路列组142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连接;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沿第二方向Y分布成多行,至少一行所述第三连接走线153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至第y行,并与所述第y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并行,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11,其中y≥2,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发光单元13分别成阵列地布置在副显示区域11中,具体的,发光单元13可以沿第一方向(图中所示的X方向)和第二方向(图中所示的Y方向)成阵列地排列在副显示区域1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13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3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位于过渡显示区域12中。其中,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中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一一对应地驱动多个发光单元13。如图4所示,其中的矩形框表示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数目的像素驱动电路14。例如,过渡显示区域12中像素驱动电路单元的数目与像素驱动电路14的数目的比值为2: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该比值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例如1:1,3:1,4:1等。进而,每几个第一像素驱动单元中仅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13,因此,被用于驱动发光单元13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的像素驱动电路被称为像素驱动电路14,没有用于驱动发光单元13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的像素驱动电路被称为虚设(dummy)电路(图4中相邻像素驱动电路14之间的空矩形即为一个或几个虚设(dummy)电路)。其中,像素驱动电路141和虚设(dummy)电路可以具有基本相同的电路结构。之后,与发光单元13相对应的,如图4所示,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分别成阵列地布置在过渡显示区域12中,具体的,像素驱动电路14可以沿第一方向(图中所示的X方向)和第二方向(图中所示的Y方向)成阵列地排列在过渡显示区域12中。
之后,如图4所示,每个发光单元13通过连接走线15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进行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走线15的一端与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3电连接,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4电连接。也就是说,多个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走线15的一端位于副显示区域11中,另一端位于过渡显示区域12中,即,多个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走线15从副显示区域11延伸至过渡显示区域12。以此方式,位于副显示区域11中的发光单元13可以与位于过渡显示区域12中的像素驱动电路14电连接。多个连接走线15用于分别给多个发光单元13提供驱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可以将成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13进行分组。例如,如图5所示,副显示区域11的边缘为第1列,副显示区域11的中心位置为第40列,根据分成的列,可以将发光单元13分成不同的单元列组,例如第1列至第18列为第一单元列组131,第19列至第36列为第二单元列组132,第37至第40列为第三单元列组133。相对应的,沿第一方向X还可以将成阵列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14进行分组。例如,如图4所示,过渡显示区域12靠近副显示区域11的边缘为第1列之后顺序排列,图4中以第50列为最后一列像素驱动电路14,根据分成的列,可以将像素驱动电路14分成不同的电路列组,例如第1列至第18列为第一电路列组141,第19列至第31列为第二电路列组142,第32至第50列为第三电路列组143。上述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响应的调整。之后为了减少连接走线15的长度,尤其是位于副显示区域11中部的列数较大的发光单元13的连接走线15长度,在进行像素驱动电路14的配置时,可以在完成前18列发光单元13的像素驱动电路14的配置后,直接配置第37列至40列的发光单元13的像素驱动电路14,即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第19列至第3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14中的对应个数的像素驱动电路14配置为对应第37列至40列的发光单元13。之后,将较近的第19到第36列发光单元13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设置在过渡显示区域12的最后,即像素驱动电路14的第32至第50列。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27列至第3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14配置为对应第37列至40列的发光单元13,而第19列至第26列为虚设(dummy)电路用于连接走线15的走线。最终,将第一单元列组131(第1至第18列发光单元13)与第一电路列组141(第1至第18列像素驱动电路14)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51进行电连接,将第二单元列组132(第19至第36列发光单元13)与第三电路列组143(第32至第50列像素驱动电路14)通过第二连接走线152进行电连接,将第三单元列组133(第37至第40列发光单元13)与第二电路列组142(第19至第31列像素驱动电路14)通过第三连接走线153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走线15的一端与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3电连接,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4电连接。也就是说,多个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走线15的一端位于副显示区域11中,另一端位于过渡显示区域12中,即,多个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走线15从副显示区域11延伸至过渡显示区域12。以此方式,位于副显示区域11中的发光单元13可以与位于过渡显示区域12中的像素驱动电路14电连接。多个连接走线15用于分别给多个发光单元13提供驱动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副显示区域11中仅有发光单元13的阳极不透光,也即,用于驱动发光单元13的连接走线15设置为透明走线。此种情况下,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副显示区域11的透过率,还可以降低副显示区域11中的各个元件导致的衍射。
如图6(1)至图6(3)所示,可以将第一连接走线151与第三连接走线153设置在同一透明导电层中,即第一透明导电层ITO1中,之后将第二连接走线152设置在另一透明导电层中,即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中。其中,图6(1)为ITO1层与ITO2层叠加时的走线示意图,图6(2)为ITO2层的走线示意图,图6(3)为ITO1层的走线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走线151与第二连接走线152分别在各自层中直线排布,以此连接第1列至第36列的发光单元13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而第三连接走线153需要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同时顺利走线,并同时降低走线长度。为此由于副显示区域11的形状一般可以呈大致圆形或椭圆形,具体的,一般副显示区域11满足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从边缘到中心其区域逐渐增大,从而副显示区域1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等等形状,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将副显示区域11设置成圆形或椭圆形时,可以提高每个发光单元13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副显示区域1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一般的可以将副显示区域11设置为圆形。进而,如图5所示,由于副显示区域11为圆形,以图5中左上四分之一圆处为例,其以第一方向X分为40列,以第二方向Y分为20行,其对应的第1行至第8行由于副显示区域11弧度变化较小,从而其需要设置全部列的发光单元13。而从第9行开始,由于副显示区域11弧度变化,可以省略部分发光单元13,示例中第9行至第12行减少了前4列的发光单元13,第13行至第14行减少了前8列的发光单元13,第15行至第16行减少了前12列的发光单元13,以此类推,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具体设置。从而,如图4至图6(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对于第9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其本身就少了4条对应第1列至第4列的连接走线,从而,对于第1行对应的第三连接走线153(第三连接走线153对应第37至第40列4列的连接走线)可以与第9行(即第y行)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并行,从过渡显示区域12沿第一方向X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以此类推。最终,第1行至第4行的第三连接走线153与第9行至第12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并行,从过渡显示区域12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第5行和第6行的第三连接走线153与第13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并行,从过渡显示区域12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此处由于第13行、第14行对应的发光单元13由于副显示区域的范围继续变化,这两行的发光单元13减少了8个,之后以此类推,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具体设置。即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沿第二方向Y分布成多行,至少一行所述第三连接走线153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至第y行,并与所述第y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并行,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11,其中y≥2,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
最终,如图7所示,为现有方案与本实施例方案的每列连接走线15长度及对应发光单元13的电容(C)的比较图表,其中电容单位fF表示为一根连接走线15上对应长度的总电容。可以看出本方案以少量的其他列的连接走线15长度换取了大量的37列至40列的连接走线15长度,进而使整体连接走线15的长度较为均衡,以此减少了整体连接走线的长度,并降低了电容突变概率。当然,以上实施例中对于发光单元13及像素驱动电路14的列数、行数、相应的列组分配等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具体的设置,可以将发光单元13的列数设置为50列、60列甚至更多,行数设置为25行、30行等等,列组分配也可根据具体方案进行具体分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副显示区域11的弧度变化,在第12行可以减少5个或6个发光单元13,进而可以将第三单元列组133设置为最后5列或6列发光单元13,同时调整第一单元列组131及第二单元列组132,并一并调整电路列组,而对应的第1行对应的第三连接走线153就与第12行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151并行,沿第一方向X从过渡显示区域12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副显示区域及过渡显示区域;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多条连接走线;其中,多个发光单元分布成多列;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布成多列;第一单元列组通过第一连接走线与第一电路列组连接,第二单元列组通过第二连接走线与第三电路列组连接,第三单元列组通过第三连接走线与第二电路列组连接;第三连接走线与第一连接走线一并在两个显示区域间延伸。以此通过调整不同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位置,将位于副显示区域中部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电路列组,并将用于连接的第三连接走线通过与其他行的第一连接走线一并行走的方式走线,从而减少第三连接走线的长度,以此降低电容突变概率,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3)所示,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沿所述第一方向X布置成n列,n为正整数,第1列的发光单元13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11靠近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单元列组131包括位于第1至n1列的发光单元13,所述第二单元列组132包括位于第n1+1至n2列的发光单元13,所述第三单元列组133包括位于第n2+1至n列的发光单元13;其中,1<n1<n2<n,且n1、n2均为正整数;
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沿所述第一方向X布置成m列,m为正整数,第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14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靠近所述副显示区域11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电路列组141包括位于第1至m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14,所述第二电路列组142包括位于第m1+1至m2列的像素驱动电路14,所述第三电路列组143包括位于第m2+1至m列的像素驱动电路14;其中,1<m1<m2<m,且m1、m2均为正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n可以为40,n1可以为18,n2可以为36,m可以为50,m1可以为18,m2可以为31。其中,如图6(3)所示,第二电路列组142中部分列需要用于第三连接走线153的走线,而对应的第三连接走线153在副显示区域11中的走线,由于其可以利用第19至第36列发光单元13的空间进行走线(第19至第36列发光单元13对应的第二连接走线152在另一层,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中),从而不用为其设置专门的走线空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1)至图6(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走线151与所述第三连接走线153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ITO1中,所述第二连接走线152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中。以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至多两个透明导电层中布置所述多个连接走线。这样,可以减少掩模板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ITO1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分别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材料可以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走线15(包括第一连接走线151、第二连接走线152及第三连接走线153)为透明导电走线。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副显示区域11的透过率以及传感器输出的图像的信噪比,还可以避免非透明走线导致的衍射,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传感器输出的图像的质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1)至图6(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走线151及所述第二连接走线15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经过所述副显示区域11及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以此在不调整相应的发光单元13及像素驱动电路14位置情况下,将第一连接走线151及第二连接走线152的走线长度降至最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3)所示,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沿所述第二方向Y从所述副显示区域11的边缘至中心排列布置成p行,p为正整数,第p行的发光单元13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11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的一侧边缘;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4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对应设置为p行;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15中的至少一条连接走线15用于连接同一行中的发光单元13及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以副显示区域11的左上角四分之一圆处为例,其第1行为该区域的最下方一行,其第p行(图中为第20行)为该区域最上方一行,像素驱动电路14进行相类似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1)至图6(3)所示,所述第三连接走线153包括:第一部分1531、第二部分1532、第三部分1533、第四部分1534及第五部分1535;所述第一部分1531在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二部分1532在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三部分1533沿第一方向X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中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11,所述第四部分1534在所述副显示区域11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五部分1535在所述副显示区域11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行发光单元13对应的第三连接走线153的第三部分1533与其他行或本行的发光单元13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151一并从过渡显示区域12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第1行的发光单元13的第三连接走线153的第三部分1533与第8行的发光单元13的第一连接走线151一并从过渡显示区域12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其具体跟哪一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一并走线,可以根据每行发光单元13的个数或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的条数进行确定。如图6(1)至图6(3)所示,第三连接走线153的第二部分1532在过渡显示区域12中沿第二方向Y进行走线,其是在过渡显示区域12的虚拟(dummy)电路上进行走线,在此可以去除虚拟(dummy)电路上相应的ITO膜层,以此来保证虚拟(dummy)电路处能够通过更多的第三连接走线153的第二部分1532,节省空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副显示区域11沿所述第一方向X从边缘至中心,区域范围逐渐增大;所述副显示区域11沿所述第二方向Y从边缘至中心,区域范围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显示区域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等等,但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将副显示区域11设置成圆形或椭圆形时,可以提高每个发光单元13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副显示区域1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一般的可以将副显示区域11设置为圆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单元列组133中每行的第三连接走线153,与当前行数加q行的第一连接走线151一并从过渡显示区域12延伸至副显示区域11;其中,q为自然数,q根据该第三连接走线153所在行的行数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1至5行对应的q为8,第6、7行对应的q为7,第8、9行对应的q为6,第10行对应的q为5,第11、12行对应的q为4,第13行对应的q为3,第14、15行对应的q为2,第16行对应的q为1,第17至20行对应的q为0。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由于副显示区域11为圆形,以图5中左上四分之一圆处为例,其以第一方向X分为40列,以第二方向Y分为20行,其对应的第1行至第8行由于副显示区域11弧度变化较小,从而其需要设置全部列的发光单元13。而从第9行开始,由于副显示区域11弧度变化,可以省略部分发光单元13,示例中第9行至第12行减少了前4列的发光单元13,第13行至第14行减少了前8列的发光单元13,第15行至第16行减少了前12列的发光单元13,以此类推,并以此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对每一行的q的值进行调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区域11为圆形副显示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1)所示,所述副显示区域11及所述过渡显示区域12设置于衬底基板1上;所述第一连接走线151、所述第二连接走线152及所述第三连接走线153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多个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及多个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13可以为多种子像素发光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3可以进一步为多个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以红色、绿色和蓝色为例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每一发光单元13可以为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发光单元、第二颜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和第三颜色子像发光单元素,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为彼此不同的颜色。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3沿第二方向Y分布成多行,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在每一行中间隔设置。
基于同一构思,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背光侧的传感器2001,所述传感器2001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副显示区域11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用于应用前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显示面板,并且具有相应的显示面板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显示区域及过渡显示区域,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显示区域围绕所述副显示区域设置;
多个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域;
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多条连接走线分别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分布成多列,以形成多个单元列组,所述多个单元列组包括沿所述副显示区域的边缘至中心排列的第一单元列组、第二单元列组及第三单元列组;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分布成多列,以形成多个电路列组,所述多个电路列组包括离所述副显示区域由近及远排列的第一电路列组、第二电路列组及第三电路列组;所述第一单元列组的发光单元通过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一电路列组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列组的发光单元通过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三电路列组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单元列组的发光单元通过第三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电路列组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分布成多行,至少一行所述第三连接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第y行,并与所述第y行的第一连接走线并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其中y≥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成n列,n为正整数,第1列的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靠近所述过渡显示区域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单元列组包括位于第1至n1列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列组包括位于第n1+1至n2列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单元列组包括位于第n2+1至n列的发光单元;其中,1<n1<n2<n,且n1、n2均为正整数;
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成m列,m为正整数,第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靠近所述副显示区域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电路列组包括位于第1至m1列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列组包括位于第m1+1至m2列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三电路列组包括位于第m2+1至m列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1<m1<m2<m,且m1、m2均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三连接走线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中,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及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经过所述副显示区域及所述过渡显示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副显示区域的边缘至中心排列布置成p行,p为正整数,第p行的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一侧边缘;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为p行;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中的至少一条连接走线用于连接同一行中的发光单元及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过渡显示区域中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过渡显示区域中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中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副显示区域中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副显示区域中沿第一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从边缘至中心,区域范围逐渐增大;所述副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从边缘至中心,区域范围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列组中每行的第三连接走线,与当前行数加q行的第一连接走线一并从所述过渡显示区域延伸至所述副显示区域;其中,q为自然数,q根据该第三连接走线所在行的行数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区域为圆形副显示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区域及所述过渡显示区域设置于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连接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及所述第三连接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多个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及多个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分布成多行,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发光单元、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发光单元、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发光单元在每一行中间隔设置。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副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CN202210770709.4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641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0709.4A CN115064121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0709.4A CN115064121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4121A true CN115064121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0709.4A Pending CN115064121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41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5466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1901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00830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076769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620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5750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4312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0767829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透明基板、oled基板
US2023034578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531577A (ja)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342190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5274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30438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4648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17327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US2024011473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80283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4939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641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713918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3252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7893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2104367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30915A1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4003816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