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1315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1315B
CN115061315B CN202210760235.5A CN202210760235A CN115061315B CN 115061315 B CN115061315 B CN 115061315B CN 202210760235 A CN202210760235 A CN 202210760235A CN 115061315 B CN115061315 B CN 115061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upport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02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1315A (zh
Inventor
安泰桦
郭智文
陈杰坤
颜文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02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1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1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1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1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1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且间隔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支撑部件组,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支撑组件,多个第一支撑组件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各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配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和第二子支撑件,第一子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基板背向液晶层一侧,第二子支撑件在第二基板背向液晶层一侧、与第一子支撑件相对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维持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的支撑均匀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发展,用户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也愈加增加。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的低耗能、散热小、图像还原精确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液晶盒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主要显示的结构,液晶盒的厚度需要维持在统一的水平,液晶显示装置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图像显示效果。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液晶盒的厚度不一致时,就会造成漏光、黑态不良、按压mura等问题。并且,提高的制作工艺要求不仅会造成制作成本的上升,还会增加液晶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的不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使得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维持在统一的水平,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且间隔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支撑部件组,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支撑组件,多个第一支撑组件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各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配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和第二子支撑件,第一子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基板背向液晶层一侧,第二子支撑件在第二基板背向液晶层一侧、与第一子支撑件相对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中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外侧设置有互相配对的支撑件。第一子支撑件与第二子支撑件之间能够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得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间距维持在统一的水平,以达到第一子支撑件和第二子支撑件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目的。并且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外侧,支撑件不会受到自身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限制,降低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侧而需要的支撑件厚度的精度要求,有效维持显示面板内部的支撑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0、显示面板;200、显示装置;AA、显示区;AA1、第一区;AA2、第二区;NA、非显示区;
10、第一基板;11、彩色滤光层;111、色阻单元;112、遮光部;10a、第一面;
20、第二基板;20a、第二面;
30、液晶层;
40、支撑部件组;41、第一支撑组件;411、第一子支撑件;412、第二子支撑件;413、屏蔽件;413a、第一屏蔽部;413b、第二屏蔽部;P1、第一分布密度;P2、第二分布密度;42、第二支撑组件;421、第三子支撑件;422、第四子支撑件;
50、第一偏光片;51、第一凹陷部;52、第二凹陷部;
60、第二偏光片。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目前,制造厂商和消费者所青睐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在显示装置中包括两个相对的基板,为了保持两个基板相对距离的均一性,通常要在两个基板之间设置隔垫物(PhotoSpacer)防止基板相对距离不均所产生的显示影像模糊的缺陷。
隔垫物通常采用光阻材料制作而成,利用光微影制程(Photolithographyprocess)直接将光阻涂布在ITO玻璃基板上,经曝光、显影、烘烤等步骤得到所需厚度的基板间隙控制。通常所形成的隔垫物包括主支撑的主隔垫物(MPS,Main PS)和辅助支撑的辅隔垫物(SPS,Sub PS)。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通过这种制作工艺所制作而成的隔垫物,其厚度无法达到理想化的完全相等,并且隔垫物所在的基板也存在工艺误差,进而影响到实际显示装置内部支撑的均匀性,导致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效果降低。在中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均匀性的问题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显示装置的黑态表现,导致漏光、按压mura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显示装置的边缘过渡位置也同样存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一方面,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200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且间隔相对设置;液晶层30,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支撑部件组40,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支撑组件41,多个第一支撑组件41支撑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其中,各第一支撑组件41包括相互配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第一子支撑件411设置于第一基板10背向液晶层30一侧,第二子支撑件412在第二基板20背向液晶层30一侧、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划分为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设置,显示区AA指具备显示功能的区域。可选的,在显示区AA内也可以包括部分非显示区NA,如摄像头放置子显示区AA内,被显示区AA围绕设置,此时显示区AA具有显示功能同时包含部分非显示功能区。非显示区NA包括一些实现显示功能、触控功能以及其他功能所需的外围布线。
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和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其中第一基板10包括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中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黑色矩阵(BlackMatrix,BM)及彩色滤光层11。可选的,第一基板10位于显示区AA的区域中,黑色矩阵将彩色滤光层11分隔为多个子滤光单元。第一基板10位于非显示区NA的区域中,黑色矩阵与彩色滤光层11可以层叠设置,黑色矩阵将此区域中的彩色滤光层11沿显示面板100出光面方向进行遮盖。从而避免此区域出现漏光的现象。第二基板20包括阵列基板,能够为显示面板100提供电压、驱动电流,以实现显示、摄像以及触控等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还设置有液晶层30,将显示面板100的出射光和入射光发生定向偏转,进而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和摄像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中包括支撑部组件,用于支撑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使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具有相同的支撑距离。第一基板1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是玻璃基板,第二基板2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也是玻璃基板,功能膜层一般设置在玻璃基板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而将第一子支撑件411设置在第一基板10背向液晶层30一侧以及第二子支撑件412在第二基板20背向液晶层30一侧,即第一支撑组件41设置在玻璃基板上,从而能够降低制作功能膜层所产生的工艺误差对支撑部组件的影响。
支撑部组件包括相互配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相对所产生的支撑力能够支撑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并且所产生的支撑力能够使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沿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上是相对设置的,为了更好的调控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第一子支撑件411的尺寸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的尺寸相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件411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子支撑件412的尺寸,或者第一子支撑件411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二子支撑件412的尺寸。
可选的,第一支撑组件41包括永磁体或者电生磁装置,第一支撑组件41中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所产生的支撑力包括磁力。并且第一支撑组件41可以选用透明材料,减少第一支撑组件41对显示效果的影响。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的形状包括圆柱、圆台、正方体、长方体等。并且第一子支撑件411可以和第二子支撑件412采用相同的形状,第一子支撑件411可以和第二子支撑件412采用不相同的形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采用圆柱的形状来举例说明。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外侧设置有互相配对的支撑件,通过第一子支撑件411与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能够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得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距维持在统一的水平,以达到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支撑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目的。并且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外侧,支撑件不会受到自身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限制,降低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内侧而需要的支撑件厚度的精度要求,有效维持显示面板100内部的支撑均匀性。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还包括屏蔽件413,屏蔽件413围绕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均具有磁性,第一子支撑件411与第二子支撑件412沿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互相排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将第一子支撑件411设置在第一基板1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配置为第一面10a,将第二子支撑件412设置在第二基板2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配置为第二面20a。在第一面10a和第二面20a上,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包括多个,且成阵列分布。而第一子支撑件411与第二子支撑件412具有的磁性会在阵列中产生作用力,使得多个第一子支撑件411之间产生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同理在多个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也会产生吸引或者排斥作用。屏蔽件413围绕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设置,屏蔽阵列之间的作用力保证各个第一子支撑件411和各个第二子支撑件412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进而第一子支撑件411所产生的磁力与第二子支撑件412所产生的磁力沿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互相排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具有相同的磁性,确保产生的作用力为互斥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屏蔽件413围绕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即屏蔽件413可以围绕第一子支撑件411设置,屏蔽件413可以围绕第二子支撑件412设置,屏蔽件413还可以围绕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设置。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屏蔽件413包括第一屏蔽部413a和第二屏蔽部413b,第一屏蔽部413a环绕第一子支撑件411分布呈环形结构,第二屏蔽部413b环绕第二子支撑件412分布呈环形结构,沿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部413a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屏蔽部413b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子支撑件411不受到阵列分布的其他第一子支撑件411影响,第一屏蔽部413a呈环形结构,围绕各个第一子支撑件411,从而屏蔽第一子支撑件411之间的作用力。同理为了保证第二子支撑件412不受到阵列分布的其他第二子支撑件412影响,第二屏蔽部413b呈环形结构,围绕各个第二子支撑件412,从而屏蔽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的作用力。并且,在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的外周侧设置屏蔽件413,还能够保证第一子支撑件411所释放的作用力与第二子支撑件412所释放的作用力沿显示面板100出光方向进行互相排斥,进一步增强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的支撑力。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50和第二偏光片60,第一偏光片50设置于第一基板1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60设置于第二基板2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设置于第一偏光片50,第二子支撑件412及第二屏蔽部413b设置于第二偏光片6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中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设置在第一偏光片50上,换言之,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可以设置在第一偏光片50的内部,也可以和第一偏光片50层叠设置。同理,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可以设置在第二偏光片60的内部,也可以和第二偏光片60层叠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互相组合,从而适应多种不同的显示面板100。
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支撑组件41中的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与第一偏光片50层叠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1中的第二子支撑件412及第二屏蔽部413b与第二偏光片60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可以设置在第一偏光片5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可以设置在第一偏光片5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同样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支撑件412及第二屏蔽部413b可以设置在第二偏光片6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支撑件412及第二屏蔽部413b可以设置在第二偏光片6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第一支撑组件41与偏光片层叠设置,可以减少对偏光片的影响,避免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1的区域的显示效果下降。进一步的,第一支撑组件41中的第一子支撑件411、第一屏蔽部413a、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可以在减少自身厚度,同时增加第一子支撑件411、第一屏蔽部413a、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在各自所在膜层中的面积,能够使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具有预定的支撑力,降低第一支撑组件41的整体厚度,使显示面板100轻薄化。
请继续参阅图4,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50和第二偏光片6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凹陷部51,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嵌套入于第一偏光片50的与自身对应的各第一凹陷部51设置,第二子支撑件412及第二屏蔽部413b嵌套入于第二偏光片60的与自身对应的各第一凹陷部51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将第一偏光片5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第一凹陷部51,将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嵌套在第一偏光片50中的各个第一凹陷部51中,以使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凹陷部51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同样的,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也嵌套在第二偏光片60中的各个第一凹陷部51中,以使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凹陷部52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厚度。
如图6所示,第一偏光片50和第二偏光片6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凹陷部52,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嵌套入于第一偏光片50的与自身对应的各第二凹陷部52设置,第二子支撑件412及第二屏蔽部413b嵌套入于第二偏光片60的与自身对应的各第二凹陷部52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偏光片50和第二偏光片60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凹陷部52,便于第一偏光片50和第二偏光片60的制作。并且将第一支撑组件41设置在偏光片背离液晶层30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一支撑组件41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上的功能膜层直接接触,导致对功能膜层产生损害。
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基板10包括彩色滤光层11,彩色滤光层11包括色阻单元111和遮光部112,遮光部112设置于相邻色阻单元111之间,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对应遮光部112设置。
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中,显示面板100内部的光线可以从彩色滤光层11中的色阻单元111所在的区域投射到外界,透过色阻单元111的光线可以形成不同的颜色。遮光层设置在相邻的色阻单元111之间,可以将色阻单元111独立的像素,使得透过遮光层的光线形成显示图像。将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设置在遮光层的区域,可以减少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对色阻单元111的影响。并且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可以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提高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的材料选用范围。同样的,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与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是对应设置的,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也是对应遮光部112设置的。
请继续参阅图4,沿厚度方向遮光部112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上,使遮光部112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并使遮光片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的正投影,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对色阻单元111的影响。同样的,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的设置方式可以和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的设置方式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在显示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遮光部112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以使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的支撑力增加。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第一基板10包括彩色滤光层11,彩色滤光层11包括色阻单元111和遮光部112,遮光部112设置于相邻色阻单元111之间,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对应色阻单元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色阻单元111的对应位置上方或下方设置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增加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的设置区域,提高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的支撑力,以使大尺寸的显示面板100同样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撑力。由于第一子支撑件411与第二子支撑件412需要对应设置,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同样设置在色阻单元111的对应位置的上方或下方。
请继续参阅图7,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色阻单元111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支撑件411及第一屏蔽部413a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色阻单元111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即色阻单元111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的面积,以使设置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的色阻单元111有透光区,减小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对色阻单元111的影响,提高图像显示效果。同样的,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的设置方式可以和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一屏蔽部413a的设置方式相同。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子支撑件412和第二屏蔽部413b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色阻单元111,提高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之间的支撑力。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区AA呈阵列分布;和/或,第一支撑组件41在非显示区NA呈阵列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区AA呈阵列分布。第一支撑组件41在非显示区NA呈阵列分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区AA呈阵列分布,第一支撑组件41在非显示区NA呈不规则分布,以加强非显示区NA的局部区域的支撑力。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区AA呈不规则分布,第一支撑组件41在非显示区NA呈阵列分布。以加强显示区AA的局部区域的支撑力。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件组40还包括设置于液晶层30内的多个第二支撑组件42,至少部分第二支撑组件42抵接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相对的两侧表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部分第二支撑组件42抵接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相对的两侧表面,以使第二支撑组件42支撑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从而提高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距离的均一性。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区AA具有第一分布密度P1,第一支撑组件41在非显示区NA具有第二分布密度P2,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的支撑力大于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的支撑力,第一分布密度P1小于第二分布密度P2;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的支撑力小于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的支撑力,第一分布密度P1大于第二分布密度P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共同支撑显示面板100,并且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都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由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共同提供支撑力。第一支撑组件41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的密度的方式来增加或减小第一支撑组件41所提供的的支撑力。第二支撑组件42通过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直接接触来为显示面板100提供支撑力。而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由于需要制作各种功能膜层,因此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相对的两个表面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中的相对水平,导致第二支撑组件42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制作多种不同厚度的第二支撑组件42,在制作过程中受到工艺、器械等因素,制作出来的第二支撑组件42会有一定的误差。第一支撑组件41可以调平第二支撑组件42所带来的支撑缺陷。因此,当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的支撑力大于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的支撑力时,调整第一分布密度P1和第二分布密度P2,使第一支撑组件41中的第一分布密度P1小于第二分布密度P2,以使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的支撑力达到平衡,显示面板100内部的支撑距离达到统一。当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的支撑力小于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的支撑力时,调整第一分布密度P1和第二分布密度P2,使第一支撑组件41中的第一分布密度P1大于第二分布密度P2,以使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的支撑力达到平衡,显示面板100内部的支撑距离达到统一。
请继续参阅图11,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区AA包括第一区AA1和环绕第一区AA1分布设置的第二区AA2,第一分布密度P1包括第一子分布密度和第二子分布密度,第一区AA1具有第一子分布密度,第二区AA2具有第二子分布密度,第一子分布密度大于第二子分布密度。
一些具有中大尺寸的显示面板100,例如大型广告牌、尺寸较大的电视等,需要支撑组件对显示区AA的整体进行支撑,而在自身重量的影响下,在这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中心会有塌陷的趋势,因此,在这些区域需要更多的支撑力来防止显示区中的膜层塌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区AA包括第一区AA1,即包括中大尺寸显示面板100中具有塌陷趋势的区域。显示区AA中围绕第一区AA1分布设置的第二区AA2,即围绕中大尺寸显示面板100中具有塌陷趋势区域的周边显示区AA。在第一区AA1中,将第一支撑组件41的第一子分布密度增加,从而增加第一支撑组件41在该区域中的支撑力。第二区AA2中第一支撑组件41的第二分布密度P2小于第一区AA1中第一支撑组件41的第一子分布密度,使第二区AA2中第一支撑组件41提供的支撑力小于第一区AA1中第一子支撑件411提供的支撑力,从而避免第一区AA1中膜层塌陷的风险。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呈阵列分布;和/或,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呈阵列分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呈阵列分布,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呈阵列分布。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呈阵列分布,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呈不规则分布。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在显示区AA呈不规则分布,第二支撑组件42在非显示区NA呈阵列分布。呈阵列分布可以对显示面板100内部整体进行支撑,并且提供较为均匀的支撑力,不规则分布可以对显示面板100内部一些需要额外增强的区域进行额外增加支撑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单独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1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无需设置第二支撑组件42。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中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由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共同提供支撑力。此外,第二支撑组件42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NA无需设置。第二支撑组件42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NA,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无需设置。第二支撑组件42也可以同时设置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包括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第三子支撑件抵接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朝向液晶层30一侧,第四子支撑件422沿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的延伸高度小于第三子支撑件的延伸高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中的第三子支撑件421抵接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第三子支撑件421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提供支撑力,第四子支撑件422沿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的延伸高度小于第三子支撑件的延伸高度,即第四子支撑件422与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中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不抵接。第四子支撑件422辅助第三子支撑件421进行支撑,用于按压显示面板100时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是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由第一基板1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向液晶层30内延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是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由第二基板2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向液晶层30内延伸。
请继续参阅图10,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上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组件42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可以整体对应设置。在需要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中提供预设区域的支撑力时,第一支撑组件41的数量可以增加,无需与第二支撑组件42对应设置。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的数量可以少于第二支撑组件42的数量,使用第一支撑组件41对预设区域提供所需的支撑力,在显示面板100中无需提供额外支撑力的区域,可以仅用第二支撑组件42进行支撑。
请继续参阅图10,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和/或,第四子支撑件422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均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第四子支撑件422无需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无需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第四子支撑件422与第一子支撑件411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支撑件411和第二子支撑件412是对应设置的,换言之,第二子支撑件412与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的布置方式与第一子支撑件411与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的布置方式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和第四子支撑件422可以均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支撑件42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在显示面板100中无需设置第四子支撑件422。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四子支撑件422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在显示面板100中无需设置第三子支撑件421。
请参阅图12,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上第一支撑组件41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组件42的正投影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1和第二支撑组件42不对应设置,第二支撑组件42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阵列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1可以只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中需要增强支撑力的区域。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100。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且间隔相对设置;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支撑部件组,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支撑组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其中,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配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和第二子支撑件,所述第一子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层一侧,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在所述第二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层一侧、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围绕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子支撑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均具有磁性,所述第一子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互相排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第一屏蔽部和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一屏蔽部环绕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分布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屏蔽部环绕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分布呈环形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屏蔽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屏蔽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中的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中的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嵌套入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与自身对应的各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嵌套入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与自身对应的各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嵌套入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与自身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所述第二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嵌套入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与自身对应的各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色阻单元和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设置于相邻色阻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对应所述遮光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遮光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色阻单元和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设置于相邻色阻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对应所述色阻单元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色阻单元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及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所述显示区呈阵列分布;和/或,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所述非显示区呈阵列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液晶层内的多个第二支撑组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两侧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显示区具有第一分布密度,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非显示区具有第二分布密度,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支撑力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支撑力,所述第一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分布密度;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支撑力小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支撑力,所述第一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分布密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和环绕所述第一区分布设置的第二区,所述第一分布密度包括第一子分布密度和第二子分布密度, 所述第一区具有所述第一子分布密度,所述第二区具有所述第二子分布密度,所述第一子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分布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显示区呈阵列分布;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非显示区呈阵列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子支撑件和第四子支撑件,所述第三子支撑件抵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所述第四子支撑件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延伸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子支撑件的延伸高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相对设置;和/或,所述第四子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相对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正投影不重叠。
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 1-20任一项的显示面板。
CN202210760235.5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061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0235.5A CN115061315B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0235.5A CN115061315B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1315A CN115061315A (zh) 2022-09-16
CN115061315B true CN115061315B (zh) 2024-01-16

Family

ID=8320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0235.5A Active CN115061315B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13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18782A (ko) * 2013-03-31 2014-10-08 호야 칸데오 옵트로닉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조사 장치
KR20150096916A (ko) * 2014-02-17 2015-08-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631014A (zh) * 2020-12-24 2021-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13867042A (zh) * 2021-09-30 2021-12-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71568A (zh) * 2022-01-18 2022-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18782A (ko) * 2013-03-31 2014-10-08 호야 칸데오 옵트로닉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조사 장치
KR20150096916A (ko) * 2014-02-17 2015-08-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631014A (zh) * 2020-12-24 2021-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13867042A (zh) * 2021-09-30 2021-12-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71568A (zh) * 2022-01-18 2022-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1315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1665B2 (en) Touch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9535196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636625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9886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13695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50362794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20958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90049804A1 (en) Active switch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for, and display panel
JP20062933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474402B2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comprising a display region and a non-display region,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film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US2021036484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ht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21513665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20190049803A1 (en) Active switch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802654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reflective area protrusions
CN11506131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9276743A (ja) 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US1123161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86705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255942U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137662A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85966B (zh)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96719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45017B (zh)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形成方法
CN216927311U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164056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