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5929A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 Google Patents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5929A CN115055929A CN202210732963.5A CN202210732963A CN115055929A CN 115055929 A CN115055929 A CN 115055929A CN 202210732963 A CN202210732963 A CN 202210732963A CN 115055929 A CN115055929 A CN 1150559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seat
- steel buckle
- feeding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 Spray Contro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包括有机座、安装于该机座上用于上料保温管并对保温管内壁喷油雾的上料喷雾装置、安装于该机座上并用装载定位钢扣的分度盘、安装于机座上用于将钢扣定向装入分度盘的定位孔中的上扣装置、安装于该机座上用于将上料喷雾装置传送出来的保温管夹持住插入分度盘上定位的钢扣内且旋紧的旋管压管装置以及用于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的拉管装置,旋管压管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分度盘旁侧的移动座和安装于机座上并用于驱动该移动座靠近或远离分度盘的第一驱动模组及可相对移动座旋转的压管座、用于驱动该压管座转动的第二驱动模组和固定于压管座一侧并可用于夹持保温管随压管座旋转的旋管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背景技术:
保温管是绝热管道的简称,保温管用于液体、气体及其它介质的输送,在石油、化工、航天、军事、集中供热、空调、市政等管道的绝热工程保温。
为使保温管更好的与设备实现稳定连接,一般都会在保温管端部设置钢扣,通过钢扣与设备的管接口实现稳定连接;并且在套钢扣之前,会在保温管内壁喷洒油雾,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都是人工手持喷雾棒插入保温管内壁,在手动控制喷雾棒进行喷雾,采用人工喷雾动作极其辛苦,劳动强度大,并且费时废力,工作效率低。再者,采用人工手持喷雾棒插入保温管内壁,由于保温管的端口较小(直径一般为2-4CM),以致较难将喷雾棒插入保温管内,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且操作起来极为不易,特别是长时间工作后,很难将喷雾棒插入保温管内,需要多次插入才可完成,并且因插入次数较多,并且会与保温管端口内壁接触摩擦,易造成保温管端口内壁磨损,影响产品的美观性,降低产品的品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扣管自动套接机的上料喷雾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包括有机座、安装于该机座上用于上料保温管并对保温管内壁喷油雾的上料喷雾装置、安装于该机座上并用装载定位钢扣的分度盘、安装于该机座上用于将钢扣定向装入该分度盘的定位孔中的上扣装置、安装于该机座上用于将上料喷雾装置传送出来的保温管夹持住插入分度盘上定位的钢扣内且旋紧的旋管压管装置、以及用于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的拉管装置,其中,所述旋管压管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分度盘旁侧的移动座和安装于机座上并用于驱动该移动座靠近或远离分度盘的第一驱动模组以及安装于该移动座上并可相对移动座旋转的压管座、用于驱动该压管座转动的第二驱动模组和固定于该压管座一侧并可用于夹持保温管随压管座旋转的旋管夹,其中,该压管座上设置有供保温管穿过的压管孔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料喷雾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上料机构以及用于对保温管内壁进行喷油雾的喷雾机构,该喷雾机构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端的支架、安装于支架上并用于夹持定位保温管的喷雾定位模组和用于插入保温管内部以对保温管内壁进行喷油雾的喷雾模组,该喷雾模组包括有喷雾棒以及用于驱动该喷雾棒前后移动以插入保温管内部或退出保温管内部的第一驱动模组,该喷雾棒前端外围设置有多个喷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雾棒外围一体成型有法兰;所述L型滑动架具有供喷雾棒穿设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位于该第一安装孔外围的第一穿孔;所述喷雾棒穿设于该第一安装孔内,且该法兰抵靠于第一安装孔外围并与第一穿孔对应,螺栓穿过该第一穿孔和法兰后与螺母螺旋固定,以将喷雾棒固定于L型滑动架内;所述喷雾定位模组包括有竖直安装的气动管夹以及用于驱动该气动管夹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模组,该气动管夹置于支架内,并位于喷雾棒旁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机座上的料斗、安装于该料斗内的链条和多条固定安装于该链条上的上料条以及用于驱动该链条运转的电机驱动模组,该上料条两侧均形成有弧形凹面,使相邻两上料条之间形成有容纳保温管的容纳槽;所述料斗内还设置有挡料板和用于驱动该挡料板移动的挡料驱动模组,该挡料板置于料斗内壁外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扣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一支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的钢扣上料机构、安装于机座上并用于对钢扣上料机构供料的振动盘、安装于第一支架上并用于将钢扣向前送出的上扣机构以及用于夹持住钢扣上料机构送出的钢扣并将钢扣移送至上扣机构前端的中转搬运机构,该上扣机构具有可前后移动的上扣轴,该上扣轴前端具有用于插入该钢扣内的阶梯型凸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扣上料机构包括有固定于第一支架上的钢扣上料座、穿设于该钢扣上料座的水平料槽中并用于将水平料槽内的钢扣推出的上料推杆、用于驱动该上料推杆水平移动的第一上料气缸以及安装于该钢扣上料座上端的弧形料座,该弧形料座具有贯通上下两端的弧形料槽,该弧形料槽下端与水平料槽导通,且该弧形料槽上端通过管道与振动盘的出料口连接;所述上扣机构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支架上的导向座、穿设于该导向座中的所述的上扣轴以及用于驱动该上扣轴前后移动的上扣气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转搬运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架内并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架和用于驱动该移动架前后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移动架的中转旋转轴、安装于中转旋转轴端部并相对中转旋转轴垂直的气动夹以及用于驱动该中转旋转轴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模组;所述中转搬运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气动夹是否摆动到位的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支撑板设置于该上扣轴前端旁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管装置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二支架内的第一传送皮带和用于驱动该第一传送皮带运转的第一电机组件、设置于该第二支架内并配合第一传送皮带传送保温管的压轮组、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支架上的拉管移动架、安装于拉管移动架前端并用于将装好钢扣后的保温管抓取并夹紧的拉管夹以及用于驱动该拉管移动架前后移动的拉管驱动机构;所述拉管移动架前端两侧设置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轮组包括有安装于第二支架内的第一摆动架和第二摆动架、安装于第一摆动架和第二摆动架之间的链条以及多个安装于链条内并可单独起伏且可自转的压轮,该压轮置于第一传送皮带上方,并与第一传送皮带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第一摆动架和第二摆动架均以可调节角度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支架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管夹包括有可相互夹紧或相互张开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该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末端内侧分别成型有第三弧形夹槽和第四弧形夹槽,且该第三弧形夹槽和第四弧形夹槽内侧均成型有间隔分布的弧形防滑槽/弧形防滑凸起;所述压管座包括有旋摆板、压管座主体和盖板,该压管座主体一侧面一体成型有旋转凸部;该旋摆板及移动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旋摆板贴装于移动座侧面;所述压管座主体的旋转凸部依次穿过旋摆板的第一孔位、移动座的第二孔位后与盖板对接,并通过螺丝锁固,使压管座可相对移动座的第二孔位转动;所述压管座主体具有所述的压管孔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工作时,由上料喷雾装置自动实现上料保温管内壁喷油雾,同时由上扣装置将钢扣定向装入该分度盘的定位孔,该分度盘旋转以将钢扣移动至旋管压管装置处,再由旋管压管装置将上料喷雾装置传送出来的保温管夹持住插入分度盘上定位的钢扣内且旋紧,保证钢扣稳定安装于保温管端部,最后再由拉管装置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以此完成全部工作,本发明自动化实现对保温管进行上料、喷油雾,还自动化实现对钢扣进行上料,并将钢扣旋拧固定于该保温管端部,最后在自动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以上动作均为自动化完成,其基本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其劳动强度低,并且工作效率极高,且保证保温管与钢扣装配的稳定性,保证产品品质,令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上料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喷雾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上料喷雾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喷雾机构拆卸支架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喷雾机构拆卸支架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中喷雾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中喷雾棒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上扣装置的装配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上扣装置拆卸振动盘后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上扣装置拆卸振动盘后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上扣装置拆卸振动盘后第三视角的立体图;
图13是钢扣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中上扣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旋管压管装置的装配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旋管压管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中旋管压管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旋管夹夹持保温管的状态图;
图19是本发明中压管座、第二驱动模组和旋管夹的装配图;
图20是本发明中压管座的分解图;
图21是本发明中拉管装置的装配图;
图22是本发明中拉管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中拉管装置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中拉管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25是本发明中拉管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见图1-25所示,为一种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包括有机座1、安装于该机座1上用于上料保温管10并对保温管10内壁喷油雾的上料喷雾装置2、安装于该机座1上并用装载定位钢扣的分度盘6、安装于该机座1上用于将钢扣定向装入该分度盘6的定位孔61中的上扣装置3、安装于该机座1上用于将上料喷雾装置2传送出来的保温管10夹持住插入分度盘6上定位的钢扣内且旋紧的旋管压管装置5、以及用于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10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10的拉管装置4。所述上扣装置3和拉管装置4位于分度盘6一侧,且该拉管装置4位于上扣装置3上方,该上料喷雾装置2和旋管压管装置5位于分度盘6另一侧,该旋管压管装置5与拉管装置4相对设置。本发明工作时,由上料喷雾装置2自动实现上料保温管10内壁喷油雾,同时由上扣装置3将钢扣定向装入该分度盘6的定位孔61,该分度盘6旋转以将钢扣移动至旋管压管装置5处,再由旋管压管装置5将上料喷雾装置2传送出来的保温管10夹持住插入分度盘6上定位的钢扣内且旋紧,保证钢扣稳定安装于保温管10端部,最后再由拉管装置4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10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10,以此完成全部工作,本发明自动化实现对保温管10进行上料、喷油雾,还自动化实现对钢扣进行上料,并将钢扣旋拧固定于该保温管10端部,最后在自动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10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10,以上动作均为自动化完成,其基本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其劳动强度低,并且工作效率极高,且保证保温管10与钢扣装配的稳定性,保证产品品质,令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见图1-8所示,所述上料喷雾装置2包括上料机构21和喷雾机构22,该上料机构21和喷雾机构22均安装于该机座1上,其中,该上料机构21会不断的将保温管10进行上料,并且该喷雾机构22会抓取并定位保温管10以实现对保温管10内壁进行喷油雾。
具体而言,所述喷雾机构22包括有安装于机座1上端的支架221、安装于支架221上并用于夹持定位保温管10的喷雾定位模组222和用于插入保温管10内部以对保温管10内壁进行喷油雾的喷雾模组223,该喷雾模组223包括有喷雾棒2231以及用于驱动该喷雾棒2231前后移动以插入保温管10内部或退出保温管10内部的第一驱动模组2232,该喷雾棒2231前端外围设置有多个喷孔2230。工作时,由上料机构21不断的将保温管10进行上料,并且该喷雾机构22通过喷雾定位模组222夹持定位保温管10,再由喷雾模组223的第一驱动模组2232驱动喷雾棒2231向前移动以驱使喷雾棒2231插入保温管10内部,并由喷雾棒2231实现对保温管10内壁进行喷油雾;完成后,由第一驱动模组2232驱动喷雾棒2231向后移动以驱使喷雾棒2231退出保温管10内部,以此完成喷油雾工作。综上所述,所述上料喷雾装置2通过上料机构21自动化实现对保温管10进行上料,并由喷雾机构22自动对进行喷油雾,其基本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其劳动强度低,并且工作效率极高,且该喷雾棒2231可实现一次性精准插入保温管10内部,不会与保温管10内壁接触,即不会磨损保温管10,保证保温管10的品质。
所述第一驱动模组2232包括有固定于该支架221上的防护盖板2201、设置于该防护盖板2201上内壁的第一滑轨2202、通过第一滑块2203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滑轨2202下端的L型滑动架2204和用于驱动该L型滑动架2204前后移动的第一气缸2205,所述L型滑动架2204置于支架221的外侧面之外,并且所述喷雾棒2231水平固定于该L型滑动架2204内,且该喷雾棒2231前端穿过支架221外侧面的让位孔2211伸入支架221内部。工作时,由该第一气缸2205驱动该L型滑动架2204在第一滑轨2202下端前后移动,以此驱使喷雾棒2231水平伸入保温管10内或水平退出保温管10。
所述喷雾棒2231外围一体成型有法兰2200;所述L型滑动架2204具有供喷雾棒2231穿设的第一安装孔2206以及位于该第一安装孔2206外围的第一穿孔2207;所述喷雾棒2231穿设于该第一安装孔2206内,且该法兰2200抵靠于第一安装孔2206外围并与第一穿孔2207对应,螺栓穿过该第一穿孔2207和法兰2200后与螺母螺旋固定,以将喷雾棒2231固定于L型滑动架2204内,以此保证喷雾棒2231与L型滑动架2204装配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该喷雾棒2231自带法兰2200,以致无需过多的零件连接,可简化产品结构,并且装配起来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牢固。
所述L型滑动架2204与第一气缸2205的装配结构如下:所述L型滑动架2204一侧面一体成型有连接板2208,所述第一气缸220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第一叉形连接头2209,该连接板2208与第一叉形连接头2209形成可转动连接,以此可以保证L型滑动架2204相对第一滑轨2202运行更加稳定。
具体而言,所述连接板2208具有第二穿孔;该连接板2208插入第一叉形连接头2209的插槽内,并且第一叉形连接头2209铆接固定的轴体还穿过连接板2208的第二穿孔,使第一叉形连接头2209与连接板2208形成可转动连接,其装配结构简单。
所述防护盖板2201一端还伸出于该支架221的外侧面之外,并挡在L型滑动架2204及喷雾棒2231的上方,以此使防护盖板2201不仅可以作为第一滑轨2202的安装载体,并且该防护盖板2201还可以保护喷雾棒2231,达到一体双作用的效果。
以下对喷雾定位模组222的具体结构做具体说明:所述喷雾定位模组222包括有竖直安装的气动管夹2221以及用于驱动该气动管夹2221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模组2222,该气动管夹2221置于支架221内,并位于喷雾棒2231旁侧,该喷雾定位模组222的结构极为简单。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模组2222包括通过第二滑块2301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滑轨2202下端的第二滑动座2302和用于驱动该第二滑动座2302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2303,所述气动管夹2221上端安装于该第二滑动座2302下端。
以下对上料机构21的具体结构做具体说明:所述上料机构21包括有设置于机座1上的料斗211、安装于该料斗211内的链条213和多条固定安装于该链条213上的上料条212以及用于驱动该链条213运转的电机驱动模组214,该上料条212两侧均形成有弧形凹面,使相邻两上料条212之间形成有容纳保温管10的容纳槽。工作时,将多根保温管10水平放入该料斗211内,并且该相邻两上料条212之间形成的容纳槽会容纳保温管10,并将保温管10进行上料,该上料机构21的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稳定上料。
其中,所述料斗211内还设置有挡料板215和用于驱动该挡料板215移动的挡料驱动模组216,该挡料板215置于料斗211内壁外围。在放入多根保温管10之前,该挡料板215抵靠于料斗211内壁,防止保温管10落下,并且该挡料板215后期会有挡料驱动模组216驱动向后移动,使挡料板215与料斗211内壁形成供一根保温管通过的间隔,以此能够保证仅一根保温管落在所述的容纳槽内,以此实现一根一根保温管稳定上料,避免出现多根保温管交错排布而无法实现稳定上料保温管的现象。
见图9-14所示,所述上扣装置3包括有第一支架31、钢扣上料机构32、振动盘33、上扣机构34以及中转搬运机构36。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31安装于机座1上,所述钢扣上料机构32和上扣机构34以及中转搬运机构36均安装于该第一支架31上,该上扣机构34具有可前后移动的上扣轴341,该上扣轴341前端具有用于插入该钢扣20内的阶梯型凸部3411。该振动盘33安装于机座1上,并位于第一支架31旁侧,且该振动盘33不断为对钢扣上料机构32供料钢扣20,以实现供料;所述钢扣上料机构32将钢扣20进行分料,以实现将钢扣20一个一个分隔式传送出来,并由中转搬运机构36将传送出来的钢扣20夹持住,并将钢扣20移送至上扣机构34前端,且将钢扣20套设在上扣轴341前端的阶梯型凸部3411上,上扣机构34将钢扣20向前稳定送出,并将钢扣20插入分度盘6的定位孔61中,以此实现上扣工作。综上所述,所述上扣装置3能够实现对钢扣20进行供料、分料、搬运和送出以实现自动化上扣工作,其基本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其劳动强度低,并且工作效率极高,且还可实现精准上扣,以便后期将钢扣20与保温管护套以实现装配,令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钢扣上料机构32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钢扣上料机构32包括有固定于第一支架31上的钢扣上料座321、穿设于该钢扣上料座321的水平料槽3211中并用于将水平料槽3211内的钢扣20推出的上料推杆322、用于驱动该上料推杆322水平移动的第一上料气缸323以及安装于该钢扣上料座321上端的弧形料座324,该弧形料座324具有贯通上下两端的弧形料槽3241,该弧形料槽3241下端与水平料槽3211导通,且该弧形料槽3241上端通过管道与振动盘33的出料口连接。钢扣上料机构32工作之前,该第一上料气缸323驱使该上料推杆322向前移动至挡住弧形料槽3241下端以堵住弧形料槽3241,使弧形料槽3241内的钢扣20不能落到水平料槽3211内,所述振动盘33不断将钢扣20通过管道送入弧形料槽3241内,第一上料气缸323驱使该上料推杆322向后移动,使弧形料槽3241与水平料槽3211导通,此时,一个钢扣20落入该水平料槽3211内,同时第一上料气缸323驱使该上料推杆322向前移动至挡住弧形料槽3241下端以堵住弧形料槽3241,并将该钢扣20向前推出送出,且能够防止弧形料槽3241中的钢扣继续落下至水平料槽3211,以此达到分料送出一个钢扣的目的。
结合图所述,所述钢扣20的造型为阶梯式结构,所述弧形料槽3241横截面也成阶梯式结构,与钢扣20的造型相匹配,以此可能够防止钢扣20的方向弄反,即当钢扣20处于反方向时,该钢扣20则不能落入弧形料槽3241,保证后期能够将钢扣20送到上扣机构34,并且由上扣机构34顺利将钢扣送出。
以下对上扣机构34的结构做具体说明:
所述上扣机构34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支架31上的导向座343、穿设于该导向座343中的所述的上扣轴341以及用于驱动该上扣轴341前后移动的上扣气缸342。工作时,由该上扣气缸342驱动该上扣轴341在导向座343中稳定的前后移动,以保证顺利将钢扣送出。
为了保证上扣轴341前后移动更加顺畅,更加稳定,还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第一支架31上设置有导向架311,该导向架311具有水平分布的导向孔312,所述上扣轴341后端设置有导向片3412,该导向片3412端部设置有导向轮3413,该导向轮3413置于导向孔312中,并可在导向孔312中滚动。工作时,该上扣轴341在相对导向座343前后移动时,该导向轮3413在导向孔312中滚动滑动,以此实现对上扣轴341进行限位,保证上扣轴341前后移动更加稳定,并且不会晃动,以提高上扣轴341前后移动的精度,并且该导向轮3413在导向孔312中滚动滑动,其摩擦力极小,保证运行的精度。
以下对中转搬运机构36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所述中转搬运机构36包括有第一支架31内并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架361和用于驱动该移动架361前后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6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移动架361的中转旋转轴363、安装于中转旋转轴363端部并相对中转旋转轴363垂直的气动夹364以及用于驱动该中转旋转轴363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模组365。工作时,该第一旋转驱动模组365驱动该中转旋转轴363旋转90度,使气动夹364呈水平状态,此时,该钢扣上料机构32将钢扣20向前推出送出,并落入张开状态的气动夹364中,以便该气动夹364能够稳定夹持住钢扣20,随后该第一旋转驱动模组365驱动该中转旋转轴363旋转-90度,使气动夹364呈竖直状态,此时,该气动夹364将钢扣20搬运至上扣轴341前端,然后该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62驱动该移动架361向后移动,以此将钢扣20套在上扣轴341前端的阶梯型凸部3411,以此实现搬运的目的。
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62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支架31内的第一导轨3621以及安装于第一导轨3621下端的第三滑块3622和与移动架361连接并用于驱动该移动架361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3623,所述移动架361固定于该第三滑块3622下端,其装配结构简单;所述移动架361内设置有若干轴承3611,所述中转旋转轴363穿设于该轴承3611中,保证中转旋转轴363旋转起来更加顺畅。
为了保证工作的精准度,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中转搬运机构36还包括用于检测气动夹364是否摆动到位的传感器366,该传感器366通过支撑板367设置于该上扣轴341前端旁侧,以致该气动夹364将钢扣20搬运至上扣轴341前端时,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62工作,然后该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62驱动该移动架361向后移动,以此将钢扣20套在上扣轴341前端的阶梯型凸部3411,以此实现搬运的目的。
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模组365包括有固定套设于该中转旋转轴363外围的摆块3651以及用于驱动该摆块3651摆动的摆动气缸3652,该摆动气缸3652的缸体后端与第一支架31铰接,该摆动气缸3652的活塞杆端部与摆块3651铰接,其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
见图15-20所示,所述旋管压管装置5包括移动座51、第一驱动模组52、压管座53、第二驱动模组54和旋管夹55。
其中,所述移动座51安装于机座1上并位于分度盘6旁侧,并且该移动座51作为压管座53、第二驱动模组54和旋管夹55的载体。所述第一驱动模组52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驱动该移动座51靠近或远离分度盘6,所述压管座53安装于该移动座51上并可相对移动座51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模组54用于驱动该压管座53转动,所述旋管夹55固定于该压管座53一侧并可用于夹持保温管10随压管座53旋转,其中,该压管座53上设置有供保温管10穿过的压管孔位530。所述旋管压管装置5在工作时,当保温管10穿过压管座53的压管孔位530后被旋管夹55夹持,并且该第一驱动模组52驱动该移动座51靠近分度盘6,并且该旋管夹55夹持保温管10端部插入分度盘6上定位的钢扣中,最后该第二驱动模组54驱动该压管座53转动,该旋管夹55也随压管座53旋转,以此驱使保温管10端部相对钢扣旋紧,以此保证保温管10与钢扣固定装配。也就是说,所述旋管压管装置5能够实现将保温管10夹紧并将保温管10端部插入钢扣中,并且再旋转保温管10以驱使保温管10端部相对钢扣旋紧,以此保证保温管10与钢扣固定装配,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工作,其基本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其劳动强度低,并且工作效率极高,且还可保证保温管与钢扣装配的稳定性,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下对移动座51及所述第一驱动模组52的装配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移动座51下端设置有第四滑块512,并通过该第四滑块512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上设置的第四滑轨14上;其中,该第四滑轨14安装于底板13上,该底板13固定于机座1上,并且该第四滑轨14相对分度盘6垂直,以致该第一驱动模组52驱动该移动座51在移动时,该移动座51则能够靠近分度盘6或远离分度盘6。
所述第一驱动模组52包括:通过第一架体521设置于机座1上端侧面的第一皮带轮522、通过第二架体523设置于机座1上端侧面并可同步旋转的第二皮带轮524和第三皮带轮525、设置于底板13上的第四皮带轮526、连接于该第一皮带轮522和第二皮带轮524之间的第一皮带527、连接于该第三皮带轮525和第四皮带轮526之间的第二皮带528、与第一皮带527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片529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驱动片529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气缸520、与第二皮带528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片514,该第二驱动片514与所述移动座51固定连接。该第三驱动气缸520驱动该第一驱动片529前后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皮带527运转,此时,会同时驱动该第一皮带轮522、第二皮带轮524和第三皮带轮525同步转动,此时,该第三皮带轮525会驱动该第二皮带528运转,该第二皮带528运转时会通过第二驱动片514驱动所述移动座51移动,以此达到驱动该移动座51在第四滑轨14上直线滑动的目的。由于第一驱动模组52仅仅采用一个第三驱动气缸520作为动力驱动该第一皮带527与第二皮带528同步运转,其制作成本极低;并且该第一皮带527与第二皮带528相互垂直分布,可以此90度驱动的目的,可节省单一方向的空间。
所述压管座53包括有旋摆板531、压管座主体532和盖板533,该压管座主体532一侧面一体成型有旋转凸部507;该旋摆板531及移动座51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孔位508和第二孔位511;所述旋摆板531贴装于移动座51侧面;所述压管座主体532的旋转凸部507依次穿过旋摆板531的第一孔位508、移动座51的第二孔位511后与盖板533对接,并通过螺丝锁固,使压管座53可相对移动座51的第二孔位511转动;并且该旋摆板531、压管座主体532和盖板533配合夹持固定于该移动座51外围,并且能够保证压管座53能够稳定的相对移动座51进行转动。其中,所述移动座51呈L字形,该压管座53安装于移动座51的直立段。
所述压管座主体532具有所述的压管孔位530,该压管孔位530可供保温管穿过,并且该压管孔位530呈U字形,以致该压管孔位530便于后期将保温管拉出。
所述第二驱动模组54包括有第二驱动气缸541,该第二驱动气缸541的缸体后端通过第一轴体铰接于该第一基座542上,该第一基座542固定于移动座51上,第二驱动气缸541的活塞杆端部通过铰接件543与压管座53中的旋摆板531铰接,也就是说,该第二驱动气缸541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移动座51与压管座53之间,当压管座53中的旋摆板531相对移动座51转动后,该第二驱动气缸541也可以摆动一定的距离,以此保证该第二驱动模组54能够稳定驱使该压管座53旋转。
所述旋管夹55包括有可相互夹紧或相互张开的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该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的末端内侧分别成型有第三弧形夹槽501和第四弧形夹槽502,且该第三弧形夹槽501和第四弧形夹槽502内侧均成型有间隔分布的弧形防滑槽/弧形防滑凸起50。通过该弧形防滑槽/弧形防滑凸起能够稳稳的夹持住保温管,可更好的旋拧保温管,并且不会损坏保温管。
所述旋管夹55还包括有旋管气缸553,该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中部分别与旋管气缸553的缸体两侧铰接,且该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内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三连动臂503和第四连动臂504,该第三连动臂503和第四连动臂504的端部均设置成圆弧形,且该第三连动臂503和第四连动臂504的端部分别嵌入旋管气缸553的活塞杆两侧设置的第三圆弧槽505和第四圆弧槽506内。工作时,旋管气缸553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后,通过第三连动臂503和第四连动臂504驱动该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下端向外张开,实现旋管夹55的打开状态;旋管气缸553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后,通过第三连动臂503和第四连动臂504驱动该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下端向内收合,实现旋管夹55的关闭状态,其能够稳定的夹紧保温管。
所述分度盘6外围设置有多个按圆周均等分布并用定位钢扣的定位孔61。
见图21-25所示,所述的拉管装置4包括第二支架41、第一传送皮带42、第一电机组件43、压轮组44、拉管移动架45、拉管夹46以及拉管驱动机构47。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41安装于立架40上,并且该立架40固定于该钢扣管自动套接机的机座上,所述第一传送皮带42设置于第二支架41内,并由该第一电机组件43驱动该第一传送皮带42运转,同时压轮组44设置于该第二支架41内并配合第一传送皮带42传送保温管10,并且实现稳定传送保温管10。所述拉管移动架45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支架41上,拉管夹46安装于拉管移动架45前端并用于将装好钢扣后的保温管10抓取并夹紧,而拉管驱动机构47用于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前后移动,以此实现拉管。
所述的拉管装置4工作时,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将装好钢扣后的保温管10送出后,该拉管驱动机构47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向前移动,并且由拉管夹46将装好钢扣后的保温管10抓取并夹紧,此时该拉管驱动机构47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向后移动,以此将保温管10拉入压轮组44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的间隔,为了保证保温管10传送更加稳定,并且该拉管驱动机构47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向前移动,由拉管夹46将保温管10再次夹紧后,拉管驱动机构47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向后移动,使保温管10前端有足够长的部分穿入压轮组44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的间隔内,此时由第一传送皮带42配合压轮组44传送保温管10,并可防止保温管10翘起,以实现稳定传送保温管10的目的,并完成拉管工作。综上所述,所述的拉管装置4的上述动作均由自动化完成,其基本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其劳动强度低,并且工作效率极高,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提高自动化程度,还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第二支架41前端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感应器413和第二感应器414,该第一感应器413与第二感应器414相对设置,并位于拉管夹46两侧外。当该第一感应器413与第二感应器414检测到有保温管10送出时,该拉管驱动机构47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向前移动,由拉管夹46将保温管10再次夹紧后,拉管驱动机构47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向后移动,以此实现拉管工作。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41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延伸板411和第二延伸板412,且该第一延伸板411前端内侧设置有上述的第一感应器413,且该第二延伸板412前端内侧设置有所述的第二感应器414,以此保证第一感应器413和第二感应器414稳定安装于第二支架41前端两侧。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将第一延伸板411和第二延伸板412均设置为可调节结构,可在第一延伸板411和第二延伸板412上设置条形调节孔,螺丝穿过该条形调节孔后与第二支架41固定,在需要调节相对位置时,先松开螺丝,并将第一延伸板411和第二延伸板412相对第二支架41调节到预定的位置后,再锁紧螺丝即可,其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所述第二支架41后端设置有出管导向嘴415,该出管导向嘴415的出料孔两端均设置成喇叭状,其便于保温插入及穿过,保证保温插出料的精准度。
所述第一电机组件43包括固定于该第二支架41内的座体431、安装于座体431前后两端的第一同步轮432和第二同步轮433、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二同步轮433运转的驱动电机434,所述第一传送皮带42绕设于第一同步轮432和第二同步轮433上,其装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稳定的驱动该第一传送皮带42运转。再者,为了保证第一传送皮带42传送保温管的稳定性,还在所述座体431下端设置有一张紧轮435,该张紧轮435压在第一传送皮带42外围以张紧第一传送皮带42,以此保证第一传送皮带42的张紧度,从而提高第一传送皮带42传送保温管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保温管10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移,还做出了以下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41内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416和第二导向板417,该第一导向板416和第二导向板417置于该第一传送皮带42上方,并且该第一导向板416和第二导向板417之间形成有用对保温管10进行限位的限位传送间隔。当保温管10穿入该压轮组44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的间隔,也会落入该限位传送间隔,以此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保温管10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保温管10传送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向板416和第二导向板417安装于座体431上端两侧,并置于第二支架41内。
为了使保温管10更加顺畅地穿入该压轮组44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的间隔和所述的限位传送间隔,还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第一导向板416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401,所述第二导向板417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面402,该第一导向面401与第二导向面402相对应并形成喇叭状导向口,该喇叭状导向口与限位传送间隔连通,以致使该保温管10在穿入时,保温管10先进入喇叭状导向口,由喇叭状导向口进行导向,再进入到压轮组44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的间隔和所述的限位传送间隔。
以下对压轮组44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所述压轮组44包括有安装于第二支架41内的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安装于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之间的链条443以及多个安装于链条443内并可单独起伏且可自转的压轮444,该压轮444置于第一传送皮带42上方,并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形成有间隔。该链条443及压轮444均置于第一传送皮带42上方,当保温管被送入该第一传送皮带42上后,该压轮444会直接压在保温管上方,保证保温管在传送过程中不会起翘而影响传送,并且由于保温管各段尺寸大小不一,以致会影响传送,但是由于链条443为可活动的连接体,以致压轮444在其自身重力和链条的重力作用下,自动下压在保温管上端,并且该该压轮444能够在受阻后自行起伏,即保温管各段尺寸大小不一,也能保证压轮444能够时刻压在保温管上端,以此实现稳定传送保温管的目的。
所述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均以可调节角度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支架41内,以此能够实现调节链条443及压轮444的高度,以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保温管被稳定传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安装于座体431上端两侧,并置于第二支架41内。
所述拉管夹46包括有拉管气缸461、铰接安装于该拉管气缸461的缸体下端两侧的第一夹头462和第二夹头464,该第一夹头462和第二夹头464内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连动臂403和第二连动臂404,该第一连动臂403和第二连动臂404的端部均设置成圆弧形,且该第一连动臂403和第二连动臂404的端部分别嵌入拉管气缸461的活塞杆两侧设置的第一圆弧槽405和第二圆弧槽406内;所述第一夹头462和第二夹头464的下端内侧分别成型有第一弧形夹槽407和第二弧形夹槽408,工作时,拉管气缸461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后,通过第一连动臂403和第二连动臂404驱动该第一夹头462和第二夹头464下端向外张开,实现拉管夹46的打开状态;拉管气缸461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后,通过第一连动臂403和第二连动臂404驱动该第一夹头462和第二夹头464下端向内收合,实现拉管夹46的关闭状态,其能够稳定的夹紧保温管。
另外,第一弧形夹槽407和第二弧形夹槽408内侧均成型有间隔分布的弧形防滑槽/弧形防滑凸起,通过该弧形防滑槽/弧形防滑凸起能够稳稳的夹持住保温管,可更好的拉动保温管,并且不会损坏保温管。
所述拉管驱动机构47包括有固定于该第二支架41上端的第三滑轨471、若干套设于该第三滑轨471上的第三滑块472以及用于驱动该管移动架473前后移动的拉管驱动气缸474,其中,所述拉管移动架45固定于该第三滑块472上,该拉管气缸461后端与第二支架41上端铰接,该拉管驱动气缸474的活塞杆前端与拉管移动架45铰接,以此能够稳定的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前后移动,并且运行更加稳定,更加顺畅。所述的拉管移动架45呈L字形,该拉管移动架45后端的水平段安装于该第三滑块472上,拉管移动架45前端的垂直段伸出于第二支架41前端外,并用于安装所述的拉管夹46。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机座(1)、安装于该机座(1)上用于上料保温管(10)并对保温管(10)内壁喷油雾的上料喷雾装置(2)、安装于该机座(1)上并用装载定位钢扣的分度盘(6)、安装于该机座(1)上用于将钢扣定向装入该分度盘(6)的定位孔(61)中的上扣装置(3)、安装于该机座(1)上用于将上料喷雾装置(2)传送出来的保温管(10)夹持住插入分度盘(6)上定位的钢扣内且旋紧的旋管压管装置(5)、以及用于将装好钢扣的保温管(10)拉出并送出该保温管(10)的拉管装置(4),其中,所述旋管压管装置(5)包括安装于机座(1)上并位于分度盘(6)旁侧的移动座(51)和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驱动该移动座(51)靠近或远离分度盘(6)的第一驱动模组(52)以及安装于该移动座(51)上并可相对移动座(51)旋转的压管座(53)、用于驱动该压管座(53)转动的第二驱动模组(54)和固定于该压管座(53)一侧并可用于夹持保温管(10)随压管座(53)旋转的旋管夹(55),其中,该压管座(53)上设置有供保温管(10)穿过的压管孔位(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喷雾装置(2)包括安装于机座(1)上的上料机构(21)以及用于对保温管(10)内壁进行喷油雾的喷雾机构(22),该喷雾机构(22)包括有安装于机座(1)上端的支架(221)、安装于支架(221)上并用于夹持定位保温管(10)的喷雾定位模组(222)和用于插入保温管(10)内部以对保温管(10)内壁进行喷油雾的喷雾模组(223),该喷雾模组(223)包括有喷雾棒(2231)以及用于驱动该喷雾棒(2231)前后移动以插入保温管(10)内部或退出保温管(10)内部的第一驱动模组(2232),该喷雾棒(2231)前端外围设置有多个喷孔(22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棒(2231)外围一体成型有法兰(2200);所述L型滑动架(2204)具有供喷雾棒(2231)穿设的第一安装孔(2206)以及位于该第一安装孔(2206)外围的第一穿孔(2207);所述喷雾棒(2231)穿设于该第一安装孔(2206)内,且该法兰(2200)抵靠于第一安装孔(2206)外围并与第一穿孔(2207)对应,螺栓穿过该第一穿孔(2207)和法兰(2200)后与螺母螺旋固定,以将喷雾棒(2231)固定于L型滑动架(2204)内;所述喷雾定位模组(222)包括有竖直安装的气动管夹(2221)以及用于驱动该气动管夹(2221)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模组(2222),该气动管夹(2221)置于支架(221)内,并位于喷雾棒(2231)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1)包括有设置于机座(1)上的料斗(211)、安装于该料斗(211)内的链条(213)和多条固定安装于该链条(213)上的上料条(212)以及用于驱动该链条(213)运转的电机驱动模组(214),该上料条(212)两侧均形成有弧形凹面,使相邻两上料条(212)之间形成有容纳保温管(10)的容纳槽;所述料斗(211)内还设置有挡料板(215)和用于驱动该挡料板(215)移动的挡料驱动模组(216),该挡料板(215)置于料斗(211)内壁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装置(3)包括有安装于机座(1)上的第一支架(31)、安装于第一支架(31)上的钢扣上料机构(32)、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对钢扣上料机构(32)供料的振动盘(33)、安装于第一支架(31)上并用于将钢扣向前送出的上扣机构(34)以及用于夹持住钢扣上料机构(32)送出的钢扣并将钢扣移送至上扣机构(34)前端的中转搬运机构(36),该上扣机构(34)具有可前后移动的上扣轴(341),该上扣轴(341)前端具有用于插入该钢扣内的阶梯型凸部(3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扣上料机构(32)包括有固定于第一支架(31)上的钢扣上料座(321)、穿设于该钢扣上料座(321)的水平料槽(3211)中并用于将水平料槽(3211)内的钢扣推出的上料推杆(322)、用于驱动该上料推杆(322)水平移动的第一上料气缸(323)以及安装于该钢扣上料座(321)上端的弧形料座(324),该弧形料座(324)具有贯通上下两端的弧形料槽(3241),该弧形料槽(3241)下端与水平料槽(3211)导通,且该弧形料槽(3241)上端通过管道与振动盘(33)的出料口连接;所述上扣机构(34)包括有安装于第一支架(31)上的导向座(343)、穿设于该导向座(343)中的所述的上扣轴(341)以及用于驱动该上扣轴(341)前后移动的上扣气缸(3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搬运机构(36)包括有第一支架(31)内并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架(361)和用于驱动该移动架(361)前后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6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移动架(361)的中转旋转轴(363)、安装于中转旋转轴(363)端部并相对中转旋转轴(363)垂直的气动夹(364)以及用于驱动该中转旋转轴(363)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模组(365);所述中转搬运机构(36)还包括用于检测气动夹(364)是否摆动到位的传感器(366),该传感器(366)通过支撑板(367)设置于该上扣轴(341)前端旁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管装置(4)包括第二支架(41)、设置于第二支架(41)内的第一传送皮带(42)和用于驱动该第一传送皮带(42)运转的第一电机组件(43)、设置于该第二支架(41)内并配合第一传送皮带(42)传送保温管(10)的压轮组(44)、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支架(41)上的拉管移动架(45)、安装于拉管移动架(45)前端并用于将装好钢扣后的保温管(10)抓取并夹紧的拉管夹(46)以及用于驱动该拉管移动架(45)前后移动的拉管驱动机构(47);所述拉管移动架(45)前端两侧设置第一感应器(413)与第二感应器(4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组(44)包括有安装于第二支架(41)内的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安装于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之间的链条(443)以及多个安装于链条(443)内并可单独起伏且可自转的压轮(444),该压轮(444)置于第一传送皮带(42)上方,并与第一传送皮带(42)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第一摆动架(441)和第二摆动架(442)均以可调节角度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支架(4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扣管自动套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管夹(55)包括有可相互夹紧或相互张开的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该第一夹块(551)和第二夹块(552)的末端内侧分别成型有第三弧形夹槽(501)和第四弧形夹槽(502),且该第三弧形夹槽(501)和第四弧形夹槽(502)内侧均成型有间隔分布的弧形防滑槽/弧形防滑凸起(50);所述压管座(53)包括有旋摆板(531)、压管座主体(532)和盖板(533),该压管座主体(532)一侧面一体成型有旋转凸部(507);该旋摆板(531)及移动座(51)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孔位(508)和第二孔位(511);所述旋摆板(531)贴装于移动座(51)侧面;所述压管座主体(532)的旋转凸部(507)依次穿过旋摆板(531)的第一孔位(508)、移动座(51)的第二孔位(511)后与盖板(533)对接,并通过螺丝锁固,使压管座(53)可相对移动座(51)的第二孔位(511)转动;所述压管座主体(532)具有所述的压管孔位(5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32963.5A CN115055929B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32963.5A CN115055929B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5929A true CN115055929A (zh) | 2022-09-16 |
CN115055929B CN115055929B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320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32963.5A Active CN115055929B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5592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858909U (zh) * | 2018-01-06 | 2018-09-14 | 东莞市一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杯盖放吸管和贴标设备的吸管上料切断装置 |
EP3409413A1 (en) * | 2017-06-02 | 2018-12-05 | Daniels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Powered band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
CN208977443U (zh) * | 2018-09-26 | 2019-06-14 | 铜陵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 一种固定性好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生产用抛光装置 |
CN209434122U (zh) * | 2019-03-14 | 2019-09-24 | 深圳市富诺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 |
CN209531796U (zh) * | 2019-01-28 | 2019-10-25 | 四川川府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仪表螺旋管弯管夹具 |
CN209717872U (zh) * | 2018-12-21 | 2019-12-03 | 湖北三峡宜鑫螺旋钢管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螺旋管切割装置 |
CN111331328A (zh) * | 2018-12-18 | 2020-06-26 | 宁波珈多利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滚珠花键保持器钢球自动安装装置 |
CN111922715A (zh) * | 2020-08-31 | 2020-11-13 | 厦门中馨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扣管自动组装机 |
CN112719102A (zh) * | 2020-12-04 | 2021-04-30 | 浙江凯越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金属双扣管组装的装置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10732963.5A patent/CN1150559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409413A1 (en) * | 2017-06-02 | 2018-12-05 | Daniels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Powered band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
CN207858909U (zh) * | 2018-01-06 | 2018-09-14 | 东莞市一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杯盖放吸管和贴标设备的吸管上料切断装置 |
CN208977443U (zh) * | 2018-09-26 | 2019-06-14 | 铜陵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 一种固定性好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生产用抛光装置 |
CN111331328A (zh) * | 2018-12-18 | 2020-06-26 | 宁波珈多利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滚珠花键保持器钢球自动安装装置 |
CN209717872U (zh) * | 2018-12-21 | 2019-12-03 | 湖北三峡宜鑫螺旋钢管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螺旋管切割装置 |
CN209531796U (zh) * | 2019-01-28 | 2019-10-25 | 四川川府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仪表螺旋管弯管夹具 |
CN209434122U (zh) * | 2019-03-14 | 2019-09-24 | 深圳市富诺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 |
CN111922715A (zh) * | 2020-08-31 | 2020-11-13 | 厦门中馨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扣管自动组装机 |
CN112719102A (zh) * | 2020-12-04 | 2021-04-30 | 浙江凯越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金属双扣管组装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5929B (zh) | 2023-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66833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changing welding wire | |
US6966731B2 (en) | Cutting tool and track guidance system | |
CN107413966B (zh) | 一种铜管的缩口设备 | |
CN105936359A (zh) | 一种标签自动供料器 | |
US5067558A (en) | Multi-lance tube cleaning system | |
CN221312990U (zh) | 一种工程管道焊接装置 | |
CN217529886U (zh)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 |
CN115055929A (zh)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 | |
CN209830058U (zh) | 一种缩口机的上料装置 | |
US4842681A (en) | Spli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eet materials | |
CN205496839U (zh) | 一种用于自动焊接机的零件定位装置及自动焊接机 | |
CN219053164U (zh) | 锡丝送料装置 | |
CN111299808B (zh) | 管道焊接送气装置 | |
CN112441471A (zh) | 一种鼻带输送装置 | |
JP2011068408A (ja) | 箱体の封緘装置 | |
KR101614216B1 (ko) | 스테인리스 관 제조장치 | |
CN216730102U (zh) | 一种激光切管机 | |
CN217534251U (zh)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的上扣装置 | |
US20170305677A1 (en) |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magnetic clutch | |
CN112440487B (zh) |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 | |
CN112429349B (zh) | 静脉管绕管装置 | |
CN212886153U (zh) | 滚槽倒角一体机 | |
CN217920140U (zh) | 钢扣管自动套接机的拉管装置 | |
CN210359755U (zh) | 装配式网架废料管切割机 | |
CN210284886U (zh) | 一种管材收卷捆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