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4829A -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4829A
CN115054829A CN202210998359.7A CN202210998359A CN115054829A CN 115054829 A CN115054829 A CN 115054829A CN 202210998359 A CN202210998359 A CN 202210998359A CN 115054829 A CN115054829 A CN 115054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brush
image
bristles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83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4829B (zh
Inventor
常华梅
方志
金珊珊
刘诗筠
赵亚军
时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you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ngz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ngz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ngz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83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4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4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4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4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4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44Applying ionised flu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电源装置、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控制器;电源装置用于对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进行供电;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刷用于发射等离子体;移动装置连接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用于接收等离子体刷的移动指令,并带动等离子体刷移动至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从输入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在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从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

Description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由于皮肤常暴露在外,一些皮肤病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较容易出现病变或复发。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等离子在医疗上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的皮肤病在不同的患者皮肤的病患表面差异较大,如病患的区域面积大小、病患表面的平整度不同。另外,患者的生理条件,如病患区域的毛发生长情况、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承受能力等也会有差异。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在用户体验、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综合、平衡考虑各种因素,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实现的方法和系统,通过智能化等离子体刷,实现更加精细、准确、个性化得处理患者病患表面,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提升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输入装置、电源装置、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控制器;电源装置用于对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进行供电;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刷用于发射等离子体;移动装置连接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用于接收等离子体刷的移动指令,并带动等离子体刷移动至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从输入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在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从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其中,第一图像为摄像装置对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等离子体参数包括等离子体的强度、等离子体的温度。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输入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在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通过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其中,第一图像为摄像装置对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等离子体参数包括等离子体的强度、等离子体的温度;通过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生成等离子体;基于等离子体刷发出符合等离子体参数的等离子体。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的实现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后,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的实现方法。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等离子体刷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发射刷毛密度以及等离子体参数确定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参数确定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示意图。以下将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提供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系统包括输入装置110、电源装置120、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等离子体刷140、移动装置150、摄像装置160,以及控制器170。
等离子体是指气体在强电磁场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高度电离的气体云,主要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自由基等各种活性物质组成,等离子体是除固、液、气三态以外的新的物质形态。可以理解的,等离子体中的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随着等离子体伤口治疗的发展,等离子体可以深度清洁、高效灭菌,因此等离子体创伤治疗以其皮肤刺激小、患者痛苦轻、使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医疗上取得迅速的发展,从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输入装置110是指输入与等离子体操作相关信息的装置,例如,输入装置110可以是手柄等。其中,输入装置110可以与控制器170连接,用于向控制器170传递等离子体的输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10可以获取目标区域。关于目标区域的更多内容参见图2及其相关描述。
电源装置120是指用于提供电源的装置,例如,电源装置120可以是插电装置、充电装置、电池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20可以用于对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进行供电。
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是指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的装置,例如,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可以是等离子体生成器、等离子体发生器,如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工频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高频感应等离子体发生器、低气压等离子体发生器、燃烧等离子体发生器等。其中,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可以与等离子体刷140和控制器170连接,向控制器170传递等离子体的发生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可以用于生成等离子体,并通过等离子体刷140发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可以包括多个等离子体生成单元,每个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可以相关于等离子体刷的一个或多个刷毛。每个刷毛可以对应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的一个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可以理解的,每个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独立生成。
等离子体刷140是指发射等离子体的装置,例如,等离子体刷140可以是等离子体发射器、离子体射流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其中,等离子体刷140可以与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和控制器170连接,通过控制器170控制等离子体的发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刷140可以用于发射符合要求的等离子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刷140包括多根刷毛。其中,多根刷毛用于发射多簇等离子体。
移动装置150是指移动等离子体刷140的装置,例如,移动装置150可以是导轨、万向轮等。其中,移动装置150可以与等离子体刷140连接,接受控制器170发出的等离子体刷140的移动信息并执行或向控制器170上传等离子体刷140的移动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装置150可以连接等离子体刷140。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可以用于接收等离子体刷140的移动指令,并带动等离子体刷140移动至目标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还包括摄像装置160。
摄像装置160是指用于拍摄目标区域图像的装置,例如,摄像装置160可以是摄像头、电脑相机、监控装置等。其中,摄像装置160可以与控制器170连接,向控制器170传递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可以用于基于摄像装置160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140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具体说明参见图2。
控制器170可以控制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中的各类装置,例如,控制器170可以控制输入装置110、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等离子体刷140、移动装置150、摄像装置160等。其中,控制器170可以与输入装置110、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等离子体刷140、移动装置150、摄像装置160连接。控制器170可以由具备处理芯片的计算设备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可以用于从输入装置110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140在移动装置150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关于目标区域的更多内容参见图2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可以用于从摄像装置160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140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关于第一图像、等离子体参数的更多内容参见图2、图5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可以用于确定等离子体刷140的多根刷毛中至少一根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关于刷毛的更多内容参见图3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可以用于控制等离子体刷的发射刷毛的密度。关于发射刷毛的密度的更多内容参见图3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可以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表面病患特征,确定发射等离子体的发射刷毛的密度及发射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关于表面病患特征的更多内容参见图4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还包括红外测距装置180。
红外测距装置180是指用于测量等离子体刷140与创面的距离的装置,例如,红外测距装置180可以是红外测距仪、激光红外测距仪等。其中,红外测距装置180可以与控制器170连接,向控制器170传递等离子体刷140与创面的距离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测距装置180可以部署在等离子体刷14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70还用于基于红外测距装置180测得的距离,确定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可以应用于对患者表面皮肤病患进行治疗的场景,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可以结合患者的皮肤表面病患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通过电源装置120用于对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进行供电,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刷140用于发射等离子体,移动装置150用于连接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150用于接收等离子体刷的移动指令并带动等离子体刷移动至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从输入装置110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140在移动装置150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从摄像装置160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140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能够根据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从红外测距装置180测得的距离,确定提示信息,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100,不仅可以应用于对患者的皮肤病、细菌/真菌感染等体表疾病进行治疗的场景,还可以应用于对其它的皮肤表面进行处理的场景,如伤口的创面的处理或治疗等。
应当理解,图1所示的系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对于系统的描述,仅为描述方便,并不能把本说明书限制在所举实施例范围之内。可以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了解该系统的原理后,可能在不背离这一原理的情况下,对各个模块进行任意组合,或者构成子系统与其他模块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中披露的输入装置110、电源装置120、等离子体生成装置130、等离子体刷140、移动装置150、摄像装置160、红外测距装置180可以是一个系统中的不同模块,也可以是一个模块实现上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的功能。例如,各个模块可以共用一个存储模块,各个模块也可以分别具有各自的存储模块。诸如此类的变形,均在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流程200包括下述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流程200可以由控制器170执行。
步骤210,通过输入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在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
等离子体生成装置是指生成等离子体的装置。关于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的更多内容参见图1及其相关描述。
目标区域是指等离子体作用的区域,例如,目标区域可以是患者的手部、腿部、颈部、脸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人工基于输入装置预先设置目标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输入装置,通过系统自动选择获取目标区域。例如,基于手柄输入创面的类型为痤疮,通过系统自动匹配患者痤疮的发生区域,从而可以确定目标区域为患者的脸部。
等离子体生成装置是指发射等离子体的相关装置。关于等离子体刷的更多内容参见图1及其相关描述。
移动装置是指移动等离子体刷的相关装置。关于移动装置的更多内容参见图1及其相关描述。
步骤220,通过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其中,第一图像为摄像装置对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等离子体参数包括等离子体的强度、等离子体的温度。
摄像装置是指用于拍摄目标区域图像的相关装置。关于摄像装置的更多内容参见图1及其相关描述。
第一图像是指基于摄像装置获取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为摄像装置对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例如,第一图像可以是患者的手部图像、腿部图像、颈部图像、脸部图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摄像装置获取到的图像中特定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例如,可以将获取到的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图像为第一图像等。
等离子体参数是指可以反映等离子体的属性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参数包括等离子体的强度、等离子体的温度。
等离子体的强度是指等离子体每秒发射的等离子体的数量强度,例如,等离子体的强度可以是超强、强、中等、弱、超弱等。其中,等离子体的强度越小,每秒发射的等离子体数量越少。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等离子体的强度。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等离子体刷的刷毛上的挡片,调整等离子体的强度。如,将等离子体刷的刷毛上的挡片调整为挡住一半等离子体,则等离子体的强度就可以降低为原来强度的一半。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的强度还可以指等离子体的放电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电压,调节等离子体的强度。
等离子体的温度是指等离子体的相关温度,例如,等离子体的温度可以是超高温、高温、中温、低温、超低温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的温度与患者温度、患者创面周边的温度有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刷,调整等离子体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设第一图像的图像特征与等离子体参数的对照表,根据查表确定等离子体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参数确定模型,基于第一图像的图像特征,确定等离子体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历史图像特征数据,确定等离子体参数。例如,可以提取第一图像的图像特征并处理为图像特征向量,将第一图像的图像特征向量与历史图像的图像特征向量数据对应进行比对,选择第一图像的图像特征向量最接近的历史数据图像对应的图像特征向量作为参考特征向量,则等离子体参数可以是参考特征向量对应的历史等离子体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参数还相关于患者的反应烈度。
患者的反应烈度是指衡量患者接受等离子体治疗时的反应的强烈程度,例如,患者的反应烈度可以是一个[0,1]的数值,例如0.8。在一些实施例中,患者的反应烈度可以基于患者接受等离子体治疗时的面部表情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摄像装置,获取至少一张面部表情图像,基于面部表情图像确定患者的反应烈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患者的反应烈度高于第一阈值,可以动态调整等离子体的参数;响应于患者的反应烈度高于第二阈值,需要立即停止装置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图像识别模型,确定患者的反应烈度。
图像识别模型可以用于确定患者的反应烈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可以是机器学习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的输入可以是患者的面部表情图像,输出可以是患者的反应烈度。
图像识别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训练获取。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可以通过多个带有标签的训练样本训练得到。例如,可以将多个带有标签的训练样本输入初始图像识别模型,通过标签和初始图像识别模型的结果构建损失函数,基于损失函数迭代更新图像识别模型的参数。当初始图像识别模型的损失函数满足预设条件时模型训练完成,得到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损失函数收敛、迭代的次数达到阈值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训练样本可以包括样本患者的面部表情图像。标签可以是患者的反应烈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训练样本可以基于历史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图像获取,标签可以通过人工标注获取。例如,对于“面目越狰狞、越显痛苦的表情”,标签“反应烈度”可以越大,如0.9;再例如,对于“面目越平静、越显无关的表情”,标签“反应烈度”可以越小,如0.1。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等离子体参数还相关于患者的反应烈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制定相匹配的、合理的等离子体刷治疗方案,提高等离子体刷的治疗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治疗时间是指使用等离子体刷治疗的时间,例如,治疗时间可以是10min、半小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治疗时间与等离子体的参数有关。例如,等离子体参数中的等离子体的温度降低,等离子体参数中的强度也降低,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则相应的治疗时间可以增加;再例如,等离子体参数中的等离子体的温度升高,等离子体参数中的强度也升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则相应的治疗时间可以减少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人工设置,确定治疗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模型,基于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确定治疗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通过第一图像确定的患者的反应烈度确定治疗时间,如患者的反应烈度越大,治疗时间越短。
步骤230,通过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生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生成装置是指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的相关装置。关于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的更多内容参见图1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生成等离子体。
步骤240,基于等离子体刷发出符合等离子体参数的等离子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刷,发出符合等离子体参数的等离子体。其中,等离子体刷可以包括多个刷毛,等离子体刷的刷毛可以用于发射等离子体。关于等离子体刷的刷毛的更多内容参见图3及其相关描述。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控制器控制输入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等离子体刷在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目标区域,可以提升治疗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物力;并且,从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第一图像确定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创伤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有关流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示例和说明,而不限定本说明书的适用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说明书的指导下可以对流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然而,这些修正和改变仍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之内。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等离子体刷结构的示例性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刷310包括多根刷毛,例如刷毛3101,刷毛3102,刷毛3103等。控制器320用于确定等离子体刷的多根刷毛中至少一根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
刷毛可以指等离子体刷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发射等离子体的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的治疗需要控制刷毛是否需要发射等离子体。例如,所有的刷毛可以同时发射等离子体,也可以是所有的刷毛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发射等离子体。示例性的,刷毛3101单独发射等离子,而刷毛3102和刷毛3103不发射等离子体;又如,刷毛3101和刷毛3103发射等离子体,而刷毛3102不发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参数可以指等离子体刷的多根刷毛中至少一根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所需要满足的要求。等离子体参数包括等离子体的强度、温度等。例如,强度可以是等离子体的放电强度,可以通过调节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电压来调节。温度则可以是35℃、37℃等,也可以是其它满足治疗效果的温度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参数可以由控制器确定。例如,控制器可以基于历史经验预设等离子体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控制等离子体刷的发射刷毛的密度。
发射刷毛可以指等离子体刷中需要发射等离子体的刷毛。例如,刷毛3101和刷毛3103需要发射等离子体,而刷毛3102不需要发射等离子体,则刷毛3101和刷毛3103为发射刷毛,刷毛3102为非发射刷毛。控制器可以对刷毛进行控制以确定不同数量的发射刷毛。
发射刷毛密度可以指等离子体刷中需要发射等离子体的刷毛的数量占总刷毛数量的比例。发射刷毛密度可以是一个[0,1]的数值。例如,等离子体刷中的总刷毛数量为100个,其中,发射刷毛的数量为30个,则发射刷毛的密度为30/100=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刷毛的密度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确定。例如,控制器可以将发射刷毛的密度设置为1,则表示等离子体刷中的所有的刷毛均需要发射等离子体。又如,控制器可以将发射刷毛的密度设置为0,则表示等离子体刷中所有的刷毛均不需要发射等离子体。再如,控制器可以将发射刷毛的密度设置为0.5,则表示等离子体刷中一半的刷毛发射等离子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刷的刷毛可以配置独立的标识(如刷毛编号),不同的刷毛可以被分组(如上半区分为一组、下半区分为一组等),控制器也可以基于实际需求对不同的刷毛进行任意组合,通过控制各个刷毛或各个组的刷毛的等离子体的发射,从而实现发射刷毛的密度的控制。
仅作为示例的,控制器可以通过向各刷毛发送开启或关闭的指令实现对不同刷毛是否发射等离子体的控制。例如,刷毛可以设置挡片等装置,用于阻止或关闭相应数量的刷毛的等离子发射,以实现不同的发射刷毛密度的控制。又如,控制器可以控制等离子体生成装置是否生成等离子体,以实现等离子体刷中对应的各个刷毛或各个组的刷毛的等离子体的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还包括红外测距装置,红外测距装置可以部署在等离子体刷310上,控制器还用于基于红外测距装置测得的距离,确定提示信息。
红外测距装置可以指用于实时监测等离子体刷与目标区域的距离的装置。红外测距装置可以部署在等离子体刷上,也可以部署在等离子体刷的刷毛上。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其它可行的方式进行部署。红外测距装置可以将所监测的距离值发送至控制器。
距离可以指等离子体刷与目标区域的直线距离。例如,2厘米,0.5厘米等。距离可以通过红外测距装置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例如,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等离子体刷与目标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如不断接近),红外测距装置所监测到实时距离值不断变化(如不断变小)。
提示信息可以指用于警示的信息。可以是文本信息,声音信息,信号灯等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例如,提示信息可以是通过显示终端(如显示器)显示的文字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广播进行播报的语音信息;还可以是通过不同颜色(如红色、绿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提示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示信息可以基于控制器通过红外测距装置所监测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确定。例如,预设距离阈值可以为1厘米,当等离子体刷接近目标区域,红外测距装置所实时监测的距离值不断变小,响应于距离为小于1厘米,控制器生成提示信息内容,并进行提示。比如,“请注意,即将接触到患者皮肤表面”,同时,控制器可以停止等离子体刷继续向前移动或停止刷毛的等离子体发射,以避免人工误操作导致对患者造成伤害。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控制器控制等离子体刷中不同的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表面皮肤病患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匹配的、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基于红外装置实时监测等离子体刷与患者的表面皮肤的距离以确定提示信息,可以提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发射刷毛密度以及等离子体参数确定示意图。
表面病患特征可以指皮肤表面病患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例如,类型包括疤痕、皮肤病斑点、皱纹等。其对应的严重的程度可以用0~10的数值表示,值越大表示越严重。表面病患特征可以基于多种方式确定,例如可以基于历史经验或专家确定。例如,可以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通过观察患者的表面皮肤的病患症状(如颜色、形状等)以及患者的描述(如疼痛、瘙痒等)等确定皮肤表面病患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基于表面病患特征确定发射等离子体的发射刷毛密度以及等离子体参数。如图4所示的,控制器可以基于脸部区域、颈部区域、手臂区域等目标区域410的病患数据(如症状),确定相应的脸部区域病患特征、颈部区域病患特征、手臂区域病患特征等目标区域的表面病患特征420。
控制器可以通过建模或采用各种数据分析算法,如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对表面病患特征420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发射等离子体的发射密度431以及等离子体参数432。示例的,可以基于预设的数据表,基于不同的目标区域410的表面病患特征420与发射密度431、等离子体参数432的对应关系进行确定。例如,表面病患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严重,发射刷毛密度可以较大,等离子体的强度、温度可以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基于参数确定模型确定发射刷毛密度和等离子体参数。
关于参数确定模型的更多内容参见图5及其相关描述。
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基于表面病患特征确定发射刷毛密度和等离子体的确定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表面病患特征制定的治疗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使治疗方案更加有效。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参数确定模型的示例性示意图。
参数确定模型可以指用于基于第一图像确定发射刷毛的密度及发射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的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确定模型可以为训练后的机器学习模型。参数确定模型可以包括其他模型。例如,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或其他自定义的模型结构等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确定模型520可以包括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和参数确定层523。
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可以指用于确定表面病患特征的处理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识别层可以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将基于摄像设备获取的第一图像510输入至表面特征识别层521,通过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对第一图像510进行处理,输出表面病患特征5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病患特征522可以是表面病患特征的向量表示。例如,向量(a,b,c,d)中的元素a,b,c,d分别表示疤痕、皮肤病斑点、皱纹、皮肤溃烂4中病患类型,其中,元素a,b,c,d的具体数值可以分别表示相应病患类型的严重程度。示例的,(0.5,0,0,0)表示表面病患的类型为疤痕,其严重程度为0.5,另外,元素b,c,d的数值为0表示表面病患不是皮肤病斑点、皱纹或皮肤溃烂。表面病患特征还可以是其它方式表示,例如矩阵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特征识别层521的输出还包括毛发特征。毛发特征可以指目标区域的毛发密度、毛发的颜色、长度等信息。例如,目标区域周边的毛发数量较多,表示毛发密度较大。可以理解的是,当毛发的密度较大时,对于治疗会有消极影响,比如会影响刷毛发射的等离子与目标区域的接触导致治疗受到阻碍或者效果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对第一图像510进行处理以确定毛发特征。控制器可以基于毛发特征确定毛发密度。例如,通过目标区域的毛发的数量与目标区域的面积大小确定毛发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历史临床数据预设毛发密度阈值,例如0.5。控制器基于获取的目标区域的毛发密度与预设毛发密度阈值进行对比处理,响应于毛发密度大于阈值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毛发拨开,并通过摄像装置重新拍摄第一图像,识别目标区域的表面病患特征。其中,将毛发拨开,可以通过在摄像装置上设置拨片装置,以执行对毛发的拨开操作。
上述通过对目标区域的毛发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毛发对目标区域的遮挡造成的治疗效果下降的问题。同时,将毛发拨开,重新拍摄第一图像并重新识别目标区域的表面病患特征,可以获得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表面病患特征。
参数确定层523可以指用于确定发射刷毛的密度及等离子体参数的处理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层523可以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将表面特征识别层521输出的表面病患特征522输入至参数确定层523,通过参数确定层523对表面病患特征522进行处理,输出发射刷毛的密度和等离子体参数5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层523的输入还包括毛发特征。毛发特征可以由表面特征识别层521确定。通过参数确定模型对毛发特征的处理,使得最终确定的发射刷毛的密度及等离子体参数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参数还相关于目标区域危险度。目标区域危险度可以指在对目标区域进行治疗时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危险指数。危险度可以是一个[0,1]的数值,例如0.7。
目标区域危险度可以基于实际情况预先设定。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区域在治疗过程中的潜在危害进行预先设定。示例性的,对于左胸部区域的目标区域,由于可能会对心脏器官造成危害,而心脏比较敏感且容易受到伤害,则对左胸部区域的危险度设置可以较高,例如0.9。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不同的目标区域的危险度。例如,脸部区域(血管密集)、颈部区域(血管密集)、左胸部(靠近心脏)等为危险度较高的目标区域,四肢、背部、肩部为危险度较低的目标区域。控制器可以基于不同区域的危险度对等离子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危险度较高的目标区域,等离子体的温度可以降低些,强度也可以降低,相应的治疗时间也可以减少,以降低本次治疗造成的其它潜在危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确定模型520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中参数确定模型520的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和参数确定层523可以进行联合训练。训练样本包括多组通过摄像装置获取的第一图像数据,训练样本的标签可以为相应的发射刷毛密度以及等离子体参数值。其中,标签可以基于历史临床数据的发射刷毛密度以及等离子体参数值进行人工标注。
控制器可以将训练样本中的多个第一图像510输入至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并将表面特征识别层521输出的表面病患特征522作为参数确定层523的输入,基于参数确定层523的输出与标签构建损失函数,并基于损失函数同时迭代更新初始的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和初始参数确定层523的参数。直到预设条件被满足训练完成,得到训练好的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和参数确定层523,并最终获取参数确定模型520。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损失函数小于阈值、收敛,或训练周期达到阈值。
通过联合训练,可以解决表面特征识别层521在训练时的标签难以获取的问题。同时联合训练,可以提高训练的效率。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参数确定模型,可以有助于更快更准确得确定等离子体的参数。减少人工参与所带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说明书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说明书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说明书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说明书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说明书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作为参考。与本说明书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说明书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说明书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说明书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说明书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说明书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用于皮肤病治疗,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装置、电源装置、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控制器;
所述电源装置用于对所述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进行供电;所述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等离子体;所述等离子体刷用于发射所述等离子体;
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等离子体刷的移动指令,并带动所述等离子体刷移动至目标区域;
所述控制器用于:
从输入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并控制所述等离子体刷在所述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目标区域;
从所述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摄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
所述等离子体参数包括所述等离子体的强度、所述等离子体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刷包括多根刷毛,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等离子体刷的所述多根刷毛中至少一根刷毛发射的所述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病患特征,确定发射所述等离子体的发射刷毛的密度及所述发射刷毛发射的所述等离子体的所述等离子体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参数还相关于患者的反应烈度。
5.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包括:输入装置、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等离子体刷、移动装置、摄像装置、控制器,所述方法由所述控制器执行;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并控制所述等离子体刷在所述移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目标区域;
通过所述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摄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所述等离子体参数包括所述等离子体的强度、所述等离子体的温度;
通过所述等离子体生成装置生成等离子体;
基于所述等离子体刷发出符合所述等离子体参数的所述等离子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体刷包括多根刷毛,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等离子体刷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等离子体刷的所述多根刷毛中至少一根刷毛发射的所述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治疗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病患特征,确定发射所述等离子体的发射刷毛的密度及所述发射刷毛发射的所述等离子体的所述等离子体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参数还相关于患者的反应烈度。
9.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刷装置,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的实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后,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的实现方法。
CN202210998359.7A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54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359.7A CN115054829B (zh)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359.7A CN115054829B (zh)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4829A true CN115054829A (zh) 2022-09-16
CN115054829B CN115054829B (zh) 2022-12-02

Family

ID=83207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8359.7A Active CN115054829B (zh)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48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4700A (zh) * 2022-10-28 2022-12-02 江苏容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常见皮肤病治疗的低温等离子体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579A (zh) * 2017-06-29 2017-09-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可显化皮肤病区的自动定位光学治疗仪器及控制方法
CN109498997A (zh) * 2018-12-28 2019-03-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等离子体诱导组织再生的装置
CN110507911A (zh) * 2019-08-16 2019-11-29 苏州先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光组治疗装置和治疗方法
CN113663221A (zh) * 2021-08-13 2021-11-1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手持式等离子体刷皮肤病治疗仪
CN114299547A (zh) * 2021-12-29 2022-04-0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对象所处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579A (zh) * 2017-06-29 2017-09-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可显化皮肤病区的自动定位光学治疗仪器及控制方法
CN109498997A (zh) * 2018-12-28 2019-03-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等离子体诱导组织再生的装置
CN110507911A (zh) * 2019-08-16 2019-11-29 苏州先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光组治疗装置和治疗方法
CN113663221A (zh) * 2021-08-13 2021-11-1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手持式等离子体刷皮肤病治疗仪
CN114299547A (zh) * 2021-12-29 2022-04-0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对象所处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4700A (zh) * 2022-10-28 2022-12-02 江苏容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常见皮肤病治疗的低温等离子体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4829B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6496B2 (en) Determination of breathing signal from thermal images
CN115054829B (zh) 智能化等离子体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9002846B (zh)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324072B (zh) 病灶点识别和绘制
US11793715B2 (en) Hot plasma disease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17533005A (ja) 呼吸誘導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8755489B2 (en) Teletherapy location and dose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15068845B (zh) 等离子体创面处置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54702B2 (en) Connected body surface care module
EP4142873A1 (en) Automa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segmentation for ultrasound thermal therapy control
CN110251081B (zh) 照射参数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5365A (zh) 微波治疗机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应用中的数据采集系统
US2023025567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kin tissue using cold plasma
CN114631892A (zh) 一种自动诊断治疗智能型皮肤病医疗机器人系统
JP6895603B1 (ja) 微弱電流による人体の機能改善を施すための治療・施術システム
CN115424700B (zh) 用于常见皮肤病治疗的低温等离子体系统
ITUA20163405A1 (it) Dispositivo per il trattamento del corpo umano mediante l'utilizzo di campi elettromagnetici.
CN114632264A (zh) 一种基于人脸图像识别的射频变频控制方法
CN117059225A (zh) 一种治疗参数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695534B (zh) 一种宫颈癌放疗精准定位与剂量控制系统
CN111408048B (zh) 一种基于电场治疗监护子设备云组系统及模式
EP4129399A1 (en) Motion reduction in diagnostic imaging or radiation therapy
GUIDI et al. N. MAFFEI, G. GUIDI, C. VECCHI, G. BALDAZZI
KR20240044555A (ko) AIoT 기반 사용자 맞춤형 피부미용기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피부관리 시스템
CN115670639A (zh) 一种高压陡脉冲治疗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6

Address after: Room 2310, Jiangsu Commercial Building, No. 28 Zhongshan North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Jinyou Health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D8, No. 9 Kechuang Avenu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Zhongshan Community),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44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RONGZ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