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2863B - 唑衍生物、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农业园艺用药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 Google Patents

唑衍生物、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农业园艺用药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2863B
CN115052863B CN202180012657.8A CN202180012657A CN115052863B CN 115052863 B CN115052863 B CN 115052863B CN 202180012657 A CN202180012657 A CN 202180012657A CN 115052863 B CN115052863 B CN 115052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zole derivative
compound
reaction
methyl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26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2863A (zh
Inventor
正野大河
百足勉
高下朋之
三宅泰司
平田淳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e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052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2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4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24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49/08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01,3-Diazoles; Hydrogenated 1,3-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no bond to a nitrogen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00Disinfectants;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r mixtur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5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5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3/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ttached to ring nitr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人畜的毒性低、处理安全性优异、并且对广泛的植物病害显示出优异的防治效果以及显示出对植物病菌的高抗菌性的植物病害防治剂。本发明是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Description

唑衍生物、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农业园艺用药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唑衍生物(azole derivative)以及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此外,涉及含有该唑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的农业园艺用药剂以及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背景技术
以往,要求对人畜的毒性低、处理安全性优异、并且对广泛的植物病害显示出高防治效果的农业园艺用药剂。作为显示出高防治效果的农业园艺用药剂,已知有唑系杀菌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3/007767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9/09352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要求对人畜的毒性低、处理安全性优异、并且对广泛的植物病害显示出优异的防治效果以及显示出对植物病菌的高抗菌性的植物病害防治剂。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化合物。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下述通式(I)所示的唑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唑衍生物是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21
[式(I)中,
A为N或CH;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或C3-C8-环烷基-C1-C4-烷基;
R1与R2任选地彼此键合而形成环;
Z为苯基、或包含1、2、3或4个选自O、N以及S中的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族杂环;
R3为卤素、羟基、氨基、腈基、硝基、五氟硫烷基(pentafluorosulfanyl)、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
R3在Z的任意取代位置键合n个;
n为0、1、2、3、4或5;
m为1或2]。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唑衍生物对引发植物病害的多种细菌具有优异的杀菌作用。因此,包含本发明的唑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药剂对广泛的植物病害发挥高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仅表示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一例,并非由此缩小本发明的范围。
〔1.唑衍生物〕
本发明的唑衍生物是下述通式(I)所示的唑衍生物(以下,称为唑衍生物(I))。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31
通式(I)中,A为N或CH,优选为N。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或C3-C8-环烷基-C1-C4-烷基。
C1-C6-烷基为碳原子数为1~6个的直链或支链状烷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1-甲基乙基、1,1-二甲基乙基、丙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丁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以及4-甲基戊基。
C3-C8-环烷基为碳原子数为3~8个的环状烷基,例如可列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以及环辛基。
C3-C8-环烷基-C1-C4-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3~8个的环状的环烷基与直链或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1~4个的烷基键合。例如可列举出:环丙基甲基、环丁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2-环丙基乙基、1-环丙基乙基、2-环己基乙基、3-环丙基丙基、2-环丙基丙基、4-环丙基丁基。
R1和R2任选地彼此键合而与R1和R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
Z为苯基或包含1、2、3或4个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族杂环。在此杂原子为选自O、N以及S中的原子。在芳香族杂环包含多个杂原子的情况下,所具有的多个杂原子可以为彼此相同的原子,也可以为不同的原子。Z优选为苯基、或包含1~3个选自N和S中的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族杂环,进一步优选为苯基。
作为五元或六元芳香族杂环基,例如可列举出:呋喃基、吡唑基、噻吩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吡嗪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恶唑基、异恶唑基、恶二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以及三嗪基。
在Z上任意位置处键合有n个R3。在此,n为0、1、2、3、4或5。R3为卤素、羟基、氨基、腈基、硝基、五氟硫烷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1-C4-烷基为碳原子数为1~4个的直链或支链状烷基,可列举出上述的C1-C6-烷基中的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基团。
C1-C4-卤代烷基为1或2个以上的卤素原子在上述的C1-C4-烷基的可取代位置进行取代而成的基团。在取代的卤素基团为2个以上的情况下,卤素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作为卤素基团,可列举出氯基、溴基、碘基或氟基。作为C1-C4-卤代烷基,例如可列举出:氯甲基、2-氯乙基、2,3-二氯丙基、溴甲基、氯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以及3,3,3-三氟丙基。
C1-C4-烷氧基为碳原子数1~4个的直链或支链状的烷氧基,例如可列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
C1-C4-卤代烷氧基为1或2个以上的卤素基团在上述的C1-C4-烷氧基的可取代位置进行取代而成的基团。在取代的卤素基团为2个以上的情况下,卤素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
R3的键合位置不限制,优选为相对于通式(I)的醚键的2位、3位、或4位,进一步优选为4位。
m为1或2。即,在m=1的情况下,唑衍生物(I)具有茚满骨架,在m=2的情况下,具有四氢萘骨架。优选为m=1。
作为唑衍生物(I)的优选的一个方案,可列举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4-烷基、或R1与R2键合而成为环烷基的唑衍生物(I)。作为唑衍生物(I)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方案,进一步可列举出m为1的唑衍生物(I)。作为唑衍生物(I)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方案,进一步可列举出Z为苯基的唑衍生物(I)。
作为唑衍生物(I)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方案,可列举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或R1与R2键合而成为环烷基的唑衍生物(I)。作为唑衍生物(I)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方案,可列举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或R1与R2键合而成为环烷基、m为1的唑衍生物(I)。作为唑衍生物(I)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方案,可列举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或R1与R2键合而成为环烷基、m为1、R3为卤素、C1-C4-卤代烷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的唑衍生物(I)。
将列举为特别优选的唑衍生物(I)的例子的唑衍生物在下述表1-1和表1-2中列举出。下述表1-1和表1-2的A、R1、R2以及m分别与上述式(I)的A、R1、R2以及m对应,表1-1和表1-2的Z-(R3)n与上述式(I)的Z和(R3)n所示的结构部分对应。
[表1-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5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61
[表1-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6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号I-17所示的化合物中,是由R1、R2以及R1与R2键合的碳原子形成环丙烷环的物质。
唑衍生物(I)的农药学上或工业上可接受的盐特别包含其阳离子和阴离子不会给唑衍生物(I)的作用带来不良影响的这些阳离子的盐或这些酸的酸加成盐。优选的阳离子特别是碱金属(优选为钠以及钾)、碱土金属(优选为钙、镁以及钡)、过渡金属(优选为锰、铜、锌以及铁)的离子,此外,在所期望的情况下,也是任选地具有1~4个C1-C4-烷基取代基和/或1个苯基取代基或苄基取代基的铵离子(优选为二异丙基铵、四甲基铵、四丁基铵、三甲基苄基铵),进而是鏻离子、锍离子(优选为三(C1-C4-烷基)锍)以及氧化锍离子(优选为三(C1-C4-烷基)氧化锍)。
有用的酸加成盐的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溴离子、氟离子、硫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二氢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磺酸盐、芳香族磺酸盐、六氟硅酸根离子、六氟磷酸根离子、苯甲酸离子以及C1-C4-链烷酸的阴离子,优选为甲酸离子、醋酸离子、丙酸离子以及丁酸离子。这些可以通过使唑衍生物(I)与对应的阴离子的酸(优选为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硝酸或对甲苯磺酸)反应而形成。
将唑衍生物(I)的农药学上或工业上可接受的盐的几个例子示于下述表2。下述表2的A、R1、R2以及m分别与上述式(I)的A、R1、R2以及m对应,表2的Z-(R3)n与上述式(I)的Z和(R3)n所示的结构部分对应。
[表2]
化合物编号 A <![CDATA[R<sup>1</sup>]]> <![CDATA[R<sup>2</sup>]]> m <![CDATA[Z-(R<sup>3</sup>)<sub>n</sub>]]> 盐的种类
I-S1 N <![CDATA[CH<sub>3</sub>]]> <![CDATA[CH<sub>3</sub>]]> 1 4-氯苯基 盐酸盐
I-S2 N <![CDATA[CH<sub>3</sub>]]> <![CDATA[CH<sub>3</sub>]]> 1 4-氯苯基 硫酸盐
I-S3 N <![CDATA[CH<sub>3</sub>]]> <![CDATA[CH<sub>3</sub>]]> 1 4-氯苯基 硝酸盐
I-S4 N <![CDATA[CH<sub>3</sub>]]> <![CDATA[CH<sub>3</sub>]]> 1 4-氯苯基 对甲苯磺酸盐
〔2.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唑衍生物(I)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任意一种方法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唑衍生物的各制造方法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上述通式(I)的A为N的情况的方案进行说明。然而,对于A为CH的方案,也容易地理解为可以参照以下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下述方案中的R1、R2、R3、Z、m以及n分别与上述通式(I)的R1、R2、R3、Z、m以及n对应。此外,将式(x)(x为数字)所示的化合物简记为化合物(x)。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公知的反应机理的步骤的反应中,供于反应的试剂、碱及溶剂等、以及温度等各种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技术常识能适当设定的范围的条件。
(1)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1
在R1和R2为氢以外的相同基团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下述合成方案1由通过公知的技术而得的化合物制造唑衍生物(I)。
[化学式3]
(合成方案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081
(步骤1)通过使化合物(1)的酮α位烷基化得到化合物(2)。烷基化只要通过使用烷基碘等烷基化试剂的反应来进行即可。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烷基化试剂的烷基碘、作为碱的氢化钠、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2)将化合物(2)的卤素X与被1个以上的R3取代或未取代的酚或具有羟基的芳香族杂环进行取代,由此得到化合物(3)。就与酚或具有羟基的芳香族杂环的取代而言,反应可根据X的种类而不同。例如,在X为F或Cl的情况下,能进行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NAr)中的取代。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X设为F,使用作为碱的碳酸钾、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120℃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此外,在X为Cl、Br或I的情况下,能进行使用了铜催化剂的乌尔曼(Ullmann)缩合反应中的取代。需要说明的是,乌尔曼缩合反应不限于高温(例如195℃)下的反应,也可以使用配体在较低温(例如135℃)的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X设为Br,使用作为铜催化剂的碘化铜(I)、作为碱的碳酸铯、作为溶剂的N-甲基吡咯烷酮,通过微波反应装置在195℃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此外,作为另一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加入作为铜催化剂的碘化铜(I)、作为配体的三(2,4-戊二酮)合铁(III),使用作为碱的碳酸钾、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油浴在135℃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
(步骤3)使化合物(3)通过科里-柴可夫斯基反应(Corey-Chaykovsky Reaction)进行环氧乙烷化,接着进行唑化,由此得到唑衍生物(I)。环氧乙烷化和唑化可以作为分别的反应而阶段性进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锅法进行。通过利用一锅法进行环氧乙烷化和唑化的反应,能减少工序数。在利用一锅法进行反应的情况下,在溶剂中,使化合物(3)在1,2,4-三唑或其碱金属盐以及硫叶立德的共存下进行反应,由此得到目标唑衍生物(I)。具体而言,在溶剂中对化合物(3)与1,2,4-三唑或其碱金属盐进行混合,向其中断续地添加叶立德试剂和碱,由此使反应体系中产生的中间体环氧乙烷依次唑化,能得到目标唑衍生物(I)。
作为溶剂,可列举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等具有酰胺键的极性溶剂、所述极性溶剂与醇的混合溶剂、或二甲基亚砜。此外,作为混合溶剂中的醇,可列举出叔丁醇。
作为硫叶立德,可列举二甲基亚甲基锍等亚甲基锍类和二甲基亚甲基氧锍等亚甲基氧锍类。所使用的亚甲基锍类或亚甲基氧锍类可以通过在溶剂中使锍盐(例如,三甲基碘化锍和三甲基溴化锍等)或氧化锍盐(例如三甲基碘化亚砜和三甲基溴化亚砜(TMSOB)等)等叶立德试剂与碱进行反应来生成。作为碱,例如可以使用氢化钠等金属氢化合物,或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以及叔丁醇钾等碱金属的醇盐等。此外,也可以使用1,2,4-三唑的碱金属盐。
作为利用一锅法进行环氧乙烷化和唑化反应的反应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化合物(3)和1,2,4-三唑钠盐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以80℃混合,向其中分批添加作为叶立德试剂的TMSOB、作为碱的叔丁醇钠,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另一方面,作为阶段性地进行环氧乙烷化和唑化的反应方法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在环氧乙烷化中,使用作为叶立德试剂的三甲基碘化锍(TMSI),碱使用氢化钠,溶剂使用二甲基亚砜,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此外,在之后的唑化中,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1,2,4-三唑、作为碱的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以及作为溶剂的二甲基亚砜,在80℃下进行反应。
(1’)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1’
在X为Cl、I或Br的情况下,代替步骤2和3,如下述合成方案1’所示,对化合物(2)导入唑而得到化合物(4),唑导入后通过乌尔曼缩合反应(Ullmann condensation reaction)合成醚骨架,由此能得到唑衍生物(I)。
[化学式4]
(合成方案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101
(步骤2’)通过在化合物(2)中导入唑,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2)的唑化通过与上述的步骤3相同的方法进行即可。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通过上述的步骤3所记载的一锅法进行反应的方法。
(步骤3’)使用被1个以上的R3取代或未取代的酚或具有羟基的芳香族杂环,从化合物(4)通过乌尔曼缩合反应合成醚骨架,由此得到唑衍生物(I)。在此的乌尔曼缩合反应中,不限于在高温(例如195℃)下的反应,也可以使用配体在较低温(例如135℃)的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加入作为铜催化剂的碘化铜(I)、作为配体的三(2,4-戊二酮)合铁(III),使用作为碱的碳酸钾、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油浴在135℃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2)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2
在R1或R2中任一个为H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下述合成方案2,由通过公知的技术而得的化合物制造唑衍生物(I)。下述合成方案2和2’中举例示出为R1=H。此外,在R1和R2彼此为烷基且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由通过下述合成方案2而得的化合物(8)制造唑衍生物(I)。
[化学式5]
(合成方案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121
(步骤1)通过乌尔曼反应或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使化合物(1)的卤素X与取代或未取代的酚或具有羟基的芳香族杂环进行取代,由此由化合物(1)得到化合物(5)。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化合物(1)那样在酮α位存在氢的情况下,在碱性高温条件下,以酮α位为起点的副反应可能会优先进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比较温和的条件的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X设为F,使用作为碱的碳酸钾、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120℃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2)通过使化合物(5)以β酮酯的形式增加碳来得到化合物(6)。由此保护取代位置之一,此外亚甲基相对于亲核取代反应被活化。增加碳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方法:通过对作为反应试剂兼溶剂的ROCOOR所示的碳酸二烷基酯(R为烷基,所具有的两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行加热回流来反应。需要说明的是,若将化合物(5)直接烷基化,则也可能生成二取代物,因此难以选择性地合成一取代物。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反应试剂兼溶剂的碳酸二甲酯、作为碱的氢化钠,加入少量的甲醇,通过加热回流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3)通过使化合物(6)的活性次甲基烷基化,得到化合物(7)。烷基化只要通过使用烷基碘等烷基化试剂的反应来进行即可。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烷基化试剂的异丙基碘、作为碱的氢化钠、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80℃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4)通过将化合物(7)的酯水解脱碳酸,得到化合物(8)。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碱的30%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通过加热回流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5)通过维蒂希反应(Wittig Reaction),由作为酮的化合物(8)得到作为烯烃的化合物(9)。需要说明的是,在R1和R2都为H的情况下,省略步骤2、3以及4,将化合物(5)直接烯烃化即可。作为磷叶立德的叶立德试剂,可列举出甲基三苯基溴化鏻等。作为更具体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叶立德试剂的甲基三苯基溴化鏻、作为碱的叔丁醇钾、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6)在催化量的四氧化锇和再氧化剂的共存下,使化合物(9)氧化,由此合成作为嚬哪醇的化合物(10)。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催化量的四氧化锇,使用作为再氧化剂的N-甲基吗啉氧化物、作为溶剂的水与丙酮的混合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使化合物(9)环氧乙烷化来得到唑衍生物(I)。
(步骤7)对化合物(10)的伯羟基导入作为离去基团的磺酰基,由此得到化合物(11)。离去基团的导入可以使用R4SO2Cl所示的取代磺酰氯。在此,R4表示氢原子任选地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3的烷基、苯基或萘基。R4优选为4-甲基苯基。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离去基团导入试剂的对甲苯磺酰氯、作为碱的吡啶、作为溶剂的氯仿,在0℃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8)使用1,2,4-三唑的碱金属盐使化合物(11)唑化,由此得到唑衍生物(I)。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唑化试剂的1,2,4-三唑钠盐、作为溶剂的N-甲基吡咯烷酮,在120℃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在R1和R2彼此为烷基且彼此不同的情况下,使化合物(8)的酮α位烷基化,导入与R2不同的R1即可。烷基化只要通过使用烷基碘等烷基化试剂的反应来进行即可。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烷基化试剂的烷基碘、作为碱的氢化钠、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烷基化之后通过进行步骤5至步骤8,能得到R1和R2彼此为烷基且彼此不同的唑衍生物(I)。
(2’)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2’
在X为Cl、I或Br的情况下,代替步骤1,如下述合成方案2’所示,最后通过乌尔曼缩合反应将化合物(24)的卤素基团X与取代或未取代的酚或具有羟基的芳香族杂环进行取代,由此能得到唑衍生物(I)。(合成方案2’)
[化学式6]
(合成方案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141
(3)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3
在R1与R2键合并与R1和R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丙烷环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下述合成方案3,由通过公知的技术而得的化合物制造唑衍生物(I)。
[化学式7]
(合成方案3)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151
(步骤1)在化合物(1)的酮α位导入亚甲基,由此得到化合物(12)。亚甲基的导入方法例如可以参照非专利文献:Org.Syn.Coll.,vol.7(1990)p332所记载的方法来实施。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通过使多聚甲醛和N-甲基苯铵三氟乙酸盐(N-methylanilinium trifluoroacetate)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2)通过科里-柴可夫斯基反应(Corey-Chaycovsky Reaction)使硫叶立德作用于化合物(12)的酮α位的环外亚甲基(exomethylene),由此导入环丙烷环,得到化合物(13)。通常当使氧化锍叶立德发挥作用时发生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当使用锍叶立德(sulfonium ylide)时发生环氧乙烷化。因此,叶立德试剂优选使用氧化锍盐。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叶立德试剂的三甲基碘化亚砜,使用作为碱的氢化钠、作为溶剂的二甲基亚砜,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3)将化合物(13)的卤素X与取代或未取代的酚或具有羟基的芳香族杂环进行取代,由此得到化合物(14)。具体而言,与上述的合成方案1中的步骤2中的化合物(3)的合成方法相同。
(步骤4)使化合物(14)通过科里-柴可夫斯基反应进行环氧乙烷化,继而进行唑化,由此得到唑衍生物(I)。具体而言,与上述的合成方案1中的步骤3中的唑衍生物(I)的合成方法相同。
(4)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4
在Z为芳香族杂环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下述合成方案4,由通过公知的技术而得的化合物制造唑衍生物(I)。
[化学式8]
(合成方案4)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161
(步骤1)通过使化合物(1)的酮α位烷基化来得到化合物(2)。具体而言,与上述的合成方案1中的步骤1中的化合物(2)的合成方法相同。
(步骤2)通过化合物(2)与具有取代基R的苯甲醇的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化合物(15)。在该情况下,作为X,优选反应性高的F。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X设为F,使用作为碱的叔丁醇钾、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需要说明的是,R可列举出氢、卤素以及甲氧基,但并不限于此。
(步骤3)使化合物(15)通过科里-柴可夫斯基反应进行环氧乙烷化,继而进行唑化,由此合成化合物(16)。具体而言,与上述的合成方案1中的步骤3中的唑衍生物(I)的合成方法相同。
(步骤4)使用钯系催化剂,在氢气氛下使化合物(16)接触还原,由此合成化合物(17)。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在氢气氛下,使用作为催化剂的钯碳、作为溶剂的乙醇,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步骤5)将化合物(17)作为亲核剂,与具有卤素的杂环进行反应,由此合成唑衍生物(I)。优选使用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在使用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的情况下,作为杂环所具有的卤素,优选F或Cl,更优选F。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作为具有卤素的杂环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吡啶、作为碱的碳酸铯、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60℃下进行反应,但并不限定于此方法。
〔3.唑衍生物的N-氧化物体的制造方法〕
N-氧化物体可以通过由唑衍生物(I)按照现有的氧化方法进行处理来制备。例如,可以通过利用间氯过苯甲酸等有机过酸(参照:WO 03/64572或J.Med.Chem.38(11),1892~903,1995)处理唑衍生物(I)来制备。或者,可以通过利用作为无机氧化剂的过氧化氢(参照:J.Heterocyc.Chem.18(7),1305~8,1981)或过一硫酸氢钾(oxone)(参照:J.Am.Chem.Soc.123(25),5962~5973,2001)处理唑衍生物(I)来制备。该氧化能带来纯的单N-氧化物或不同的N-氧化物的混合物。N-氧化物的混合物可以利用色谱法等现有方法进行分离。
〔4.农业园艺用药剂〕
唑衍生物(I)具有咪唑基或1,2,4-三唑基,因此形成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加成盐、或金属络合物。因此,作为酸加成盐和金属络合物的一部分,可以用作农业园艺用药剂等的有效成分。
(1)植物病害防治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的农业园艺用药剂对广泛的植物病害呈现出防治效果。
适用病害的例子可列举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各病害的后面的括弧内表示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Phakopsora meibomiae)、大豆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大豆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大豆褐斑病(Alternariasp.)、大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大豆丝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大豆叶腐病(Rhizoctonia solani)、大豆黑点病(Diaporthe phaseolorum)、大豆茎疫病(Phytophthora sojae)、菜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油菜黑胫病(Plenodomus lingam)、油菜茎溃疡病(Plenodomus biglobosus),油菜轻叶斑病(Pyrenopeziza brassicae)、油菜根瘤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油菜黄萎病(Verticillium longisporum)、油菜黑斑病(Alternaria spp)、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水稻芝麻叶枯病(Cochliobolusmiyabeanus)、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 pv.oryzae)、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solani)、水稻茎腐病(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水稻恶苗病(Gibberellafujikuroi)、水稻苗立枯病(Pythiumaphanidermatum)、水稻立枯病(Gaeumannomycesgraminis)、大麦白粉病(Br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大麦黑锈病(Pucciniagraminis)、大麦黄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大麦斑叶病(Pyrenophora graminea)、大麦云纹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大麦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大麦网斑病(Pyrenophora teres)、大麦赤霉病(Fusariumgraminearum、Microdochium nivale)、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小麦红锈病(Puccinia recondita)、小麦黄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小麦眼纹病(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Microdochium nivale)、小麦颖枯病(Phaeosphaerianodorum)、小麦叶枯病(Zymoseptoria tritici)、小麦红雪腐病(Microdochium nivale)、小麦立枯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小麦黑点病(Epicoccum spp)、小麦黄斑病(Pyrenophoratritici-repentis)、小麦小粒菌核病(Typhula incarnata、Typhulaishikariensis)、草银元斑病(Sclerotinia homoeocarpa)、草大斑病(Rhizoctoniasolani)、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草灰叶斑病(Pyricularia grisea)、草坏死环斑病(Ophiosphaerella korrae)、草红线(Laetisariafuciformis)、草锈病(Puccinia zoysiae)、草的夏季斑枯病(Magnaporthepoae)、暖季草的根衰(Gaeumannomyces graminis)、草棕色环斑(Waitea circinata)、草仙子环病(Agaricus spp.、Calvatia cyathiformis、Chlorophyllum molybdite、Clitocybespp.、Lepiota app.、Lepista subnuda、Lycoperdon spp.、Marasmius oreades、Scleroderma spp.、Tricholoma spp.等)、草红色雪腐病(Microdochium nivale)、草雪腐小粒菌核病(Typhula incarnate、Typhula ishikariensis)、草弯孢菌叶枯病(Curvulariasp.)、草疑似叶腐病(Ceratobasidium sp.)、草立枯病(Gaeumannomyces sp.、Phialophora sp.)、玉米黑穗病(Ustilago maydis)、玉米炭疽病(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玉米褐斑病(Kabatiella zeae)、玉米灰色斑点病(Cercospora zeae-maydis)、玉米煤烟斑病(Setosphaeria turcica)、玉米北方斑点病(Cochlioboluscarbonum)、玉米斑点病(Physoderma maydis)、玉米锈病(Puccinia spp.)、玉米芝麻叶枯病(Bipolaris maydis)、玉米黄色芝麻叶枯病(Phyllosticta maydis)、玉米赤霉病(Gibberella zeae)、甘蔗锈病(Puccinia spp.)葫芦科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葫芦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Glomerella cingulata)、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黄瓜灰色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苹果黑斑病(Venturiainaequalis)、苹果念球菌病(Monilinia mali)、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alternata)、苹果腐烂病(Valsa ceratosperma)、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梨白粉病(Phyllactinia pyri)、梨红点病(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梨黑点病(Venturia nashicola)、草莓白粉病(Podosphaera aphanis)、核果树褐腐病(Moniliniafructicola)、柑桔蓝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葡萄腐烂病(Glomerella cingulata)、葡萄锈病(Phakopsora euvitis)、香蕉黄条叶斑病(Mycosphaerella musicoka)、香蕉黑条叶斑病(Mycosphaerella fijiensis)、番茄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茄型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马铃薯夏疫霉病(Alternaria solani)、马铃薯炭疽病(Colletotrichumcoccodes)、马铃薯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Leveillula taurica)、马铃薯疫霉菌腐烂病(Phytophthorainfestans)、烟草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longipes)、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甜菜白粉病(Erysiphebetae)、甜菜叶腐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甜菜根腐病(Thanatephoruscucumeris)、甜菜黑根病(Aphanomyces cochlioides)、萝卜萎黄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raphani)、茶叶炭疽病(Discula theae-sinensis)、茶叶水疱病(Exobasidiumvexans)、茶叶斑病菌病(Pseudocercospora ocellata、Cercospora chaae)、茶叶环斑病(Pestalotiopsislongiseta、Pestalotiopsis theae)、茶叶净水疱病(Exobasidiumreticulatum)、棉黑斑病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spp.)、棉炭疽病(Glomerella spp.)、棉环斑病(Ascochytagossypii)、棉锈病(Puccinia spp.、Phykopsora gossypii)、棉铃虫疫病和叶斑病(Cercospora spp.)、棉花复视病(Diplopia spp.)、棉硬锁(Fusarium spp.)、棉铃虫疫病(Phoma spp.)、棉花茎叶斑病(Stemphyllium spp.)、花生黑叶疫病(Cercosporidiumpersonatum)、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花生南部疫病(Sclerotiumrolfsii)、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侵害各种作物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腐霉属菌的病害(Pythium spp.)以及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等。此外,由曲霉菌(Aspergillus)属、澳大利亚旋孢腔菌(Cochliobolus)属、伏革菌(Corticium)属、色二孢(Diplodia)属、青霉菌(Penicillium)属、镰刀菌(Fusarium)属、赤霉(Gibberella)属、毛霉(Mucor)属、茎点霉(Phoma)属、拟茎点霉(Phomopsis)属、核腔菌(Pyrenophora)属、腐霉(Pythium)属、丝核菌(Rhizoctonia)属、根霉(Rhizopus)属、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属、腥黑粉菌(Tilletia)属、木霉菌(Trichoderma)属以及黑粉菌(Ustilago)属等引起的各种植物的种子传染性病害或生长初期的病害。
本实施方式的农业园艺用药剂可以用作杀菌剂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农业园艺用药剂在上述的病害中,对小麦叶枯病、小麦红锈病以及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呈现特别优异的防治效果。因此,农业园艺用药剂优选用作麦类防治用,但并不限定于此。
本实施方式中的农业园艺用药剂能利用于全部植物,作为适用植物的例子,可列举出以下;水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小黑麦、玉米、高粱(蜀黍)、甘蔗、草、本草、狗牙根、羊茅以及黑麦草等麦科类;大豆、花生、菜豆、豌豆、小红豆以及苜蓿等豆科类;番薯等旋花科类;红辣椒、柿子椒、番茄、茄子、马铃薯以及烟草等茄科类;荞麦等蓼科类;向日葵等菊科类;人参等五加科类;油菜、大白菜、萝卜、白菜以及日本萝卜等十字花科类;甜菜等藜类;棉花等锦葵科类;咖啡树等茜草科类;可可等梧桐科类;茶叶等茶科类;西瓜、甜瓜、黄瓜以及南瓜等葫芦科类;洋葱、大葱以及大蒜等百合科类;草莓、苹果、杏仁、杏、李子、黄桃、日本李、桃和梨等蔷薇科类;胡萝卜等伞形科类;芋头等芋头科类;芒果等漆树科类;菠萝等凤梨科类;木瓜等木瓜科类;柿等柿树科类;蓝莓等桑科类;山核桃等胡桃科类;香蕉等芭蕉科类;橄榄等木犀科类;椰子和枣椰子等槟榔科类;橘子、橙子、葡萄柚和柠檬等芸香料类;葡萄等葡萄科类;草花(Flowers and ornamental plants)、果树以外的树以及其他观赏用植物。此外,可列举出野生植物、植物栽培品种、通过异种交配或原生质融合等现有的生物育种而得的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以及通过基因操作而得的转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作为转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例如,可列举出耐除草剂作物、整合有杀虫性蛋白产生基因的耐害虫作物、整合有对病害的抵抗性诱导物质产生基因的耐病害作物、口味改良作物、产量改良作物、保存性改良作物以及产量改良作物等。作为在各国受到认可的转基因植物栽培品种,可列举出存储于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数据库中的品种。具体而言,可列举出Roundup Ready、Liberty Link、IMI、SCS、Clearfield、Enlist、B.t.、BXN、Poast Compatible、AgriSure、Genuity、Optimum、Powercore、DroughtGard、YieldGard、Herculex、WideStrike、Twinlink、VipCot、GlyTol、Newleaf、KnockOut、BiteGard、BtXtra、StarLink、Nucotn、NatureGard、Protecta、SmartStax、Power Core、InVigor以及Bollgard等注册商标。
(2)制剂
农业园艺用药剂将作为有效成分的唑衍生物(I)与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稀释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制剂助剂等混合,制剂成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以及乳剂等各种形态来使用。以如下方式进行制剂:在这些制剂中作为有效成分含有0.1~95重量%,优选含有0.5~90重量%,更优选含有1~80重量%的唑衍生物(I)。
若举例示出用作制剂助剂的固体载体、液体载体以及表面活性剂,首先,作为固体载体,用作粉末载体以及粒状载体等,可列举出粘土、滑石、硅藻土、沸石、蒙脱土、膨润土、酸性白土、活性白土、凹凸棒石、方解石、蛭石、珍珠岩、浮石、硅砂等矿物;尿素等合成有机物;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消石灰、碳酸氢钠等盐类;白碳等非晶质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合成无机物;木质粉、玉米秸秆(玉米棒)、核桃壳(坚果外皮)、果核、稻谷壳、锯末、麸皮、大豆粉、纤维素粉、淀粉、糊精、糖类等植物性载体;交联木质素、阳离子凝胶、利用加热或多价金属盐凝胶化的明胶、琼脂等水溶性高分子凝胶、以及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尿素醛树脂等各种高分子载体;等。
作为液体载体,可列举出脂肪族溶剂(石蜡类)、芳香族溶剂(二甲苯、烷基苯、烷基萘、溶剂石脑油等)、混合溶剂(灯油)、机油(精制高沸点脂肪族烃)、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环己醇等)、多价醇类(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多价醇衍生物类(丙烯系二醇醚等)、酮类(丙酮、苯乙酮、环己酮、甲基环己酮、γ-丁内酯等)、酯类(脂肪酸甲酯(椰子油脂肪酸甲酯)、乳酸乙基己酯、碳酸丙烯酯、二元酸甲酯(琥珀酸二甲酯、谷氨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含氮载体类(N-烷基吡咯烷酮类)、油脂类(椰子油、大豆油、菜籽油等)、酰胺系溶剂(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辛酰胺、N,N-二甲基癸酰胺、5-(二甲基氨基)-2-甲基-5-氧代-戊酸甲酯、N-酰基吗啉系溶剂(CAS No.887947-29-7等))、二甲基亚砜、乙腈、水等。
就表面活性剂而言,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树脂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二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二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福尔马林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脂肪酸双苯醚、聚氧乙烯苄基苯基(或苯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或苯基苯基)醚、聚氧乙烯醚以及酯型硅以及氟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以及烷基糖苷(alkylglycoside)等。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烷基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苄基(或苯乙烯基)苯基(或苯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硫酸酯等硫酸酯类的盐;石蜡(烷烃)磺酸酯、α-烯烃磺酸酯、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酯、烷基苯磺酸酯、单或二烷基萘磺酸酯、萘磺酸酯/福尔马林缩合物、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酯、木质素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半酯等磺酸酯类的盐;脂肪酸、N-甲基-脂肪酸肌氨酸盐、树脂酸等脂肪酸类的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单或二烷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苄基(或苯乙烯基)化苯基(或苯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亚胺(卵磷脂)、烷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类的盐;等。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聚氧乙烯烷基氯化铵、烷基N-甲基吡啶鎓溴化物、单或二烷基甲基化氯化铵、烷基五甲基丙二胺二氯化物等铵盐类以及烷基二甲基苯扎氯铵、苄索氯铵(辛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苯扎盐类。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鼠李糖脂、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纤维二糖脂(cellobioselipid)、槐糖脂、甘露糖醇脂(mannosyl alditol lipid)、海藻糖脂(trehaloselipid)、葡萄糖脂、低聚糖脂肪酸酯、沙雷维婷(serrawettin)、生物合成(发酵法)的肽类表面活性剂的一种(ライケンシン)、生物合成(发酵法)的肽类表面活性剂的另一种(节活性素(arthrofactin(AF)))、青霉孢子酸、白喉菌酸、伞菌氨酸(Agaritinicacid)以及乳化剂(emulsan)等。
作为其他制剂用助剂,可列举出作为pH调节剂的钠以及钾等的无机盐类;氟系、硅酮系的消泡剂;食盐等水溶性盐类;用作增粘剂的黄原胶、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羧乙烯基聚合物、丙烯酸聚合物、聚乙烯醇、淀粉衍生物、多糖类等水溶性高分子;海藻酸及其盐;用作崩解分散剂的硬脂酸金属盐;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其他的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以及药害减轻剂等。
制剂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利用水等稀释剂稀释至规定浓度来使用。稀释使用时的唑衍生物(I)的浓度理想在0.001%~1.0%的范围。
另外,唑衍生物(I)的使用量相对于每1ha的旱田、水田、果园以及温室等农业园艺地为20g~5000g,更优选为50g~2000g。它们的使用浓度和用量根据剂型、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场所以及对象植物等而不同,因此可以不拘泥于上述的范围进行增减。
(3)其他有效成分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农业园艺用药剂可以和已知的其他有效成分组合,提高作为农业园艺用药剂的性能来使用。作为已知的其他有效成分,可列举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所含的已知的有效成分。
(3-1)杀菌剂用途的有效成分
作为适合于杀菌剂用途的有效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化合物、苯并咪唑系化合物、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化合物(SDHI系化合物)、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系化合物、苯基酰胺系化合物、二羧酰亚胺系化合物、苯胺基嘧啶系化合物、多作用点化合物、抗生素、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喹啉系化合物、有机磷系化合物以及羧酰胺系化合物等。
作为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化合物,可列举出:戊环唑、双苯三唑醇、糠菌唑、噁醚唑、环唑醇、烯唑醇、腈苯唑、喹唑菌酮、粉唑醇、己唑醇、烯菌灵、酰胺唑、环戊唑菌、环戊唑醇、腈菌唑、稻瘟酯、戊菌唑、咪鲜安、丙环唑、丙硫菌唑、氧唑菌、硅氟唑、戊唑醇、氟醚唑、三唑酮、唑菌醇、氟菌唑、灭菌唑、氟硅唑、噁咪唑、甲芬三氟康唑、伊芬三氟康唑、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环戊烷-1-醇、2-((1H-1,2,4-三唑-1-基)甲基)-3-(4-氯苄基)-2-羟基-1-甲基环戊烷-1-羧酸甲酯、丁苯吗啉、苯锈啶、螺噁茂胺、十三吗啉、多果异嘧菌、啶斑肟、氯啶菌酯(Pyrisoxazole)、氟苯嘧啶醇(nuarimol)、乙环唑(etaconazole)、哌丙灵(piperalin)、萘替芬(naftifine)、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环酰菌胺(fenhexamid)、特比萘芬(Terbinafine)、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aldimorph)、吗菌灵(dodemorph)、稗草畏(pyributicarb)、嗪胺灵等。
作为苯并咪唑系化合物,可列举出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以及麦穗宁。
作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化合物(SDHI系化合物),可列举出联苯吡菌胺、苯丙烯氟菌唑、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甲呋菌胺(fenfuram)、氟酰胺、氟唑菌酰胺、呋吡唑灵、异丙噻菌胺、吡唑萘菌胺、丙氧灭锈胺、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环丙吡菌胺、噻氟菌胺、氟茚唑菌胺、pyraziflumid、氟唑菌酰羟胺、麦锈灵、萎锈灵、pyrapropoyne、inpyrfluxam、isoflucypram、inpyrfluxam以及氧化萎锈灵。
作为甲氧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列举出嘧菌酯、醚菌胺、enestrobin、fenamistrobin、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madestrobin、吡菌苯威、pyraoxystrobin、pyrametostrobin、氟菌螨酯、烯肟菌酯、丁香菌酯、氯啶菌酯、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以及metyltetraprole等。
作为苯基酰胺系化合物,可列举出苯霜灵、精苯霜灵或kiralaxyl、甲霜灵、精甲霜灵或mefenoxam、呋霜灵以及噁霜灵等。
作为二羧酰亚胺系化合物,可列举出腐霉利、异菌脲以及乙烯菌核利等。
作为苯胺基嘧啶系化合物,可列举出嘧菌环胺、嘧菌胺以及嘧霉胺等。
作为多作用点化合物,可列举出代森锰锌、代森锰、代森联、丙森锌、福美双(thiuram)、代森锌、福美锌、代森铵、敌菌灵、二氰蒽醌、氟啶胺、抑菌灵(dichlofluanid)、甲苯氟磺胺、多果定、双胍辛胺、双胍辛胺(双胍辛胺醋酸盐、双胍辛胺苯磺酸盐)、铜、铜化合物(例如碱性氯化铜、氢氧化铜、碱性硫酸铜、硫酸铜、有机铜(羟基喹啉铜)、壬基酚磺酸铜、DBEDC等)、碳酸氢盐(碳酸氢钠、碳酸氢钾)、金属银、三苯锡基、硫、矿物油、碳酸氢钠、碳酸钾、福美铁(ferbam)、克菌丹、敌菌丹(captafol)、氟酰亚胺、灭螨猛(chinomethionat)、磺菌威(methasulfocarb)、dipymetitrone、百菌清(TPN)以及灭菌丹等。
作为抗生素,可列举出春雷霉素、多氧菌素、链霉素、井冈霉素以及土霉素等。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可列举出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 isopropyl)、乙霉威、缬霉威、霜霉威、iodocarb、硫菌威(prothiocarb)以及tolprocarb等。
作为喹啉系化合物,可列举出喹菌酮、咯喹酮、喹氧灵以及tebufloquin等。
作为有机磷系化合物,可列举出敌螨普、敌瘟磷(EDDP)、乙膦酸(乙膦酸-铝、乙膦酸钾、乙膦酸钠)、异稻瘟净(IBP)、定菌磷(pyrazophos)、硝苯菌酯以及甲基立枯磷等。
作为羧酰胺系化合物,可列举出环丙酰菌胺、噻唑菌胺、稻瘟酰胺、硅噻菌胺、噻酰菌胺以及异噻菌胺等。
此外,作为其他杀菌剂用途的化合物,可列举出托布津(thiophanate)、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戊菌隆(pencycuron)、辛唑嘧菌胺、安美速、氰霜唑、环氟菌胺、清菌脲、双氯氰菌胺、哒菌清、噁唑菌酮、咪唑菌酮、种衣酯(Fenitropan)、咯菌腈、氟吡菌胺、磺菌胺、氟噻亚菌胺、halpin(ハルピン)、稻瘟灵、双炔酰菌胺、氰烯菌酯(phenamacril)、苯酮菌、氟噻唑吡乙酮、四氯苯酞、丙氧喹啉、霜霉灭、苯酰菌胺、dichlobentiazox、fenpicoxamid、picarbutrazox、quinofumelin、烯酰吗啉、氟吗啉、丁吡吗啉(pyrimorph)、嘧菌腙、1,2,3-苯并噻二唑-7-硫代甲S-酸(阿拉酸式苯-S-甲基)、土菌灵、土菌消、噻菌灵、三环唑、叶枯酞、羟基异噁唑、pyriofenone、二氟林、唑虫酰胺(tolfenpyrad)、喹螨醚(fenazaquin)、4-苯氧基苄基2-氨基-6-甲基烟酸酯、chloroinconazide、pyridachlometyl、ipflufenoquin、氟醚菌酰胺(fluopimomide)、florylpicoxamid、fluoxapiprolin、乐杀螨、三苯基乙酸锡、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氢氧化锡、呋酰胺、乙嘧酚磺酸酯(bupirimate)、二甲嘧酚、乙嘧酚(ethirimol)、N-辛基异噻唑啉酮(octhilinone)、乙菌利(chlozolinate)、菌核净(dimethachlon)、拌种咯(fenpiclonil)、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咪唑嗪(triazoxide)、多果定(dodine)、ipflufenoquin、联苯基、地茂散(chloroneb)、氯硝胺(dicloran)、五氯硝基苯(PCNB)、四氯硝基苯(TCNB)、纳他霉素(natamycin)、昆布多糖(laminarin)、氟苯醚酰胺(flubeneteram)、磷酸、磷酸盐、香菇菌丝体萃取物、茶树(tea tree)的萃取物、植物油(丁香酚、香叶醇、麝香草酚)、Reynoutria sachlinensis萃取液、Saccharomyces cerevisiaeLAS117株的细胞壁及生物农药(放射形土壤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霍氏假单胞菌、绿针假单胞菌AFS009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非病原性欧文氏杆菌、植物乳杆菌、Variovarax paradoxus、菲律宾木桔(Swinglea glutinosa)萃取物、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I1237菌株、深绿木霉LU132菌株、深绿木霉SC1菌株、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34菌株、Gliocladiumcatenulatum或Clonostachys rosea、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K61菌株、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WYEC108等)等。
(3-2)杀虫剂用途的有效成分
作为适合于杀虫剂用途的有效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有机磷系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拟除虫菊酯系化合物、沙蚕毒素化合物、新烟碱化合物、苯甲酰脲化合物、其他昆虫生长控制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衍生的化合物等。
作为有机磷系化合物,可列举出高灭磷、唑啶磷(azamethiphos)、谷硫磷、谷硫磷乙酯(azinphos-ethyl)、硫线磷、氯氧磷、毒虫畏、氯甲磷(chlormephos)、毒死蜱、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蝇毒磷(coumaphos)、杀螟睛、甲基内吸磷、二嗪磷、敌敌畏(DDVP)、百治磷、乐果、甲基毒虫畏、乙拌磷、乙硫磷、灭线磷、EPN、伐灭磷(famphur)、苯线磷、杀螟硫磷(MEP)、倍硫磷(MPP)、噻唑膦、庚烯磷(heptenophos)、新烟磷、异柳磷、O-(甲氧基氨基硫代磷酰基)水杨酸异丙酯(isopropyl O-(methoxyaminothio-phosphoryl)salicylate)、噁唑磷、马拉松、灭蚜磷(mecarbam)、甲胺磷、杀扑磷、速灭磷、久效磷、二溴磷(naled)、氧乐果、砜吸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稻丰散、甲拌磷、伏杀硫磷、亚胺硫磷、磷胺、辛硫磷、甲基嘧啶磷、丙溴磷、胺丙畏(propetamphos)、丙硫磷(prothiofos)、吡唑硫磷、哒嗪硫磷、治螟磷(sulfotep)、喹硫磷、丁基嘧啶磷、特丁硫磷、司替罗磷(tetrachlorvinphos)、甲基乙拌磷(thiometon)、三唑磷、蚜灭磷(vamidothion)以及敌百虫(DEP)等。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可列举出棉铃威、涕灭威、恶虫威(bendiocarb)、丙硫克百威、丁酮威(butocarboxim)、丁酮砜威(butoxycarboxim)、甲萘威(NAC)、虫螨威、丁硫克百威、伐虫脒(formetanate)、异丙威(MIPC)、灭虫威、灭多威、甲氨叉威、抗蚜威、残杀威(propoxur)、硫双威、久效威(thiofanox)、唑蚜威(triazamate)、混杀威(trimethacarb)、XMC、苯虫威、丁苯威(BPMC)、苯硫威、呋线威、速灭威以及灭杀威等。
作为拟除虫菊酯系化合物,可列举出氟丙菊酯、烯丙菊酯、氯氰菊酯、天王星、生物烯丙菊酯(bioallethrin)、生物烯丙菊酯s-环戊基异构体、生物苄呋菊酯(bioresmethrin)、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右旋烯炔菊酯(empenthrin)、四氟甲醚菊酯、来福灵、醚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氟菊酯、氟氰菊酯、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氟胺氰菊酯、苄螨醚、格林奈、甲氧苄氟菊酯、momfluorothrin、氯菊酯、炔丙菊酯(prallethrin)、除虫菊酯或除虫菊、苄呋菊酯(resmethrin)、丙氟菊酯、七氟菊酯、胺菊酯(tetramethrin)、四溴菊酯、四氟苯菊酯(transfluthrin)、炔咪菊酯、噻嗯菊酯(kadethrin)、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ε-甲氧苄氟菊酯、epsilon-momfluorothrin以及苯醚氰菊酯等。
作为沙蚕毒素化合物,可列举出杀虫双、杀虫磺、杀虫环、杀虫单一钠盐(杀虫双)以及杀虫单等。
作为新烟碱化合物,可列举出啶虫脒、可尼丁、呋虫胺、吡虫啉、硝胺烯啶、噻虫啉、阿克泰以及烟碱(nicotine)等。
作为苯甲酰脲化合物,可列举出双三氟虫脲、定虫隆、除虫脲、氟环脲、氟虫脲、氟铃脲、氟丙氧脲、双苯氟脲、多氟脲、伏虫隆以及杀虫隆等。
作为其他昆虫生长控制化合物,可列举出噻嗪酮、环虫酰肼、灭蝇胺、氯虫酰肼、甲氧虫酰肼、苯氧威(fenoxycarb)、虫酰肼以及吡丙醚。
作为有机氯化合物,可列举出氯丹(chlordane)、艾氏剂、狄氏剂、硫丹、甲氧滴滴涕、六六六以及DDT等。
作为天然产物衍生的化合物,可列举出阿巴美丁、苏云金芽孢杆菌衍生的活孢子和生产晶体毒素、及它们的混合物、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乐皮霉素、米尔螨素、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机油、淀粉、还原淀粉糖化物、菜籽油、油酸钠、甘油或带有丙二醇的脂肪酸单酯以及磷酸铁等。
此外,作为其他杀虫剂用途的化合物,可列举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溴虫清、溴氰虫酰胺、丁醚脲、乙虫清、氟虫腈、氟啶虫酰胺、氟虫双酰胺、氟烯线砜、flupyradifurone、茚虫威、氰氟虫腙、低聚乙醛、吡蚜酮、啶虫丙醚、氟虫吡喹、氟硅菊酯、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唑虫酰胺、双丙环虫酯、溴虫氟苯双酰胺、环溴虫酰胺、dichloromezotiaz、furometokin、fluazaindolizine、fluhexafon、fluxametamide、pyriprole、氟氰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烯虫乙酯、烯虫炔酯、烯虫酯、tyclopyrazoflor、flupyrimin、spiropidion、benzpyrimoxan、氯氟氰虫酰胺、isocycloseram、DNOC、氟虫胺(sulfluramid)、鱼藤酮(rotenone)、nicofluprole、dimpropyridaz、溴甲烷、氯化苦(chloropicrin)、冰晶石(cryolite)、磺酰氟、硼砂、硼酸、八硼酸钠、偏硼酸钠、吐酒石、棉隆(dazomet)、威百亩(metam)、磷化铝、磷化钙、磷化氢(phosphine)、磷化锌、氰化钙、氰化钾、氰化钠、cyproflanilide、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苹果异形小卷蛾颗粒体病毒、大豆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GS-omega/kappa HXTX-Hv1a肽(GS-omega/kappa HXTX-Hv1a peptide)、印楝素(azadirachtin)、三氯杀螨醇(dicofol)、石硫合剂(lime sulfur)、代森锰锌(manzeb)、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菌属、Wolbachia pipientis(Zap)、土荆芥萃取物、苦楝油(neem oil)、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硅藻土等。
(3-3)杀螨剂用途的有效成分
作为适合于杀螨剂用途的有效成分(杀螨活性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灭螨醌、氟蚁腙(Hydramethylnon)、amidoflumet、双甲脒、azocyclotin、联苯肼酯、溴丙酸酯(溴螨酯)、chlorfeson、灭螨猛、苯螨特、四螨嗪、腈吡螨酯、丁氟螨酯、三环锡、氟螨嗪、除螨灵、乙螨唑、喹螨醚、苯丁锡、唑螨酯、嘧螨酯、噻螨酮、快螨特(BPPS)、pyflubumide、哒螨灵、嘧螨醚、螺螨酯、螺甲螨酯、吡螨胺、tetratetradifon、acynonapyr、乙唑螨腈(cyetpyrafen)、flupentiofenox以及调合油等。
(3-4)杀线虫剂用途的有效成分
作为适合于杀线虫剂用途的有效成分(杀线虫活性成分),例如可列举出D-D(1,3-二氯丙烯)、DCIP(二氯二异丙基醚)、异硫氰酸甲酯、carbam sodium salt、硫线磷、噻唑膦、imicyafos、morantel tartarate、盐酸左旋咪唑、奈马克丁、cyclobutrifluram以及thioxazafen等。
(3-5)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途的有效成分
作为适合于植物生长调整剂用途的有效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矮壮素、氯苯胺灵、环丙酰草胺、调呋酸、丁酰肼、乙烯利、呋嘧醇、氟节胺、氯吡脲、赤霉素、马来酰肼盐、甲哌、甲基环丙烯(methyl cyclopropene)、苄基氨基嘌呤、多效唑、调环酸、噻苯隆、脱叶磷、抗倒酯以及烯效唑等。
(4)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的农业园艺用药剂例如可以在田地、水田、草坪以及果园等农耕地或非农耕地中使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农业园艺用药剂除了茎叶施撒之类的茎叶处理之外,还可以通过包括对球根以及块茎等的处理的种子处理、灌注处理以及水面处理等非茎叶处理来施用。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是包括使用上述的农业园艺用药剂进行茎叶处理或非茎叶处理的步骤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非茎叶处理的情况下,与进行茎叶处理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劳力。
对于利用种子处理的施用,通过将可湿性粉剂和粉剂等与种子混合搅拌,或者通过将种子浸渍在稀释后的可湿性粉剂等中,使药剂附着于种子。此外,还包括种子包衣处理。种子处理时的有效成分的使用量相对于种子100kg例如为0.01g~10000g,优选为0.1g~1000g。对于用农业园艺用药剂处理的种子,与通常的种子同样地利用即可。
对于利用灌注处理的施用,通过在苗移植时等在植孔或其周边处理粒剂等,或者在种子或植物体的周围土壤处理粒剂以及可湿性粉剂等来进行。灌注处理时的有效成分的使用量,每1m2农业园艺地例如为0.01g~10000g,优选为0.1g~1000g。
对于利用水面处理的施用,通过在水田的田面水处理粒剂等来进行。水面处理时的有效成分的使用量,每10a水田例如为0.1g~10000g,优选为1g~1000g。
用于茎叶施撒时的有效成分的使用量,每1ha田地、田、果园以及温室等农业园艺地例如为20g~5000g,更优选为50g~2000g。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浓度和用量根据剂型、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场所以及对象作物等而不同,因此可以不拘泥于上述范围进行增减。
〔5.工业材料保护剂〕
(1)工业材料保护效果
唑衍生物(I)显示出保护材料免受侵害工业材料的广泛有害微生物的侵害的优异效果,因此还可用于工业材料保护剂。作为这样的微生物的例子,可列举出以下所示的微生物。
作为纸/纸浆劣化微生物(包括粘质形成菌)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木霉菌(Trichoderm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地霉菌(Geotrichum sp.)、毛壳菌(Chaetomium sp.)、软腐菌(Cadophora sp.)、长喙壳菌(Ceratostomella sp.)、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sp.)、伏革菌(Corticium sp.)、香菇菌(Lentinus sp.)、革裥菌(Lenzitessp.)、茎点霉菌(Phoma sp.)、云芝菌(Polysticus sp.)、茁霉菌(Pullularia sp.)、韧革菌(Stereum sp.)、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ium sp.)、气杆菌(Aerobacter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微球菌(Micrococcus sp.)等、作为纤维劣化微生物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毛壳菌(Chaetomium sp.)、漆斑菌(Myrothecium sp.)、弯孢菌(Curvularia sp.)、粘鞭霉菌(Gliomastix sp.)、黑乌霉菌(Memnoniella sp.)、丝孢菌(Sarcopodium sp.)、葡萄穗霉菌(Stschybotrys sp.)、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p.)、接霉菌(Zygorhynchu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等、作为木材变质菌的多孔菌(Tyromyces palustris)、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曲霉菌(Aspergillus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根霉菌(Rhizopus sp.)、短柄霉菌(Aureobasidium sp.)、胶霉菌(Gliocladum sp.)、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sp.)、毛壳菌(Chaetomium sp.)、木霉菌(Trichoderma sp.)等、作为皮革劣化微生物的曲霉菌(Aspergillus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毛壳菌(Chaetomiumsp.)、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sp.)、毛霉菌(Mucor 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sp.)、水玉霉菌(Pilobus sp.)、茁霉菌(Pullularia sp.)、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sp.)、单端孢菌(Tricothecium sp.)等、作为橡胶/塑料劣化微生物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根霉菌(Rhizopus sp.)、木霉菌(Trichoderma sp.)、毛壳菌(Chaetomium sp.)、漆斑菌(Myrothecium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微球菌(Micrococcus sp.)、沙雷氏菌(Serratia sp.)、珠霉菌(Margarinomyces sp.)、红曲霉菌(Monascus sp.)等、作为涂料劣化微生物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sp.)、短柄霉菌(Aureobasidium sp.)、胶霉菌(Gliocladium sp.)、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sp.)、大孢菌(Macrosporium sp.)、念珠霉菌(Monilia sp.)、茎点霉菌(Phoma sp.)、茁霉菌((Pullularia sp.)、孢子丝菌(Sporotrichum sp.)、木霉菌(Trichoderma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变形菌(Proteu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沙雷氏菌(Serratia sp.)。
(2)制剂
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工业用材料保护剂除了唑衍生物(I)以外,还可以含有各种成分。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工业用材料保护剂可以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液体载体中,或与固体载体混合来使用。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工业用材料保护剂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乳化剂、分散剂、附着剂、渗透剂、润湿剂或稳定剂等。此外,作为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工业用材料保护剂的剂型,可列举出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片剂、糊剂、悬浮剂以及喷雾材料等。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工业用材料保护剂还可以含有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或防劣化剂等。
作为液体载体,只要不与有效成分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液体载体,例如,可列举出水、醇类(例如甲醇、乙醇、乙二醇、溶纤剂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醚类(例如二甲醚、二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芳香族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甲基萘等)、脂肪族烃类(例如汽油、煤油、灯油、机油、燃油等)、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卤代烃类(例如氯仿、四氯化碳等)、酯类(例如乙酸乙酯、脂肪酸的甘油酯等)、腈类(例如乙腈等)和二甲基亚砜等。
此外,作为固体载体,可以使用高岭土粘土、膨润土、酸性白土、叶蜡石、滑石、硅藻土、方解石、脲以及硫酸铵等的微粉末或粒状物。
作为乳化剂、分散剂,可以使用皂类、烷基磺酸、烷基芳基磺酸、二烷基磺基琥珀酸、季铵盐、烷氧基胺、脂肪酸酯、聚环氧烷系以及失水山梨糖醇系等表面活性剂。
在制剂中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情况下,其含有比例根据剂型和使用目的而不同,相对于制剂的总量,为0.1~99.9%重量%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优选适当地添加溶剂、稀释剂以及增量剂等来进行调整,以使其处理浓度通常为0.005~5重量%,优选为0.01~1重量%。
如上所述,唑衍生物(I)对引发植物病害的多种菌具有优异的杀菌作用。即,含有唑衍生物(I)作为有效成分的农业园艺用病害防治剂对人畜的毒性低、处理安全性优异、并且可以对广泛的植物病害显示出高防治效果。
〔总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唑衍生物是上述的通式(I)所示的唑衍生物、或其N-氧化物或可接受的盐。
[式(I)中,
A为N或CH;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或C3-C8-环烷基-C1-C4-烷基;
R1和R2任选地彼此键合而形成环;
Z为苯基、或包含1、2、3或4个选自O、N以及S中的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族杂环;
R3为卤素、羟基、氨基、腈基、硝基、五氟硫烷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
R3在Z的任意取代位置键合n个;
n为0、1、2、3、4或5;
m为1或2。]
此外,在本发明的唑衍生物中,优选的是,上述通式(I)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或C3-C8-环烷基-C1-C4-烷基,R1和R2任选地彼此键合而形成环。
此外,在本发明的唑衍生物中,优选的是,上述通式(I)中,m为1。
此外,在本发明的唑衍生物中,优选的是,上述通式(I)中,Z为苯基。
本发明的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上述的唑衍生物的方法,在制造所述唑衍生物的方法中,通过使下述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在1,2,4-三唑或咪唑或它们的碱金属盐和硫叶立德的共存下进行反应来制造上述唑衍生物。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341
[式(II)中,R1、R2、R3、Z、m以及n分别与式(I)中的R1、R2、R3、Z、m以及n相同]
此外,含有本发明的唑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的、农业园艺用药剂或工业用材料保护剂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当然,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细节可以采用各种方案。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文献全部作为参考被援引。
实施例
〔化合物的合成〕
<合成例1.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7)的合成(合成方案1)>
5-氟-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
量取55%氢化钠9.61g,用正己烷进行清洗。继而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mL,一边搅拌一边用冰水浴冷却。向其中分批添加5-氟茚酮15.02g。接着,缓慢地滴加碘甲烷31.27g。滴加后,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注入冰水中,用甲苯萃取。用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黄色固体得到标题化合物14.21g。产率80.0%。
1H NMR(400MHz,CDCl3)δ:7.76(dd,J=8.1,5.2Hz,1H),7.10-7.06(m,2H),2.99(s,2H),1.24(s,6H).。
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1
量取前项合成的5-氟-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8.91g,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90mL、4-氯苯酚12.86g、以及碳酸钾13.82g,在120℃下加热6小时。将反应液放冷,注入冰水中。用甲苯萃取,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黄色液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3.82g。产率92.8%。
1H NMR(400MHz,CDCl3)δ:7.73(d,J=8.4Hz,1H),7.37(d,J=8.9Hz,2H),7.03(d,J=8.8Hz,2H),6.97(dd,J=8.4,2.2Hz,1H),6.88(s,1H),2.92(s,2H),1.23(s,6H).。
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2
量取5-溴-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239.4mg、对氯苯酚194.0mg、N,N-二甲基甲酰胺5ml、碳酸钾277.8mg、碘化铜38.3mg、以及三(2,4-戊二酮)合铁(III)139.8mg,在135℃下加热搅拌9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馏去溶剂,得到了粗体178.9mg。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该粗体进行提纯,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04.8mg。产率36.5%。
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7)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104.8mg,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1ml、以及三唑钠盐66.8mg,加热至80℃。将三甲基溴化亚砜76.1mg和叔丁醇钠42.6mg各自分为4份,每隔30分钟加入其中。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70分钟后将油浴温度升温至90℃,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130分钟后升温至100℃。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3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到的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61.1mg。产率45.3%。
1H NMR(400MHz,CDCl3)δ:7.97(s,1H),7.92(s,1H),7.28(dd,J=9.0,2.2Hz,2H),6.90(d,J=9.0Hz,2H),6.80(s,1H),6.64(d,J=8.2Hz,1H),6.33(d,J=8.2Hz,1H),4.44(d,J=13.8Hz,1H),4.25(d,J=13.8Hz,1H),3.79(s,1H),2.74(s,2H),1.26(s,3H),1.01(s,3H).。
<合成例2.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7)的合成2(合成方案1’)>
1-((1H-1,2,4-三唑-1-基)甲基)-5-溴-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的合成
量取5-溴-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654.7mg,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8.3mL和三唑钠盐500.8mg,加热至80℃。将三甲基溴化亚砜142.8mg和叔丁醇钠82.5mg各自分为4份,每隔30分钟加入其中。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70分钟后将油浴温度升温至90℃,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130分钟后升温至100℃。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3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到的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褐色液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462.2mg。产率53%。
1H NMR(400MHz,CDCl3)δ:7.98(s,1H),7.87(s,1H),7.34(s,1H),7.14(d,J=8.0Hz,1H),6.21(d,J=8.0Hz,1H),4.42(d,J=14.0Hz,1H),4.19(d,J=14.0Hz,1H),3.94(s,1H),2.80(d,J=16.0Hz,1H),2.74(d,J=16.0Hz,1H),1.27(s,3H),0.99(s,3H).。
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7)的合成
将前项合成的1-((1H-1,2,4-三唑-1-基)甲基)-5-溴-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365.2mg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5.7mL,加入碳酸钾365.1mg、4-氯苯酚218.9mg、碘化铜43.4mg以及三(2,4-戊二酮)合铁(III)161.0mg后,在135℃下搅拌9小时。向所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提纯,得到了标题化合物51.7mg。产率12.3%。
1H NMR(400MHz,CDCl3)7.97(s,1H),7.92(s,1H),7.28(dd,J=9.0,2.2Hz,2H),6.90(d,J=9.0Hz,2H),6.80(s,1H),6.64(d,J=8.2Hz,1H),6.33(d,J=8.2Hz,1H),4.44(d,J=13.8Hz,1H),4.25(d,J=13.8Hz,1H),3.79(s,1H),2.74(s,2H),1.26(s,3H),1.01(s,3H).。
<合成例3.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27)的合成(合成方案2)>
5-(4-氯苯氧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
将5-氟茚酮301mg、4-氯苯酚515mg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3.6mL中,加入碳酸钾553mg。在120℃下加热搅拌4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使所得到的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褐色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314mg。产率60.5%。
1H NMR(400MHz,CDCl3)δ:7.73(d,J=8.4Hz,1H),7.37(d,J=9.0Hz,2H),7.03(d,J=9.0Hz,2H),6.97(dd,J=8.4,2.2Hz,1H),6.93(s,1H),3.09-3.06(m,2H),2.71-2.68(m,2H).。
5-(4-氯苯氧基)-1-亚甲基-2,3-二氢-1H-茚的合成
量取5-(4-氯苯氧基)-2,3-二氢-1H-茚-1-酮1.294g、甲基三苯基溴化鏻3.572g、以及脱水四氢呋喃20mL,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花费2小时滴加叔丁醇钾1.122g与脱水四氢呋喃10mL的混合液。滴加后,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至三分之一左右。当向其中加入己烷时产生析出,因此通过硅藻土过滤去掉,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滤液,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无色透明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025g。产率79.9%。
1H NMR(400MHz,CDCl3)δ:7.45(dd,J=7.0,2.2Hz,1H),7.30-7.24(m,2H),6.99-6.90(m,2H),6.86-6.83(m,2H),5.36(t,J=2.4Hz,1H),5.99(t,J=2.1Hz,1H),2.96-2.90(m,2H),2.86-2.80(m,2H).。5-(4-氯苯氧基)-1-(羟基甲基)-2,3-二氢-1H-茚-1-醇的合成
量取50%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溶液1.133g,加入水1.0mL。加入少量四氧化锇,加入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1-亚甲基-2,3-二氢-1H-茚1.025g、以及丙酮0.8mL。在室温下剧烈搅拌9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加入乙酸乙酯,通过硅藻土过滤去掉不溶物。用乙酸乙酯从滤液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灰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0.850g。产率73.2%。
1H NMR(400MHz,DMSO-d6)δ:7.42(d,J=9.0Hz,2H),7.31-7.29(m,1H),6.99(d,J=9.0Hz,2H),6.87-6.84(m,2H),4.99(s,1H),4.68(t,J=5.8Hz,1H),3.45(d,J=5.8Hz,2H),2.89-2.81(m,1H),2.75-2.67(m,1H),2.35-2.28(m,1H),1.93-1.83(m,1H).。4-甲基苯磺酸(5-(4-氯苯氧基)-1-羟基-2,3-二氢-1H-茚-1-基)甲酯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1-(羟基甲基)-2,3-二氢-1H-茚-1-醇0.850g、以及氯仿2.9mL,在冰水冷却下,加入吡啶0.447g和对甲苯磺酰氯0.838g,在冰水浴下,搅拌5小时。反应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无色透明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0.686g。产率52.7%。
1H NMR(400MHz,DMSO-d6)δ:7.74(d,J=8.3Hz,2H),7.46-7.42(m,4H),7.20(d,J=8.0Hz,1H),7.02-6.99(m,2H),6.84-6.81(m,2H),5.56(br,1H),4.06-3.97(m,2H),2.87-2.80(m,1H),2.69-2.61(m,1H),2.42(s,3H),2.18-2.12(m,1H),1.98-1.90(m,1H).。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27)的合成
加入前项合成的4-甲基苯磺酸(5-(4-氯苯氧基)-1-羟基-2,3-二氢-1H-茚-1-基)甲酯0.686g、N-甲基吡咯烷酮1.5mL以及三唑钠盐0.280g,在60℃下搅拌1小时。反应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黄色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0.081mg。产率15.4%。
1H NMR(400MHz,DMSO-d6)δ:8.04(s,1H),8.01(s,1H),7.29(dd,J=6.8,2.2Hz,2H),6.92(dd,J=6.7,2.2Hz,2H),6.98-6.80(m,3H),4.38-4.35(m,2H),3.72(s,1H),3.01-2.96(m,1H),2.85-2.77(m,1H),2.38-2.32(m,1H),2.17-2.09(m,1H).。
<合成例4.5-(4-氯苯氧基)-2-异丙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合成方案2)>
5-(4-氯苯氧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的合成
量取55%氢化钠134mg,用己烷清洗。向其中加入碳酸二甲酯1.0ml、脱水甲醇10μL,加热至80℃。加热后,加入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2,3-二氢-1H-茚-1-酮313.7mg与碳酸二甲酯3.0mL的混合液。之后在100℃下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后,将反应液注入冰水。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用甲苯萃取,用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使所得到的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褐色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228mg。产率59.4%。
1H NMR(400MHz,CDCl3)δ:7.74(d,J=8.5Hz,1H),7.40-7.37(m,2H),7.05-7.03(m,2H),7.01-6.98(m,1H),6.93(s,1H),3.80(s,3H),3.74(dd,J=8.3,4.0Hz,1H),3.49(dd,J=17.4,3.8Hz,1H),3.28(dd,J=17.4,8.2Hz,1H).。
5-(4-氯苯氧基)-2-异丙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的合成
量取55%氢化钠35.6mg,用己烷清洗。向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1.0mL,通过冰水浴冷却,加入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228.3mg与N,N-二甲基甲酰胺1.2mL的混合液。继而加入异丙基碘134.8mg,在80℃下加热1.5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到的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黄色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93.7mg。产率36.2%。
1H NMR(400MHz,CDCl3)δ:7.70(d,J=8.4Hz,1H),7.39(d,J=8.9Hz,2H),7.05(d,J=8.9Hz,2H),6.97-6.93(m,2H),3.72(s,3H),3.64(d,J=17.7Hz,1H),2.99(d,J=17.7Hz,1H),2.92-2.85(m,1H),0.96(d,J=6.8Hz,3H),0.74(d,J=6.8Hz,3H).。
5-(4-氯苯氧基)-2-异丙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
向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2-异丙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90.1mg中加入四氢呋喃1.1mL、3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1mL,加热回流4.5小时。将反应液放冷后,用稀盐酸中和,用甲苯萃取。用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使所得到的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50.0mg。产率66.2%。
1H NMR(400MHz,CDCl3)δ:7.70(d,J=8.4Hz,1H),7.37(d,J=8.9Hz,2H),7.03(d,J=9.0Hz,2H),6.96-6.92(m,2H),3.06(dd,J=17.6,8.1Hz,1H),2.85(dd,J=17.6,4.0Hz,1H),2.69-2.65(m,1H),2.44~2.36(m,1H),1.04(d,J=6.9Hz,3H),0.79(d,J=6.8Hz,3H).。<合成例5.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32、I-33)的合成(合成方案2’)>5-溴-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的合成
量取55%氢化钠4.813g、碳酸二甲酯250mL、脱水甲醇1mL,一边加温至50℃,一边滴加5-溴-1-茚酮21.11g与碳酸二甲酯150mL的混合溶液。滴加后搅拌30分钟,将反应液注入冰水。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200mL,用乙酸乙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到的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淡黄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9.17g。产率71.2%。
1H NMR(400MHz,CDCl3)δ:7.70(d,J=0.9Hz,1H),7.64(d,J=8.1Hz,1H),7.56-7.53(m,1H),3.80(s,3H),3.74(dd,J=8.3,4.0Hz,1H),3.56(dd,J=17.4,4.0Hz,1H),3.36(dd,J=17.4,8.3Hz,1H).。
5-溴-2-甲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溴-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18.90g、碳酸钾19.44g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70mL,在室温下搅拌,滴加碘甲烷19.94g。滴加后搅拌1小时,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到的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黄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8.96g。产率95.4%。
1H NMR(400MHz,CDCl3)δ:7.66-7.64(m,2H),7.56(d,J=8.2Hz,1H),3.70(d,J=17.3Hz,1H),3.69(s,3H),2.98(d,J=17.4Hz,1H),1.52(s,3H).。
5-溴-2-甲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溴-2-甲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18.41g和四氢呋喃260mL,加入3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260g,一边强搅拌一边加热回流2小时。在室温下冷却反应液后,用稀盐酸中和,用乙酸乙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到的有机层。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黄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4.810g。产率32.9%。
1H NMR(400MHz,CDCl3)δ:7.63(s,1H),7.61(d,J=8.2Hz,1H),7.51(d,J=8.1Hz,1H),3.42-3.35(m,1H),2.74-2.70(m,2H),1.31(d,J=7.3Hz,3H).。
5-溴-2-甲基-1-亚甲基-2,3-二氢-1H-茚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溴-2-甲基-2,3-二氢-1H-茚-1-酮4.810g、甲基三苯基溴化鏻15.27g以及脱水四氢呋喃85mL,一边在室温下搅拌,一边花费0.5小时滴加叔丁醇钾4.783g与脱水四氢呋喃43mL的混合液。滴加后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至四分之一左右。当向其中加入己烷时产生析出,因此通过硅藻土过滤去掉,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滤液,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无色透明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4.528g。产率94.9%。
1H NMR(400MHz,CDCl3)δ:7.37(s,1H),7.34-7.31(m,2H),5.45(d,J=2.6Hz,1H),5.00(d,J=2.2Hz,1H),3.16(dd,J=16.2,8.5Hz,1H),3.05-3.02(m,1H),2.55(dd,J=16.2,5.1Hz,1H),1.24(d,J=7.0Hz,3H).。
5-溴-1-(羟基甲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醇的合成
量取50%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溶液5.715g,加入水5.2mL。加入四氧化锇20.2mg,加入前项合成的5-溴-2-甲基-1-亚甲基-2,3-二氢-1H-茚4.528g和丙酮4.1mL。在室温下剧烈搅拌6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加入乙酸乙酯,通过硅藻土过滤去掉不溶物。用乙酸乙酯从滤液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橙色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4.768g。产率91.4%。
非对映异构体1
1H NMR(400MHz,DMSO-d6)δ:7.37-7.22(m,3H),5.02(s,1H),4.39(t,J=5.3Hz,1H),3.46-3.41(m,2H),2.94-2.85(m,1H),2.56-2.46(m,1H),2.32-2.29(m,1H),1.12(d,J=7.0Hz,3H).非对映异构体2
1H NMR(400MHz,DMSO-d6)δ:7.37-7.22(m,3H),4.68-4.65(m,2H),3.57(dd,J=11.0,5.7Hz,1H),3.46-3.41(m,1H),2.94-2.85(m,1H),2.56-2.46(m,1H),2.44-2.38(m,1H),0.96(d,J=6.9Hz,3H).。4-甲基苯磺酸(5-溴-1-羟基-2-甲基-2,3-二氢-1H-茚-1-基)甲酯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溴-1-(羟基甲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醇4.768g和氯仿19mL,在冰水冷却下,加入吡啶2.937g和对甲苯磺酰氯5.300g,在冰水浴下,搅拌5.5小时。反应后,向反应液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绿色透明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7.549g。产率99.0%。
非对映异构体1
1H NMR(400MHz,CDCl3)δ:7.61(d,J=8.3Hz,2H),7.35-7.25(m,4H),7.08(d,J=8.1Hz,1H),4.14(d,J=10.0Hz,1H),4.05(d,J=10.0Hz,1H),3.05-2.93(m,1H),2.50-2.41(m,5H),1.15(d,J=6.7Hz,3H).
非对映异构体2
1H NMR(400MHz,CDCl3)δ:7.76(d,J=8.3Hz,2H),7.35-7.25(m,4H),7.12(d,J=8.1Hz,1H),4.15-4.10(m,2H),3.05-2.93(m,1H),2.61(dd,J=16.2,6.1Hz,1H),2.50-2.41(m,4H),1.06(d,J=7.0Hz,3H).。
1-((1H-1,2,4-三唑-1-基)甲基)-5-溴-2-甲基-2,3-二氢-1H-茚-1-醇的合成加入前项合成的4-甲基苯磺酸(5-溴-1-羟基-2-甲基-2,3-二氢-1H-茚-1-基)甲酯7.549g、N-甲基吡咯烷酮18mL以及三唑钠盐3.346g,在60℃下搅拌1.5小时。反应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3.539mg。产率62.6%。
非对映异构体1
1H NMR(400MHz,CDCl3)δ:8.01(s,1H),7.81(s,1H),7.38-7.35(m,1H),7.13(d,J=6.8Hz,1H),6.14(d,J=8.0Hz,1H),4.40(d,J=13.6Hz,1H),4.27(s,1H),4.08(d,J=13.8Hz,1H),3.10-3.03(m,1H),2.64-2.51(m,2H),1.29(d,J=6.9Hz,3H).非对映异构体2
1H NMR(400MHz,CDCl3)δ:8.06(s,1H),7.98(s,1H),7.38-7.35(m,1H),7.32(d,J=8.0Hz,1H),6.81(d,J=8.1Hz,1H),4.40(d,J=13.6Hz,1H),4.34(d,J=14.0Hz,1H),3.49(s,1H),3.10-3.03(m,1H),2.64-2.51(m,1H),2.47-2.44(m,1H),0.91(d,J=7.0Hz,3H).。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32、I-33)的合成
将前项合成的1-((1H-1,2,4-三唑-1-基)甲基)-5-溴-2-甲基-2,3-二氢-1H-茚-1-醇306.2mg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1.5mL中,量取碳酸铯653.0mg、4-氯苯酚372mg以及碘化铜20mg,使用微波合成装置在195℃下搅拌2小时。向所得到的溶液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提纯,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21.4mg。产率34.9%。接着,用分离柱分离非对映异构体。
非对映异构体1:(化合物编号I-32)
1H NMR(600MHz,CDCl3)δ:8.01(s,1H),7.85(s,1H),7.27(dd,J=6.5,2.4Hz,2H),6.89(dd,J=6.9,2.1Hz,2H),6.80(d,J=2.1Hz,1H),6.64(dd,J=8.3,2.8Hz,1H),6.25(d,J=8.3Hz,1H),4.42(d,J=13.8Hz,1H),4.13-4.11(m,2H),3.08-3.04(m,1H),2.64-2.61(m,1H),2.51(dd,J=15.8,10.3Hz,1H),1.29(d,J=6.9Hz,3H).非对映异构体2:(化合物编号I-33)
1H NMR(600MHz,CDCl3)δ:8.10(s,1H),7.99(s,1H),7.29(dd,J=6.2,2.1Hz,2H),6.95-6.92(m,3H),6.83-6.82(m,2H),4.47(d,J=14.5Hz,1H),4.37(d,J=13.8Hz,1H),3.29(s,1H),3.03-2.99(m,1H),2.61-2.58(m,1H),2.47-2.44(m,1H),0.90(d,J=6.9Hz,3H)。
<合成例6.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1’,3’-二氢螺[环丙烷-1,2’-茚]-1’-醇(化合物编号I-17)的合成(合成方案3)>5-氟-2-亚甲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
量取多聚甲醛1.350g、N-甲基苯胺三氟乙酸3.317g,加入5-氟茚酮1.503g与四氢呋喃10mL的混合液。进行3小时加热回流,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二乙醚20ml进行搅拌、倾析。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的2倍稀释液清洗有机层,进而用水清洗有机层,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在30℃下馏去溶剂,作为深绿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313g。产率80.9%。
1H NMR(400MHz,CDCl3)δ:7.89(dd,J=8.4,5.4Hz,1H),7.18-7.10(m,2H),6.37-6.36(m,1H),5.66-5.65(m,1H),3.76(s,2H)。5’-氟螺[环丙烷-1,2’-茚]-1’(3’H)-酮的合成
量取55%氢化钠0.364g,用己烷清洗。加入二甲基亚砜10mL,将三甲基碘化亚砜1.839g分为两份加入。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加入前项合成的5-氟-2-亚甲基-2,3-二氢-1H-茚-1-酮1.232g与二甲基亚砜10ml的混合溶液,用二甲基亚砜2.8ml洗涤。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注入冰水,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用甲苯萃取,用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使所得到的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结晶得到了标题化合物0.523g。产率39.0%。
1H NMR(400MHz,CDCl3)δ:7.78(dd,J=8.5,5.4Hz,1H),7.16(d,J=8.6Hz,1H),7.10(td,J=8.9,2.3Hz,1H),3.22(s,2H),1.47-1.44(m,2H),1.17-1.15(m,2H).。
5’-(4-氯苯氧基)螺[环丙烷-1,2’-茚]-1’(3’H)-酮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5’-氟螺[环丙烷-1,2’-茚]-1’(3’H)-酮353mg、N,N-二甲基甲酰胺3.6mL、4-氯苯酚514mg以及碳酸钾554mg,在120℃下加热搅拌6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1M NaOH水溶液和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使所得到的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无色透明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499mg。产率87.4%。
1H NMR(400MHz,CDCl3)δ:7.75(d,J=8.4Hz,1H),7.39-7.35(m,2H),7.05-6.99(m,3H),6.97(s,1H),3.15(s,2H),1.45-1.42(m,2H),1.14-1.11(m,2H).。
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1’,3’-二氢螺[环丙烷-1,2’-茚]-1’-醇(化合物编号I-17)的合成
将前项合成的5’-(4-氯苯氧基)螺[环丙烷-1,2’-茚]-1’(3’H)-酮497mg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5.2mL,加入三唑钠盐319mg,加热至80℃。将三甲基溴化亚砜363mg和叔丁醇钠202mg各自分为4份,每隔30分钟加入其中。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70分钟后将油浴温度升温至90℃,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130分钟后升温至100℃。从最初的试剂添加起3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甲苯萃取。用水清洗所得到的有机层,使所得到的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59.1mg。产率9.2%。
1H NMR(400MHz,CDCl3)7.95(s,1H),7.91(s,1H),7.29(d,J=8.7Hz,2H),6.92(d,J=8.8Hz,2H),6.79(s,1H),6.73(d,J=8.3Hz,1H),6.50(d,J=8.3Hz,1H),4.32(d,J=14.0Hz,1H),4.28(d,J=14.2Hz,1H),3.39(s,1H),3.12(d,J=16.3Hz,1H),2.55(d,J=16.4Hz,1H),1.11-1.06(m,1H),0.82-0.77(m,1H),0.73-0.67(m,1H),0.43-0.38(m,1H)。
<合成例7.1-((1H-1,2,4-三唑-1-基)甲基)-2,2-二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18)的合成(合成方案4)>
5-(苄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的合成
量取5-氟-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1.782g、苯甲醇1.191g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mL,在冰浴冷却下,加入叔丁醇钾1.235g。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加入水。用甲苯萃取,将有机层用水、饱和食盐水各清洗一次,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得到了标题化合物2.450g。产率92.0%。
1H NMR(400MHz,CDCl3)δ:7.70(d,J=8.5Hz,1H),7.45-7.36(m,5H),6.99(dd,
J=8.5,2.3Hz,1H),6.94(s,1H),5.14(s,2H),2.94(s,2H),1.22(s,6H).。
1-((1H-1,2,4-三唑-1-基)甲基)-5-(苄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的合成
量取55%氢化钠0.483g,用己烷清洗。继而加入脱水二甲基亚砜14.4mL和三甲基碘化锍2.441g,在25℃下搅拌30分钟。加入前项合成的5-(苄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酮2.450g与脱水二甲基亚砜2.0mL的混合液,用脱水二甲基亚砜2.0mL洗涤。在25℃下搅拌4小时,继而加入1,2,4-三唑1.278g、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2.809g,在80℃下搅拌3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冰冷却下,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用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0.746g。产率23.2%。
1H NMR(400MHz,CDCl3)δ:8.00(s,1H),7.54(s,1H),7.46-7.35(m,5H),7.23(d,J=8.3Hz,1H),6.94-6.90(m,2H),5.09(s,2H),4.37(dd,J=12.2,9.0Hz,1H),4.29(dd,J=12.2,5.1Hz,1H),3.67-3.64(m,1H),2.83(d,J=16.1Hz,1H),2.71(d,J=16.1Hz,1H),1.29(s,3H),0.75(s,3H).。
1-((1H-1,2,4-三唑-1-基)甲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5-二醇
使前项合成的1-((1H-1,2,4-三唑-1-基)甲基)-5-(苄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488.8mg悬浮于乙醇2.8mL中,加入10%钯碳(约55%水润湿品)129.8mg,用气球导入氢。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通过硅藻土过滤去掉不溶物。浓缩滤液,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331.9mg。产率91.5%。
1H NMR(400MHz,DMSO-d6)δ:9.43(s,1H),8.31(s,1H),7.99(s,1H),7.17(d,J=8.1Hz,1H),6.64(m,2H),4.87(t,J=5.0Hz,1H),4.30(dd,J=11.0,4.8Hz,1H),3.81(dd,J=11.0,5.2Hz,1H),2.75(d,J=15.6Hz,1H),2.69(d,J=15.6Hz,1H),1.19(s,3H),0.38(s,3H).。
1-((1H-1,2,4-三唑-1-基)甲基)-2,2-二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2,3-二氢-1H-茚-1-醇(化合物编号I-18)的合成
量取前项合成的1-((1H-1,2,4-三唑-1-基)甲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5-二醇130.1mg、2-氟-5-三氟甲基吡啶124.2mg、碳酸铯249.9mg以及脱水N,N-二甲基甲酰胺1.0mL,在60℃下加热搅拌4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使有机层通过硅藻土柱。馏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所得到的粗体进行提纯,作为无色透明油状物得到了标题化合物124.1mg。产率61.1%。
1H NMR(400MHz,CDCl3)δ:8.47(s,1H),8.04(s,1H),7.95(d,J=8.6Hz,1H),7.66(s,1H),7.40(d,J=8.3Hz,1H),7.14-7.07(m,3H),4.47(m,1H),4.28(d,J=12.1Hz,1H),3.48(s,1H),2.89(d,J=16.2Hz,1H),2.80(d,J=16.2Hz,1H),1.33(s,3H),0.75(s,3H).。
<合成例8.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适当变更上述的合成例1~7中的使用化合物和条件等,合成了化合物编号I-1~I-6、I-8~I~16以及I-19~I-38所示的化合物。
〔盐的合成〕
<合成例9.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盐酸盐(化合物编号I-S1)的合成>
将1-((1H-1,2,4-三唑-1-基)甲基)-5-(4-氯苯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醇150mg溶解于二噁烷2mL和氯仿3mL的混合溶剂中,加入4M氯化氢二噁烷溶液0.2m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滤取析出的固体,用二噁烷清洗析出的固体,作为白色固体得到了标题化合物93mg。产率56%。
1H NMR(400MHz,DMSO-d6)δ:8.39(s,1H),7.94(s,1H),7.42(d,J=8.8Hz,2H),6.97(d,J=8.8Hz,2H),6.84(s,1H),6.67-6.66(m,1H),6.52-6.50(m,1H),4.44-4.35(m,2H),2.70-2.68(m,2H),1.18(s,3H),0.82(s,3H)。
<合成例10.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适当变更上述的合成例9中的使用化合物、溶剂以及条件等,合成了化合物编号I-S2~S4所示的化合物。
<利用离子色谱法的测定>
(试样的制备方法)
在试管中称量上述中制备出的固体试样10.02mg,加入乙腈1mL,用超声波萃取20分钟,将该溶液定容至10mL。用1mL的试样溶液润洗0.45μm的膜过滤器,之后利用离子色谱法(TOSOH IC2010)测定过滤出的试样液。
(阴离子含量的计算)
根据试样液中的各阴离子浓度分别计算出固体试样中的各阴离子含量(质量%)。例如,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化合物I-S1,其结果是,试样液中的Cl离子浓度为94.00μg/mL,因此计算出固体试样中的Cl离子量为9.40质量%。
通过对阴离子含量的理论值和各阴离子含量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推定出唑衍生物与各阴离子的摩尔比。需要说明的是,阴离子含量的理论值根据唑衍生物和各阴离子的推定的摩尔比计算出。在化合物I-S1的唑衍生物与氯离子的摩尔比为1∶1的情况下,化合物编号I-S1的氯离子含量的理论值为8.7质量%。化合物I-S1的离子色谱法的结果为9.40质量%,可知化合物I-S1的唑衍生物与氯离子的摩尔比大约为1∶1。同样地,化合物编号I-S2(硫酸盐)和化合物编号I-S3(硝酸盐)在以摩尔比1∶1包含各阴离子的情况下的阴离子含量的理论值分别为20.8质量%、14.4质量%,与各自的阴离子的测定值大约一致。
将各合成化合物的NMR测定数据示于表3-1~表3-4以及表4。此外,就化合物编号I-S1~I-S3所示的盐而言,除了NMR测定数据以外,关于该盐中的、阴离子含量(质量%)也示出利用离子色谱法定量的结果。
[表3-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491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01
[表3-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0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11
[表3-3]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1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21
[表3-4]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2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31
(续表3-4)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32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41
※仅I-34,使用DMSO-d6代替CDCl3
[表4]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42
<制剂例>
使用合成的本专利记载的任意唑衍生物如下制剂成水合物以及乳剂。
制剂例1(可湿性粉剂)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43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51
粉碎混合制成可湿性粉剂。
制剂例2(乳剂)
Figure BDA0003780329960000552
均匀混合溶解制成乳剂。
<试验例1: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试验>
通过培养皿试验来试验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各种植物病原性丝状菌的抗菌性。
高压灭菌后,在冷却至60℃左右的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达到规定的药剂浓度,在PDA培养基中添加1%(V/V)。充分混合,使PDA培养基中的药剂浓度均匀,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作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平板培养基。
另一方面,将预先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的各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丛用直径4mm的木塞穿孔器切出,在上述的含有药剂的平板培养基中接种。按照表5,在规定的期间、温度下培养后,测定药剂处理平板上的菌丛直径。与不含药剂的未处理平板上的菌丛直径比较,通过下式计算出菌丝伸长抑制率(%)。
R=100(dc-dt)/dc
(式中,R=菌丝伸长抑制率(%),dc=未处理平板上的菌丛直径,dt=药剂处理平板上的菌丛直径)
按照表6所示的标准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5个等级评价。抗菌活性指数越大,表示抗菌性越优异。
[表5]
简写符号 菌名 培养温度(℃) 培养天数(天)
Z.t Zymoseptoria tritici 25 14
F.g Fusarium graminearum 25 3
R.s Rhynchosporium secalis 25 14
[表6]
菌丝伸长抑制率 抗菌活性指数
80%以上 5
小于80%且在60%以上 4
小于60%且在40%以上 3
小于40%且在20%以上 2
小于20% 1
试验例A:小麦叶枯病菌(Zymoseptoria tritici)
按照上述方法使用Zymoseptoria tritici进行抗菌试验。对于被验物质100mg/L,化合物I-1,I-3~I-13,I-15~I-29,I-31~I-35,I-37以及I-38均显示出抗菌指数为5。
试验例B: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按照上述方法使用Fusarium graminearum进行抗菌试验。对于被验物质100mg/L,化合物I-1,I-3~I-13,I-15~I-17,I-24~I-28,I-31~I-35,I-37以及I-38均显示出抗菌指数为5。
试验例C:大麦云纹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
按照上述方法使用Rhynchosporium secalis进行抗菌试验。对于被验物质100mg/L,化合物I-1,I-3~I-13,I-15~I-17,I-24~I-29,I-31~I-35,I-37以及I-38均显示出抗菌指数为5。
<试验例2: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于丙酮中,以成为100g/ha的浓度的方式在水中添加0.5%(V/V),以1000L/ha的比例施撒在使用方形塑料盆(6.5cm×6.5cm)栽培的子叶期的黄瓜(品种:Sagami Hanjiro Cucumber)。将施撒叶风干后,放置渗有灰霉病菌的孢子液的纸盘(直径8mm),保持在20℃高湿度条件下。接种后,第4天考察黄瓜灰霉病的病斑面积比,通过下述式计算出防控值。
防控值(%)=(1-施撒区的平均患病程度/无施撒区的平均患病程度)×100
此外,患病程度基于下述表7进行判断。
[表7]
患病程度 病斑面积比(%)
0 0
0.1 <5
0.5 <10
1 <20
2 <40
3 <60
4 <80
5 ≤100
在上述的试验中,化合物I-4,I-6~I-8,I-10~I-12,I-27,I-28,I-32,I-33,I-35,I-37,以及I-S1~I-S4均显示出防控值为80%以上。
<试验例3: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于丙酮中,以成为100g/ha的浓度的方式在水中添加0.5%(V/V),以1000L/ha的比例施撒在使用方形塑料盆(6.5cm×6.5cm)栽培的子叶期的黄瓜(品种:Sagami Hanjiro Cucumber)。使叶部风干后,将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悬浮液(调整至1×105个/ml)喷雾接种,保持在20℃、高湿度条件下。接种后,第7天考察黄瓜霜霉病的病斑面积比,与试验例2同样地计算出防控值。
在上述的试验中,化合物I-17和I-30显示出防控值为80%以上。
<试验例4: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试验>
使用方形塑料盆(6.5cm×6.5cm)栽培小麦(品种:农林61号)直到1~2叶期。溶解于丙酮中,以成为100g/ha的浓度的方式在水中添加0.5%(V/V),以1000L/ha的比例施撒在小麦。使植物体上的施撒液风干后,从小麦白粉病患病苗撒下小麦白粉病菌的孢子而进行接种。然后在温室内进行管理。在接种后第7~14天,考察小麦白粉病的病斑面积比,与试验例2同样地计算出防控值。
在上述的试验中,化合物I-4,I-7,I-10,I-15,I-17,I-24,I-27~I-29,I-32,I-33以及I-35~I-37均显示出防控值为80%以上。
<试验例5:小麦红锈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使用方形塑料盆(6.5cm×6.5cm)栽培小麦(品种:农林61号)直到1~2叶期。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于丙酮中,以成为100g/ha的浓度的方式在水中添加0.5%(V/V),以1000L/ha的比例施撒在小麦。使植物体上的施撒液风干后,将小麦红锈病菌的孢子(调整至200个/视野,以成为60ppm的方式添加芦竹碱S)喷雾接种,在20℃高湿度条件下保持24小时。然后在温室内进行管理。在接种后第10~14天,考察小麦红锈病的病斑面积比,与试验例2同样地计算出防控值。
在上述的试验中,化合物I-7,I-10,I-12,I-15~I-17,I-24,I-27,I-32,I-33,I-35~I-38以及I-S1~I-S4均显示出防控值为80%以上。
<试验例6:小麦叶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使用方形塑料盆(6.5cm×6.5cm)栽培小麦(品种:农林61号)直到1~2叶期。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于丙酮中,以成为100g/ha的浓度的方式在水中添加0.5%(V/V),以1000L/ha的比例施撒在小麦。使植物体上的施撒液风干后,将小麦叶枯病菌的孢子(调整至1×107个/mL,以成为60ppm的方式添加芦竹碱S)喷雾接种,在20℃高湿度条件下保持72小时。然后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管理。在接种后第27~33天,考察小麦叶枯病的病斑面积比,与试验例2同样地计算出防控值。
在上述的试验中,化合物I-1,I-5,I-7,I-10~I-12,I-15~I-17,I-24,I-25,I-27~I-29,I-31~I-33,I-35,I-36以及I-S1~I-S4均显示出防控值为80%以上。
<试验例7:大豆锈病防治效果试验>
使用方形塑料盆(6.5cm×6.5cm)栽培大豆(品种:ENREI)直到第一、第二复叶展开期。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于丙酮中,以成为100g/ha的浓度的方式在水中添加0.5%(V/V),以1000L/ha的比例施撒在大豆。
使植物体上的施撒液风干后,将大豆锈病菌的孢子(调整至1×106个/mL,以成为60ppm的方式添加芦竹碱S)喷雾接种,在25℃高湿度条件下保持24小时。然后在温室内进行管理。在接种后第15~20天,考察大豆锈病的病斑面积比,通过下式计算出防控值。
防控值(%)=(1-施撒区的平均患病程度/无施撒区的平均患病程度)×100
此外,患病程度基于下述的表8进行判断。
[表8]
患病程度 病斑面积比(%)
0 0
0.5 <5
1 <10
2 <25
3 <50
4 <100
5 100
在上述的试验中,化合物I-4~I-7,I-9~I-13,I-15~I-17,I-24,I-25,I-28,I-31~I-33,I-35~I-38以及I-S1~I-S4均显示出防控值为80%以上。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唑衍生物可以适合用作农业园艺用的杀菌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的有效成分。

Claims (5)

1.一种下述通式(I)所示的唑衍生物、或其N-氧化物或可接受的盐,其中,
[化学式1]
Figure FDA0003780340020000011
式(I)中,
A为N;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或C3-C8-环烷基-C1-C4-烷基;
R1和R2任选地彼此键合而形成环;
Z为苯基、或包含1、2、3或4个选自O、N以及S中的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族杂环;
R3为卤素、羟基、氨基、腈基、硝基、五氟硫烷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
R3在Z的任意取代位置键合n个;
在R1和R2的至少一方不为氢的情况下,n为0、1、2、3、4或5,在R1和R2两者为氢的情况下,n为1、2、3、4或5;
m为1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唑衍生物、或其N-氧化物或可接受的盐,其中,
所述通式(I)中,m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唑衍生物、或其N-氧化物或可接受的盐,其中,
所述通式(I)中,Z为苯基。
4.一种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唑衍生物的方法,
通过使下述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在1,2,4-三唑或其碱金属盐和硫叶立德的共存下进行反应来制造所述唑衍生物,
[化学式2]
Figure FDA0003780340020000021
式(II)中,R1、R2、R3、Z、m以及n分别与式(I)中的R1、R2、R3、Z、m以及n相同。
5.一种农业园艺用药剂或工业用材料保护剂,其中,
含有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唑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
CN202180012657.8A 2020-03-06 2021-03-05 唑衍生物、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农业园艺用药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Active CN115052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9353 2020-03-06
JP2020039353 2020-03-06
PCT/JP2021/008690 WO2021177442A1 (ja) 2020-03-06 2021-03-05 アゾール誘導体、アゾ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農園芸用薬剤および工業用材料保護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863A CN115052863A (zh) 2022-09-13
CN115052863B true CN115052863B (zh) 2023-04-28

Family

ID=77614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2657.8A Active CN115052863B (zh) 2020-03-06 2021-03-05 唑衍生物、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农业园艺用药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2630A1 (zh)
EP (1) EP4116292A1 (zh)
JP (1) JP7150213B2 (zh)
KR (1) KR102497895B1 (zh)
CN (1) CN115052863B (zh)
AR (1) AR121486A1 (zh)
AU (1) AU2021230953B2 (zh)
BR (1) BR112022017644B1 (zh)
CA (1) CA3170548A1 (zh)
CL (1) CL2022002418A1 (zh)
CO (1) CO2022013071A2 (zh)
CR (1) CR20220440A (zh)
EC (1) ECSP22077395A (zh)
IL (1) IL295773B2 (zh)
MX (1) MX2022010857A (zh)
NZ (1) NZ792521A (zh)
UA (1) UA127256C2 (zh)
WO (1) WO20211774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126989A1 (es) * 2021-09-06 2023-12-06 Kureha Corp Enantiómero r de derivado de azol, químico agrícola u hortícola, y protector de material industrial
CN114262250A (zh) * 2021-12-24 2022-04-01 乐威医药(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芳香环苄基邻位双烷基的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3003A (en) * 1977-07-29 1983-11-01 Rohm And Haas Company β-Hydroxyarylethylimidazoles
DE3608144A1 (de) * 1986-03-12 1987-09-24 Hoechst Ag Aryl-azolylmethyl-benzocycloalken-deriva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GB8705174D0 (en) * 1987-03-05 1987-04-08 Ici Plc Heterocyclic compounds
JP4161331B2 (ja) * 1997-09-02 2008-10-08 株式会社クレハ アゾリルメチルビシクロヘキサノー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農薬並びに、医薬としての利用
US20030166476A1 (en) 2002-01-31 2003-09-04 Winemiller Mark D.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friction properties
KR20110036766A (ko) * 2008-08-26 2011-04-08 가부시끼가이샤 구레하 5-벤질-4-아졸릴메틸-4-스피로[2.4]헵탄올 유도체,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의 농원예용 약제 및 공업용 재료 보호제
UA108867C2 (uk) * 2009-12-08 2015-06-25 Похідні азолу, спосіб їх одержання (варіанти), проміжні продукти, засіб для сільського господарства і садівництва
BR112012013198A2 (pt) * 2009-12-08 2015-09-15 Kureha Corp derivado de azol, composto intermediário, métodos para produzir derivado de azol e um composto intermediário, e, agente de agro-horticultura ou um agente protetor de material industrial.
BR112013031356A8 (pt) * 2011-06-07 2018-05-02 Kureha Corp derivado de azol, método para produzir o derivado de azol, composto intermediário para a produção do derivado de azol, agente de agricultura ou horticultura ou um agente protetor de material industrial, e, semente
CN103649057B (zh) 2011-07-13 2016-05-11 巴斯夫农业公司 杀真菌的取代的2-[2卤代烷基-4-苯氧基苯基]-1-[1,2,4]三唑-1-基乙醇化合物
CR20200103A (es) 2017-11-13 2020-09-23 Kureha Corp Derivados de azol, compuesto intermedio, método para producir derivado de azol, agente químico agrícola u hortícola, y agente productor para el material indust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O2022013071A2 (es) 2022-09-20
KR20220129652A (ko) 2022-09-23
NZ792521A (en) 2023-01-27
MX2022010857A (es) 2023-03-14
CR20220440A (es) 2022-12-06
BR112022017644B1 (pt) 2023-05-02
AR121486A1 (es) 2022-06-08
AU2021230953B2 (en) 2022-10-06
CN115052863A (zh) 2022-09-13
WO2021177442A1 (ja) 2021-09-10
BR112022017644A2 (pt) 2022-10-18
KR102497895B1 (ko) 2023-02-08
CA3170548A1 (en) 2021-09-10
AU2021230953A1 (en) 2022-09-22
ECSP22077395A (es) 2022-11-30
IL295773B (en) 2022-12-01
IL295773B2 (en) 2023-04-01
EP4116292A1 (en) 2023-01-11
JPWO2021177442A1 (zh) 2021-09-10
US20230192630A1 (en) 2023-06-22
UA127256C2 (uk) 2023-06-21
JP7150213B2 (ja) 2022-10-07
CL2022002418A1 (es) 2023-04-14
IL295773A (en)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48124B1 (ko) 아졸 유도체, 중간체 화합물 및 아졸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농원예용 약제 및 공업용 재료 보호제
CN113727606B (zh) 农业园艺用杀菌剂、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用制品
CN115052863B (zh) 唑衍生物、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农业园艺用药剂和工业用材料保护剂
CN110603253B (zh) 杂芳基苯基氨基喹啉及类似物
CA2781162A1 (en) Az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intermediate compounds for th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gro-horticultural agents and industrial material protecting agents containing the derivatives
CN113966171A (zh) 杀真菌组合物
WO2021230382A1 (ja) トリアゾール誘導体の(-)-エナンチオマー、農園芸用薬剤および工業用材料保護剤
CN111801014A (zh) 氯氟醚菌唑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15697059A (zh) 活性化合物组合
CN112888682A (zh) 杂芳基氨基喹啉和类似物
WO2023033180A1 (ja) アゾール誘導体のr-エナンチオマー、農園芸用薬剤および工業用材料保護剤
CN110582484A (zh) 三取代的甲硅烷基甲基苯氧基喹啉及其类似物
EP4295683A1 (en)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4-[(6-chloro-3-pyridylmethyl)(2,2-difluoroethyl)amino]furan-2(5h)-one
JP2019031463A (ja) アゾール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農園芸用薬剤としての利用
NZ762344B2 (en) Azole derivative, intermediate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zole derivative,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chemical agent, and protective agent for industrial material
JP2021014437A (ja) アゾール誘導体、ならびに農園芸用薬剤および工業用材料保護剤
WO2023237444A1 (en)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4-[(6-chloro-3-pyridylmethyl)(2,2-difluoroethyl)amino]furan-2(5h)-one
JP2020180055A (ja) アゾール誘導体、ならびに農園芸用薬剤および工業用材料保護剤
CN115209736A (zh) 杀真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