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2842A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2842A CN115052842A CN202080095431.4A CN202080095431A CN115052842A CN 115052842 A CN115052842 A CN 115052842A CN 202080095431 A CN202080095431 A CN 202080095431A CN 115052842 A CN115052842 A CN 1150528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lytic
- anode
- cathode
- positioning member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05868 elect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6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51 dish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14 ion exchange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8 plasm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13—Ozo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3—Single electrolytic cells with circulation of an electrolyte
- C25B9/15—Flow-through cel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60—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 C25B9/63—Holders for electrodes; Positioning of the electro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3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02F2001/46138—Electrodes comprising a substrate and a coating
- C02F2001/46147—Diamond coa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5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 C02F2001/46157—Perforated or foraminous electro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5—Electrolytic cell with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6—Power suppl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8—Supplying or removing reactants or electroly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78—Details relating to ozone treatment devices
- C02F2201/782—Ozone generato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具备:层叠体(9),在该层叠体中,导电性膜(7)介入于构成电极的阴极(3)和阳极(5)之间;电解部(11),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13),电解部(11)配置于该外壳(13)内。外壳(13)具有通液方向形成为与层叠体(9)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流路(19)。电解部(11)具备槽部(25),该槽部(25)在流路(19)开口,并使导电性膜(7)与电极之间的界面(21)的局部暴露。在外壳(13)配置有定位构件(27),定位构件(27)对电极进行定位。由此,提供谋求电极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将电极相对于外壳(13)定位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备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的电解部和在内部配置电解部的外壳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电解部具有以导电性膜介于互相相邻的电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有设于外壳且供向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供在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的流出口。而且,外壳具有形成于内部的液体的通液方向成为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流路。另外,电解部具备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流路开口,并使导电性膜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的至少局部暴露。而且,互相相邻的电极构成阴极和阳极。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通过向电解部施加电压从而对向电解部供给的作为液体的水进行电解处理,而生成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然后,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使生成的臭氧溶解于水中,而得到作为电解液体的臭氧水。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中,构成层叠体的电极配置为外缘部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将电极相对于外壳定位。
然而,在将电极相对于上述的外壳定位的情况下,若使电极小型化,则无法使电极的外缘部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因此,无法兼顾电极的小型化和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69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使电极小型化并且能够将电极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本公开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备:层叠体,其以导电性膜介入于互相相邻的构成电极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电解部,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电解部配置于该外壳的内部。外壳具有:流入口,其供向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流出口,其供在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以及流路,其以通液方向成为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形成。另外,电解部具备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流路开口,并使导电性膜和电极之间的界面的至少局部暴露。而且,外壳在内部配置有定位构件,该定位构件被相对于外壳定位,定位构件构成为对阴极和阳极中的至少任一电极进行定位。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电极小型化,并且能够将电极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定位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在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定位构件组装有供电体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定位构件组装有供电体和阳极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省略过于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公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针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此外,附图和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而提供的,并不意图通过它们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以下,作为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以臭氧水生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臭氧水生成装置产生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使臭氧溶解于作为液体的水中,生成作为电解液体的臭氧水。此外,臭氧水具有无残留性、不生成副产物的优点,对杀菌、有机物的分解是有效的。因此,臭氧水在水处理领域、食品、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利用。
此外,以下,将流路的延伸方向作为通液方向(液体流动的方向)X,将流路的宽度方向作为宽度方向(横穿通液方向的方向)Y,将电极、导电性膜层叠的方向作为层叠方向Z来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层叠方向Z作为上下方向,在外壳中,将电极壳盖侧作为上侧来进行说明。
而且,以下,作为电解生成物,列举臭氧为具体的例子,作为液体,列举水为具体的例子,作为电解液体,列举臭氧水为具体的例子,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图10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
如图1至图10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具备电解部11、外壳13、定位构件27等。
如图1~图4所示,电解部11具备层叠体9。层叠体9具备构成相邻的电极的阴极3和阳极5、导电性膜7、供电体29等。此外,以下,在不区分阴极3和阳极5的情况下,有时仅记载为“电极”来进行说明。
阴极3例如使用钛形成。阴极3形成为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阴极3在长边方向的一端(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借助旋涡状的弹簧部3a电连接有阴极用的供电轴3b。供电轴3b与电力供给部(未图示)的负极电连接。
另外,阴极3具有在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上贯通地形成的多个阴极侧孔3c。多个阴极侧孔3c分别朝向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以大致相同(包括相同)的形状形成,例如以V字状形成。即,多个阴极侧孔3c被设为沿着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以规定的间距排成一列。此外,阴极侧孔3c的形状和排列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是直线状等其他形态。另外,在阴极3形成至少一个阴极侧孔3c即可。
阳极5例如通过在使用硅形成的导电性基板上成膜导电性金刚石膜而形成。此外,导电性金刚石膜因硼掺杂而具有导电性,利用等离子体CVD法形成于导电性基板上。阳极5由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形成。另外,阳极5沿着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排列配置有两片。而且,阳极5在层叠方向Z上隔着导电性膜7与阴极3层叠。
另外,层叠体9的导电性膜7例如使用质子导电型的离子交换膜而形成。导电性膜7由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形成。导电性膜7具有在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上贯通地形成的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
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分别沿着短边方向(宽度方向Y)以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形状形成,例如以长孔状形成。即,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被设为沿着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以规定的间距排成一列。此外,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的间距既可以以与阴极侧孔3c相同的间距设置,也可以以与阴极侧孔3c不同的间距设置。另外,导电性膜侧孔7a的形状和排列并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是V字形状等其他形态。而且,在导电性膜7形成至少一个导电性膜侧孔7a即可。
供电体29例如使用钛形成。供电体29由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形成。供电体29在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通液方向X的上游侧)经由旋涡状的弹簧部29a电连接有阳极用的供电轴29b。供电轴29b与电力供给部(未图示)的正极电连接。供电体29层叠于阳极5的层叠方向Z的一面侧,并与阳极5接触地配设。由此,供电体29与阳极5电连接。
即,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9自层叠方向Z的下侧起依次层叠有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阴极3。在层叠体9中,在导电性膜7的层叠于阴极3与阳极5之间的部分,在阴极3与导电性膜7之间形成有界面21,在阳极5与导电性膜7之间形成有界面23。另外,在层叠体9中,在阴极3和导电性膜7层叠的部分,阴极侧孔3c和导电性膜侧孔7a在层叠方向Z上连通。而且,由导电性膜7、阴极侧孔3c以及导电性膜侧孔7a形成槽部25。此时,界面21、界面23的至少局部在槽部25中暴露。而且,槽部25在供水等液体流动的后述的流路19开口。由此,水在槽部25中流通。
而且,具有层叠体9的电解部11首先使水在流路19中流通,而使水在槽部25中流通。在水流通的状态下,利用电源供给部向阴极3与阳极5之间施加电压,于是,在阴极3与阳极5之间隔着导电性膜7产生电位差。利用该电位差,阴极3、阳极5、导电性膜7通电。由此,主要在槽部25内的水中进行电解处理,在阳极5与导电性膜7之间的界面23的附近产生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产生的臭氧一边沿着水的流动被向流路19的下游侧运送,一边溶解于水。其结果,生成臭氧水等电解液体。此外,上述电解部11配置于外壳13内。
另外,如图1~图4所示,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的外壳13例如使用PPS等非导电性的树脂形成。外壳13由电极壳49和电极壳盖51等构成。
外壳13的电极壳49具有周壁部55和位于层叠方向Z的下侧的底壁部53。周壁部55自底壁部53的周缘部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竖立设置,并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即,电极壳49由周壁部55的上侧开口的例如长方形的框体状形成。此外,周壁部55具有配设于上端的凸缘部57。凸缘部57在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上朝向外方延伸设置,并形成为在周壁部55的周向上连续。
而且,电极壳49具有收纳凹部59、一对贯通孔61、嵌合凸部63、流入口15、流出口17等。
收纳凹部59由周壁部55的上侧开口并利用底壁部53的内表面53a和周壁部55的内表面55a划分而成的电极壳49的内部空间形成。在收纳凹部59自开口侧收纳有电解部11和定位构件27等。此外,周壁部55具有形成于内表面55a的多个定位突起65。定位突起65沿着通液方向X形成,并将层叠体9的阴极3相对于外壳13定位。
一对贯通孔61分别设于收纳凹部59的底壁部53的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端部附近。一对贯通孔61形成为在层叠方向Z上贯通底壁部53。在将电解部11收纳于电极壳49的收纳凹部59的状态下,阴极3的供电轴3b和供电体29的供电轴29b贯穿于一对贯通孔61。而且,在一对贯通孔61的下侧,对贯穿的供电轴3b和供电轴29b组装O形环67、垫圈69、弹簧垫圈71、六角螺母73。由此,将供电轴3b和供电轴29b固定于一对贯通孔61。另外,通过该组装,从而防止收纳凹部59漏水。
嵌合凸部63自周壁部55的上表面(例如,凸缘部57)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竖立设置,并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嵌合凸部63与后述的电极壳盖51的嵌合凹部79嵌合,从而电极壳盖51相对于电极壳49定位。此外,嵌合凸部63也可以在周向上不连续地形成有多个。
流入口15设于电极壳49的周壁部55中位于通液方向X的上游侧的位置的周壁部55,并朝向通液方向X的上游侧呈筒状地延伸设置。在流入口15的中央部形成有在通液方向X上贯通周壁部55并与收纳凹部59连通的长孔状的孔15a。流入口15连接有供给水的配管(未图示),而向收纳凹部59内导入水。
流出口17设于电极壳49的周壁部55中位于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周壁部55,并朝向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呈筒状地延伸设置。在流出口17的中央部形成有在通液方向X上贯通周壁部55并与收纳凹部59连通的长孔状的孔(未图示)。流出口17连接有排出臭氧水的配管(未图示),将在收纳凹部59内的电解部11生成的臭氧水等导出。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外壳13的电极壳盖51具有位于层叠方向Z的上侧的长方形状的盖部主体75和自盖部主体75的中央部的下表面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呈长方形状地竖立设置的流路凸部77等。
盖部主体75形成为外形形状与电极壳49的凸缘部57大致相同(包含相同)。即,盖部主体75构成为能够封闭电极壳49的收纳凹部59的开口。盖部主体75在下表面的外缘部附近具有嵌合凹部79,该嵌合凹部79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并能够与电极壳49的嵌合凸部63嵌合。在盖部主体75的下表面与电极壳49的凸缘部57的上表面接触,嵌合凹部79嵌合于嵌合凸部63的状态下,将彼此的接触面熔接。利用该熔接,防止外壳13的内部漏水,并且将电极壳盖51固定于电极壳49。
此外,电极壳49与电极壳盖51之间的固定并不限定于上述熔接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密封构件介于电极壳49与电极壳盖51之间,并利用螺纹固定等的固定方法,将电极壳49与电极壳盖51固定。另外,关于嵌合凹部79,在多个嵌合凸部63形成为在周向上不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多个嵌合凸部63而在周向上不连续地形成多个嵌合凹部79,使它们相互嵌合并熔接。
而且,盖部主体75具有形成于上表面的槽81。在将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向例如设备等组装时,槽81被用于定位、卡挂、防反向插入等。
流路凸部77由外形形状与电极壳49的收纳凹部59的开口的内缘部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形状形成。流路凸部77的外表面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周壁部55的内表面55a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由此,容易将流路凸部77向电极壳49的收纳凹部59插入。
流路凸部77在电极壳盖51组装于电极壳49的状态下插入于收纳凹部59。由此,电极壳盖51的下表面与电解部11的阴极3的表面抵接,将电解部11的层叠体9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按压。
此外,流路凸部77具备沿着通液方向X形成于下表面的中央部的流路槽83。
流路槽83在流路凸部77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由沿着通液方向X配置有多个的圆柱状的突起部83a划分。由此,在流路凸部77的宽度方向Y上设有两个流路槽83。各个流路槽83的对着阴极3的一侧和通液方向X的两侧开口。流路槽83被设定为宽度方向Y的宽度与电解部11的槽部2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通过该设定,能够将在流路槽83中流动的水稳定地导入于槽部25。而且,在流路凸部77抵接于阴极3的状态下,在上述流路槽83与阴极3的表面之间形成供水流通的流路19。
即,导入到外壳13内的水自流入口15流入流路19。流入到流路19的水在电解部11的槽部25中流动而被电解处理,生成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生成的臭氧溶解于在流路19中流动的水,而生成臭氧水。生成的臭氧水在流路19中流动,并自流出口17导出到外壳13外。
此时,在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在形成有上述流路19的外壳13内配置有定位构件27。
此外,图1至图10所示的定位构件27例如使用橡胶、塑料、金属弹簧等具有弹性力的弹性体而构成。定位构件27形成为外表面形状与电极壳49的收纳凹部59的底壁部53侧的内表面形状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长方体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收纳凹部59。定位构件27在收纳于收纳凹部59的状态下在层叠方向Z的上侧层叠有电解部11。并且,在层叠的状态下,将电极壳盖51组装于电极壳49。此时,电极壳盖51的流路凸部77将电解部11的层叠体9的阴极3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按压。由此,定位构件27成为被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按压的状态。
此时,定位构件27由弹性体构成,因此,针对上述按压而产生欲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复原的回弹力。利用该定位构件27的回弹力,对电解部11施加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的作用力。由此,电解部11的层叠体9成为在层叠方向Z上与电极壳盖51的流路凸部77贴紧的状态。因此,层叠体9的接触稳定,能够保持通电面积。其结果,能够使向层叠体9供给的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稳定化。此外,在定位构件27未被按压的自由状态下,在定位构件27的外表面与收纳凹部59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利用该间隙,容许定位构件27因按压而弹性变形时的定位构件27的变形。
定位构件27还具备定位凹部85。定位凹部85在层叠方向Z上贯通地形成,并沿着通液方向X配设有多个。定位凹部85供自电极壳49的收纳凹部59的底壁部53竖立设置的多个定位凸部87插入。通过向定位凹部85插入定位凸部87,从而定位构件27相对于外壳13在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上被定位。此时,对于定位构件27,在自由状态下,在定位凹部85的内表面与定位凸部87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容许定位构件27的变形的间隙。利用该间隙,与上述间隙同样地,容许定位构件27的变形。此外,定位凹部85也可以不形成为在层叠方向Z上贯通定位构件27的贯通形状,而是形成为凹状。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电解部11的层叠体9的阴极3的宽度方向Y上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电极壳盖51的流路凸部77的宽度方向Y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根据上述阴极3的宽度的设定,能够相对于阴极3与流路凸部77之间形成的流路19,稳定地配置由阴极3的阴极侧孔3c、导电性膜7的导电性膜侧孔7a以及阳极5形成的槽部25的开口。另外,利用流路凸部77,能够将电解部11的阴极3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稳定地按压。
另外,层叠体9的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窄于阴极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且与导电性膜7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根据上述阳极5和导电性膜7的宽度的设定,能够使高价的阳极5和导电性膜7小型化,因此能够谋求低成本化。
另外,层叠体9的供电体29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与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根据上述供电体29的宽度的设定,能够使供电体29小型化的同时确保与阳极5的通电面积。因此,能够使向阳极5的通电稳定化,而能够保持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
另外,定位构件27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宽于层叠体9的阳极5和供电体29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根据上述定位构件27的宽度的设定,能够将定位构件27的外缘部配置于阳极5和供电体29的外周部。另外,能够利用定位构件27稳定地承受自电极壳盖51的流路凸部77施加于供电体29的按压力。由此,能够稳定地对电解部11的层叠体9施加作用力。
此外,在上述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若在电解部11的外周部与外壳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则具有水等液体浸入并滞留于微小的间隙的情况。若在水滞留于电解部11的周围的状态下对水进行电解处理而生成臭氧,则滞留于电解部11的周围的水的pH值上升。由此,容易在电解部11的周围产生主要由钙成分构成的水垢。若产生水垢,则具有水垢在微小的间隙堆积的情况。而且,若水垢在电解部11的周围堆积,则电解部11、外壳13有可能被水垢压迫而变形。
因此,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在电解部11的外周部与外壳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抑制水的滞留的空间部31。
即,空间部31形成于周壁部55的内表面55a与层叠体9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之间。详细而言,空间部31形成在周壁部55的内表面55a与阴极3的侧面3d、阳极5的侧面5a、导电性膜7的侧面7b及供电体29的侧面29c之间。
空间部31在外壳13的内部沿着通液方向X分别形成于层叠体9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并分别与流入口15和流出口17连通。由此,自流入口15导入的水在空间部31流通,并自流出口17将水导出。因此,能够抑制水在电解部11的周围的滞留。通过抑制水在上述电解部11的周围的滞留,而抑制电解部11的周围产生或堆积水垢。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由于水垢的堆积而产生的电解部11、外壳13的变形。此外,空间部31也可以构成为与流路19的中途连通。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水垢的堆积而产生的电解部、外壳的变形。其结果,能够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能够使电解部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即,在形成有空间部3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在电解部11,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形成得窄于阴极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而且,通过缩窄阳极5的宽度,能够使阳极5小型化。然而,若使阳极5小型化,则有可能无法直接地将阳极5相对于外壳13定位。
因此,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利用相对于外壳13进行了定位的定位构件27对电解部11的层叠体9中的至少阳极5进行定位。即,阳极5借助定位构件27定位于外壳13的电极壳49内。由此,即使将阳极5小型化,也能够将阳极5相对于外壳13更可靠地定位。
而且,如图1至图10所示,实施方式1的定位构件27具备在上表面的周缘部自上表面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突出地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33。多个突起部33的层叠方向Z的高度以达到层叠于定位构件27的层叠体9的阳极5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设定为与供电体29和阳极5的合计厚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由此,能够利用多个突起部33对阳极5进行定位。多个突起部33包括根据配置位置、目的等而以不同的名称来表现的第1突起部39、第2突起部41、第3突起部43、引导部45等。此外,在对第1突起部39、第2突起部41、第3突起部43、引导部45进行统称的情况下,仅作为“突起部33”来说明。
第1突起部39在定位构件27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Y(短边方向)的两侧沿着通液方向X(长边方向)配置有多个。第1突起部39以与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5a和供电体29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29c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当阳极5和供电体29要在宽度方向Y上移动时,阳极5的侧面5a和供电体29的侧面29c与第1突起部39接触。由此,抑制阳极5和供电体29在宽度方向Y上的移动。即,第1突起部39将阳极5和供电体29在宽度方向Y上定位。
利用该第1突起部39,防止阳极5和供电体29在宽度方向Y上的移动,而能够稳定地保持上述的空间部31。另外,能够使阳极5与供电体29之间的接触稳定化。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
另外,第1突起部39形成为圆柱形状。由此,能够减小阳极5的侧面5a与第1突起部39的接触面以及供电体29的侧面29c与第1突起部39的接触面,并且能够增大空间部31。另外,能够减小第1突起部39与阳极5之间以及第1突起部39与供电体29之间的接触阻力。由此,能够提高阳极5和供电体29相对于定位构件27的组装性。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供电体29具有回避部35,该回避部35设于供电体29的与配置有第1突起部39的部分相对的部分,并沿着通液方向X连续地形成。回避部35避免第1突起部39与供电体29在层叠方向Z上的接触。此时,回避部3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形成为窄于供电体29的供电轴29b侧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且与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由此,在层叠方向Z上,供电体29不会与第1突起部39相干涉,而能够利用第1突起部39对阳极5进行定位。
第2突起部41分别配置于定位构件27的上表面的通液方向X(长边方向)的两侧。第2突起部41与层叠体9的阳极5的通液方向X的两侧的侧面和供电体29的通液方向X的两侧的侧面相对地配置。因此,当阳极5和供电体29要在通液方向X上移动时,阳极5和供电体29与第2突起部41接触。由此,限制阳极5和供电体29在通液方向X上的移动。即,第2突起部41将阳极5和供电体29在通液方向X上定位。
如上所述,第2突起部41限制阳极5和供电体29在通液方向X上的移动。由此,构成层叠体9的阳极5与供电体29之间的接触稳定化。其结果,能够保持电解部11的较高的电解处理性能。而且,第2突起部41分别配置于通液方向X的两侧。由此,在向定位构件27组装层叠体9时,能够使第2突起部41为组装位置的基准。其结果,能够提高层叠体9相对于定位构件27的组装性。
另外,第2突起部41形成为以宽度方向Y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棱柱形状。根据长方形的棱柱形状,能够利用一个配置于通液方向X的两侧的第2突起部41将阳极5和供电体29在通液方向X上稳定地定位。
此时,如图7至图10所示,供电体29具备回避部37。具体而言,回避部37设于供电体29的配置有第2突起部41的供电轴29b侧的部分,避免供电体29与第2突起部41在层叠方向Z上的接触。回避部37形成为在层叠方向Z(厚度方向)上贯通供电体29且具有比第2突起部41的外径大的内径的长方形的孔形状。而且,定位构件27的第2突起部41贯穿于回避部37地配置。由此,在层叠方向Z上,避免供电体29与第2突起部41之间的干涉,能够利用第2突起部41对阳极5进行定位。另外,利用孔形状的回避部37,例如,相比于一条连接供电体29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的回避部的情况,能够将供电体29的刚度保持得较高。
第3突起部43被兼用为第1突起部39,如图9所示,配置于沿着通液方向X排列的两个长方形状的阳极5各自的角部附近。第3突起部43将阳极5和供电体29在宽度方向Y上定位。而且,第3突起部43防止各个阳极5在由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形成的面内的旋转。利用第3突起部43,稳定地抑制阳极5在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由此,稳定地保持阳极5与供电体29之间的通电面积,能够使通电密度均等化。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
引导部45配设于沿着通液方向X排列的两个长方形状的阳极5各自的角部之间的中央部附近。引导部45被兼用为第1突起部39,将阳极5和供电体29在宽度方向Y上定位。此外,也可以将引导部45兼用为第2突起部41,将阳极5和供电体29在通液方向X上定位。在利用引导部45将层叠体9向定位构件27组装时,能够使引导部45成为组装位置的基准。其结果,能够提高层叠体9相对于定位构件27的组装性。
另外,在设有上述的多个突起部33的定位构件27,如图4所示,在多个突起部33与该定位构件27的外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部47。
间隙部47由在定位构件27的上表面形成于多个第1突起部39与定位构件27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外缘部之间的位置并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空间构成。间隙部47供在上述的空间部31流通的水等液体流通。利用间隙部47能够进一步扩大空间部31。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垢的堆积。另外,对于间隙部47,能够调整间隙部47的宽度方向Y的间隔、即第1突起部39的相对于宽度方向Y的位置。由此,在变更层叠体9的阳极5和供电体29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应对。
此外,间隙部47也可以由在定位构件27的上表面形成于定位构件27的第2突起部41与定位构件27的通液方向X的两侧的外缘部之间的位置并在通液方向X上延伸的空间构成。利用沿通液方向X设置的间隙部47,能够调整间隙部47的通液方向X的间隔,即第2突起部41相对于通液方向X的位置。其结果,在变更层叠体9的阳极5和供电体29的通液方向X的尺寸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应对。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具备层叠体9,该层叠体9以导电性膜7介入于互相相邻的构成电极的阴极3和阳极5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而且,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具备:电解部11,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13,电解部11配置于该外壳13的内部。
另外,外壳13具有:流入口15,其供向电解部11供给的液体流入;流出口17,其供在电解部11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以及流路19,其以通液方向X成为与层叠体9的层叠方向Z交叉的方向的方式形成。而且,电解部11具备槽部25,该槽部25形成为在流路19开口,并使导电性膜7与构成电极的阴极3之间的界面21和导电性膜7与构成电极的阳极5之间的界面23的至少局部暴露。而且,在外壳13的内部配置有相对于外壳13被定位的定位构件27,定位构件27构成为对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进行定位。
根据该结构,即使使电极小型化,也能够借助定位构件27更可靠地将电极相对于外壳13定位。即,能够抑制电解部11的层叠体9发生位置偏移,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由此,能够使层叠体9中的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另外,层叠体9具有与电极接触的供电体29,供电体29利用定位构件27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产生位置偏移,能够使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的接触稳定化。即,能够稳定地保持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的通电面积,能够使电流密度均等化。其结果,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另外,该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有空间部31,该空间部31形成于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的外周部与外壳13的内表面之间,并抑制液体的滞留。由此,能够抑制液体在电解部11的周围滞留。即,能够抑制电解部11与外壳13之间产生水垢。其结果,能够预先防止由水垢的堆积导致的电解部11、外壳13的变形。
另外,供电体29的与通液方向X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Y)的宽度和与供电体29接触的电极的与通液方向X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由此,能够在抑制供电体29的大型化的同时,稳定地保持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的通电面积。其结果,能够使电解部11中的电流密度均等化,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而且,定位构件27具备突起部33,该突起部33朝向层叠方向Z突出地设置,并对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进行定位。而且,供电体29具有避免供电体29与突起部33在层叠方向Z上接触的回避部35和回避部37。由此,能够防止在层叠方向Z上突起部33与供电体29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利用突起部33对电极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使电极与供电体29稳定地接触。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另外,回避部35、37形成为供突起部33在层叠方向Z上贯穿的孔形状。由此,能够保持供电体29的刚度,并且能够抑制供电体29的变形。其结果,能够使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的接触稳定,稳定地保持电极与供电体29之间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而且,外壳13在内部配置有与电解部11中的层叠体9的层叠方向Z的一侧接触的弹性体。而且,定位构件27为弹性体。即,能够利用定位构件27使层叠体9在层叠方向Z上贴紧,而能够使层叠体9的接触稳定化。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层叠体9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另外,通过由弹性体构成定位构件27,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即,能够通过对作为构成要素的弹性体追加功能来实现,因此,相比于作为专用的构件来构成定位构件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另外,定位构件27具备多个突起部33,该多个突起部33朝向层叠方向Z突出地设置,将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在与通液方向X平行的平面方向上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电极在与通液方向X平行的平面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而且,多个突起部33具有第1突起部39,该第1突起部39将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在与通液方向X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Y)上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电极在与通液方向X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另外,第1突起部39为圆柱形状。由此,能够减小电极与定位构件27的第1突起部39之间的接触面。因此,组装电极时的接触阻力减小。其结果,能够提高电极相对于定位构件27的组装性。
而且,多个突起部33具有第2突起部41,该第2突起部41将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在通液方向X上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电极在通液方向X上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另外,第2突起部41为长方形状。由此,能够增大电极与定位构件27的第2突起部41之间的接触面。其结果,能够利用第2突起部41稳定地将电极在通液方向X上定位。
而且,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形成为多边形状。而且,多个突起部33具有第3突起部43,该第3突起部43配置于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的角部的附近。由此,能够利用第3突起部43对电极的角部进行定位,能够防止电极的旋转。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另外,多个突起部33具有引导部45,该引导部45将阴极3和阳极5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向组装位置引导。由此,在组装电极时,能够利用引导部45容易地将电极向组装位置引导。其结果,能够容易进行电极相对于定位构件27的组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而且,定位构件27具有形成于多个突起部33与该定位构件27的外缘部之间的间隙部47。因此,通过调整间隙部47的间隔,能够容易地变更突起部33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应对电极的尺寸的变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极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多个突起部33的层叠方向Z的高度和与多个突起部33相邻的电极的厚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由此,能够利用突起部33稳定地对电极进行定位。而且,能够抑制突起部33与周边构件之间的干涉。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11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01。
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2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01在导电性膜7利用定位构件27定位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不同。
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结构和功能说明参照实施方式1而省略,但由于与实施方式1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可获得的效果相同。
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2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01利用定位构件27的多个突起部33(图11中仅图示第1突起部39)对供电体29、阳极5以及导电性膜7进行定位。此时,突起部33的层叠方向Z的高度以达到层叠于定位构件27的、层叠体9的导电性膜7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设定为与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的合计厚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多个突起部33与供电体29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29c、阳极5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5a以及导电性膜7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7b相对地配置。
因此,当层叠体9的供电体29、阳极5以及导电性膜7欲朝向与通液方向X平行的平面方向移动时,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与多个突起部33接触。由此,限制层叠体9在平面方向上的移动。即,多个突起部33将层叠体9的供电体29、阳极5以及导电性膜7在与通液方向X平行的平面方向上定位。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01的导电性膜7利用定位构件27定位。因此,即使使导电性膜7小型化,也能够借助定位构件27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电解部11的层叠体9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图12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201。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201在定位构件27对阴极3和阳极5进行定位的方面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不同。
此外,对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结构和功能说明参照其他的实施方式而省略,但由于与其他的实施方式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可获得的效果相同。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201的阴极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设定为与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大致相同)。因此,阴极3无法直接地相对于外壳13定位。于是,将阴极3相对于定位于外壳13的定位构件27定位。
即,利用定位构件27的多个突起部33(图12中仅图示第1突起部39)对层叠体9的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以及阴极3进行定位。此时,突起部33的层叠方向Z的高度以达到层叠于定位构件27的、层叠体9的阴极3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设定为和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阴极3的合计厚度大致相同。多个突起部33与供电体29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29c、阳极5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5a、导电性膜7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7b以及阴极3的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各自的两侧的侧面3d相对地配置。
因此,当层叠体9的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以及阴极3欲朝向与通液方向X平行的平面方向移动时,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阴极3与多个突起部33接触。由此,限制层叠体9在平面方向上的移动。即,多个突起部33将层叠体9的供电体29、阳极5、导电性膜7以及阴极3在与通液方向X平行的平面方向上定位。
此时,实施方式3的阴极3具有回避部(未图示),该回避部设于阴极3的靠供电轴3b(参照图1)侧的位置,避免阴极3与第2突起部41(参照图5)在层叠方向Z上的接触。回避部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设于供电体29的回避部37(参照图8)同样地,优选形成为孔形状。通过将回避部设为孔形状,能够保持阴极3的刚度。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201利用定位构件27对阴极3和阳极5进行定位。因此,即使使阴极3小型化,也能够借助定位构件27将阴极3相对于外壳13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电解部11的层叠体9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解部11中的通电面积,使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生成物的生成能力稳定化。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公开的技术,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将外壳的定位凸部插入于定位凹部,而将定位构件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定位构件的外表面设置多个凸部,使凸部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来进行定位。而且,还可以构成为,使定位构件的外表面直接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而对定位构件进行定位。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由弹性体构成定位构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与弹性体分开地形成的定位构件来对层叠体进行定位。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1突起部的形状为圆柱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长方形的棱柱状等任意的形状。另外,第2突起部的形状也同样地并不限定于长方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柱状等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电极的形状为长方形状的多边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状等任意的形状。而且,作为电极的多边形状,并不限定于四边形状,只要是三角形状以上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五边形等任意的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能够使层叠体小型化并提高电解处理后的液体中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体而言,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净水装置等水处理设备、洗衣机、餐具清洗机、温水清洗坐便、冰箱、热水供给装置、杀菌装置、医疗用设备、空调设备、厨房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电解液体生成装置;3、阴极(电极);3a、29a、弹簧部;3b、29b、供电轴;3c、阴极侧孔;3d、5a、7b、29c、侧面;5、阳极(电极);7、导电性膜;7a、导电性膜侧孔;9、层叠体;11、电解部;13、外壳;15、流入口;15a、孔;17、流出口;19、流路;21、23、界面;25、槽部;27、定位构件(弹性体);29、供电体;31、空间部;33、突起部;35、37、回避部;39、第1突起部;41、第2突起部;43、第3突起部;45、引导部;47、间隙部;49、电极壳;51、电极壳盖;53、底壁部;53a、55a、内表面;55、周壁部;57、凸缘部;59、收纳凹部;61、贯通孔;63、嵌合凸部;65、突起;67、O形环;69、垫圈;71、弹簧垫圈;73、六角螺母;75、盖部主体;77、流路凸部;79、嵌合凹部;81、槽;83、流路槽;83a、圆柱状的突起部;85、定位凹部;87、定位凸部;X、通液方向;Y、宽度方向;Z、层叠方向。
Claims (18)
1.一种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该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备:层叠体,其以导电性膜介入于互相相邻的构成电极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电解部,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所述电解部配置于该外壳的内部,
所述外壳具有:
流入口,其供向所述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
流出口,其供在所述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以及
流路,其以通液方向成为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形成,
所述电解部具备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所述流路开口,并使所述导电性膜和所述电极之间的界面的至少局部暴露,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配置有定位构件,该定位构件被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
所述定位构件构成为对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电极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层叠体具有与所述电极接触的供电体,
所述供电体利用所述定位构件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该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形成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外周部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用于抑制液体的滞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供电体的与所述通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和与所述供电体接触的所述电极的与所述通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实质上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具备突起部,该突起部朝向所述层叠方向突出设置,对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进行定位,
所述供电体具有回避部,该回避部避免所述供电体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回避部形成为供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贯穿的孔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性膜利用所述定位构件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对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在内部配置有弹性体,该弹性体与所述电解部中的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一侧接触,
所述定位构件为所述弹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具备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朝向所述层叠方向突出设置,将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在与所述通液方向平行的平面方向上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具有第1突起部,该第1突起部将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在与所述通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1突起部为圆柱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具有第2突起部,该第2突起部将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通液方向上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2突起部为长方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形成为多边形状,
所述多个突起部具有第3突起部,该第3突起部配置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的角部的附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中的至少任一所述电极向组装位置引导。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具有间隙部,该间隙部形成于所述多个突起部与所述定位构件的外缘部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的所述层叠方向的高度和与所述多个突起部邻接的所述电极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23377A JP7228847B2 (ja) | 2020-02-14 | 2020-02-14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JP2020-023377 | 2020-02-14 | ||
PCT/JP2020/041832 WO2021161599A1 (ja) | 2020-02-14 | 2020-11-10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2842A true CN115052842A (zh) | 2022-09-13 |
CN115052842B CN115052842B (zh) | 2024-02-20 |
CN115052842B9 CN115052842B9 (zh) | 2024-03-22 |
Family
ID=77291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5431.4A Active CN115052842B9 (zh) | 2020-02-14 | 2020-11-10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96506A1 (zh) |
EP (1) | EP4105364A1 (zh) |
JP (1) | JP7228847B2 (zh) |
KR (1) | KR20220141789A (zh) |
CN (1) | CN115052842B9 (zh) |
TW (1) | TW202130586A (zh) |
WO (1) | WO202116159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97622A (zh) * | 2021-10-27 | 2022-01-07 | 广州德百顺蓝钻科技有限公司 | 电解水组件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8289A (zh) * | 2013-07-11 | 2015-01-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解电极设备以及具备该电解电极设备的电解水生成装置 |
CN108883951A (zh) * | 2016-03-30 | 2018-11-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JP2020011180A (ja) * | 2018-07-13 | 2020-01-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JP2020011178A (ja) * | 2018-07-13 | 2020-01-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88737A (ja) | 2001-09-20 | 2003-03-25 | Silver Seiko Ltd | オゾン水製造装置 |
JP6210418B2 (ja) | 2014-09-26 | 2017-10-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電解液体生成装置を備えた液体改質装置または電解液体生成装置で生成された電解液体を利用する電気機器 |
JP7289077B2 (ja) | 2018-07-13 | 2023-06-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JP6937475B2 (ja) | 2018-07-13 | 2021-09-2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JP7122558B2 (ja) | 2018-07-13 | 2022-08-2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
2020
- 2020-02-14 JP JP2020023377A patent/JP722884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1-10 KR KR1020227025274A patent/KR20220141789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0-11-10 WO PCT/JP2020/041832 patent/WO2021161599A1/ja unknown
- 2020-11-10 US US17/789,925 patent/US2022039650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1-10 CN CN202080095431.4A patent/CN115052842B9/zh active Active
- 2020-11-10 EP EP20918153.6A patent/EP410536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1-16 TW TW109139967A patent/TW202130586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8289A (zh) * | 2013-07-11 | 2015-01-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解电极设备以及具备该电解电极设备的电解水生成装置 |
CN108883951A (zh) * | 2016-03-30 | 2018-11-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JP2020011180A (ja) * | 2018-07-13 | 2020-01-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JP2020011178A (ja) * | 2018-07-13 | 2020-01-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97622A (zh) * | 2021-10-27 | 2022-01-07 | 广州德百顺蓝钻科技有限公司 | 电解水组件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05364A1 (en) | 2022-12-21 |
JP7228847B2 (ja) | 2023-02-27 |
WO2021161599A1 (ja) | 2021-08-19 |
CN115052842B (zh) | 2024-02-20 |
US20220396506A1 (en) | 2022-12-15 |
JP2021127501A (ja) | 2021-09-02 |
KR20220141789A (ko) | 2022-10-20 |
TW202130586A (zh) | 2021-08-16 |
CN115052842B9 (zh) | 2024-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43943B2 (en) | Electrolytic liquid generation device | |
JP6937475B2 (ja)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
JP6937476B2 (ja)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
CN115052842A (zh)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
CN115052841B (zh)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
JP7345112B2 (ja) |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 |
CN112334603B (zh)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
CN115052843B (zh)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I03 |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
Correction item: Description Correct: Submission of spec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28 or Article 41 of the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False: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submitted when enter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ge Number: 08-01 Page: ?? Volume: 40 |
|
CI03 |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