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1762A -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1762A
CN115051762A CN202110254131.2A CN202110254131A CN115051762A CN 115051762 A CN115051762 A CN 115051762A CN 202110254131 A CN202110254131 A CN 202110254131A CN 115051762 A CN115051762 A CN 115051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oss
calibration
target
compensation value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41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1762B (zh
Inventor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41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1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1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1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1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1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3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e.g. gain or non-linear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获取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为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根据第一发射功率和第二发射功率,获得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在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从而实现自动地对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提高校准效率,提高射频模块的校准准确率。

Description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线损校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模块为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数据交互的无线设备,传统的射频模块可包括蓝牙、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蜂窝网络等所在的无线设备。为保证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接收功率等射频参数的准确性,需要对射频模块进行射频校准。在对射频模块进行发射功率的射频校准时,需要将射频模块通过射频线缆连接射频模块测试设备,进而通过射频模块测试设备进行校准。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技术中对射频模块进行发射功率的射频校准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射频模块测试设备因其结构设计、端口连接方式等原因,存在线路损耗,导致通过射频模块测试设备校准的射频模块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具有提高校准准确率,提高校准效率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损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线损校准装置,包括:
第一发射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
第二发射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
第一线损补偿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校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线损校准系统,包括标准射频模块、标准线缆、目标测试设备和线损校准设备;所述标准射频模块通过所述标注线缆与所述目标测试设备连接;所述目标测试设备与所述线损校准设备连接;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从而实现自动地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能够极大缩小人为校准带来的校准效率低,提高了校准效率;而且校准人员无需具备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校准,避免了校准人员更替频繁时,形成的技术断层而无法有效进行校准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校准人员人为根据经验进行校准,出现误差大导致的批量事故问题,从而在采用校准后的目标测试设备对射频模块进行校准时,提高射频模块的校准的准确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线损校准方法的应用环境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线损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获取更新线损补偿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线损校准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此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部件进行说明。射频模块为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数据交互的无线设备,射频模块可包括蓝牙、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蜂窝网络等所在的设备,例如可以为包括蓝牙、WIFI和/或蜂窝网络的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射频模块测试设备为可以用于校准所述射频模块的任意设备,例如可以为功率计、无线通信测试仪和综测仪等。连接射频模块和射频模块测试设备的标准线缆可以为标准同轴线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射频模块进行发射功率的射频校准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对射频模块进行发射功率的射频校准时,通常是通过标准线缆将所述射频模块与所述射频模块测试设备进行连接,接着,所述射频模块根据预设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射频模块测试设备发送功率,通过所述射频模块测试设备测得的发射功率与所述射频模块发送的预设发射功率进行比较,来确定所述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的准确性。但是,发明人在实现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射频模块测试设备因其结构设计、端口连接方式等原因,测得的发射功率存在能量消耗即存在线路损耗,导致所述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的测试不准确,因此,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射频模块测试设备进行校准的线损校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线损校准方法可以由线损校准设备执行,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例如,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或智能交互平板等设备。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可运行有用于线损校准方法的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可以是以适应所述线损校准设备的形式呈现,例如可以是APP应用程序,在一些例子中,还可以是以例如系统插件、网页插件等形式呈现。
请参阅图1,其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线损校准方法的应用环境的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线损校准方法的应用环境可以包括标准射频模块10、标准线缆20、目标测试设备30和线损校准设备40。
所述目标测试设备30即为目标频模块测试设备,其为对所述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进行校准,本申请实施例则通过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30进行校准,以通过校准后的目标测试设备30来对所述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进行校准时,提高射频模块校准的准确性。
所述目标测试设备30的至少一个校准端口通过标准线缆20与所述标准射频模块10连接。所述线损校准设备40可以与所述目标测试设备30连接,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30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10的第一发射功率。同时,所述线损校准设备40还可以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10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10的实际发射功率;所述线损校准设备40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30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30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线损校准方法,应用于线损校准设备,下面将结合附图2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损校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损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响应于线损校准的触发操作,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
示例性的,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至少一个校准端口通过标准线缆与所述标准射频模块连接,以接收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发送的功率,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步骤S120: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
示例性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又称“金板”,其各项射频性能参数都是已知的。在一些例子中,在标准射频模块生产时,通过将已知线损补偿值的标准测试设备通过标准线缆与所述标准射频模块连接,进而通过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向所述标准测试设备发射功率;而所述标准测试设备接收该功率后,再加上所述标准测试设备对应的线损补偿值,即可获得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也即为第二发射功率。在一些例子中,该第二发射功率可以写入至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对应的测试文件例如模组芯片规格书中,进而可以通过测试文件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
步骤S130: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示例性的,在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和目标测试设备之间的发射功率传输过程中,存在功率损耗,该功率损耗即为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在一些例子中,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第二发射功率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步骤S140: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示例性的,预设的所述补偿阈值可根据厂家对标准射频模块的射频参数的精确要求来确定,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补偿阈值为0.4dBm-0.6dBm(分贝毫瓦),例如,所述补偿阈值为0.5dBm。
示例性的,对于所述目标测试设备,其可能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目标校准端口来对射频模块进行校准,因此,需要重复步骤S110-140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从而实现自动地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能够极大缩小人为校准带来的校准效率低,提高了校准效率;而且校准人员无需具备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校准,避免了校准人员更替频繁时,形成的技术断层而无法有效进行校准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校准人员人为根据经验进行校准,出现误差大导致的批量事故问题,从而在采用校准后的目标测试设备对射频模块进行校准时,提高射频模块的校准的准确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所述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1:响应于线损校准的触发操作,显示参数配置界面。
在所述参数配置界面中可显示有目标测试设备的标识以及用于接收目标校准端口的输入框,目标测试设备的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目标测试设备,其可以为目标测试设备的产品序号等。
步骤S102:接收在所述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配置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的标识信息。
示例性的,可在接收目标校准端口的输入框中输入目标校准端口的标识信息,以确定需要校准的目标校准端口。
步骤S103:若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不一致,提示校准端口不一致的信息。
在进行线损校准前,通过将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进行匹配,防止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不一致,而导致校准错误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数数据还包括配置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
所述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时,还包括:
步骤S104:获取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
步骤S105:若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不一致,提示标准射频模块不一致的信息。
在进行线损校准前,通过将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进行匹配,防止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不一致,而导致校准错误的问题。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损校准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参数,并在参数配置界面显示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参数值。所述线损校准方法还包括:接收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参数值进行修改的信息,以使用户可以直观地在参数配置界面修改目标测试设备的参数,避免修改复杂的后台文件带来的不安全问题。
请参阅图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所述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包括:
步骤S111: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采集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发射出的信号,获得第一信号功率。
步骤S112: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在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的目标校准端口标识信息,进而在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目标校准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步骤S113: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采集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射频模块发射出第一信号功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从而实现自动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测试设备测试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13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功率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相加,获得第一发射功率。通过将目标测试设备采集的所述标准发射出的第一信号功率与目标测试设备的第二线损补偿值相加,从而快捷准确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请参阅图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140中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包括:
步骤S141: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1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包括:将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的乘积确定为线损补偿差值。通过将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的乘积确定为线损补偿差值,再叠加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中,以无限接近目标的线损补偿值,这种递归补偿的方式,相比于校准人员根据经验来调整线损补偿值的方式,提高了校准的准确性和效率。示例性的,预设的所述补偿系数为1/4-3/4,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补偿系数为1/2,通过将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的二分之一确定为所述线损补偿值,进而叠加到第二线损补偿值的方式,这种折中的递归补偿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快捷达到目标线损补偿值,又可以确保准确性。
步骤S142: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步骤S143:计算所述线损补偿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和,获得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
步骤S144:将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更新替换为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再计算所述线损补偿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和,获得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进而自动将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更新替换为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相比于校准人员根据经验来调整线损补偿值的方式,提高了校准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损校准方法还包括步骤S150: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退出线损校准,提示线损校准完成的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140中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后,还包括:
步骤S145:再次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计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步骤S146: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再次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再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通过再次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计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进而自动循环对目标测试设备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实现了线损校准的自动化,提高了校准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再次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再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包括:累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次数,若所述校准次数超过预设校准次数时,所述线损补偿值仍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退出线损校准,提示目标校准端口线损校准不通过的信息。通过设置预设校准次数来判断是否退出线损校准,防止因目标校准仪器的目标校准端口与标准射频模块连接不当或者参数配置不当,而陷入循环校准的死循环中。
实施例2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1中方法的内容。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1中方法的内容。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线损校准装置200,包括:
第一发射功率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
第二发射功率获取模块220,用于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
第一线损补偿值计算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校准模块240,用于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从而实现自动地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能够极大缩小人为校准带来的校准效率低,提高了校准效率;而且校准人员无需具备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校准,避免了校准人员更替频繁时,形成的技术断层而无法有效进行校准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校准人员人为根据经验进行校准,出现误差大导致的批量事故问题,从而在采用校准后的目标测试设备对射频模块进行校准时,提高射频模块的校准的准确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损校准装置200还包括:
配置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线损校准的触发操作,显示参数配置界面。
参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所述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配置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的标识信息。
第一提示模块,用于若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不一致,提示校准端口不一致的信息。
在进行线损校准前,通过将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进行匹配,防止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不一致,而导致校准错误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数数据还包括配置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所述线损校准装置200还包括:
标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
第二提示模块,用于若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不一致,提示标准射频模块不一致的信息。
在进行线损校准前,通过将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进行匹配,防止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不一致,而导致校准错误的问题。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获取模块210包括:
第一信号功率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采集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发射出的信号,获得第一信号功率。
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第一发射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采集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射频模块发射出第一信号功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从而实现自动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测试设备测试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功率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相加,获得第一发射功率。通过将目标测试设备采集的所述标准发射出的第一信号功率与目标测试设备的第二线损补偿值相加,从而快捷准确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校准模块240,包括:
线损补偿差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
线损补偿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线损补偿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和,获得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更新替换为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再计算所述线损补偿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和,获得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进而自动将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更新替换为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相比于校准人员根据经验来调整线损补偿值的方式,提高了校准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损校准装置200还包括退出校准模块,所述退出校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退出线损校准,提示线损校准完成的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损校准装置200还包括:
第一循环模块,用于再次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计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第二循环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再次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再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通过再次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计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进而自动循环对目标测试设备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实现了线损校准的自动化,提高了校准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再次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再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包括用于:累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次数,若所述校准次数超过预设校准次数时,所述线损补偿值仍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退出线损校准,提示目标校准端口线损校准不通过的信息。通过设置预设校准次数来判断是否退出线损校准,防止因目标校准仪器的目标校准端口与标准射频模块连接不当或者参数配置不当,而陷入循环校准的死循环中。
实施例3
下述为本申请设备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1中方法的内容。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1中方法的内容。
请参阅图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所述电子设备300可以为任何包括触摸显示屏的任何智能端,例如,可以具体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交互平板等,所述交互平板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至少一个存储器320,至少一个显示器330,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40,用户接口350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60。
其中,所述显示器330包括显示层和触控层,所述显示层用于显示经过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所述触控层可以包括:电容屏,电磁屏或红外屏等,一般而言,所述触控层可以接收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输入设备输入的触摸操作或书写操作。
其中,所述用户接口350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可选的,所述用户接口350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所述网络接口340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所述通信总线36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所述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3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3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3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层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320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310的存储装置。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20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
所述处理器310可以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320中存储的线损校准的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所示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4
下述为本申请系统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1中方法的内容。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1中方法的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损校准系统,包括标准射频模块、标准线缆、目标测试设备和线损校准设备;所述标准射频模块通过所述标注线缆与所述目标测试设备连接;所述目标测试设备与所述线损校准设备连接。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或智能交互平板等设备。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具体执行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所示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5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所示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1所示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组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选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选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选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
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计算所述线损补偿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和,获得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
将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更新替换为校准后的线损补偿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获得线损补偿差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与预设的补偿系数的乘积确定为线损补偿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采集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射频模块发射出的信号,获得第一信号功率;
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获得第一发射功率,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功率与所述第二线损补偿值相加,获得第一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之后,包括:
再次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计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再次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再次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小于预设的补偿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线损校准的触发操作,显示参数配置界面;
接收在所述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配置目标测试设备的目标校准端口的标识信息和配置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
所述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时,还包括:
若配置的所述目标校准端口与获取第一发射功率的目标校准端口不一致,提示校准端口不一致的信息;
获取与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连接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
若获取的所述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与配置的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标识信息不一致,提示标准射频模块不一致的信息。
8.一种线损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射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过目标测试设备的其中一个目标校准端口获得的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一发射功率;
第二发射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标准射频模块的实际发射功率;
第一线损补偿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获得所述目标校准端口的第一线损补偿值;
校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大于预设的补偿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线损补偿值以及预设的补偿系数,更新所述目标测试设备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校准端口对应的第二线损补偿值,以对所述目标校准端口进行校准,直至完成对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所有目标校准端口的校准。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
10.一种线损校准系统,包括标准射频模块、标准线缆、目标测试设备和线损校准设备;所述标准射频模块通过所述标注线缆与所述目标测试设备连接;所述目标测试设备与所述线损校准设备连接;所述线损校准设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损校准方法。
CN202110254131.2A 2021-03-09 2021-03-09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Active CN115051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4131.2A CN115051762B (zh) 2021-03-09 2021-03-09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4131.2A CN115051762B (zh) 2021-03-09 2021-03-09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1762A true CN115051762A (zh) 2022-09-13
CN115051762B CN115051762B (zh) 2023-09-19

Family

ID=83156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4131.2A Active CN115051762B (zh) 2021-03-09 2021-03-09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17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0681A (zh) * 2024-03-14 2024-04-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插损校准方法及校准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3034A (zh) * 2016-04-22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线损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053957A (zh) * 2016-07-28 2016-10-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夹具线损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8199787A (zh) * 2017-12-22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测试系统及电子终端
CN112019279A (zh) * 2020-09-16 2020-12-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3034A (zh) * 2016-04-22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线损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053957A (zh) * 2016-07-28 2016-10-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夹具线损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8199787A (zh) * 2017-12-22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测试系统及电子终端
CN112019279A (zh) * 2020-09-16 2020-12-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0681A (zh) * 2024-03-14 2024-04-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插损校准方法及校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1762B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2446B (zh) 一种射频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2525B (zh) 测试代码验证方法、验证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67204B (zh) 线下压测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6483274A (zh) 体外诊断试剂互联网校准和修正质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5130065B (zh) 供应端特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584228B (zh) 一种wifi生产测试校准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74047A (zh)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51762B (zh)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CN113537510A (zh) 基于不均衡数据集的机器学习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34598B (zh) 一种批量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36951A (zh) 自动驾驶的仿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48812A (zh) 确定故障原因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192178B (zh) 程序打补丁的方法、装置、微控制单元和终端设备
CN109781341A (zh) 气压传感器的数据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1176985B (zh) 软件接口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2269424A (zh) 一种芯片时钟频率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782560A (zh) 芯片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5469525B (zh) 输入输出时间测量方法、系统、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6685541A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模式的wifi产品校准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7483122B (zh) 功率测试系统、功率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6648714A (zh) 应用程序卸载信息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547693B (zh) 系统测试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796996B (zh) 移动终端色温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0412A (zh) 软件更新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62266B (zh) 电容屏校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