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1180A - 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1180A CN115051180A CN202210137018.0A CN202210137018A CN115051180A CN 115051180 A CN115051180 A CN 115051180A CN 202210137018 A CN202210137018 A CN 202210137018A CN 115051180 A CN115051180 A CN 1150511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ection
- conductive terminal
- segment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2—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in parallel, e.g. splitt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彼此不相互接触。第一导电端子包含第一A接触部、第一B接触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接脚部。第一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第一A接触臂。第二导电端子包含第二A接触部、第二B接触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接脚部。第二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第二A接触臂。第一A接触部与第二A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第一端口,第一B接触部与第二B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第二端口。借此,本发明达到了节省电子装置的空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内部的端子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能够进行电流分流功能的导电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供应电流的电连接器通常仅通过单一的输出接口来传输电流。以板端电流接器为例,当板端电流接器传输电流到电路板时,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均由电路板进行电流分流来提供需要的电流。然而,若通过电路板进行分流的方式来供应大电流,则须提高电路板的载流能力。另外,电流经电路板分流过程中也会造成功率的损耗。
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板端电连接器的供应,已成为该项技术领域所欲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进行电流分流功能的导电端子组件,能够分出电流供给其他组件,以节省电子装置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含一第一A接触部、一第一B接触部、一第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接脚部,第一A接触部、第一B接触部及第一接脚部连接于第一延伸部,第一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第一A接触臂,至少一第一A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B接触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接脚部沿一第三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并排设置。第二导电端子包含第二A接触部、第二B接触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接脚部,第二A接触部、第二B接触部及第二接脚部连接于第二延伸部,第二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第二A接触臂,至少一第二A接触臂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B接触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接脚部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之间不相互接触,第一A接触部与第二A接触部相对设置而组成一第一端口,第一端口用于供一第一配对组件进行插接,第一B接触部与第二B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一第二端口,第二端口用于供一第二配对组件进行插接,第一接脚部及第二接脚部用于插接于一电路板。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A接触部、一B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接脚部。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A接触臂,至少一A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B接触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接脚部沿一第三方向延伸,延伸部连接于A接触部、B接触部及接脚部。A接触部、B接触部、延伸部及接脚部为一体成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其能通过第一A接触部与第二A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的第一端口以供一第一配对组件进行插接,以及通过第一B接触部与第二B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的第二端口以供一第二配对组件进行插接,以及通过第一接脚部及第二接脚部用于插接于一电路板,以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进行电流分流功能的导电端子组件,能从单一个电连接器额外分出电流供给其他组件,以节省电子装置的空间。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与第一配对组件及第二配对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对接第一配对组件及第二配对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下文中出现的“第一A接触部”、“第二A接触部”、“第三A接触部”,都是指元件“A接触部”,是指同一实施例中多个相同结构的元件在不同位置的命名区分。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T1,其包括一第一导电端子1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第一导电端子1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皆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图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1。第一导电端子1包含第一A接触部11、第一B接触部12、第一延伸部13以及第一接脚部14(参见图2)。第一A接触部11、第一B接触部12及第一接脚部14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3。第一A接触部11包括至少一第一A接触臂111,本发明不以第一A接触臂111的数量为限制,本实施例是以两个第一A接触臂111为例。第一B接触部12包括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第一接脚部14包括多个第一接脚141,本发明同样不以第一B接触臂121与第一接脚141的数量为限制。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彼此形状相对称或大抵上相对称。两个第一A接触臂111沿第一方向(正X轴方向)延伸,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沿第二方向(正Z轴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接脚141沿第三方向(负Z轴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较佳为彼此垂直;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较佳为彼此平行。另外,两个第一A接触臂111各自具有一接触区111A,接触区111A的两相对侧边为圆弧边,且两个接触区111A较佳为在Z轴方向上一高一低。
承上述,第一延伸部13包括一第一主体区和一第一转折区。第一主体区大抵上为一平面,第一主体区沿XZ平面延伸并连接于第一B接触部12与第一接脚部14之间,第一转折区连接于第一主体区与第一A接触部11之间。第一主体区包含第一区段131与第二区段132,第一转折区包含第三区段133。第一区段131连接于第一B接触部12与第一接脚部14之间,第二区段132连接于第一区段131与第三区段133之间,第三区段133连接于第二区段132与第一A接触部11之间。进一步来说,第一延伸部13具有第一凹口130,第一凹口130位于第一区段131与第二区段132之间。第二区段132相对第一区段131朝负Z轴方向呈直角弯折,第一转折区还具有一第一转折段133a,第一转折段133a相对第二区段132(第一主体区)朝正Y轴方向呈直角弯折。此外,第一延伸部13还包括一第一定位件134,第一定位件134为一凸块,第一定位件134位于第一转折区,第一定位件134朝着正Y轴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二区段132分别连接于第三区段133的相反两侧。第一A接触部11与第一延伸部13之间有第一凹槽135,第一凹槽135邻接第二区段132与第三区段133之间的弯折区(即第一转折段133a)。第一区段131、第三区段133分别连接于第二区段132于Z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上。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与两个第一接脚141分别位于第一区段131的相对两侧边上。
图3显示了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子2。第二导电端子2包括第二A接触部21、第二B接触部22、第二延伸部23以及第二接脚部24。第二A接触部21、第二B接触部22及第二接脚部24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3。第二A接触部21包括至少一第二A接触臂211,本发明不以第二A接触臂211的数量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为例。第二B接触部22包括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第二接脚部24包括多个第二接脚241,本发明同样不以第二B接触臂221与第二接脚241的数量为限制。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彼此形状相对称或大抵上相对称。两个第二A接触臂211沿第一方向(正X轴方向)延伸,多个第二B接触臂221沿第二方向(正Z轴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接脚241沿第三方向(负Z轴方向)延伸。另外,两个第二A接触臂211各自具有一接触区211A,接触区211A的两相对侧边为圆弧边,且两个接触区211A较佳为在Z轴方向上一高一低。
承上述,第二延伸部23包括一第二主体区和一第二转折区。第二主体区大抵上为一平面,第二主体区沿XZ平面延伸并连接于第二B接触部22与第二接脚部24之间,第二转折区连接于第二主体区与第二A接触部21之间。第二主体区包含第四区段231与第五区段232,第二转折区包含第六区段233。第四区段231连接于第二B接触部22与第二接脚部24之间,第五区段232连接于第四区段231与第六区段233之间,第六区段233连接于第五区段232与第二A接触部21之间。第二延伸部23具有第二凹口230,第二凹口230位于第四区段231与第五区段232之间。第五区段232相对第四区段231朝负Z轴方向呈直角弯折,第二转折区还具有一第二转折段233a,第二转折段233a相对第五区段232(第二主体区)朝负Y轴方向呈直角弯折。此外,第二延伸部23还包括一第二定位件234,第二定位件234为一凸块,第二定位件234位于第二转折区并朝着负Y轴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五区段232分别连接于第六区段233的相反两侧。第二A接触部21与第二延伸部23之间有第二凹槽235,第二凹槽235邻接于第五区段232与第六区段233之间的弯折区(即第二转折段233a)。第四区段231与第六区段233连接于第五区段232的同一侧边。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与两个第二接脚241分别位于第四区段231的相对两侧边上。
图1显示了第一导电端子1与第二导电端子2的组合成导电端子组件T1。第一导电端子1与第二导电端子2沿着Y轴方向并排设置,且第一导电端子1与第二导电端子2之间不相互接触(没有物理接触)。第二凹口230与第一凹口130并排设置而组成一限位槽G。导电端子组件T1可通过限位槽G与第一定位件134、第二定位件234的设计而固定在一电连接器(可先参阅图13)内部。而且,第一区段131和第四区段231在正Z轴方向(第二方向)上大致上高于第一A接触部11和第二A接触部21。因此,第一延伸部13与第二延伸部23在第一区段131和第四区段231上形成一定位面(沿着XZ平面)而更稳固地固定在电连接器内部。另外,第一定位件134与第二定位件234分别相较于第二延伸部23与第一延伸部13更加朝向导电端子组件的外侧(即朝着正负Y轴方向)突出。即,若在XZ平面上界定出第一区段131与第四区段231之间的一中央平面(图未示出),那么于正Y轴上,第一定位件134的最外端与该中央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延伸部23的最外端与该中央平面之间的距离;于负Y轴上,第二定位件234的最远程与该中央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延伸部23的最远程与该中央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而使第一定位件134与第二定位件234提供额外的定位作用。进一步来说,第一A接触部11的两个第一A接触臂111与第二A接触部21的两个第二A接触臂211呈上下(Z轴方向)相对设置而组成第一端口U1,以提供一平行XY平面的插接面;第一B接触部12的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与第二B接触部22的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相对设置而组成第二端口U2,以提供一平行YZ平面的插接面。因此,第一延伸部23的第一主体区及第二延伸部233的第一主体区会垂直于第一端口U1的插接面,也会垂直于第二端口U2的插接面。第一端口U1可供一外部电连接器(或电源供应器)沿负X轴方向(即,与两个第一接脚141、两个第二接脚241的排列方向平行)插接,该外部电连接器(或电力供应器)插接于第一端口U1而与第一A接触臂111的接触区111A及第二A接触臂211的接触区211A物理接触。第二端口U2可供另一外部电连接器沿负Z轴进行插接,该另一外部电连接器插接于第二端口U2而与第一B接触臂121的接触区121A及第二B接触臂221的接触区221A物理接触。第一接脚部14的两个第一接脚141与第二接脚部24的两个第二接脚241可用于插接于一外部的电路板。两个第一A接触臂111的接触区111A与两个第二A接触臂211的接触区211A中,相同侧(成对)的接触区111A与211A的接触区间距小于另一同侧(另一对)的接触区111A与211A的接触区间距。换句话说,每一第一A接触脚111与对应的第二A接触脚211之间具有一接触区间距,而其中至少两相邻的接触区间距不相同,而可以减少外部电连接器(或电力供应器)进行插接所需的插入力。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T2,其包括一第一导电端子1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一导电端子1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一导电端子1具有相仿的结构,而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二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二导电端子2具有相仿结构,其相仿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一导电端子1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一导电端子1的差异在于,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一导电端子1还包括第三B接触部15,且第一延伸部13的第一区段131延伸的更长而形成一伸长段,第三B接触部15连接于第一区段131的伸长段并且沿第二方向(正Z轴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三B接触部15包括两个形状相对称的第三B接触臂151,且第一区段131对折(或者说,第一区段131的该伸长段会朝正X轴方向弯折),而使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分别与两个第三B接触臂151相互重叠。
如图6所示,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二导电端子2还包括第四B接触部25且第二延伸部23的第四区段231延伸的更长,第四B接触部25连接于第四区段231的伸长段并且沿第二方向(正Z轴方向)延伸。第四B接触部25包括两个形状相对称的第四B接触臂251,且第四区段231对折(或者说,第四区段231的该伸长段会朝正X轴方向弯折),而使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分别与两个第四B接触臂251相互重叠。第一B接触部12的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及两个第三B接触臂151与第二B接触部22的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及两个第四B接触臂251相对设置而共同组成第二端口U2,以提供沿YZ平面的插接面。本发明通过两个第三B接触臂151与两个第四B接触臂251的设计,通过增加第二端口U2与外部电连接器的接触面积来加大导电端子组件可承受的最大电流。
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T3,其包括一第一导电端子1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导电端子组件T3的第一导电端子1与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一导电端子1具有相仿的结构,而导电端子组件T3的第二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组件T2的第二导电端子2具有相仿结构,其相仿之处不再赘述。
比较图7与图4可知,在导电端子组件T2中,第一导电端子1的第一延伸部13的第一区段131与第二导电端子2的第二延伸部23的第四区段231是朝向导电端子组件T2的内侧弯折(或者说,第一区段131与第四区段231是朝着面对彼此的方向对折)。相对地,在导电端子组件T3中,第一导电端子1的第一延伸部13的第一区段131与第二导电端子2的第二延伸部23的第四区段231是朝向导电端子组件T3的外侧弯折(或者说,第一区段131与第四区段231是朝着背对彼此的方向对折)。
须说明的是,上述有关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公开只是其中两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1的第一延伸部13的第一区段131与第二导电端子2的第二延伸部23的第四区段231也能够朝向同一方向弯折,例如都朝着正Y轴方向弯折(例如图13的导电端子组件T2’),或者都朝着负Y轴方向弯折(例如图13的导电端子组件T3’);另外,第一区段131及第二区段231也可以具有两个或以上对折,而由更多个相互重叠的B接触臂来组成第二端口U2,以承受更大的电流。
第四实施例
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T4,其包括一第一导电端子1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导电端子组件T4的第一导电端子1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一导电端子1具有相仿的结构,而导电端子组件T4的第二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二导电端子2具有相仿结构,其相仿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导电端子组件T4的第一导电端子1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一导电端子1的差异在于,导电端子组件T4的第一导电端子1的所述第一B接触部12还包括一第一弯折段122,第一弯折段122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3的第一区段131与第一B接触部12的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之间。第一弯折段122相对第一延伸部13的第一区段131朝向正Y轴方向弯折,而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相对第一弯折段122朝向正Z轴方向弯折。另外,一第三凹槽123位于第一弯折段122与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之间,并邻接第一弯折段122。
如图12所示,导电端子组件T4的第二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组件T1的第二导电端子2的差异在于,导电端子组件T4的第二导电端子2的第二B接触部22还包括一第二弯折段222,第二弯折段222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3的第四区段231与第二B接触部22的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之间。第二弯折段222相对第四区段231朝负Y轴方向弯折,而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相对第二弯折段222朝向正Z轴方向弯折。另外,第二弯折段222与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之间具有一第四凹槽223,第四凹槽223邻接第二弯折段222。
进一步来说,如图10所示,当第一导电端子1与第二导电端子2组成导电端子组件T4时,第二B接触部22与第一B接触部21沿着第一方向(正X轴方向)并排设置而组成第二端口U2,提供一平行YZ平面的插接面。另外,由于第一弯折段122与第二弯折段222的设计,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及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都是沿着Y轴排列(相较之下,导电端子组件T1中的两个第一B接触臂121及两个第二B接触臂221则是沿着X轴排列)。
接着,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M,其包括壳体H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组件,多个导电端子组件中的任一个都可以为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T1、T2、T3或是T4(或是T2’与T3’)。壳体H具有一插槽H1与至少一插孔H2(图示以两个插孔H2为例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插槽H1朝向第一方向(正X轴方向),对应着第一端口U1,也就是插槽H1与第一端口U1相连通。插孔H2朝向第二方向(正Z轴方向),对应着第二端口U2,也就是插孔H2与第二端口U2相连通。
承上述,插槽H1与插孔H2都是作为插接输入接口供一配对组件进行电连接。举例来说,插槽H1可为一卡缘或一电源板的插接输入接口,供第一配对组件(图未示出)沿插接方向(负X轴)插接,第一配对组件可例如为一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 Unit,PSU)输出端的卡缘接口。第一配对组件插入插槽H1后进一步插接于第一端口U1,以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组件(T1~T4)。另外,举例来说,每一插孔H2可供一第二配对组件MU插接(因此多个插孔H2可分别供多个第二配对组件MU插接),第二配对组件MU可例如为带有电缆的外部电连接器或是总线(Bus Bar)。所述第二配对组件MU插入插槽后进一步插接于第二端口U2,以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组件(T1~T4)。此外,第一接脚部14及第二接脚部24用于插接于一电路板(图未示出)来接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组件提供多个接脚,其沿X轴排列而与第一端口U1的插接方向平行。
由此,本发明的电连接器M实际上为一分流连接器,能够将第一配对组件(例如电源供应器)所提供的电源(或信号)通过多个导电端子组件来传输至多个第二配对组件MU,以分流电流或传递信号。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电端子组件与电连接器,其能通过第一A接触部与第二A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的第一端口以供一第一配对组件进行插接,以及通过第一B接触部与第二B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的第二端口以供一第二配对组件进行插接,以及通过第一接脚部及第二接脚部用于插接于一电路板,以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进行电流分流功能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电连接器,能在单一个电连接器额外的分出电流供给其他组件。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连接器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通常仅通过单一的输出接口来传输电流,若将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取代现有技术的店连接器装设在电子装置中,便能够有效节省该电子装置的空间。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件包括:
一第一导电端子,包含一第一A接触部、一第一B接触部、一第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接脚部,所述第一A接触部、所述第一B接触部及所述第一接脚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第一A接触臂,所述至少一第一A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B接触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脚部沿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以及
一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含一第二A接触部、一第二B接触部、一第二延伸部以及一第二接脚部,所述第二A接触部、所述第二B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脚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第二A接触臂,所述至少一第二A接触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B接触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脚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各自为一体成形且彼此不相互接触,所述第一A接触部与所述第二A接触部相对设置而组成一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供一第一配对组件进行插接,所述第一B接触部与所述第二B接触部并排设置而组成一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供一第二配对组件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接脚部及所述第二接脚部用于插接于一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一第一凹口、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以及一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B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脚部之间,所述第二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三区段之间,所述第一凹口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之间,所述第三区段相对所述第二区段呈直角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一第三B接触部,所述第三B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段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B接触部包括两个形状相对称的第一B接触臂,所述第三B接触部包括两个形状相对称的第三B接触臂,且所述第一区段对折而使两个所述第一B接触臂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B接触臂相互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一第二凹口、一第四区段、一第五区段以及一第六区段,所述第四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二B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脚部之间,所述第五区段连接于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六区段之间,所述第二凹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五区段之间,所述第六区段相对所述第五区段呈直角弯折,且所述第二凹口与所述第一凹口相对设置而组成一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A接触部和所述第二A接触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三区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区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上,而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六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五区段的同一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四区段之间界定出一中央平面,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最外端与所述中央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延伸部的最外端与该中央平面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脚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接脚,所述第二接脚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接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接触脚及所述第二A接触脚为多个,每一所述第一A接触脚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A接触脚之间具有一接触区间距,且其中至少两相邻的所述接触区间距不相同。
10.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一A接触部,包括至少一A接触臂,所述至少一A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B接触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一接脚部,沿一第三方向延伸;
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A接触部、所述B接触部及所述接脚部;以及
其中,所述A接触部、所述B接触部、所述延伸部及所述接脚部为一体成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一主体区以及一转折区,所述主体区连接所述B接触部与所述接脚部,所述转折区连接主体区与所述A接触部,所述转折区具有一转折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A接触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有一凹槽,所述凹槽邻接所述转折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接脚。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一凹口,所述主体区为一平面并包含一第一区段与一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凹口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之间,所述转折区包含一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连接于所述B接触部与所述接脚部之间,所述第二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三区段之间,所述第三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A接触部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三区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区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一定位件,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区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区段的相反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二凹口,所述主体区为一平面并包含一第四区段与一第五区段,所述第二凹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五区段之间,所述转折区包含一第六区段,所述第四区段连接于所述B接触部与所述接脚部之间,所述第五区段连接于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六区段之间,所述第六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五区段与所述A接触部之间,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六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五区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另外一B接触部,其中,所述另外一B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段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两个所述B接触部中的每一所述B接触部包括两个形状大抵相对称的B接触臂,且所述第一区段对折而使两个所述B接触部的两个所述B接触臂相互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B接触部包括一弯折段与至少一B接触臂,所述弯折段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B接触臂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158390P | 2021-03-09 | 2021-03-09 | |
US63/158,390 | 2021-03-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1180A true CN115051180A (zh) | 2022-09-13 |
Family
ID=83157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37018.0A Pending CN115051180A (zh) | 2021-03-09 | 2022-02-15 | 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17646B2 (zh) |
CN (1) | CN115051180A (zh) |
TW (1) | TWI83411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7723A (zh) * | 2022-09-15 | 2022-11-22 | 浙江景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狭缝结构进行内外线路桥接的工件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89222A (zh) * | 2023-03-03 | 2024-09-03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33301B2 (en) * | 2002-08-09 | 2004-05-1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joining circuit boards |
US6890221B2 (en) * | 2003-01-27 | 2005-05-10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Power connector with male and female contacts |
US7458839B2 (en) * | 2006-02-21 | 2008-12-02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power contacts with alignment and/or restraining features |
JP5610285B2 (ja) * | 2010-09-29 | 2014-10-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配線構造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 |
US8708757B2 (en) * | 2011-10-11 | 2014-04-29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tact configured to impede capillary flow during plating |
CN103579798B (zh) * | 2012-08-07 | 2016-08-03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件 |
CN103825122B (zh) * | 2012-11-19 | 2016-02-03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6785585B (zh) * | 2015-11-23 | 2019-05-10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DE202015106472U1 (de) * | 2015-11-27 | 2017-03-01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Kontaktelement und Mehrfachkontakttulpe |
US9666962B1 (en) * | 2015-12-17 | 2017-05-3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Power terminal with compliant pin for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
CN105742872B (zh) * | 2016-04-01 | 2019-05-14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混合型插座连接器 |
TWM538266U (zh) * | 2016-08-04 | 2017-03-11 | Molex Taiwan Ltd | 電源連接裝置總成及電源連接裝置 |
US10673161B1 (en) * | 2018-04-23 | 2020-06-02 | Acacia Communications, Inc. | Conductive connector |
TWM607153U (zh) * | 2020-09-16 | 2021-02-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
-
2022
- 2022-02-07 TW TW111104225A patent/TWI834116B/zh active
- 2022-02-15 CN CN202210137018.0A patent/CN1150511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01 US US17/684,359 patent/US11817646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7723A (zh) * | 2022-09-15 | 2022-11-22 | 浙江景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狭缝结构进行内外线路桥接的工件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817646B2 (en) | 2023-11-14 |
TWI834116B (zh) | 2024-03-01 |
TW202236746A (zh) | 2022-09-16 |
US20220294144A1 (en) | 2022-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61579B2 (en) | Wire-to-board connector | |
JP572157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組立体 | |
CN115051180A (zh) | 导电端子组件与导电端子 | |
CN102957013A (zh)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US20030176109A1 (en) | Connecting member | |
KR20200110170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12952423B (zh) |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US11909136B2 (en) | Connector with current-shunt structure, shu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 |
CN215771775U (zh) | 具有防呆机构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0167534U (zh) | 连接器 | |
JP2004527069A (ja) |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
US6354848B1 (en) | Clamp-type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memory module to a card edge connector | |
CN111883957A (zh) |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 |
CN205882239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CN116264358A (zh) | 扩展卡、主板、服务器及扩展卡的制作方法 | |
KR101321656B1 (ko) | 고속 메모리 카드 어댑터와 소켓용 커넥터 | |
US20190288435A1 (en) | Connector having solderless contacts | |
CN215343053U (zh) | 端子和中央电器盒 | |
US20230208067A1 (en) |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 |
EP4235975A1 (en) |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 |
CN220368236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264864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106966U (zh) | 导电端子、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9371577U (zh) | 双排错位线端连接器 | |
CN218123755U (zh) |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