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5151A -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5151A
CN115045151A CN202210745597.7A CN202210745597A CN115045151A CN 115045151 A CN115045151 A CN 115045151A CN 202210745597 A CN202210745597 A CN 202210745597A CN 115045151 A CN115045151 A CN 115045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grid
paving
soil
treatment process
landf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55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武
陆亚
江五四
奚光涛
姜波
董长琳
张意
张凯
魏炜
刘向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55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5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5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5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03Foundations for paving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used, e.g. waste or recycled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surface soil stabilisation for road building or like purposes, e.g. mixing local aggregate with bind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4Foundations produced by soil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S3:在S2中碎石垫层或改良土表面铺设双向土工格栅;S4:在双向土工格栅上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S5:在S4中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上再铺设双向土工格栅;S6:最后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采用片石垫层,双向土工格栅和级配碎石或改良土交叉布置的夹层结构,以此结构增强垃圾土层上一层路基的整体性,防止路基底部因垃圾土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处理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路面和路基,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在原地面上开挖或填筑压实而成的,根据路基横断面形式分为填筑路基、开挖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填筑路基的结构组成主要由原地基、路堤和路床组成。
路基施工中,若遇到大量垃圾土位于路基范围内,外运处理成本高且延长了工期,因此,通过新工艺进行就地处理,使其成为路基的一部分;
目前就地处理所使用的技术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施工周期长、会产生废水、工艺复杂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解决了垃圾填埋土的沉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或改良土表面铺设双向土工格栅;
S4:在双向土工格栅上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
S5:在S4中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上再铺设双向土工格栅;
S6:最后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S3和S5中的双向土工格栅的规格为50×50cm。
优选地,所述S2、S4和S6中的碎石垫层采用未筛分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0mm,且距双向土工格栅80m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
优选地,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延伸率≤10%时,所述双向土工格栅的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叠合长度不小于150mm。
优选地,所述双向土工格栅摊铺后填料时间间隔不超过48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之上铺设结构层,最后按路基压实标准压实成型;
其中,结构层包括两种;一种为双向土工格栅加级配碎石型结构,先铺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再铺级配碎石;另一种为三维土工格栅加改良土型结构,先铺所述三维土工格栅后,再铺改良土。
优选地,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加级配碎石或三维土工格栅加改良土两种结构选择其中一种,其结构设置不少于3层。
优选地,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每层双向土工格栅相互错开栅格边长的一半距离铺设。
优选地,所述改良土的改良方法包括物理改良或化学改良。物理改良为掺入碎石、砂砾石等,化学改良为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固化剂材料,以此提高土体的工程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75-85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15-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表面铺设多层双向土工格栅,且在每层双向土工格栅上铺设三维土工格栅,且向每层三维土工格栅填塞石灰改良土并压实。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采用片石垫层,土工格栅和级配碎石(或改良土)交叉布置的夹层结构,增强垃圾土上一层路基的整体性,防止路基底部因垃圾土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双向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垫层处理软基横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双向土工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另一种双向土工格栅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三维土工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第三实施例的三维土工格栅与土工格栅的铺设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三维土工格栅的俯视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三维土工格栅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三维土工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第三实施例的定位销分布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第三实施例的三维土工格栅与土工格栅的装配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第三实施例的三维土工格栅与土工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步骤框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垫层处理软基横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或改良土表面铺设双向土工格栅1;
S4:在双向土工格栅1上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
S5:在S4中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上的再铺设双向土工格栅1;
S6:最后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
所述S3和S5中的双向土工格栅1的规格为50×50cm。
其中S1中优选铺设80cm厚的片石垫层,其中在S2、S4、S6中优选铺设20cm厚级配碎石。
所述S2、S4和S6中的碎石垫层采用未筛分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0mm,且距双向土工格栅1180m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
所述双向土工格栅1延伸率≤10%时,所述双向土工格栅的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叠合长度不小于150mm。
所述双向土工格栅1摊铺后填料时间间隔不超过48h。
铺设双向土工格栅1时,土层表面需平整,不得有坚硬突出物,格栅应拉紧,不得有褶皱。
本发明可以是多层结构组合,不局限于此单一结构;
填料可以是稳定粒料、片石砼、改良土等,结构层厚度根据填料的不同具有区别,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需求具体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使路基形成一层具有较高强度的板结结构层,且结构抗水性较好,具有长期稳定性;
且采用片石垫层,双向土工格栅1和级配碎石交叉布置的夹层结构,增强垃圾土层上一层路基的整体性,防止路基底部因垃圾土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图5和图6,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之上铺设结构层,最后按路基压实标准压实成型;
其中,结构层包括两种;一种为双向土工格栅1加级配碎石型结构,先铺所述双向土工格栅1,再铺级配碎石;另一种为三维土工格栅2加改良土型结构,先铺所述三维土工格2栅后,再铺改良土。
所述双向土工格栅1加级配碎石或三维土工格栅2加改良土两种结构选择其中一种,其结构设置不少于3层。其中,三维土工格栅2铺设优选为3层或4层或5层,也可以为六层或更多,其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和条件,自行调整。
每层所述三维土工格栅2交错栅格边长一半距离铺设。
其中每层铺设的三维土工格栅2呈纵横交错铺设。
所述土的改良方法视实际情况可以是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物理改良为掺入碎石、砂砾石等,化学改良为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固化剂材料,以此提高土体的工程性能。
所述三维土工格栅2包括多组栅架连接而成,每组栅架包括两个曲形片对称连接而成,且曲形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且位于最外侧的栅架上设置拼接用连接轴,连接轴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其中各结构层的填充材料可以使用其他材料相应替换,不局限于改良土一种;
多层结构组合,不局限于此单一结构,且可以是同种结构的多层填筑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结构间交叉填筑。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压实的垃圾填埋土上依次交错铺设三维土工格栅2,并填充多层改良土层,从而在垃圾填埋土上形成一层具有相应强度的板结结构层,且结构抗水性好,具有长期稳定性,成本相对较低,预制拼装方法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且增强垃圾土层上一层路基的整体性,防止路基后期因填筑了质量不均匀的垃圾土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请结合参阅图7至图15,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75-85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15-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表面铺设多层双向土工格栅1,且在每层双向土工格栅1上铺设三维土工格栅2,且向每层三维土工格栅2填塞石灰改良土并压实。
所述双向土工格栅1可以和三维土工格栅2铺设不少于3层。
其中双向土工格栅1可以和三维土工格栅2铺设优选为3层或4层或5层,也可以为六层或更多,其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和条件,自行调整。
每层所述三维土工格栅2交错式铺设。
其中如附图4每层铺设的三维土工格栅2中每四个三维土工格栅2之间形成一个矩形槽,当再铺设下一层三维土工格栅2时,三维土工格栅2对应矩形槽的位置铺设,依次类推进行交错铺设,通过这种铺设方式节省成本并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所述石灰改良土的石灰参量为5%。
所述三维土工格栅2为边长1m的多边形块。
三维土工格栅2采用C20混凝土预制。
三维土工格栅2的形状优选为四边形框架,如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其中四边形的三维土工格栅2的四个角处均通过平切处理,且平铺时,相邻三维土工格栅2的角处的平切出对齐平铺;
其中三维土工格栅2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条形通腔,且通腔的端部设置为半圆形,通过开设条形通腔,便于使改良土,填充在相邻三维土工格栅2之间,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且减小三维土工格栅2的制作成本。
其双向中土工格栅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高度、且形状不同的栅栏式格栅,如附图4和附图5中形状的土工格栅;
其中各结构层的填充材料可以使用其他材料相应替换,不局限于石灰改良土一种;
多层结构组合,不局限于此单一结构,且可以是同种结构的多层填筑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结构间交叉填筑。
通过在压实的垃圾填埋土上依次交错铺设双向土工格栅1和三维土工格栅2,并填充多层石灰改良土层,从而在垃圾填埋土上形成一层具有相应强度的板结结构层,且结构抗水性好,具有长期稳定性,成本相对较低,预制拼装方法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且增强垃圾土层上一层路基的整体性,防止路基后期因填筑了质量不均匀的垃圾土而产生沉降问题。
所述三维土工格栅2包括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两个定位凸块22和两个组合孔件,两个所述定位凸块22对称设置于所述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的一侧,两个所述组合孔件对称设置于所述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的另一侧。
其中,定位凸块22优选设置为金属材质,优选为不锈钢金块。
所述定位凸块22预埋于所述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上,所述定位凸块22上开设有定位孔221。
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在通过模具成型时,定位凸块22安装在对应的模具的位置,一端位于模腔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221的一端位于模腔的外部,浇筑完成后,从而定位凸块的一端预埋设置在三维土工格栅2的内部。
所述组合孔件包括插槽23、嵌入槽24和通孔25,所述嵌入槽24开设于所述插槽23内表面的一侧,所述通孔25开设于所述插槽23内壁底部,且所述通孔25向下贯穿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的底部开设。
其中插槽23的宽度与定位凸块22的宽度相同;
嵌入槽24远离插槽23的一侧贯穿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开设,通过开设嵌入槽24,当由于相邻三维土工格栅2之间的拼合为端角处的水平面对齐,从而在相邻三维土工格栅2拼合时,定位凸块22与插槽23具有一定的倾角,通过开设嵌入槽24,定位凸块22通过嵌入槽24进入到插槽23的内部,且此时通孔25与定位孔221的位置对应;
其中,通孔25与定位孔221的直径相同,且与定位销3的直径相同设置,
所述嵌入槽24和插槽23的槽腔高度值大于定位凸块22的厚度值。
其中,嵌入槽24和插槽23的槽腔高度值减掉定位销3穿出通孔25后位于插槽23内部的长度值不小于定位凸块22的厚度值。
所述S3中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1上设置有定位销3。
定位销3优选为焊接在双向土工格栅1上,且定位销3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双向土工格栅1上。
该实例中三维土工格栅2对应双向土工格栅1上的定位销3进行安装。
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双向土工格栅1上铺设在三维土工格栅2时,其中第一块三维土工格栅2上的定位孔221对应插入到定位销3上,然后将另一三维土工格栅2一侧的定位凸块22对应通过嵌入槽24插入到插槽23中,且此时定位凸块22的顶部与插槽23内壁的顶部贴合,当定位凸块22上的定位孔221与定位柱34对齐后,放下三维土工格栅2,此时定位凸块22上的定位孔221对应套设在定位柱34上,如附图14;
以此类推将其他的三维土工格栅2一一对应拼合。
通过在三维土工格栅2上对称设置定位凸块2和组合孔件,配合双向土工格栅1上的定位销3,可以使相邻的三维土工格栅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以及三维土工格栅2与双向土工格栅1上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双向土工格栅1、三维土工格栅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整个路基的稳定性。
所述定位销3包括底柱31、端帽32、转动件33和定位柱34,所述底柱31上安装有端帽32,所述端帽32与底柱31之间形成球形腔,所述转动件33位于球形腔的内部,且所述转动件33的上端延伸至球形腔的内部,所述定位柱34固定于所述转动件33位于球形腔外部的一端。
其中,端帽32和底柱31之间优选通过螺纹连接,底柱31的表面上侧设置螺纹连接部,端帽32的内部下侧对应设置有内螺纹槽,实现螺纹连接,从而便于对转动件33的装配,其中转动件33为球形件,且位于球形腔外部的一端设置为水平部,便于与定位柱34安装。
所述定位柱34和端帽32之间留有调节间隙4,所述转动件33的顶端设置有螺纹轴331,所述定位柱34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341。
通过留有调节间隙4,可以使定位柱34与底柱之间具有移动范围的角度调节,其中,角度调节范围在5-10度。
其中,定位柱34与转动件33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将底端部的螺纹槽341对应螺纹连接在螺纹轴331上即可,装配操作简单方便,底柱31优选与双向土工格栅1焊接固定。
其中,该实施例中,通孔25的下端的孔径大于上侧,其中上侧的孔径与定位柱34直径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将相邻三维土工格栅2铺设在双向土工格栅1上时,当出现地面不平整时,容易出现很难将定位销3与三维土工格栅2底部的通孔25对齐,此时可以微调节定位柱34的角度,使其更好的与通孔25的位置对应,更好的使定位柱34与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进行装配;
当定位柱34插入到三维土工格栅2后,由于三维土工格栅2通过自身重力,使通孔完全插入到定位销3上,且底柱位于通孔25下端直径较大的部分空腔中。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定位销3设置底柱31和定位柱34,且定位柱34与底柱31为可小范围转动设置,从而当遇到双向土工格栅1放置在土地不平的位置时,可以调节定位销3中的定位柱的角度,使其更好的与三维土工格栅主体21上的通孔25对应插入,更方便双向土工格栅1与三维土工格栅2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或改良土表面铺设双向土工格栅;
S4:在双向土工格栅上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
S5:在S4中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上再铺设双向土工格栅;
S6:最后再铺筑20-30cm厚级配碎石或改良土,填筑、碾压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和S5中的双向土工格栅的规格为50×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S4和S6中的碎石垫层采用未筛分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0mm,且距双向土工格栅80m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延伸率≤10%时,所述双向土工格栅的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叠合长度不小于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土工格栅摊铺后填料时间间隔不超过48h。
6.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80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20-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之上铺设结构层,最后按路基压实标准压实成型;
其中,结构层包括两种;一种为双向土工格栅加级配碎石型结构,先铺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再铺级配碎石;另一种为三维土工格栅加改良土型结构,先铺所述三维土工格栅后,再铺改良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加级配碎石或三维土工格栅加改良土两种结构选择其中一种,其结构设置不少于3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每层双向土工格栅相互错开栅格边长的一半距离铺设。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土的改良方法包括物理改良或化学改良。
10.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填埋垃圾并整平处理,用大型压路机反复压实,然后铺设75-85cm片石垫层;
S2:在S1中片石垫层上铺设15-30cm厚级配碎石,按路基压实度标准填筑、碾压成型;
S3:在S2中碎石垫层表面铺设多层双向土工格栅,且在每层双向土工格栅上铺设三维土工格栅,且向每层三维土工格栅填塞石灰改良土并压实。
CN202210745597.7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Pending CN115045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597.7A CN115045151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597.7A CN115045151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5151A true CN115045151A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6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5597.7A Pending CN115045151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515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810A (zh) * 2011-03-10 2011-09-0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
US20160230353A1 (en) * 2013-09-30 2016-08-11 R.F.G. Trading Ltd. Pavement systems with geocell and geogrid
CN208072090U (zh) * 2018-02-07 2018-11-09 中铁二院(成都)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承载力较低的土质路堑高速铁路加固结构
CN208830325U (zh) * 2018-08-08 2019-05-0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填埋场地区堆山结构
CN113802426A (zh) * 2021-10-21 2021-12-17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片石挤密加筋垫层法处理新近填土路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810A (zh) * 2011-03-10 2011-09-0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
US20160230353A1 (en) * 2013-09-30 2016-08-11 R.F.G. Trading Ltd. Pavement systems with geocell and geogrid
CN208072090U (zh) * 2018-02-07 2018-11-09 中铁二院(成都)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承载力较低的土质路堑高速铁路加固结构
CN208830325U (zh) * 2018-08-08 2019-05-0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填埋场地区堆山结构
CN113802426A (zh) * 2021-10-21 2021-12-17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片石挤密加筋垫层法处理新近填土路基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9630B (zh) 一种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的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堤及施工方法
CN111021178B (zh) 一种水泥稳定抗裂基层新建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2921738B (zh) 公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463599A (zh) 一种高速公路软弱土地基双向增强与排水加固方法
CN111549598B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加筋桥头路基的施工方法
CN215252045U (zh) 一种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复合地基结构
CN106676993B (zh) 一种加筋碎石框架结构路基加固体系及其加固方法
CN110777588A (zh) 一种土石混合高填路基的压填施工方法
CN111962350A (zh) 土工格室加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面层板厚度计算方法
CN112982053A (zh) 冻土变刚度路桥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6702823A (zh) 一种高速铁路格构式路堤结构及构筑方法
CN104695419A (zh) 一种软土土基的施工方法
CN107447731A (zh) 一种混合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45151A (zh) 一种垃圾填埋土就地处理工艺
CN116378005A (zh) 一种绿色建筑地基用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09521B (zh) 一种分离式结构地坪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72988A (zh) 一种打桩式复合浇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77211U (zh) 一种管桩联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CN210657841U (zh) 一种刚柔性无缝路面基层结构
CN110130304A (zh) 一种混凝土软基处理方法
CN219568503U (zh) 软土地基上拓宽路基的外斜直交替协同加固系统
CN214143089U (zh) 一种控制沉降型轻质路堤结构
CN216193708U (zh) 一种高填方路堤深厚软土区柔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CN220013247U (zh) 一种软土路基结构
CN217758158U (zh) 一种红砂岩路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