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3122B -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3122B
CN115043122B CN202210502583.2A CN202210502583A CN115043122B CN 115043122 B CN115043122 B CN 115043122B CN 202210502583 A CN202210502583 A CN 202210502583A CN 115043122 B CN115043122 B CN 115043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ehouse
baggage
shuttle
time
lug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25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43122A (zh
Inventor
杨秀清
王小锐
李冰楠
何威
向勇
吴仕杰
李婷
刘膑丹
赵东飞
杨文武
谌泓宇
魏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vil Aviatio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vil Aviatio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vil Aviatio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vil Aviatio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25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3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3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3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43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3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64Lugga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na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早到行李系统存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包括: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将第一作业时间和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基于比对结果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本发明以一端出入库模式和两端出入库模式下行李出入库的作业时间为依据,帮助现有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选择行李出入库效率更高的出入库模式,提供了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行李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早到行李存储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指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早到行李存储系统(Early Baggage Storage,简称EBS),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行李储存系统、行李存取系统、行李输送系统、控制和管理系统。
其中,行李存储系统是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基础,用于实现行李和托盘的承载,主要由多巷道高层货架系统组成。一般是以巷道为单位,沿着巷道纵向排序使用的贯通式货架,将同一巷道的两侧货架合并在一起,同层、同列的货架互相贯通。托盘承载行李,并搁置在由货架货位布局的支撑横梁/层板上,穿梭车/堆垛机可以直接进入货架每列存货通道内。这种货架排布形式可以充分开发高度空间,减少对航站楼行李房的占地面积,提高存储容纳量,适用于大型机场高峰客流量下的早到行李临时存储。
其中,行李存取系统是由穿梭车/堆垛机来实现的,协同货架首/尾段站台输送机的配合,实现对行李的存取操作。穿梭车/堆垛机在立库内沿着单条巷道方向行走,通过伸叉等动作实现对托盘和行李的接驳,将其从货架货位上取出并转移至站台输送机,完成行李的存取操作。
其中,行李输送系统是货架与外部行李处理系统连接的纽带,实现早到行李存储系统的出/入库功能。例如堆垛机可以实现单条巷道内沿着巷道方向、高度方向的运行,因此堆垛机模式的早到行李立库系统,可以直接由站台输送机对接到外部行李处理系统输送线。若是穿梭车类仅能沿着巷道方向行走,在高度方向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该类早到行李存储系统还需要通过站台输送机旁的提升机,通过提升机实现行李的换层,将托盘的承载面与外部输送机工作面保持齐平,从而将托盘运输出去,实现与外部系统的连通。
其中,控制和管理系统是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管理中心,承担着行李的入/出库管理、行李盘库管理、早到信息查询与显示、当前立库存储容纳量、预期行李存入量、预期行李释放量的计算分析等功能。控制与管理系统是早到行李存储系统的大脑,对每一件行李按需存取,实时调度。
目前国内外通用立体仓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多层穿梭车式(以下简称穿梭车式)、堆垛机式、四向穿梭车式、子母穿梭车式、自主引导小车(AGV)式等。结合早到行李临时存储的功能性需求,其具有行李一对一存取、出/入库效率高、行李承载单元参数、与外部行李处理系统的衔接等特点,综合来看,其中最满足机场早到行李的实际需求的便是穿梭车式早到行李存储系统。
基于对现有穿梭车式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研究发现,由于穿梭车式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其系统基本参数,比如系统巷道数量、系统层数、系统列数等都由其行李存储量决定了,那么影响整个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存取效率的关键便在于其出入库模式的选择之上,现有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其主流出入库模式包括一端出入库模式和两端出入库模式,但是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对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效率进行有效评估的方法,导致不能有效对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以一端出入库模式和两端出入库模式下行李出入库的作业时间为依据,帮助现有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选择行李出入库效率更高的出入库模式,提高了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行李处理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包括:
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
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第一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第二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将第一作业时间和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基于比对结果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
一种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
第一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第一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第一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第二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第二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第二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出入库模式评估模块,出入库模式评估模块用于将第一作业时间和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基于比对结果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不同出入库模式下行李的出入库作业时间,以一端出入库模式和两端出入库模式下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为依据,帮助现有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以获取的复合作业时间为依据选择行李出入库效率更高的出入库模式。在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的合理选择,提高了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行李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一端出入库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两端出入库模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入库提升机,2站台输送机,3穿梭车,4出库提升机,5存货输送机,取货输送机。
其中,图2与图3中的IN表示存入行李,OUT表示取出行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组”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包括:
S101,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
具体的,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包括:
系统巷道数量a;
系统层数b;
系统列数c(具体指沿巷道方向单层单排货架存储行李数量);
提升机数量h;
穿梭车3运行速度
穿梭车3运行最大速度
提升机运行速度
穿梭车3运行最大速度
穿梭车3运行加速度
提升机运行加速度
货位宽度
货位高度
穿梭车3存/取行李的时间
提升机存/放行李的时间
S102,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第一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其中,参阅图2可知,对于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其基本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每条巷道对应一台出库提升机4、一台入库提升机1,两台提升机位于巷道同一端。两台提升机在货架一层高度分别对接外界输送线,实现行李处理系统与行李存储系统的联通;
2、每条巷道每层货架均布置一台穿梭车3用于实现行李在水平方向的输送;
3、在每层货架上均设有站台输送机2,用于实现提升机与穿梭车3之间行李的临时缓存,提升机将行李存放至指定层站台输送机2后,继续执行下一任务,无需等待穿梭车3的对接;
4、每个货位仅能存放一件行李,且早到行李存储系统系统可识别当前货位的存储状态。
由此可知,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复合作业时间包括穿梭车3存取行李复合作业时间、出/入库提升机1垂直方向上运输出/入库行李时间、出/入库行李等待出库提升机4/入库提升机1时间、入库行李等待穿梭车3时间。
其中,出库/入库分别由不同功能提升机来对应执行,提升机出/入库行李的时间相互独立。假设复合作业为穿梭车3存入行李数量与取出行李数量相同,每执行一件行李的入库,随即执行一件行李的出库。
优选的,第一作业周期模型包括:
第一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第一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一穿梭车3作业时间;
首先,为了方便后续穿梭车3作业时间的计算,定义穿梭车3行走位置对应货架列数位置,取站台输送机2位置为巷道的第0列,站台输送机2旁首个存储区为第1列,巷道末端存储区为第c列。
然后,分解穿梭车3的运动过程可知,穿梭车3在水平方向的作业时间包括:
穿梭车3从巷道中站台输送机2取出行李的时间
穿梭车3从站台输送机2运行至存货位(第i列,1≤i≤c)的行走时间
穿梭车3在存货位存放行李时间
穿梭车3从入库行李的存货位(第i列,1≤i≤c)运行至出库行李的取货位(第j列,1≤j≤c)的行走时间
穿梭车3在取货位取出行李时间
穿梭车3从取货位(第j列,1≤j≤c)到站台输送机2的行走时间
穿梭车3在站台输送机2存放行李时间
其中,其中行走时间按照穿梭车3行走距离分为两种情况(以/>举例说明):
第一种情况为穿梭车3从第j列运行至第i列时,穿梭车3达到行驶速度最大值,参阅图;
第二种情况为穿梭车3从第j列运行至第i列时,穿梭车3未达到行驶速度最大值
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穿梭车3从巷道中站台输送机2运行至存货位(第i列,1≤i≤c)的行走时间为:
计算穿梭车3从入库行李货位(第i列,1≤i≤c)运行至取行李货位(第j列,1≤j≤c)的行走时间为:
计算穿梭车3从取行李货位(第j列,1≤j≤c)到站台输送机2的行走时间为:
由于穿梭车3在巷道中任意位置取/放行李的时间相同,因此穿梭车3单次取/放行李时间均为。综上所述,穿梭车3入库一件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其中,将j∈[1,c]代入迭代j,得到/>
其中,将i∈[1,c]代入迭代i,得到/>
第一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第一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一提升机作业时间;
首先,为了方便后续提升机的作业时间的计算,定义提升机行走位置对应货架层数位置,从底层货架向上计数,最底层货位为第1层,最上层货位为第b层。假设货架的第1层为早到行李存储系统与外部系统接口高度,即提升机取货后运行至货架第1层完成行李的释放动作。
然后,分解提升机的运动过程可知,提升机在垂直方向的作业时间包括:
提升机从第一层运行至入/出库行李货层(第i层,1≤i≤b)的行走时间
提升机的取/放行李时间
其中,提升机的速度变化模式与穿梭车3类似,因此,计算提升机从第一层运行至取货层(第i层,1≤i≤b)的行走时间为:
由此,提升机入/出库一件行李的作业时间为:
其中,将i∈[1,b]代入迭代i,得到/>
第一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第一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一穿梭车3排队时间和第一提升机排队时间。
优选的,第一穿梭车3排队时间和第一提升机排队时间符合M/G/1排队论模型。
对穿梭车3、提升机与各自行李缓存区域做假设,其任务到达间隔时间为随机特征的负指数分布,单台穿梭车3/提升机任务执行为确定的一般时间分布,单作业台模型,任务源数目不限制,作业规则为先到先服务,因此可构成了M/G/1排队论模型。
因此可利用波拉泽克-辛钦公式得出作业机构的队长为为:
其中,和/>分别为作业设备穿梭车3、提升机的利用率和作业时间方差,/>为单位时间内任务到达数量,/>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量,t为单个作业设备单个任务完成时间,穿梭车3单个任务完成时间为/>,提升机单个任务完成时间为/>,/>为作业设备平均服务时间,/>为每个任务到达的概率,k为达到系统的任务编号。
其中,上述参数都是根据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工作情况确定的预设值。
计算单个作业设备在系统中逗留时间,单个作业设备的等待队列时间/>如下:
因此,行李等待穿梭车3作业时间为:
其中,分别为第m条、第n层巷道中穿梭车3取第i列货位行李的任务达到数量、穿梭车3的利用率以及作业时间方差,为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预设系统参数。
因此,行李等待提升机作业时间为:
其中,分别为第m条巷道中提升机取第i层行李的任务达到数量、提升机的利用率以及作业时间方差,为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预设系统参数。
再分别计算出/入库提升机1,为等待入库提升机1的作业时间、/>为等待出库提升机4的作业时间。这两个等待时间相互独立,但均等于/>
最后,基于穿梭车3一端出入库模式的早到行李存储系统复合作业总时间为穿梭车3、提升机的有效工作时间与等待时间之和,即:
S103,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第二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其中,参阅图3可知,对于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其基本结构与一端出入库模式的区别点在于:
1、在每层货架上均设有站台输送机2包括存货输送机5和取货输送机6,存货输送机5和取货输送机6分别位于巷道的两端,相互独立,而一端出入库模式下仅有一台站台输送机2负责存货/取货;
2、每条巷道对应一台穿梭车3、一台入库提升机1、一台出库提升机4,入库提升机1和出库提升机4分别位于巷道的两端。
由此可知,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复合作业时间同样包括穿梭车3存取行李复合作业时间、出/入库提升机1垂直方向上运输出/入库行李时间、出/入库行李等待出/入库提升机1时间、入库行李等待穿梭车3时间。
其中,同样假设复合作业为穿梭车3存入行李数量与取出行李数量相同,每执行一件行李的入库,随即执行一件行李的出库。
优选的,第二作业周期模型包括:
第二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第二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二穿梭车3作业时间;
然后,分解穿梭车3的运动过程可知,穿梭车3在水平方向的作业时间包括:
穿梭车3从巷道的任意位置取放行李时间
穿梭车3从存货输送机5运行至存货位(第i列,1≤i≤c)的行走时间
穿梭车3从入库行李货位(第i列,1≤i≤c)运行至取行李货位(第j列,1≤j≤c)的行走时间;
穿梭车3从取行李货位(第j列,1≤j≤c)到取货输送机6的行走时间;
穿梭车3从取货输送机6运行至存货输送机5位置时间
该种条件下有两种情况发生,入库行李存货位(第i列,1≤i≤c)与出库行李存货位(第j列,1≤j≤c)相比。完成一次复合作业,因同一货位仅能存放一件行李,因此,穿梭车3行驶路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当i<j时,穿梭车3行驶路程为
当i>j时,穿梭车3行驶路程为
其中,穿梭车3从巷道的任意位置取放行李时间、穿梭车3从存货输送机5运行至存货位(第i列,1≤i≤c)的行走时间/>、穿梭车3从入库行李货位(第i列,1≤i≤c)运行至取行李货位(第j列,1≤j≤c)的行走时间/>三个阶段与一端出入库模式的作业模式相同。因此,穿梭车3入库一件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为:
其中,分别为:
其中,将j∈[1,c]代入迭代j,得到/>
其中,将i∈[1,c]代入迭代i,得到/>
第二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第二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二提升机作业时间;
其中,提升机在垂直方向作业时间与一端式、两端式出入库模式无关,因此:
第二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第二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二穿梭车3排队时间和第二提升机排队时间。
在两端式行李出入库模式中,每条巷道每层仍然是单台穿梭车3完成行李出入库的作业。而在巷道两端的入库或出库位置可根据系统配置提升机的数量。本专利在方案对比上以图2为例,每条巷道对应一台入库提升机1和一台出库提升机4。
优选的,第二穿梭车3排队时间和第二提升机排队时间符合M/G/2排队论模型。
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每条巷道分别有两台入库提升机1、两台出库提升机4,且相互独立(两台出库提升机4/入库提升机1没有协作功能),且平均作业率相同,该种模式按照M/G/C的服务模式计算,其中C=2。则相应的,与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求解行李等待穿梭车3作业时间、行李等待提升机作业时间类似,根据M/G/2排队论模型的相关计算公式,便可求解得到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行李等待穿梭车3作业时间/>和行李等待提升机作业时间/>。再分别计算出库提升机4/入库提升机1,/>为等待入库提升机1的作业时间、/>为等待出库提升机4的作业时间。这两个等待时间相互独立,但均等于/>
最后,因此基于穿梭车3两端出入库模式的早到行李存储系统复合作业总时间为穿梭车3、提升机的有效工作时间与等待时间之和,即:
S104,将第一作业时间和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基于比对结果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
其中,由一端出入库模式的复合作业时间和两端出入库模式的复合作业时间的公式可以看出,两者仅会受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的影响,由此便可对两者进行比对,为后续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提供依据。
具体的,通过比对第一作业时间和第二作业时间/>的大小,得到一端出入库模式与两端出入库之间的效率比对结果,以作为后续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的依据。
具体的,选择复合作业时间更短的出入库模式作为优选的出入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一端出入库模式和两端出入库模式下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为依据,帮助现有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选择行李出入库效率更高的出入库模式。其中,采用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作为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选择依据的优点在于,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能够使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利用率最大,以体现出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最大能力,从而使得得到的复合作业时间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反应出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在不同出入库模式下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
第一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第一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第一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第二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第二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第二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出入库模式评估模块,出入库模式评估模块用于将第一作业时间和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出入库模式选择模块,出入库模式选择模块基于比对结果选择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的步骤。
其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所述存储器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界面显示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也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所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常用于存储安装于所述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所述藏药用药推荐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所述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所述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通常用于控制所述计算机设备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所述藏药用药推荐方法的程序代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的步骤。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界面显示程序,所述界面显示程序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
将所述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所述第一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所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将所述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所述第二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所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将所述第一作业时间和所述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基于所述比对结果选择所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周期模型包括:
第一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所述第一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一穿梭车作业时间
式中,为第一穿梭车从站台输送机运行至第i列存货位的行走时间,1≤i≤c,c为列数;/>为第一穿梭车从入库行李的第i列存货位运行至出库行李的第j列取货位的行走时间,1≤j≤c;/>为第一穿梭车从第j列取货位到站台输送机的行走时间;/>为第一穿梭车在站台输送机存放行李时间;
第一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所述第一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一提升机作业时间
式中,为第一提升机从第一层运行至入/出库行李第i层货位的行走时间,1≤i≤b,b为最上层货位;/>为第一提升机的取/放行李时间;第一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所述第一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一穿梭车排队时间和第一提升机排队时间;
其中,第一穿梭车从站台输送机运行至第i列存货位的行走时间为:
式中,Cw为货位宽度,as为第一穿梭车运行加速度,为第一穿梭车运行最大速度;
第一穿梭车从入库行李的第i列存货位运行至出库行李的第j列取货位的行走时间为:
第一穿梭车从第j列取货位到站台输送机的行走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梭车排队时间和第一提升机排队时间符合M/G/1排队论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业周期模型包括:
第二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所述第二水平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二穿梭车作业时间
式中,为第二穿梭车从存货输送机运行至第i列存货位的行走时间,1≤i≤c,c为列数;/>为第二穿梭车从入库行李的第i列货位运行至取行李的第j列取货位的行走时间,1≤j≤c;/>为第二穿梭车从第j列取行李货位到取货输送机的行走时间;/>为第二穿梭车从巷道的任意位置取放行李时间;/>为第二穿梭车从取货输送机运行至存货输送机位置时间;
第二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所述第二垂直作业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二提升机作业时间;
第二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所述第二排队等待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的第二穿梭车排队时间和第二提升机排队时间;
其中,第二穿梭车从第j列取行李货位到取货输送机的行走时间为:
式中,Cw为货位宽度,as为第二穿梭车运行加速度,为第二穿梭车运行最大速度;
第二穿梭车从取货输送机运行至存货输送机位置时间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梭车排队时间和第二提升机排队时间符合M/G/2排队论模型。
5.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
第一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第一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一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一作业时间,所述第一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一端出入库模式下,所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第二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第二作业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系统参数数据输入第二作业周期模型中得到第二作业时间,所述第二作业周期模型用于计算在两端出入库模式下,所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入库一件行李并出库一件行李的复合作业时间;
出入库模式评估模块,所述出入库模式评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作业时间和所述第二作业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基于所述比对结果选择所述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的出入库模式。
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02583.2A 2022-05-10 2022-05-10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Active CN115043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2583.2A CN115043122B (zh) 2022-05-10 2022-05-10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2583.2A CN115043122B (zh) 2022-05-10 2022-05-10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3122A CN115043122A (zh) 2022-09-13
CN115043122B true CN115043122B (zh) 2024-04-19

Family

ID=8315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2583.2A Active CN115043122B (zh) 2022-05-10 2022-05-10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312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4052A (ja) * 1996-12-27 1998-07-14 Nkk Corp 立体式駐車場における入出庫計画作成方法
CN107416400A (zh) * 2017-07-04 2017-12-01 山东大学 基于跨层穿梭车密集自动存储系统的模型及其优化方法
CN110775511A (zh) * 2019-10-09 2020-02-11 长春知和智能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调度算法的立体库存取方法
CN111091328A (zh) * 2019-12-18 2020-05-01 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入库管理方法和管理装置
CN111210069A (zh) * 2020-01-06 2020-05-2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双载式双深位多层穿梭车系统货位分配与作业调度集成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4052A (ja) * 1996-12-27 1998-07-14 Nkk Corp 立体式駐車場における入出庫計画作成方法
CN107416400A (zh) * 2017-07-04 2017-12-01 山东大学 基于跨层穿梭车密集自动存储系统的模型及其优化方法
CN110775511A (zh) * 2019-10-09 2020-02-11 长春知和智能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调度算法的立体库存取方法
CN111091328A (zh) * 2019-12-18 2020-05-01 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入库管理方法和管理装置
CN111210069A (zh) * 2020-01-06 2020-05-2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双载式双深位多层穿梭车系统货位分配与作业调度集成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3122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5163B (zh) 跨巷道多层穿梭车仓储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836356B (zh) 一种密集仓储系统混合优化调度方法
KR102325886B1 (ko) 반송 디바이스의 움직임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Carlo et al. Sequencing dynamic storage systems with multiple lifts and shuttles
CN107512515A (zh) 无人化智能密集仓储管理方法和仓储系统
CN106773686B (zh) 同轨双车运行模式下堆垛机调度路径模型建立方法
Johnson et al. Stochastic modeling for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design and control
CN104346658B (zh) 基于改进银行家算法的自动小车存取系统动态调度方法
CN108928594B (zh) 基于智能体模型的立体库多向穿梭车调度系统的调度方法
Vasili et al.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a review on travel time models and control policies
Lee et al. Simulation-based multiple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 considering charging and collision-free requirements in automatic warehouse
CN109782718A (zh) 一种电能表成品仓储库的成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198880A (zh) 一种agv任务分配方法、物流分拣方法及系统
CN105858044A (zh) 一种穿梭车与升降机结合的仓储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10789898A (zh) 立体仓库以及物品出入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11767A (zh) 一种全局最优的智能仓储调度优化算法
CN115951691A (zh) 一种5g通讯下密集库的穿梭车的轨迹规划方法及其系统
Xu et al. Assignment of parcels to loading stations in robotic sorting systems
CN115043122B (zh) 机场早到行李立体存储系统出入库模式评估选择方法
CN113033971A (zh) 一种服务器及递送机器人的运单调度方法、介质和装置
JP2023524443A (ja) 自動保管および回収システムに保管コンテナを移送することと、自動保管および回収システムから移送することとを行うための、同一のポートと相互作用するように割り当てられたコンテナ取扱車両の動作キャパシティの最適な活用
Hu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transfer platforms in frame bridge based automated container terminals
CN114180255B (zh) 用于立体仓储系统的调度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61112B (zh) 多层穿梭车系统输送缓存容量估计方法及装置
Song et al.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of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based on four-way shutt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