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6648A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6648A
CN115036648A CN202210972072.7A CN202210972072A CN115036648A CN 115036648 A CN115036648 A CN 115036648A CN 202210972072 A CN202210972072 A CN 202210972072A CN 115036648 A CN115036648 A CN 115036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electrode assembly
thickness
blocking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20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6648B (zh
Inventor
孙杰
伍永彬
林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20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6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6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6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6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6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74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inside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7Protection against reversal of polar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73Containers for storing liquids; Delivery conduits therefor
    • H01M50/682Containers for storing liquids; Delivery conduits therefor accommodated in battery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离膜,隔离膜用于隔离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相邻的隔离膜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设有阻挡件。本申请的包含阻挡件的电极组件,阻挡件在间隙内形成阻挡结构,能够减少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从而降低金属碎屑刺破隔离膜的风险,提高了电极组件的生产优率,以及还提高了电极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辊压装置以及极片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离膜,隔离膜用于隔离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相邻的隔离膜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设有阻挡件。
本申请的包含阻挡件的电极组件,阻挡件设置在相邻的隔离膜之间的间隙内。阻挡件在间隙内形成阻挡结构,能够减少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部金属碎屑等杂物,从而降低金属碎屑刺破隔离膜的风险,减少电极组件短路或自放电等异常,提高了电极组件的生产优率和安全性,以及还提高了电极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阻挡件能够在间隙空间内形成限位,以存储外溢的电解液,便于电解液回流,保证电极组件循环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阻挡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与相邻的两个隔离膜对应设置,且各阻挡件抵接于与其对应的隔离膜。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抵接于隔离膜,既能够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部,还能够增强隔离膜的结构强度和韧性,有效降低在注液过程中隔离膜翻折的风险,从而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阻挡件位于隔离膜的端部。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在隔离膜的端部能够进一步增强隔离膜的韧性,降低隔离膜端部发生翻折的风险,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第一主体部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将间隙分隔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阻挡件分别设置于第一间隙内和第二间隙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从而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第一极耳与隔离膜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极组件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阻挡件还包括第二阻挡件,第二阻挡件设置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阻挡件,与第一阻挡件配合形成双重阻挡结构,更有效地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第一极耳与隔离膜之间的间隙进入电极组件内部。第二阻挡件还能够减小第一极耳在卷绕或压实时变形,以提升电极组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阻挡件抵接于第一极耳至少一表面,且第二阻挡件与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抵接于第一极耳至少一表面,使得第二阻挡件稳定连接在第一极耳上,进一步保证第二阻挡件在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内的阻挡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耳的至少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阻挡件,多个第二阻挡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至少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阻挡件,每个第二阻挡件的重量可较轻,相比于连续的整片的第二阻挡件,分散第一极耳的承受力。另外,多个第二阻挡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阻挡件之间形成金属碎屑等杂物的暂存空间,增加了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内部的难度,从而更有效的防止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内部,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阻挡件与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2mm~20m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与第一主体部保证一定的间距,减小第二阻挡件挤压第一活性物质层,且第二阻挡件设置在第一极耳合理的位置,第二阻挡件能够减缓电解液的流程,使得电解液在第一极耳处进行储液,从而提高电极组件的循环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片还包括空白区,空白区位于第一主体部背离第一极耳的一侧,空白区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白区将间隙分隔为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其中,第一阻挡件分别设置于第三间隙内和第四间隙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在第三间隙内和第四间隙内分布形成阻挡结构,以对隔离膜与空白区之间的空隙进行阻挡,从而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内部刺穿隔离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阻挡件还包括第三阻挡件,第三阻挡件设置于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中的至少一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与第一阻挡件配合在隔离膜的一侧形成双重阻挡结构,更有效地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空白区与隔离膜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极组件内部,从而减少刺破隔离膜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三阻挡件抵接于空白区至少一表面,且第三阻挡件与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与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防止第三阻挡件挤压第一活性物质层,从而降低第一活性物质层发生掉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耳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且多个第一子极耳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主体部的方向收拢。第一子极耳包括沿第一极耳厚度方向的设置于收拢处的两个端部和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其中,各第一子极耳设有与其对应的第二阻挡件。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第一子极耳均设有第二阻挡件,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部,还能够增加各第一子极耳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各第一子极耳发生弯折或折断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处于中间部的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以保证相邻的隔离膜保持平直,降低出现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出现中间薄两端厚的缺陷。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处于中间部的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1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少第二阻挡件挤压第一极耳或隔离膜的概率,减少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间隙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一阻挡件的厚度d1、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满足d1+d2≤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与第二阻挡件相对设置并相互配合在第一间隙内形成阻挡,能够降低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间隙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满足d1+d2≥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与第二阻挡件错位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且能够形成高低落差,增加金属碎屑等杂物通过第一阻挡件与第二阻挡件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处于端部的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大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处于端部的第一极耳折弯出现应力集中区域,而发生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三阻挡件的d3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的d3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从而防止第三阻挡件挤压空白区或隔离膜,减少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三间隙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三阻挡件。第一阻挡件的d1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中,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第三阻挡件的厚度d3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满足d1+d3≥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与第三阻挡件错位设置,在第三间隙内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且能够形成高低落差,增加金属碎屑等杂物通过第一阻挡件与第三阻挡件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极片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从第二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的第二极耳,第二主体部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极耳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二极耳将间隙分隔为第五间隙和第六间隙,其中,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分别设置于第五间隙内和第六间隙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在第五间隙内和第六间隙内分布形成阻挡结构,从而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第二极耳与隔离膜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极组件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极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置于第五间隙和第六间隙中的至少一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件设置在第五间隙和第六间隙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有效阻挡金属碎屑搭接在空白区与第二极耳之间,从而减少发生短路的风险。此外,绝缘件也具有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内部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绝缘件抵接于第二极耳至少一表面。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件连接在第二极耳上,提高绝缘件在第五间隙和/或第六间隙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绝缘件的厚度d4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n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能够降低绝缘件挤压第二极耳或隔离膜的概率,减少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五间隙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绝缘件。第一阻挡件的d1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n,其中,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绝缘件的厚度d4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n满足d1+d4≥dn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与绝缘件错位设置,在第五间隙内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且能够形成高低落差,增加金属碎屑等杂物通过第一阻挡件与绝缘件的难度,而且,绝缘件能够保护第二极耳,减少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方向上,绝缘件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阻挡件的长度。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件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对第二极耳进行保护,以减少第二极耳发生短路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第一主体部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包括焊接区和非焊接区,非焊接区位于焊接区背离第一主体部的一侧,其中,非焊接区设有阻隔件。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件设置在非焊接区,能够阻挡极片分切处理后残留的金属碎屑等杂质,减少通过第一极耳的空隙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的金属碎屑等杂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耳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且多个第一子极耳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主体部的方向收拢。阻隔件抵接于各第一子极耳的非焊接区的至少一表面。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件连接于各第一子极耳的表面,即能够保证阻隔件在第一子极耳上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增强各第一子极耳的结构稳定性,从而降低第一极耳的发生翻折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根据前述的电极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多个根据前述的电池单体。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多个根据前述的电池单体或根据前述的电池,电池单体或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在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在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车辆;
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
10、电池单体;20、上盖;30、下盖;
101、壳体;102、端盖;103、电极组件;104、电极端子;105、泄压机构;
1、第一极片;11、第一主体部;12、第一极耳;121、第一子极耳;122、焊接区;123、非焊接区;13、第一活性物质层;14、空白区;
2、第二极片;21、第二主体部;22、第二极耳;23、第二活性物质层;
3、隔离膜;
4、间隙;41、第一间隙;42、第二间隙;43、第三间隙;44、第四间隙;45、第五间隙;46、第六间隙;
5、阻挡件;51、第一阻挡件;52、第二阻挡件;53、第三阻挡件;
6、绝缘件;
7、阻隔件;
第一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层叠后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层叠后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为描述方便,以下以极耳指代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
在制备极片的过程中,需要对极片进行分切处理,分切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碎屑,虽然一部分金属碎屑会被去除掉,但是还有少部分金属碎屑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保留在极片上。在电极组件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金属碎屑溶解在电解液中并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部,金属碎屑很容易刺破隔离膜,从而导致隔离膜隔离作用失效,引起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影响电池性能使得电极组件使用寿命短,产品稳定性降低。
鉴于以上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包括阻挡件的电极组件,阻挡件在隔离膜之间的间隙内形成阻挡结构,能够减少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从而降低金属碎屑刺破隔离膜的风险,减少电极组件短路或自放电等异常,提高了电极组件的生产优率和安全性,以及还提高了电极组件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电池单体可以应用于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装置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装置为车辆100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爆炸图。电池100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可以包括上盖20和下盖30,上盖20与下盖30相互盖合,上盖20和下盖30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下盖30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上盖20可以为板状结构,上盖20盖合于下盖30的开口侧,以使上盖20与下盖30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上盖20和下盖30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上盖20的开口侧盖合于下盖30的开口侧。当然,上盖20和下盖30形成的箱体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1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1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1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内;当然,电池1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1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电连接。
每个电池单体10可以为锂离子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1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池单体10是指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如图3,电池单体10包括有壳体101、端盖102、电极组件103、电极端子104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
端盖102是指盖合于壳体101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10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102的形状可以与壳体101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101。可选地,端盖102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102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10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102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104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104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103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10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02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1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105。端盖102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102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构件,绝缘构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101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102,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构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壳体101是用于配合端盖102以形成电池单体10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3、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101和端盖102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101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102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10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端盖102和壳体101一体化,具体地,端盖102和壳体101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101的内部时,再使端盖102盖合壳体101。壳体101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101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0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101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电极组件103是电池单体1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101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103。电极组件103主要由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设有隔离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103的主体,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104以形成电流回路。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在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种电极组件103,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以及隔离膜3,隔离膜3用于隔离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其中,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间隙4,间隙4内设有阻挡件5。
间隙4可以为相邻的两个隔隔离膜3之间形成的间隙,间隙4也可以是一张隔离膜3的相邻的两层之间的间隙。
阻挡件5设置在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间隙4内,在间隙4空间内形成阻挡结构,以对电极组件进行保护。阻挡件5可以是阻挡片、阻挡条或阻挡块等,也可以是一些具有特殊形状或构造的具有阻挡功能的装置。阻挡件5的制作材质根据阻挡强度的强弱合适选取,可以在限定体积的情况下选取韧性高的材料,或者在限定重量的情况下选用密度小、韧性强的材料。
阻挡件5可以连接在隔离膜3上,阻挡件5与隔离膜3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粘结或静电吸附等,阻挡件5在受到电解液时不易发生脱落。阻挡件5也可以夹持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之间,阻挡件5与隔离膜3之间通过摩擦力进行固定。本申请对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阻挡件5的厚度可以等于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沿厚度方向的间距,从而实现对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的间隙4完全封闭,能够阻挡金属碎屑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阻挡件5的厚度可以小于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沿厚度方向的间距,从而实现对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的间隙4部分封闭,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挡颗粒较大的金属碎屑进入电极组件103内。
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间隙4,其中间隙4可以是相邻的隔离膜3形成的整体空间,间隙4也可以是相邻的隔离膜3和第一极片1中的第一极耳12形成的分隔空间,间隙4还可以是相邻的隔离膜3和第二极片2中的第二极耳22形成的分隔的空间。
本申请中的包含阻挡件5的电极组件103,阻挡件5设置在相邻的隔离膜3之间的间隙4内。阻挡件5在间隙4内形成阻挡结构,能够减少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从而降低金属碎屑刺破隔离膜的风险,减少电极组件103短路或自放电等异常,提高了电极组件103的生产优率,以及还提高了电极组件103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而且,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阻挡件5能够在间隙4空间内形成限位,以存储外溢的电解液,便于电解液回流,保证电极组件103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阻挡件5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51,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51与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对应设置,且各第一阻挡件51抵接于与其对应的隔离膜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阻挡件5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51,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两个隔离膜3上。可以理解为,在阻挡件5最少包括两个第一阻挡件51,其中一个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中的一者,另一个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另一者。在阻挡件5包括两个以上第一阻挡件51,至少有一个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中的一者,其余设置在另一者。
示例性地,阻挡件包括4个第一阻挡件51,其中,3个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中的一者,1个设置在另一者;或者,2个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中的一者,2个设置在另一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设置在一个隔离膜3上的多个第一阻挡件51可以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第一方向x并列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抵接于隔离膜3上,使得第一阻挡件51稳定连接在隔离膜3上。抵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粘结或焊接等。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抵接于隔离膜3,既能够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还能够增强隔离膜3的结构强度和韧性,有效降低在注液过程中隔离膜3翻折的风险,从而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位于隔离膜3的端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位于隔离膜3的端部,可以理解为,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隔离膜3超出第一极片1的宽度或者第二极片2的宽度,也即overhang区域。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在隔离膜3的端部能够进一步增强隔离膜3的韧性,降低隔离膜3端部发生翻折的风险,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12,第一主体部11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一极耳12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一极耳12将间隙分隔为第一间隙41和第二间隙42,其中,第一阻挡件51分别设置于第一间隙41内和第二间隙42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极耳12处的相邻的隔离膜3形成的间隙4,间隙4被第一极耳12分隔为第一间隙41内和第二间隙42,第一间隙41可以理解为第一极耳12的一表面与相对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的间隙,第二间隙42可以理解为第二极耳22的另一表面与相对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的间隙。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第一间隙41内的隔离膜3上,第一阻挡件51在第一间隙41内形成阻挡结构。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第二间隙42内的隔离膜3上,第一阻挡件51在第二间隙42内形成阻挡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间隙41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间隙42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
可选地,第一间隙41与第二间隙42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在第一间隙41内和第二间隙42内分布形成阻挡结构,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极耳12的两个表面处形成阻挡结构,从而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第一极耳12与隔离膜3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阻挡件还包括第二阻挡件52,第二阻挡件52设置于第一间隙41和第二间隙42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可采用与第一阻挡件51相同的结构或材质,例如,第一阻挡件51与第二阻挡件52均采用尺寸相同的胶层;或者,第一阻挡件51与第二阻挡件52均采用厚度不同的胶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设置于第一间隙41和第二间隙4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理解为,第二阻挡件52设置于第一间隙41内,或者,第二阻挡件52设置于第二间隙42内,或者,第二阻挡件52分别设置于第一间隙41内和第二间隙42内。
本申请中的第二阻挡件52在第一间隙41内时,第二阻挡件52可连接在隔离膜3上,也可以连接在第一极耳12上,还可以夹持在第一极耳12与隔离膜3之间。此外,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阻挡件51的布设方式有多种,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上,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阻挡件51相对设置,或者,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阻挡件51错位设置。第二阻挡件52在第二间隙42的设置方式与在第一间隙41设置方式相同,
参见上述提供的实施例对第二阻挡件52在第一间隙41内的描述,此处不再累述。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阻挡件51配合形成双重阻挡结构,更有效地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第一极耳12与隔离膜3之间的间隙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第二阻挡件52还能够减少第一极耳12在卷绕或压实时变形,以提升电极组件10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抵接于第一极耳12至少一表面,且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沿厚度方向设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位于第一间隙41内,第二表面位于第二间隙42内。第二阻挡件52抵接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抵接于第一极耳12至少一表面,使得第二阻挡件52稳定连接在第一极耳12上,进一步保证第二阻挡件52在第一间隙41和/或第二间隙42内的阻挡效果。此外,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第一活性物质层13会发生热胀冷缩,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能够减少第一活性物质层13与第二阻挡件52触碰发生掉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的至少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阻挡件52,多个第二阻挡件5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的至少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阻挡件52,第二阻挡件52的数量为2、3、4、5等。第二阻挡件52的数量不易过多,会增加电极组件103的整体重量,也会增加电极组件103在外壳内的占用空间。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的至少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阻挡件52,每个第二阻挡件52的重量可较轻,相比于连续的整片的第二阻挡件52,分散第一极耳12的承受力。另外,多个第二阻挡件5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阻挡件52之间形成金属碎屑等杂物的暂存空间,增加了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难度,从而更有效的减少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间距为2mm~20m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间距为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或在由上述的任意两个端点所组成的其它范围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与第一主体部11保证一定的间距,防止第二阻挡件52挤压第一活性物质层13,且第二阻挡件52设置在第一极耳12合理的位置,第二阻挡件52能够减缓电解液的流程,使得电解液在第一极耳12处进行储液,从而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循环性能。
结合参阅图6,图6为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在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极片1还包括空白区14,空白区14位于第一主体部11背离第一极耳12的一侧,空白区14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3。空白区14将间隙4分隔为第三间隙43和第四间隙44,其中,第一阻挡件51分别设置于第三间隙43内和第四间隙44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空白区14处的相邻的隔离膜3形成的间隙4,间隙4被空白区14分隔为第三间隙43内和第四间隙44,第三间隙43可以理解为空白区14的一表面与相对的隔离膜之间形成的间隙,第四间隙44可以理解为空白区14的另一表面与相对的隔离膜之间形成的间隙。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第三间隙43内的隔离膜3上,第一阻挡件51在第三间隙43内形成阻挡结构。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第四间隙44内的隔离膜3上,第一阻挡件51在第四间隙44内形成阻挡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间隙41与第三间隙43相对设置。第二间隙42与第四间隙44相对设置。
可选地,第一间隙41、第二间隙42、第三间隙43和第四间隙44内均设有第一阻挡件51。从而实现对隔离膜3的两端进行阻挡,有效降低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从而减少金属碎屑等杂物刺穿隔离膜3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间隙41与第三间隙43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相等。第二间隙42与第四间隙44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在第三间隙43内和第四间隙44内分布形成阻挡结构,可以理解为在空白区14的两个表面处形成阻挡结构,以对隔离膜3与空白区14之间的空隙进行阻挡,从而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刺穿隔离膜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阻挡件5还包括第三阻挡件53,第三阻挡件53设置于第三间隙43和第四间隙44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53可采用与第一阻挡件51相同的结构或材质,例如,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阻挡件51均采用尺寸相同的胶层;或者,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阻挡件51均采用厚度不同的胶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53设置于第三间隙43和第四间隙44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理解为,第三阻挡件53设置于第三间隙43内,或者,第三阻挡件53设置于第四间隙44内,或者,第三阻挡件53分别设置于第三间隙43内和第四间隙44内。
本申请中的第三阻挡件53在第三间隙43内时,第三阻挡件53可连接在隔离膜3上,也可以连接在空白区14上,还可以夹持在空白区14与隔离膜3之间。此外,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阻挡件51的布设方式有多种,沿空白区14的厚度方向上,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阻挡件51相对设置,或者,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阻挡件51错位设置。第三阻挡件53在第四间隙44的设置方式与在第三间隙43设置方式相同,参见上述提供的实施例对第三阻挡件53在第三间隙43内的描述,此处不再累述。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三阻挡件53,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阻挡件51配合在隔离膜3的一侧形成双重阻挡结构,更有效地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空白区14与隔离膜3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从而减少刺破隔离膜3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53抵接于空白区14至少一表面,且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主体部11间隔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白区14的设置,使得集流体在切割过程中,切割位点远离第一主体部11,也即远离第一活性物质层13,从而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端部不产生应力集中,因此有效减少第一活性物质层13发生掉粉。第三阻挡件53与第一主体部11间隔设置,防止第三阻挡件53挤压第一活性物质层13,同样有效防止第一活性物质层13发生掉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极耳12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121,且多个第一子极耳121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主体部11的方向收拢。第一子极耳121包括沿第一极耳12厚度方向的设置于收拢处的两个端部和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其中,各第一子极耳121设有与其对应的第二阻挡件52。
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3通过将第一极片1、隔离膜3以及第二极片2一同堆叠或者卷绕而形成,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12。电极组件103可以理解为包括多个电极单元,经堆叠或者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件103沿厚度(例如第一极片1)方向层叠设有多个电极单元,电极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层隔离膜、一层第一极片1、一层隔离膜、一层第二极片2,第一极片1上设有第一子极耳121。多个第一子极耳121形成第一子极耳121。多个第一子极耳121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主体部11的方向延伸并收拢汇聚。收拢处指的是第一子极耳121收拢汇聚后形成的一部分结构。各第一子极耳121在收拢处焊接固定以构造成焊接区,收拢处的区域大于等于焊接区122的区域。示例性地,通过对各第一子极耳121的进行超声波焊接以使各第一子极耳121连接固定以形成焊接区122。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第一子极耳121均设有第二阻挡件52,有效降低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还能够增加各第一子极耳121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各第一子极耳121发生弯折或折断的风险。
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7为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处于中间部的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以保证相邻的隔离膜3保持平直,减少出现电极组件103沿第一方向x出现中间薄两端厚的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中间部的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可以理解为,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小于等于第一间隙41或者第二间隙42沿第一极耳1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从而防止第二阻挡件52挤压第一极耳12或隔离膜3,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隙41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阻挡件51和第二阻挡件52。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和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满足d1+d2≤d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d1+d2=dm的情况下,设置在隔离膜3上的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与设置在第一极耳12上的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抵接在一起,第一阻挡件51与第二阻挡件52封闭第一间隙41。在d1+d2<dm的情况下,设置在隔离膜3上的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与设置在第一极耳12上的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不接触,第一间隙41存在部分空隙,但是能够阻挡大颗粒金属碎屑等杂物。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与第二阻挡件52相对设置并相互配合在第一间隙41内形成阻挡,能够降低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隙41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51和第二阻挡件52。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和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满足d1+d2≥d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和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均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且d1+d2≥dm
优选地,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和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均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与第二阻挡件52错位设置,在第一间隙41内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且能够形成高低落差,增加金属碎屑等杂物通过第一阻挡件51与第二阻挡件52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端部的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大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处于端部的第一极耳12折弯出现应力集中区域,而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阻挡件53的d3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53的d3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从而防止第三阻挡件53挤压空白区14或隔离膜3,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间隙43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51和第三阻挡件53,第一阻挡件51的d1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其中,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第三阻挡件53的厚度d3和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满足d1+d3≥d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和第三阻挡件53的厚度d3均小于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且d1+d3≥dm
优选地,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和第三阻挡件53的厚度d3均等于第一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d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与第三阻挡件53错位设置,在第三间隙43内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且能够形成高低落差,增加金属碎屑等杂物通过第一阻挡件51与第三阻挡件53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性能。
结合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极片2包括第二主体部21和从第二主体部2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延伸的第二极耳22,第二主体部21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3,第二极耳22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3。第二极耳22将间隙4分隔为第五间隙45和第六间隙46,其中,阻挡件5包括第一阻挡件51,第一阻挡件51分别设置于第五间隙45内和第六间隙46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极耳22处的相邻的隔离膜3形成的间隙4,4间隙被第二极耳22分隔为第五间隙45和第六间隙46,第五间隙45可以理解为第二极耳22的一表面与相对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的间隙,第六间隙46可以理解为第二极耳22的另一表面与相对的隔离膜3之间形成的间隙。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第五间隙45内的隔离膜3上,第一阻挡件51在第五间隙45内形成阻挡结构。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第六间隙46内的隔离膜3上,第一阻挡件51在第六间隙46内形成阻挡结构。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在第五间隙45内和第六间隙46内分布形成阻挡结构,从而有效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从第二极耳22与隔离膜3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电极组件103还包括绝缘件6,绝缘件6设置于第五间隙45和第六间隙46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绝缘件6的长度大于阻挡件的长度。
可选地,绝缘件6为AT11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绝缘件6设置于第五间隙45和第六间隙46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理解为,绝缘件6设置于第五间隙45内,或者,绝缘件6设置于第六间隙46内,或者,绝缘件6分别设置于第五间隙45内和第六间隙46内。
本申请中的绝缘件6在第五间隙45内时,绝缘件6可连接在隔离膜3上,也可以连接在第二极耳22上,还可以夹持在第二极耳22与隔离膜3之间。此外,绝缘件6与第一阻挡件51的布设方式有多种,沿第二极耳22的厚度方向上,绝缘件6与第一阻挡件51相对设置,或者,绝缘件6与第一阻挡件51错位设置。绝缘件6在第六间隙46的设置方式与在第五间隙45设置方式相同,参见上述提供的实施例对绝缘件6在第五间隙45内的描述,此处不再累述。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件6设置在第五间隙45和第六间隙46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有效阻挡金属碎屑搭接在空白区14与第二极耳22之间,从而降低发生短路的风险。此外,绝缘件6也具有阻挡金属碎屑等杂物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6抵接于第二极耳22至少一表面。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2沿厚度方向设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位于第五间隙45内,第二表面位于第六间隙46内。绝缘件6抵接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件6连接在第二极耳22上,提高绝缘件6在第五间隙45和/或第六间隙46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绝缘件6的厚度d4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绝缘件6的厚度d4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可以理解为,绝缘件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五间隙45沿第二极耳2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绝缘件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间隙46沿第二极耳22的厚度方向的间距。
可选地,绝缘件6的厚度d4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能够防止绝缘件6挤压第二极耳22或隔离膜3,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间隙45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51和绝缘件6。第一阻挡件51的d1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其中,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绝缘件6的厚度d4和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满足d1+d4≥dn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绝缘件6的厚度d4和第二阻挡件52的厚度d2均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且d1+d4≥dn
优选地,第一阻挡件51的厚度d1和绝缘件6的厚度d4均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23的厚度dn。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51与绝缘件6错位设置,在第五间隙45内形成双重阻挡结构,且能够形成高低落差,增加金属碎屑等杂物通过第一阻挡件51与绝缘件6的难度,而且,绝缘件6能够保护第二极耳22,降低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103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绝缘件6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阻挡件51的长度。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件6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对第二极耳22进行保护,以降低第二极耳22发生短路的风险。
结合参阅图10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12,第一主体部11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一极耳12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一极耳12包括焊接区122和非焊接区123,非焊接区123位于焊接区122背离第一主体部11的一侧,其中,非焊接区123设有阻隔件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阻隔件7设置在非焊接区123,在非焊接区123形成阻挡结构,以对电极组件103进行保护。阻隔件7可以与阻挡件5具有相同材质或相同结构。可选地,阻隔件7与阻挡件5均为胶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为全极耳结构或模切极耳结构,阻隔件7可以设置在第一极耳12的非焊接区123。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件7设置在非焊接区123,能够阻挡极片分切处理后残留的金属碎屑等杂质,减少通过第一极耳12的空隙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103中的金属碎屑等杂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121,且多个第一子极耳121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主体部11的方向收拢。阻隔件7抵接于各第一子极耳121的非焊接区123的至少一表面。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件7连接于各第一子极耳121的表面,即能够保证阻隔件7在第一子极耳121上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增强各第一子极耳12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降低第一极耳12的发生翻折的概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10,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极组件103。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10。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单体100或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100,电池单体10或电池100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103,电极组件103,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以及隔离膜3,隔离膜3用于隔离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12,第一主体部11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一极耳12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二极片2包括第二主体部21和从第二主体部2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延伸的第二极耳22,第二主体部21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3,第二极耳22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3。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之间形成间隙4,间隙4内设有阻挡件5。阻挡件5包括第一阻挡件51、第二阻挡件52和第三阻挡件53。第一阻挡件5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形成间隙内。第一极耳12将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的间隙分隔为第一间隙41和第二间隙42。第一间隙41和第二间隙42内均设有第一阻挡件51和第二阻挡件52,二者错位设置。第一间隙41内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隔离膜上,第二阻挡件52抵接第一极耳12上;第二间隙42内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隔离膜上,第二阻挡件52抵接第一极耳12上。第一极片1还包括空白区14,空白区14位于第一主体部11背离第一极耳12的一侧,空白区14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3。空白区14将间隙分隔为第三间隙43和第四间隙44。第三间隙43和第四间隙44内均设有第一阻挡件51和第三阻挡件53,二者错位设置。第三间隙43内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隔离膜上,第三阻挡件53抵接空白区14上;第四间隙44内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隔离膜上,第三阻挡件53抵接空白区14上。
第二极耳22将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的间隙分隔为第五间隙45和第六间隙46。第一间隙41和第二间隙42内均设有第一阻挡件51和绝缘件6,二者错位设置。第五间隙45内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隔离膜上,绝缘件6抵接第二极耳22上;第六间隙46内第一阻挡件51抵接在隔离膜上,绝缘件6抵接第二极耳22上。
本申请中的包含阻挡件5的电极组件103,阻挡件5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离膜3之间的间隙4内。阻挡件5在间隙4内形成阻挡结构,能够防止减少金属碎屑等杂物随电解液进入电极组件103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从而避免降低金属碎屑刺破隔离膜的风险,引起减少电极组件103短路或自放电等异常,提高了电极组件103的生产优率,以及还提高了电极组件103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而且,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阻挡件5能够在间隙4空间内形成限位,以存储外溢的电解液,便于电解液回流,保证电极组件103循环性能。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30)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离膜,所述隔离膜用于隔离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
其中,相邻的所述隔离膜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阻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阻挡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阻挡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离膜对应设置,且各所述第一阻挡件抵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隔离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件位于所述隔离膜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所述第一主体部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极耳未涂覆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一极耳将所述间隙分隔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和所述第二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件还包括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极耳至少一表面,且所述第二阻挡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的至少一表面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阻挡件,多个所述第二阻挡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2mm~20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空白区,所述空白区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所述空白区未涂覆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
所述空白区将所述间隙分隔为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间隙内和所述第四间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件还包括第三阻挡件,所述第三阻挡件设置于所述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阻挡件抵接于所述空白区至少一表面,且所述第三阻挡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且多个所述第一子极耳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收拢;
所述第一子极耳包括沿所述第一极耳厚度方向设置于收拢处的两个端部和位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中间部,
其中,各所述第一子极耳设有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阻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间隙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
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所述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满足d1+d2≤d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间隙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
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所述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满足d1+d2≥dm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端部的所述第二阻挡件的厚度d2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阻挡件的d3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间隙内具有错位设置的第一阻挡件和第三阻挡件,
所述第一阻挡件的d1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所述第三阻挡件的厚度d3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m满足d1+d3≥d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的第二极耳,所述第二主体部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极耳未涂覆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二极耳将所述间隙分隔为第五间隙和第六间隙,
其中,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五间隙内和所述第六间隙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第五间隙和所述第六间隙中的至少一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抵接于所述第二极耳至少一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的厚度d4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n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间隙内具有错位设置的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绝缘件;
所述第一阻挡件的d1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n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厚度d1、所述绝缘件的厚度d4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dn满足d1+d4≥dn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绝缘件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阻挡件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的第一极耳,所述第一主体部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极耳未涂覆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焊接区和非焊接区,所述非焊接区位于所述焊接区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
其中,所述非焊接区设有阻隔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且多个所述第一子极耳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收拢;
所述阻隔件抵接于所述各所述第一子极耳的非焊接区的至少一表面。
28.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7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2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池单体。
3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池单体或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单体或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CN202210972072.7A 2022-08-15 2022-08-15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115036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2072.7A CN115036648B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2072.7A CN115036648B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6648A true CN115036648A (zh) 2022-09-09
CN115036648B CN115036648B (zh) 2022-11-22

Family

ID=8313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2072.7A Active CN115036648B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6648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4790A1 (en) * 2006-01-04 2007-07-05 Lg Chem, Ltd. Battery assembly employed with separator of sealed top porti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11154971A (ja) * 2010-01-28 2011-08-11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円筒型二次電池
JP2011159440A (ja) * 2010-01-29 2011-08-18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円筒型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56093A (ja) * 2011-01-28 2012-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2013008447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317823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40058953A (ko) * 2012-11-07 2014-05-1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CN104321920A (zh) * 2012-12-16 2015-01-28 能质力量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块、层叠电池和层叠电池的组装方法
JP2015232934A (ja) * 2014-06-09 2015-12-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5232966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WO2019078448A1 (ko) * 2017-10-17 2019-04-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종 금속 차단층을 포함하는 전지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CN109713353A (zh) * 2018-12-24 2019-05-0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二次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模组
US20200235370A1 (en) * 2019-01-22 2020-07-23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212571092U (zh) * 2020-07-10 2021-02-19 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芯叠片设备
US20210119306A1 (en) * 2019-03-01 2021-04-22 Qinghai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CN214505726U (zh) * 2021-03-24 2021-10-26 深圳市佳立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的静电喷涂锂电池复合隔膜
US20210376303A1 (en) * 2020-05-27 2021-12-02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DE102020213212A1 (de) * 2020-10-20 2022-04-21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Körper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Brennstoffzelle, Brennstoffzellenstapel,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örpers,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rennstoffzell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rennstoffzellenstapels
CN216389634U (zh) * 2021-10-29 2022-04-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4790A1 (en) * 2006-01-04 2007-07-05 Lg Chem, Ltd. Battery assembly employed with separator of sealed top porti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11154971A (ja) * 2010-01-28 2011-08-11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円筒型二次電池
JP2011159440A (ja) * 2010-01-29 2011-08-18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円筒型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56093A (ja) * 2011-01-28 2012-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2013008447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317823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40058953A (ko) * 2012-11-07 2014-05-1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CN104321920A (zh) * 2012-12-16 2015-01-28 能质力量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块、层叠电池和层叠电池的组装方法
US20150132637A1 (en) * 2012-12-16 2015-05-14 Exergy Power Systems, Inc. Electrode block, layered cell,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layered cell
JP2015232934A (ja) * 2014-06-09 2015-12-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5232966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WO2019078448A1 (ko) * 2017-10-17 2019-04-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종 금속 차단층을 포함하는 전지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CN109713353A (zh) * 2018-12-24 2019-05-0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二次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模组
US20200235370A1 (en) * 2019-01-22 2020-07-23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20210119306A1 (en) * 2019-03-01 2021-04-22 Qinghai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US20210376303A1 (en) * 2020-05-27 2021-12-02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CN212571092U (zh) * 2020-07-10 2021-02-19 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芯叠片设备
DE102020213212A1 (de) * 2020-10-20 2022-04-21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Körper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Brennstoffzelle, Brennstoffzellenstapel,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örpers,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rennstoffzell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rennstoffzellenstapels
CN214505726U (zh) * 2021-03-24 2021-10-26 深圳市佳立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的静电喷涂锂电池复合隔膜
CN216389634U (zh) * 2021-10-29 2022-04-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6648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1898A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gas discharge means
CN2160549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5224453B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以及焊接设备
CN2159891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389437U (zh) 集流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30395949A1 (en) Battery unit,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battery unit
CN218887279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7480647A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4411248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5603013B (zh) 隔离部件、电池组及能源装置
CN21930374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28649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178860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115036648B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20881A1 (zh)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470213A (zh) 电池模组、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498208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7768426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382161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77453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585258U (zh) 集流体、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498135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71054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215606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30369728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same,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