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4106A -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4106A
CN115034106A CN202210604081.0A CN202210604081A CN115034106A CN 115034106 A CN115034106 A CN 115034106A CN 202210604081 A CN202210604081 A CN 202210604081A CN 115034106 A CN115034106 A CN 115034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fife
fem
cable
analysis componen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40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嘉思
詹远辉
陈骥
李毅
蒋雨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40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4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4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4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适用于振动仿真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步骤1、根据索‑梁‑塔体系中构件的结构刚度,将所述构件划分为VFIFE分析构件和FEM分析构件,并确定所述VFIFE分析构件和所述FEM分析构件的连接点Ji位置,建立混合数值模型;步骤2、对混合数值模型中的所述VFIFE分析构件和所述FEM分析构件分别进行前处理操作;步骤3、定义积分时程与步长,在每一个积分步长内对索‑梁‑塔结构体系进行位移和内力的迭代求解;步骤4、判断积分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所述积分终止条件满足,则执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步骤5、输出数值模拟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仿真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大跨度索承桥梁的刚度较柔,在其施工建设和后期运维中容易发生索-梁-塔耦合振动,该类振动属于非线性动力问题,当振动幅度较大时,容易导致拉索疲劳、断裂等现象,损害整体结构安全性,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进行结构振动仿真,以优化设计方案并拟定减振措施。采用理论解析法求解此类耦合振动问题,变量多,公式繁琐,不易于工程应用;采用缩尺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干扰因素多,过程复杂,得到的振动特性与实际结构存在差异。
传统有限元方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适用于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分析,但索-梁-塔体系中各构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相差较大,采用FEM进行振动模拟时,各构件的振动结果容易失真;向量式有限元(VFIFE,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Method)适用于求解结构大变形、碰撞等不连续或非线性力学行为问题,对拉索这类柔性构件的振动仿真结果更为精确,然而对主梁和索塔这类刚度较大构件的分析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索-梁-塔体系中构件的结构刚度,将所述构件划分为VFIFE分析构件和FEM分析构件,并确定所述VFIFE分析构件和所述FEM分析构件的连接点Ji位置,建立混合数值模型;
步骤2、对混合数值模型中的所述VFIFE分析构件和所述FEM分析构件分别进行前处理操作;
步骤3、定义积分时程与步长,在每一个积分步长内对索-梁-塔结构体系进行位移和内力的迭代求解;
步骤4、判断积分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所述积分终止条件满足,则执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
步骤5、输出数值模拟数据。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VFIFE分析构件包括拉索;所述FEM分析构件包括主梁和索塔。
作为优选,步骤2中,对所述VFIFE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包括:
步骤2.1、将VFIFE分析构件离散为用无质量单元连接的质点群,表示为:
x={x1,n;x2,n;...;xN,n}={(x1,y1,z1);(x2,y2,z2);...;(xN,yN,zN)}
步骤2.2、获取所述VFIFE分析构件的材料特性,所述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截面积、材料密度和阻尼系数;选用无质量单元的类型,定义系统阻尼系数、各质点在初始时刻t0的空间位置xN,0、初始速度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21
初始加速度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22
质点力fN,0和外力PN,0
步骤2.3、获取连接点Ji位置和荷载信息。
作为优选,步骤2中,对所述FEM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包括:
步骤2.4、对FEM分析构件进行单元划分,获取FEM分析构件的材料特性,组集整体刚度矩阵[K]、整体质量矩阵[M]和整体阻尼矩阵[C];
步骤2.5、定义步骤2.4中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在初始时刻t0的动位移矩阵{δ(t0)}、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33
加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34
和整体外荷载矩阵F(t0)];
步骤2.6、获取连接点Ji位置和荷载信息。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迭代求解包括:
步骤3.1、对连接点Ji进行固结约束,即在前后相连的两个时刻tn和tn+1中,假定连接点Ji的空间位置固定,表示为:
xJib,n+1=xJia,n
其中,xJib,n+1为连接点Ji在tn+1时刻的假定空间位置,xJia,n为连接点Ji在时刻tn的真实空间位置;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根据时刻tn的质点空间位置xN,n、质点力fN,n和外力PN,n求解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xN,n+1
步骤3.2、由虚拟的逆向运动和虚功原理求解各质点在时刻tn+1的质点力fN,n+1
步骤3.3、释放连接点Ji的固结约束,将VFIFE分析过程中求得的连接点Ji的质点力fJi,n+1及对应的外力PJi,n+1组集到FEM分析构件的整体外荷载矩阵F(tn+1)]中;
步骤3.4、选用逐步积分法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求解时刻tn+1的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的动力响应,所述动力响应包括时刻tn+1的动位移矩阵{δ(tn+1)},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31
和加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32
步骤3.5、提取连接点Ji的动位移δJi,n+1,得到连接点Ji在时刻tn+1的真实空间位置,表示为:
xJia,n+1=xJia,nJi,n+1
并将所述真实空间位置作为边界信息反馈至下一时刻的VFIFE分析过程中。
作为优选,步骤3.1中,所述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根据时刻tn的质点空间位置xN,n、质点力fN,n和外力PN,n求解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xN,n+1,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41
其中,mN为质点N的质量;h为积分步长;xN,n-1为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42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43
C为VFIFE分析构件的阻尼系数矩阵。
作为优选,步骤3.2中,所述由虚拟的逆向运动和虚功原理求解各质点在时刻tn+1的质点力fN,n+1,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44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45
其中,i和j分别表示无质量单元两端所连接的两个质点的编号;num表示连接质点N的无质量单元总个数;Ec为拉索的弹性模量,Ac为拉索的截面积,fe为无质量单元产生的内力。
作为优选,步骤3.4中,选用逐步积分法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求解时刻tn+1的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的动力响应,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46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针对索-梁-塔此类各构件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体系,通过融合FEM和VFIFE各自优势,提升该类振动问题求解效率,提高数值模拟求解精度。
(2)本发明为基于FEM和/或VFIFE数值模拟方法的混合试验提供求解程序接口,丰富索-梁-塔耦合振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3)本发明简化了非线性振动求解过程,为桥梁设计、施工、运维中的监测及减振搭建分析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单斜拉索-单梁-单塔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VFIFE分析构件求解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FEM分析构件求解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主梁中点振动时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拉索中点振动时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主梁和拉索连接点振动时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在进行索-梁-塔此类各构件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体系耦合振动模拟分析时,为了提高求解效率和精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结合FEM和VFIFE两种有限元方法,对模型中主梁和索塔单元采用FEM进行分析,对拉索单元采用VFIFE模拟,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有限元方法的优势,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根据索-梁-塔体系中构件的结构刚度,将构件划分为VFIFE分析构件和FEM分析构件,并确定VFIFE分析构件和FEM分析构件的连接点Ji位置,建立混合数值模型;
示例地,如图2所示,单斜拉索-单梁-单塔结构体系中,斜拉索长Lc=76.916m,倾角θ=60°,索轴向刚度EcAc=3.06×109N,单位长度质量ρc=133kg/m,初始索力Tc0=7.08×106N;主梁长度Lb=30m,梁面内刚度EbIb=6.752×109N·m2,单位长度质量ρb=993kg/m;索塔长度Lt=70m,塔面内刚度EtIt=1×1013N·m2,单位长度质量ρt=2000kg/m。假设拉索的第一阶粘性阻尼比为0.5%,VFIFE中通过阻尼系数定义,主梁和主塔的第一阶粘性阻尼比为2%,FEM分析构件中采用瑞利阻尼定义。在梁中点施加一个1s的突加集中荷载,Ft=100kN,观察拉索和主梁在突加荷载作用后的自由振动过程。
步骤2、对混合数值模型中的VFIFE分析构件和FEM分析构件分别进行前处理操作;
步骤3、定义积分时程与步长,在每一个积分步长内对索-梁-塔结构体系进行位移和内力的迭代求解;
步骤4、判断积分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积分终止条件满足,则执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示例地,该积分终止条件为t=tend,其中,tend为设定的积分终止时程。
步骤5、输出数值模拟数据,并进行保存,根据项目分析需要可以进行后续的其他处理操作。
步骤1中,VFIFE分析构件包括刚度较小的柔性构件,如拉索,FEM分析构件包括刚度相对较大的构件,如主梁和索塔。如图2所示,VFIFE分析构件离散成11个质点并用无质量的杆单元连接,拉索质量由每个质点均摊,将初始索力作为初始无质量单元内力,得到初始质点力fN,0,设置各质点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为0;主梁和索塔均划分为10个梁单元,组集整体刚度矩阵[K]、整体质量矩阵[K],设定各单元初始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0,并设置[F(t0)]J=100kN。
步骤2中,对VFIFE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包括:
步骤2.1、将VFIFE分析构件离散为用无质量单元连接的质点群,表示为:
x={x1,n;x2,n;...;xN,n}={(x1,y1,z1);(x2,y2,z2);...;(xN,yN,zN)}
步骤2.2、获取VFIFE分析构件的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截面积、材料密度和阻尼系数;选用无质量单元的类型,定义系统阻尼系数、各质点在初始时刻t0的空间位置xN,0、初始速度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71
初始加速度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72
质点力fN,0和外力PN,0
步骤2.3、获取连接点Ji位置和荷载信息。
步骤2中,对FEM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包括:
步骤2.4、对FEM分析构件进行单元划分,获取FEM分析构件的材料特性,组集整体刚度矩阵[K]、整体质量矩阵[M]和整体阻尼矩阵[C];
步骤2.5、定义步骤2.4中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在初始时刻t0的动位移矩阵{δ(t0)}、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81
加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82
和整体外荷载矩阵F(t0)];
步骤2.6、获取连接点Ji位置和荷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步骤2.1至步骤2.3和步骤2.4至步骤2.6之间的时间顺序进行限定,示例地,可以先完成对VFIFE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再对FEM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也可以先完成对FEM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再对VFIFE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当然,两者也可以同时进行。
在结束步骤2后,示例地,可以确定主梁和拉索的连接点J1初始坐标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83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84
索塔和拉索的连接点J2初始坐标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85
无外荷载。
步骤3中,迭代求解包括:
步骤3.1、对连接点Ji进行固结约束,即在前后相连的两个时刻tn和tn+1中,假定连接点Ji的空间位置固定,表示为:
xJib,n+1=xJia,n
其中,xJib,n+1为连接点Ji在tn+1时刻的假定空间位置,xJia,n为连接点Ji在时刻tn的真实空间位置;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根据时刻tn的质点空间位置xN,n、质点力fN,n和外力PN,n求解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xN,n+1
步骤3.2、由虚拟的逆向运动和虚功原理求解各质点在时刻tn+1的质点力fN,n+1
步骤3.3、释放连接点Ji的固结约束,将VFIFE分析过程中求得的连接点Ji的质点力fJi,n+1及对应的外力PJi,n+1组集到FEM分析构件的整体外荷载矩阵F(tn+1)]中;
步骤3.4、选用逐步积分法(如Wilson-θ法、Newmark-β法等)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求解时刻tn+1的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的动力响应,动力响应包括时刻tn+1的动位移矩阵{δ(tn+1)},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91
和加速度矩阵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92
步骤3.5、提取连接点Ji的动位移δJi,n+1,得到连接点Ji在时刻tn+1的真实空间位置,表示为:
xJia,n+1=xJia,nJi,n+1
并将真实空间位置作为边界信息反馈至下一时刻的VFIFE分析过程中。
示例地,在完成混合数值模型建立后,可以设置积分步长h为1×10-4s,积分时长为100s,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Wilson-θ法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
步骤3.1中,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根据时刻tn的质点空间位置xN,n、质点力fN,n和外力PN,n求解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xN,n+1,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94
其中,xN,n-1为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093
C为VFIFE分析构件的阻尼系数矩阵。
步骤3.2中,由虚拟的逆向运动和虚功原理求解各质点在时刻tn+1的质点力fN,n+1,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101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102
其中,i和j分别表示无质量单元两端所连接的两个质点的编号;num表示连接质点N的无质量单元总个数;Ec为拉索的弹性模量,Ac为拉索的截面积,fe为无质量单元产生的内力。
具体地,如图3所示,以While或者For循环为基础程序架构,先进入VFIFE求解模块,设定连接点xJi,n+1=xJi,n进行约束,拉索的两端为约束连接点,求解VFIFE分析构件在下一时刻的质点位移,并根据虚拟的逆向运动求解下一时刻质点力,读取连接点质点力后,进入FEM求解模块。
步骤3.4中,选用逐步积分法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求解时刻tn+1的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的动力响应,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103
如图4所示,释放连接点约束,将VFIFE求解得到的质点力及对应外力组集到FEM分析构件的下一时刻整体外荷载矩阵[F(tn+1)]中,求解下一时刻各单元的动位移{δ(tn+1)}、速度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104
和加速度
Figure BDA0003670642480000105
得到连接点的真实空间位置xJi,n+1,后作为边界信息反馈至下一时刻的VFIFE分析过程。本实施例中,对主梁中点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1kN的力,持续1s后撤除,即[F(t0)]J=0。
VFIFE和FEM求解模块循环到达积分时程时,跳出循环求解步骤,对需要查看的结构节点动力响应进行储存。
示例地,图5为主梁在突加荷载作用后,其中点位置的竖向自由振动时程图;图6为结构在受到主梁突加荷载作用后,拉索中点位置的竖向自由振动时程图;图7为结构在受到主梁突加荷载作用后,主梁和拉索连接点的竖向自由振动时程图。由图5至图7可以看出撤去集中荷载后,主梁由于其阻尼较大,振动逐渐衰减至平稳,而拉索阻尼较小,受到主梁振动激发后,振动衰减较为缓慢,实施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本发明对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本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积分时长100s的求解用时为27s,基于相同的运行平台,采用VFIFE方法求解用时为100s,验证了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此类振动问题的求解速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结合FEM和VFIFE两种有限元方法,对模型中主梁和索塔单元采用FEM进行分析,对拉索单元采用VFIFE模拟,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为提高索-梁-塔耦合振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效率和结果精度提供巨大可能性。

Claims (10)

1.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根据索-梁-塔体系中构件的结构刚度,将所述构件划分为VFIFE分析构件和FEM分析构件,并确定所述VFIFE分析构件和所述FEM分析构件的连接点Ji位置,建立混合数值模型;
步骤2、对混合数值模型中的所述VFIFE分析构件和所述FEM分析构件分别进行前处理操作;
步骤3、定义积分时程与步长,在每一个积分步长内对索-梁-塔结构体系进行位移和内力的迭代求解;
步骤4、判断积分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所述积分终止条件满足,则执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
步骤5、输出数值模拟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VFIFE分析构件包括拉索;所述FEM分析构件包括主梁和索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所述VFIFE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包括:
步骤2.1、将VFIFE分析构件离散为用无质量单元连接的质点群,表示为:
x={x1,n;x2,n;...;xN,n}={(x1,y1,z1);(x2,y2,z2);...;(xN,yN,zN)}
步骤2.2、获取所述VFIFE分析构件的材料特性,所述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截面积、材料密度和阻尼系数;选用无质量单元的类型,所述无质量单元的类型包括梁单元和杆单元;定义系统阻尼系数、各质点在初始时刻t0的空间位置xN,0、初始速度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21
初始加速度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22
质点力fN,0和外力PN,0
步骤2.3、获取连接点Ji位置和荷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所述FEM分析构件进行前处理操作,包括:
步骤2.4、对FEM分析构件进行单元划分,获取FEM分析构件的材料特性,组集整体刚度矩阵[K]、整体质量矩阵[M]和整体阻尼矩阵[C];
步骤2.5、定义步骤2.4中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在初始时刻t0的动位移矩阵{δ(t0)}、速度矩阵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23
加速度矩阵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24
和整体外荷载矩阵[F(t0)];
步骤2.6、获取连接点Ji位置和荷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迭代求解包括:
步骤3.1、对连接点Ji进行固结约束,即在前后相连的两个时刻tn和tn+1中,假定连接点Ji的空间位置固定,表示为:
xJib,n+1=xJia,n
其中,xJib,n+1为连接点Ji在tn+1时刻的假定空间位置,xJia,n为连接点Ji在时刻tn的真实空间位置;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根据时刻tn的质点空间位置xN,n、质点力fN,n和外力PN,n求解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xN,n+1
步骤3.2、由虚拟的逆向运动和虚功原理求解各质点在时刻tn+1的质点力fN,n+1
步骤3.3、释放连接点Ji的固结约束,将VFIFE分析过程中求得的连接点Ji的质点力fJi,n+1及对应的外力PJi,n+1组集到FEM分析构件的整体外荷载矩阵[F(tn+1)]中;
步骤3.4、选用逐步积分法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求解时刻tn+1的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的动力响应,所述动力响应包括时刻tn+1的动位移矩阵{δ(tn+1)},速度矩阵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1
和加速度矩阵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2
步骤3.5、提取连接点Ji的动位移δJi,n+1,得到连接点Ji在时刻tn+1的真实空间位置,表示为:
xJia,n+1=xJia,nJi,n+1
并将所述真实空间位置作为边界信息反馈至下一时刻的VFIFE分析过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所述采用中心差分法作为VFIFE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根据时刻tn的质点空间位置xN,n、质点力fN,n和外力PN,n求解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xN,n+1,表示为: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3
其中,mN为质点N的质量;h为积分步长;xN,n-1为时刻tn-1的质点空间位置;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4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5
C为VFIFE分析构件的阻尼系数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所述由虚拟的逆向运动和虚功原理求解各质点在时刻tn+1的质点力fN,n+1,表示为: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6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37
其中,i和j分别表示无质量单元两端所连接的两个质点的编号;num表示连接质点N的无质量单元总个数;Ec为拉索的弹性模量,Ac为拉索的截面积,fe为无质量单元产生的内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4中,选用逐步积分法作为FEM分析过程中的积分方法,求解时刻tn+1的FEM分析构件划分得到的各单元的动力响应,表示为:
Figure FDA0003670642470000041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CN202210604081.0A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Pending CN115034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4081.0A CN115034106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4081.0A CN115034106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4106A true CN115034106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3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4081.0A Pending CN115034106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41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3243B (zh) 基于adams的舰载机拦阻着舰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CN107103131B (zh) 一种基于Simulink平台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5808829B (zh) 一种基于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的透平机械叶片固有频率特性分析方法
CN107346357A (zh) 一种基于整体耦合模型的海上风机疲劳分析系统
CN104268342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轴承保持架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
CN109902404A (zh) 不同阻尼形式的结构时程响应积分的统一递推计算方法
CN107679301A (zh) 一种分段式重载横梁缩比模型设计方法
CN116029180B (zh) 机载外挂物疲劳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0631792A (zh)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抗震混合试验模型更新方法
CN112949065A (zh) 模拟层状岩体力学行为的双尺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792440B (zh) 计算浮式结构物在非稳态载荷作用下结构力响应的方法
CN101546346A (zh) 线性周期栅格夹层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CN113836625A (zh) 一种基于能力谱法的输电塔抗震性能等级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09960865A (zh) 薄板无网格Galerkin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GPU加速方法
CN109388833B (zh) 一种基于疲劳寿命的弹性元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CN115034106A (zh) 一种结合vfife和fem的索-梁-塔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
CN109388907B (zh) 一种具有预设纵向振动动柔度的轴系的设计方法
CN110287507A (zh) 一种应用于恒压变量液压柱塞泵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Livne et al. Reduced-order design-oriented stress analysis using combined direct and adjoint solutions
CN113447224B (zh) 随动推力作用下振动试验及稳定性边界预示方法及系统
Araújo et al. Modal identification of a wind turbine.
CN107657094B (zh) 圆盘结构碰撞冲击下能量分布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CN117332636A (zh) 一种基于apdl命令流的复杂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
CN117828956B (zh) 一种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封装跌落可靠性预测方法
CN117131741B (zh) 一种输电塔子结构抗风实时混合实验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