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0808A -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30808A CN115030808A CN202210811146.9A CN202210811146A CN115030808A CN 115030808 A CN115030808 A CN 115030808A CN 202210811146 A CN202210811146 A CN 202210811146A CN 115030808 A CN115030808 A CN 1150308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hamber
- sub
- intercooler
- gas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12 cooling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18—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the intake air cooler having a bypass or multiple flow paths within the heat exchanger to vary the effective heat transfer surfa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及车辆,中冷器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芯体件和第一辅助管道;进气管道在与所述第一气室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挡板;第一气室包括第一子气室和第二子气室;第二气室包括第三子气室和第四子气室;进气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挡件,第一隔挡件与挡板活动连接,第一隔挡件用于控制气体进入对应的气室;进气管道的一部分与第一子气室连通,进气管道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子气室连通;出气管道的一部分与第三子气室连通,出气管道的另一部分与第四子气室连通;第一子气室通过芯体件与第三子气室连通,第二子气室通过第一辅助管道与第四子气室连通。本发明可以提高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安装在增压器和发动机进气管之间的冷却器,用于冷却增压后的气体,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以及减少发动机燃料的消耗。
在现有技术中,中冷器设置有连接增压器和发动机系统的管道,管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冷却气体的管带部件,其中,需要冷却的气体从管带部件中流过,并与管带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管带内气体的温度,但是,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当增压后的气体流经中冷器后,内部所含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随着气流进入到发动机,或凝固成冰堵塞中冷器,从而导致中冷器的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及车辆,以解决对于中冷器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芯体件和第一辅助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在与所述第一气室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气室包括第一子气室和第二子气室;所述第二气室包括第三子气室和第四子气室;所述进气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挡件,所述第一隔挡件与所述挡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挡件用于控制气体进入对应的气室;所述进气管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子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子气室连通;所述出气管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子气室连通,所述出气管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四子气室连通;所述第一子气室通过所述芯体件与所述第三子气室连通,所述第二子气室通过所述第一辅助管道与所述第四子气室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含所述中冷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冷器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芯体件和第一辅助管道,进气管道在与第一气室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挡板;第一气室包括第一子气室和第二子气室;第二气室包括第三子气室和第四子气室;进气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挡件,第一隔挡件与挡板活动连接,在中冷器处于一般状态下时,第一隔挡件偏向第二子气室,使得气体从进气管道输送至第一子气室,气体再经过芯体件的冷却作用,最后通过出气管道排出中冷器,在中冷器处于特殊状态下时,即当外界温度低于预设的值时,第一隔挡件偏向第一子气室,使得气体从进气管道输送至第二子气室,气体在经过第一辅助管道的冷却作用,最后通过出气管道排出中冷器,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中冷器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对应的冷却方式,进而提高了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
请参见图1至图2,中冷器包括:第一气室10、第二气室20、进气管道 30、出气管道40、芯体件50和第一辅助管道60;进气管道30在与第一气室 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挡板;第一气室10包括第一子气室11和第二子气室12;第二气室20包括第三子气室21和第四子气室22;进气管道3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挡件31,第一隔挡件31与所述挡板活动连接,第一隔挡件31用于控制气体进入对应的气室;进气管道30的一部分与第一子气室11连通,进气管道30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子气室12连通;出气管道40的一部分与第三子气室 21连通,出气管道40的另一部分与第四子气室22连通;第一子气室11通过芯体件50与第三子气室21连通,第二子气室12通过第一辅助管道60与第四子气室22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中冷器处于一般状态下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二子气室12,使得气体从进气管道30输送至第一子气室11,气体再经过芯体件50的冷却作用,最后通过出气管道40排出上述中冷器,在上述中冷器处于特殊状态下时,即当外界温度低于预设的值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一子气室11,使得气体从进气管道30输送至第二子气室12,气体在经过第一辅助管道60的冷却作用,最后通过出气管道40排出上述中冷器,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中冷器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对应的冷却方式,进而提高了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芯体件50对于气体的冷却效果可以是大于第一辅助管道60对于气体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得在外界环境为低温情况下,进入第一辅助管道60的气体不会凝结为冰块并堵塞于第一辅助管道60中。
上述中冷器中进气管道30的一端可以是连接至车辆的增压器,上述中冷器中出气管道40的一端可以是连接至车辆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即上述中冷器可以是对增压器排出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处理,再将冷却之后的气体输送至发动机系统中,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使得发动机内的燃烧充分。
另外,第一隔挡件31可以是连接至控制器或是驱动部件,控制器或驱动部件可以是单独控制上述中冷器的控制器或驱动部件,也可以是应用于车辆中的控制器或驱动部件,控制器或驱动部件通过控制第一隔挡件31来选择气体的冷却方式,即通过芯体件50对气体进行冷却,或是通过第一辅助管道60 对气体进行冷却。
第一隔挡件31可以是活动设置于上述挡板,以上述挡板为支点进行摆动,上述挡板可以是固定设置于第一子气室11和第二子气室12的壁面,且该壁面位于进气管道30与第一气室10连接的位置,从而使得气体通过第一隔挡件 31的分流作用后,气体不会传输至不对应的气室,进而提高了上述中冷器的冷却及使用效果。
第一子气室11和第二子气室12为单独设置的气室,两者之间互不干扰,即第一子气室11中的气体温度不会影响到第二子气室12中的气温温度,第二子气室12中的气体温度也不会影响到第一子气室11中的气体温度,同样的,第三子气室21和第四子气室22也可以是按照此方式设置,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选择冷却方式可以提高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若在外界温度过低时,上述中冷器仍然使用传统冷却方式,可能会造成上述中冷器的故障,例如:当外界温度过低时,中冷器对高温气体仍采用通过芯体件的冷却方式,可能会造成上述中冷器中芯体件50的结冰堵塞,从而使得上述中冷器无法正常使用。
另外,上述中冷器对于冷却模式的选择可以是首先获取外界环境的温度,并将外界环境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其中,当外界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值时,上述中冷器可以是控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一子气室11移动,从而使得高温气体进入至第二子气室12中,并经过第一辅助管道60的冷却作用通过出气管道40排出上述中冷器,从而使得气体受到冷却的程度没有经过芯体件50的冷却程度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预设的温度值的设定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选择,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另外,上述中冷器可以是设置多个类似第一辅助管道60的结构,并连通至第二子气室12和第四子气室22,使得能够通过该冷却方式的气体容量更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冷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70,第一驱动机构70与第一隔挡件3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0用于控制第一隔挡件31 以所述挡板为支点进行移动;其中,在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 偏向第二子气室12移动的情况下,气体从第一子气室11进入至芯体件50,并依次流经第三子气室21和出气管道40,以排出所述中冷器;在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一子气室11的情况下,气体从第二子气室12 进入至第一辅助管道60,并依次流经第四子气室22和出气管道40,以排出所述中冷器。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的移动,当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二子气室12移动,气体从第一子气室11 进入至芯体件50,并依次流经第三子气室21和出气管道40,以排出上述中冷器,当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一子气室11,气体从第二子气室12进入至第一辅助管道60,并依次流经第四子气室22和出气管道40,以排出上述中冷器,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以及提高了对于上述中冷器的操作便捷性。
第一驱动机构70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第一隔挡件31进行控制,例如:当外界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发出的控制指令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 70带动第一隔挡件31向第二子气室12移动,从而使得气体全部进入至第一子气室11并经过芯体件50的冷却;当外界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发出的控制指令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0带动第一隔挡件31向第一子气室11移动,从而使得全部气体进入至第二子气室12并经过第一辅助管道60的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70可以是控制第一隔挡件31按照一定角度移动,从而使得气体按照不同比例进入到冷却处理的过程,通过该方式可以调节气体受到冷却的程度大小,进而提高了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冷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70,第一驱动机构70与第一隔挡件3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0用于控制第一隔挡件31 以所述挡板为支点进行移动;其中,在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 以预设角度向第一子气室11或第二子气室12移动的情况下,一部分气体从第一子气室11进入至芯体件50,另一部分气体从第二子气室12进入至第一辅助管道60,以通过出气管道40排出所述中冷器。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70控制第一隔挡件31偏向第一子气室 11或是第二子气室12移动,从而使得气体进入不同的冷却部件,两股气体分别经过芯体件50和第一辅助管道60的冷却处理后,再到第二气室20中混合,最后通过出气管道40排出上述中冷器,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控制气体收到冷却的程度大小,从而提高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通过第一隔挡件31分流至第一子气室11和第二子气室12的比例可以是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然后可以是通过控制器生成对应的指令控制第一隔挡件31的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隔挡件41,第二隔挡件41设置于出气管道40与第二气室20的连接处;其中,在气体经过冷却,且气体进入至出气管道40的情况下,第二隔挡件41用于控制气体排出所述中冷器。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隔挡件41设置于出气管道40与第二气室20的连接处,当需要对冷却后的气体进行比例分配时,通过第二隔挡件41的移动来控制气体从第三子气室21和第四子气室22流出的比例,从而对气体冷却的程度大小做进一步的控制,进而提高上述中冷器的使用及冷却效果。
其中,第二隔挡件41可以是设置于第二气室20与出气管道40的连接处,并以第三子气室21和第四子气室22的壁面为支点进行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第二隔挡件41进行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41偏向第四子气室22移动的情况下,从出气管道40排出的气体来自第三子气室21;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41偏向第三子气室21 移动的情况下,从出气管道40排出的气体来自第四子气室22。
在该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41的移动,当上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41偏向第四子气室22移动,经过冷却的气体从第三子气室21流经出气管道40排出,当上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 41偏向第三子气室21移动,经过冷却的气体从第四子气室22流经出气管道 40排出,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和冷却效果。
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第二隔挡件41进行控制,例如:当需要来自第三子气室21的气体时,上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41偏向第四子气室22移动;当需要来自第四子气室22的气体时,上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隔挡件41偏向第三子气室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是控制第二隔挡件41按照一定角度移动,从而使得气体按照不同比例排出上述中冷器,通过该方式可以控制排出气体的冷却程度大小,进而提高了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辅助管道,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子气室12连通,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的第二端与第四子气室22连通;其中,在增压器释放气体,且气体进入至进气管道3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用于将进入至第二子气室12的气体传输至第四子气室22,以对气体进行冷却处理。
在该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辅助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子气室12连通,上述第二辅助管道的第二端与第四子气室22连通,在气体进入第二子气室12 的情况下,气体可以是继续通过第一辅助管道60和上述第二辅助管道的冷却及输送进入至第四子气室22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进入第二子气室12和第四子气室22的气体容量,提高了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辅助管道60固定设置于芯体件50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辅助管道固定设置于芯体件50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相对的两侧边。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辅助管道60和上述第二辅助管道分别固定设置于芯体件50相对的两侧,减小了对上述中冷器本身结构的改造,从而减小了因结构故障而导致的上述中冷器无法正常使用,进而提高了上述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辅助管道60和所述第二辅助管道采用塑料制成。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辅助管道60和上述第二辅助管道可以是采用塑料材质做成,从而减小了因高温对第一辅助管道60和上述第二辅助管道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辅助管道60和上述第二辅助管道可以是采用其他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芯体件5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在该实施方案中,芯体件50可以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通过使用铝合金制成的芯体件50可以提高高温气体与外界环境中气体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上述中冷器的冷却效果。
另外,上述芯体件50可以设置有若干条波形带,通过波形带的设置也可以提高对于高温气体的冷却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含所述中冷器。
其中,上述中冷器中的进气管道30与上述车辆中的增压器连通,上述中冷器中的出气管道40与上述车辆中的发动机歧管连通。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代替。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冷器,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芯体件和第一辅助管道;
所述进气管道在与所述第一气室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所述第一气室包括第一子气室和第二子气室;
所述第二气室包括第三子气室和第四子气室;
所述进气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挡件,所述第一隔挡件与所述挡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挡件用于控制气体进入对应的气室;
所述进气管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子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子气室连通;
所述出气管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子气室连通,所述出气管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四子气室连通;
所述第一子气室通过所述芯体件与所述第三子气室连通,所述第二子气室通过所述第一辅助管道与所述第四子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隔挡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隔挡件以所述挡板为支点进行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隔挡件偏向所述第二子气室移动的情况下,气体从所述第一子气室进入至所述芯体件,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三子气室和所述出气管道,以排出所述中冷器;
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隔挡件偏向所述第一子气室的情况下,气体从所述第二子气室进入至所述第一辅助管道,并依次流经所述第四子气室和所述出气管道,以排出所述中冷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隔挡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隔挡件以所述挡板为支点进行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隔挡件以预设角度向所述第一子气室或所述第二子气室移动的情况下,一部分气体从所述第一子气室进入至所述芯体件,另一部分气体从所述第二子气室进入至所述第一辅助管道,以通过所述出气管道排出所述中冷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隔挡件,所述第二隔挡件设置于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气室的连接处;
其中,在气体经过冷却,且气体进入至所述出气管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隔挡件用于控制气体排出所述中冷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隔挡件进行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隔挡件偏向所述第四子气室移动的情况下,从所述出气管道排出的气体来自所述第三子气室;
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隔挡件偏向所述第三子气室移动的情况下,从所述出气管道排出的气体来自所述第四子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辅助管道,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气室连通,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子气室连通;
其中,在增压器释放气体,且气体进入至所述进气管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用于将进入至所述第二子气室的气体传输至所述第四子气室,以对气体进行冷却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管道固定设置于所述芯体件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辅助管道固定设置于所述芯体件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相对的两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管道和所述第二辅助管道采用塑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冷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11146.9A CN115030808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11146.9A CN115030808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0808A true CN115030808A (zh) | 2022-09-09 |
CN115030808B CN115030808B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312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11146.9A Active CN115030808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30808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64145A (ja) * | 1996-03-29 | 1997-10-07 | Isuzu Motors Ltd | 過給機付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用インタークーラ |
JP2004114874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Nissan Shatai Co Ltd |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両のインタークーラダクト構造 |
CN204126719U (zh) * | 2014-09-28 | 2015-01-28 | 青州飞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单缸增压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及中冷器 |
KR101542992B1 (ko) * | 2014-05-08 | 2015-08-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냉각 장치 |
CN204610019U (zh) * | 2015-04-02 | 2015-09-02 | 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车用中冷器总成 |
US20150345437A1 (en) * | 2014-05-28 | 2015-12-03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Air flow control system of vehicle |
WO2018102611A1 (en) * | 2016-11-30 | 2018-06-07 | The Coca-Cola Company | Cooler with shelf plenum |
KR20190042378A (ko) * | 2017-10-16 | 2019-04-2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라디에이터 |
-
2022
- 2022-07-11 CN CN202210811146.9A patent/CN1150308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64145A (ja) * | 1996-03-29 | 1997-10-07 | Isuzu Motors Ltd | 過給機付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用インタークーラ |
JP2004114874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Nissan Shatai Co Ltd |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両のインタークーラダクト構造 |
KR101542992B1 (ko) * | 2014-05-08 | 2015-08-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냉각 장치 |
US20150345437A1 (en) * | 2014-05-28 | 2015-12-03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Air flow control system of vehicle |
CN204126719U (zh) * | 2014-09-28 | 2015-01-28 | 青州飞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单缸增压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及中冷器 |
CN204610019U (zh) * | 2015-04-02 | 2015-09-02 | 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车用中冷器总成 |
WO2018102611A1 (en) * | 2016-11-30 | 2018-06-07 | The Coca-Cola Company | Cooler with shelf plenum |
KR20190042378A (ko) * | 2017-10-16 | 2019-04-2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라디에이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0808B (zh) | 2023-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51273B2 (en) | Charge air cooling system | |
US8602093B2 (en) |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and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system | |
US8061335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 |
CN102066713B (zh) | 用于增压燃烧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
EP0869276A1 (en)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20120192557A1 (en) | Engine System | |
CN109383221A (zh) | 车辆的hvac系统 | |
KR101655174B1 (ko) | 수냉식 인터쿨러 장치 | |
CN110920465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00171917A1 (en) |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1118634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量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6314083B (zh) | 一种lng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 |
CN115030808A (zh) |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 |
CN111251807A (zh) | 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1255595A (zh) | 具有低压egr的发动机系统及车辆 | |
CN112627967B (zh) | 一种中冷器及热管理方法 | |
CN213749518U (zh) | 一种液压过滤器低温试验系统 | |
CN113212109A (zh) | 一种lng公交车增压发动机冷能回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1923693A (zh) |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10033617U (zh) | 一种热交换器、发动机气路系统 | |
CN220979711U (zh) | 热量交换装置及系统 | |
CN220979734U (zh) | 热量交换装置及系统 | |
CN210370950U (zh) |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 |
CN212209706U (zh) |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及汽车 | |
CN219838412U (zh) | 一种直接热泵式热管理集成模块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