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0950U -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0950U
CN210370950U CN201920892208.7U CN201920892208U CN210370950U CN 210370950 U CN210370950 U CN 210370950U CN 201920892208 U CN201920892208 U CN 201920892208U CN 210370950 U CN210370950 U CN 210370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heat exchanger
channel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22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张驰
刘泽琛
霍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wa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wa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wa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wa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22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0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0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09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在空调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增加双通道换热器,在车内回风风路中增加油换热器;油箱中的燃油依次经过油换热器、双通道换热器热交换后进入发动机组件。同时,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油泵出口连通,且油泵出口与油换热器进口之间管路、油泵出口与双通道换热器之间管路中还分别连通接入有油路阀门;由两组油路阀门实现油泵输出的燃油直接送入双通道换热器而不通过油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将燃油温度降低,提高了燃油的能量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温度调节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代社会,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主流,如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提高燃油的能量转换效率,减少燃油消耗已经成为很多单位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学术界已经有试验证明降低燃油温度,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且在赛车界,如何有效降低进入发动机的燃油温度,已经成为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在民用车辆市场,有效利用车辆的制冷能力来冷却燃油,是提高燃油效率,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汽车油箱送入发动机组件的燃油的温度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构成的制冷循环回路,以及进风风路、回风风路,其中进风风路的进风端连通至外部空气,进风风路的出风端连通至驾驶室,制冷循环回路中的蒸发器设于进风风路中,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路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驾驶室,回风风路的进风端连通至驾驶室,回风风路的出风端连通至外部空气,驾驶室内的回风从回风风路向外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回风风路中的油换热器,以及设于制冷循环回路中的双通道换热器,所述双通道换热器中有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形成热交换,制冷剂通道连通接入至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所述油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管路与汽车油箱连接的油泵出口连通,油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连通,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汽车发动机组件的进油口连通;
油箱中的燃油通过油泵泵入至油换热器,驾驶室内回风在回风风路中与油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以初步冷却燃油,燃油经过油换热器后进入双通道换热器的油路通道,由制冷剂对燃油再次冷却,再次冷却后的燃油最终进入发动机组件;
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油泵出口连通,且油泵出口与油换热器进口之间管路、油泵出口与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进口之间管路中还分别连通接入有油路阀门;由两组油路阀门实现油泵输出的燃油直接送入双通道换热器而不通过油换热器。
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与双通道换热器中制冷剂通道的进口连通,双通道换热器中制冷剂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的进口连通,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连通,由此构成制冷循环。
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管路还连通接入有节流装置。
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内设有风扇,由风扇将进风风路中空气送入驾驶室内。
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风路的进风端、回风风路的出风端分别设有三通阀,其中进风风路的进风端与对应的三通阀一端阀口连通,进风风路对应的三通阀另一端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回风风路的出风端与对应的三通阀一端阀口连通,回风风路对应的三通阀另一端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两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油箱中的燃油经油泵首先泵入至油换热器,通过驾驶室内回风与油换热器的热交换实现对燃油的初步降温,然后燃油继续送入双通道换热器,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之间热交换,通过制冷剂再次对燃油进行降温,经过两级降温的燃油最终送入发动机组件中。
本实用新型中,当驾驶室内的温度高于油箱内燃油的温度时,可令油泵出口和油换热器进口之间管路上的油路阀门关闭,同时令油泵出口和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进口之间管路上的油路阀门开启,这样可使油箱内的燃油直接进入双通道换热器中,而无须通过油换热器,利用制冷剂对燃油进行降温,以避免驾驶室内高温对燃油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进风风路和回风风路之间通过两组三通阀连通,当需要进入新风时,进风风路进风端三通阀连通方向为外部空气至进风风路进风端,回风风路出风端三通阀连通方向为回风风路出风端至外部空气;当需要令回风进入驾驶室时,两组三通阀彼此导通,即可实现驾驶室的回风通过进风风路进入驾驶室。因此,通过两组三通阀可用于选择切换驾驶室内是否需要进入新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将燃油温度降低,提高了燃油的能量转换效率,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气体,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由压缩机1、蒸发器2、冷凝器3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构成的制冷循环回路,以及进风风路4、回风风路5,其中进风风路4的进风端连通至外部空气,进风风路4的出风端连通至驾驶室6,制冷循环回路中的蒸发器2设于进风风路4中,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路4与蒸发器2进行热交换后进入驾驶室6,回风风路5的进风端连通至驾驶室6,回风风路5的出风端连通至外部空气,驾驶室6内的回风从回风风路5向外排出,还包括设于回风风路5中的油换热器7,以及设于制冷循环回路中的双通道换热器8,双通道换热器8中有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形成热交换,制冷剂通道连通接入至压缩机1和蒸发器2之间,油换热器7的进口通过管路与汽车油箱9连接的油泵10出口连通,油换热器7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双通道换热器8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连通,双通道换热器8中油路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汽车发动机组件11的进油口连通;
油箱9中的燃油通过油泵10泵入至油换热器7,驾驶室6内回风在回风风路5中与油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以初步冷却燃油,燃油经过油换热器7后进入双通道换热器8的油路通道,由制冷剂对燃油再次冷却,再次冷却后的燃油最终进入发动机组件11;
双通道换热器8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油泵10出口连通,且油泵10出口与油换热器7进口之间管路、油泵10出口与双通道换热器8中油路通道进口之间管路中还分别连通接入有油路阀门12、13;由两组油路阀门12、13实现油泵10输出的燃油直接送入双通道换热器8而不通过油换热器7。
制冷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与双通道换热器8中制冷剂通道的进口连通,双通道换热器8中制冷剂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2的进口连通,蒸发器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3的进口连通,冷凝器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进口连通,由此构成制冷循环。
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管路还连通接入有节流装置14。
驾驶室6内设有风扇15,由风扇15将进风风路4中空气送入驾驶室6内。
进风风路4的进风端、回风风路5的出风端分别设有三通阀16、17,其中进风风路4的进风端与对应的三通阀16一端阀口连通,进风风路4对应的三通阀16另一端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回风风路5的出风端与对应的三通阀17一端阀口连通,回风风路5对应的三通阀17另一端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两三通阀16、17的第三个阀口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5)

1.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构成的制冷循环回路,以及进风风路、回风风路,其中进风风路的进风端连通至外部空气,进风风路的出风端连通至驾驶室,制冷循环回路中的蒸发器设于进风风路中,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路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驾驶室,回风风路的进风端连通至驾驶室,回风风路的出风端连通至外部空气,驾驶室内的回风从回风风路向外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回风风路中的油换热器,以及设于制冷循环回路中的双通道换热器,所述双通道换热器中有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油路通道和制冷剂通道形成热交换,制冷剂通道连通接入至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所述油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管路与汽车油箱连接的油泵出口连通,油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连通,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汽车发动机组件的进油口连通;
油箱中的燃油通过油泵泵入至油换热器,驾驶室内回风在回风风路中与油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以初步冷却燃油,燃油经过油换热器后进入双通道换热器的油路通道,由制冷剂对燃油再次冷却,再次冷却后的燃油最终进入发动机组件;
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油泵出口连通,且油泵出口与油换热器进口之间管路、油泵出口与双通道换热器中油路通道进口之间管路中还分别连通接入有油路阀门;由两组油路阀门实现油泵输出的燃油直接送入双通道换热器而不通过油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与双通道换热器中制冷剂通道的进口连通,双通道换热器中制冷剂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的进口连通,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连通,由此构成制冷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管路还连通接入有节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内设有风扇,由风扇将进风风路中空气送入驾驶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风路的进风端、回风风路的出风端分别设有三通阀,其中进风风路的进风端与对应的三通阀一端阀口连通,进风风路对应的三通阀另一端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回风风路的出风端与对应的三通阀一端阀口连通,回风风路对应的三通阀另一端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两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CN201920892208.7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70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2208.7U CN210370950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2208.7U CN210370950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0950U true CN210370950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220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70950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0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0848B2 (en) Air heat exchanger
CN11145259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774443B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06188B (zh)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与空调热泵联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792326U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11231603A (zh) 基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8119227B (zh)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控制单元和方法、汽车空调系统
CN203626949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冷却系统
CN210239843U (zh) 一种发动机高低温循环冷却系统
CN101368529B (zh) 一种低压egr系统
CN212289440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车
CN210370950U (zh)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CN204693884U (zh) 一种车用电动空调
CN214464603U (zh) 发动机系统及车辆
CN113352945B (zh) 功能一体结构模块控制智能化co2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5858480U (zh) 一种电力工程车的冷却系统
CN11541644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923693A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0857655A (zh) 冷却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4294133A (zh) 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4075392A (zh) 用于轨道车辆空调的双循环冷凝器混排制冷机组
CN2925949Y (zh) 车用发动机中冷、散热独立式系统
CN11323248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泵系统的热管理方法
CN203323448U (zh) 冷媒多支路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CN113212109A (zh) 一种lng公交车增压发动机冷能回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