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0790B - 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30790B CN115030790B CN202210953397.0A CN202210953397A CN115030790B CN 115030790 B CN115030790 B CN 115030790B CN 202210953397 A CN202210953397 A CN 202210953397A CN 115030790 B CN115030790 B CN 1150307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eat source
- chamber
- source device
- work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440 industri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2 strain hard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依次序且循环连接的热源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压缩装置及第一温度控制单元,第一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阀门组件、第一温度控制器和热源换热器,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连接于热源装置和能量转换装置之间,第二端口连接于热腔室和能量转换装置之间,热源换热器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热传导材料相连接,第一腔室连通于第二端口和热腔室之间,第二腔室连通于冷腔室和热源装置之间,第一温度控制器分别连接于热源装置的入口和第一阀门组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热源装置入口处温度保持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力循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布雷顿循环是以气体为工质,充分结合工质物性、热力学原理与设备特性形成的创新型动力循环方式。相比当前大规模使用的蒸汽朗肯循环,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系统简单紧凑、成本低、无需消耗水资源等显著优势,在核能、化石能、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为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通常需要将工质的温度加热到400℃以上。因此,热源装置是布雷顿循环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现有的布雷顿循环系统中,在保持热源装置出口处工质的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流经热源装置进口处工质的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热源装置进口处工质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源装置中产生热应力,会影响热源装置的使用性能,从而会影响热源装置稳定性,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布雷顿循环系统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热源装置入口处工质温度不稳定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依次序且循环连接的热源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及压缩装置,热交换装置包括热腔室和冷腔室,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控制单元,第一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阀门组件、第一温度控制器和热源换热器,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连接于热源装置和能量转换装置之间,第二端口连接于热腔室和能量转换装置之间,热源换热器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热传导材料相连接,第一腔室连通于第二端口和热腔室之间,第二腔室连通于冷腔室和热源装置之间,第一温度控制器分别连接于热源装置的入口和第一阀门组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热源换热器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检测部件和阻挡部件,检测部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部,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二腔室内工质的温度,阻挡部件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出口处,阻挡部件用于封闭第二腔室的出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组件包括流量通断阀门和流量调节阀门,流量通断阀门设置于流量调节阀门的上游。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控制单元还包括双节点温度测量器,双节点温度测量器分别连接于第一温度控制器和热源装置的入口,双节点温度测量器用于获取热源装置入口温度并将其发送给第一温度控制器。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控制单元,第二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第二阀门组件和第二温度控制器,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端口连接于压缩装置和冷腔室之间,第四端口连接于冷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第二温度控制器分别连接于热源装置的入口和第二阀门组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协同控制器,协同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温度控制器和第二温度控制器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组件,第三阀门组件包括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第五端口连接于热源装置和能量转换装置之间,第六端口连接于能量转换装置和热腔室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布雷顿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温度控制器检测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生成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信息为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值与第一温度控制器中设定值的差值;第一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计算得到第一阀门组件的第一开度值,并根据第一开度值调节第一阀门组件的开度,以增加或减少流经第一腔室的第一工质,第一工质为流出热源装置且未进入能量转换装置中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第一工质用于增加第二工质的温度,第二工质为流经第二腔室且即将进入热源装置入口的工质。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第二温度控制器检测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生成第二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为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值与第二温度控制器中设定值的差值;第二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信息计算得到第二阀门组件的第二开度值,并根据第二开度值调节第二阀门组件的开度,以增加或减少流经冷腔室的第三工质,第三工质为流出压缩装置且未进入冷腔室中的低温高压工质,第三工质用于降低第四工质的温度,第四工质为流出冷腔室且即将进入热源装置入口的工质。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协同控制器获取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协同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一协同开度值,并根据第二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二协同开度值;协同控制器将第一协同开度值发送给第一温度控制器,并将第二协同开度值发送给第二温度控制器;第一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一协同开度值调整第一阀门组件的阀门开度;第二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二协同开度值调整第二阀门组件的阀门开度。
本申请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温度控制单元对热源装置入口处工质温度的调节,可以使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保持稳定,减小热源装置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有助于提高热源装置的稳定性和响应速率,从而提高布雷顿循环系统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热源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热源装置;20、能量转换装置;30、热交换装置;31、热腔室;32、冷腔室;40、冷却装置;50、压缩装置;60、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1、第一阀门组件;611、流量通断阀门;612、流量调节阀门;62、第一温度控制器;63、热源换热器;631、第一腔室;632、第二腔室;633、检测部件;634、阻挡部件;64、双节点温度测量器;70、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1、第二阀门组件;72、第二温度控制器;80、第三阀门组件;90、协同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布雷顿循环是以气体为工质,充分结合工质物性、热力学原理与设备特性形成的创新型动力循环方式。相比当前大规模使用的蒸汽朗肯循环,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系统简单紧凑、成本低、无需消耗水资源等显著优势,在核能、化石能、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为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通常需要将工质的温度加热到400℃以上。因此,热源装置是布雷顿循环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目前现有的布雷顿循环系统中,在保持热源装置出口处工质的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流经热源装置进口处工质的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热源装置进口处工质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源装置中产生热应力,会影响热源装置的使用性能,从而会影响热源装置稳定性。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对热源装置入口处工质温度的调节,可以使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热源装置入口处的工质温度保持稳定,减小热源装置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有助于提高热源装置的稳定性和响应速率,从而提高布雷顿循环系统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具体地,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增加温度控制单元,动态调控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冷热工质的流量,进而能够使热源装置的入口温度维持恒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进行介绍,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依次序且循环连接的热源装置10、能量转换装置20、热交换装置30、冷却装置40及压缩装置50,热交换装置30包括热腔室31和冷腔室32,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包括第一阀门组件61、第一温度控制器62和热源换热器63,第一阀门组件61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连接于热源装置10和能量转换装置20之间,第二端口连接于热腔室31和能量转换装置20之间,热源换热器63包括第一腔室631和第二腔室632,第一腔室631和第二腔室632通过热传导材料相连接,第一腔室631连通于第二端口和热腔室31之间,第二腔室632连通于冷腔室32和热源装置10之间,第一温度控制器62分别连接于热源装置10的入口和第一阀门组件61。
如图1所示,能量转换装置20的入口与热源装置10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热交换装置30包括热腔室31和冷腔室32,热腔室31和冷腔室32通过热传导材料相连接,热腔室31的入口与能量转换装置20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腔室32的出口与热源装置10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装置40的入口与热腔室31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压缩装置50的入口与冷却装置40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压缩装置50的出口与冷腔室3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量转换装置20可以是透平,高温高压工质从热源装置10的出口输出且通过透平的入口进入透平中膨胀做功,透平再将高温高压工质具有的能量转化为动能,透平的输出轴直接或经传动机构带动其他机械,输出机械功。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与透平的输出轴连接的外接设备可以是发电机,高温高压工质在透平中膨胀做功后变为高温低压工质,然后,通过透平的出口流出透平并且流经热交换装置30的热腔室31进入到冷却装置40中,高温低压工质通过冷却装置40进行冷却变为低温低压工质,低温低压工质进入到压缩装置50中进行压缩变为低温高压工质,低温高压工质流经热交换装置30的冷腔室32进入到热源装置10中进行加热,完成一次循环。其中,热交换装置30的热腔室31中的高温低压工质可以对冷腔室32中的低温高压工质进行辅助加热。
在上述布雷顿循环系统中设置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通过分流热源装置1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透平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来实现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具体地,第一温度控制器62包括传感模块、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温度控制器62中的传感模块可以获取热源装置10入口的第一温度值,计算模块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温度值计算第一阀门组件61的第一开度值,控制模块可以根据上述第一开度值控制第一阀门组件61中调节阀的开度,当传感模块检测到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降低时,第一温度控制器62控制第一阀门组件61中的阀门增加开度,使热源装置1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透平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增加,上述高温高压工质通过热源换热器63的第一腔室631将热量传递给热源换热器63的第二腔室632中的低温高压工质,以使流入热源装置10入口的工质温度升高。同理,当传感模块检测到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升高时,第一温度控制器62控制第一阀门组件61中的阀门减小开度,使热源装置1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透平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减少,以减缓热源换热器63中的热量转换,进而使流入热源装置10入口的工质温度降低。
其中,第一温度控制器62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算法,简称PID控制算法,其中P表示比例、I表示积分、D表示微分。在第一温度控制器62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当偏差阶跃出现时,微分立即开始工作,抑制偏差的这种跃变,比例也同时消除偏差,使偏差幅度减小,而积分可以慢慢克服掉余差,因此,第一温度控制器62通过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温度调节,可以使其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更加准确和稳定。
通过设置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对热源装置10入口处工质的温度进行调节,可以使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保持稳定,减小热源装置10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有助于提高热源装置10的稳定性和响应速率,从而提高布雷顿循环系统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源换热器63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检测部件633和阻挡部件634,检测部件633设置于第二腔室632内部,检测部件633用于检测第二腔室632内工质的温度,阻挡部件634设置于第二腔室632的出口处,阻挡部件634用于封闭第二腔室632的出口。
如图2所示,检测部件633包括检测模块和通讯模块,其中,检测模块可以获取热源换热器63的第二腔室632内工质的温度值,通讯模块可以控制阻挡部件634的开合,当检测模块检测到热源换热器63的第二腔室632内工质温度与预先设定值相差过大时,通讯模块控制阻挡部件634将第二腔室632的出口封闭,以使第二腔室632内的工质无法到达热源装置10的入口处。
通过在热源换热器63中设置检测部件633和阻挡部件634,可以在温度调节无法达到预定效果时,及时切断工质进入热源装置10的通路,防止因温差过大而导致热源装置10内部产生过大的热应力造成部件的损坏,增加了对热源装置10的保护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组件61包括流量通断阀门611和流量调节阀门612,流量通断阀门611设置于流量调节阀门612的上游。
流量通断阀门611可以使第一阀门组件61中调节阀全开或全关,流量调节阀门612可以线性调节第一阀门组件61的调节阀开度,也就是说,在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进行正常调节工作时,流量通断阀门611处于全开状态,流量调节阀门612发挥作用,在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出现工作异常时,流量通断阀门611切换到全关状态,即流量通断阀门611相当于保险阀的作用,在系统工作异常时,可以及时切断管道的通路。
通过将第一阀门组件61设置为双阀门的结构,可以在布雷顿循环系统出现温度调节异常时,能够执行紧急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还包括双节点温度测量器64,双节点温度测量器64分别连接于第一温度控制器62和热源装置10的入口,双节点温度测量器64用于获取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并将其发送给第一温度控制器62。
双节点温度测量器64可以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进行具有短暂时间间隔的两次测量,获取到两个温度值,然后对这两个温度值进行加权算法得到加权值,并将加权值发送给第一温度控制器62,第一温度控制器62根据加权值计算第一阀门组件61的开度值。
通过双节点温度测量器64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进行测量,相对于第一温度控制器62中利用传感模块获取单一温度值,可以有效地降低对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测量的误差,能够使第一温度控制器62更加有效地调节第一阀门组件61中调节阀的开度值,进而可以提高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包括第二阀门组件71和第二温度控制器72,所述第二阀门组件71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连接于所述压缩装置50和冷腔室32之间,所述第四端口连接于所述冷腔室32和所述第二腔室632之间,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72分别连接于所述热源装置10的入口和所述第二阀门组件71。
如图1所示,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设置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通过分流压缩装置5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热交换装置30的冷腔室32的低温高压工质来实现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一温度控制器62相同,第二温度控制器72也包括传感模块、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二温度控制器72中的传感模块可以获取热源装置10入口的第二温度值,计算模块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温度值计算第二阀门组件71的第二开度值,控制模块可以根据上述第二开度值控制第二阀门组件71中调节阀的开度,当第二温度控制器72检测到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升高时,第二温度控制器72控制第二阀门组件71中的调节阀增大开度,使压缩装置5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热交换装置30的冷腔室32的低温高压工质增加,上述低温高压工质不经过热交换装置30进行辅助加热,直接与通过热交换装置30进行辅助加热的工质混合,以使流入热源装置10入口的工质温度降低。同理,当第二温度控制器72检测到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降低时,第二温度控制器72控制第二阀门组件71中的调节阀减小开度,使压缩装置5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热交换装置30的冷腔室32的低温高压工质减少,以使流经热交换装置30进行辅助加热的工质增加,进而使流入热源装置10入口的工质温度升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阀门组件71也可以包括流量通断阀门和流量调节阀门,第二温度控制器72也可以采用PID控制算法,并且,第二温度控制器72也可以与双节点温度测量器64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和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对热源装置10入口处工质的温度进行联合调节,可以增大热源装置10入口处的工质温度的调节范围,能够更有效地维持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协同控制器90,协同控制器90分别与第一温度控制器62和第二温度控制器72连接。
如上所述,温度控制单元是通过分流布雷顿循环系统主循环通路中的冷热工质来实现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具体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是通过分流热源装置1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透平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来实现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是通过分流压缩装置50出口输出的且不进入热交换装置30的冷腔室32的低温高压工质来实现对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调节。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都是独立获取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值,进而独立的控制第一阀门组件61和第二阀门组件71的阀门开度进行温度调节,在温度调节过程中,由于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的温度调节存在时间延时,会出现第一阀门组件61和第二阀门组件71的阀门开度不断进行增大或减小的现象,造成温度调节的波动性较大。
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设置协同控制器90,协同控制器90可以获取第一温度控制器62中的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控制器72中的第二温度信息。协同控制器90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一协同开度值,并根据第二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二协同开度值。然后,协同控制器90将第一协同开度值送给第一温度控制器62,并将第二协同开度值发送给第二温度控制器72。第一温度控制器62根据第一协同开度值对第一阀门组件61中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第二温度控制器72根据第二协同开度值对第二阀门组件71中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
通过协同控制器90对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的协同控制,能够消除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单独进行温度调节时的时间延时,减小了温度调节的波动性,提高了温度控制单元对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调节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组件80,第三阀门组件80包括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第五端口连接于热源装置10和能量转换装置20之间,第六端口连接于能量转换装置20和热腔室31之间。
第三阀门组件80用于引导流出热源装置10出口的工质不进入能量转换装置20中,第三阀门组件80的调节阀开启后,使流出热源装置10出口的工质可以直接进入到热交换装置30中。
通过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设置第三阀门组件80,当能量转换装置20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或者其外接设备需要更换时,可以在不用关闭整个系统的情况下,对故障设备或者外接设备进行更换,有效避免了整个系统启停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基于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温度控制器62检测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生成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信息为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值与第一温度控制器62中设定值的差第一温度控制器62根据第一温度信息计算得到第一阀门组件61的第一开度值,并根据第一开度值调节第一阀门组件61的开度,以增加或减少流经第一腔室631的第一工质,第一工质为流出热源装置10且未进入能量转换装置20中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第一工质用于增加第二工质的温度,第二工质为流经第二腔室632且即将进入热源装置10入口的工质。
通过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对热源装置10入口处工质的温度进行调节,可以使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热源装置10入口处的工质温度保持稳定,减小热源装置10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有助于提高热源装置10的稳定性和响应速率,从而提高布雷顿循环系统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二温度控制器72检测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生成第二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为热源装置10入口的温度值与第二温度控制器72中设定值的差值;第二温度控制器72根据第二温度信息计算得到第二阀门组件71的第二开度值,并根据第二开度值调节第二阀门组件71的开度,以增加或减少流经冷腔室32的第三工质,第三工质为流出压缩装置50且未进入冷腔室32中的低温高压工质,第三工质用于降低第四工质的温度,第四工质为流出冷腔室32且即将进入热源装置10入口的工质。
通过设置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和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对热源装置10入口处工质的温度进行联合调节,可以增大热源装置10入口处的工质温度的调节范围,能够更有效地维持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协同控制器90,协同控制器90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协同控制器90获取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协同控制器90根据第一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一协同开度值,并根据第二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二协同开度值;协同控制器90将第一协同开度值发送给第一温度控制器,并将第二协同开度值发送给第二温度控制器;第一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一协同开度值调整第一阀门组件的阀门开度;第二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二协同开度值调整第二阀门组件的阀门开度。
通过协同控制器90对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的协同控制,能够消除第一温度控制单元60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70单独进行温度调节时的时间延时,减小了温度调节的波动性,提高了温度控制单元对热源装置10入口温度调节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雷顿循环系统,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见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相应部分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序且循环连接的热源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及压缩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腔室和冷腔室,
所述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阀门组件、第一温度控制器和热源换热器,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接于所述热源装置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于所述热腔室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之间,所述热源换热器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热传导材料相连接,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热腔室之间,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所述冷腔室和所述热源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热源装置的入口和所述第一阀门组件;
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流量通断阀门和流量调节阀门,所述流量通断阀门设置于所述流量调节阀门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换热器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检测部件和阻挡部件,所述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部,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二腔室内工质的温度,所述阻挡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处,所述阻挡部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还包括双节点温度测量器,所述双节点温度测量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和所述热源装置的入口,所述双节点温度测量器用于获取所述热源装置入口温度并将其发送给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第二阀门组件和第二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连接于所述压缩装置和冷腔室之间,所述第四端口连接于所述冷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热源装置的入口和所述第二阀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协同控制器,所述协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组件,所述第三阀门组件包括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五端口连接于所述热源装置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之间,所述第六端口连接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和所述热腔室之间。
7.一种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温度控制器检测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生成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一温度信息为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中设定值的差值;
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计算得到第一阀门组件的第一开度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开度值调节所述第一阀门组件的开度,以增加或减少流经第一腔室的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为流出热源装置且未进入能量转换装置中做功的高温高压工质,所述第一工质用于增加第二工质的温度,所述第二工质为流经第二腔室且即将进入热源装置入口的工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第二温度控制器检测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生成第二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为热源装置入口的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中设定值的差值;
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信息计算得到第二阀门组件的第二开度值,并根据所述第二开度值调节所述第二阀门组件的开度,以增加或减少流经冷腔室的第三工质,所述第三工质为流出压缩装置且未进入所述冷腔室中的低温高压工质,所述第三工质用于降低第四工质的温度,所述第四工质为流出所述冷腔室且即将进入热源装置入口的工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协同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
所述协同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一协同开度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信息计算生成第二协同开度值;
所述协同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协同开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并将所述第二协同开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
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协同开度值调整所述第一阀门组件的阀门开度;
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协同开度值调整所述第二阀门组件的阀门开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3397.0A CN115030790B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3397.0A CN115030790B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0790A CN115030790A (zh) | 2022-09-09 |
CN115030790B true CN115030790B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313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53397.0A Active CN115030790B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3079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8275A (zh) * | 2014-03-20 | 2014-06-18 | 郑尚顺 |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
CN105355247A (zh) * | 2015-11-19 | 2016-02-24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型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CN109764548A (zh) * | 2019-01-09 | 2019-05-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N110005490A (zh) * | 2018-01-04 | 2019-07-12 | 北京欧华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控制膨胀机入口工质体温度过热的orc发电系统 |
CN112177694A (zh) * | 2020-09-30 | 2021-01-05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24469A1 (en) * | 2013-02-11 | 2014-08-14 | Access Energy Llc | Controlling heat source fluid for thermal cycles |
WO2018217969A1 (en) * | 2017-05-26 | 2018-11-29 | Echogen Power System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pressure of a working fluid at an inlet of a pressurization device of a heat engine system |
US11234346B2 (en) * | 2019-01-10 | 2022-01-25 | Nooter/Eriksen, Inc. | Passive control valve and system for regulating flow of fluid to a heat source in a computer processor system in response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ource, and method |
US11708766B2 (en) * | 2019-03-06 | 2023-07-25 | Industrom Power LLC | Intercooled cascade cycle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
CN111946409B (zh) * | 2019-05-17 | 2023-05-12 |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 | 匹配钠堆的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设计方法 |
CN114856736B (zh) * | 2022-04-28 | 2023-02-2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8-10 CN CN202210953397.0A patent/CN1150307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8275A (zh) * | 2014-03-20 | 2014-06-18 | 郑尚顺 |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
CN105355247A (zh) * | 2015-11-19 | 2016-02-24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型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CN110005490A (zh) * | 2018-01-04 | 2019-07-12 | 北京欧华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控制膨胀机入口工质体温度过热的orc发电系统 |
CN109764548A (zh) * | 2019-01-09 | 2019-05-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N112177694A (zh) * | 2020-09-30 | 2021-01-05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0790A (zh) | 2022-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31824B (zh) |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量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962318B (zh) | 基于双模糊控制的电池包冷却液流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8049923B (zh) | 三排汽200mw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 |
KR20180119417A (ko) | 터빈 시험장치 | |
CN113266438B (zh) | 一种基于高温气冷堆的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5030790B (zh) | 布雷顿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266442B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
CN109307316B (zh) | 用于变频泵组的节能控制方法及换热站 | |
CN114810249B (zh) | 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热电解耦系统及方法 | |
CN113154553A (zh) |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 |
CN216288536U (zh) |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智能散热系统 | |
CN109579316A (zh) | 能自动调节系统过热及闭式换热系统补液稳压的控制系统 | |
CN214501741U (zh) | 高温热媒油炉 | |
CN214307348U (zh) | 一种基于冷源与热源的恒温室温度调节系统 | |
CN212409112U (zh) | 轻型分体变负荷激光器水冷装置 | |
CN111912141B (zh) | 一种燃气轮机变循环能源综合阶梯利用系统 | |
CN111636937B (zh) | 液位自动调节的orc发电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 |
CN113188341A (zh) | 一种凝汽器最佳真空多维度在线优化控制方法 | |
CN219832713U (zh) |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循环水冷却装置 | |
CN114843548B (zh) | 一种一体化的气-气加热器及气-气冷却装置 | |
CN118226288B (zh) |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测试综合热管理系统 | |
CN214149814U (zh) | 一种变量泵低温试验系统 | |
CN111608936B (zh) | 一种适应非稳定性电源侧的恒压空气储释能系统及方法 | |
CN114198978B (zh) | 循环水系统自控控制试验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 |
CN118500775B (zh) | 一种主泵滑油冷却器效率测试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