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4553A -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4553A
CN113154553A CN202010074788.6A CN202010074788A CN113154553A CN 113154553 A CN113154553 A CN 113154553A CN 202010074788 A CN202010074788 A CN 202010074788A CN 113154553 A CN113154553 A CN 113154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return
outlet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47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本通
王浩
赵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47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45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4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4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以及控制器等。本发明将二次泵内置在水冷末端空调内部,通过调节二次泵转速来调节水冷空调的冷水流量,能更精准的控制冷量输出,避免系统负荷较大时存在的热负荷分布不均、局部过热的情况。本发明中一次泵、二次泵都工作在较低扬程,因而可大幅降低系统能耗。本发明将一次泵置于冷却塔的内部,控制器通过压差控制冷却水流量,保证末端的供回水压差接近于零,同时将二次泵内置在水冷末端空调末端通过空调控制器来调节冷量输出,本系统可通过设备级的分布式控制实现整个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系统,用于和水冷空调系统中的一次泵配合,通过调节内置的二次泵来控制末端空调的冷量输出。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AI、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中心开始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单机柜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新一代数据中心更显著的表现为:规模更大、密度更高、制冷要求更高、局部过热成为待解难题等特点。从国内数据中心的发展来看,由于功率密度的提高,新一代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数据中心基本采用制冷效率更高的水冷空调系统来满足持续上升的制冷需求。
而在水冷空调系统能耗中,冷水输送耗能占空调系统能耗高达30%,为解决此问题,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及二次泵变流量系统逐渐应用到现有的水冷数据中心中。对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及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现有冷水末端主要采用比例积分阀来调节水流量供应,基本采用的是定压差或定温差的控制方式,容易存在水力不均或系统压差偏大,因此现有方案无论一次泵系统还是二次泵系统都存在水泵扬程过高的问题,因而能耗较高。同时现有一次泵、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在系统负荷较大时均存在热负荷分布不均及局部过热的情况。
常规的水冷空调系统多采用开式冷却塔加板换的方式来利用自然冷源,这种方式在一年中可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比较少,同时还存在维护麻烦和能效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其通过将二次泵内置在水冷末端空调内部,取消常规水冷末端空调内部标准配备的流量调节装置比例积分阀,代替原来的水泵加比例积分阀控制末端空调冷水流量的方式,通过调节设备内置的末端二次泵来调节末端空调的冷水流量能更精准的控制水冷末端空调的冷量输出,避免系统负荷较大时存在的热负荷分布不均、局部过热的情况,同时一次泵或者二次泵都工作在较低扬程,因而可大幅降低能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双冷源空调系统,其具有冷却水和冷媒双冷源,可满足夏季高温季节封闭房间的降温散热,其先用冷却水冷源对热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再用机械制冷产生的冷媒冷源对预降温后的热空气进行二次降温,同时可使用冷却水对冷凝器中的热冷媒进行冷却。本发明还采用内置一次泵的闭式冷却塔作为系统冷源,可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当闭式冷却塔出水温度低于某个温度时(通常可设计为15-20℃,在本实施例中为 18-20℃),机械制冷处于待机状态。该系统可大幅提高系统制冷能效,同时自然冷源的使用可提高系统可靠性。
本发明将一次泵置于冷却塔的内部,通过冷却塔的控制器通过压差控制流量,保证末端的供回水压差接近于零,同时将二次泵内置在水冷末端空调末端通过空调控制器来控制冷量输出,本系统可通过设备级的分布式控制实现整个水系统的自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所述水冷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以及控制器;
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过滤网置于所述回风口处,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循环水入口、所述调速水泵、所述单向阀、所述表冷器、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水冷空调的循环水冷却回路;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板式换热器;
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回气端通过铜管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铜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铜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冷媒制冷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调速水泵为EC变频水泵,所述调速水泵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所述调速水泵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所述表冷器的冷却水流量,使得出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风机为EC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所述回风口的风量,使得回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下部,回风从上部进入,下部排出。
优选地,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所述出风口位于外壳上相对所述回风口成反向的第二侧面,回风从第一侧面进入,从第二侧面排出。
优选地,所述水冷空调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进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单向阀出水口连接,所述三通阀第一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表冷器进水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第二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回风温度检测值和循环水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三通阀的开通,当回风温度检测值大于循环水温度检测值,则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打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当回风温度检测值小于于循环水温度检测值,则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打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水冷空调为下送风列间空调,部署时,与机架并排摆放在一起。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系统,所述水冷空调系统包括系统前端的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和系统末端的水冷空调,所述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包括冷却水供应单元和冷却水输送单元,所述冷却水供应单元包括冷却塔和一次泵,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包括供回水管路和设置在所述供回水管路之间的平衡管或单向泄压阀,所述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以及控制器;
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过滤网置于所述回风口处,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供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回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入口、所述调速水泵、所述单向阀、所述表冷器、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水冷空调的循环水冷却回路;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水冷空调系统的二次泵,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一次泵置于所述冷却塔的内部。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双冷源空调系统,所述双冷源空调系统包括系统前端的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和系统末端的水冷空调,所述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包括冷却水供应单元和冷却水输送单元,所述冷却水供应单元包括冷却塔和一次泵,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包括供回水管路和设置在所述供回水管路之间的平衡管或单向泄压阀,所述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压缩机、蒸发器、板式换热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过滤网置于所述回风口处,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供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回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入口、所述调速水泵、所述单向阀、所述表冷器、所述循环水出口、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冷却水循环水回路,所述压缩机回气端通过铜管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铜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铜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冷媒制冷循环回路;
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双冷源空调系统的二次泵,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水冷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二次泵内置在空调内部,代替原来的水泵加比例积分阀控制末端空调冷水流量的方式,其能更精准的控制水冷末端空调的冷量输出,避免系统负荷较大时存在的热负荷分布不均、局部过热的情况,一次泵或者二次泵都工作在较低扬程,因而可大幅降低能耗;通过设置回风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的回风温度控制二次泵进而控制冷水流量输出;通过设置出风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的出风温度控制风机进而控制风量的进入;通过设置第二冷源供应回路,使得空调系统具有双冷源,满足夏季高温季节封闭空间热源降温要求,通过设置板式换热器,充分利用了换热后的冷却水与冷媒换热后的温差对冷媒进行换热降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中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10、外壳;100、水冷空调;101、回风口;102、出风口;11、循环水入口; 12、调速水泵;13、单向阀;14、表冷器;15、循环水出口;16、风机;17、空气过滤网;18、蒸发器;19、压缩机;20、板式换热器;201、冷却水出口;202、冷却水入口;203、热源进口;204、冷媒出口;200、冷却塔;300、一次泵;400、单向泄压阀;500、平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对本发明作更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系统,包括系统前端的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和系统末端的水冷空调100,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的供回水管路之间设有平衡管500或单向泄压阀400,平衡管500或单向泄压阀400起泄压作用;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包括冷却塔200和一次泵300,冷却塔出水端连接一次泵,一次泵将冷却水输送到系统末端的空调中,如图3所示,水冷空调100包括外壳 10、空气过滤网17、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14、调速水泵12、单向阀13、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16、循环水入口11、循环水出口15以及控制器,外壳10设有回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空气过滤网17置于回风口101处,回风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外壳10内部且表冷器和回风口之间,风机16和出风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外壳10内部且位于位于表冷器和出风口之间;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的供水管路连接,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的回水管路连接,循环水入口11、调速水泵12、单向阀13、表冷器14、循环水出口15 通过管道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水冷却回路;在本实施实例中,调速水泵内置在水冷空调内部,为水冷空调系统的二次泵,调速水泵选用一种高速EC水泵,调速水泵为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由于在系统前端设有平衡管或单向泄压阀,可保持供回管管路两端压差接近于零(通常压差大于零小于等于单向泄压阀的泄压压力,实际实施过程中约2KPa到9KPa),因为末端空调供回水压差很小,可使所有二次泵之间基本没有影响,都工作在高效状态。如匹配 100kW冷却水末端工作在满负荷时,调速水泵只需克服空调内部管路压差,流量17m3/h即可满足所需冷量要求,在此条件下运行功耗约400W,实际工作时一般在部分负荷,当工作在60%负荷时,调速水泵功耗小于100w,同时一次泵扬程也可大幅减小,极大地降低了一次泵功耗。
通过内置在水冷末端空调内的二次泵来调节流量与常规水冷末端空调使用比例积分阀加一次泵或二次泵调节流量的区别如下:
(1)使用比例积分阀调节流量需要在末端维持一定的压差,通常这个压差为40-150KPa,维持这个压差就需要提高一次泵或二次泵的扬程,大幅增加是泵功耗,而本发明中在末端所需提供的压差接近于零,减小一次泵的扬程可大幅降低功耗;
(2)比例积分阀调节流量时并联的设备之间会相互干扰,比例积分阀频繁动作,同时会造成流量分配不均,局部过热;
(3)比例积分阀调节流量时浮动较大难以实现精准控制,本发明中的二次泵通过调节转速来调节流量,可控制性更好,控制精度更高,无冷量浪费,节约能源。
本发明将一次泵置于冷却塔的内部,通过冷却塔的控制器通过压差控制流量,保证末端的供回水压差接近于零,同时将二次泵内置在水冷末端空调末端通过空调控制器来控制冷量输出,本系统可通过设备级的分布式控制实现整个水系统的自控。
为了更为精准地控制调速水泵的流量,在本实施实例中,调速水泵优选地为 EC变频水泵,调速水泵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检测值和预设值比较,控制调速水泵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表冷器的冷却循环水流量,使得出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例如:出风温度预设值设定为23℃,当通过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口处出风温度为25℃,控制器与设定值23℃进行比较,得出大于23℃,控制器调高输出至调速水泵的信号值,调速水泵转速加快,通过表冷器的循环冷却水流量加大,冷量增加,出风温度持续降低,直到降到23℃;与此相反,当通过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口处出风温度为21℃,控制器与设定值23℃进行比较,得出小于23℃,控制器调低输出至调速水泵的信号值,调速水泵转速减慢,通过表冷器的循环冷却水流量减小,冷量较小,出风温度持续升高,直到升到23℃,使出风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温度。
为了更为精准地控制风机的导风风量,在本实施实例中,风机优选地为EC 风机,风机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控制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回风口的风量,使得回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例如:回风温度预设值设定为33℃,当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温度为 35℃,风机负荷加大,风量增加,回风温度持续降低到33℃;与此相反,当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回风温度为31℃,风机负荷减小,回风温度持续升高到 33℃,使回风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温度。
在现在数据中心机房中,本实施实例中的水冷空调可作为地下送风列间空调,为了更适合数据中心地下送风列间空调模式,优先地,水冷空调回风口位于外壳的上端,出风口位于外壳的下部侧端,回风从上端进入,下部侧端排出。其在数据中心机房部署中,与机架并排摆放在一起,冷风从下端排出,流经机架上的服务器,对服务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热空气从机架上方排出,流经水冷空调回风口回到水冷空调中进行降温。
在现在数据中心机房中,本实施实例中的水冷空调也可作为前送风后回风列间空调,为了更适合数据中心前送风后回风列间空调模式,优先地,水冷空调回风口位于外壳的第一侧面,出风口位于外壳上相对回风口成反向的第二侧面,回风从第一侧面进入,从第二侧面排出。
本实施实例中的水冷空调还可作为房间级空调,通常靠边设置,优先地,水冷空调回风口位于外壳的上端,出风口位于外壳的下部侧端,回风从上端进入,下部侧端排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的水冷空调系统在夏季中,由于冷却塔冷却水降温差不大,冷却水水温不够低,且夏季中,室内热空气温度更大,对降温散热要求更高,这时候就需要在冷却水一次换热降温下引进机械制冷进行二次换热降温,达到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本实施例就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增加机械制冷来解决二次换热降温的问题,同时利用一次换热后的冷却水对机械制冷的冷凝器进行冷却降温,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
如图1、2所示,一种内置二次泵的双冷源空调系统,包括系统前端的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和系统末端的水冷空调100,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的供回水管路之间设有平衡管500或单向泄压阀400,起泄压作用;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包括冷却塔 200和一次泵300,如图4所示,空调100包括外壳10、空气过滤网17、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14、调速水泵12、单向阀13、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16、循环水入口11、循环水出口15、压缩机19、蒸发器18、板式换热器20以及控制器;外壳10设有回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空气过滤网17置于回风口101处,回风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外壳10内部且表冷器和回风口之间,风机16和出风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外壳10内部且位于位于表冷器和出风口之间;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的供水管路连接,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的回水管路连接,循环水入口、调速水泵、单向阀、表冷器、循环水出口、板式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水冷却回路,压缩机回气端通过铜管与蒸发器的一端连接,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铜管与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铜管与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压缩机、蒸发器、板式换热器形成冷媒制冷循环回路;这样室内热风先经过循环水冷却回路进行预冷降温,再经过冷媒制冷循环回路进行换热降温,同时冷却水换热后从表冷器出来进入到板式换热器与高温冷媒进行换热,对高温冷媒进行冷却降温,充分利用了冷却水的冷量;在本实施实例中,调速水泵为双冷源空调系统的二次泵,调速水泵为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由于在系统前端设有平衡管或单向泄压阀,可保持供回管管路两端压差接近于零,即调速水泵进出口端的压差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如匹配100kW冷却水末端,调速水泵所需扬程最高12米即可,流量最多为11m3/h即可满足输送功能要求,在此条件下运行功耗大概400W左右,极大地降低了水泵功耗。
为了使得冷却水供水分系统结构更加紧凑,易集成控制,优选地,一次泵置于冷却塔的内部。
为了更为精准地控制调速水泵的流量,在本实施实例中,调速水泵优选地为 EC变频水泵,调速水泵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冷媒压力检测值控制调速水泵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表冷器的循环冷却水流量;制冷压缩机优选为直流变频压缩机,通过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压缩机的转速。
例如:冷凝压力设定为20bar,当高压传感器检测到冷凝压力为23bar,高压传感器将此数值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与设定值20bar进行比较,调速水泵速度加快,通过表冷器和板式换热器的循环冷却水流量加大,冷凝压力降低;与此相反,当高压传感器检测到冷凝压力为18bar,调速水泵速度降低,通过表冷器和板式换热器的循环冷却水流量减小,冷凝压力上升;
出风温度预设值设定为23℃,当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温度为25℃,调速水泵和压缩机转速加快,蒸发器冷媒流量增大;出风温度持续降低到23℃;与此相反,当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温度为21℃,调速水泵压缩机转速减慢,通过表冷器和蒸发器冷媒流量减小,出风温度持续升高到23℃,使出风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温度。
为了更为精准地控制风机的导风风量,在本实施实例中,风机优选地为EC 风机,风机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控制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回风口的风量,使得回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例如:回风温度预设值设定为33℃,当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温度为 35℃,风机负荷加大,回风温度持续降低到33℃;与此相反,当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风温度为31℃,风机负荷减小,回风温度持续升高到33℃,使回风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温度。
为了防止回风温度低于对回风热空气进行预冷的冷却水温度时,造成反向加热不良现象,在本实施实例中,优选地,水冷空调还包括三通阀,三通阀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单向阀出水口连接,三通阀第一出口端通过管道与表冷器进水端连接,三通阀第二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这样,冷却水有两种路径到达板式换热器,即,经过表冷器后到达板式换热器和不经过表冷器直接通过管道到达板式换热器,三通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三通阀的两个阀门的开关,控制器根据回风温度检测值和循环水温度检测值控制三通阀的开通,当回风温度检测值大于循环水温度检测值,则关闭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当回风温度检测值小于循环水温度检测值,则关闭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打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通过这样设置,避免了回风温度低于冷却水温度时,反向加热回风的不良现象。
在本实施例双冷源空调系统中,当闭式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出水温度低于某个温度时(通常可设计为15-20℃,在本实施例中为18-20℃),机械制冷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冷却水水冷就可以满足室内热空气冷却。
在现在数据中心机房中,本实施实例中的水冷空调可作为地下送风列间空调,为了更适合数据中心地下送风列间空调模式,优先地,水冷空调回风口位于外壳的上端,出风口位于外壳的下部侧端,回风从上端进入,下部侧端排出。其在数据中心机房部署中,与机架并排摆放在一起,冷风从下端排出,流经机架上的服务器,对服务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热空气从机架上方排出,流经水冷空调回风口回到水冷空调中进行降温。
在现在数据中心机房中,本实施实例中的水冷空调也可作为前送风后回风列间空调,为了更适合数据中心前送风后回风列间空调模式,优先地,水冷空调回风口位于外壳的第一侧面,出风口位于外壳上相对回风口成反向的第二侧面,回风从第一侧面进入,从第二侧面排出。
本实施实例中的水冷空调还可作为房间级空调,通常靠边设置,优先地,水冷空调回风口位于外壳的上端,出风口位于外壳的下部侧端,回风从上端进入,下部侧端排出。
本发明通过将二次泵内置在水冷空调内部,代替原来的水泵加比例积分阀控制末端空调冷水流量的方式,其能更精准的控制水冷末端空调的冷量输出,避免系统负荷较大时存在的热负荷分布不均、局部过热的情况,一次泵或者二次泵都工作在较低扬程,因而可大幅降低能耗;通过在出风口设置回风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的出风温度控制二次泵进而控制冷水流量输出;通过在回风口设置出风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的回风温度控制风机进而控制风量的进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以及控制器;
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过滤网置于所述回风口处,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循环水入口、所述调速水泵、所述单向阀、所述表冷器、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水冷空调的循环水冷却回路;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水冷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空调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板式换热器;
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回气端通过铜管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铜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铜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冷媒制冷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水泵为EC变频水泵,所述调速水泵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所述调速水泵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所述表冷器的冷却水流量,使得出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EC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模拟或数字信号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通过所述回风口的风量,使得回风温度达到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下部,回风从上部进入,下部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所述出风口位于外壳上相对所述回风口成反向的第二侧面,回风从第一侧面进入,从第二侧面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空调为下送风列间空调,部署时,与机架并排摆放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空调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进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单向阀出水口连接,所述三通阀第一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表冷器进水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第二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回风温度检测值和循环水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三通阀的开通,当回风温度检测值大于循环水温度检测值,则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打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当回风温度检测值小于循环水温度检测值,则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打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
9.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空调系统包括系统前端的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和系统末端的水冷空调,所述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包括冷却水供应单元和冷却水输送单元,所述冷却水供应单元包括冷却塔和一次泵,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包括供回水管路和设置在所述供回水管路之间的平衡管或单向泄压阀,所述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以及控制器;
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过滤网置于所述回风口处,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供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回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入口、所述调速水泵、所述单向阀、所述表冷器、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水冷空调的循环水冷却回路;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水冷空调系统的二次泵,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泵置于所述冷却塔的内部。
11.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双冷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冷源空调系统包括系统前端的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和系统末端的水冷空调,所述冷却水供水分系统包括冷却水供应单元和冷却水输送单元,所述冷却水供应单元包括冷却塔和一次泵,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包括供回水管路和设置在所述供回水管路之间的平衡管或单向泄压阀,所述空调包括外壳、空气过滤网、回风温度传感器、表冷器、调速水泵、单向阀、出风温度传感器、风机、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压缩机、蒸发器、板式换热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过滤网置于所述回风口处,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出风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供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输送单元的回水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入口、所述调速水泵、所述单向阀、所述表冷器、所述循环水出口、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冷却水循环水回路,所述压缩机回气端通过铜管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铜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铜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冷媒制冷循环回路;
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双冷源空调系统的二次泵,所述调速水泵为所述水冷空调的冷却水输送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CN202010074788.6A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Pending CN1131545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4788.6A CN113154553A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4788.6A CN113154553A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4553A true CN113154553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4788.6A Pending CN113154553A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45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25A (zh) * 2021-09-26 2022-0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回收空气处理系统
CN115930387A (zh) * 2022-12-08 2023-04-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智能喷淋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25A (zh) * 2021-09-26 2022-0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回收空气处理系统
CN115930387A (zh) * 2022-12-08 2023-04-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智能喷淋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276A (zh) 一种风冷直流变频磁悬浮自然冷源冷水机组
CN106895526A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机房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34366B (zh) 一种数据机房空调系统
CN109975052B (zh) 一种无冷负荷状态的空调制冷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3154553A (zh)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CN109163399A (zh) 减少主机运行时间的冷水系统
CN212538113U (zh) 一种水冷空调及系统、双冷源空调系统
CN113091175A (zh) 一种基于双末端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
CN201352000Y (zh) 一种精确控制进水流量的直热式热泵热水机组
CN203323266U (zh) 一种风冷直流变频磁悬浮自然冷源冷水机组
CN214413341U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散热系统
CN113923937A (zh) 数据中心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6563385U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机房散热系统
CN214757525U (zh) 一种可全年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06912185B (zh) 内循环并联式双级液气双通道自然冷却数据中心散热系统
CN106852086B (zh) 双级串联式液气双通道自然冷却数据中心散热系统
KR102513802B1 (ko) 냉각 시스템
CN201898435U (zh) 风力发电的纯水循环系统的冷却系统
CN106568608A (zh)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系统
CN209485711U (zh) 一种无冷负荷状态的空调制冷性能测试系统
CN206132413U (zh)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系统
CN203163134U (zh) 一种节能水冷式热泵空调装置
CN206648225U (zh) 一种独立模块化的冷水机
CN112178873A (zh) 冷水机组的调节控制方法及冷水机组
CN220380009U (zh) 双循环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