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0191A -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0191A
CN115030191A CN202210899295.5A CN202210899295A CN115030191A CN 115030191 A CN115030191 A CN 115030191A CN 202210899295 A CN202210899295 A CN 202210899295A CN 115030191 A CN115030191 A CN 115030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tating
plate
gea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9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0191B (zh
Inventor
钱雪冬
丁玉婷
尤欢
王志忠
翟忠明
顾琛雷
费梦
徐丽亚
韩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nfe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nf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nfe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nf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92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0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0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0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涉及建筑基坑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两个立板,支撑架插设有第一转轴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插设有若干插杆,插杆一端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插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插杆另一端设有推板,若干插杆、若干第一弹簧均与推板固定连接,立板与顶板之间设有翻转机构,立板与推板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顶板与第二支撑机构之间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本发明能够增大基坑受力面积,防止基坑下沉,并且能够折叠,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的情况下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
公开号为CN111305226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转柱、弧形槽、柱形槽、矩形槽、过滤网和上金属片,底座的左侧上部且在转柱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导向环一,导向环一的内部且在底座上设置有插板,底座的内部右前侧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内部且在底座固定连接有转轴,齿轮的左侧偏后啮合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环形齿,第一滚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支腿,通过增大底座的受力面积,从而避免土壤变软,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基坑的支护效果。
但是上述发明通过固定钉进行固定,容易松动,并且根据下雨量来扩大承重面积,当已经受力的时候,会往下沉一点,导致后续横向扩展不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折叠,并且能够扩展基面、增大受力面积的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两个立板,所述支撑架插设有第一转轴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插设有若干插杆,所述插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插杆另一端设有推板,若干所述插杆、若干所述第一弹簧均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立板与所述推板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设有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插设有若干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杆与所述第一卡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均开设若干第一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和第四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所述第四转杆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板,所述第三转杆、所述第四转杆均插设有花键轴,两个所述花键轴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一一对应,所述花键轴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花键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另外一个所述花键轴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所述第三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插设有若干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第三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板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杆,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杆与所述第二卡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转动板、所述第四转动板均开设有若干第二锚孔。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转动杆,两个第一转动杆均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立板插设有转盘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盘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一一对应,其中一个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对应的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插设有套杆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套杆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杆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套杆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和两个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三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所述第三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带轮,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有第八带轮,所述第五带轮与所述第六带轮通过第三皮带连接,所述第七带轮与所述第八带轮通过第四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四支架均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六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啮合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套设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三滑动杆插设于所述第二齿条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插设有第四转轴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插设有两个第四滑动杆,所述第四滑动杆与所述第二齿条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动杆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动杆套设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九带轮,所述第九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啮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架、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皮带、第一圆盘、第二弹簧、第三转杆、第四转杆、第三转动板、第四转动板、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皮带、第二圆盘、第三弹簧和花键轴,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能够增大基坑底部的受力面积,通过转动第三转动板和第四转动板,能够增大基坑侧壁的受力面积,从而防止基坑下沉,并且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第三转动板、第四转动板能够进行折叠,方便携带。
(2)本发明采用了第二电机、支撑架、第一转轴、转盘、套杆、第一转动杆、顶板、推板、第一弹簧、第四弹簧和插杆,第二电机通过套杆和第四弹簧能够控制转盘转动,通过转盘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能够将顶板顶起,顶板将第二支撑板进行顶起,实现第二支撑板的折叠和展开,进一步缩小了整体装置的占地空间,方便携带,并且通过推板、插杆和第一弹簧对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使第二支撑板能够与基坑侧壁紧贴,进一步避免基坑下沉。
(3)本发明采用了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滑动杆、第五弹簧、第四滑动杆、第六弹簧、第八齿轮、第四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五转轴和第九带轮,通过一个驱动即可实现第二支撑板的展开、第三转动板和第四转动板的展开以及利用推板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提高装置之间的联动性,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转动板以及与之连接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转动板以及与之连接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去掉第四带轮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四带轮和花键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翻转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翻转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连接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机构;301、第一支架;302、第一电机;303、第一齿轮;304、第一转杆;305、第二转杆;306、第一转动板;307、第二齿轮;308、第二转动板;309、第一带轮;310、第二带轮;311、第一皮带;312、第一圆盘;313、第一滑动杆;314、第二弹簧;315、第一卡杆;316、第一卡环;317、第一锚孔;4、第二支撑机构;401、第二支架;402、第三转杆;403、第四转杆;404、第三转动板;405、第四转动板;406、花键轴;407、第三齿轮;408、第四齿轮;409、第三带轮;410、第四带轮;411、第二皮带;412、第二圆盘;413、第二滑动杆;414、第三弹簧;415、第二卡杆;416、第二卡环;417、第二锚孔;5、翻转机构;51、第一转动杆;52、转盘;53、第二电机;54、套杆;55、第四弹簧;6、第一驱动机构;61、第二转轴;62、第三转轴;63、第五带轮;64、第六带轮;65、第七带轮;66、第三皮带;67、第四皮带;68、第二转动杆;69、第三转动杆;7、连接机构;701、第三支架;702、第四支架;703、第五齿轮;704、第六齿轮;705、第四转动杆;706、第七齿轮;707、第一齿条;708、第三滑动杆;709、第五弹簧;710、第二齿条;711、支板;712、第四转轴;713、第八齿轮;714、第四滑动杆;715、第六弹簧;8、第二驱动机构;81、第一锥齿轮;82、第二锥齿轮;83、第五转轴;84、第九带轮;9、支撑架;10、立板;11、第一转轴;12、顶板;13、插杆;14、第一弹簧;15、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如图1、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由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机构3、支撑架9、立板10、第一转轴11、顶板12、插杆13、第一弹簧14、推板15、翻转机构5、第一驱动机构6、连接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联接构成。
如图1、图8和图10所示,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上安装有挂钩,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吊装搬运,挂钩在图示中未进行标示,第一支撑板1上设有第一支撑机构3,第二支撑板2上设有第二支撑机构4,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和两个立板10,支撑架9插设有第一转轴11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固定连接有顶板12,顶板12插设有若干插杆13,顶板12和插杆13起到连接作用,将第二支撑板2和推板15连接,通过推板15对第二支撑板2进行支撑,插杆13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插杆13套设有第一弹簧14,插杆13另一端设有推板15,若干插杆13、若干第一弹簧14均与推板15固定连接,图示中插杆13和第二弹簧314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弹簧14分布在推板15的四个边角处,使得受力更加均匀,提供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立板10与顶板12之间设有翻转机构5,立板10与推板15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6和连接机构7,顶板12与第二支撑机构4之间设有第二驱动机构8。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支架301,第一支架30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2,第一电机302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3,第一支撑板1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304和第二转杆305,第一转杆304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306和第二齿轮307,第二齿轮307与第一齿轮303啮合,第二转杆305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308,第一齿轮303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309,第二转杆305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310,第一带轮309与第二带轮310通过第一皮带311连接,设置第二齿轮307目的是为了使第一带轮309和第二带轮310的转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板306和第二转动板308转动方向相反,避免发生干涉,第二转杆305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312,第一圆盘312插设有若干第一滑动杆313,图示中第一滑动杆313的数量为三个,第一滑动杆313与第二转动板308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313套设有第二弹簧314,第二弹簧314与第二转动板308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板308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杆315,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316,第一卡杆315与第一卡环316滑动连接,第一卡杆315能够贴着第一卡环316滑动,当第一卡杆315被第一卡环316限制时,第二弹簧314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卡环316解除对第一卡杆315的限制时,第一圆盘312和第二转动板308能够随着第二弹簧314的复原而运动,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将第二转动板308与第一支撑板1更好的贴合,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第一支撑板1、第一转动板306、第二转动板308均开设若干第一锚孔317,设置的锚孔是为了将第一转动板306、第二转动板308、第一支撑板1与基坑底部进行固定。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两个第二支架401,第二支架401与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402和第四转杆403,第三转杆402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404,第四转杆403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板405,第三转杆402、第四转杆403均插设有花键轴406,设置花键轴406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第三转杆402能够带动第三转动板404,并且第三转动板404能够随着第二支撑板2的移动而沿着花键轴406的轴线方向移动,避免卡死,第四转杆403同理,两个花键轴406与两个第二支架401一一对应,花键轴406插设于第二支架401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花键轴406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07,第三齿轮407啮合有第四齿轮408,第四齿轮408与对应的第二支架401转动连接,第四齿轮408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409,另外一个花键轴406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410,设置第四齿轮408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三带轮409和第四带轮410的转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三转动板404和第四转动板405能够向相反的方向转动,避免发生干涉,同时能够增大受力面积,第三带轮409与第四带轮410通过第二皮带411连接,第三转杆402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412,第二圆盘412插设有若干第二滑动杆413,第二滑动杆413与第三转动板404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杆413套设有第三弹簧414,第三弹簧414与第三转动板404固定连接,第三转动板404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杆415,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416,第二卡杆415与第二卡环416滑动连接,第二卡杆415、第二卡环416的作用和第一卡杆315、第一卡环316的作用相同,第二支撑板2、第三转动板404、第四转动板405均开设有若干第二锚孔417,设置的第二锚孔417能够将第三转动板404、第四转动板405、第二支撑板2与基坑侧壁固定。
如图9和图10所示,翻转机构5包括两个第一转动杆51,两个第一转动杆51均与第一转轴11固定连接,立板10插设有转盘52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两个转盘52与两个第一转动杆51一一对应,其中一个立板10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3,第二电机53与对应的转盘52固定连接,转盘52插设有套杆54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套杆54形状为环形,套杆54贯穿第一转动杆51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套杆54能够在第一转动杆51内滑动,套杆54套设有第四弹簧55,第四弹簧55一端与转盘52固定连接,第四弹簧55另一端与第一转动杆51固定连接,设置的第四弹簧55是为了将第二支撑板2展开后,转盘52能够正常转动,支撑架9上开设有缺口,目的是为了保证第二支撑板2向内折叠的时候,不会被卡死,缺口在图示中未进行标示,为了避免第二支撑板2转动角度过大,第一支撑板1上设有挡板,挡板对第二支撑板2进行限制,使得第二支撑板2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挡板在图示中未进行标示。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转轴61和两个第三转轴62,第二转轴61与第一支撑板1转动连接,第三转轴62与支撑架9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63,第三转轴6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64,第三转轴6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带轮65,转盘52固定连接有第八带轮,第八带轮在图中未进行标示,第五带轮63与第六带轮64通过第三皮带66连接,第七带轮65与第八带轮通过第四皮带67连接,第二转轴61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68,第三转轴62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69。
如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机构7包括第三支架701和第四支架702,第三支架701和第四支架702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支架701、第四支架702均与顶板12固定连接,第三支架701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703和第六齿轮704,第五齿轮703与第六齿轮704啮合,第五齿轮703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705,第六齿轮704固定连接有第七齿轮706,第七齿轮706啮合有第一齿条707,第一齿条707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杆708,第三滑动杆708套设有第五弹簧709,第五弹簧709一端与第一齿条707固定连接,第五弹簧70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710,第三滑动杆708插设于第二齿条710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顶板12固定连接有支板711,支板711插设有第四转轴712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第四转轴7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齿轮713,第八齿轮713与第二齿条710啮合,设置的第五齿轮703、第六齿轮704和第七齿轮706起到变速的作用,即第五齿轮703转动较小角度时,通过第七齿轮706、第一齿条707和第二齿条710的传递,使得第九带轮84能够转动180°,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第二齿条710插设有两个第四滑动杆714,第四滑动杆714与第二齿条710滑动连接,第四滑动杆714与第四支架702固定连接,第四滑动杆714套设有第六弹簧715,第六弹簧715一端与第二齿条710固定连接,第六弹簧715另一端与第四支架702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五弹簧709和第六弹簧715起到支撑、复位的作用。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一锥齿轮81和第二锥齿轮82,第四转轴712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81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81与第二锥齿轮82啮合,顶板12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轴83,第五转轴83与第二锥齿轮82固定连接,第五转轴83固定连接有第九带轮84,第九带轮84与第二皮带411啮合,第九带轮84能够带动第二皮带411运动。
本发明公开的工作原理为:(1)使用时,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启动第一电机302,第一电机302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303转动,第一齿轮303带动第一带轮309和第二齿轮307转动,第一带轮309通过第一皮带311带动第二带轮310转动,第二齿轮307带动第一转杆304转动,第一转杆304带动第一转动板306转动,第二带轮310带动第二转杆305转动,第二转杆305带动第一圆盘312和第二转动板308转动,第一转动板306与第二转动板308向相反的方向转动180°,第一转动板306与第二转动板308展开,第二转动板308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卡杆315在第一卡环316上滑动,第二转动板308展开后,第一卡环316解除对第一卡杆315的限制,第二转动板308随着第二弹簧314的复原而运动,第二转动板308与第二支撑板2贴合,两者之间没有缝隙,在第一锚孔317内插设锚杆,将第一支撑板1、第一转动板306、第二转动板308与基坑底部固定。
(2)启动第二电机53,第二电机53输出轴带动转盘52转动,转盘52带动套杆54和第四弹簧55运动,第四弹簧55带动第一转动杆51转动,第一转动杆51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第一转轴11带动顶板12转动90°顶板12带动推板15以及第二支撑板2转动,将第二支撑板2展开,转盘52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八带轮转动,第八带轮通过第四皮带67带动第七带轮65转动,第七带轮65带动第三转轴62转动,第三转轴62带动第六带轮64转动,第六带动通过第三皮带66带动第五带轮63转动,第五带轮63带动第二转轴61转动,第二转轴61带动第二转动杆68转动,第二转动杆68带动第四转动杆705转动,第四转动杆705带动第五齿轮703转动,第五齿轮703带动第六齿轮704转动,第六齿轮704带动第七齿轮706转动,第七齿轮706带动第一齿条707运动,第一齿条707通过第三滑动杆708和第五弹簧709带动第二齿条710运动,第二齿条710带动第八齿轮713转动,第八齿轮713带动第四转轴712转动,第四转轴712带动第一锥齿轮81转动,第一锥齿轮81带动第二锥齿轮82转动,第二锥齿轮82带动第五转轴83转动,第五转轴83带动第九带轮84转动。
(3)第九带轮84通过第二皮带411带动第三带轮409和第四带轮410转动,第三带轮409带动第四齿轮408转动,第四齿轮408带动第三齿轮407转动,第三齿轮407通过对应的花键轴406带动第四转杆403转动,第四转杆403带动第四转动板405转动,第四带轮410通过对应的花键轴406带动第三转杆402转动,第三转杆402带动第三转动板404转动,第三转动板404和第四转动板405能够向相反的方向转动180°,第三转动板40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卡杆415转动,第二卡杆415在第二卡环416上滑动,第二卡环416解除对第二卡杆415的限制后,第三转动板404能够随着第三弹簧414的复原而运动,第三转动板404展开后与第二支撑板2贴合,两者之间没有缝隙。
(4)第三转动板404与第四转动板405展开后,随着第三转轴62的转动,第四弹簧55被压缩(在第三转轴62转动90°后,第三转轴62继续转动,第四弹簧55就会被压缩),并且第三转动杆69能够推动推板15进行运动,推板15带动插杆13运动,插杆13将第二支撑板2顶住,对第二支撑板2进行支撑,将锚杆插入第二锚孔417内,将第二支撑板2、第三转动板404、第四转动板405与基坑侧壁固定。使用完成后,按照上述步骤将第一转动板306和第二转动板308进行折叠,将第三转动板404和第四转动板405折叠,将第二支撑板2进行折叠,通过挂钩对整个装置进行吊装搬运。
本发明不局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有第一支撑机构(3),所述第二支撑板(2)上设有第二支撑机构(4),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和两个立板(10),所述支撑架(9)插设有第一转轴(11)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1)固定连接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插设有若干插杆(13),所述插杆(13)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插杆(13)套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插杆(13)另一端设有推板(15),若干所述插杆(13)、若干所述第一弹簧(14)均与所述推板(15)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0)与所述顶板(12)之间设有翻转机构(5),所述立板(10)与所述推板(15)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6)和连接机构(7),所述顶板(12)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之间设有第二驱动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支架(301),所述第一支架(30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2),所述第一电机(302)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3),所述第一支撑板(1)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304)和第二转杆(305),所述第一转杆(304)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306)和第二齿轮(307),所述第二齿轮(307)与所述第一齿轮(303)啮合,所述第二转杆(305)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308),所述第一齿轮(303)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309),所述第二转杆(305)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310),所述第一带轮(309)与所述第二带轮(310)通过第一皮带(311)连接,所述第二转杆(305)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312),所述第一圆盘(312)插设有若干第一滑动杆(313),所述第一滑动杆(313)与所述第二转动板(30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313)套设有第二弹簧(314),所述第二弹簧(314)与所述第二转动板(30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308)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杆(315),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316),所述第一卡杆(315)与所述第一卡环(31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转动板(306)、所述第二转动板(308)均开设若干第一锚孔(3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两个第二支架(401),所述第二支架(40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402)和第四转杆(403),所述第三转杆(402)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404),所述第四转杆(403)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板(405),所述第三转杆(402)、所述第四转杆(403)均插设有花键轴(406),两个所述花键轴(406)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架(401)一一对应,所述花键轴(406)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01)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花键轴(406)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07),所述第三齿轮(407)啮合有第四齿轮(408),所述第四齿轮(408)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401)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408)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409),另外一个所述花键轴(406)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410),所述第三带轮(409)与所述第四带轮(410)通过第二皮带(411)连接,所述第三转杆(402)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412),所述第二圆盘(412)插设有若干第二滑动杆(413),所述第二滑动杆(413)与所述第三转动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413)套设有第三弹簧(414),所述第三弹簧(414)与所述第三转动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板(404)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杆(415),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416),所述第二卡杆(415)与所述第二卡环(41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三转动板(404)、所述第四转动板(405)均开设有若干第二锚孔(4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5)包括两个第一转动杆(51),两个第一转动杆(51)均与所述第一转轴(11)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0)插设有转盘(52)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盘(52)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51)一一对应,其中一个所述立板(10)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3),所述第二电机(53)与对应的所述转盘(52)固定连接,所述转盘(52)插设有套杆(54)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套杆(54)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杆(51)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套杆(54)套设有第四弹簧(55),所述第四弹簧(55)一端与所述转盘(5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5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转轴(61)和两个第三转轴(62),所述第二转轴(6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62)与所述支撑架(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63),所述第三转轴(6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64),所述第三转轴(6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带轮(65),所述转盘(52)固定连接有第八带轮,所述第五带轮(63)与所述第六带轮(64)通过第三皮带(66)连接,所述第七带轮(65)与所述第八带轮通过第四皮带(67)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1)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68),所述第三转轴(62)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6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第三支架(701)和第四支架(702),所述第三支架(701)、所述第四支架(702)均与所述顶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701)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703)和第六齿轮(704),所述第五齿轮(703)与所述第六齿轮(704)啮合,所述第五齿轮(703)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705),所述第六齿轮(704)固定连接有第七齿轮(706),所述第七齿轮(706)啮合有第一齿条(707),所述第一齿条(707)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杆(708),所述第三滑动杆(708)套设有第五弹簧(709),所述第五弹簧(709)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7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0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710),所述第三滑动杆(708)插设于所述第二齿条(710)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顶板(12)固定连接有支板(711),所述支板(711)插设有第四转轴(712)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7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齿轮(713),所述第八齿轮(713)与所述第二齿条(710)啮合,所述第二齿条(710)插设有两个第四滑动杆(714),所述第四滑动杆(714)与所述第二齿条(710)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动杆(714)与所述第四支架(70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动杆(714)套设有第六弹簧(715),所述第六弹簧(715)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710)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15)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70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一锥齿轮(81)和第二锥齿轮(82),所述第四转轴(71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8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2)啮合,所述顶板(12)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轴(83),所述第五转轴(83)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转轴(83)固定连接有第九带轮(84),所述第九带轮(84)与所述第二皮带(411)啮合。
CN202210899295.5A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Active CN115030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9295.5A CN115030191B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9295.5A CN115030191B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191A true CN115030191A (zh) 2022-09-09
CN115030191B CN115030191B (zh) 2023-11-14

Family

ID=8313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9295.5A Active CN115030191B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01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43997A (ko) * 2014-06-16 2015-12-24 정진덕 이동 가능한 조립식 흙막이 장치
CN109113077A (zh) * 2018-10-17 2019-01-01 李慧 一种基坑侧壁有隧道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11305226A (zh) * 2020-03-24 2020-06-19 刘衍桄 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N214783961U (zh) * 2020-12-06 2021-11-19 中交二航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N215290156U (zh) * 2021-06-21 2021-12-24 徐秀芬 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
CN216238566U (zh) * 2021-11-22 2022-04-08 张文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拆卸式支护
CN216640600U (zh) * 2021-12-31 2022-05-31 广州穗航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一种房建施工基坑支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43997A (ko) * 2014-06-16 2015-12-24 정진덕 이동 가능한 조립식 흙막이 장치
CN109113077A (zh) * 2018-10-17 2019-01-01 李慧 一种基坑侧壁有隧道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11305226A (zh) * 2020-03-24 2020-06-19 刘衍桄 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N214783961U (zh) * 2020-12-06 2021-11-19 中交二航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N215290156U (zh) * 2021-06-21 2021-12-24 徐秀芬 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
CN216238566U (zh) * 2021-11-22 2022-04-08 张文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拆卸式支护
CN216640600U (zh) * 2021-12-31 2022-05-31 广州穗航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一种房建施工基坑支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191B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33989U (zh) 一种武术训练用梅花桩便装结构
CN115110894B (zh) 一种建筑施工基桩钻孔装置
CN115030191A (zh) 一种具有防下沉功能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N208183753U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
CN216275727U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用坑壁支撑装置
CN109944235B (zh) 一种旋挖桩用防塌孔装置
CN214783978U (zh) 一种大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1773815U (zh)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CN216640593U (zh) 一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撑梁架结构
CN105887932A (zh) 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
CN219080353U (zh) 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20618287U (zh) 施工用抬升装置
CN220857591U (zh) 一种便捷可调的电缆支架
CN219341681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
CN219080375U (zh) 一种河道施工用围堰装置
CN216426539U (zh) 一种土建施工用小型升降装置
CN211597838U (zh) 一种市政园林古建筑修复装配支撑结构
CN108457616B (zh) 一种用于煤矿水害防治的灌浆装置
CN214744291U (zh) 一种水利工程信息化展示装置
CN220621911U (zh)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基础支撑结构
CN218302158U (zh) 一种种植挖坑机
CN107841944A (zh) 用于桥梁防撞护栏施工的滑动挂篮
CN216072962U (zh) 一种用于幕墙工程高空作业的稳定平台
CN220013706U (zh) 一种伸缩式基坑支护结构
CN221002811U (zh) 一种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