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3815U -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3815U
CN211773815U CN201922327067.7U CN201922327067U CN211773815U CN 211773815 U CN211773815 U CN 211773815U CN 201922327067 U CN201922327067 U CN 201922327067U CN 211773815 U CN211773815 U CN 211773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open caisson
push rod
bottom plat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70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千
章明旭
张斌
王贵玉
罗平
梅培红
刘洋
文军
王晓峰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270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3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3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3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包括底板,上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顶管机的限位件,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沉井底面内的限位孔内的限位块;靠背板,连接在底板的一侧边缘;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靠背板内;推杆,前端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后端伸出在靠背板的后部,推杆能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前后移动;接触头,连接在推杆的后端,所述接触头能够在推杆的驱动下抵在沉井壁上。沉井施工辅助装置,使得顶管机工作时,不会因为顶管机向后的反作用力而使得顶管机阀发生位移、晃动,保证了顶管机按照预先设计的轴线顶进,同时也避免了对井壁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一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
在沉井施工中,需要将两个相邻的井通过管道连通,而两个井之间隔着大量的土层,需要使用顶管机推动切削刀盘和顶管进行打通,而顶管机在推动切削刀片的时候,由于切削刀片和顶管的重量都比较大,因此顶管机需要提供很大的推进力,而在提供推进力的时候,顶管机本身在受到反作用力的情况下会出现晃动或是位移,这使得在顶进过程中千斤顶的顶力会出现偏差,使顶管机在实际施工中不能按预先设计的轴线顶进,导致顶管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周围环境与地面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在顶管机在顶进顶管时不因受到反作用力而出现机体晃动或是偏移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上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顶管机的限位件,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沉井底面内的限位孔内的限位块;
靠背板,连接在底板的一侧边缘;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靠背板内;
推杆,前端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后端伸出在靠背板的后部,所述推杆能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前后移动;
接触头,连接在推杆的后端,所述接触头能够在推杆的驱动下抵在沉井壁上。
结构简单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相啮合的蜗轮、蜗杆以及连接在蜗轮上的第一螺纹杆,所述蜗杆伸出在靠背板外,所述第一螺纹杆平行于推杆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推杆相连接。
为了保证推杆移动的稳定性,避免推杆发生倾斜的情况,所述蜗轮设置有两个,各蜗轮均与蜗杆啮合连接;
每个各蜗轮上连接一个第一螺纹杆,每个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一个连接块,所述推杆设置在两个平行的第一螺纹杆之间,并且推杆与两个连接块均固定连接。
为了给第一螺纹杆提供有效的支撑,避免第一螺纹杆的方向发生倾斜而影响推杆的移动方向,所述靠背板内设置有第一装置槽和第二装置槽,所述第一装置槽位于第二装置槽的后部;
所述推杆能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装置槽内,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第一装置槽内;
所述蜗轮、蜗杆设置在第二装置槽内,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后端限位转动连接在第一装置槽的后壁上,并且第一螺纹杆延伸至第二装置槽内并连接在蜗轮上。
为了保证连接块在第一螺纹杆上移动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打滑的情况,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装置槽的后壁与连接块上。
为了保证底板在沉井底面上固定的牢固性,所述底板内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限位块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能外移而抵在限位孔的侧壁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活动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两个活动板连接在传动组件上。
结构简单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以及连接在第一锥齿轮上的驱动杆,连接在第二锥齿轮上的第二螺纹杆,所述驱动杆伸出在底板外,所述第二螺纹杆向下延伸至限位块的通孔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上的移动块以及连接在活动块和各移动块之间的活动臂,所述活动臂与移动块、活动板均转动连接。
为了保证对活动板推动的平稳性,避免活动板发生倾斜的情况,所述第二螺纹杆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移动块,每个移动块与两个活动板之间均连接有活动臂。
为了增加对活动板的推力,连接在两个移动块上的活动臂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对应于两个移动块移动范围的螺纹相反。
为了保证移动块在第二螺纹杆上移动的可靠性,避免移动快相对于第二螺纹杆发生滑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对应于两个移动块的中间固定套设有套环,所述第二螺杆上在每个移动块与套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顶管机限位安装在底板上,并且靠紧靠背板。该沉井施工辅助装置能够与沉井底面限位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接触头贴紧在沉井壁。如此当顶管机工作时,不会因为顶管机向后的反作用力而使得顶管机阀发生位移、晃动,保证了顶管机按照预先设计的轴线顶进,同时也避免了对井壁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井施工辅助装置与顶管机的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井施工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限位件11、限位块2、第二驱动组件7、传动组件8、活动板9、靠背板3、第一驱动组件4、推杆5、接触头6。
其中限位件11设置在底板1上表面上,该限位件11与顶管机底部的限位结构相匹配,如果顶管机的下部具有空间,则在底板1上表面上可以设置能够限位在顶管机的下部空间内的凸块,如果顶管机的下部为几个支脚,则在底板1上表面上设置可将顶管机的支脚置入的限位槽。如此可以实现顶管机在底板1上的限位安装。
底板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沉井底面内的限位孔内的限位块2。通常会在底板1的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个限位块2,而沉井底面上则对应设置相应数量的限位孔,将各限位块2对应置入在沉井底面的限位孔内,通过限位孔与限位块2相相互制约关系,使得底板1相对于沉井底面固定。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块2可以采用矩形块,而沉井底面的限位孔则相应采用矩形孔。
如图3所示,对应于各限位块2设置一个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设置在底板1内,限位块2内设置有通孔21,通孔21内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活动板9,第二驱动组件7和活动板9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8,传动组件8连接在第二驱动组件7的输出端上,两个活动板9连接在传动组件8上。传动组件8在第二驱动组件7的驱动下带动活动板9运动而能外移至通孔21的两端外而抵在限位孔的侧壁上,从而提高限位块2 在沉井底面固定的牢固性。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轮72,以及连接在第一锥齿轮71上的驱动杆73,连接在第二锥齿轮72上的第二螺纹杆74,驱动杆73 伸出在底板1外,第二螺纹杆74向下延伸至限位块2的通孔21内,传动组件8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74上的移动块81以及连接在活动块和各活动板9之间的活动臂 82,活动臂82与移动块81、活动板9均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螺纹杆7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移动块81,移动块81位于通孔21内,每个移动块81与两个活动板9之间均连接有活动臂82,活动臂82与移动块81、活动板9均转动连接。连接在两个移动块81上的活动臂82上下对称设置,第二螺纹杆74上对应于两个移动块81 移动范围的螺纹相反。第二螺纹杆74上对应于两个移动块81的中间固定套设有套环 741,第二螺纹杆上在每个移动块81与套环74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42,以保证移动块 81在第二螺纹杆74上移动的可靠性,避免移动快相对于第二螺纹杆74发生滑动。两个移动块81的连接结构保证对活动板9推动的平稳性,增加对活动板9的推力、避免活动板9发生倾斜的情况,所述第二螺纹杆74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移动块81,每个移动块81与两个活动板9之间均连接有活动臂82。
如图4所示,靠背板3连接在底板1的一侧边缘,第一驱动组件4设置在靠背板3 内,推杆5前端与第一驱动组件4传动连接,后端伸出在靠背板3的后部,推杆5能在第一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前后移动,接触头6连接在推杆5的后端,接触头6能够在推杆5的驱动下抵在沉井壁上。为了增加靠背板3与沉井侧壁的连接够在沉井壁面上的接触面积,同时保证在沉井侧壁上支撑的平衡稳定性,在靠背板3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一组第一驱动组件4、推杆5、接触头6结构。
靠背板3内设置有第一装置槽31和第二装置槽32,第一装置槽31位于第二装置槽32的后部。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相啮合的蜗轮41、蜗杆42以及连接在蜗轮41上的第一螺纹杆43。蜗杆42伸出在靠背板3外,第一螺纹杆43平行于推杆5设置,第一螺纹杆43上螺纹套设有连接块44,连接块44与推杆5相连接。为了保证推杆5移动的稳定性,避免推杆5发生倾斜的情况,蜗轮41设置有两个,各蜗轮41均与蜗杆42啮合连接。每个各蜗轮41上连接一个第一螺纹杆43,每个第一螺纹杆43上螺纹连接一个连接块44,所述推杆5设置在两个平行的第一螺纹杆43之间,并且推杆5与两个连接块44 均固定连接。推杆5能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装置槽31内,连接块44设置在第一装置槽31内。蜗轮41、蜗杆42设置在第二装置槽32内,第一螺纹杆43的后端限位转动连接在第一装置槽31的后壁上,并且第一螺纹杆43延伸至第二装置槽32内并连接在蜗轮41上。为了保证连接块44在第一螺纹杆43上移动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打滑的情况,第一螺纹杆43外套设有第一弹簧45,第一弹簧45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装置槽31的后壁与连接块44上。
该沉井施工辅助装置的工作方法为:首先需要在沉井底面指定位置开设四个与底板 1上的限位块2适配的限位孔,限位孔的位置需要使得靠背板3恰好能够与沉井侧壁接触,然后将该沉井施工辅助装置放置在沉井底面指定位置,使得底板1上的限位块2恰好能置入在限位孔内。
先调节接触头6,使得接触头6能够与沉井的侧壁接触,通过使用适配的转动把手卡接在蜗杆42的外表面,开始转动把手,使得蜗杆42同时转动,并带动两个蜗轮41 同时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74也同时转动,并使得连接块44相对于第二螺纹杆74向后移动,如此推杆5在连接块44的带动下向后伸出,直至接触头6与沉井的侧壁接触,然后通过相同的操作,将其他三个接触头6与沉井的侧壁接触。
然后在驱动杆73上连接工具,进而转动驱动杆73,使得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轮72啮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螺纹杆74进行转动,随之两个移动块81向套环741方向移动,进而在活动臂82的作用下,推动活动板9向限位块2的通孔21外移动,进而抵在限位孔的侧壁上,完成底板1在沉井底面上的可靠安装。
最终将顶管机安装在底板1上,使得顶管机底部通过底板1上的限位件11实现与底板1的可靠连接,此时顶管机的背面恰好也与靠背板3贴合在一起,此时就安装好了,之后就可以启动机器开始工作了。
当顶管机工作时,不会因为顶管机向后的反作用力而使得顶管机阀发生位移、晃动,保证了顶管机按照预先设计的轴线顶进,同时也避免了对井壁的伤害。

Claims (10)

1.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上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顶管机的限位件(11),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沉井底面内的限位孔内的限位块(2);
靠背板(3),连接在底板(1)的一侧边缘;
第一驱动组件(4),设置在靠背板(3)内;
推杆(5),前端与第一驱动组件(4)传动连接,后端伸出在靠背板(3)的后部,所述推杆(5)能在第一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前后移动;
接触头(6),连接在推杆(5)的后端,所述接触头(6)能够在推杆(5)的驱动下抵在沉井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相啮合的蜗轮(41)、蜗杆(42)以及连接在蜗轮(41)上的第一螺纹杆(43),所述蜗杆(42)伸出在靠背板(3)外,所述第一螺纹杆(43)平行于推杆(5)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43)上螺纹套设有连接块(44),所述连接块(44)与推杆(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1)设置有两个,各蜗轮(41)均与蜗杆(42)啮合连接;
每个各蜗轮(41)上连接一个第一螺纹杆(43),每个第一螺纹杆(43)上螺纹连接一个连接块(44),所述推杆(5)设置在两个平行的第一螺纹杆(43)之间,并且推杆(5)与两个连接块(44)均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3)内设置有第一装置槽(31)和第二装置槽(32),所述第一装置槽(31)位于第二装置槽(32)的后部;
所述推杆(5)能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装置槽(31)内,所述连接块(44)设置在第一装置槽(31)内;
所述蜗轮(41)、蜗杆(42)设置在第二装置槽(32)内,所述第一螺纹杆(43)的后端限位转动连接在第一装置槽(31)的后壁上,并且第一螺纹杆(43)延伸至第二装置槽(32)内并连接在蜗轮(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43)外套设有第一弹簧(45),所述第一弹簧(45)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装置槽(31)的后壁与连接块(4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内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7),所述限位块(2)内设置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内设置有能外移而抵在限位孔的侧壁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活动板(9),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传动组件(8),所述两个活动板(9)连接在传动组件(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轮(72),以及连接在第一锥齿轮(71)上的驱动杆(73),连接在第二锥齿轮(72)上的第二螺纹杆(74),所述驱动杆(73)伸出在底板(1)外,所述第二螺纹杆(74)向下延伸至限位块(2)的通孔(21)内,所述传动组件(8)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74)上的移动块(81)以及连接在移动块(81)和各活动板(9)之间的活动臂(82),所述活动臂(82)与移动块(81)、活动板(9)均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74)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移动块(81),每个移动块(81)与两个活动板(9)之间均连接有活动臂(8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两个移动块(81)上的活动臂(82)沿水平方向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螺纹杆(74)上对应于两个移动块(81)移动范围的螺纹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沉井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74)上对应于两个移动块(81)的中间固定套设有套环(741),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在每个移动块(81)与套环(74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42)。
CN201922327067.7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Active CN211773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7067.7U CN21177381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7067.7U CN21177381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3815U true CN21177381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7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7067.7U Active CN21177381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3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2996A (zh) * 2021-06-17 2021-08-31 江苏瑞金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沉井施工的辅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2996A (zh) * 2021-06-17 2021-08-31 江苏瑞金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沉井施工的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110B (zh) 一种多功能旋挖机
CN106481278A (zh) 一种旋挖钻头
CN211773815U (zh) 一种沉井施工辅助装置
CN115096647B (zh) 一种石油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
CN112558170B (zh) 一种三维地质勘察装置以及操作方法
CN103277044B (zh) Sdl桩工掘进方法及专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桩工钻机
CN204371098U (zh) 一种液压组合冲击锤钻机
WO2017146170A1 (ja) 地質サンプル採取方法および採取装置
CN116146098A (zh) 一种道路桩基施工钻孔装置
CN217462033U (zh) 高工效多用途旋挖钻斗
CN217011723U (zh) 一种园林工程用自动化挖坑填土装置
CN216198205U (zh) 一种煤矿掘进支护装置
CN207453885U (zh) 一种多功能旋挖机
CN2931755Y (zh) 一种轮式旋挖钻机
CN111577127B (zh) 一种煤矿挖掘装置
CN115405225A (zh) 一种电力工程勘测装置
CN220322755U (zh) 一种岩土工程勘察用土石取样装置
CN109268024B (zh) 用于软硬地层的磁力转换式智能换刀钻切装置
CN112049101A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的地质勘察取样设备
CN215889907U (zh) 用于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取样钻机
CN110686142A (zh) 一种旋挖钻机用减震底座
CN205713947U (zh) 一种冲击钻的抬升装置
CN109750666A (zh) 一种安装接地极的冲击装置
CN105822230B (zh) 旋挖钻机的旋挖辅助装置及旋挖钻机
CN117027669B (zh) 一种旋挖机用浮土清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