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621B -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621B
CN115027621B CN202210722396.5A CN202210722396A CN115027621B CN 115027621 B CN115027621 B CN 115027621B CN 202210722396 A CN202210722396 A CN 202210722396A CN 115027621 B CN115027621 B CN 115027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frame
lander
hanging
full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23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7621A (zh
Inventor
蒋财茂
商建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ping Bo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ping Bo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ping Bo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ping Bo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223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7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08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win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7/00Salvaging of disabled, stranded, or sunken vessels; Salvaging of vessel parts or furnishings, e.g. of safes; Salvaging of other underwater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包括呈镂空结构的顶盖、连接顶盖边缘的吊架、连接顶盖的吊环和配重块;配重块设于顶盖的下方位置且配重块连接吊架。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在控制本体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把层流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入水点和着陆点偏差控制在潜水器的工作范围内,减少成本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陆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海洋事业及海洋科技的大力发展,人们对海洋装备的研发和更新换代越来越广泛,然而装备越多在试验及后期应用期间失沉大海的比例也随之越来越大,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造成严重浪费不说,装备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阻碍技术发展。
因此,人们为了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就必须将失沉大海的装备迸行回收,回收沉入海底的装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国内有载人潜水器可以完成小型轻型装备回收,大部分装备无法失而复得,此时就要依托水面母船绞车进行带缆回收,前提是潜水器要以最短的时间找到母船絞车缆绳挂钩。
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临时的压载铁和现场加工的配重框架将绞车缆绳带入海底。但是,这种配重结构受深度和层流影响严重,入水点与着陆点偏差随着深度增加不断增大,甚至水下作业时间达到预设时间了潜水器仍然不能找到缆绳,浪费时间和下潜次数,效率成倍降低,成本较高,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
我国是海洋大国,发展海洋事业势不可挡,海洋科技发展需要技术不断进步装备研发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高效率回收失沉大海的装备意义重大。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深海立体空间的航天、航空、航海以及水下活动逐渐增多。恶劣的深海环境,使得深海失事事故频发,航行器、武备、潜艇等重要的装备沉入洋底,造成巨大损失。快速高效的深海应急探测搜寻打捞能力,是国家深海活动的重要保障。对于深海失事目标物的探捞问题,一方面深海远离大陆,受其高静水压性和低通透性恶劣环境影响,使其落点判断异常困难,且深海探测搜寻打捞技术复杂度高、作业成本高昂和技术体系缺失;另一方面,沉底的失事装备携带重要信息,必须要快速、高效、尽可能完整的打捞回收。这一矛盾揭示了系统开展深海失事装备探捞技术体系构建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解决了现有着陆器受深度和层流影响严重,实际着落点和预设着落点偏差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包括呈镂空结构的顶盖、连接顶盖边缘的吊架、连接顶盖的吊环和配重块;配重块设于顶盖的下方位置且配重块连接吊架。
进一步,所述顶盖包括方形的框架、框条和设于框架中的顶盖中心板,顶盖中心板的边缘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条框条连接框架;相邻框条之间形成间隙,构成顶盖的所述镂空结构;顶盖中心板的位置高于框架的位置。
进一步,还包括加强条,所述顶盖中心板通过加强条分别连接所述框架的四个角。
进一步,所述顶盖中心板设有吊环孔;所述吊环包括卡环、设于卡环顶部的连接杆和设于连接杆顶端的吊孔;吊环穿过吊环孔且卡环和顶盖中心板活动卡接。
进一步,所述顶盖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所述吊环由钛合金制成。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顶盖下的安装架,4个所述吊架和所述框架的4个角一一对应连接;安装架的外边缘连接吊架和所述加强条;沿着安装架的内边缘,安装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吊架和所述安装架分别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包括竖直部和倾斜部,竖直部的上端连接倾斜部的下端;竖直部的外边缘和倾斜部的外边缘构成所述安装架的外边缘;竖直部的内边缘和倾斜部的内边缘构成所述安装架的内边缘;竖直部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吊架的内壁,倾斜部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加强条的底面。
进一步,所述吊架的截面和所述竖直部的截面构成第一T型梁结构,所述加强条的截面和所述倾斜部的截面构成第二T型梁结构。
进一步,所述配重块采用2条实体的圆柱条垂直交叉构成;配重块4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圆柱条的端面连接所述吊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降低海水腐蚀,使用周期増长,本体底部采用实心圆钢交叉设计而成的配重块,可快速下沉到海底、同时也减少层流影响。吊环和顶盖的连接方式为钛合金万向旋转方式,强度髙且不受着陆器着底方向限制,潜水器水下任意方向可以完成挂缆操作。
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在控制本体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把层流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入水点和着陆点偏差控制在潜水器的工作范围内,减少成本浪费;确保着陆器并非一次性使用产品。吊环的挂钩方式采用进行特殊连接-采用钛合金万向连接的设计避免脱钩。而且下潜快阻力少-重量高、体积小,采用强度高的T型结构梁、圆弧尖顶设计减少水下洋流影响方便潜器作业;安装架和顶盖采用镂空设计,实现多功能支架功能,可搭载电池、照明、相机、信标等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略去吊环和配重块时的底部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R部位沿着A-A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5中V部位沿着B-B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5中T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吊环的正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沿着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顶盖;11、框架;12、框条;13、加强条;131、加强条的底面;14、顶盖中心板;15、吊环孔;2、吊架;21、吊架的内壁;22、吊架的截面;3、吊环;31、卡环;32、连接杆;33、吊孔;4、配重块;41、圆柱条;411、圆柱条的端面;5、安装架;51、安装孔;52、安装架的外边缘;53、安装架的内边缘;54、竖直部;541、竖直部的截面;55、倾斜部;6、第一倒圆角;7、第二倒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11实施例所示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包括呈镂空结构的顶盖1、连接顶盖1边缘的吊架2、连接顶盖1的顶部中心位置的吊环3和配重块4;配重块4设于顶盖1的下方位置且配重块4连接吊架2。
顶盖1包括方形的框架11、框条12、加强条13和设于框架11中的顶盖中心板14,顶盖中心板14的边缘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条框条12连接框架11。相邻框条12之间形成间隙,构成顶盖1的镂空结构。顶盖中心板14通过4条加强条13分别连接框架11的四个角。吊环3设于顶盖中心板14上。顶盖中心板14的位置高于框架11的位置,使得顶盖1呈圆弧尖顶结构。顶盖1采用镂空和圆弧尖顶的设计结构,能减少水下洋流影响,有效减少本实施例的入水点与着陆点的偏差。框架11、框条12、加强条13和顶盖中心板14分别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顶盖中心板14设有吊环孔15。吊环3包括卡环31、设于卡环31顶部的连接杆32和设于连接杆32顶端的吊孔33。吊环3穿过吊环孔15且卡环31和顶盖中心板14活动卡接。卡环31的直径D1是110mm。连接杆32的宽度S1是60mm,吊孔33的孔径D2是30mm。吊环孔的直径D3是62mm。连接杆32的底端和卡环31的连接位置处形成第一倒圆角6,减少应力集中。吊孔33的中心距离卡环31的底面高度H1为210mm。吊环3采用以上结构,实现万向旋转功能。吊环3由钛合金制成。
4个吊架2和框架11的4个角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设于顶盖1下的安装架5,安装架的外边缘52连接吊架2和加强条13,沿着安装架的内边缘53安装架上均匀分布有用于安装其它器械的若干个安装孔51,安装孔51是椭圆形孔,安装孔51的设置是为了安装照明电池底座、照明灯架、摄录像机架、频闪灯架等等器械。吊架2的高度H2是600mm,吊架2的厚度S2是10mm。安装架5的厚度S3是10mm。吊架2和安装架5分别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安装架5包括竖直部54和倾斜部55,竖直部54的上端连接倾斜部55的下端。竖直部54的外边缘和倾斜部55的外边缘构成安装架的外边缘52。竖直部54的内边缘和倾斜部55的内边缘构成安装架的内边缘53。竖直部54的外边缘连接吊架的内壁21,倾斜部55的外边缘连接加强条的底面131。竖直部54的内边缘和倾斜部55的内边缘连接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倒圆角7,避免应力集中。本实施例采用以上结构,吊架的截面22和竖直部的截面541构成强度较高的第一T型梁结构,加强条的截面和倾斜部的的截面构成强度较高的第二T型梁结构。
配重块4采用2条实体的圆柱条41垂直交叉构成。配重块4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圆柱条的端面411连接吊架2的下部内侧。
本实施例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在控制本体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把层流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入水点和着陆点偏差控制在潜水器的工作范围内,减少成本浪费;确保着陆器并非一次性使用产品,挂钩方式采用进行特殊连接-采用钛合金万向连接的设计避免脱钩。
本实施例下潜快阻力少-重量高、体积小,采用强度高的T型结构梁、圆弧尖顶设计减少水下洋流影响方便潜器作业;安装架5和顶盖1采用镂空设计,实现多功能支架功能,可搭载电池、照明、相机、信标等设备。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采用不锈钢材质降低海水腐蚀,使用周期増长,本体底部采用实心圆钢交叉设计而成的配重块4,可快速下沉到海底、同时也减少层流影响。2、吊环3和顶盖1的连接方式为钛合金万向旋转方式,强度髙且不受着陆器着底方向限制,潜水器水下任意方向可以完成挂缆操作。
暴露于海洋环境中的钢构造物中的钢铁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等而受到严重腐蚀,并且海洋中的风、浪、流、潮汐等水体循环运动也使其同时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金属材料的海洋环境腐蚀形式多种多样。故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顶盖(1)、吊架(2)、吊环(3)和配重块(4)的表面分别设有防腐涂层。防腐涂层是采用防腐涂料通过涂装工艺完整地覆盖于钢材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装饰性和防腐蚀功能的薄膜覆盖层。防腐涂料是浪花飞溅区的一种有代表性的防腐方法。采用防腐涂料层具有优良的耐水性、低吸水性、抗离子透过性、抗电渗析性、耐候性、耐化学性、耐磨损性、缓蚀性能等。
作为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防腐涂层包括无机富锌涂料层、焦油环氧涂料层、环氧树脂层、玻璃鳞片涂料层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对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防腐涂层包括无机富锌漆制成的底漆层、覆盖在底漆层上的2~3层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层。该防腐涂层的制作方法包括:先涂50~100μm厚的无机富锌漆,干燥后,再用高压无空气喷枪喷涂2~3次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其中每次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干燥后再涂下一次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内掺膨润土作增稠剂,涂一道即可达200μm,用高压无空气喷枪喷涂2~3次,总膜厚400~600μm,可在海洋环境中使用期达10年以上,防腐效果优良,对钢结构防腐蚀具有重要意义。高压无空气喷枪是一种不同于空气喷涂所使用的特殊的喷枪,枪内没有压缩空气通道。
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按照重量份计算,包含以下成分:100份改性环氧煤焦油沥青、7~12份硫化剂、5~10份膨润土和1~5份促进剂;其中,改性环氧煤焦油沥青是由纳米改性剂对环氧煤焦油沥青进行改性后得到,纳米改性剂与环氧煤焦油沥青的质量比为0.3~0.6:1.0。纳米改性剂为有机锗聚合物/三硒化锆粉末纳米包覆物。防老剂为防老剂ODA、防老剂TMQ、防老剂MB中的至少一种。
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的制备方法为:
S1、按量称取环氧煤焦油沥青并加入至混炼机中,升温至75~100℃,处理0.2~0.5h后,加入纳米改性剂,再次处理1~2h,得到改性环氧煤焦油沥青;
S2、按量称取硫化剂、膨润土加入至改性环氧煤焦油沥青中,升温至110~140℃,继续混炼处理1~2h,得到混炼环氧煤焦油沥青;
S3、将混炼环氧煤焦油沥青移至硫化机中,同时加入按量促进剂,增大压强至1~4MPa,升高温度为140~180℃,处理0.5~1h后,得到厚浆型环氧煤焦油沥青面漆。
本实施例的其它技术参见现有技术。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模块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镂空结构的顶盖(1)、连接顶盖边缘的吊架(2)、连接顶盖的吊环(3)和配重块(4);配重块设于顶盖的下方位置且配重块连接吊架;
所述顶盖(1)包括方形的框架(11)、框条(12)和设于框架中的顶盖中心板(14),顶盖中心板的边缘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条框条连接框架;相邻框条之间形成间隙,构成顶盖的所述镂空结构;顶盖中心板的位置高于框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条(13),所述顶盖中心板(14)通过加强条分别连接所述框架(11)的四个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心板(14)设有吊环孔(15);所述吊环(3)包括卡环(31)、设于卡环顶部的连接杆(32)和设于连接杆顶端的吊孔(33);吊环穿过吊环孔(15)且卡环和顶盖中心板活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所述吊环(3)由钛合金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顶盖(1)下的安装架(5),4个所述吊架(2)和所述框架(11)的4个角一一对应连接;安装架的外边缘(52)连接吊架和所述加强条(13);沿着安装架的内边缘(53),安装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2)和所述安装架(5)分别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5)包括竖直部(54)和倾斜部(55),竖直部的上端连接倾斜部的下端;竖直部的外边缘和倾斜部的外边缘构成所述安装架的外边缘(52);竖直部的内边缘和倾斜部的内边缘构成所述安装架的内边缘(53);竖直部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吊架的内壁(21),倾斜部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加强条的底面(1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的截面(22)和所述竖直部的截面(541)构成第一T型梁结构,所述加强条(13)的截面和所述倾斜部(55)的截面构成第二T型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采用2条实体的圆柱条(41)垂直交叉构成;配重块4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圆柱条的端面(411)连接所述吊架(2)。
CN202210722396.5A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Active CN115027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2396.5A CN115027621B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2396.5A CN115027621B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621A CN115027621A (zh) 2022-09-09
CN115027621B true CN115027621B (zh) 2023-09-19

Family

ID=8312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2396.5A Active CN115027621B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6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2699A (zh) * 2004-03-22 2005-01-12 中国海洋大学 深海海底观测平台
CN106841311A (zh) * 2017-01-18 2017-06-1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一种海床基多点原位长期观测系统
CN109094742A (zh) * 2018-10-24 2018-12-2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适用于全海深的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量装置
CN109383718A (zh) * 2018-09-27 2019-02-26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万米级深海仪器回收装置
CN110217359A (zh) * 2019-06-17 2019-09-10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回收的深海坐底观测站
CN110406645A (zh) * 2019-07-24 2019-11-05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一种深海缆绳运载型着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06160B1 (fr) * 2003-03-26 2007-01-17 Saipem S.A.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stabilisation et de controle de la descente ou remontee d'une structure lourde entre la surface et le fond de la mer
CN206307257U (zh) * 2016-12-27 2017-07-0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深海结构物释放抛载系统
JP6956425B2 (ja) * 2017-03-02 2021-11-02 コリア・マリタイム・ユニバーシティ・インダストリー−アカデミ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ファンデーション 自動離脱式危険表示浮標
CN106956758B (zh) * 2017-04-18 2019-05-21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基于海底大地控制网的多传感器深海方舱
CN109795653B (zh) * 2019-03-28 2020-10-1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可抛载足垫的自适应海底着陆器
CN209305804U (zh) * 2019-07-25 2019-08-27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着陆器布放与回收系统
CN111252223A (zh) * 2020-02-27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水下机器人紧急上浮装置
CN111619771B (zh) * 2020-06-09 2020-11-27 浙江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监测平台重块自动释放装置
CN113968325A (zh) * 2020-07-23 2022-01-25 上海葵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深海近底三脚架观测平台
CN214451760U (zh) * 2021-02-22 2021-10-22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影像采集着陆器
CN113120200A (zh) * 2021-05-21 2021-07-1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可适应海底地貌的新型抗冲击深海着陆器
CN114313171A (zh) * 2021-12-28 2022-04-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海洋监测的海底着陆器
CN114537623B (zh) * 2022-02-18 2023-08-18 山东大学 一种集成水力翼板的深海着陆器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2699A (zh) * 2004-03-22 2005-01-12 中国海洋大学 深海海底观测平台
CN106841311A (zh) * 2017-01-18 2017-06-1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一种海床基多点原位长期观测系统
CN109383718A (zh) * 2018-09-27 2019-02-26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万米级深海仪器回收装置
CN109094742A (zh) * 2018-10-24 2018-12-2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适用于全海深的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量装置
CN110217359A (zh) * 2019-06-17 2019-09-10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回收的深海坐底观测站
CN110406645A (zh) * 2019-07-24 2019-11-05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一种深海缆绳运载型着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621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30876B2 (ja) 海底資源揚収装置
CN109383718B (zh) 一种万米级深海仪器回收装置
CN102826211B (zh) 有效控制潜艇、深潜器上浮系统的装置及沉浮方法
US8671862B2 (en) Device with microbubble-induc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for drag reduction and biofouling prevention and device for biofouling prevention
CN106143818A (zh)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CN102774112B (zh) 海工环境下钢结构的合金树脂复合防腐涂层及其施工工艺
CN106926996A (zh) 闭架便携式小型水下机器人
CN101475046B (zh) 基于l型漂浮平台的大型推进器水下安装工艺
CN105292412B (zh) 伸缩式透明观光潜水艇
CN115027621B (zh) 一种全海深目标打捞着陆器
WO2017043938A1 (ko) 수침 구조물의 방오용 도료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도장 방법
WO2015125660A1 (ja) 耐食性に優れた金属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金属部材の補修材および補修方法
CN105176286A (zh) 一种海洋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
CN202787355U (zh) 分体式挖泥船
CN103819999A (zh) 环氧水性涂料
CN108639260A (zh) 一种多功能子母救援船
CN204713370U (zh) 一种新型海洋浮标
CN110185057A (zh)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钢管桩起吊立桩的工装及施工方法
CN112373670A (zh) 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
CN109703711A (zh) 一种无人值守的海上核电平台
CN206704475U (zh) 一种海参捕捞装备及海参捕捞船
CN1068411A (zh) 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N207537548U (zh) 一种电解铝用阳极保温盖板
CN213168486U (zh) 一种新型浮筒
CN108657394B (zh) 航标船海上作业水下机器人自动化作业装置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