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525B -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525B
CN115027525B CN202110209780.0A CN202110209780A CN115027525B CN 115027525 B CN115027525 B CN 115027525B CN 202110209780 A CN202110209780 A CN 202110209780A CN 115027525 B CN115027525 B CN 115027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assengers
transferred
train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97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7525A (zh
Inventor
李洁
李红五
杨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97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7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1/00Transferring passengers, articles, or freight to and from moving trains; Slipping or coupling vehicles from or to moving tr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1/00Operation of points from the vehicle or by the passage of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06Q10/025Coordination of plural reservations, e.g. plural trip segments, transportation combined with accommod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互联轨道将各支线进行互联,结合乘客的乘车信息动态将乘客导航到指定车厢,并利用转辙机将转接车厢疏通到目的支线,加入到目的支线的列车队列,完成对换乘乘客的自动换乘,其至少可以解决目前换乘过程中产生的中转车站人流较大、安全隐患高、中转设施投资较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换乘方法、一种列车换乘系统、一种终端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因具有不堵车、准时、安全性高等特点,已使其成为广大市民日常出行的优选方式,伴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成熟及应用普及,各地政府已将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作为“新基建”中的重点规划内容。
轨道交通不可避免的就是站台换乘,目前的换乘方式大致可分为同月台换乘、跨月台换乘、楼梯或电动扶梯换乘、大堂换乘、通道换乘等五种方式,其中需要换乘的乘客均需要从列车车厢上走下来经过一段路程才能步入目的支线所在的车厢,造成中转车站人流较大,安全隐患高,中转设施投资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列车换乘方法,不同换乘支线之间设置有互联轨道,包括:
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以及,
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的可换乘支线数量;以及,
基于所述可换乘支线数量划分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所述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包括:
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分别为各个待换乘乘客分配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及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各种类的换乘车厢数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不同种类的换乘车厢进行第一编号;以及,为相同种类的各个换乘车厢进行第二编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达到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列车是否新增待换乘乘客,若是,则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为其分配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判断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分配的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是否存在多个,若是,则获取其中每个换乘车厢的待换乘乘客数量;
选择其中待换乘乘客数量最少的换乘车厢作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以及,
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导航至所述新增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列车换乘系统,不同换乘支线之间设置有互联轨道,包括:
导航模块,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以及,
控制模块,其设置为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获取模块,其设置为获取当前列车的可换乘支线数量;
划分模块,其设置为基于所述可换乘支线数量划分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所述导航模块,包括:
分配单元,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分别为各个待换乘乘客分配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以及,
导航单元,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列车换乘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列车换乘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换乘方法,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对应换乘车厢;以及,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本公开实施例结合乘客的乘车信息动态将乘客导航到指定车厢,并利用转辙机将转接车厢疏通到目的支线,加入到目的支线的列车队列,完成对换乘乘客的自动换乘,其至少可以解决目前换乘过程中产生的中转车站人流较大,安全隐患高及中转设施投资较大等问题。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列车行驶轨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其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公开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目前乘客换乘难,主要是因为目前的轨道交通调度系统大多考虑的是车辆的调度,而没有站在方便乘客快捷到达目的地来组织开展轨道交通运营,通常来说,现有轨道交通系统各条线路各自独立,只是逻辑上的连通,没有形成真正物理层面的各条支线线路轨道连接,且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的信号系统主要包括设备和轨道的信号,缺乏乘客信息,因而无法开展对乘客的调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在城市轨道系统建设中,通过互联轨道将不同支线进行连接形成轨道环网,结合移动网络精准定位、大数据以及自动驾驶等技术,在每趟列车中都设置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换乘车厢,调度系统借助5G精准定位的能力,结合乘客的乘车信息例如目的站信息、当前位置信息以及各车厢承载量现状为每位乘客制定乘车方案,并将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对应的换乘车厢,换乘车厢进入中转道岔区时,通过扳道系统例如转辙机将换乘车厢通过互联轨道连接到相应的换乘支线,换乘车厢通过自动驾驶功能转接至目的支线,加入到目的支线的列车队列,从而自动完成乘客换乘。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有效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疏导乘客流量,解决目前换乘过程中产生的中转车站人流较大、安全隐患高、中转设施投资较大等问题,也是改进传统轨道交通建设模式的新探索。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在不同换乘支线之间设置有互联轨道,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和步骤S102。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支线即为轨道的不同支线,本实施例中,轨道交通中各支线在岔道处通过互联轨道联通,组成物理上通达的轨道交通网。
在步骤S101中,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包括提交了目的地、查询出行方案、还没进站或者还没搭乘上列车的乘客。
具体的,乘客在搭乘前或者搭乘时,利用智能终端输入乘车信息,其中智能终端与列车换乘系统通信,列车换乘系统获取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乘客进入列车后,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及定位技术,对进入车厢的乘客进行人脸识别及定位,获取待换乘乘客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对应的换乘车厢。为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通过将换乘车厢进行分类及编号,对于换乘路线相同的换乘车厢划分为同一类别,需要说明的是,列车换乘系统还可以根据列车的运行数据在不同时段调整换乘车厢数量,以提升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乘坐列车的所有乘客的乘车体验,对于非待换乘乘客,乘客的移动位置信息导流到调度系统后,调度系统可结合乘客所在位置、各车厢的拥挤程度以及乘客目的地等信息,为乘客分配车厢号,并将乘客导航到具体进站口、站台、车厢以及出站口。具体的,可以结合各个乘客出行目的地与出站口距离、车厢停靠位置以及各车厢的乘客数量等信息为乘客分配车厢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不仅对乘客用户进行车厢导航等,还具备对列车车厢的导航功能,通过获取各车厢(包括换乘车厢及非换乘车厢)的停靠位置信息等,引导列车各车厢停靠到相应的站台。
在步骤S102中,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
具体地,在到达转辙位置后,系统先控制换乘车厢与当前列车脱离,再控制转辙机执行转辙操作,将换乘车厢转辙至互联轨道,由于互联轨道与其它支线连通,进而控制换乘车厢行驶至相应的换乘支线,在换乘车厢到达换乘支线上相应位置后,即可通过换乘车厢的自动驾驶功能与换乘列车连接。
相较于当前轨道出行中,换乘乘客至少需要一次在换乘站下车,步行至换乘支线;本实施例基于乘客信息完成对乘客的快速调度,将换乘乘客导航至相应的换乘车厢中,无需乘客上下车完成换乘,大大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提高了乘车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不同支线在换乘站需建设不同进出站口的基础设施投入。
结合图2所示,换乘车厢在进入中转岔道区时,利用转辙机将相应的换乘车厢转辙到相应换乘支线,其中支线可能是图中的支线A或者支线B,在本实施例中,换乘车厢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在转辙机将换乘车厢疏通至相应的目的支线轨道后,通过自动驾驶功能转接至目的支线,然后加入至目的支线的列车队列,可以理解的是,中转岔道区即为列车原轨道即将进入分叉支线的中转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转辙预设时间与换乘车厢进入中转岔道区的位置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列车行使速度、换乘车厢数量等实际情况及现有技术适应性设定转辙预设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场景示意图,通过控制中心设备、骨干通信网、车站设备、轨旁设备以及车载设备共同实现,其中控制中心包括中央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自动列车控制系统);骨干通信网包括DCS网络(Distributed Control,分布式控制);车站设备包括ZC(ZoneController,地面区域控制)、车站ATS及联锁系统;轨旁设备包括无线通信、应答器/地面电子单元LEU、计轴、信号机转辙机;车载设备包括连续级车载系统、点式车载系统及无车载系统等情形。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换乘车厢种类,对于不同换乘线路的乘客,为其分配至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提高换乘效率,具体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01和步骤S402。
在步骤S401中,获取当前列车的可换乘支线数量;
在步骤S402中,基于所述可换乘支线数量划分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所述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即,步骤S101),包括步骤S101a和步骤S101b。
在步骤S101a中,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分别为各个待换乘乘客分配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以及,
在步骤S101b中,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可以理解的是,可换乘支线即为列车行驶主线可转辙支线,根据不同换乘支线划分换乘车厢种类,换乘乘客在进入列车后,直接将换乘乘客分配到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在达到该种类换乘车厢岔道口时,快速转辙到相应的换乘支线上,一方面提升了乘客的换乘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加便于对换乘乘客的管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数量及种类。
其中,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包括列车的历史载客数据,其中历史载客数据中包括各个时段的乘客信息、换乘信息等,由于在不同时段的乘车用户换乘信息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避免换乘车厢种类过多造成非换乘车厢的资源被过多占用,本实施例基于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在不同时段动态调整换乘车厢种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及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各种类的换乘车厢数量。
相应地,本实施例为了避免换乘车厢过于拥挤影响乘客乘车体验,或者车厢过于空荡浪费列车资源,基于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和各种类换乘车厢在不同时段动态调整换乘车厢的数量。例如,1号线列车,有2、3、4号线的换乘支线,划分换乘车厢2、3、4种类,该1号线列车的历史行驶数据中,在下午2:00-2:30的换乘信息中,换乘3号线的人数较多,可以将换乘车厢种类3设置为3个该种类的换乘车厢,换乘车厢种类2、4则为默认数量的换乘车厢,例如为1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引导换乘乘客快速进行相应地换乘车厢,通过为各个换乘车厢进行编号,以提升乘车的乘车体验,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为不同种类的换乘车厢进行第一编号;以及,为相同种类的各个换乘车厢进行第二编号。
例如,对需换乘到2号线的所有换乘车厢用字母编号为A,对需要换乘到3号线的所有换乘车厢用字母编号为B;对编号为A的所有换乘车厢按照其数量编号为1A、2A…nA,对编号为B的所有换乘车厢按照其数量编号为1B、2B…nB。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换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根据换乘车厢的拥挤程度为新增乘客进行换乘车厢匹配,以进一步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具体地,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之前(即,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501中,判断当前列车是否新增待换乘乘客,若是,则执行步骤S502,否则,结束流程。
在步骤S502中,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为其分配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在步骤S503中,判断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分配的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是否存在多个,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否则,直接将该待换乘乘客导航至该换乘车厢中,并结束流程。
在步骤S504中,获取其中每个换乘车厢的待换乘乘客数量;
在步骤S505中,选择其中待换乘乘客数量最少的换乘车厢作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以及,
在步骤S506中,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导航至所述新增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实时掌握乘客数,每列车的车厢感应设备,每进入一名乘客,计数器加1,乘客下车时,计数器减2;要进入互联轨道时,系统将换乘车厢导航到目的支线,通过联锁系统并队入支线车辆。对于站台,每个站台各车厢的停靠区都有经纬度信息,调度系统会根据乘客终端的移动位置信息,车厢拥挤程度引导乘客进入指定车厢停靠区乘车。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列车换乘系统,不同换乘支线之间设置有互联轨道,如图6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导航模块61,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
转辙模块62,其设置为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获取模块,其设置为获取当前列车的可换乘支线数量;
划分模块,其设置为基于所述可换乘支线数量划分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所述导航模块61,包括:
分配单元,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分别为各个待换乘乘客分配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以及,
导航单元,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其设置为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第一调整模块,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在一种,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其设置为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第二调整模块,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及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各种类的换乘车厢数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编号模块,其设置为为不同种类的换乘车厢进行第一编号;以及,为相同种类的各个换乘车厢进行第二编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判断模块,其设置为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之前,判断当前列车是否新增待换乘乘客,若是,则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为其分配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所述判断模块还设置为,判断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分配的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是否存在多个,若是,则获取其中每个换乘车厢的待换乘乘客数量;
选择模块,其设置为选择其中待换乘乘客数量最少的换乘车厢作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以及,
所述导航模块还设置为,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导航至所述新增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
在实际应用中,乘客用户在手机上打开乘车系统,输入乘客信息,包括目的地,列车换乘系统根据车辆现行线路运行状况返回乘客乘车方案,主要包括起始站、进站口、车厢号、终点站、出口站、票资,所需时间;乘客依据导航信息刷卡经由指定站台,进入指定车厢;到达目的地后,系统会导航乘客刷卡后到达出站口结束此次出行。本实施例利用5G精准定位能力,列车换乘系统可依据乘客目的站信息,以及各车厢的拥挤程度,为乘客分配最优搭乘车厢,对于需要换乘的乘客,可引导乘客到搭乘换乘车厢。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乘客的移动终端信令(乘车信息及位置信息)导入列车换乘系统,可以完善并提升乘客信息管理系统(PIS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能力,推动乘客实名制、支付、交通轨迹追溯等能力;通过将乘客的移动终端信令导入列车换乘系统,可协助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单位开展面向乘客的服务运营,对于常客,可结合乘客出行习惯,交通忙闲时情况,为乘客制定错峰出行及优惠票资方案,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的同时,提升客户出行体验;可及时根据列车中各车厢乘客数对乘客进行分流;可根据学习算法规划对每条线路的车厢数目进行动态调度;可依据乘客的移动轨迹信息,建立市民出行数据库,以帮助轨道交通单位优化提升线路调度能力,提升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71和处理器72,所述存储器7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72运行所述存储器7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72执行所述的列车换乘方法。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列车换乘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列车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换乘支线之间设置有互联轨道,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的可换乘支线数量;
基于所述可换乘支线数量划分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以及,
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
在达到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列车是否新增待换乘乘客,若是,则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为其分配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判断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分配的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是否存在多个,若是,则获取其中每个换乘车厢的待换乘乘客数量;
选择其中待换乘乘客数量最少的换乘车厢作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以及,
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导航至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包括:
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分别为各个待换乘乘客分配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
基于当前列车的历史运行数据及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按照不同时段调整各种类的换乘车厢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不同种类的换乘车厢进行第一编号;以及,为相同种类的各个换乘车厢进行第二编号。
6.一种列车换乘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换乘支线之间设置有互联轨道,包括:
获取模块,其设置为获取当前列车的可换乘支线数量;
划分模块,其设置为基于所述可换乘支线数量划分当前列车中换乘车厢种类;
导航模块,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及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的换乘车厢;以及,
控制模块,其设置为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时,控制扳道系统将所述换乘车厢转辙至所述互联轨道所连通的相应换乘支线,以使所述换乘车厢联锁至相应换乘支线上的换乘列车上;
判断模块,其设置为在到达换乘车厢的预设转辙位置之前,判断当前列车是否新增待换乘乘客,若是,则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为其分配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所述判断模块还设置为,判断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分配的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是否存在多个,若是,则获取其中每个换乘车厢的待换乘乘客数量;以及,
选择模块,其设置为选择其中待换乘乘客数量最少的换乘车厢作为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
所述导航模块还设置为,基于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导航至所述新增待换乘乘客的换乘车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模块,包括:
分配单元,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乘车信息分别为各个待换乘乘客分配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以及,
导航单元,其设置为基于当前列车上所有待换乘乘客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将各个待换乘乘客导航至其对应种类的换乘车厢。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换乘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换乘方法。
CN202110209780.0A 2021-02-24 2021-02-24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27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780.0A CN115027525B (zh) 2021-02-24 2021-02-24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780.0A CN115027525B (zh) 2021-02-24 2021-02-24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525A CN115027525A (zh) 2022-09-09
CN115027525B true CN115027525B (zh) 2023-06-20

Family

ID=83117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9780.0A Active CN115027525B (zh) 2021-02-24 2021-02-24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5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4740A1 (de) * 2006-04-30 2007-11-08 Uwe Stahn Aktives schienengebundenes transportsystem
DE102007038345A1 (de) * 2007-03-13 2008-09-18 Yu-Lun Peng Schienenfahrzeug und Methode zum Transport von Fahrgästen
WO2013003911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Shuttle Rail Company Pty Ltd Method of rail system operation
CN103465915A (zh) * 2013-09-30 2013-12-25 福州大学 基于站点无停留地铁的物联网车厢调度的实现方法
CN106004923A (zh) * 2016-08-02 2016-10-12 赵移风 全自动运行的点到点无人驾驶专车轨道交通系统
WO2020089679A1 (ar) * 2018-11-02 2020-05-07 خضرو، كريم نظام لانتقال الركاب بين مترويين متتالين اثناء الحركة بين المحطا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57103A (fr) * 1969-10-24 1971-03-16 Automatisme & Technique Installation de transport en continu
CH562112A5 (zh) * 1971-07-09 1975-05-30 Alimanestianu Mihai
ES2159466B1 (es) * 1999-05-20 2002-04-16 Trans Non Stop S L Instalacion para la entrada y salida de viajeros en transportes urbanos
US20020134277A1 (en) * 2000-11-03 2002-09-26 Illguth Frank J. Bullet train which permits passeng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without stopping
US20030192450A1 (en) * 2001-03-05 2003-10-16 John Wood Train management system
DE10239583B3 (de) * 2002-08-28 2004-01-08 Christian Pape Variables Verbundsystem für spurgebundene Fahrzeuge zum Austausch von Fahrgästen und Gütern
US7082879B2 (en) * 2004-06-14 2006-08-01 Alt John D Method for a single guidelane, bidirectional, passenger carrying tramcar system
DE102005059442A1 (de) * 2005-12-13 2007-06-14 Christian Pape Zugsystem für Entkuppel- und Rendezvous-Manöver zur Realisierung des zielreinen Fahrens mit kurzen internen Umsteigewegen und hohen Transportkapazitäten der Shuttles
EE05774B1 (et) * 2014-06-19 2016-07-15 Fjodor Voitra Süsteem ja meetod reisijate rongi sisenemiseks ja rongist väljumiseks ilma rongi peatumiseta rongijaamas
US20170349190A1 (en) * 2016-04-27 2017-12-07 Andrew Kurt Deutchman Autonomous Rail Coupling Shuttle System (A.R.C.S System)
WO2018071991A1 (en) * 2016-10-22 2018-04-26 Adam Pusch An improve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ntrol system
US20190054929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Shawn Yao Non-stop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9501810A (zh) * 2017-09-14 2019-03-22 天津掌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不停车乘客安全换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63008A (zh) * 2017-12-13 2018-06-15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动态搭乘交通工具的轨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32933B (zh) * 2018-11-21 2020-09-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及交通系统
CN109878549A (zh) * 2019-03-27 2019-06-14 王云亮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CN112183889B (zh) * 2020-10-26 2023-06-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乘坐路线推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4740A1 (de) * 2006-04-30 2007-11-08 Uwe Stahn Aktives schienengebundenes transportsystem
DE102007038345A1 (de) * 2007-03-13 2008-09-18 Yu-Lun Peng Schienenfahrzeug und Methode zum Transport von Fahrgästen
WO2013003911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Shuttle Rail Company Pty Ltd Method of rail system operation
CN103465915A (zh) * 2013-09-30 2013-12-25 福州大学 基于站点无停留地铁的物联网车厢调度的实现方法
CN106004923A (zh) * 2016-08-02 2016-10-12 赵移风 全自动运行的点到点无人驾驶专车轨道交通系统
WO2020089679A1 (ar) * 2018-11-02 2020-05-07 خضرو، كريم نظام لانتقال الركاب بين مترويين متتالين اثناء الحركة بين المحطا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重庆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研究;魏滟玲;;铁道运营技术(01);56-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525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5373B (zh) 一种面向整体道路网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
CN101378943B (zh) 管理铁路系统中的拥挤的方法
Wang et al. Efficient bilevel approach for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with stop-skipping
CN105006145B (zh) 一种出租车引导调度系统
US201901084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erate smart mass transit systems with on-demand rides, dynamic routes and coordinated transfers
US6754580B1 (en) System for guiding vehicles
US4092718A (en) Computerized dispatching system
CN107331200A (zh) 一种cbd地下车库停车智能引导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633694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停车管理系统
CN104298236A (zh) 智能公交系统的行程规划和管理方法
CN104269048A (zh) 智能公交系统的动态调度和时刻管理
JP2022003560A (ja) 情報管理方法及び情報管理装置
WO2012025012A1 (zh) 以乘客出行为导向的智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02114861A (zh) 区域无线网络传递信息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
CN112693505B (zh) 一种单方向阻塞条件下的地铁列车运行调整方法及系统
CN205384755U (zh) 城市公交智能系统
CN105489047B (zh) 城市公交智能系统
Csiszár et al. Demand-capacity coordination method in autonomo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Gallo et al.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rriages in virtually coupled trains
CN109523064B (zh) 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
CN115027525B (zh) 列车换乘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Gallo et al.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passenger railway services with virtually coupled trains
CN113450242A (zh) 一种路径偏离式公交调度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9625036B (zh) 一种非通信车车次窗的推算处理方法
CN114554412B (zh) 一种基于动态站点的公交车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