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5377B -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5377B
CN115025377B CN202210463091.7A CN202210463091A CN115025377B CN 115025377 B CN115025377 B CN 115025377B CN 202210463091 A CN202210463091 A CN 202210463091A CN 115025377 B CN115025377 B CN 115025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catheter
inlet pipe
conduit
elastic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30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5377A (zh
Inventor
吴晶
王嘉森
李俊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04630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5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5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5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5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5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a balloon suitable for drug delivery, e.g. by using holes for delivery, drug coating or membra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套设于第二导管外侧,使得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夹层;第一导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有球囊,第一导管上设置有与球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球囊上设置有吸附层;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上设置有喷药口,所述喷药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一导管之间有间距;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夹层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咽喉上药装置使用时,可手持第一导管将球头推入耳鼻咽喉的腔室内至患病部位,通过给进液管提供高压药液的方式使得药剂喷射在患病部位,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疾病是常见的疾病,在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时,经常会对患病部位上药消炎,在对耳鼻咽喉进行上药消炎时,医护人员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使用喷射的方式,比如使用喷剂治疗鼻炎,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外部向内部喷射,大量药剂喷射在患病部位外侧,造成浪费,并且对于体液(比如鼻涕、唾液)积聚较多的情况下,喷射的药剂和很容易被体液快速带走,影响疗效;
另一种方式是医护人员用镊子夹住带有药液或药粉的棉签送入患病部位后将棉签固定在患病部位一定时间后取下,这种方式,一是固定棉签不方便,二是由于耳鼻咽喉的腔道往往存在拐弯部位,一旦患病部位在弯曲部位,使用镊子很难将棉签对准患病部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侧,使得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第一导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有球囊,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球囊上设置有吸附层;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上设置有喷药口,所述喷药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一导管之间有间距;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夹层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为海绵层或棉层。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球囊靠近外部边缘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对应所述喷药口的位置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或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或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球囊上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的一端与所述球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球囊上对应所述弹性管内侧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
优选的,所述球囊上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两端或者四周与所述球囊连接,所述球囊上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所述弹性片与所述薄弱部之间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球囊靠近边缘位置部分的宽度小于中间位置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球囊的中心位置,所述球囊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于第一导管上;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弹性片的中心位置,所述弹性片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管上,并且与所述球囊的后端之间有间距;所述弹性片的前端与所述球囊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靠近边缘位置部分与球囊中间位置部分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球囊的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管靠近所述球囊宽度较大的一侧设置;所述吸附层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宽度较小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管的前端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未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球囊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吸附层的位置;所述球囊的后端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所述球囊上靠近薄弱部的位置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位于所述薄弱部靠近所述吸附层的一侧,所述拉线未与所述球囊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球囊上设置有用于罩住所述薄弱部的弹性罩体。
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咽喉上药装置使用时,可手持第一导管将球头推入耳鼻咽喉的腔室内至患病部位,通过给进液管提供高压药液的方式使得药剂喷射在患病部位,节约资源;
对于体液较多的情况,可将吸附层上涂抹或喷射药液,然后通过球体带动球囊至患病位置,通过进气管提供气体使得球囊膨胀,将吸附层抵在患病部位,停留一段时间使得药剂产生作用即可,在作用于鼻腔的情况下,可通过进液管实现鼻腔通气,该方式同样适用于使用药粉的方式,由于第二导管直径小于第一导管,因此相对于第一导管容易变形,因此在球体在到达耳鼻咽喉的腔道拐弯处受阻挡时,第二导管在球体和第一导管之间的部分容易变形使得球体能够沿腔道拐弯部分继续移动,进而带动气囊位置到达拐弯部位,从而便于吸附层对准患病部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夹层3、球囊4、通气孔5、球体6、喷药口7、进液管8、进气管9、吸附层10、第一接头11、第一阀门12、第二接头13、第二阀门14、弹性管15、弹性片16、拉线17、弹性罩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可使用现有的医用塑料导管材料制作即可,所述第一导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侧,使得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夹层3;所述第一导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有球囊4,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5,所述球囊上设置有吸附层10,其中吸附层可以为海绵层或棉层等;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球体6,所述球体上设置有喷药口7,所述喷药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一导管之间有间距;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进液管8和进气管9,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夹层连通。一般的,所述吸附层可设置于所述球囊靠近外部边缘的位置,应所述喷药口的位置设置。
上述的耳鼻咽喉上药装置使用时,可手持第一导管将球头推入耳鼻咽喉的腔室内至患病部位,通过给进液管提供高压药液的方式使得药剂喷射在患病部位,节约资源;
对于体液较多的情况,可将吸附层上涂抹或喷射药液,然后通过球体带动球囊至患病位置,通过进气管提供气体使得球囊膨胀,将吸附层抵在患病部位,停留一段时间使得药剂产生作用即可,在作用于鼻腔的情况下,可通过进液管实现鼻腔通气,该方式同样适用于使用药粉的方式,由于第二导管直径小于第一导管,因此相对于第一导管容易变形,因此在球体在到达耳鼻咽喉的腔道拐弯处受阻挡时,第二导管在球体和第一导管之间的部分容易变形使得球体能够沿腔道拐弯部分继续移动,进而带动气囊位置到达拐弯部位,从而便于吸附层对准患病部位。该鼻喉消炎装置使用时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时可配合内窥镜使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进液管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接头11,所述第一接头或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2;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接头13,所述第二接头或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4,这样可通过第一阀门控制进液管的开闭,第一接头便于连接相应的供液装置,通过第二阀门控制进气管的开闭,第二结构便于连接相应的供气装置。
实施例2,申请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以下结构:参见图3,所述球囊上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管15,弹性管可使用与球囊相同的材料制作,所述弹性管的一端与所述球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球囊上对应所述弹性管内侧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其中薄弱部可以设置为厚度略小于其它位置的厚度的形式,或者设置十字痕的形式等现有形式,这样一旦球囊内气体压力过大,薄弱部会首先损坏,气体进入弹性管,使得气体向后端定向流动,防止球囊直接不定向爆炸冲击患病部位。
实施例3,申请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以下结构:参见图4,所述球囊上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片16,弹性片可使用和球囊相同的材料制作,所述弹性片四周与所述球囊连接,所述球囊上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所述弹性片与所述薄弱部之间有间距。该结构原理和实施例2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作为一种变形,弹性片仅仅两端与所述球囊连接,这样,薄弱部被破坏时,薄弱部会形成对气流的阻挡,防止气流快速排出使得气囊对患病部位反向拉动造成二次伤害。该结构还适用于第二阀门使用单向阀的结构,使用单向阀便于气囊进气,在气囊使用完毕后可使用破坏薄弱部的方式使得气囊逐渐放气缩小,便于取出装置。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球囊靠近边缘位置部分的宽度小于中间位置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球囊的中心位置,所述球囊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于第一导管上;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弹性片的中心位置,所述弹性片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管上,并且与所述球囊的后端之间有间距;所述弹性片的前端与所述球囊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靠近边缘位置部分与球囊中间位置部分的连接处,该结构更容易保持弹性片与薄弱部之间有间距,在弹性片实现阻挡气流的作用的同时,有利于气体排放,防止开始排气时弹性片与球囊贴合紧密而完全阻止气囊排气。上述实施例2和实施例3尤其适用于鼻子或喉咙消炎。
实施例4,申请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以下结构:参见图4,所述球囊的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管靠近所述球囊宽度较大的一侧设置;所述吸附层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宽度较小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管的前端连接有弹性片16,本实施例中弹性片宽度也可以设置的稍微窄一些即设置成弹性条,所述弹性片未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球囊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吸附层的位置;所述球囊的后端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所述球囊上靠近薄弱部的位置连接有拉线17,所述拉线位于所述薄弱部靠近所述吸附层的一侧,所述拉线未与所述球囊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球囊上设置有用于罩住所述薄弱部的弹性罩体18,弹性罩体也可以设置为上述的弹性管结构、弹性片结构或者弹性管未与球囊连接的一端封闭的结构,上述结构使用方式可以参照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使用方式,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使用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球囊到达患病部位附近后给球囊充气的过程中若吸附层与患病部位有些许偏差时,尤其是偏向前时,通过拉动拉线的方式可微调吸附层的位置;在装置使用完毕后可通过拉动拉线的方式使得球囊在薄弱部位受拉力破坏;此外,在有鱼刺等骨物卡在嗓子部位时,可以将球囊挡在骨物的前端,使用其它工具将骨物取出,防止骨物在取出的过程中滑落进入喉咙以下部位;也可以将球囊前端对应骨物后逐渐给球囊充气,并调节球囊位置使得骨物位于弹性片和球囊之间的位置,将球囊充满气后,形成对喉咙的支撑,拉动拉线使得球囊变形进而使得弹性片和球囊贴合的更紧,夹紧骨物,同时变形的过程中骨物随着球囊变形而移动,并且由于球囊的支撑使得骨物更容易脱离喉咙,这样同时拉动第一导管将骨物带出,使用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所述第一导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侧,使得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夹层(3);
所述第一导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有球囊(4),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5),所述球囊上设置有吸附层(10);
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球体(6),所述球体上设置有喷药口(7),所述喷药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一导管之间有间距;
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进液管(8)和进气管(9),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夹层连通;
所述球囊的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
所述第一导管靠近所述球囊宽度较大的一侧设置;
所述吸附层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宽度较小的一侧;
所述第一导管的前端连接有弹性片(16),所述弹性片未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球囊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吸附层的位置;
所述球囊的后端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所述球囊上靠近薄弱部的位置连接有拉线(17),所述拉线位于所述薄弱部靠近所述吸附层的一侧,所述拉线未与所述球囊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海绵层或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球囊靠近外部边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对应所述喷药口的位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接头(11),所述第一接头或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2);
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接头(13),所述第二接头或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上设置有用于罩住所述薄弱部的弹性罩体(18)。
7.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所述第一导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侧,使得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夹层(3);
所述第一导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有球囊(4),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5),所述球囊上设置有吸附层(10);
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球体(6),所述球体上设置有喷药口(7),所述喷药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一导管之间有间距;
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进液管(8)和进气管(9),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夹层连通;所述球囊上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片(16),所述弹性片的两端或者四周与所述球囊连接,所述球囊上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位置设置有薄弱部,所述弹性片与所述薄弱部之间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靠近边缘位置部分的宽度小于中间位置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球囊的中心位置,所述球囊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于第一导管上;
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弹性片的中心位置,所述弹性片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管上,并且与所述球囊的后端之间有间距;
所述弹性片的前端与所述球囊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靠近边缘位置部分与球囊中间位置部分的连接处。
CN202210463091.7A 2022-04-29 2022-04-29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Active CN115025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3091.7A CN115025377B (zh) 2022-04-29 2022-04-29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3091.7A CN115025377B (zh) 2022-04-29 2022-04-29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5377A CN115025377A (zh) 2022-09-09
CN115025377B true CN115025377B (zh) 2023-11-10

Family

ID=8311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3091.7A Active CN115025377B (zh) 2022-04-29 2022-04-29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537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47559Y (zh) * 2008-01-29 2008-11-12 孙英信 一种双腔二囊肠瘘治疗导管
CN103007425A (zh) * 2012-11-13 2013-04-03 浦易(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球囊系统
CN103311872A (zh) * 2013-06-28 2013-09-18 3M中国有限公司 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
CN204765777U (zh) * 2015-04-30 2015-11-1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鼻腔通气止血器
CN106137494A (zh) * 2016-07-30 2016-11-23 陈晓阳 一种体内定位防返流球囊
CN107530533A (zh) * 2015-03-25 2018-01-02 丹麦国家医院 用于连续神经阻滞的顶端带球囊的导管
CN109481829A (zh) * 2018-12-28 2019-03-19 杨振九 鼻窦球囊导管
CN210095825U (zh) * 2018-03-28 2020-02-21 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腔止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47559Y (zh) * 2008-01-29 2008-11-12 孙英信 一种双腔二囊肠瘘治疗导管
CN103007425A (zh) * 2012-11-13 2013-04-03 浦易(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球囊系统
CN103311872A (zh) * 2013-06-28 2013-09-18 3M中国有限公司 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
CN107530533A (zh) * 2015-03-25 2018-01-02 丹麦国家医院 用于连续神经阻滞的顶端带球囊的导管
CN204765777U (zh) * 2015-04-30 2015-11-1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鼻腔通气止血器
CN106137494A (zh) * 2016-07-30 2016-11-23 陈晓阳 一种体内定位防返流球囊
CN210095825U (zh) * 2018-03-28 2020-02-21 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腔止血装置
CN109481829A (zh) * 2018-12-28 2019-03-19 杨振九 鼻窦球囊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5377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8169B2 (en) Urinary catheter assembly having a sleeve attached between a connector and a handle
US202302558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discharged urine
US9131988B2 (en) Self positioning tracheal tube clearance mechanism using skives
EP0692273B1 (en) Nebulizing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AU2017267625B2 (en) Catheter dynamic tip occlusion
RU2537944C2 (ru) Аспир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расположенная ниже голосовой щели
CN111902182B (zh) 女用导管定位器末梢
AU2016326490B2 (en) A dual port tube for suction and feeding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50209239A1 (en) Nasogastric tube
TWI653066B (zh) 包含氣管導管及抽吸裝置之氣管導管系統
WO2014166136A1 (zh) 多腔道一体式可插内窥镜的喉罩
CN115025377B (zh) 耳鼻咽喉上药装置
US20180369526A1 (en) Airway Suction Inlet Port
US20190232007A1 (en) Endotracheal tube stylet
CN212679825U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CN214550584U (zh) 一种插管组件
CN211132663U (zh) 一种生物玻璃粉末腔道给药装置
CN110585543A (zh)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CN113491817A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