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9825U -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9825U
CN212679825U CN202020502076.5U CN202020502076U CN212679825U CN 212679825 U CN212679825 U CN 212679825U CN 202020502076 U CN202020502076 U CN 202020502076U CN 212679825 U CN212679825 U CN 212679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atheter
medical catheter
distal end
lu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20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鑫建
王雄伟
黄基锐
柳逸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20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9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9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9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所述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在将所述导管本体推送至患者体内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管体支撑所述第一管体,避免所述导管本体弯折,提供所述医用导管的推送性和可控性。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背景技术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会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粘连性肠梗阻中部分为小肠梗阻,既往的调查统计显示小肠梗阻占肠梗阻的40%左右。
目前对于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过程主要是将导管由鼻腔插入患者的胃部,调整患者的体位,使导管通过胃部大弯,然后进入到小肠留置部位,再依靠小肠的蠕动将导管携带至梗阻部位。在导管从留置部位到达梗阻部位期间,采用抽吸装置进行负压吸引,以使肠内容物从导管中排出。在该治疗过程中,导管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3-14天,对于蠕动较弱的患者,留置时间会更长。现有的用于治疗肠梗阻的导管质地较软,在将其推送至梗阻部位的过程中以及在患者体内留置时,导管容易出现弯折,存在可控性、推送性不佳,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在将该医用导管导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该导管不易弯折,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推送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邵氏硬度为50A-98A,所述第二管体的邵氏硬度为62D-83D。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所述第二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近端从所述第一近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
可选地,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约束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远端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远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腔的腔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向所述第一内腔延伸形成的台阶,所述台阶抵靠在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近端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管体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近端上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部分腔壁形成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向所第一远端移动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形成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内径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所形成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最小内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到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远端的距离为所述导管本体之长度的20%-75%。
可选地,制造所述第一管体的材料包括聚氨酯、硅胶、硅橡胶、橡胶、聚氯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制造所述第二管体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其他聚烯烃类材料、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岐管和球囊,所述歧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位置上,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位置上,且所述球囊与所述歧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径为5mm~6mm,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为3mm~4mm
可选地,所述医用导管为消化道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高一种医用系统,包括导丝和如权前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第二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导丝穿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导管及治疗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前述的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即,将所述导管本体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内层结构的硬度大于外层结构的硬度,这样一来,在将所述导管本体导入患者体内时,所述第一管体与人体组织接触,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伤,而所述第二管体对所述第一管体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所述导管本体出现弯折,提高所述导管本体的可控性和推送性。而且,该医用导管对于肠蠕动减弱的患者而言,可减少所述导管本体留置在患者体内的时间,对于肠蠕动消失的患者而言,该导管本体依然可以顺利地输送至患者体内,进而对肠梗阻进行治疗。
第二、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在导管本体输送至患者体内预定部位后,可将所述第二管体从所述第一管体中拆卸并回撤至患者体外,从而仅将所述第一管体留置于患者体内,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径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局部轴向剖视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第一内腔之腔壁上的限位台阶;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第二远端的凸部;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第一内腔之腔壁形成的锥形面,且第二近端未形成锥形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第一内腔之腔壁形成的锥形面,第二近端形成为与锥形面相匹配的锥形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第一内腔之腔壁形成的锥形面,第二近端形成为与锥形面不匹配的锥形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导管本体;
110-第一管体,111-第二抽吸孔,120-第二管体,130-限位结构,140-歧管,150-球囊;
200-球囊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装置的操作者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所述医用导管可沿人体的自然腔道导入患者体内预定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导管可以是消化道导管,所述预定位置例如可以是肠梗阻的位置,这样所述医用导管可用于治疗肠梗阻,即所述医用导管可以是肠梗阻导管,为便于描述,以下以所述医用导管为肠梗阻导管为例进行介绍。请参考图1及图2,所述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100,所述导管本体100包括第一管体110和第二管体120,所述第一管体110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120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110的硬度。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110的硬度可介于50A-98A之间,例如51A、55A、60A、65A、70A、76A、80A、90A、98A。所述第二管体120的硬度可介于62D-83D之间,例如62D、65D、68D、70D、72D、75D、80D、83D等。
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设置在外层的第一管体110质地较软,在将该导管本体100导入患者体内时,所述第一管体110与人体组织接触,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质地较硬的第二管体120设置于内层,可对所述第一管体11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导管本体100在人体内例如肠道内穿行时不易弯折,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推送性。特别地,采用所述医用导管治疗肠梗阻,对于肠蠕动减弱的患者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导管本体100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比传统导管的留置时间要短,对于已丧失肠蠕动的患者而言,操作者利用所述第二管体120对所述第一管体110的支撑性,仍可将所述导管本体100送至梗阻部位而进行肠梗阻的治疗。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110的外径为5mm-6mm,所述第二管体120的外径为3mm-4mm。用于制造所述第一管体1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硅胶、硅橡胶、橡胶、聚氯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管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第一近端为开口端。用于制造所述第二管体1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或其他聚烯烃类材料、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120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且所述第二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管体120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第二内腔。将所述第二管体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时,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可用于穿设导丝。所述导丝用于引导所述导管本体100进入到患者体内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1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当所述导管本体100到达患者体内的预定部位时,操作者可从所述第一近端抽出所述第二管体120,从而仅将所述第一管体110留置于患者体内,进一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因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120的所述第二近端从所述第一管体110的所述第一近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以便于抽拔所述第二管体120,通常所述第二近端仅需要略微凸出所述第一近端即可。
一般地,只要所述第二管体120之第二远端保持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医用导管就可以正常使用。但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管体110之第一远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20之第二远端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为所述导管本体100之轴向长度的20%-75%,例如20%、35%、40%、45%、55%、60%、70%、75%等。即,所述导管本体100被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部分为单层结构,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部分则为双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本体100还包括限位结构130,所述限位结构130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管体110与所述第二管体1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所述第二管体120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向所述第一管体110的所述第一远端移动而使所述第二远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根据实际情况,所述限位结构130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13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20上,例如所述第二管体120之第二近端上设有沿所述第二管体12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部,所述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管体110的第一近端上,以使所述第二管体120不能继续向第一远端移动。本实施例中,所示凸部可以沿所述第二管体120的周向环绕一周,也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子凸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的腔壁上,例如,请参考图4,所述限位结构130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之腔壁上并沿所述第一管体110的径向向所述第一内腔延伸的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第二管体120的第二远端抵靠,从而避免所述第二管体120沿所述第一内腔之轴向向所述第一远端移动。或者,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130是所述第一内腔的腔壁上所形成的锥形面,通过设置所述锥形面使得所述内腔的横截面积沿从所述第一近端到所述第一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所述第二管体120的所述第二远端可抵靠在所述锥形面上,以使所述第二管体120不能继续向所述第一远端移动。采用所述锥形面作为所述限位结构130时,所述第二远端也可以设置为锥形结构,请参考图6及图7,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远端形成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130处的内径相匹配,而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远端所形成的锥形结构的外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130处的最小外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130处的内径,即图7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远端形成的锥形结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130处的内径不匹配。另外,当所述限位结构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之腔壁上时,所述限位结构130的具体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所述限位结构130可设置在所述第一远端的端部,或者所述限位结构130到所述第二远端之端部的距离在所述导管本体100的轴向长度的20%-75%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歧管140和球囊150,所述歧管140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10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球囊阀。所述球囊15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10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位置处,更为具体地,所述球囊150设置于所述分界区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且所述球囊150的直径介于30mm-40mm之间,长度介于4cm-5cm之间。所述球囊150与所述歧管140连通。
另外,所述第一管体110位于所述球囊150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还设置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包括第一抽吸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抽吸孔111,所述第一抽吸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远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抽吸孔11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10的侧壁上。
下面介绍利用所述医用导管治疗肠梗阻的过程。
首先将所述导管本体100穿设在导丝上,并且将所述歧管140与球囊阀例如注射器连接,将所述第一近端与一抽吸装置例如医用气泵、负压装置连接。
之后,在X射线装置的监视下沿所述导丝将所述导管本体100推送至患者体内的预定位置,在此过程中,球囊阀向所述球囊150中充气,以使所述球囊膨胀,所述球囊150膨胀可用于撑开粘连的肠道,从而使得所述导管本体100可行进至预定位置。同时,所述抽吸装置产生负压,以将肠内容物从所述第一抽吸孔及所述第二抽吸孔111中抽吸至所述导管本体100中并排出体外。
在所述导管本体100输送到位后,从所述第一近端抽出所述第二管体120,仅将所述第一管体110留置于患者体内。
在所述第一管体110的留置时间内,采用所述抽吸装置抽吸肠内容物以排出体外。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用系统,所述治疗装置包括导丝(图中未示出)和如前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导丝穿设在所述第二内腔中。
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管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歧管140和球囊150,所述歧管14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10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部位,所述球囊15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10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部位,且所述球囊150与所述歧管140连通。所述治疗装置还包括球囊阀200和抽吸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球囊阀200与所述歧管140连接,以用于向所述球囊150充气,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第一管体110之第一近端连接,用于产生负压而抽吸肠内容物。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邵氏硬度为50A-98A,所述第二管体的邵氏硬度为62D-83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所述第二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近端从所述第一近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约束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远端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远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的腔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向所述第一内腔延伸形成的台阶,所述台阶抵靠在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近端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管体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近端上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部分腔壁形成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向所第一远端移动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形成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内径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所形成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最小内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到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远端的距离为所述导管本体之长度的20%-75%。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第一管体的材料包括聚氨酯、硅胶、硅橡胶、橡胶、聚氯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制造所述第二管体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歧管和球囊,所述歧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位置上,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位置上,且所述球囊与所述歧管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径为5mm~6mm,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为3mm~4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导管为消化道导管。
17.一种医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第二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导丝穿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
CN202020502076.5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Active CN212679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076.5U CN212679825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076.5U CN212679825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9825U true CN212679825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2076.5U Active CN212679825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98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3766A1 (zh) * 2020-04-08 2021-10-14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3766A1 (zh) * 2020-04-08 2021-10-14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09239A1 (en) Nasogastric tube
US5389074A (en) Body insertion tube with anesthetic jacket
US4356824A (en) Multiple lumen gastrostomy tube
US6878142B2 (en) System for aspirating and irrigating tract wounds
US4881542A (en) Tubular flexible probe for introduction into the trachea and, respectively, into the bronchial system
US5788680A (en) Dual-lumen suction catheter with multiple apertures in the vent lumen
AU2017267625B2 (en) Catheter dynamic tip occlusion
EP2026742A2 (en) Catheter
US4842583A (en) Colonic irrigation tube
US20100137783A1 (en) Gastric tube and a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gastric tube
TWI653066B (zh) 包含氣管導管及抽吸裝置之氣管導管系統
CN105263831A (zh) 流体和营养品输送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US6659974B1 (en) Single lumen gastro-intestinal feeding-decompression tubes
CN212679825U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WO2008121603A1 (en) Self-advanceable feeding tube
US10300179B2 (en) Tubular drainage device
CN212416627U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CN113491817A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CN215084003U (zh) 球囊导管套件及治疗装置
JP6708615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11883595B2 (en) Flexible intubation assemblies
JP5332184B2 (ja) 腸管内挿入用カテーテル
CN113491818A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KR101024340B1 (ko) 체액배출장치
WO2022134814A1 (zh) 球囊导管套件及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