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357A - 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357A
CN115023357A CN202180011195.8A CN202180011195A CN115023357A CN 115023357 A CN115023357 A CN 115023357A CN 202180011195 A CN202180011195 A CN 202180011195A CN 115023357 A CN115023357 A CN 115023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flow channe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11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弗莱克伯格
M·琼森
K·尼克拉松
H·费尔布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23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 B60H1/00685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the door being a rotating disc or cylinder or par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7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heated and cooled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parallel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60H2001/00178Temperature regulation comprising an air passage from the HVAC box to the exterior of the cab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21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空调系统(1)的门单元(5),包括固定的内屏部分(5a)、相对于内屏部分(5a)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可旋转地布置的外壳部分(5b)、以及附接于外壳部分(5b)的挡板构件(5c)。外壳部分(5b)包括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其中,门单元(5)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引导到第三气流通道(6),或将其引导到第三气流通道(6)和第四气流通道(7)。挡板构件(5c)被构造成用于阻塞第一气流通道(3a)或第二气流通道(3b),其中,门单元(5)的由内屏部分(5a)和外壳部分(5b)包围的内部体积(8)被构造成形成第四气流通道(7)。外壳部分(5b)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经由第一入口开口(9a)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7),并且将第二空气流(F2)经由第二入口开口(9b)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7)。还涉及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C)的空气的空调系统(1)和用于运行空调系统(1)的方法,该系统(1)包括门单元。所述门单元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紧凑的方案,以用于将空气分配到乘员舱中,或者将空气分配给乘员舱和周围环境。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其中,空调系统设置成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该空调系统包括壳体结构,其具有用于第一空气流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用于第二空气流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一热交换器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中,第二热交换器布置在第二气流通道中。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和用于运行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的空调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热交换器的空调系统通常用于汽车气候系统应用中。空调系统向车辆乘员舱中的驾驶员和乘员提供气候舒适性,并且气候系统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体验和舒适性。当今的现代系统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气候选择,并且当系统向乘员舱产生热空气时,需要将冷空气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以相反的方式,当系统向乘员舱产生冷空气时,需要将热空气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为了建立不同的气候选择和将空气排放到周围环境的可行性,空调系统在构造上是复杂的并且涉及大量的组成,诸如例如热交换器、具有不同组成的制冷剂回路、风扇单元、过滤器和门单元。门单元用于控制系统的不同的空气流,并且需要大量的门单元来建立不同的系统功能。门单元通常布置为集成在系统结构中的传统挡板,并且门单元由作为车辆气候系统的一部分的控制单元或控制模块控制。因此,由于所涉及的组成数量较多并且需要将空气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所以将空调系统容纳在车辆中所需的总体积较大。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门单元构造、空调系统配置和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的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的空调系统的方法,其中,避免了前述问题。该目的至少部分地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还包含门单元、空调系统和方法的改进方案。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该门单元包括固定的内屏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可旋转地布置的外壳部分、以及附接于外壳部分的挡板构件。外壳部分包括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二入口开口。门单元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气流通道中的第一空气流和第二气流通道中的第二空气流引导到第三气流通道,或者将其引导到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挡板构件构造成阻塞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并且门单元的由内屏部分和外壳部分包围的内部体积构造成用于形成第四气流通道。外壳部分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经由第一入口开口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将第二空气流经由第二入口开口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
这些特征的优点在于,门单元的独特构造和设计提供了用于将空气分配到乘员舱中或分配到乘员舱和周围环境的有效且紧凑的解决方案,其中,仅需要单个门单元来分配不同的空气流。通过门单元的紧凑的解决方案和多功能性,可使空调系统具有较小的体积,这提高了车辆结构的可包装性。门单元的设计和功能进一步提供了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少涉及到的组成的空调系统的改进的可行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可旋转地布置,其中,外壳部分构造成围绕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可旋转的布置提供了对空调系统的简单、可靠和有效的控制,其中,取决于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的旋转位置的系统可以不同的模式运行,以用于有效的气候控制功能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内屏部分包括屏壁,其具有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加长构造,并且布置成部分地围绕旋转轴线延伸。外壳部分包括侧壁、敞开的基部和顶壁,其中,侧壁具有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加长构造,并且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延伸。基部构造成形成通向周围环境的第四气流通道的流出口。这种构造形成紧凑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门单元不仅用于在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引导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而且形成第四气流通道,而不需要另外的组成。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二入口开口布置在侧壁中。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二入口开口具有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或基本上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构造。入口开口的细长的构造在需要时提供了进入第四气流通道中的有效的空气分布。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外壳部分具有截头圆锥形构造或圆柱状构造。为了有效地生产外壳部件,这些构造结构简单。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挡板构件具有扁平构造,其具有在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的平面中或在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以挡板角布置的平面中的延伸部。通过成角度的构造,具有不同温度的空气流可被分配到乘员舱的不同部分。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挡板构件具有非平面形的构造,其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的延伸部。非平面形的构造适于控制进入第三气流通道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在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之间的空气流量分布。通过非平面形的构造,具有不同温度的空气流可分配到乘员舱的不同部分。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外壳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导向叶片,其中,一个或多个导向叶片与挡板构件相交。导向叶片用于将第一空气流和/或第二空气流有效地分配到第三气流通道中。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壳体结构,其具有用于第一空气流的第一气流通道、用于第二空气流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以及第四气流通道。第一热交换器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中,第二热交换器布置在第二气流通道中。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门单元,其中,门单元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经由第三气流通道引导到乘员舱;或者经由第三气流通道引导到乘员舱,并且经由第四气流通道引导到周围环境。门单元的内屏部分相对于壳体结构固定地布置,并且门单元的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和壳体结构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可旋转地布置。门单元的由内屏部分和外壳部分包围的内部体积形成第四气流通道。这些特征的优点在于,具有门单元的空调系统的独特构造和设计提供了用于将空气分配到乘员舱中或分配到乘员舱和周围环境的有效且紧凑的解决方案,其中,仅需要单个门单元来分配不同的空气流。通过门单元的紧凑的解决方案和多功能性,可使空调系统具有更小的体积,并且门单元的设计和功能还提供了设计和制造具有更少的所涉及组成的空调系统的改进的可行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第一热交换器适于冷却第一空气流,第二热交换器适于加热第二空气流。通过在系统中冷却第一空气流和加热第二空气流,在空调系统中实现了高的灵活性,其中,可形成到乘员舱的空气流中的不同温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第三气流通道由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延伸部形成。该构造允许紧凑和简单的系统结构,其中,门单元布置成控制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进入第三气流通道的空气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系统还包括制冷剂回路,其中,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集成到制冷剂回路中。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为制冷剂回路中的空气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设置为制冷剂回路中的空气冷凝器。制冷剂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和膨胀阀。制冷剂回路提供对系统的空气流的有效温度控制。如果改变热交换器中的输出,则可有效地控制系统温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单元,其构造成在第一气流通道中形成第一空气流和在第二气流通道中形成第二空气流。风扇单元用于在空调系统中有效地形成期望的空气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第一风扇单元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中,用于形成第一空气流,第二风扇单元布置在第二气流通道中,用于形成第二空气流。通过在相应的气流通道中布置单独的风扇单元,可彼此独立地改变空气速度,以在乘员舱中形成期望的气候。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中,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布置在第一运行位置中。在第一运行位置中,内屏部分阻塞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二入口开口,防止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在第一运行位置中中,挡板构件允许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第一运行模式允许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的混合物进入乘员舱。如果改变空气流的流速和温度,则实现了高效的系统,其中,可根据乘员舱中的期望气候改变分配到乘员舱中的空气的温度和速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中,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布置在第二运行位置中。在第二运行位置中,内屏部分阻塞第二入口开口,防止第二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并允许第一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在第二运行位置中,挡板构件阻塞第一气流通道,防止第一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并允许第二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第二运行模式用于进入乘员舱的来自第二空气流的热空气流。如果改变第二空气流的流速和温度,则进入乘员舱的温度和空气速度可根据乘员舱中的期望气候来改变。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中,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布置在第三运行位置中。在第三运行位置中,内屏部分阻塞第一入口开口,防止第一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并允许第二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在第三运行位置中,挡板构件阻塞第二气流通道,防止第二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并允许第一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第三运行模式用于进入乘员舱的来自第一空气流的冷空气流。如果改变第一空气流的流速和温度,则进入乘员舱的温度和空气速度可根据乘员舱中的期望气候来改变。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该空调系统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的空气。该系统包括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具有用于第一空气流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用于第二空气流的第二气流通道。系统还包括门单元,该门单元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经由第三气流通道引导至乘员舱;或经由第三气流通道引导至乘员舱,并且经由第四气流通道引导至周围环境。门单元包括相对于壳体结构固定地布置的内屏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可移动地布置在不同运行位置之间的外壳部分、以及附接于外壳部分的挡板构件,该挡板构件构造成用于阻塞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门单元的由内屏部分和外壳部分包围的内部体积形成第四气流通道。外壳部分包括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二入口开口,并且外壳部分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经由第一入口开口引导至第四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将第二空气流经由第二入口开口引导至第四气流通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探测到的环境条件,通过将具有挡板构件的外壳部分布置到运行位置中来控制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这些特征的优点在于,门单元的独特构造和设计提供了用于将空气分配到乘员舱中或分配到乘员舱和周围环境的系统的有效操作,其中,仅需要单个门单元来分配不同的空气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中,将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布置在第一运行位置中,其中,在第一运行位置中,内屏部分阻塞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二入口开口,防止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其中,在第一运行位置中,挡板构件允许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和/或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中,将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布置在第二运行位置中,其中,在第二运行位置中,内屏部分阻塞第二入口开口,防止第二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并且允许第一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其中,在第二运行位置中,挡板构件阻塞第一气流通道,防止第一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并且允许第二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和/或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中,将外壳部分相对于内屏部分布置在第三运行位置中,其中,在第三运行位置中,内屏部分阻塞第一入口开口,防止第一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并且允许第二空气流流入第四气流通道中,其中,在第三运行位置中,挡板构件阻塞第二气流通道,防止第二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并且允许第一空气流流入第三气流通道中。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以大量可用的运行选项向车辆的乘员舱提供空气的有效分配,其中,模式可与例如空气流中的不同温度和不同空气流速相结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a至图1c以从上方来看的系统布局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处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第二系统运行模式和第三系统运行模式中的空调系统,
图2a至图2c以立体视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处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第二系统运行模式、以及第三系统运行模式中的空调系统的区段,
图3a至图3c以正面立体视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处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第二系统运行模式、以及第三系统运行模式中的空调系统的区段,
图4a至图4c以后立体视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处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第二系统运行模式、以及第三系统运行模式中的空调系统的区段,
图5a至图5e以立体视图和前视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的门单元和内屏部分,
图6a至图6d以前视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门单元的挡板构件的不同的实施方式,
图7以立体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处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中的空调系统的区段,以及
图8以系统布局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制冷剂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以描述而非限制本公开内容,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要素,且所说明的方面的变化不限于特定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可应用于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变化。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文中所解释的步骤、服务和功能可使用单独的硬件电路、使用结合经编程的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起作用的软件、使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使用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施。还应当理解,当针对方法说明本公开内容时,其还可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耦联到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实施,其中,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该一个或多个程序执行在此公开的步骤、服务和功能。
图1a至图1c以及图2a至图2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1和空调系统1的一部分,该空调系统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C的空气。空调系统1包括壳体结构2,其布置成包围和支撑系统1的不同的组成。壳体结构2包括用于第一空气流F1的第一气流通道3a和用于第二空气流F2的第二气流通道3b。空气从周围环境E输送到第一气流通道3a和第二气流通道3b,并且可在进入相应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之前通过一个或多个空气过滤器或类似组件。一个或多个空气过滤器例如可布置在车辆的发动机舱中。来自周围环境的空气通过一个或多个风扇单元输送到第一气流通道3a和第二气流通道3b,以用于在在壳体结构2中形成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
如图1a至图1c以及图2a至图2c所示,第一热交换器4a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中,第二热交换器4b布置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热交换器可以是适于车辆应用的任何类型和结构。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4a适于冷却第一空气流F1,第二热交换器4b适于加热第二空气流F2。例如,如图1a至图1c以及图2a至图2c进一步所示,第一气流通道3a和第二气流通道3b的延伸部形成第三气流通道6。门单元5布置在壳体结构2中,并且门单元5布置成用于分配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和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第三气流通道6布置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和/或第二空气流F2分配到乘员舱C。系统还包括第四气流通道7。第四气流通道7布置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或第二空气流F2分配到周围环境E,并且当第一空气流F1或第二空气流F2进入第四气流通道7时,在第四气流通道7中形成第四空气流F4。合适的空气通道、空气软管或类似的组件可连接到壳体结构2,以用于将空气从周围环境E引导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中、从第三气流通道6进行引导以用于将空气从壳体结构2进一步输送到乘员舱C、以及从第四气流通道7进行引导以用于将空气从壳体结构2进一步输送到周围环境E。
如图1a至图1c示意性地所示,如果需要,空气可从乘员舱C循环到第一气流通道3a。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再循环管道19布置在乘员舱C和第一气流通道3a之间,以用于分配再循环的空气。第五空气流F5在再循环管道19中从乘员舱C再循环到第一气流通道3a,其中,第五空气流F5与第一空气流F1混合。在替代的系统实施方式中,如果需要,可省略再循环管道。
空调系统1还包括门单元5,如图1a至图1c、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c、图4a至图4c、图5a至图5e、图6a至图6d、以及图7示意性地所示。系统1被布置成在用于分配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的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下工作,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门单元5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经由第三气流通道6引导至乘员舱C,例如如图1a和图2a所示。门单元5还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经由第三气流通道6引导至乘员舱C,并且经由第四气流通道7引导至周围环境E,例如如图1b至图1c以及2b至图2c所示。因此,门单元5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引导至第三气流通道6,或将其引导至第三气流通道6和第四气流通道7。
门单元5包括固定的内屏部分5a、外壳部分5b、以及挡板构件5c,如图1a至图1c、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c、图4a至图4c、图5a至图5e、图6a至图6d、以及图7示意性地所示。门单元5的内屏部分5a相对于壳体结构2固定地布置。外壳部分5b具有包围内屏部分5a的中空构造,并且在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可旋转地布置的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屏部分5a布置在外壳部分5b内。挡板构件5c附接到外壳部分5b,并且挡板构件布置成根据空调系统1的系统运行模式将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分配到乘员舱C中。挡板构件5c还被构造成用于根据系统运行模式来阻塞第一气流通道3a或第二气流通道3b。由于内屏部分5a相对于壳体结构2固定的布置,因此门单元5的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和壳体结构2两者可旋转地布置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
例如如图5b所示,门单元5的由内屏部分5a和外壳部分5b包围的内部体积8形成第四气流通道7。通过这种构造,门单元5布置成根据系统运行模式将第一空气流F1或第二空气流F2引导到形成第四气流通道7的内部体积8中。外壳部分5b包括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相应的入口开口被布置成用于根据系统运行模式将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或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7中。因此,门单元5的外壳部分5b被构造成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经由第一入口开口9a引导至第四气流通道7,以及用于将第二空气流F2经由第二入口开口9b引导至第四气流通道7。
如上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可旋转地布置,并且外壳部分5b构造成围绕沿旋转轴线方向DRA延伸的旋转轴线AR旋转,例如如图5a至图5b、以及图5d所示。外壳部分5b例如可连接到电马达或其他合适的致动装置,用于使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在不同的位置之间旋转。外壳部分5b包括侧壁11a、敞开的基部11b和顶壁11c,例如如图5b所示。侧壁11a具有在旋转轴线方向DRA上加长构造,并且侧壁11a围绕旋转轴线AR延伸。敞开的基部11b形成第四气流通道7的通向周围环境E的流出口7a。壳体结构2设置有与内屏部分5a连接的流出口开口2a,该流出口开口2a对应于由敞开的基部11b形成的流出口7a,用于将第四气流通道7中的第四空气流F4进一步分配到周围环境E。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布置在侧壁11a中。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具有在旋转轴线方向DRA上延伸或基本上在旋转轴线方向DRA上延伸的细长构造。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具有细长的矩形形状。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或形状,诸如例如圆形、椭圆形、或任何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部分5b具有截头圆锥形构造,而内屏部分5a具有与外壳部分5a的形状相对应的部分截头圆锥形的形状,以用于门单元5的有效运行。因此,根据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的旋转位置,内屏部分5a具有阻挡空气流进入第一入口开口9b和第二入口开口9b中、或允许空气流进入第一入口开口9b或第二入口开口9b中的形状。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中阻塞外壳部分5b的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的内屏部分5a的区段应确保在这些部分之间的紧密连接,以防止任何空气流进入被阻塞的入口开口。因此,内屏部分5a可具有与外壳部分5b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其中,这些部分在连接时彼此紧密配合以形成阻挡功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空调系统1的设计,外壳部分5b和内屏部分5a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和形状。作为示例,外壳部分5b可替代地具有圆柱状构造。内屏部分5a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只要实现入口开口的阻塞和未被阻塞的功能。
挡板构件5c附接到外壳部分5b的侧壁11a。挡板构件5c可布置为外壳部分5b的集成的结构部分,或者可替代地布置为通过合适的附接机构附接到外壳部分5b的单独的结构部分。外壳部分5b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导向叶片12,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导向叶片12与挡板构件5c相交。例如,在图2a至图2c、图5a至图5b以及图5d至图5e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部分5b包括两个导向叶片。然而,可使用任何合适数量的导向叶片12。如果需要,导向叶片12也可省略。导向叶片12被布置成用于将来自第一气流通道3a的第一空气流F1和来自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空气流F2导引并分配到第三气流通道6中。
在图6a至图6d的前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挡板构件5c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例。在图6a中,挡板构件5c具有扁平构造,该扁平构造具有在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DRA的平面中的延伸部,其中,该平面包含旋转轴线AR。在图6b中,挡板构件5c具有在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DRA以挡板角度αF布置的平面中的扁平构造。在图6c中,挡板构件5c具有非平面的V形构造,该构造具有在旋转轴线方向DRA上的延伸部。在图6d中,挡板构件5c具有弯曲的非平面形的构造,该构造具有在旋转轴线方向DRA上的延伸部。非平面形的构造适于控制进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在旋转轴线方向DRA上在第一空气流F1与第二空气流F2之间空气流量分布,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
如图5a示意性地所示,两个导向叶片12与布置在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两个水平分隔构件6a协作,用于将第一空气流F1和/或第二空气流F2有效地分配到第三气流通道6中。如图5a所示,水平分隔部件6a设置为连接到壳体结构2的侧壁2b并在壳体结构2的侧壁2b之间延伸的扁平空气引导部件。具有形状的竖向分隔构件6b布置在水平分隔构件6a之间,用于在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第三空气流F3的有效分配。竖向分隔构件6b例如可具有与挡板构件5c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然而,在替代实施方式中,水平分隔构件6a和竖向分隔构件6b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或构造。该系统可设有任何合适数量的水平分隔构件6a和竖向分隔构件6b。
通过具有两个导向叶片12和两个协作的分隔构件6a的布置方案,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第三空气流F3可被分成三个切分空气流,以便进一步分配到乘员舱C的不同部分。参见图5a中的系统1的取向,第三空气流F3可被分成三个不同的切分空气流。上部的第一切分空气流F31例如可进一步被分配到乘员舱C的上部区域,例如挡风玻璃和侧窗。中间的第二切分空气流F32例如可朝向乘员舱C中的乘员分配。下部的第三切分空气流F33例如可朝向乘员舱C的下部区域(例如地板区域)分配。
如果使用具有扁平构造的挡板构件5c,其具有在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DRA以挡板角αF布置的平面中的延伸部,如图6b所示,或者具有非平面形的构造,如图6c至图6d所示,第三空气流F3可在第三气流通道6的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的温度。如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所示,由于挡板构件5c的具有形状的构造,比起从第一空气流F1接收的冷空气,上部的第一切分空气流F31可从第二空气流F2接收更多的热空气。由于挡板构件5c的具有形状的构造,比起从第二空气流F2接收的热空气,中间的第二切分空气流F32可从第一空气流F1接收更多的冷空气。由于挡板构件5c的具有形状的构造,比起从第一空气流F1接收的冷空气,下部的第三切分空气流F33可从第二空气流F2接收更多的热空气。利用空气流的这种配置,可向乘员舱C中的驾驶员和乘员分配比向乘员舱C的下部和上部区域分配的空气混合物更冷的空气混合物,以获得最佳的气候舒适性。
内屏部分5a包括在旋转轴方向DRA上具有加长构造的屏壁10,例如如图5c所示。内屏部分5a部分地围绕旋转轴线AR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上述壳体结构2的流出口开口2a。根据系统运行模式,内屏部分5a阻塞外壳部分5b的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中的一者或两者。内屏部分可设置为壳体结构2的延伸到外壳部分5b中的整体部分,或者可替代地利用适当的附接机构附接于壳体结构2。
门单元5的不同组成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例如合适的塑料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
系统1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单元,以用于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中形成第一空气流F1和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形成第二空气流F2。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系统包括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3a和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每个中的风扇单元,即,两个风扇单元。第一风扇单元16a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中,用于形成第一空气流F1,第二风扇单元16b布置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用于形成第二空气流F2。相应的风扇单元可单独地操纵,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通过风扇单元的单独操纵,针对空调系统1的最佳运行,使得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的空气速度可不同。通过来自第一风扇单元16a和第二风扇单元16b的不同的空气速度,可改变来自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的冷空气和来自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的热空气的分配,以适当地混合流到乘员舱C的冷空气和热空气。应当理解,来自第一气流通道3a的第一空气流F1和来自第二气流通道3b的第二空气流F2可根据来自第一风扇单元16a和第二风扇单元16b的空气流速度而呈现差异。空气速度还可影响进入第三气流通道6的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的温度混合。
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过滤器22a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4a上游的第一气流通道3a中,第二空气过滤器22b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4b上游的第二气流通道3b中。第三空气过滤器22c布置在门单元5下游的第三气流通道6中。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可布置在空调系统的其他位置。
系统1还包括用于冷却第一空气流F1和用于加热第二空气流F2的制冷剂回路13,如图1a至图1c所示。第一热交换器4a和第二热交换器4b集成到制冷剂回路13中,并且第一热交换器4a设置为制冷剂回路13中的空气蒸发器,而第二热交换器4b设置为制冷剂回路13中的空气冷凝器。制冷剂回路13还包括压缩机14和膨胀阀15。制冷剂回路13可具有带有用于车辆应用的合适制冷剂的传统结构,其中,不同的组成通过合适的管道彼此连接。图1a至图1c所示的制冷剂回路13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系统的主要组成。
制冷剂回路13还可包括用于空调系统1的有效运行的其他组成,诸如例如一个或多个控制阀、蓄积箱、消声器、传感器、连接器和附加的热交换器。在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制冷剂回路13的替代的实施方式。在该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还包括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4b上游的水冷式冷凝器20、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4b下游并与第一热交换器4a并联的致冷器21。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4a和致冷器21上游的两个膨胀阀15。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4a设置为蒸发器,而第二热交换器4b设置为冷凝器。热交换器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布置在壳体结构2内
系统被设计成在三种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下运行。在图1a、图2a、图3a和图4a中示出了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在图1b、图2b、图3b和图4b中示出了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在图1c、图2c、图3c和图4c中示出了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在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中,门单元5的外壳部分5b围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内屏部分5a和壳体结构2R的旋转位置是不同的。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和壳体结构2布置在第一运行位置P1中,如图1a、图2a、图3a和图4a所示。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和壳体结构2布置在第二运行位置P2中,如图1b、图2b、图3b和图4b所示。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和壳体结构2布置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如图1c、图2c、图3c和图4c所示。
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一运行位置P1中,如图1a、图2a、图3a和图4a所示。在第一运行位置P1中,内屏部分5a阻塞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四空气流通道7中。在第一运行位置P1中,挡板构件5c未阻塞第一气流通道3a或第二气流通道3b,从而允许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都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因此,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仅被引导到通到乘员舱C的第三气流通道6中。在该系统运行模式中,外壳部分的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被内屏部分阻塞,因此没有空气流可进入由门单元5的内部体积8形成并由内屏部分5a和外壳部分5b包围的第四气流通道7中。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混合成第三空气流F3,并且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的空气速度可根据乘员舱C中的期望气候来改变。因此,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没有空气经由第四气流通道7被分配到周围环境E。
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二运行位置P2,如图1b、图2b、图3b和图4b所示。在第二运行位置P2中,内屏部分5a阻塞第二入口开口9b,并且阻止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通过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的旋转位置,内屏部分5a不再阻塞第一入口9a,并且允许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在第二运行位置P2中,挡板构件5c阻塞第一气流通道3a,并且因此防止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挡板构件5c对第一气流通道3a的阻塞有效地防止了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但是由于第一入口开口9a不再被内屏部分5a阻塞,第一空气流F1改为被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7中。在第二运行位置P2中,挡板构件5c允许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中,来自第二气流通道3b的第二空气流F2形成在通到乘员舱C的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第三空气流F3,而来自第一气流通道3a的第一空气流F1形成在通到周围环境E的第四气流通道7中的第四空气流F4。
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如图1c、图2c、图3c和图4c所示。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内屏部分5a阻塞第一入口开口9a,并且防止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通过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的旋转位置,内屏部分5a不再阻塞第二入口开口9b,并且允许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挡板构件5c阻塞第二气流通道3b,并且因此防止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挡板构件5c对第二气流通道3b的阻塞有效地防止了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但是由于第二入口开口9b不再被内屏部分5a阻塞,因此第二空气流F2改为被引导到第四气流通道7中。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挡板构件5c允许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中,来自第一气流通道3a的第一空气流F1形成在通到乘员舱C的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第三空气流F3,而来自第二气流通道3b的第二空气流F2形成在通到周围环境E的第四气流通道7中的第四空气流F4。
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单元17,其中,控制单元17设置成用于控制空调系统1的不同组成,诸如例如,控制经由风扇单元的空气流速度、来自热交换器的空气温度和门单元位置、以及系统1在所述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控制单元17连接到空调系统并且可形成其他车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控制单元可包括适当的软件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用于控制空调系统1的硬件组成。控制单元17还可连接到布置在乘员舱C中或车辆的其他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合适的传感器,以用于探测环境条件和其他条件,诸如例如温度、空气湿度、暴露于阳光、乘员舱中的运动、风扇速度和空气流速。
当运行空调系统1时,控制单元17从不同的传感器收集信息,并且基于探测到的环境条件,通过将外壳部分5b与挡板构件5c设置到不同的运行位置来控制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如果基于探测到的环境条件,应将混合的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分配到乘员舱C中,则将系统配置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旋转到其第一运行位置P1中,并且在第一运行位置P1中,内屏部分5a阻塞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在第一运行位置P1中,挡板构件5c允许第一空气流F1和第二空气流F2流入通向乘员舱C的第三气流通道6中。如果基于探测到的环境条件,应将热空气流分配到乘员舱C中,则将系统配置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中。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旋转到第二运行位置P2。在第二运行位置P2中,内屏部分5a阻塞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并允许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在第二运行位置P2中,挡板构件5c阻塞第一气流通道3a,防止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并允许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如果基于探测到的环境条件,应将冷空气流分配到乘员舱C中,则将系统配置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中。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中,外壳部分5b相对于内屏部分5a旋转到第三运行位置P3中。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内屏部分5a阻塞第一入口开口9a,防止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并允许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四气流通道7中。在第三运行位置P3中,挡板构件5c阻塞第二气流通道3b,防止第二空气流F2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并且允许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三气流通道6中。
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空调系统1的替代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系统还包括两个附加的空气控制挡板,其中,第一空气控制挡板18a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中,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布置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与第二气流通道3b之间。挡板可用于将在处于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热交换器4a之后的冷空气流引导到在第二热交换器4b之前的第二气流通道3b中。如果在加热空气之前需要干燥空气,则可使用该设置。在冷却空气期间,空气被干燥,并且干燥的空气被进一步分配到第二热交换器4a中用于进行加热。第一空气控制挡板18a和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可在不同位置关闭和打开。当打开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时,允许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流入第二气流通道3b中,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第一空气流F1与第二空气流F2混合。当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关闭时,第一气流通道3a和第二气流通道3b完全分离。如果第一空气控制挡板18a关闭,当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所有空气被引导到第二气流通道3b中。当第一空气控制挡板18a打开并且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打开时,允许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空气流入第二气流通道3b中并且流到门单元5,以用于如上所述的进一步的输送。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空气被输送到门单元5,以用于如上所述的进一步的输送。如图1a至图1c中示意性地所示,系统可替代地仅配置有第二空气控制挡板18b,用于将空气从第一气流通道3a分配到第二气流通道3b。
上面已经参考具体实施方式呈现了本公开内容。然而,除了上述之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并且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可提供与上述不同的方法步骤,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该方法。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空调系统1和控制单元17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以上讨论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的方法的指令。替代地,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云计算系统可被配置为执行在此呈现的任何方法方面。云计算系统可包括分布式云计算资源,该分布式云计算资源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控制下联合地执行本文提出的方法方面。此外,处理器可连接到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和/或传感器接口,用于与外部实体(诸如例如布置在车辆表面上的传感器、场外服务器或基于云的服务器)接收和/或发送数据。
与空调系统1和控制单元17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或包括用于进行数据或信号处理或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代码的任何数量的硬件组成。系统可具有相关的存储器,并且存储器可以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或计算机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装置,该数据和/或计算机代码用于完成或促进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种方法。存储器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可包括数据库组成、对象代码组成、脚本组成或用于支持本说明的各种活动的任何其他类型的信息结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任何分布式或本地存储器装置可与本说明的系统和方法一起使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存储器可通信地连接到处理器(例如,经由电路或任何其他有线、无线或网络连接),并且包括用于执行本文的一个或多个过程的计算机代码。
应当理解,以上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其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说明书中说明并在附图中示出了具体示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并且可用等同物替换其要素。此外,可进行修改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公开内容的教导,而不脱离其基本范围。因此,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和说明书中说明的作为目前构思的用于实现本公开内容的教导的最佳模式的特定示例,而是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任何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中提到的附图标记不应被看作是对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它们的唯一功能是使权利要求更容易理解。
附图标记列表
1 空调系统
2 壳体结构
2a 壳体结构的流出口开口
2b 壳体结构的侧壁
3a 第一气流通道
3b 第二气流通道
4a 第一热交换器
4b 第二热交换器
5 门单元
5a 内屏部分
5b 外壳部分
5c 挡板构件
6 第三气流通道
6a 水平分隔构件
6b 竖向分隔构件
7 第四气流通道
7a 第四气流通道的流出口
8 内部体积
9a 外壳部分的第一入口开口
9b 外壳部分的第二入口开口
10 内屏部分的屏壁
11a 外壳部分的侧壁
11b 外壳部分的基部
11c 外壳部分的顶壁
12 导向叶片
13 制冷剂回路
14 压缩机
15 膨胀阀
16a 第一风扇单元
16b 第二风扇单元
17 控制单元
18a 第一空气控制挡板
18b 第二空气控制挡板
19 再循环管道
20 水冷式冷凝器
21 致冷器
22a 第一空气过滤器
22b 第二空气过滤器
22c 第三空气过滤器
αF 挡板角度
AR 旋转轴线
C 乘员舱
DRA 旋转轴线方向
E 周围环境
F1 第一空气流
F2 第二空气流
F3 第三空气流
F4 第四空气流
F5 第五空气流
M1 第一系统运行模式
M2 第二系统运行模式
M3 第三系统运行模式
P1 第一运行位置
P2 第二运行位置
P3 第三运行位置。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空调系统(1)的门单元(5),包括固定的内屏部分(5a)、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可旋转地布置的外壳部分(5b)、以及附接于所述外壳部分(5b)的挡板构件(5c),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分(5b)包括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
其中,所述门单元(5)被构造成用于将在第一气流通道(3a)中的第一空气流(F1)和在第二气流通道(3b)中的第二空气流(F2)引导至第三气流通道(6),或者将其引导至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和第四气流通道(7),
其中,所述挡板构件(5c)被构造成用于阻塞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其中,所述门单元(5)的由所述内屏部分(5a)和所述外壳部分(5b)包围的内部体积(8)被构造用于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
其中,所述外壳部分(5b)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第一空气流(F1)经由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引导至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以及将所述第二空气流(F2)经由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引导至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可旋转地布置,其中,所述外壳部分(5b)被构造成用于围绕沿旋转轴线方向(DRA)延伸的旋转轴线(AR)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部分(5a)包括屏壁(10),所述屏壁(10)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上的加长构造,并且被布置成部分地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R)延伸,其中,所述外壳部分(5b)包括侧壁(11a)、敞开的基部(11b)和顶壁(11c),其中,所述侧壁(11a)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上的加长构造,并且被布置成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R)延伸,其中,所述基部(11b)被构造成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通向所述周围环境(E)的流出口(7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和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布置在所述侧壁(11a)中,其中,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和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延伸的或者基本上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延伸的细长构造。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分(5b)具有截头圆锥形构造或圆柱状构造。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构件(5c)具有扁平构造,所述扁平构造具有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的平面中或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以挡板角度(αF)布置的平面中的延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构件(5c)具有非平面形的构造,所述非平面形的构造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的延伸部,其中,所述非平面形的构造适于控制进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DRA)上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之间的空气流量分布。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分(5b)包括一个或多个导向叶片(12),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导向叶片(12)与所述挡板构件(5c)相交。
9.一种空调系统(1),所述空调系统(1)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C)的空气,其中,所述空调系统(1)包括壳体结构(2),所述壳体结构(2)具有用于第一空气流(F1)的第一气流通道(3a)、用于第二空气流(F2)的第二气流通道(3b)、第三气流通道(6)、以及第四气流通道(7),其中,第一热交换器(4a)布置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中,第二热交换器(4b)布置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单元(5),其中,所述门单元(5)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
经由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引导至所述乘员舱(C),或者
经由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引导至所述乘员舱(C),并且经由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引导至所述周围环境(E),
其中,所述门单元(5)的内屏部分(5a)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2)固定地布置,并且所述门单元(5)的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和所述壳体结构(2)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可旋转地布置,
其中,所述门单元(5)的由所述内屏部分(5a)和所述外壳部分(5b)包围的内部体积(8)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a)适于冷却所述第一空气流(F1),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b)适于加热所述第二空气流(F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由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的延伸部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还包括制冷剂回路(13),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b)集成到所述制冷剂回路(13)中,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a)作为空气蒸发器布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3)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b)作为空气冷凝器布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3)中,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13)还包括压缩机(14)和膨胀阀(15)。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被构造成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中形成所述第一空气流(F1),以及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中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流(F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一风扇单元(16a)布置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中,以形成所述第一空气流(F1),并且第二风扇单元(16b)布置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中,以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流(F2)。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一运行位置(P1),其中,在所述第一运行位置(P1),所述内屏部分(5a)阻塞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和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其中,在所述第一运行位置(P1)的所述挡板构件(5c)允许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二运行位置(P2),其中,在述第二运行位置(P2),所述内屏部分(5a)阻塞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其中,在所述第二运行位置(P2)的所述挡板构件(5c)阻塞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防止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三运行位置(P3),其中,在所述第三运行位置(P3),所述内屏部分(5a)阻塞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防止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其中,在所述第三运行位置(P3)的所述挡板构件(5c)阻塞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防止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
18.一种用于运行空调系统(1)的方法,所述空调系统(1)用于处理流到车辆的乘员舱(C)的空气,其中,所述空调系统(1)包括壳体结构(2),所述壳体结构(2)具有用于第一空气流(F1)的第一气流通道(3a)和用于第二空气流(F2)的第二气流通道(3b),
其中,所述空调系统(1)还包括门单元(5),所述门单元(5)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经由第三气流通道(6)引导到所述乘员舱(C),或经由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引导到所述乘员舱(C)并且经由第四气流通道(7)引导到所述周围环境(E),
其中,所述门单元(5)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2)固定地布置的内屏部分(5a)、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在不同的运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布置的外壳部分(5b)、以及附接于所述外壳部分(5b)的挡板构件(5c),所述挡板构件(5c)被构造成用于阻塞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其中,所述门单元(5)的由所述内屏部分(5a)和所述外壳部分(5b)包围的内部体积(8)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
其中,所述外壳部分(5b)包括第一入口开口(9a)和第二入口开口(9b),其中,所述外壳部分(5b)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第一空气流(F1)经由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引导到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以及将所述第二空气流(F2)经由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引导到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探测到的环境条件,通过将所述外壳部分(5b)与所述挡板构件(5c)布置到不同运行位置上来控制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系统运行模式(M1),将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一运行位置(P1),其中,在所述第一运行位置(P1),所述内屏部分(5a)阻塞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和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其中,在所述第一运行位置(P1)的所述挡板构件(5c)允许所述第一空气流(F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
和/或,
在第二系统运行模式(M2),将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二运行位置(P2),其中,在所述第二运行位置(P2),所述内屏部分(5a)阻塞所述第二入口开口(9b),防止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其中,在所述第二运行位置(P2)的所述挡板构件(5c)阻塞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a),防止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
和/或,
在第三系统运行模式(M3),将所述外壳部分(5b)相对于所述内屏部分(5a)布置在第三运行位置(P3),其中,在所述第三运行位置(P3)中,所述内屏部分(5a)阻塞所述第一入口开口(9a),防止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四气流通道(7)中,其中,在所述第三运行位置(P3)的所述挡板构件(5c)阻塞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b),防止所述第二空气流(F2)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并且允许所述第一空气流(F1)流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6)中。
CN202180011195.8A 2020-02-04 2021-01-26 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Pending CN1150233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55404.5 2020-02-04
EP20155404.5A EP3862200B1 (en) 2020-02-04 2020-02-04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CT/CN2021/073826 WO2021155750A1 (en) 2020-02-04 2021-01-26 A door unit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357A true CN115023357A (zh) 2022-09-06

Family

ID=6946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1195.8A Pending CN115023357A (zh) 2020-02-04 2021-01-26 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3221A1 (zh)
EP (1) EP3862200B1 (zh)
CN (1) CN115023357A (zh)
WO (1) WO20211557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5162A (en) * 1991-04-26 1997-11-11 Nippondenso Co., Lt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having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provided within air duct
JP2000177361A (ja) * 1998-12-16 2000-06-27 Denso Corp 車両空調装置用送風機ユニット
FR2833533B1 (fr) * 2001-12-13 2004-07-09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odoris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appareil de chauffage comportant ce dispositif
DE10204813A1 (de) * 2002-02-06 2003-08-14 Behr Gmbh & Co Luftverteil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limatisierungseinrichtung
KR101137321B1 (ko) * 2004-05-28 2012-04-19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
CN2866215Y (zh) * 2005-12-20 2007-0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旋转风门密封装置
JP2008155654A (ja) * 2006-12-20 2008-07-10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送風装置
KR101558001B1 (ko) * 2009-07-27 2015-10-1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CN103298633B (zh) * 2011-02-09 2016-01-20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空调用复合功能风门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KR101737916B1 (ko) * 2011-11-08 2017-05-1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6234747B2 (ja) * 2013-09-10 2017-11-2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522887B (zh) * 2015-05-14 2018-01-12 株式会社电装 车用空调装置
JP2017154532A (ja) * 2016-02-29 2017-09-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3049237B1 (fr) * 2016-03-24 2019-04-1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ier de climatisation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traitement de l'air comprenant un tel boitier
CN107839441B (zh) * 2016-09-20 2021-03-19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循环器
JP6961510B2 (ja) * 2018-02-15 2021-11-05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送風ユニット
KR102383188B1 (ko) * 2018-04-19 2022-04-0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벤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2200B1 (en) 2022-12-28
US20220373221A1 (en) 2022-11-24
EP3862200A1 (en) 2021-08-11
WO2021155750A1 (en)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4023B1 (ko) 자동차 객실 공기 조화용 공조 시스템
US11254187B2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US11554630B2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having heating heat exchanger disposed downstream of blower fan
KR101094845B1 (ko) 차량용 공기 조화 장치
US20050124284A1 (en) Airflow control in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s
US10220668B2 (en) HVAC temperature control bypass throttle
CN113365856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10350962B2 (en) Assembly for air distribution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n automobile
WO2015115058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056122B1 (ko) 자동차 공조 시스템용 공기 분배 어셈블리
CN115023357A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门单元、空调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08621740B (zh) 具有滑动门的车辆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KR102136606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시스템
KR101492152B1 (ko) 차량용 후석 공조장치
KR20150096831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218419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시스템
KR20100065884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모드도어
KR102103254B1 (ko) 자동차용 공기 조화 장치
JP4879470B2 (ja) 室内用の換気装置、暖房装置、または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装置用の配気ユニット
KR102087821B1 (ko) 차량용 공조 장치
JP2008094364A (ja) 高温空気チャネル及び低温空気チャネルと関連した温度混合方式のヒーティング、ベンチレーション及び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システム
US20210129626A1 (en) Hvac system including two-layer airflow cooling mode
JPH11542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60135033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S5827846Y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