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1395A -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1395A
CN115021395A CN202210358941.7A CN202210358941A CN115021395A CN 115021395 A CN115021395 A CN 115021395A CN 202210358941 A CN202210358941 A CN 202210358941A CN 115021395 A CN115021395 A CN 115021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ti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89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1395B (zh
Inventor
赖宇阳
冯国聪
肖焯
吴昊
王依云
张丽娟
李慧娟
母天石
黄宝鑫
谭洪华
邓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89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1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1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1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1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1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采用本方法能够使得用户及时的获取在所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以及其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从而提升向用户反馈用电结果的时效性。

Description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量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传感和量测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目前,通过智能电表对用户的电气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电气设备的用电信息,并通过对电气设备的用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向用户反馈的用电结果。然而,智能电表获取电气设备的用电信息之后,通过会对预设时间周期内的用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预设时间周期内的用电结果,从而降低向用户反馈用电结果的时效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向用户反馈用电结果的时效性的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时间周期内对电气设备进行用电信息量测,以得到在第二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第二用电信息,第二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第二用电计量值,第二时间周期包括第一时间周期,第二用电计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包括:
对第一用电信息以及第二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还包括第二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周期包括多个时间间隔;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多个时间间隔对第二用电信息进行划分处理,以得到在多个时间间隔内量测的多个用电信息,一个用电信息对应一个时间标识,时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时间间隔;
获取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基于电力负荷超载信息,从多个用电信息确定目标用电信息,目标用电信息中的用电计量值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
基于目标用电信息,从多个时间间隔中确定目标时间间隔,目标时间间隔为出现电力负荷超载的时间间隔;
向电力设备发送目标时间间隔,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分析电力负荷超载原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获取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基于第二控制信息以及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生成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向电力设备发送电力负荷控制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包括:
从第一用电信息中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
获取对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
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费计算,已得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现有的电力软件;
获取电力软件更新数据;
基于第三控制信息,通过电力软件更新数据对现有的电力软件进行更新。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表。所述智能电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上述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先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由此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基于此,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并且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通过用户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能够基于用户需求及时的对该用电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的用电结果,由此使得用户及时的获取在所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以及其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从而提升向用户反馈用电结果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电表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智能电表102通过网络与电气设备104进行通信。量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存储智能电表102获取的电力信息,量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均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其中,电气设备104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以及家用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家用设备可以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以及智能电视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智能电表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在用户使用电气设备时,若用户希望智能电表计算所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信息对应的用电结果,会通过用户操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且通过与智能电表之间的网络通信链接向智能电表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指示智能电表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该用电信息是电气设备自主量测的在所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信息。具体地,前述电气设备可以为用户所使用的至少一个电气设备,例如,电气设备可以为单独的智能冰箱,也可以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以及个人计算机,此处不做限定。
步骤204,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智能电表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后,可以接收到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该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具体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用电信息具体携带唯一标识第一时间周期的时间信息。
通过前述实施例可知,前述电气设备可以为用户所使用的至少一个电气设备,若电气设备为智能冰箱,那么智能电表将接收到智能冰箱所量测的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该智能冰箱的用电信息。其次,若电气设备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以及个人计算机,那么智能电表将接收到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智能冰箱的用电信息、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智能电视的用电信息以及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智能电视的用电信息。
具体地,第一用电信息具体包括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例如,电气设备具体包括电气设备1以及电气设备2,且电气设备1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为200瓦(W),电气设备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为300W,由此可知,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电气设备1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2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
示例性地,若用户在3月7日使用智能冰箱时,希望能够获取3月1日至3月7日的用电信息对应的用电结果,则可以通过用户对智能冰箱进行操作,以选择第一时间周期(即3月1日至3月7日),并且由此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向智能电表发送,以使得智能电表能够接收到智能冰箱所发送的在3月1日至3月7日内智能冰箱的用电信息。其次,若用户在3月15日使用智能冰箱以及智能电视时,希望能够获取3月1日至3月15日的用电信息对应的用电结果,则可以通过用户对智能冰箱以及智能电视进行操作,以选择第一时间周期(即3月1日至3月15日),并且由此生成第一用电信息向智能电表发送,且第一用电信息具体携带的时间信息唯一标识第一时间周期为3月1日至3月15日,以使得智能电表能够接收到第一用电信息,即基于第一用电信息携带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周期为3月1日至3月15日,且第一用电信息具体为智能冰箱在3月1日至3月15日内智能冰箱的用电信息,以及智能电视在3月1日至3月15日内智能电视的用电信息。应理解,前述示例仅用于理解本方案,不应理解为本方案的限定。
步骤206,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智能电表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提取处理,先从第一用电信息中提取第一用电计量值,然后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算,以得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用电价格数值表示电力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所用电力对应的电费。
例如,基于前述示例进一步地介绍,若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电气设备1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2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若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算得到用电价格数值为320,那么所得到的用电结果为电气设备1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为500W,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为500W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为320。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分别对电气设备1的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以及电气设备2的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式也是基于预设计费规则确定,此处不进行详细赘述。
步骤208,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智能电表在通过步骤206得到用电结果之后,将用电结果下发至电力设备,使得用户查看电力设备所接收到的用电结果,通过用电结果中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用电价格数据是否超过用户所需阈值,以使得用户基于该用电结果以及实际需求,对下一个时间周期内的电力负荷进行控制。
上述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中,通过用户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能够基于用户需求及时的对该用电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的用电结果,由此使得用户及时的获取在所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以及其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从而提升向用户反馈用电结果的时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2,在第二时间周期内对电气设备进行用电信息量测,以得到在第二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第二用电信息,第二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第二用电计量值,第二时间周期包括第一时间周期,第二用电计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用电计量值。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电表会持续量测用户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的用电信息。为了使得智能电表得到更为准确的用电结果,智能电表还能够在第二时间周期内对电气设备进行用电信息量测,以得到在第二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第二用电信息,第二时间周期包括第一时间周期,即智能电表进行量测的时间周期长于用户主动发送用电信息的时间周期,例如,第一时间周期为3月1日至3月7日,那么第二时间周期可以为2月18日至3月7日。因此,第二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第二用电计量值,且第二用电计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用电计量值。
示例性地,若通过电气设备主动发送的第一用电用信息包括电气设备1在3月1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2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3月1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而智能电表在2月18日至3月7日内量测电气设备1以及电气设备2的第二用电信息,包括电气设备1在2月18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2月18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500W。由此可知,电气设备1在2月18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包括电气设备1在3月1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2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2月18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500W包括电气设备2在3月1日至3月7日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应理解,前述示例仅用于理解本方案,不应理解为本方案的限定。
步骤206,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包括:
步骤216,对第一用电信息以及第二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还包括第二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智能电表具体对第一用电信息以及第二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确定第一用电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二用电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用电计量值,然后再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分别对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进行计算,以得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具体表示电力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所用电力对应的电费,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具体表示电力设备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所用电力对应的电费。
例如,基于前述示例进一步地介绍,若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电气设备1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2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以及第二用电信息包括电气设备1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300W,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用电计量值500W。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算得到用电价格数值为320,以及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二用电计量值进行计算得到用电价格数值为560。
那么所得到的用电结果包括电气设备1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为500W,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为500W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为320。以及用电结果还包括电气设备1以及电气设备2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第二用电计量值为800W,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为800W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为560。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不同时间周期内分别对电气设备1的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以及电气设备2的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式也是基于预设计费规则确定,此处不进行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电表主动量测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用电信息,能够达到使得智能电表在计算用电结果时通过种不同的用电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由此在保证用电信息的时效性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地提升用电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周期包括多个时间间隔;
如图4所示,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2,基于多个时间间隔对第二用电信息进行划分处理,以得到在多个时间间隔内量测的多个用电信息,一个用电信息对应一个时间标识,时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时间间隔。
具体地,第二时间周期包括多个时间间隔,例如,第二时间周期为3月1日至3月5日,而多个时间间隔可以为3月1日零点至3月2日零点、3月2日零点至3月3日零点、3月3日零点至3月4日零点、3月4日零点至3月5日零点以及3月5日零点至3月6日零点。
基于此,智能电表基于多个时间间隔对第二用电信息进行划分处理,以得到在多个时间间隔内量测的多个用电信息,且每个用电信息均有一个时间标识与之一一对应,该时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时间间隔。例如,第二时间周期包括时间间隔1、时间间隔2以及时间间隔3,时间标识1唯一标识时间间隔1,时间标识2唯一标识时间间隔2以及时间标识3唯一标识时间间隔3,而在时间间隔1内内内量测用电信息1,在时间间隔2内量测用电信息2,以及在时间间隔3内量测用电信息3,那么用电信息1与时间标识1对应,用电信息2与时间标识2对应以及用电信息3与时间标识3对应。
为便于理解本方案,示例性地,若第二用电信息包括在3月1日至3月3日内电力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且时间标识1唯一标识3月1日零点至3月2日零点,时间标识2唯一标识3月2日零点至3月3日零点,以及时间标识3唯一标识3月3日零点至3月4日零点。由此可知,时间标识1对应于3月1日零点至3月2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时间标识2对应于3月2日零点至3月3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以及时间标识3对应于3月3日零点至3月4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
步骤404,获取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在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时,将向智能电表发送电力负荷超载信息,智能电表由此通过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确定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步骤406,基于电力负荷超载信息,从多个用电信息确定目标用电信息,目标用电信息中的用电计量值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
智能电表基于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能够确定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而电力负荷超载问题为用电计量值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因此需要从前述不同时间间隔对应的用电信息中确定目标用电信息,也就是判断多个时间间隔对应的用电信息所包括的用电计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并且将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的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信息确定为目标用电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目标用电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时间间隔对应的用电信息,此处不做限定。
步骤408,基于目标用电信息,从多个时间间隔中确定目标时间间隔,目标时间间隔为出现电力负荷超载的时间间隔。
通过步骤404可知,一个用电信息对应一个时间标识,时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时间间隔,因此智能电表在确定目标用电信息后,智能电表具体通过用电信息与时间标识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用电信息对应的目标时间标识,从而将目标时间标识唯一标识的时间间隔为目标时间间隔,该目标时间间隔为出现电力负荷超载的时间间隔。
基于前述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若时间标识1对应于3月1日零点至3月2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时间标识2对应于3月2日零点至3月3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以及时间标识3对应于3月3日零点至3月4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而3月2日零点至3月3日零点所量测的用电信息中的用电计量值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此时将3月2日零点至3月3日零点确定为目标时间间隔。
步骤410,向电力设备发送目标时间间隔,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分析电力负荷超载原因。
智能电表向电力设备发送目标时间间隔,电力设备通过目标时间间隔确定在目标时间间隔内出现电力负荷超载的原因。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用电信息进行划分处理,得到用电信息与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在出现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时,通过对应关系能够更为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具体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时间间隔,从而使得电力设备基于具体时间间隔确定电力负荷超载的原因,以便于电力设备对电力负荷进行控制调整,由此提升电力负荷超载或故障问题定位准确度。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2,获取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步骤502与步骤4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4,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在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时,并且向智能电表发送电力负荷超载信息之后,还能够进一步地向智能电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该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即用户授权智能电表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步骤506,基于第二控制信息以及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生成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智能电表基于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确定电气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而通过第二控制信息确定电力设备允许智能电表对其进行电力负荷控制,因此智能电表生成电力负荷控制指令,该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也就是通过电力负荷控制指令调整降低电气设备的电力负荷。具体地,智能电表还具体基于第二控制信息以及电力负荷超载信息,通过第一用电信息生成电力负荷控制指令。
步骤508,向电力设备发送电力负荷控制指令。
智能电表向电力设备发送电力负荷控制指令,以使得通过电力负荷控制指令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从而降低电气设备由于电力负荷超载问题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在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时,向智能电表发送电力负荷超载信息以及第二控制信息,使得电表确定电力设备处于电力负荷超载状态,由此生成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的电力负荷控制指令,以降低电气设备由于电力负荷超载问题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在保证电气设备用电安全内的基础上,提升避免故障问题以及解决负荷超载问题的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206,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包括:
步骤226,从第一用电信息中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
智能电表从第一用电信息中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具体地,用电信息还包括电力公司标识,电力公司标识唯一指示一家电力公司,因此智能电表还能够从第一用电信息中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电力公司标识。例如,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电力公司标识1,电力公司标识1唯一指示电力公司1。
步骤236,获取对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
智能电表在确定用电价格数值前,还需要获取对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具体地,智能电表从不同的电力公司获取对应的预设计费规则。因此在步骤226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电力公司标识后,可以通过电力公司标识确定电力公司,以及该电力公司对应的预设计费规则。
例如,电力公司1对应预设计费规则1、电力公司21对应预设计费规则2以及电力公司3对应预设计费规则3。而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电力公司标识1,电力公司标识1唯一指示电力公司1,因此可以确定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为预设计费规则1。
步骤246,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费计算,以得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智能电表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费计算,以得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例如,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为预设计费规则1,那么智能电表将基于预设计费规则1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费计算,计算结果即为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具体电力公司,以得到该电力公司对应的准确预设计费规则,由此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是符合用户实际用电情况的,从而保证所得到的用电价格数值准确度以及可靠性。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2,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现有的电力软件。
电气设备确定智能电表现有的电力软件需要更新后,需要用户通过操作允许智能电表进行更新,并生成向智能电表发送的第三控制信息,该第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现有的电力软件。应理解,若用户通过操作拒绝智能电表进行更新,那么将无法生成第三控制信息,即智能电表无法进行电力软件的更新。
步骤704,获取电力软件更新数据。
在电气设备允许智能电表进行电力软件更新后,智能电表可以从电力公司或与智能电表处于同一网络的智能系统中获取电力软件更新数据。
步骤706,基于第三控制信息,通过电力软件更新数据对现有的电力软件进行更新。
智能电表于第三控制信息确定需要更新现有的电力软件,并通过步骤704所获取的电力软件更新数据对现有的电力软件进行更新。
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操作对是否更新智能电表的电力软件进行确认,以避免智能电表自动更新后造成用户操作问题,保证用户对智能电表版本以及数据的控制,从而保证智能电表能够从多方面满足用户需求,进一步地提升智能电表对信息处理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用电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用电信息处理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处理装置,包括:通信模块802与处理模块804,其中:
通信模块802,用于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处理模块804,用于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通信模块802,还用于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4,还用于在第二时间周期内对电气设备进行用电信息量测,以得到在第二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第二用电信息,第二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第二用电计量值,第二时间周期包括第一时间周期,第二用电计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用电计量值;
处理模块804,具体用于对第一用电信息以及第二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还包括第二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二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周期包括多个时间间隔;
处理模块804,还用于基于多个时间间隔对第二用电信息进行划分处理,以得到在多个时间间隔内量测的多个用电信息,一个用电信息对应一个时间标识,时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时间间隔;
通信模块802,还用于获取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处理模块804,还用于基于电力负荷超载信息,从多个用电信息确定目标用电信息,目标用电信息中的用电计量值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基于目标用电信息,从多个时间间隔中确定目标时间间隔,目标时间间隔为出现电力负荷超载的时间间隔;
通信模块802,还用于向电力设备发送目标时间间隔,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分析电力负荷超载原因。
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802,还用于获取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处理模块804,还用于基于第二控制信息以及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生成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通信模块802,还用于向电力设备发送电力负荷控制指令。
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4,具体用于:
从第一用电信息中确定第一用电计量值;
获取对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
基于预设计费规则对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费计算,已得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802,还用于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现有的电力软件;获取电力软件更新数据;
处理模块804,还用于基于第三控制信息,通过电力软件更新数据对现有的电力软件进行更新。
上述用电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智能电表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智能电表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智能电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该智能电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智能电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智能电表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该智能电表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智能电表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智能电表外壳上设置的按键或触控板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智能电表的限定,具体的智能电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为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用电结果包括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电力设备发送用电结果,以使得电力设备基于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
接收所述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所述第一用电信息为所述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所述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对所述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所述用电结果包括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向所述电力设备发送所述用电结果,以使得所述电力设备基于所述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时间周期内对所述电气设备进行用电信息量测,以得到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第二用电信息,所述第二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二时间周期内的第二用电计量值,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
所述对所述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用电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所述用电结果,所述用电结果还包括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以及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包括多个时间间隔;
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用电信息进行划分处理,以得到在所述多个时间间隔内量测的多个用电信息,一个用电信息对应一个时间标识,所述时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时间间隔;
获取所述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所述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所述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基于所述电力负荷超载信息,从所述多个用电信息确定目标用电信息,所述目标用电信息中的用电计量值大于预设电力负荷阈值;
基于所述目标用电信息,从所述多个时间间隔中确定目标时间间隔,所述目标时间间隔为出现电力负荷超载的时间间隔;
向所述电力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时间间隔,以使得所述电力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时间间隔分析电力负荷超载原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力设备发送的电力负荷超载信息,所述电力负荷超载信息表征所述电力设备出现电力负荷超载问题;
接收所述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对所述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电力负荷超载信息生成电力负荷控制指令,所述电力负荷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电气设备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向所述电力设备发送所述电力负荷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包括:
从第一用电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
获取对所述用电计量值进行价格计算的预设计费规则;
基于所述预设计费规则对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进行计费计算,以得到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现有的电力软件;
获取电力软件更新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通过所述电力软件更新数据对现有的电力软件进行更新。
7.一种用电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电气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用电信息;接收所述电气设备主动上报的第一用电信息,所述第一用电信息为所述电气设备在第一时间周期内量测的用电信息,所述第一用电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用电计量值;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用电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得到用电结果,所述用电结果包括在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以及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对应的用电价格数值;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电力设备发送所述用电结果,以使得所述电力设备基于所述用电结果进行电力负荷控制。
8.一种智能电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358941.7A 2022-04-07 2022-04-07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21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8941.7A CN115021395B (zh) 2022-04-07 2022-04-07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8941.7A CN115021395B (zh) 2022-04-07 2022-04-07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1395A true CN115021395A (zh) 2022-09-06
CN115021395B CN115021395B (zh) 2024-07-19

Family

ID=8306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8941.7A Active CN115021395B (zh) 2022-04-07 2022-04-07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139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5483A (zh) * 2016-04-26 2017-05-10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支撑互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107196311A (zh) * 2017-05-27 2017-09-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替代设备的监控装置和监控装置的应用装置
CN109191701A (zh) * 2018-09-11 2019-01-1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计量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10365108A (zh) * 2019-06-12 2019-10-22 李刚 物联网动态授权电价计量和智能用电调控的装置及方法
CN110659935A (zh) * 2019-09-09 2020-01-0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应竞争性零售市场的电能计量系统
WO2020220699A1 (zh) * 2019-04-28 2020-11-0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电负荷的动态管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284003A (zh) * 2021-04-21 2021-08-2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芯智能电表的电力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4377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虚拟电厂的用户可调负荷资源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4254864A (zh) * 2021-11-18 2022-03-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用电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5483A (zh) * 2016-04-26 2017-05-10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支撑互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107196311A (zh) * 2017-05-27 2017-09-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替代设备的监控装置和监控装置的应用装置
CN109191701A (zh) * 2018-09-11 2019-01-1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计量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WO2020220699A1 (zh) * 2019-04-28 2020-11-0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电负荷的动态管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365108A (zh) * 2019-06-12 2019-10-22 李刚 物联网动态授权电价计量和智能用电调控的装置及方法
CN110659935A (zh) * 2019-09-09 2020-01-0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应竞争性零售市场的电能计量系统
CN113284003A (zh) * 2021-04-21 2021-08-2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芯智能电表的电力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54864A (zh) * 2021-11-18 2022-03-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用电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424377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虚拟电厂的用户可调负荷资源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1395B (zh) 2024-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49521C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 selection of a commodity supplier through a blockchain distributed database
CN111224469A (zh) 输电线路线损监测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7394370B (zh) 一种供电网智能动态节电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5640935A (zh) 电力系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WO2015127664A1 (zh) 能耗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2749461A (zh) 负荷数据监控方法、电力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85462B (zh) 馈线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3090485A (ja) Co2排出量監視装置、co2排出量監視方法、co2排出量監視プログラム、およびco2排出量監視システム
CN110672918A (zh) 一种共享基站电量计量方法和装置
CN113780717A (zh) 基于网关的偷漏电行为分析方法、装置、智能网关和介质
CN115021395B (zh) 用电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和存储介质
JP6836949B2 (ja) サーバ装置
CN113971504B (zh) 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力抢修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651005B (zh) 基线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441848A (zh) 功耗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69176A (zh)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13449929A (zh) 电力负荷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34366B (zh) 负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040029B (zh) 配电网电力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96421B (zh) 基于碳计量芯片的配电系统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7172626B (zh) 用户用电曲线对新能源消纳边际贡献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CN115854495B (zh) 空调电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18707B (zh) 一种共用变压器用户周期性电费核查结算方法与系统
CN115118497B (zh) 边缘网关的对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5080280B (zh) 一种多时间尺度数据融合的边缘计算平台控制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6,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86,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05

Address after: 518101, 3rd Floor, Building 40, Baotian Industrial Zone,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86,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