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0259A -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0259A
CN115010259A CN202210930717.0A CN202210930717A CN115010259A CN 115010259 A CN115010259 A CN 115010259A CN 202210930717 A CN202210930717 A CN 202210930717A CN 115010259 A CN115010259 A CN 115010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reset
concentration value
ammonia nitrog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0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0259B (zh
Inventor
杨冠
陈威
杨磊
张凯
裴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tra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07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0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0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06Regulation method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02F3/307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direct conversion of nitrite to molecular nitrogen, e.g. by using the Anammox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4NH3-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根据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基于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在硝化反应池添加硝化菌菌落数量,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根据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若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逐渐重视,例如:智慧环保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或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方便后续进行检测和治理,其中,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质是由于水体中含氮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水生态系统失衡。
废水脱氮(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是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过程。一般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法两种,其中,生物脱氮法主要为厌氧氨氧化(Anammox) 反应是指在厌氧或者缺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以NO2--N为电子受体,氧化NH4+-N为氮气的生物过程,应用最为广泛的为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Sharon-Anammox)。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Sharon-Anammox)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SHARON段,50~60%的氨氮被氧化成亚硝态氮,第二步Anammox段,剩余的氨氮与新生成的亚硝态氮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氮的目的。
但,由于废水浓度不同,对应生成废水中含氮量也不相同,现有技术中无论废水浓度如何,都是按照固定硝化细菌菌落数量、固定的反硝化细菌菌落数量在固定的时间下进行处理,使得处理效率低下且后续产生的亚硝态氮无法与氨氮进行充分反应,导致污水脱氮处理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针对不同污水中含氮浓度不同、污水体积不同,放置不同的硝化菌落数量、反硝化菌落数量,使得最终出水满足要求,方便较为高效的脱氮,并且当硝化反应池出水不满足预设比值区间时,会相应的增加不同体积的污水或亚硝态氮溶液,使得后续反硝化脱氮效率有较高的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在每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
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
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污水体积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根据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以及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339047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52925DEST_PATH_IMAGE002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167684DEST_PATH_IMAGE003
为预设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625210DEST_PATH_IMAGE004
为污水在第
Figure 252632DEST_PATH_IMAGE005
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
Figure 137411DEST_PATH_IMAGE006
为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量的上限值,
Figure 716029DEST_PATH_IMAGE007
为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量的数量值,
Figure 977246DEST_PATH_IMAGE008
为预设氨氮转化率,
Figure 459174DEST_PATH_IMAGE009
为污水体积,
Figure 311592DEST_PATH_IMAGE010
为基准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377506DEST_PATH_IMAGE011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的权重值,
Figure 176835DEST_PATH_IMAGE012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513269DEST_PATH_IMAGE013
为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5431DEST_PATH_IMAGE014
为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获取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和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293061DEST_PATH_IMAGE015
其中,
Figure 630502DEST_PATH_IMAGE016
为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8393DEST_PATH_IMAGE017
为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
Figure 156609DEST_PATH_IMAGE018
为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
Figure 947848DEST_PATH_IMAGE019
为硝化反应池的温度归一化值,
Figure 72667DEST_PATH_IMAGE020
为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
Figure 632962DEST_PATH_IMAGE021
为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
Figure 217658DEST_PATH_IMAGE022
为硝化反应池的PH值归一化值,
Figure 230613DEST_PATH_IMAGE023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包括:
在硝化反应池的出水管处设置第二氨氮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的差值,得到氨氮浓度差值;
根据所述氨氮浓度差值与转化率的乘积,得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与最佳比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
根据所述比例差值与第一水体体积的乘积,生成反硝化增量;
根据所述反硝化增量、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424703DEST_PATH_IMAGE024
其中,
Figure 839504DEST_PATH_IMAGE025
为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391839DEST_PATH_IMAGE026
为第一比值,
Figure 892091DEST_PATH_IMAGE027
为最佳比值,
Figure 358713DEST_PATH_IMAGE028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893599DEST_PATH_IMAGE029
为反硝化总量转化值,
Figure 820098DEST_PATH_IMAGE030
为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807646DEST_PATH_IMAGE031
为基准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766375DEST_PATH_IMAGE032
为第一反硝化反应时长的权重值,
Figure 139456DEST_PATH_IMAGE033
为比例差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根据所述氧气浓度与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以及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486124DEST_PATH_IMAGE034
其中,
Figure 711700DEST_PATH_IMAGE035
为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802016DEST_PATH_IMAGE036
为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
Figure 295183DEST_PATH_IMAGE037
为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
Figure 547172DEST_PATH_IMAGE038
为氧气归一化值,
Figure 260045DEST_PATH_IMAGE039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
Figure 622893DEST_PATH_IMAGE040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
Figure 32883DEST_PATH_IMAGE041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温度归一化值,
Figure 190195DEST_PATH_IMAGE042
为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
Figure 655943DEST_PATH_IMAGE043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
Figure 88061DEST_PATH_IMAGE044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PH值归一化值,
Figure 290241DEST_PATH_IMAGE045
为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不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打开、总管道处的总阀门关闭,将所述第一水体输送至添加池,所述添加池分别与污水池、亚硝态氮添加池和反硝化反应池连接;
根据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以及第一水体体积生成添加值;
根据所述添加值控制所述污水池或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第三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三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四水体。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区间,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的生成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根据所述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控制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Figure 884034DEST_PATH_IMAGE046
其中,
Figure 305919DEST_PATH_IMAGE047
为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Figure 541728DEST_PATH_IMAGE048
为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
Figure 863994DEST_PATH_IMAGE049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566371DEST_PATH_IMAGE050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724819DEST_PATH_IMAGE051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983894DEST_PATH_IMAGE052
为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
Figure 911398DEST_PATH_IMAGE053
为亚硝态氮溶液常数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区间,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污水氨氮浓度值生成污水添加值;
根据所述污水添加值控制所述污水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污水添加值,
Figure 361840DEST_PATH_IMAGE054
其中,
Figure 7585DEST_PATH_IMAGE055
为污水添加值,
Figure 70350DEST_PATH_IMAGE056
为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
Figure 914678DEST_PATH_IMAGE057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536021DEST_PATH_IMAGE050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669062DEST_PATH_IMAGE049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535518DEST_PATH_IMAGE050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172036DEST_PATH_IMAGE058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964280DEST_PATH_IMAGE059
为污水常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氨氮获取模块,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在每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第一处理模块,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
生成模块,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比值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
第二计算模块,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第二处理模块,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针对污水中含氨氮的浓度值不同以及污水的体积不同,对硝化反应池添加不同数量的硝化菌,使得针对不同水体的污水,进行不同速率的反应,使得最终出水满足亚硝态氮与氨氮的最佳比值区间,使得后续反硝化反应过程中脱氮效果较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到了温度以及污水PH值会影响硝化菌反应速率,会针对硝化反应池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以及污水PH值不同,对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相应的增加硝化菌菌落数量,在固定处理时间下,保证了处理效果,使得最后出水的第一水体符合要求,方便后续可以高效反应,较好的提高脱氮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当硝化反应池的出水不符合要求时,会针对硝化池出水第一水体不同的硝态氮与氨氮的浓度比值,对第一水体添加对应氨氮浓度的污水或者亚硝态氮溶液,使得第一水体处于最佳比值区间内,使得脱氮效率最佳,并根据对应的浓度比值添加不同数量的反硝化菌,使得预设时间内,脱氮效率最佳,使得最终出水品质稳定,对污水进行较好的脱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会依据硝化反应池出水的第一水体的体积以及不同的浓度比值,对反硝化反应池添加不同数量的反硝化菌,使得最终的脱氮效率较高,始终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保证最后的出水含氮量符合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场景示意图,包括:污水池、硝化反应池、反硝化反应池、添加池以及亚硝态氮添加池,污水池通过硝化反应池的进水管与硝化反应池连接,并在进水管处设置第一氨氮传感器,硝化反应池与反硝化反应池通过总管道连接,所述总管道处设有旁支管道,所述旁支管道处设有旁支阀门,总管道与旁支管道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与硝化反应池连接的总管道处设有第二氨氮传感器,第一连接处与反硝化反应池连接的总管道处设有总阀门,反硝化反应池的出水口与外部连通,旁支管道分别与总管道和添加池连接,所述添加池分别与污水池和亚硝态氮添加池连接。
当第一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时,总阀门打开、旁支阀门关闭,此时污水流通路径为:污水池-第一氨氮传感器-硝化反应池-第二氨氮传感器-总阀门-反硝化反应池。
当第一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比值不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时,总阀门关闭、旁支阀门打开,此时污水流通路径为:污水池-第一氨氮传感器-硝化反应池-第二氨氮传感器-旁支阀门-添加池-反硝化反应池。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含氮污水进行脱氮,例如:味精厂的污水,当污水经过硝化反应后,得到第一水体;利用第二氨氮传感器可以得到第一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值以及计算得出的硝态氮浓度值,针对第一水体中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比值是否符合要求,对应着污水不同的流通路径,保证了以较高效率对含氮污水进行脱氮,使得脱氮后的污水满足标准。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110、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在每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实时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硝化反应池进水管处污水的氨氮浓度值,将获取的污水每个时刻的氨氮值求和,并处于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总数量,得到一个平均氨氮浓度值,也就是污水氨氮浓度值。
步骤S120、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检测计算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可以理解的是,反硝化反应对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有一定的要求,最佳比例在
Figure 991142DEST_PATH_IMAGE060
的闭区间内,因此在将污水输送至硝化反应池后,会依据预设氨氮转化率得到一个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也就是亚硝态氮想要达到的浓度值;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后续会基于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得到需要添加的硝化菌菌落数量,保证了硝化反应后的出水达到要求,使得后续反硝化脱氮以较高的效率以及脱氮量进行反应,使得最终污水脱氮量达到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可以理解的是,污水中的氨氮会在硝化反应池中转化为亚硝态氮,根据反硝化反应对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要求:最佳比例在
Figure 910557DEST_PATH_IMAGE060
,对应设置预设氨氮转化率,例如:预设氨氮转化率为52%,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污水体积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污水的体积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以及污水的总体积的乘积可以得到污水中含亚硝态氮的总量,也就是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根据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以及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标准亚硝态氮总量以及预设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也就是需要添加的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对应反应速率对应着一定量值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745789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131771DEST_PATH_IMAGE061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223092DEST_PATH_IMAGE062
为预设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477356DEST_PATH_IMAGE063
为污水在第
Figure 839199DEST_PATH_IMAGE064
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
Figure 989557DEST_PATH_IMAGE065
为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量的上限值,
Figure 591612DEST_PATH_IMAGE066
为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量的数量值,
Figure 587250DEST_PATH_IMAGE067
为预设氨氮转化率,
Figure 803599DEST_PATH_IMAGE068
为污水体积,
Figure 124859DEST_PATH_IMAGE069
为基准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190773DEST_PATH_IMAGE070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的权重值,
Figure 662205DEST_PATH_IMAGE071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247908DEST_PATH_IMAGE072
为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490801DEST_PATH_IMAGE073
为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Figure 263585DEST_PATH_IMAGE075
Figure 115872DEST_PATH_IMAGE061
成正比,可以理解的是,污水体积越大、污水中氨氮含量越大,对应需要的硝化菌菌落数量就越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浓度的污水含氮量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保证硝化反应后的出水满足后续反硝化反应的需求,使得污水的脱氮效率较高,避免了最终出水依旧含氮量过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也就是环境温度,根据室外温度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可以理解的是,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为硝化菌的最佳反应温度,当环境温度大于最佳温度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当环境温度小于最佳温度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系统会依据环境温度的对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
获取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同污水水体的PH值不同,对应也会对硝化菌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根据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也就是污水的PH值,可以理解的是,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为硝化菌的最佳反应PH值,当污水的PH值大于或小于硝化菌的最佳反应PH值时,硝化菌的反应速率会下降,系统会依据污水的PH值对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
根据所述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和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和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也就是根据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污水PH值的影响对添加的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理解的是,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较好的保证硝化反应以较高速率进行反应,并将氨氮转化为所需量的亚硝态氮。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821660DEST_PATH_IMAGE015
其中,
Figure 766614DEST_PATH_IMAGE076
为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557852DEST_PATH_IMAGE077
为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
Figure 682672DEST_PATH_IMAGE078
为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
Figure 242966DEST_PATH_IMAGE079
为硝化反应池的温度归一化值,
Figure 562083DEST_PATH_IMAGE080
为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
Figure 840618DEST_PATH_IMAGE081
为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
Figure 457544DEST_PATH_IMAGE082
为硝化反应池的PH值归一化值,
Figure 121612DEST_PATH_IMAGE083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可以理解的是,
Figure 126477DEST_PATH_IMAGE084
Figure 111882DEST_PATH_IMAGE076
成正比,
Figure 860395DEST_PATH_IMAGE085
Figure 644549DEST_PATH_IMAGE076
成正比,当环境温度与最佳反应温度相差较大时,对应需要增加对应量硝化菌,当PH值与预设反应PH值相差较大时,对应需要增加对应量硝化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会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污水PH值的不同对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使得硝化池以较高的反应效率运行,较好的确保后续出水符合标准。
步骤S130、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对应的硝化菌,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污水进行硝化处理,使得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对应得到处理后的第一水体。
步骤S140、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总管道处的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污水氨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可以理解的是,硝化反应方程式为:NH4++1.83O2+1.98HCO3-→0.021C5H7O2N+0.98NO3-+1.04H2O+1.884H2CO3,可以看出,每1克氨氮会转化为0.98克亚硝酸,根据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第一水体的第一氨氮浓度值的差值可以知道消耗氨氮浓度值,对应可以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方便后续查看硝化反应池的出水是否符合标准,确保最终出水品质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具体包括:
在硝化反应池的出水管处设置第二氨氮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硝化反应池的出水管处,也就是总管道处设置第二氨氮传感器,对第一水体进行氨氮浓度值检测,根据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可以理解的是,硝化反应池与反硝化反应池通过总管道进行连接,硝化反应池的出水管即总管道,总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氨氮传感器,所述第二氨氮传感器处于总管道与旁支管道连接处和硝化反应池之间。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的差值,得到氨氮浓度差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的差值,得到消耗氨氮浓度值,也就是氨氮浓度差值,方便后续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氨氮浓度差值与转化率的乘积,得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硝化反应方程式可知,转化率约为0.98,通过氨氮浓度差值与转化率的乘积,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554736DEST_PATH_IMAGE086
其中,
Figure 293016DEST_PATH_IMAGE087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314062DEST_PATH_IMAGE088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546198DEST_PATH_IMAGE089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643598DEST_PATH_IMAGE090
为氨氮浓度转化值,
Figure 118442DEST_PATH_IMAGE091
为亚硝态氮浓度常数值,可以理解的是,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192446DEST_PATH_IMAGE088
大于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436346DEST_PATH_IMAGE089
,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704647DEST_PATH_IMAGE089
是经过处理后的值,氨氮浓度转化值
Figure 666787DEST_PATH_IMAGE090
可以是人为预先设定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氨氮的消耗量对应得到生成的亚硝态氮浓度值,方便后续得到亚硝态氮与氨氮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查看比值是否符合最佳浓度比值,方便后续反硝化反应池进行高效率脱氮,使得最终出水符合要求。
步骤S150、根据所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方便后续查看第一比值是否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进行不同流程的处理,确保最终反硝化反应池的脱氮效率较高且脱氮后出水品质稳定。
步骤S160、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符合最佳比值区间,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此时污水流通路径为:污水池-第一氨氮传感器-硝化反应池-第二氨氮传感器-总阀门-反硝化反应池,第一水体直接进入反硝化反应池进行反硝化反应,则此时根据第一比值的浓度占比、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针对不同体积的第一水体、不同浓度占比的第一水体添加不同数量的反硝化菌,使得反应速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脱氮效率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60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此时污水流通路径为:污水池-第一氨氮传感器-硝化反应池-第二氨氮传感器-总阀门-反硝化反应池,可以理解的是,经过硝化反应的第一水体直接流入了反硝化反应池中,满足条件则直接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与最佳比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比值与最佳比值的差值再求绝对值,得到对应的比例差值,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数值的第一比值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不同,最佳比值所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为基准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根据所述比例差值与第一水体体积的乘积,生成反硝化增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比例差值与第一水体体积的乘积,得到反硝化增量,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反硝化增量反应的是不同数值的第一比值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不同,方便后续对基准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影响生成第一比值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根据所述反硝化增量、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反硝化增量、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比值的不同数值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不同,不同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不同,根据两者分别对基准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影响得到对应所需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967318DEST_PATH_IMAGE092
其中,
Figure 314992DEST_PATH_IMAGE093
为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737883DEST_PATH_IMAGE094
为第一比值,
Figure 938051DEST_PATH_IMAGE095
为最佳比值,
Figure 104590DEST_PATH_IMAGE096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572349DEST_PATH_IMAGE097
为反硝化总量转化值,
Figure 228459DEST_PATH_IMAGE098
为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384765DEST_PATH_IMAGE099
为基准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620574DEST_PATH_IMAGE100
为第一反硝化反应时长的权重值,
Figure 942840DEST_PATH_IMAGE101
为比例差值,
Figure 645217DEST_PATH_IMAGE102
Figure 882294DEST_PATH_IMAGE093
成正比,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390636DEST_PATH_IMAGE098
与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98566DEST_PATH_IMAGE093
成反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比值不同对应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反应时长越长对应所需量越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根据所述氧气浓度与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获得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根据所述氧气浓度与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可以理解的是,反硝化过程为厌氧反应过程,氧气越少对应的反应越充分,氧气越多对应的反应越不充分,且目前无法保证处于真空状态,根据氧气浓度的大小对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使得反硝化反应更加充分,并以较高反应速率运行。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即环境温度,根据室外温度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可以理解的是,反硝化菌存在最佳反应温度,温度过大或过低均会影响反硝化的反应速率。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就是第一水体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反应PH值可以是最佳反应PH值,当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大于或小于最佳反应PH值时,则需要添加对应数量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根据PH值不同对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使得最终添加的菌落数量保证了反硝化反应的高速率、高效率脱氮。
根据所述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以及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以及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室外温度、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因素对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调整使得反硝化反应以高速率、高效率进行脱氮,提高了整体流程的处理效率。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503003DEST_PATH_IMAGE103
其中,
Figure 899480DEST_PATH_IMAGE104
为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105
为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
Figure 319835DEST_PATH_IMAGE106
为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107
为氧气归一化值,
Figure 180475DEST_PATH_IMAGE108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109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
Figure 598556DEST_PATH_IMAGE110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温度归一化值,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111
为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
Figure 466018DEST_PATH_IMAGE112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3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PH值归一化值,
Figure 394790DEST_PATH_IMAGE114
为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其中,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
Figure 546155DEST_PATH_IMAGE114
可以是人为预先设置的,可以理解的是,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
Figure 89132DEST_PATH_IMAGE105
与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929043DEST_PATH_IMAGE104
成正比,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5
Figure 160042DEST_PATH_IMAGE104
成正比,
Figure 916645DEST_PATH_IMAGE116
Figure 177993DEST_PATH_IMAGE104
成正比,
Figure 285627DEST_PATH_IMAGE115
为室外温度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可以是最佳反应温度,当室外温度大于或小于最佳反应温度时,反应速率都会降低,需要增加对应量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PH值同理可得,当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不同时,需要增加对应量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会依据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以及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对反硝化菌菌落数量的添加量进行修正,使得最终的反硝化反应以较高速、效率进行脱氮,保证最后的出水品质含氮量符合标准。
步骤S170、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系统计算出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可以理解的是,在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符合要求时,则加入经过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直接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此时第二水体为反硝化池的出水,此时满足预设比值区间,预设比值区间可以是最佳反应比值区间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7
,满足了反硝化细菌的量值要求,保证了反硝化脱氮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不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打开、总管道处的总阀门关闭,将所述第一水体输送至添加池,所述添加池分别与污水池、亚硝态氮添加池和反硝化反应池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第一比值不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比值区间可以是最佳反应区间:
Figure 125096DEST_PATH_IMAGE117
,也就是第一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比值大于1.3或小于1,则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打开、总管道处的总阀门关闭,此时污水流通路径为:污水池-第一氨氮传感器-硝化反应池-第二氨氮传感器-旁支阀门-添加池-反硝化反应池,可以理解的是,会将第一水体输送至添加池,当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比值小于1时,则说明亚硝态氮浓度值浓度过低,需要增加对应的亚硝态氮溶液,如果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比值大于1.3时,则说明氨氮浓度过低,则往添加池中的第一水体增加相同的污水,此时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之前消化池进水管检测的平均浓度,也可以进行重新检测计算后再添加至添加池,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添加池分别与污水池、亚硝态氮添加池和反硝化反应池连接,通过污水池、亚硝态氮添加池进行增加对应的水体,增加完毕后输送至反硝化池进行最终的反应,其中,添加池连接在硝化反应池的进水管处,且连接部位处于第一氨氮传感器与硝化反应池之间,只有当添加池中有水体且水体的第一比值大于1.3时才会抽取污水池中的污水进行添加。
根据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以及第一水体体积生成添加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会根据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以及第一水体体积生成添加值,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水体体积的乘积,得到第一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总量,根据第一氨氮浓度值与第一水体体积的乘积,得到第一水体中的氨氮的总量,根据预设比值区间以及对应添加污水中的氨氮浓度或亚硝态氮溶液的浓度,生成对应的添加体积,使得浓度比例符合要求,保证反硝化反应以高效率进行脱氮。
根据所述添加值控制所述污水池或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根据添加值,也就是污水或亚硝态氮溶液的添加体积,控制所述污水池或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相应的体积,保证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比值处于
Figure 486938DEST_PATH_IMAGE117
,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后,得到第三水体。
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第三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预设比值区间最小值或最大值、第三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添加后的第三水体的体积以及对应的浓度比值,生成对应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方便后续以较搞反应效率对水体进行脱氮。
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三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四水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三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四水体,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水体为反硝化反应池反应后脱氮的出水水体,增加了对应的反硝化细菌,稳定了出水的品质,使得最终的出水含氮量符合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区间,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的生成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区间,例如:第一比值为0.9,预设比值区间为
Figure 309400DEST_PATH_IMAGE117
,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的生成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区间说明亚硝态氮浓度过低,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进行添加相应体积的亚硝态氮溶液,当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后可以是得出对应的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根据所述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控制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根据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控制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系统计算出的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符合浓度比值的第三水体。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Figure 638751DEST_PATH_IMAGE046
其中,
Figure 618077DEST_PATH_IMAGE118
为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9
为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
Figure 162322DEST_PATH_IMAGE120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280319DEST_PATH_IMAGE121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80654DEST_PATH_IMAGE122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145562DEST_PATH_IMAGE123
为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
Figure 216417DEST_PATH_IMAGE124
为亚硝态氮溶液常数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硝化反应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对应的硝化反应池出水依旧不能符合标准,则通过额外添加的方式,使得最终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的比值符合要求,使得后续的反硝化反应以较高的效率进行脱氮,保证最终的出水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区间,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污水氨氮浓度值生成污水添加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第一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区间,例如:第一比值为1.4,预设比值区间为
Figure 442999DEST_PATH_IMAGE125
,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污水氨氮浓度值生成污水添加值,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区间说明氨氮浓度过度,因此需要增加对应的污水以增加第一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在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污水氨氮浓度值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对应需要增加的污水添加体积也就是污水添加值。
根据所述污水添加值控制所述污水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污水添加值控制污水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增加相应体积的污水,添加后的第三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氨氮浓度值的比值处于最佳比值区间内。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污水添加值,
Figure 996209DEST_PATH_IMAGE054
其中,
Figure 599229DEST_PATH_IMAGE126
为污水添加值,
Figure 790170DEST_PATH_IMAGE127
为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
Figure 125336DEST_PATH_IMAGE128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228159DEST_PATH_IMAGE129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306974DEST_PATH_IMAGE130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601689DEST_PATH_IMAGE129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920806DEST_PATH_IMAGE131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199340DEST_PATH_IMAGE132
为污水常数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当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确定,且污水池中的氨氮浓度值确定,现有的比值确定,则可以知道对应的污水添加值,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污水水体含氮量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当浓度比值不符合要求时,则对水体进行相应的增加使得其处于区间内,并且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只设置了2个氨氮传感器,节约了成本,针对不同污水水体进行脱氮,使得最终的出水符合要求,稳定出水,避免了出水品质的参差不齐,提高了处理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氨氮获取模块,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在每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第一处理模块,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
生成模块,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比值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
第二计算模块,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第二处理模块,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50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计算机程序;其中
存储器5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闪存(flash)。所述计算机程序例如是实现上述方法的应用程序、功能模块等。
处理器5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中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5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5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52是独立于处理器5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
总线5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52和处理器5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设备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在每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
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
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与污水体积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根据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总量以及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750412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264570DEST_PATH_IMAGE003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236943DEST_PATH_IMAGE005
为预设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520156DEST_PATH_IMAGE007
为污水在第
Figure 185362DEST_PATH_IMAGE009
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
Figure 655657DEST_PATH_IMAGE011
为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量的上限值,
Figure 57820DEST_PATH_IMAGE013
为预设时间段内时刻数量的数量值,
Figure 664382DEST_PATH_IMAGE015
为预设氨氮转化率,
Figure 766068DEST_PATH_IMAGE017
为污水体积,
Figure 192501DEST_PATH_IMAGE019
为基准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398354DEST_PATH_IMAGE021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的权重值,
Figure 629396DEST_PATH_IMAGE023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731345DEST_PATH_IMAGE025
为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51599DEST_PATH_IMAGE027
为标准亚硝态氮总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获取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和第二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294099DEST_PATH_IMAGE028
其中,
Figure 609674DEST_PATH_IMAGE030
为修正后的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148102DEST_PATH_IMAGE032
为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
Figure 549128DEST_PATH_IMAGE034
为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
Figure 595319DEST_PATH_IMAGE036
为硝化反应池的温度归一化值,
Figure 30980DEST_PATH_IMAGE038
为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
Figure 209151DEST_PATH_IMAGE040
为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
Figure 628631DEST_PATH_IMAGE042
为硝化反应池的PH值归一化值,
Figure 212934DEST_PATH_IMAGE044
为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包括:
在硝化反应池的出水管处设置第二氨氮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
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的差值,得到氨氮浓度差值;
根据所述氨氮浓度差值与转化率的乘积,得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与最佳比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
根据所述比例差值与第一水体体积的乘积,生成反硝化增量;
根据所述反硝化增量、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503101DEST_PATH_IMAGE046
其中,
Figure 117753DEST_PATH_IMAGE048
为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493371DEST_PATH_IMAGE050
为第一比值,
Figure 633363DEST_PATH_IMAGE052
为最佳比值,
Figure 778037DEST_PATH_IMAGE054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829170DEST_PATH_IMAGE056
为反硝化总量转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为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0
为基准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2
为第一反硝化反应时长的权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4
为比例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根据所述氧气浓度与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获取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根据所述PH值与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生成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以及第三反硝化菌菌落数量修正系数对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进行修正处理,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5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7
为修正后的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9
为反硝化反应池中的氧气浓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1
为预设反应氧气浓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3
为氧气归一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5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室外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7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9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温度归一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1
为反硝化反应池中的PH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3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预设反应PH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5
为反硝化反应池的PH值归一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7
为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常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不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打开、总管道处的总阀门关闭,将所述第一水体输送至添加池,所述添加池分别与污水池、亚硝态氮添加池和反硝化反应池连接;
根据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以及第一水体体积生成添加值;
根据所述添加值控制所述污水池或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第三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第二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三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四水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区间,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的生成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根据所述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控制所述亚硝态氮添加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0
为亚硝态氮溶液添加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2
为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小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4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6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8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0
为亚硝态氮添加池的浓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2
为亚硝态氮溶液常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区间,则根据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第一水体体积以及污水氨氮浓度值生成污水添加值;
根据所述污水添加值控制所述污水池对第一水体进行添加处理,得到第三水体;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污水添加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3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5
为污水添加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7
为预设比值区间的最大值,
Figure 646078DEST_PATH_IMAGE098
为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Figure 566324DEST_PATH_IMAGE096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565504DEST_PATH_IMAGE094
为第一氨氮浓度值,
Figure 53117DEST_PATH_IMAGE096
为第一水体体积,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9
为污水氨氮浓度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1
为污水常数值。
10.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氨氮获取模块,根据第一氨氮传感器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在每个时刻的氨氮浓度值,得到污水氨氮浓度值;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以及预设氨氮转化率的乘积,得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并基于所述标准亚硝态氮浓度值、污水体积、预设硝化反应时长生成硝化菌菌落数量;
第一处理模块,在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硝化反应时长对预设时间段内进水管处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水体;
生成模块,根据第二氨氮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水体的氨氮浓度值,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污水氨氮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生成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
比值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亚硝态氮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的比值,生成第一比值;
第二计算模块,若所述第一比值处于预设比值区间内,则控制旁支管道处的旁支阀门关闭、总管道处的总阀门打开,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一水体体积、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生成反硝化菌菌落数量;
第二处理模块,在反硝化反应池中添加所述反硝化菌菌落数量,并根据预设反硝化反应时长对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水体。
CN202210930717.0A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010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0717.0A CN115010259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0717.0A CN115010259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259A true CN115010259A (zh) 2022-09-06
CN115010259B CN115010259B (zh) 2022-10-21

Family

ID=8306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0717.0A Active CN115010259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02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5828A (zh) * 2023-04-10 2023-07-07 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厂的精准化加药控制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8596A (ja) * 1996-03-15 1997-09-22 Toshiba Corp 下水処理場の水質制御装置
JP2001038384A (ja) * 1999-07-30 2001-02-13 Kawasaki City 廃水の窒素除去方法
JP2003053387A (ja) * 2001-08-10 2003-02-25 Kurita Water Ind Ltd 生物学的窒素除去方法
JP2003053388A (ja) * 2001-08-22 2003-02-25 Ebara Corp 生物学的窒素除去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2050521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方法
JP2012005983A (ja) * 2010-06-28 2012-01-12 Hitachi Ltd 水質情報演算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83895A (zh) * 2012-03-01 2012-07-18 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
CN102701441A (zh) * 2012-05-16 2012-10-0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常温低氨氮cstr部分亚硝化出水氮素比例调控方法
US20140069864A1 (en) * 2012-09-13 2014-03-13 Hampton Roads Sanitation Distric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itrogen remova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JP2017144402A (ja) * 2016-02-18 2017-08-24 水ing株式会社 アンモニア性窒素含有被処理液の硝化脱窒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7298484A (zh) * 2017-06-23 2017-10-27 长春工程学院 利用氨氮提高城市污水脱氮效率的sbr深度脱氮方法
CN107459146A (zh) * 2017-08-24 2017-12-12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控制亚硝化工艺出水中亚氮与氨氮比值的方法
CN110372093A (zh) * 2019-07-04 2019-10-25 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精细化控制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14133027A (zh) * 2021-10-26 2022-03-04 上海大学 一种实现连续流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运行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8596A (ja) * 1996-03-15 1997-09-22 Toshiba Corp 下水処理場の水質制御装置
JP2001038384A (ja) * 1999-07-30 2001-02-13 Kawasaki City 廃水の窒素除去方法
JP2003053387A (ja) * 2001-08-10 2003-02-25 Kurita Water Ind Ltd 生物学的窒素除去方法
JP2003053388A (ja) * 2001-08-22 2003-02-25 Ebara Corp 生物学的窒素除去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2050521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方法
JP2012005983A (ja) * 2010-06-28 2012-01-12 Hitachi Ltd 水質情報演算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83895A (zh) * 2012-03-01 2012-07-18 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
CN102701441A (zh) * 2012-05-16 2012-10-0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常温低氨氮cstr部分亚硝化出水氮素比例调控方法
US20140069864A1 (en) * 2012-09-13 2014-03-13 Hampton Roads Sanitation Distric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itrogen remova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JP2017144402A (ja) * 2016-02-18 2017-08-24 水ing株式会社 アンモニア性窒素含有被処理液の硝化脱窒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7298484A (zh) * 2017-06-23 2017-10-27 长春工程学院 利用氨氮提高城市污水脱氮效率的sbr深度脱氮方法
CN107459146A (zh) * 2017-08-24 2017-12-12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控制亚硝化工艺出水中亚氮与氨氮比值的方法
CN110372093A (zh) * 2019-07-04 2019-10-25 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精细化控制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14133027A (zh) * 2021-10-26 2022-03-04 上海大学 一种实现连续流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运行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5828A (zh) * 2023-04-10 2023-07-07 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厂的精准化加药控制方法
CN116395828B (zh) * 2023-04-10 2024-01-05 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厂的精准化加药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259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20824C (e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and system
US8956540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eration during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water
EP1721870A1 (en) Method of nitrifying ammonium-nitrogen-containing water and method of treating the same
CN113860496B (zh)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aao外加碳源智慧投加系统及方法
CN115010259B (zh) 一种智慧环保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Murray et al.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nitrogen balanc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in an oxidation ditch treating farm animal waste
CN111406036A (zh) 用于通过亚硝化生物处理废水中的氮的方法
CN112811582A (zh) 一种投加联氨促进短程硝化的亚硝化sbr装置及改良工艺
Asteriadis et al. A control strategy for an intermittently aerated and fed bioreactor to reduce aeration costs: A simulation study
CN111087073A (zh) 一种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污水处理生化需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217449B (zh) 基于精准控制氧气输入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JP2001079593A (ja) 排水からの窒素の除去方法
CN212425586U (zh) 一种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生化需氧控制系统
CN110436642B (zh) 一种旁侧处理富集聚糖菌强化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
JP2001212592A (ja) 排水からの窒素の除去方法
WU et al. Nitrous oxide emission from microorganisms
JP2912901B1 (ja) 窒素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JPS61249597A (ja) 生物学的脱窒素プロセスにおけるメタノ−ル注入制御方法
CN107459146B (zh) 一种控制亚硝化工艺出水中亚氮与氨氮比值的方法
Hoffmann et al. Improving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in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dosing carbon from sludge hydrolysis
CN110642371A (zh) 一种实现含氮废水低温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10573462B (zh) 废水处理方法和设备
JP3677811B2 (ja) 生物的脱窒方法
JP3155458B2 (ja) 有機性廃水の硝化脱窒処理方法
Płuciennik-Koropczuk et al. Significanc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o nitrous oxide e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