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621A -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621A
CN115002621A CN202210467107.1A CN202210467107A CN115002621A CN 115002621 A CN115002621 A CN 115002621A CN 202210467107 A CN202210467107 A CN 202210467107A CN 115002621 A CN115002621 A CN 115002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il
housing
voice coil
magnetic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71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东
李波波
刘松
张成飞
刘春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4671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2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发明的发声振动装置包括壳体、发声单元和振动马达,发声单元包括振膜和用于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振动马达包括线圈和磁路组件,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线圈,磁路组件包括中心磁体和设于中心磁体侧边的至少一个边磁体,边磁体与中心磁体间隔设置,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设于壳体的同一侧的外部,第一导电部与音圈电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线圈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音圈插入边磁体与中心磁体之间,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磁路组件设于壳体的两个内侧壁之间,并与线圈间隔设置,至少部分磁路组件在两个内侧壁上的线圈的共同作用下往复运动。

Description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声电换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等产品中,通常具有发声元件和振动元件,如扬声器模组和马达,当通讯终端收到通讯请求,例如电话、短信时,来电提示方式有声音提示和振动提示两种。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中,扬声器模组和马达的性能提升一般是通过增大产品尺寸来实现的,但是伴随着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越来越紧凑,电池、主板、摄像头占用空间越来越大,这又要求扬声器模组及振动马达尺寸不能增加甚至还要减小,因此又与性能提升的需求之间产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扬声器模组和马达在电子设备内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发声振动装置,所述发声振动装置包括:
壳体;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膜和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
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包括线圈和磁路组件,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线圈,所述磁路组件包括中心磁体和设于所述中心磁体侧边的至少一个边磁体,所述边磁体与所述中心磁体间隔设置;
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音圈插入所述边磁体与所述中心磁体之间,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内侧壁之间,并与所述线圈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两个内侧壁上的所述线圈的共同作用下往复运动,且至少部分所述磁路组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相平行。
根据本申请的发声振动装置,将磁路组件置于壳体的两个内侧壁之间,并在两个内侧壁上的线圈的共同作用下往复运动,从而使磁路组件形成为振动马达的振子,给予用户振动提示,同时,发声单元的部分音圈插入磁路组件的边磁体与中心磁体之间,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驱动振膜振动发声,从而使同一磁路组件同时满足发声单元和振动马达的需求,有效地减少了发声振动装置内磁路组件的设置数量,降低了发声振动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少了发声振动装置在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占用率。
同时,将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设于壳体的同一侧的外部,便于将发声单元和振动马达分别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同时,当音圈振动时会引起壳体的振动,由于本申请中的至少部分磁路组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与音圈的振动方向相平行,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磁路组件在线圈的作用下能够主动振动,且当磁路组件的振动频率与线圈的振动频率相同或大致相同,且磁路组件的振动方向与线圈的振动方向相反时,能够抵消音圈振动带动的壳体的振动,从而使壳体保持平稳状态,即使在线圈不通电的情况下,音圈振动的同时磁路组件在音圈的作用下会随音圈共同振动,从而抵消壳体的一部分振动,使壳体保持稳定状态,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声振动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内侧壁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内侧壁上的所述线圈与其中另一个所述内侧壁上的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振动装置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相互导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片和多个第二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所述第二导电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磁轭,所述中心磁体和所述边磁体共同设于所述磁轭朝向所述音圈的表面上,所述磁轭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轭上设有多个穿线孔,多个所述穿线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一导电片通过第一引线相连,所述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穿线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包括振膜本体和导电线,所述导电线贴合设于所述振膜本体朝向所述音圈的表面,所述音圈与所述导电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金属嵌件,所述金属嵌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导电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嵌件的另一侧端面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所述第一导电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嵌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直板部、第二直板部和第三直板部,所述第一直板部、所述第二直板部和所述第三直板部合围成凹型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去除第二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磁路组件与第一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磁路组件与第二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线圈与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单元与第一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振动装置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单元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单元与第一壳体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金属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发声振动装置;
10: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注塑部、1111:插接端、112:第二注塑部、113:支架、1131:第一连接部、1132:第二连接部、1133:第一固定部、1134:第二固定部、1135:第一限位凸起、1136:第二限位凸起、114:金属嵌件、1141:第一直板部、1142:第二直板部、1143:第三直板部、12:第二壳体、121:第一侧壁、1211:安装凸起、122:第二侧壁、123:底壁、1231:第一凸起部、1232:第二凸起部、1233:泄露孔、13:盖板;
20:发声单元、21:振膜、211:振膜本体、212:导电线、22:音圈、221:第二引线、23:定心支片、24:球顶;
30:振动马达、31:线圈、311:第一引线、32:磁路组件、321:中心磁体、322:边磁体、3221:第一磁部、3222:第二磁部、323:第一导磁板、324:第二导磁板、325:磁轭、3251:穿线孔;
40:线路板、41:第一导电片、42:第二导电片;
51:第一阻尼块、52:第二阻尼块;
60:防尘网;
70:弹性件、71:外连接部、72:弹性部、73:内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目前的电子设备通常都设有声音提示和振动提示,声音提示一般采用扬声器,振动提示一般都采用振动马达。然而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减少扬声器和振动马达在电子设备壳体内的空间占用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内具有发声振动装置,通过该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地降低扬声器和振动马达在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占用率。
结合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振动装置1包括壳体10、发声单元20和振动马达30,发声单元20包括振膜21和用于驱动振膜21振动发声的音圈22,振动马达30包括线圈31和磁路组件32,壳体10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线圈31,磁路组件32包括中心磁体321和设于中心磁体321侧边的至少一个边磁体322,边磁体322与中心磁体321间隔设置。其中,磁路组件32设于壳体的两个内侧壁之间,并与线圈31间隔设置,至少部分磁路组件32在两个内侧壁上的线圈31的共同作用下往复运动,且至少部分磁路组件32的往复运动方向与音圈22的振动方向相平行,至少部分音圈22插入磁路组件32的中心磁体321和边磁体322之间,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根据本申请的发声振动装置1,将磁路组件32置于壳体10的两个内侧壁之间,并在两个内侧壁的线圈31的共同作用下往复运动,从而使磁路组件32形成为振动马达30的振子,给予用户振动提示,同时,发声单元20的部分音圈22插入磁路组件32的的中心磁体321和边磁体322之间,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驱动振膜21振动发声,从而使同一磁路组件32同时满足发声单元20和振动马达30的需求,有效地减少了发声振动装置1内磁路组件32的设置数量,降低了发声振动装置1的整体体积,减少了发声振动装置1在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占用率。
同时,当音圈22振动时会引起壳体10的振动,由于本申请中的至少部分磁路组件32的往复运动方向与音圈22的振动方向相平行,在线圈31通电的情况下,磁路组件32在线圈31的作用下能够主动振动,且当磁路组件32的振动频率与线圈22的振动频率相同或大致相同,且磁路组件32的振动方向与线圈22的振动方向相反时,能够抵消音圈22振动时带动的壳体10的振动,从而使壳体10保持平稳状态,即使在线圈31不通电的情况下,音圈22振动的同时磁路组件32在音圈22的作用下会随音圈22共同振动,从而抵消壳体10的一部分振动,使壳体10保持稳定状态,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大致呈矩形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发声单元20和振动马达30共同设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合围成的空间内。其中,发声单元20与第一壳体11相连,振动马达30与第二壳体12相连。
结合图6至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分别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壁121的内壁面和第二侧壁122的内壁面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线圈31。
需要说明书的是,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申请中音圈22的振动方向为壳体10的高度方向,在垂直于音圈22的振动方向的平面内,壳体10上的长边缘的延伸方向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壳体10上的短边缘的延伸方向为壳体10的宽度方向。
具体的,第二壳体12上设有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分别设于底壁13的长度方向两侧,底壁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敞开设置并与第一壳体11相配合。其中,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上各设有一个线圈31,且两个线圈31分别与线路板40相连,通过线路板40向两侧的线圈31分别进行供电,从而使两侧的线圈31形成并联结构,并在线圈31通电的情况下,磁路组件32能够在两个线圈31的磁场作用下沿平行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的方向往复运动,即与音圈22的振动方向相同,从而给予用户振动提示。
结合图6至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内侧壁中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的线圈31与其中另一个内侧壁上的线圈31的电流方向相反设置。
具体地,第一侧壁121上的线圈31的电流方向与第二侧壁122上的线圈31的电流方向相反配置,从而通过两个侧壁上的线圈31通电时产生的磁场驱动磁路组件32进行振动,给予用户振动提示。
结合图2、图6、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线路板40上设有相互导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片41和多个第二导电片42,多个第一导电片41设于壳体10和磁轭325之间,并与线圈31电连接,多个第二导电片42设于壳体10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电片41的数量为四个,并设于底壁123和磁轭325之间,线圈31与同侧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电片41电连接,并形成电回路。第二导电片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电片42设于壳体10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第一导电片41和第二导电片42电连接,从而通过线路板40连接线圈31和外部电源,通过外部电源线对线圈31进行供电。
结合图6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磁轭325上设有多个穿线孔3251,多个穿线孔3251与多个第一导电片41一一对应设置,线圈31和第一导电片41通过第一引线311相连,第一引线311穿过穿线孔3251。
具体地,线路板40贴合设于底壁123的上表面,磁轭325设于线路板40的上方并与线路板40间隔设置,为了防止磁轭325对第一引线311的穿设过程造成遮挡,因此在磁轭325上设置多个穿线孔3251,用于连接线圈31和第一导电片41的第一引线311穿过穿线孔3151,从而实现线圈31与第一导电片41的导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1和/或第二侧壁122上还可设置多个线圈31,同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线圈31间依次串联后与线路板40相连,或同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线圈31分别与线路板40相连。
再次结合图6至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31为扁平的条形环状结构,线圈31的扁平面与磁路组件32的振动方向相平行,且分别与两个内侧壁间贴合连接。扁平的条形环状结构的线圈31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线圈31在第二壳体12内的空间占用率,进一步地减小发声振动装置1的整体体积,以便在电子设备内进行装配。
结合图2、图4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朝向壳体10的内部方向凸出的至少一个安装凸起1211,线圈31套设于安装凸起1211的外部。
具体地,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的内壁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凸起1211,安装凸起1211为条形结构,线圈31套设于安装凸起1211的外部并与安装凸起1211卡接配合,从而通过安装凸起1211对线圈31的位置进行固定。
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磁体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边磁体322对称设于中心磁体321的两侧,并分别与中心磁体321间隔设置,音圈22的底端插入中心磁体321和边磁体322之间。当音圈22通电的情况下,音圈22在磁路组件32的磁场作用下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振膜21振动发声。通过在中心磁体32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边磁体322,能够有效地保证音圈22振动时的平衡。同时,由于磁路组件32也能够沿音圈22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因此能够抵消由于音圈22振动时带来的壳体10的振动,当发声振动装置1仅用发声单元20进行发声提示时,减少或避免发声振动装置1整体的振动。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磁体321的磁场方向和边磁体322的磁场方向相反设置,且均平行于音圈22的轴向方向。
具体地,图4中黑色箭头方向为中心磁体321和边磁体322的磁场方向。其中,中心磁体321的磁场方向沿竖直方向下,边磁体322的磁场方向沿竖直方向向上,从而使二者的磁场方向相反设置。
再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磁路组件32还包括第一导磁板323和第二导磁板324,其中,第一导磁板323贴合设于中心磁体321的上表面,第二导磁板324贴合设于边磁体322的上表面,从而通过第一导磁板323和第二导磁板324增强中心磁体321和边磁体322的磁场强度。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磁体322包括第一磁部3221和第二磁部3222,第一磁部3221和第二磁部3222沿中心磁体321的长度方向断开设置。通过将选用小尺寸的第一磁部3221和第二磁部3222组成边磁体322,可有效地提高边磁体322的可靠性,防止当壳体10受到冲击或跌落时边磁体322发生断裂。
再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磁路组件32还包括磁轭325,中心磁体321和边磁体322共同设于磁轭325朝向音圈22的表面上,磁轭325通过弹性件70与壳体10相连。
具体地,弹性件7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磁轭325通过弹性件326与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连,磁轭325的上表面设有中心磁体321和两个边磁体322,通过磁轭325支撑中心磁体321和两个边磁体322。其中,弹性件70的数量为四个,磁轭32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弹性件70,且同一端的两个弹性件70沿磁轭325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保证磁轭325振动时的平衡。
结合图2、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和磁轭325间设有第一阻尼块51,第一阻尼块51与壳体10和/或磁轭325相连。
具体地,第一阻尼块51与第二壳体12的底壁123相连,具体材料可以选择泡棉,从而当磁路组件32整体进行振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磁路组件32的振动幅度过大,撞击或损坏底壁123。其中,第一阻尼块5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并沿底壁12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于底壁123的中心位置。
再次结合图2、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与磁轭325相对应的板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泄露孔1233,泄露孔1233连通壳体10的内部和外部,和/或泄露孔1233处设有防尘网60。
具体地,底壁123上设有多个泄露孔1233,泄露孔1233连通壳体10的内部和外部,从而当磁路组件32振动时,可以通过泄露孔1233平衡壳体10内的气压。同时,在泄露孔1233处设置防尘网60,可有效地防止灰尘通过泄露孔1233进入至壳体10的内部,防止灰尘对壳体10内的电器件造成污染或损坏。
再次结合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壁123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一凸起部1231,两个第一凸起部1231沿底壁12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底壁12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凸起部1232,两个第二凸起部1232沿底壁12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设于磁轭325上的两端的弹性件326分别与第一凸起部1231和第二凸起部1232相连,从而使弹性件70与底壁123的上表面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弹性件70具有足够的空间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进行振动,进而保证磁路组件32能够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进行振动。其中,弹性件70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磁轭325和底壁123。
结合图2、图6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70包括外连接部71、弹性部72和内连接部73,内连接部73与磁轭325相连,外连接部71与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连,弹性部72具有多个弯折段,用于连接外连接部71和内连接部73。
具体地,外连接部371与底壁123上的第一凸起部1231或第二凸起部1232相连,内连接部73与磁轭325相连,通过弹性部72连接外连接部71和内连接部73,从而通过弹性件70将磁轭325固定于第二壳体12内,并能够使磁轭325沿平行于音圈22的振动方向的方向振动。同时,在弹性部72上设有多个弯折段,能够提高弹性部72的弹性形变能力。
结合图2、图4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振动装置1还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设于壳体10的同一侧的外部,第一导电部与音圈22电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线圈31电连接。
将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设于壳体10的同一侧的外部,便于将发声单元20和振动马达30分别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其中,多个第二导电片42设于壳体10的外部并形成第二导电部,并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结合图2、图4、图13至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单元20包括振膜21和音圈22,音圈22的顶端与振膜21的底面相连,并用于驱动振膜21振动发声。其中,振膜21的底面边缘与第一壳体11的顶面相连,同时,音圈22的底端通过定心支片23与第一壳体11的底面相连,从而将发声单元20固定于第一壳体11上,并支撑发声单元20振动发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振膜21的上表面还贴合设有球顶24,用于提高振膜21的刚性,保证振膜21振动的稳定性。
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振膜21为导电振膜,包括振膜本体211和导电线212,导电线212贴合设于振膜本体211朝向音圈22的表面,音圈22与导电线212相连。
具体地,音圈22通过第二引线221与导电线212相连。通过将导电线212贴合设于振膜本体211朝向音圈22的表面,并与音圈22相连,能够减少壳体10内导电线路的布置,从而便于进行装配。
结合图2、图4、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还包括盖板13,盖板13设于振膜21背离音圈22的表面,并与第一壳体11和/或振膜21相连。
具体地,盖板13为中心具有开口的矩形环状结构,盖板13设于振膜21的上方并与振膜21的边缘相贴合,防止振膜21的边缘发生翘边现象,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振膜21与第一壳体11间的连接可靠性。
结合图2、图17至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上设有贯穿第一壳体11的金属嵌件114,金属嵌件114的一侧端面与导电线212电连接,导电嵌件114的另一端面设于壳体10的外部并形成第一导电部。
具体地,金属嵌件114与第一壳体11一体注塑成型,并沿第一壳体11的高度方向贯穿第一壳体11设置。当发声单元20与第一壳体11进行装配时,导电线212刚好贴合设于金属嵌件114的顶端面,从而使音圈22与金属嵌件114电连接,并通过金属嵌件114的底端面与外部电源相连,进而向音圈22进行供电。
结合图17至图2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嵌件114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直板部1141、第二直板部1142和第三直板部1143,第一直板部1141、第二直板部1142和第三直板部1143合围成凹型结构。
具体地,第一直板部1141设于金属嵌件114的顶部,并与导电线212相连接,第三直板部1143设于金属嵌件114的底部,并与外部电源相连。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一直板部1141与导电线212的连接,第一直板部1141可突出或平齐于第一壳体11的顶端端面设置,为便于第三直板部1143与外部电源的连接,第三直板部1143可突出或平齐于第一壳体11的底端端面设置。通过将第一直板部1141、第二直板部1142和第三直板部1143合围成凹型结构,便于在注塑过程中将通过第一直板部1141和第三直板部1143将金属嵌件114固定于第一壳体11内,防止金属嵌件114的滑落。
结合图2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设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第二导电片42和金属嵌件114均设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这是由于线路板4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而定的。
再次结合图2、图4、图17和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包括支架113,支架113和第二壳体12相焊接。
通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减少插接配合结构的设置,便于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进行组装固定,提高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还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注塑部111和第二注塑部112,支架113用于连接第一注塑部111和第二注塑部112。其中,第一注塑部111和第二注塑部112均为可塑件,如塑料,支架113为金属件,且支架1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嵌设于第一注塑部111和第二注塑部112的内部,以便形成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分别与支架113相焊接。其中,第二壳体12整体采用金属件制成。
结合图2、图17和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塑部1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第二注塑部1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插接端1111,第二壳体12设有与插接端1111相配合的定位部。
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进行装配时,首先将插接端1111插设于定位部处,从而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进行预定位,然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支架113和第二壳体12。
结合图2、图3、图4、图19和图2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31和第二连接部1132,第一连接部1131和第二连接部1132分别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架11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133和第二固定部1134,第一固定部1133和第二固定部1134分别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部1131、第一固定部1133、第二连接部1132和第二固定部1134依次首尾顺序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133与第一注塑部111相连,第二固定部1134与第二注塑部112相连,第一连接部1131与第一侧壁121相焊接,第二连接部1132与第二侧壁122相焊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131和第二连接部1132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于第一固定部1133和第二固定部1134的上方,从而便于将第一固定部1133插接于第一注塑部111的下方,将第二固定部1134插接于第二注塑部112的下方,并通过第一连接部1131和第二连接部1132与第二壳体12相焊接。
再次结合图2、图3、图4、图19和图2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部1133与第一注塑部111相连,第一固定部1133设有朝向第二固定部1134的第一限位凸起1135,第二固定部1134与第二注塑部112相连,第二固定部1134设有朝向第一固定部1133的第二限位凸起1136。
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135和第二限位凸起1136的设置,能够对磁路组件32的振动的幅度进行限位,防止由于磁路组件32的振动幅度太大,撞击振膜21并损坏振膜21。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磁轭325的上表面在振动过程中与第一壳体11间发生撞击,磁轭325与第一限位凸起1135以及磁轭325与第二限位凸起1136间还设有第二阻尼块52,第二阻尼块52可贴合设于第一限位凸起1135和第二限位凸起1136的底面。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膜和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
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包括线圈和磁路组件,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线圈,所述磁路组件包括中心磁体和设于所述中心磁体侧边的至少一个边磁体,所述边磁体与所述中心磁体间隔设置;
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音圈插入所述边磁体与所述中心磁体之间,并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内侧壁之间,并与所述线圈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两个内侧壁上的所述线圈的共同作用下往复运动,且至少部分所述磁路组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内侧壁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内侧壁上的所述线圈与其中另一个所述内侧壁上的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振动装置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相互导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片和多个第二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所述第二导电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磁轭,所述中心磁体和所述边磁体共同设于所述磁轭朝向所述音圈的表面上,所述磁轭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上设有多个穿线孔,多个所述穿线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一导电片通过第一引线相连,所述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穿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振膜本体和导电线,所述导电线贴合设于所述振膜本体朝向所述音圈的表面,所述音圈与所述导电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金属嵌件,所述金属嵌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导电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嵌件的另一侧端面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所述第一导电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嵌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直板部、第二直板部和第三直板部,所述第一直板部、所述第二直板部和所述第三直板部合围成凹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振动装置。
CN202210467107.1A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002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7107.1A CN115002621A (zh)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7107.1A CN115002621A (zh)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621A true CN115002621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2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7107.1A Pending CN115002621A (zh)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26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6806A (zh) * 2023-09-26 2023-11-03 苏州墨觉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骨导耳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84573Y1 (ko) * 2002-04-22 2002-08-13 고시진 이동통신기기 및 소형 게임기용 진동모터 내장형 스피커
KR20040084363A (ko) * 2003-03-28 2004-10-06 에스텍 주식회사 진동 및 음향 겸용 스피커
CN204046803U (zh) * 2014-07-16 2014-12-24 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 微型发声器
WO2017117891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振动功能和发声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N110267169A (zh) * 2019-06-11 2019-09-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374731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7894A (zh) * 2020-09-21 2022-03-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84573Y1 (ko) * 2002-04-22 2002-08-13 고시진 이동통신기기 및 소형 게임기용 진동모터 내장형 스피커
KR20040084363A (ko) * 2003-03-28 2004-10-06 에스텍 주식회사 진동 및 음향 겸용 스피커
CN204046803U (zh) * 2014-07-16 2014-12-24 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 微型发声器
WO2017117891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振动功能和发声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N110267169A (zh) * 2019-06-11 2019-09-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374731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7894A (zh) * 2020-09-21 2022-03-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6806A (zh) * 2023-09-26 2023-11-03 苏州墨觉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骨导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7474B2 (en) Electromagnetic exciter
CN205319919U (zh) 振动电机
CN214901294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000077299A (ko) 진동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동 통신 터미널
US20230328441A1 (en) Multifunctional Acoustic Device
US10820113B2 (en) Speaker
JP2003102093A (ja) 複合スピーカー
CN115499764A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US12108231B2 (en) Multifunctional acoustic device
CN113747310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02621A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57894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02624A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8200816A (zh) 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02620A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46398A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82799A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47321B (zh)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设备
CN220935315U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915424U (zh) 振动发声单体和电子设备
CN220108188U (zh) 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108193U (zh) 振动发声单体、振动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4731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71821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149577B (zh) 发声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