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772B -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772B
CN115001772B CN202210580808.6A CN202210580808A CN115001772B CN 115001772 B CN115001772 B CN 115001772B CN 202210580808 A CN202210580808 A CN 202210580808A CN 115001772 B CN115001772 B CN 115001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gateway
things gateway
monitor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08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1772A (zh
Inventor
周道平
谢鑫
彭娅利
舒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y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y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y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y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08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1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8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输电线路管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根据接入信息,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若是,配置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若否,获取动态协议库与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根据适配协议,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监测设备在任一物联网关上接入之后,适配协议储存在动态协议库中,再次连接由动态协议库发送适配协议至相应的物联网关中,无需重复预设适配协议;本申请具有提高安装部署监测设备的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是指用于传输由发电机产生并经过变压器变压为高压电的线路,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输电线路通道运行环境和杆塔本体运行状态成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目前,为了满足监测输电线路工作状态的需求,在输电线路的塔杆上常设置有各类监测设备,例如导线测温监测设备、微气象监测设备、杆塔倾斜监测设备。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便于对监测设备的统一管理,常利用物联网关连接多个监测设备的方式实现对监测设备的统一管理,但在物联网关连接监测设备时,每次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配置对接,使得安装部署监测设备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安装部署监测设备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
根据接入信息,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
若是,配置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
若否,获取动态协议库中与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根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适配协议,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待连接监测设备接入物联网关时,首先判断该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是首次接入,若为首次接入,则需要有工作人员预设该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下发至对应的物联网关中,此时对应的物联网关接收到适配协议后即能够完成与待连接监测设备的连接;同时,预设的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进行储存;当待连接监测设备不是首次接入时,则说明在动态协议库中存储有对应的适配协议,此时将动态协议库中的对应适配协议直接下发至对应的物联网关中即可;通过建立动态协议库对适配协议进行储存,使得监测设备在任一一个物联网关上接入一次之后,能够在所有物联网关上实现快速连接,无需重复预设适配协议,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监测设备的部署与安装。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具备接入权限,若是,则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有接入权限,增加了监测设备接入的安全性,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关监测设备接入物联网关上,占用物联网关的硬件以及软件资源。
可选的,所述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具备接入权限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的SN编码,并生成随机验证码;
发送所述随机验证码至管理终端,其中,所述管理终端用于接收随机验证码,并根据随机验证码输入反馈验证码;
接收所述管理终端发送的反馈验证码;
判断随机验证码和反馈验证码是否一致,若是,则待连接监测设备具备接入权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待连接监测设备的SN编码,通过待连接监测设备的唯一SN编码生成随机验证码,再将随机验证码发送至管理终端,由管理终端输入反馈验证码,当反馈验证码与随机验证码一致时,则说明待连接监测设备具有接入权限,此时再对待连接监测设备进行连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关设备接入物联网关造成的资源占用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监测设备是否有对应的预先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若是,建立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虚拟专用网络通信隧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立虚拟专用网络,若检测到对应的待连接监测设备有对应的预先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则自动待连接监测设备与云端管理平台自动建立通信隧道,通过虚拟专用网络待连接监测设备在传输数据时更加安全。
可选的,还包括:
生成与物联网关一一对应的唯一序列号;
同步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其中,所述必要运行数据包括物联网关中存储的适配协议;
获取替换物联网关的替换序列号;
利用所述替换序列号对指定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进行替换;
将所述指定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物联网关正常使用期间,生成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并实时同步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当物联网关发生故障或物理损坏,需要对故障损坏的指定物联网关进行更换时,利用获取的替换物联网关的替换序列号对指定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进行替换,指定物联网关的运行必要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中,此时替换物联网关则可以实现指定物联网关的功能,代替指定物联网关的工作。
可选的,还包括:
同步各个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
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权限开放请求,所述数据权限开放请求包括需要查看的监测数据的类别;
开放用户查看对应的监测数据的权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联网关上安装的各个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均同步至云端管理平台,当其他用户需要使用相关监测数据时,无需重新安装对应的检测设备,通过发送数据权限开放请求,开放用户查看对应的监测数据的权限,从而无需在物联网关上重复安装同类别的监测设备,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共享。
可选的,所述物联网关包括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外设接口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外设接口模块,用于向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外设接口模块供电;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云端管理平台之间进行通信;
所述外设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各类监测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源模块向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供电,利用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关和云端管理平台之间的4G/5G通信,利用外设接口模块提供各个种类的接口,便于不同监测设备的连接,各个监测设备均连接在物联网关上,从而实现了便于在物联网关上进行监测设备的统一管理。
可选的,所述物联网关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增加网关装置的通信模块与对应监测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距离;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包括无线AP,所述无线AP在物联网关上和对应的监测设备上各设置有一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无线AP便于物联网关与监测设备之间进行无线连接,便于延长物联网关和监测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同时提升传输通信数据的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云端处理模块、第二云端处理模块以及第三云端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
所述第二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入信息,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若是,配置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若否,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所述第三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适配协议,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判断是否有接入权限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替换物联网关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开放查看监测数据权限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物联网关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步骤S101,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
其中,接入信息包括待连接监测设备的型号。
步骤S102,根据接入信息,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若是执行步骤S103,若否,执行步骤S104;
其中,监测设备包括微气象传感器、覆冰拉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沉降监测等,用于对输电线路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与监测。
步骤S103,配置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
其中,动态协议库用于存放各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动态协议库中存放的适配协议数量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可以移除不需要的适配协议,也可以新增需要的适配协议;配置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由工作人员在云端管理平台上进行操作,并下发至相应的物联网关,配置好的适配协议自动同步至动态协议库中。
步骤S104,获取动态协议库中与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步骤S105,根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适配协议,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物联网关接收到适配协议后,根据适配协议完成与相应的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再由物联网关实现待连接监测设备与云端管理平台之间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关设置有多个,分别位于不同输电线路的塔杆上,所有的物联网关均受云端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首次接入是指待连接监测设备首次接入云端管理平台,并不是首次接入物联网关;即待连接监测设备通过其中一个物联网关接入云端管理平台后,预设的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存储在动态协议库中可供所有其他的物联网关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将待连接监测设备接入物联网关时,首先判断该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是首次接入,若为首次接入,则需要有工作人员预设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下发至对应的物联网关中,此时对应的物联网关接收到适配协议后即能够完成与待连接监测设备的连接;同时,预设的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进行储存;当待连接监测设备不是首次接入时,则说明在动态协议库中存储有对应的适配协议,此时将动态协议库中的对应适配协议直接下发至对应的物联网关中即可;通过建立动态协议库对适配协议进行储存,使得监测设备在任一一个物联网关上接入一次之后,能够在所有物联网关上实现快速连接,无需重复预设适配协议,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监测设备的部署与安装。
参照图2,作为动态协议库获取与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一种实施方式,获取动态协议库中与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有接入权限,若是,则动态协议库获取与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若否,不执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关在接收到适配协议且待连接监测设备与物联网关之间的物理接口连接完成后,即可完成待连接监测设备与物联网关之间的连接,此时,待连接监测设备即可通过物联网关进行数据的传输,并接受云端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有接入权限,增加了监测设备接入的安全性,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关监测设备接入物联网关上,占用物联网关的硬件以及软件资源的情况。
参照图2,作为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具备接入权限的一种实施方式,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具备接入权限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201,获取待连接监测设备的SN编码,并生成随机验证码;
其中,待连接监测设备的SN编码可以是唯一的产品序列码,也可以是由人工设定的唯一编码;生成的随机验证码可以设定只在规定时间内有效,例如从生成之后的5分钟内有效,若超过规定时间,则需要再次发送生成验证码请求,再次生成随机验证码。
步骤S202,发送随机验证码至管理终端,其中,管理终端用于接收随机验证码,并根据随机验证码输入反馈验证码;
其中,管理终端可以是计算机终端,也可以是用户的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等。随机验证码由云端管理平台发送至用户的管理终端,可以通过云端管理平台的短信服务推送随机验证码短信,或通过邮箱服务推送随机验证码邮件,并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输入并发送反馈验证码。
步骤S203,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反馈验证码;
步骤S204,判断随机验证码和反馈验证码是否一致,若是,则待连接监测设备具备接入权限,若否,待连接监测设备不具备接入权限;
上述实施方式中,获取待连接监测设备的SN编码,通过待连接监测设备的唯一SN编码生成随机验证码,再将随机验证码发送至管理终端,由管理终端输入反馈验证码,当反馈验证码与随机验证码一致时,则说明待连接监测设备具有接入权限,此时再对待连接监测设备进行连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关设备接入物联网关造成的资源占用的情况出现。
作为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有接入权限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待连接监测设备不具备接入权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生成异常接入的报警信息,发送报警信息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
其中,报警信息包括物联网关的位置信息以及物联网关被接入的接口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待连接监测设备与物联网关的物理接口连接完成后,若待连接监测设备不具备接入权限,则说明此次待连接监测设备的连接是异常的,可根据报警信息查看对应的物联网关是否有异常接入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关人员对物联网关的使用的情况。
作为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待监测设备是否有对应的预先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若是,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虚拟专用网络通信隧道。
其中,虚拟专用网络通信隧道用于传输待连接监测设备监测数据的传输以及运行数据的传输;同时,在预先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时,还需要单独部署对应的专用平台,用于对待连接监测设备进行管理。
上述实施方式中,建立虚拟专用网络,若检测到对应的待连接监测设备有对应的预先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则自动待连接监测设备与云端管理平台自动建立通信隧道,通过虚拟专用网络待连接监测设备在传输数据时更加安全。
参照图3,作为控制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生成与物联网关一一对应的唯一序列号;
其中,唯一序列号可以使用物联网关的产品序列码,也可以由人工预设。
步骤S302,同步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其中,必要运行数据包括物联网关中存储的适配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物联网关上安装的监测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物联网关上存储的适配协议也有所不同;必要运行数据还可以包括物联网关的硬件占用情况、物联网关数据卡使用情况以及工作电池的电量电压等必要运行信息。
步骤S303,获取替换物联网关的替换序列号;
其中,替换序列号可以使用物联网关的产品序列码,也可以由人工预设。
步骤S304,利用替换序列号对指定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进行替换;
其中,指定物联网关即需要更换的物联网关,指定物联网关可以是损坏或发生故障的物联网关,也可以是需要硬件更新的物联网关。
步骤S305,将指定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时,需要确保替换物联网关的物理接口已经连接完成,此时替换物联网关已经处于可以正常工作的状态;并且按照步骤S102中的方法,能够实现将待连接监测设备的分别连接,但需要多次从动态协议库中发送适配协议至替换物联网关中,并需要进行多次接入权限的验证,导致安装部署的工作效率较低。
上述实施方式中,生成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并实时同步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即每个唯一序列号一一对应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当指定物联网关需要更换时,利用获取的替换物联网关的替换序列号对指定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进行替换,指定物联网关的运行必要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中,此时替换物联网关则可以实现指定物联网关的功能,代替指定物联网关的工作,大大减少了更换物联网关的时间,便于监测设备及时投入工作。
参照图4,作为控制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1,同步各个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
其中,对监测数据进行同步,便于每个物联网关中所有的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统一备份至云端管理平台,便于对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
具体地,云端管理平台可根据监测数据的类别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储存,也可以根据物联网关的不同分别对每个物联网关内的多个类别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储存。
步骤S402,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权限开放请求,数据权限开放请求包括需要查看的监测数据的类别;
步骤S403,开放用户查看对应的监测数据的权限。
上述实施方式中,物联网关上安装的各个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均同步至云端管理平台,一方面减少了物联网关损坏导致的监测数据丢失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当其他用户需要使用相关监测数据时,无需重新安装相关的监测设备,通过发送数据权限开放请求,开放用户查看对应的监测数据的权限,从而无需在物联网关上重复安装同类别的监测设备,特别是对于一些常用数据,例如,温湿度数据、气象数据等,若多次在塔杆上安装同一监测设备,对塔杆上的空间也会造成过度占用的情况,采用发送数据权限开放请求的方式,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共享。
作为步骤S402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权限开放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接收用户发送的区域权限开放请求,区域权限开放请求包括地理区域内对应的物联网关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区域权限开放请求对用户可查看监测数据的区域进行限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用户查看权限范围过大造成的安全隐患和数据泄漏。
例如,数据权限开放请求包括请求查看类别为A的监测数据,同时还需要发送区域为B的区域权限开放请求,即最终对用户仅开放区域为B对应的物联网关上所采集到的类别为A的监测数据,不能查看所有物联网关上的类别为A的监测数据,也不能查看B区域中所有监测设备采集的监测数据。
参照图5,作为物联网关的一种实施方式,物联网关包括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
控制模块,连接于通信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
电源模块,用于向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供电;
通信模块,用于与云端管理平台之间进行通信;
外设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各类监测设备。
其中,作为电源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电源模块包括DC12V保护防雷电路、第一稳压单元以及第二稳压单元,具体地,DC12V保护防雷电路用于提供外设接口的供电,同时经过DC12V保护防雷电路,第一稳压单元将DC12V电源转化为5V相通信模块供电,第二稳压单元将DC12V电源转化为3.3V为控制模块进供电;从而实现了对各个额定电压不同的元器件进行供电且供电时均受防雷保护。
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电源模块向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供电,利用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关和云端管理平台之间的4G/5G通信,利用外设接口模块提供各个种类的接口,便于不同监测设备的连接,各个监测设备均连接在物联网关上,从而实现了便于在物联网关上进行监测设备的统一连接与管理。
作为物联网关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增加网关装置的通信模块与对应监测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距离;
无线传输模块包括无线AP,无线AP在物联网关上和对应的监测设备上各设置有一个。
上述实施方式中,便于物联网关与监测设备之间进行无线连接,利用无线AP便于延长物联网关和监测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同时提升传输通信数据的速率。
例如,塔杆上图像类、视频类等监测设备,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较高,在塔杆下的网关上通过外设接口连接无线AP,再在塔杆上的对应监测设备上外接无线AP,在塔杆高度较高时,仍然能够保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且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无需布设传输线,便于需要安装在塔杆上的监测设备接入塔杆下的物联网关,并进行统一管理。
作为物联网关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物联网关装置还包括加密模块,加密模块集成SD-WAN,具备自动化VPN特性,采用VXLAN+IPSeC技术,自动与云端管理平台建立双向VPN加密隧道,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
参照图6,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云端处理模块、第二云端处理模块以及第三云端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
所述第二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入信息,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若是,配置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若否,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所述第三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适配协议,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任一种方法,且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本申请实施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控制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
根据所述接入信息,判断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所述首次接入是指待连接监测设备首次接入云端管理平台;
若是,配置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
若否,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根据发送至所述相应的物联网关的所述适配协议,建立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生成与物联网关一一对应的唯一序列号;
同步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其中,所述必要运行数据包括物联网关中存储的适配协议;
获取替换物联网关的替换序列号;
利用所述替换序列号对指定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进行替换;
将所述指定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具备接入权限,若是,则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具备接入权限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待连接监测设备的SN编码,并生成随机验证码;
发送所述随机验证码至管理终端,其中,所述管理终端用于接收随机验证码,并根据所述随机验证码输入反馈验证码;
接收所述管理终端发送的所述反馈验证码;
判断所述随机验证码和所述反馈验证码是否一致,若是,则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具备接入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监测设备是否有对应的预先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若是,建立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虚拟专用网络通信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各个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
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权限开放请求,所述数据权限开放请求包括需要查看的监测数据的类别;
开放用户查看对应的监测数据的权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关包括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设接口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外设接口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外设接口模块,用于向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外设接口模块供电;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云端管理平台之间进行通信;
所述外设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各类监测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关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增加网关装置的通信模块与对应监测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距离;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包括无线AP,所述无线AP在物联网关上和对应的监测设备上各设置有一个。
8.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云端处理模块、第二云端处理模块以及第三云端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待连接监测设备的接入信息;
所述第二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入信息,判断待连接监测设备是否首次接入;若是,配置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的适配协议,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同步至动态协议库;若否,获取所述动态协议库中与所述待连接监测设备匹配的适配协议,并将所述适配协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所述首次接入是指待连接监测设备首次接入云端管理平台;生成与物联网关一一对应的唯一序列号;同步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其中,所述必要运行数据包括物联网关中存储的适配协议;获取替换物联网关的替换序列号;利用所述替换序列号对指定物联网关的唯一序列号进行替换;将所述指定物联网关中的必要运行数据发送至替换物联网关。
9.所述第三云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发送至相应的物联网关的适配协议,建立与待连接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210580808.6A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01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0808.6A CN115001772B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0808.6A CN115001772B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772A CN115001772A (zh) 2022-09-02
CN115001772B true CN115001772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02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0808.6A Active CN115001772B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221B (zh) * 2024-02-18 2024-04-19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波水表数据同步方法、物联网系统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706A (zh) * 2010-11-04 2011-03-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关及通信协议自动适配方法
CN107018127A (zh) * 2017-03-07 2017-08-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兼容多种协议的物联网虚拟网关及节点接入认证方法
CN111885150A (zh) * 2020-07-21 2020-11-03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泛在电力物联网多协议适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12152969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微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关及物联网设备接入网关的方法
CN112153088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微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13938535A (zh) * 2021-10-11 2022-01-14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多协议适配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938529A (zh) * 2021-08-30 2022-01-14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转换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14153468A (zh) * 2021-11-04 2022-03-08 云镝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协议的适配方法、装置、边缘设备及云端服务器
CN115102981A (zh) * 2022-06-09 2022-09-23 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物联网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706A (zh) * 2010-11-04 2011-03-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关及通信协议自动适配方法
CN107018127A (zh) * 2017-03-07 2017-08-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兼容多种协议的物联网虚拟网关及节点接入认证方法
CN112152969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微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关及物联网设备接入网关的方法
CN112153088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微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11885150A (zh) * 2020-07-21 2020-11-03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泛在电力物联网多协议适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13938529A (zh) * 2021-08-30 2022-01-14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转换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13938535A (zh) * 2021-10-11 2022-01-14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多协议适配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4153468A (zh) * 2021-11-04 2022-03-08 云镝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协议的适配方法、装置、边缘设备及云端服务器
CN115102981A (zh) * 2022-06-09 2022-09-23 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物联网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772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9602B (zh) 基于td-lte网络的交流充电桩系统
US10097034B2 (en) UPS system with network monitoring and attached battery pack information sensing functions
CN104007714B (zh) 分布式配电房在线集中监控系统
CN113580986B (zh) 充电桩设备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0519306B (zh) 一种物联网的设备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01331A (zh) 充电桩监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5001772B (zh) 一种输电线路物联网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8201331A (ja) 蓄電池搭載機器の保守運用システム
CN103730894B (zh) 能量管理系统图形检查方法及装置
KR20210121905A (ko) 화재발생 예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995785A (zh) 基于物联网的低压配电网云平台
CN107277156A (zh) 一种基于nb‑iot的光伏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696335A (zh) 用于配电服务的自动化计量管理的集中计量表
CN105207367B (zh) 一种远程电力监控系统
KR101848610B1 (ko) 실시간 충전 데이터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9239529B (zh) 电力线路隐患预防及信息警示系统及方法
CN102842960A (zh) 数字保护继电器的局域监控设备、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5220945A (zh) 基于树莓派的车辆检测设备、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243914B (zh) 电力监控系统
CN115795359A (zh) 信号类型判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495302A (zh) 链路监控方法、云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40183A (zh) 一种无线热点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54470B (zh) 一种机器人系统状态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75337A (zh) 充电双向安全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97314A (zh) 环网柜无线除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