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073B -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073B
CN115001073B CN202210566936.5A CN202210566936A CN115001073B CN 115001073 B CN115001073 B CN 115001073B CN 202210566936 A CN202210566936 A CN 202210566936A CN 115001073 B CN115001073 B CN 115001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witch
charging
circuit
voltage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69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1073A (zh
Inventor
宋德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69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1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19Switching between serial connection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of batter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6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4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dapted for charg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g. AC, DC or multi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属于电动车辆领域。由于控制电路可以基于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动态调整电池包的电压,以使得不同充电电压的充电桩均可以为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需要采用与该高压电池的电压相匹配的充电桩为高压电池充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有效提高了对电池包中多个电池充电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是一种依靠电池提供电量,并通过电机提供的驱动力进行行驶的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低噪声和零排放等优点。
相关技术中,电动车辆可以包括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该高压电池可以在电动车辆启动的过程中为低压电池充电。在高压电池电量较低的情况下,驾驶人员可以控制电动车辆与该高压电池的电压相匹配的充电桩连接,以使得该充电桩为高压电池充电。其中,该充电桩的输出电压需大于或等于高压电池的电压。
但是,在为高压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采用与该高压电池的电压相匹配的充电桩为高压电池充电,因此导致对高压电池充电的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高压电池充电的灵活性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应用于电动车辆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直流充电接口、电池包和第一开关电路,其中,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用于连接第一充电桩,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池包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所述多个电池串联,以使所述第一充电桩为所述电池包中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所述多个电池并联,以使所述第一充电桩为所述电池包中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多个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充电开关、第二充电开关和第三充电开关;
所述第一充电开关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充电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充电开关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充电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二充电开关和所述第三充电开关断开;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充电开关和所述第三充电开关闭合。
可选的,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高压负载;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池包和所述高压负载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高压负载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将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所述高压负载连通,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接口为所述高压负载供电;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将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通,以使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对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直流电升压后传输至所述高压负载。
可选的,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交流充电接口,所述交流充电接口用于与第二充电桩连接;
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电桩连接,则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所述多个电池并联,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将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包连通,以使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将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后为所述电池包充电,并为所述高压负载供电。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四充电开关、第五充电开关、第六充电开关和第七充电开关;
其中,所述第四充电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四充电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五充电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五充电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六充电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充电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七充电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充电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电桩连接,则控制所述第四充电开关和第五充电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六充电开关和所第七充电开关闭合;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四充电开关和第五充电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六充电开关和所第七充电开关断开。
可选的,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第一电压转换器、第二电压转换器和开关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均具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流充电接口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所述直流电进行升压;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高压负载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高压负载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子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或者,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通过所述开关子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初级线圈并联,并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次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次级线圈串联;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通过所述开关子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初级线圈串联,并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次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次级线圈串联。
可选的,所述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第三转换开关和第四转换开关;
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或者,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控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闭合,控制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闭合,控制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并控制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控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控制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控制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并控制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
可选的,所述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的电压相同。
可选的,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和第二电源开关;
所述第一电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一充电桩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源开关闭合。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高压负载,以及上述方面所述的电源电路;
其中,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高压负载连接,并用于向所述高压负载供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串联以增大电池包的电压,以使第一充电桩为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并联以降低电池包的电压,以使第一充电桩为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
由于控制电路可以基于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动态调整电池包的电压,以使得不同充电电压的充电桩均可以为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需要采用与该高压电池的电压相匹配的充电桩为高压电池充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有效提高了对电池包中多个电池充电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源电路可以应用于电动车辆中,如图1所示,该电源电路可以包括控制电路00、直流充电接口10、电池包20和第一开关电路30。该控制电路00可以为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
其中,该直流充电接口10用于连接第一充电桩001,该电池包2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且该多个电池的电压相同。参考图2,该电池包20可以包括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共两个电池。
该控制电路00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10和第一开关电路30连接,该第一开关电路30还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10和电池包20连接。
该控制电路00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多个电池串联,以使第一充电桩001为电池包20中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也即是控制电路00在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20中的多个电池串联以增大电池包20的电压,使得第一充电桩001能够为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
其中,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为第一充电桩001所提供的充电电压。该第一电压阈值可以为电池包的多个电池串联的情况下,该电池包的充电截止电压。示例的,该第一电压阈值可以为800伏(V)。
控制电路00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多个电池并联,以使第一充电桩001为电池包20中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也即是,控制电路00在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20中的多个电池并联以降低电池包20的电压,以使得第一充电桩001能够为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其中,该第二电压阈值可以为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并联的情况下,该电池包的充电截止电压。示例的,该第二电压阈值可以为400V。
本公开实施例以电池包20包括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的电压均为400V,第一电压阈值为800V,第二阈值电压为400V为例进行说明。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为800V,则控制电路00在检测到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800V等于第一电压阈值800V后,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串联,以使第一充电桩001为串联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充电。由此实现充电电压为800V的第一充电桩001为800V的电池包20充电。
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为400V,则控制电路00在确定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400V等于第二电压阈值400V后,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并联,以使第一充电桩001为并联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充电。由此实现充电电压为400V的第一充电桩001为400V的电池包20充电。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串联以增大电池包的电压,以使第一充电桩为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并联以降低电池包的电压,以使第一充电桩为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
由于控制电路可以基于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动态调整电池包的电压,以使得不同充电电压的充电桩均可以为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需要采用与该高压电池的电压相匹配的充电桩为高压电池充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有效提高了对电池包中多个电池充电的灵活性。
参考图2,该多个电池可以包括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该第一开关电路30可以包括第一充电开关S1、第二充电开关S2和第二充电开关S2。
其中,该第一充电开关S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池201的正极(+)和第二充电开关S2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充电开关S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池202的负极(-)和第三充电开关S3的一端连接。
该第二充电开关S2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和第二电池202的正极(+)连接,该第三充电开关S3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和第一电池201的负极(-)连接。
该控制电路00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一充电开关S1闭合,并控制第二充电开关S2和第三充电开关S3断开。由此使得电池包20中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串联。
该控制电路00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一充电开关S1断开,并控制第二充电开关S2和第三充电开关S3闭合。由此使得电池包20中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并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上第一充电开关S1、第二充电开关S2和第三充电开关S3中的每个充电开关可以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对于每个充电开关,控制电路00与充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图2未示出),控制电路00可以向该充电开关的控制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充电开关闭合(即充电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并且,控制电路00还可以向该充电开关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充电开关断开(即充电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断开)。每个充电开关的第一端为该充电开关的一端,每个充电开关的第二端为该充电开关的另一端。
参考图2和图3,该电动车辆还可以包括高压负载100,该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电路40和电压转换电路50。该高压负载100可以包括(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加热器和压缩机。示例的,该加热器可以为电池加热器,该压缩机可以为空调压缩机。
其中,该第二开关电路40分别与控制电路00、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电池包20和高压负载100连接。该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还与高压负载100连接。图2未示出该第二开关电路40与控制电路00的连接关系。可选的,该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通过高压母线与高压负载100连接,该高压母线可以为800V的高压母线。采用该高压母线可以提高为高压负载供电的效率,减少向高压负载传输的电压的损耗。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0将直流充电接口10和高压负载100连通,以使直流充电接口10为高压负载100供电。由此使得第一充电桩001为串联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该高压负载100供电。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0将直流充电接口10和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连通,以使电压转换电路50对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直流电升压后传输至高压负载100。由此使得第一充电桩001为并联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该高压负载100供电。
示例的,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为800V,则控制电路00在确定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800V等于第一电压阈值800V后,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0将直流充电接口10和高压负载100连通,以使直流充电接口10为高压负载100提供800V的电压。由此实现充电电压为800V的第一充电桩001为高压负载100提供800V的电压,并为800V的电池包20充电。
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为400V,则控制电路00在确定该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400V等于第二电压阈值400V后,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0将直流充电接口10和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连通,以使电压转换电路50将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直流电由400V升压至800V,并将该800V的电压传输至高压负载100。由此实现充电电压为400V的第一充电桩001为高压负载100提供800V的电压,并为400V的电池包20充电。
参考图2,该电源电路可以还包括交流充电接口60,该交流充电接口60可以用于与第二充电桩002连接,该交流充电接口60分别与控制电路00和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图2未示出该交流充电接口60与控制电路00的连接关系。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与第二充电桩002连接,则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多个电池串联,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0将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与电池包20连通,以使电压转换电路50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后为电池包20充电,并为高压负载100供电。
其中,该第二充电桩002向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可以为单相交流电,也可以是三相交流电。
参考图3,该第二开关电路40可以包括第四充电开关S4、第五充电开关S5、第六充电开关S6和第七充电开关S7。
其中,该第四充电开关S4的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该第四充电开关S4的另一端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连接。该第五充电开关S5的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该第五充电开关S5的另一端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连接。
该第六充电开关S6的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该第六充电开关S6的另一端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连接。该第七充电开关S7的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该第七充电开关S7的另一端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连接。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5断开,并控制第六充电开关S6和所第七充电开关S7闭合。由此实现将直流充电接口10和高压负载100连通,使得第一充电桩001可以为高压负载100供电。
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与第二充电桩002连接,则可以控制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5断开,并控制第六充电开关S6和所第七充电开关S7闭合。由此实现将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与电池包20连通,以及将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与高压负载100连通,使得电压转换电路50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后为电池包20充电,并为高压负载100供电。从而使得第二充电桩002能够为电池包20充电,并为高压负载100供电。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5闭合,并控制第六充电开关S6和所第七充电开关S7断开。由此实现将直流充电接口10和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连通,使得电压转换电路50可以将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直流电升压后传输至高压负载100,从而实现第一充电桩001为电池包20充电,并为高压负载100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第四充电开关S4、第五充电开关S5、第六充电开关S6和第七充电开关S7中的每个充电开关也可以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控制电路00对该第四至第七充电开关的控制方式,对上述第一至第二充电开关的控制方式相同。每个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为该充电开关的一端,每个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为该充电开关的另一端。
参考图3,该电压转换电路50可以包括整流电路501、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其中,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具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示例的,该整流电路501可以为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correction,PFC)电路。
其中,该整流电路50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交流充电接口60连接,该整流电路50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40和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入端a1连接,该整流电路50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40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该整流电路501可以用于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直流电进行升压。
如图3所示,该整流电路50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40的第四充电开关S4的一端连接。该整流电路50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40的第五充电开关S5的一端连接。
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入端a2与开关子电路504连接,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出端c1与开关子电路504连接,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出端c2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40和高压负载100连接。如图3所示,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出端c2与第二开关电路40的第七充电开关S7的一端连接。
该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入端b1与开关子电路504连接,该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出端d1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40和高压负载100连接,该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出端d2与开关子电路504连接。如图3所示,该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出端d1与第二开关电路40的第六充电开关S6的一端连接。
该控制电路00还可以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可以通过开关子电路504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并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由此使得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将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直流电升压并传输至高压负载100。
采用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确保在对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进行升压的过程中电压的损耗较小,确保升压后的充电电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采用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向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进行电压传输的效率较高。
假设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为400V,若控制电路00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400V等于第二电压阈值400V,则通过开关子电路504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并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由此使得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将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直流电由400V升压至800V并传输至高压负载100。
该控制电路00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可以控制整流电路501将该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至第一电压。并且控制电路00通过开关子电路504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并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由此使得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将整流电路501提供的第一电压升压第二电压后传输至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
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在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分别接收到整流电路203输出的第一电压。并且,在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后,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输出第一电压(即0.5倍的第二电压)。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因此该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接收到的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传输的电压为第二电压。
由于向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输入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输出的电压(即第一电压)的压差较小,因此采用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确保在对第一电压升压的过程中电压的损耗较小且效率较高,进而确保升压后的电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采用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向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进行电压传输的效率较高。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可以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接近于1:1的隔离式的直流(direct current,DC)/DC。
假设控制电路00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且该交流电的电压为220V,则控制电路00可以控制整流电路501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由220V升压至400V。并且控制电路00通过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并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以使得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将整流电路501传输的400V的电压升压至800V,并将该800V电压分别传输至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以及高压负载100。
该控制电路00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可以控制整流电路501将该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至第二电压。并且控制电路00通过开关子电路504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串联,并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由此使得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将整流电路501提供的第二电压传输至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其中,该第二电压大于第一电压。
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在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串联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分别接收到第一电压(即0.5倍的第二电压)。并且,在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后,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输出第一电压(即0.5倍的第二电压)。
由于向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输入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输出的电压(即第一电压)的压差较小,因此采用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确保将整流电路501输出的第二电压稳定的传输至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即对整流电路501输出的第二电压的损耗较小。并且采用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确保电压传输的效率较高。
假设控制电路00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且该交流电的电电压为380V,则可以控制整流电路501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该交流电由380V升压至800V。并且控制电路0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串联,以及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以使得该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可以将整流电路501传输的400V的电压升压至800V,并将该800V电压分别传输至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以及高压负载100。
参考图4,该开关子电路504可以包括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第三转换开关和第四转换开关。其中,该第一至第四转换开关均可以为单刀双掷开关。
该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e1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入端a2连接,该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二端e2与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该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f1与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入端b1连接,该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二端f2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入端a2连接,该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三端f3与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三端e3连接。
该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g1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出端c1连接,该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二端g2与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出端d1连接。该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h1与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出端d2连接,该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二端h2与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出端c2连接,该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三端h3与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三端g3连接。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可以控制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闭合,控制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f1与第二端f2闭合,控制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g1与第三端g3闭合,并控制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h1与第三端h3闭合。由此实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
该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可以控制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e1与第三端e3闭合,控制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f1与第三端f3闭合,控制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g1与第三端g3闭合,并控制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h1与第三端h3闭合。由此实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串联,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上第一至第四转换开关还可以包括控制端。对于每个转换开关,控制电路00与该转换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图4未示出),控制电路00可以向该转换开关的控制端发送第三控制信号以控制该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闭合,并且,控制电路00还可以向该转换开关发送第四控制信号以控制该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闭合。
参考图2至图4,该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源开关K1和第二电源开关K2。该第一电源开关K1的一端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连接,该第一电源开关K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30连接,例如该第一电源开关K1的另一端与第二充电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
该第二电源开关K2的一端与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连接,该第二电源开关K2的另一端与电池包20和第一开关电路30连接,例如该第二电源开关K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池201的负极(-)和第三充电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路若检测到直流充电接口10与第一充电桩001连接,则可以控制第一电源开关K1和第二电源开关K2闭合。
以上第一电源开关K1和第二电源开关K2还可以包括控制端。对于每个电源开关,控制电路00与电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图2至4未示出),控制电路00可以向该电源开关的控制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该电源开关闭合,并且,控制电路00还可以向该电源开关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该电源开关断开。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串联以增大电池包的电压,以使第一充电桩为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并联以降低电池包的电压,以使第一充电桩为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
由于控制电路可以基于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动态调整电池包的电压,以使得不同充电电压的充电桩均可以为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需要采用与该高压电池的电压相匹配的充电桩为高压电池充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有效提高了对电池包中多个电池充电的灵活性。
以电池包20包括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且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均为400V为例,通过将电池包20分成两个400V的电池,控制电路0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电路30的通断状态以实现灵活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串联和并联的切换,以兼容不同充电电压的充电桩。
若第一充电桩001提供的充电电压为800V,控制电路00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串联。在该种情况下,控制电路00控制第六充电开关S6和第七充电开关S7闭合,以使得第一充电桩00将800V的充电电压通过第六充电开关S6和第七充电开关S7为800V的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供电。在充电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充电桩提供的充电电压为400V,该种充电效率更高,充电时间更短。
若第一充电桩001提供的充电电压为400V,控制电路00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并联,并为并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充电。在该种情况下,控制电路00控制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5闭合,以使得第一充电桩001将400V的充电电压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升压为800V的充电电压,并为800V的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供电。由此在兼容400V的充电桩的同时,解决了充电桩上限输出电压不满足电池包满充电压的问题。
并且,通过增加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5,使得第一充电桩001提供的400V的充电电压可以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升压为800V的充电电压,并传输至800V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以实现为高压负载供电。由此实现了充电电压为400V的充电桩能够为400V电池充电的同时,还能够为800V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供电。
并且,在交流充电接口60与第二充电桩002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路00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串联,并通过电压转换电路50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至800V,以实现为800V的电池充电,并为800V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供电。
通过设置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在交流充电接口60为单相交流电的情况下,整流电路501将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由220V升压至400V。并且控制电路00通过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将整流电路501传输的400V的电压升压至800V,并将该800V电压传输至800V电池和800V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由此实现为800V的电池充电和为高压负载供电。
在交流充电接口为三相交流电的情况下,整流电路将交流充电接口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由380V升压至800V。并且控制电路00通过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将整流电路501传输的800V的电压稳定调节后传输至800V电池和800V高压母线上的高压负载,以实现为800V电池充电,并为高压负载供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如图5所示,该电动车辆包括高压负载100和图1至图4任一所示的电源电路200。
其中,电源电路200与高压负载100连接,并用于向该高压负载100供电。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电动车辆可以为图5所示的包括四个轮子的电动汽车,且该电动汽车可以为纯电动汽车,或者也可以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即混动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作为唯一动力源来驱动整车行驶的车辆,即纯电动车辆不使用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所提供的热动力源作为动力源。混动汽车是一种同时装备有两种动力源的车辆,该两种动力源包括由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的热动力源,以及由电池与电动机产生的电动力源。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该电动车辆也可以为包括两个轮子的电单车,本公开实施例对该电动车辆的轮子数量并不作限定。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电动车辆可以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用户。或者,也可以为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即无人驾驶车。相应的,该电动车辆可以应用于无人配送领域,即该电动车辆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移动至指定地点完成货物配送和/或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例如,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样,“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和/或”,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动车辆中,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高压负载(100);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00)、直流充电接口(10)、电池包(20)、第一开关电路(30)、第二开关电路(40)、电压转换电路(50)和交流充电接口(60),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用于与第二充电桩(002)连接;
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用于连接第一充电桩(001),所述电池包(20)包括多个电池;
所述控制电路(00)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还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和所述电池包(20)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00)、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所述电池包(20)和所述高压负载(100)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还通过高压母线与所述高压负载(100)连接;
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00)和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00),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所述多个电池串联,以使所述第一充电桩(001)为所述电池包(20)中串联的多个电池充电,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将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和所述高压负载(100)连通,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为所述高压负载(100)供电,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为所述电池包(20)的多个电池串联的情况下,所述电池包(20)的充电截止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所述多个电池并联,以使所述第一充电桩(001)为所述电池包(20)中并联的多个电池充电,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将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和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入端连通,以使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对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直流电升压后传输至所述高压负载(100),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为所述电池包(20)的多个电池并联的情况下,所述电池包(20)的充电截止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与所述第二充电桩(002)连接,则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控制所述多个电池串联,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将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包(20)连通,以使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将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后为所述电池包(20)充电,并为所述高压负载(100)供电,所述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或三相交流电;
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包括:整流电路(501)、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和开关子电路(504);所述整流电路(501)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包括:具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隔离式的直流转换器;
所述整流电路(501)分别与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连接,且所述整流电路(501)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中任一电压转换器的连接线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连接,所述开关子电路(504)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中任一电压转换器还均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和所述高压负载(100)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0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或者,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通过所述开关子电路(504)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并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在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并联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分别接收到所述整流电路(501)输出的第一电压,并且,在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输出第一电压,所述高压负载(100)以及串联后的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传输的电压为第二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通过所述开关子电路(504)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初级线圈串联,并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并且,在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次级线圈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次级线圈串联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503)均输出第一电压;
所述整流电路(50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连接,所述整流电路(50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和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入端(al)连接,所述整流电路(50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所述整流电路(501)用于将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所述直流电进行升压;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入端(a2)与所述开关子电路(504)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出端(c1)与所述开关子电路(504)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出端(c2)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和所述高压负载(100)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入端(b1)与所述开关子电路(504)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出端(dl)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和所述高压负载(100)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出端(d2)与所述开关子电路(50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池包括第一电池(201)和第二电池(202),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包括:第一充电开关(S1)、第二充电开关(S2)和第三充电开关(S3);
所述第一充电开关(S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201)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充电开关(S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开关(S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202)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充电开关(S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开关(S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池(20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充电开关(S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池(201)的负极(-)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00),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开关(S1)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二充电开关(S2)和所述第三充电开关(S3)断开;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开关(S1)断开,并控制
所述第二充电开关(S2)和所述第三充电开关(S3)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0)包括:第四充电开关(S4)、第五充电开关(SS)、第六充电开关(S6)和第七充电开关(S7);
其中,所述第四充电开关(S4)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所述第四充电开关(S4)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五充电开关(SS)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所述第五充电开关(SS)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六充电开关(S6)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所述第六充电开关(S6)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七充电开关(S7)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50)连接,所述第七充电开关(S7)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0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或者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与所述第二充电桩(002)连接,
则控制所述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S)断开,并控制所述第六充电开关(S6)和所第七充电开关(S7)闭合;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四充电开关(S4)和第五充电开关(SS)闭合,并控制所述第六充电开关(S6)和所第七充电开关(S7)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子电路(504)包括: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第三转换开关和第四转换开关;
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e1)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入端(a2)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二端(e2)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fl)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入端(b1)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二端(f2)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入端(al)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三端(f3)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三端(e3)连接;
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g1)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一输出端(c1)连接,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二端(g2)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一输出端(dl)连接;
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hl)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503)的第二输出端(d2)连接,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二端(h2)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502)的第二输出端(c2)连接,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三端(h3)与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三端(g3)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0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提供的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或者,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单相交流电,则控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闭合,控制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fl)与第二端(f2)闭合,控制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g1)与第三端(g3)闭合,并控制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hl)与第三端(h3)闭合;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60)提供的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则控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端(e1)与第三端(e3)闭合,控制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端((fl)与第三端(f3)闭合,控制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的第一端(g1)与第三端(g3)闭合,并控制所述第四转换开关的第一端(hl)与第三端(h3)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中的多个电池的电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K1)和第二电源开关(K2);
所述第一电源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开关(K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开关(K2)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开关(K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20)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30)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00),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0)与所述第一充电桩(001)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开关(K1)和所述第二电源开关(K2)闭合。
7.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高压负载(100)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源电路(200);
其中,所述电源电路(200)与所述高压负载(100)连接,并用于向所述高压负载(100)供电。
CN202210566936.5A 2022-05-23 2022-05-23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Active CN115001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6936.5A CN115001073B (zh) 2022-05-23 2022-05-23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6936.5A CN115001073B (zh) 2022-05-23 2022-05-23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073A CN115001073A (zh) 2022-09-02
CN115001073B true CN115001073B (zh) 2023-08-04

Family

ID=8302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6936.5A Active CN115001073B (zh) 2022-05-23 2022-05-23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0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4251B1 (en) * 2018-12-07 2021-03-03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1434513B (zh) * 2019-06-30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与动力系统
CN113682165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充放电方法、智能汽车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15793200U (zh) * 2021-03-08 2022-02-1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汽车充电系统和车辆
CN113839565B (zh) * 2021-11-26 2022-02-18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输出电压控制方法、宽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及充电桩
CN114030368A (zh) * 2021-12-16 2022-02-1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快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99190A (zh) * 2022-02-17 2022-05-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压转换电路、电压转换设备及隔离电源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073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1679B1 (en) Electric vehicle
CN108475937A (zh) 一种用于包含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的感应负载的控制器
CN101712284B (zh) 用于将功率逆变器与变压器联接的汽车电气系统
US113493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battery of vehicle
CN101997324A (zh) 具有电隔离的双向能量输送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159478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vehicle
CN110774909A (zh) 一种obc电路、obc充电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CN102856948A (zh) 电池单元均衡装置
CN103427680B (zh) 变压器抽头变换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KR20200115785A (ko) 양방향 완속 충전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428840B (zh) 充放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20019540A1 (zh) 双向高频辅助变流系统
EP391582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hicle-to-vehicl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CN115001073B (zh)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US20170203658A1 (en) Charging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15280658A (zh) 双向dc-dc转换器
CN111404393A (zh) 一种车载充电电路和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CN211655781U (zh) 一种充电机转换电路
US20220209543A1 (en) Battery control method and battery system enabling battery control method
CN217882887U (zh) 电动车辆及其电源电路
CN111969684B (zh) 电动车充电电路及电动车
CN113169562B (zh) 一种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其充放电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112389268B (zh) 电动汽车及其集成控制器、集成控制系统
CN208530317U (zh) 车载充电系统及电动设备
KR102532323B1 (ko) 차량용 전력변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