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5474U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85474U CN220785474U CN202322020810.0U CN202322020810U CN220785474U CN 220785474 U CN220785474 U CN 220785474U CN 202322020810 U CN202322020810 U CN 202322020810U CN 220785474 U CN220785474 U CN 2207854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switch
- port
- charging
- factor cor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DNTFEAHNXKUSKQ-RFZPGFLSSA-N (1r,2r)-2-aminocyclopentane-1-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C@@H]1CCC[C@H]1S(O)(=O)=O DNTFEAHNXKUSKQ-RFZPGFLS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系统包括: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和光伏充电电路;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光伏充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系统的光伏充电端口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以降低设备的成本和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驱使,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成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汽车燃油是石油消耗的主体。汽车尾气占世界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15%。电动汽车可以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以光伏电池作为能源输入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也将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目前电动汽车的光伏充电控制系统是将光伏板的输出电能经过以及升压电路后输入给汽车的动力电池,实现光伏充电功能,该方案的升压电路是一个独立的装置,需要占据整车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并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系统,降低设备的成本和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和光伏充电电路;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光伏充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系统的光伏充电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
可选地,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第一电感、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桥臂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和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包括: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桥臂;或者,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桥臂;或者,所述升压电路复用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一桥臂和所述第二桥臂。可选地,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相端口和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设置有第三开关。
可选地,所述交流充电电路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所述隔离转换电路以及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系统用于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至少之一: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所述交流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逆变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光伏充电模式,对应于所述光伏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闭合。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与所述交流充电电路的隔离转换电路耦合;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所述系统的低压负载端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电池、电机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系统;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充电控制系统,光伏充电端口与升压电路连接,交流充电端口与交流充电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并且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部分开关器件和部分电感器件作为升压电路的器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光伏充电端口连接的升压电路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部分开关器件和电感器件,节省了部分器件材料,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该升压电路占用的体积和带来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车辆中。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说明标记:
充电系统1000;
交流充电电路100;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
升压电路400;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
第一桥臂1;第二桥臂2;第三桥臂3;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见图1所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1000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1000。该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100和光伏充电电路;交流充电电路10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光伏充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400,升压电路400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升压电路400与系统的光伏充电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升压电路400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升压电路400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和至少部分电感器件。也就是说,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和升压电路400复用部分开关器件和电感器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部分开关器件和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同为升压电路400的器件。
该系统1000的电池端口用于与电池连接,交流充电端口用于与该系统1000之外的外部设备连接,光伏充电端口用于与光伏板或其他光伏充能设备连接。在该系统1000应用于车辆中时,电池端口与车辆的动力电池连接。在该系统1000应用于车辆中时,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的外部设备可能是系统1000外部的电源或者用电设备,例如可以是充电桩、本车的车载交流用电设备或者其他车辆。
在外部设备作为电源的情况下,交流充电电路100用于将外部设备输出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后向动力电池充电。在动力电池作为电源情况下,交流充电电路100用于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后向外部设备放电。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可以包括带有电气隔离功能的DCDC电路,例如,中间设置有变压器的隔离DCDC电路。或者不带有电气隔离的DCDC电路,例如,常见的升压电路或者降压电路等。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100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具体来说: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以及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交流充电电路1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同时,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还与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依次传输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中,以向电池进行充电,相反的,在电池进行放电时,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可以接收电池输入的直流电,并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对系统1000外部的负载进行放电。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整体升形成DC-DC转换电路,用于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和交直流转换功能。此外,隔离转换电路120用于进行电气隔离,使得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或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的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另一边的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包括第一桥臂1、第二桥臂2、第三桥臂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第一桥臂1的桥臂中点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第二桥臂2的桥臂中点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第三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和交直流转换功能,如图3所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包括第一桥臂1、第二桥臂2和第三桥臂3,每个桥臂上可以设置有两个开关管,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桥臂1的桥臂中点,也就是两个开关管之间连接,另一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也就是火线端口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第一桥臂2的桥臂中点连接,另一端同样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最后一个桥臂,也就是第三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也就是零线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升压电路400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和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包括:升压电路400复用第一电感L1和第一桥臂1;或者,升压电路400复用第二电感L2和第二桥臂2;或者,升压电路400复用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桥臂1和第二桥臂2。
也就是说,升压电路400复用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和电感器件。在光伏充电端口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复用的电感器件和开关器件对光伏充电端口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对电池进行充电。交流充电电路实现原本的功能,进行交流充放电时,这些复用的器件也可以对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和交直流转换的功能。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部分开关器件和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同为升压电路400的器件,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和升压电路400复用第一电感L1和第一桥臂1。
方式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和升压电路400复用第二电感L2和第二桥臂2。
方式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和升压电路400复用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桥臂1和第二桥臂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感L1与第一桥臂1、第二电感L2与第二桥臂2的连接方式,单独来看都可以看作一个升压电路400。也就是说,系统1000可以直接使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第一电感L1和第一桥臂1作为光伏充电端口的升压电路400。同理,系统1000也可以直接使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第二电感L2和第二桥臂2作为光伏充电口的升压电路400。进一步的,由于系统中的各个器件的功率不同,在方式一和方式二的升压能力不能满足光伏充电口的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复用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桥臂1和第二桥臂2,提升升压电路400的升压能力。
在本例中,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系统不需要再为光伏充电端口设置升压电路400,只需要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部分器件作为光伏充电端口连接的升压电路400,就可以实现对光伏充电端口输出的直流电升压的功能,节省了元器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例子中,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升压电路400与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设置有第三开关S3。
在一个例子中,具体设置可以方式如图2所示,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升压电路400连接,由于升压电路400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和电感器件,所以本质上,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升压电路400连接就是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第一电感或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和升压电路400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即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第一电感或第二电感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另外,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桥臂都是并行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的,因此,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可以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连接。并在负极和母线之间设置第三开关S3。
在系统1000通过光伏充电端口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第二开关、第三开关闭合,第一开关断开,此时光伏充电端口将直流电输入到升压电路400,也就是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由升压电路400进行升压后,继续通过交流充电电路的高压原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输入到电池端口中。
在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进行充电时,第二开关、第三开关断开,第一开关闭合,此时交流充电端口输入的交流电正常的通过交流充电电路转为直流电后,输出到电池端口进行充电。在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进行放电时,第二开关、第三开关断开,第一开关闭合,此时电池端口输入的直流电正常的通过交流充电电路转为交流电后,输出到交流充电端口进行放电。
在本例中,光伏充电端口与升压电路400连接,交流充电端口与交流充电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并且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部分开关器件和部分电感器件作为升压电路400的器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光伏充电端口连接的升压电路400复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部分开关器件和电感器件,节省了部分器件材料,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该升压电路400占用的体积和带来的质量。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交流充电电路100的隔离转换电路120耦合;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系统的低压负载端口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压”和“低压”是相对概念,并不表示高压和低压的具体电压范围。
在一个例子中,隔离转换电路120中可以包括变压器。该变压器可以是一个三绕组的磁集成变压器。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可以和磁集成变压器原边绕组连接,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可以和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在另一个例子中,隔离转换电路120还可以设置有原边谐振电路和副边谐振电路,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通过原边谐振电路与原边绕组连接,同理,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通过副边谐振电路与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隔离转换电路120耦合,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低压放电电路包括低压原边转换电路、低压隔离转换电路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低压原边转换电路、低压隔离转换电路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依次连接。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低压负载端口连接。其中,低压放电电路用于调整直流电的电压并输出到低压负载端口。当低压放电电路在车辆中时,低压负载端口可以连接低压蓄电池,或者其他负载设备,对整车的低压进行供电。同时,低压隔离转换电路用于将低压端与高压端进行电气隔离,使得高压端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低压端的负载设备或者器件。
在本实施例的系统1000中,可以只将低压放电电路中的低压副边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100中的隔离转换电路120耦合,不需要低压发电电路中的其他电路。具体的,可以将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隔离转换电路120中的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用于接收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10或者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输入的直流电,以向低压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例如,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向电池进行充电时,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工作。将外部交流电转为直流电后输出到电池端口,给电池充电。此时,如果低压负载也需要进行供电时,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可以将外部交流点通过隔离转换电路120向低压副边电路输入,对低压负载供电。
在另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向外部高压负载供电、或者系统1000只需要对低压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时。电池的直流电输入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通过隔离转换电路120向低压副边电路输入电池的直流电,对低压负载供电。
在一个例子中,低压放电电路和低压负载端口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电压调整电路。
在本例中,交流充电电路100中的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或者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低压放电电路中的低压原边转换电路。通过这种方式,将低压放电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100进行集成,减少了系统1000中的器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系统1000的实际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于不同类型的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其与第二副边绕组的连接方式可能不同。例如,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是全波整流电路,可以将变压器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和中心引出3个抽头与该全波整流电路连接。如果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是倍流整流电路,则可以只将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引出2个抽头与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用于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交流充电模式,第一开关S1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逆变放电模式,第一开关S1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光伏充电模式,对应于光伏充电模式,第一开关S1断开,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可以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系统1000中的各个电路工作,例如:控制电路向交流充电电路100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得交流充电电路100的开关器件工作。其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控制芯片,此处不做特殊限定。相应地,系统1000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高压充电模式、逆变放电模式和光伏充电模式。
在高压充电模式下,第一开关S1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交流充电电路100被配置为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向电池充电。在逆变放电模式下,与高压充电模式相同,第一开关S1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交流充电电路100被配置为将电池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向外部设备供电。在光伏充电模式下,第一开关S1断开,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闭合,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部分器件将光伏充电端口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并通过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其他电路输出到电池端口,给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0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如果系统1000配置了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系统1000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包括低压放电模式,在低压放电模式下,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被配置为将交流充电电路100输入的电池的直流电,输出到低压负载端口,以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或者将交流充电电路100输入的外部交流电,输出到低压负载端口,以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
在一个例子中,低压放电模式可以和高压充电模式、逆变放电模式和光伏充电模式同时进行。例如,低压放电模式和高压充电模式或光伏充电模式同时进行时,交流充电电路100将外部交流电通过隔离转换电路120分成两路分别输出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中,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将其输出到电池中,以向电池充电。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将外部交流电输出到低压负载端口,以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或者,低压放电模式和逆变放电模式同时进行时,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将电池的直流电通过隔离转换电路120分别输出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中,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电池的直流电,输出到交流充电端口向外部设备负载供电。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将电池的直流电输出到低压负载端口,以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100和升压电路400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电路板上。
在一个例子中,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在该电路板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电池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1000,动力电池与充电控制系统1000的电池端口连接。车辆在配置上述系统1000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车辆内部电路的集成度,从而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低压蓄电池,低压蓄电池与充电控制系统1000的低压负载端口连接。通过设置该系统1000,实现了对车辆配置的低压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电机,例如三相交流电机,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可以驱动电机为车辆提供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该系统1000可以在与充电桩连接后,处于高压充电模式,使得充电桩可以为电池充电。该系统1000可以在与外部设备连接后,处于逆变放电模式,使得电池可以为外部设备充电。其中,外部设备可以是车载空调、其他的车辆等等。在该系统1000不处于高压充电模式和逆变放电模式时,还可以处于光伏充电模式,通过光伏板为动力电池充电。该系统1000也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处于低压放电模式,使得电池或充电桩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其中,低压负载设备可以是车辆的屏幕、音响和摄像头等等。换句话说,车辆在配置该系统1000后,能够提高车辆内部电路的集成度,从而降低成本。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100)和光伏充电电路;
所述交流充电电路(10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光伏充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400),所述升压电路(400)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所述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升压电路(400)与所述系统的光伏充电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400)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包括第一桥臂(1)、第二桥臂(2)、第三桥臂(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
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桥臂(1)的桥臂中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桥臂(2)的桥臂中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400)复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和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包括:
所述升压电路(400)复用所述第一电感(L1)和所述第一桥臂(1);或者,
所述升压电路(400)复用所述第二电感(L2)和所述第二桥臂(2);或者,
所述升压电路(400)复用所述第一电感(L1)、所述第二电感(L2)、所述第一桥臂(1)和所述第二桥臂(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和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所述升压电路(400)与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所述光伏充电端口的负极设置有第三开关(S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电路(100)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以及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至少之一:
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所述交流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闭合,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三开关(S3)断开;
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逆变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闭合,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三开关(S3)断开;
光伏充电模式,对应于所述光伏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断开,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三开关(S3)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交流充电电路(100)的隔离转换电路(120)耦合;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所述系统的低压负载端口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电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系统;
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20810.0U CN220785474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20810.0U CN220785474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85474U true CN220785474U (zh) | 2024-04-16 |
Family
ID=9065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20810.0U Active CN220785474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85474U (zh) |
-
2023
- 2023-07-26 CN CN202322020810.0U patent/CN2207854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9060B2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US20190148973A1 (en) | Complex circuit for charging and low-voltage covers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 |
KR101971157B1 (ko) | 전기자동차 대용량 탑재형 충전기 | |
CN102412604A (zh) | 电源设备 | |
CN111315615B (zh) | 包括dc/dc转换器的车辆充电器 | |
CN214689074U (zh) | 车载充电设备和车辆 | |
US11431253B2 (en) | Large capacity bidirectional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220785474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18161811U (zh) |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单级变换拓扑结构充电机 | |
CN213937521U (zh) |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 |
CN220785472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112550025B (zh) | 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系统 | |
CN211655781U (zh) | 一种充电机转换电路 | |
CN111969684B (zh) | 电动车充电电路及电动车 | |
CN112224038B (zh) |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 |
CN220785473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US11993158B2 (en) |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 with fuel cells | |
CN220535425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1487406U (zh) | 充电系统及车辆 | |
CN220314744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615506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785471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1162273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904717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410295U (zh) | 车载供电装置、动力总成、电动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