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0346B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0346B
CN115000346B CN202210942572.6A CN202210942572A CN115000346B CN 115000346 B CN115000346 B CN 115000346B CN 202210942572 A CN202210942572 A CN 202210942572A CN 115000346 B CN115000346 B CN 115000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de assembly
electrode tab
negative electrod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25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0346A (zh
Inventor
钟奇能
孙剑彤
李玲
宋书涛
张小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25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0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0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3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1970 priority patent/WO202403185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0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相对应的咬合部之间能够相互咬合。在电池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相互咬合的咬合部可以对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对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产生束缚,避免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对滑移,进而能够避免因正负极片错位而恶化电池性能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过大的作用力会导致正负极片错位,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缓解电池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外部作用力导致的电池的可靠性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交替设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其中,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位于正极片上的咬合部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上的咬合部构造为能够相互咬合,以能够限制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自由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相对应的咬合部之间能够相互咬合。在电池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相互咬合的咬合部可以对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对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产生束缚,避免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对滑移,进而能够避免因正负极片错位而恶化电池性能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咬合部的截面面积自咬合部所在极片的一侧表面,沿背离该咬合部所在极片的方向逐渐减小。由于咬合部的截面面积是逐渐减小的,相互咬合的咬合部之间可以形成类似楔形结构的受力结构,可以更进一步增大对对应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束缚力。如此,可以更进一步避免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对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咬合部的截面面积自咬合部所在极片的一侧表面,沿背离该咬合部所在极片的方向呈线性减小。此时,咬合部易于成型,也有助于相互咬合的咬合部形成的咬合结构在受力时可以达到更为稳定的状态。进而,也可以使得对应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还能保持更为稳定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咬合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弧形中的一种。如此,可以通过设计咬合部的结构,实现所需要的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咬合部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咬合部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的高度方向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咬合部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通过构造咬合部的延伸方向,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对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自由度的限制进行调整,得到所需的咬合部的延伸方向。如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所需的预设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咬合部包括多个,全部咬合部连续布置或者不连续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咬合部包括多个,全部咬合部布置于电极组件的第一侧;第一侧为电极组件上用于设置极耳的一侧的相对侧。通过设计咬合部的布置方式,可以对电极组件中所需部位进行束缚。如此,可以结合电极组件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的受力特性来布置咬合部,以更进一步实现所需部位的自由度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在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构造形成有背离彼此凹陷的多个凹陷部;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侧表面上,相邻的凹陷部之间形成有咬合部。如此,通过借助电极组件的结构特点,设置凹陷部的形式来形成咬合部,便于制造,且易于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层;凹陷部对应形成于活性层上。如此,通过在活性层上形成凹陷部,不仅可以避免对电极组件中的集流体造成损伤,降低电极组件断裂的风险,还可以避免带来压密差异,进而避免影响电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的凹陷深度h1与活性层的厚度h2满足条件:h1与h2的比值为0.03至0.1。一方面,可以避免凹陷深度过大而无法满足嵌锂需求,进而避免发生析锂;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凹陷深度过小而导致难以实现相配合的咬合部之间有效的咬合,从而使得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相配合的咬合部形成的咬合结构可以对对应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产生更为有效地束缚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正极片上的咬合部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上的咬合部间隙配合。如此,可以避免因过盈配合而导致对应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产生挤压,进而降低了断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正极片上的咬合部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上的咬合部的装配间隙小于等于30微米。可以避免因间隙过大而导致后续电池使用过程中锂离子迁移路径过长,如此,使得从正极片脱嵌的锂离子能够顺利嵌入负极片,避免在负极片出现析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及容纳于壳体内的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隔离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隔离件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片的单位面积容量与正极片的单位面积容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此时,可保证从正极片脱嵌的锂离子能够顺利嵌入负极片,避免在负极片出现析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为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使用卷绕式结构的电芯组件或者叠片式结构的电芯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箱体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容纳于电池箱体内。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可以借助相互咬合的咬合部产生的作用力而避免产生相对滑移,进而能够避免因正负极片错位而恶化电池性能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断面图;
图3为图1中B-B的断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C-C的断面图;
图9为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C-C的断面图;
图12为图11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J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C-C的断面图;
图15为图14中K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L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M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相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电芯组件1,正极片1a,负极片1b,隔离膜1c,正极耳1d,负极耳1e;
车辆1000;
电池100,控制器200,马达300;
电池箱体10,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
电池单体20,端盖21,电极端子21a,壳体22,电芯组件23,隔离件231,电极组件232;
正极片232a,第一集流体c1,第一活性层a1,负极片232b,第二集流体c2,第二活性层a2,正极耳t1,负极耳t2;
咬合部p,凹陷部q;
第一侧f1,第二侧f2;
凹陷深度h1,厚度h2;
宽度方向W,厚度方向δ,高度方向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在电池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过大的作用力会导致正负极片错位,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相关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断面图,图3为图1中B-B的断面图。以叠片式的电芯组件1为例,该电芯组件1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正极片1a、负极片1b、设置于相邻的正极片1a和负极片1b之间的隔离膜1c、设置于正极片1a上的正极耳1d以及设置于负极片1b上的负极耳1e。
本申请发明人进一步注意到,如图1所示,正极耳1d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负极耳1e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而如图2和图3所示,叠片式的电芯组件1在宽度方向上不受约束。由此,在电芯组件1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正极片1a与负极片1b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移,从而使得叠片式的电芯组件1内产生对齐度偏差,恶化电池性能,导致产生安全问题,影响电池的可靠性。
为了缓解因正负极片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移导致电池安全性能下降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至少可以给正负极片施加在宽度方向上的束缚力。具体为在容易发生相对滑移的正负极片中增加可以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相对应的正负极片之间形成有效支撑,进而可避免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正负极片之间产生相对滑移。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缓解因正负极片产生相对滑移导致电池安全性能下降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极组件,通过在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相对应的咬合部之间能够相互咬合。在电池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相互咬合的咬合部可以对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对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产生束缚,避免该正极片和该负极片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对滑移,进而能够避免因正负极片错位而恶化电池性能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极片用于制备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电池单体、电池等组成该用电装置的电源系统,这样,有利于缓解因析锂降低电池性能的问题,提升电池性能的稳定性和电池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装置为车辆100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爆炸图。电池100包括电池箱体10和电池单体20,电池单体20容纳于电池箱体10内。其中,电池箱体10用于为电池单体20提供容纳空间,电池箱体1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1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1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11盖合于第二部分1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1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1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形成的电池箱体1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2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2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电池箱体10内;当然,电池1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2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电池箱体10内。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每个电池单体2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2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池单体20是指组成电池100的最小单元。如图6,电池单体20包括有端盖21、壳体22、电芯组件23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
端盖21是指盖合于壳体22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21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2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22。可选地,端盖21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21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20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21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21a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21a可以用于与电芯组件23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20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端盖21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2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22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21,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壳体22是用于配合端盖21以形成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23、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22和端盖21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22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21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端盖21和壳体22一体化,具体地,端盖21和壳体22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22的内部时,再使端盖21盖合壳体22。壳体22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2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组件2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22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请参照图7至图10,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23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C-C的断面图;图9为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W所指为电芯组件23的宽度方向,δ所指为电芯组件23的厚度方向,H所指为电芯组件23的高度方向。电芯组件23是电池单体10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22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芯组件23。电芯组件23主要由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图7至图10所示电芯组件23为叠片式结构),并且通常在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设有隔离件231。隔离件231用于隔离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并使电池单体20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自由流动。隔离件231可以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材料制备而成的薄膜件。
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芯组件23的主体部,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耳t1和负极耳t2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图7至图10所示正极耳t1和负极耳t2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至图10,并请进一步参照图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232,该电极组件232包括交替设置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p。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构造为能够相互咬合,以能够限制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的自由度。
以图8至图10为例,示例性的,正极片232a在厚度方向δ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咬合部p。与正极片232a相邻的两个负极片232b中,该两个负极片232b朝向该正极片232a的一侧表面均设有咬合部p。可以结合实际使用工况中的受力情况,对应设置咬合部p,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构造为能够相互咬合”指的是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上配合设置有凸起和凹陷,通过凸起和凹陷的配合能够形成相互接触卡住的咬合关系。“限制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的自由度”指的是通过前述所言能够形成相互接触卡住的咬合关系,使得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能够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以在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的至少其中之一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由于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具有咬合关系,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可以对彼此产生一定的束缚。产生的束缚力的方向即可以理解为限制了该方向上的自由度。还可以理解的是,产生的束缚力的方向与咬合部p的构造、外部作用力的方向相关。而一旦设置有能够相互咬合的咬合部p,即是在设置有咬合部p的部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关系。换言之,该相对固定的关系能够限制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的自由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对任一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设置能够相互咬合的咬合部p,具体设置形式和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因此,通过在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p,相对应的咬合部p之间能够相互咬合。在电池100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相互咬合的咬合部p可以对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对该正极片232a和该负极片232b产生束缚,避免该正极片232a和该负极片232b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对滑移,进而能够避免因正负极片错位而恶化电池100性能的问题,提高了电池100的可靠性。而咬合部p的结构,使得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产生有更多的间隙,可以提供更多的电解液存储空间和离子通道,有效改善电解液浸润速度慢以及电解液保液不足的问题。在电池100的充放电过程中,该间隙还可以降低产生的膨胀力,避免因膨胀力过大而引起循环失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8至图10,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咬合部p的截面面积自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一侧表面,沿背离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电芯组件23的宽度方向也为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电芯组件23的厚度方向也为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电芯组件23的高度方向也为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也即是,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也为W,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也为δ,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也为H。
由于咬合部p的截面面积是逐渐减小的,相互咬合的咬合部p之间可以形成类似楔形结构的受力结构,可以更进一步增大对对应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的束缚力。如此,可以更进一步避免该正极片232a和该负极片232b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对滑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8至图10,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咬合部p的截面面积自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一侧表面,沿背离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方向呈线性减小。
呈线性减小是指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咬合部p的截面面积减小的速度均匀,呈直线形下降。此时,咬合部p易于成型,也有助于相互咬合的咬合部p形成的咬合结构在受力时可以达到更为稳定的状态。进而,也可以使得对应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还能保持更为稳定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8至图10,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11至图13,图11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C-C的断面图,图12为图11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J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14至图17,图1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C-C的断面图,图15为图14中K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L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5中M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同一极片上不同侧的咬合部p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8、图11和图14所示的正极片232a的不同侧的咬合部p的形状是相同的。在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中,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8和图11所示的在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中,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的形状相同。又例如,图14至图17所示的在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中,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的形状不同。只要可以实现相对应的咬合部p能够相互咬合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可以通过设计咬合部p的结构,实现所需要的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咬合部p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W平行。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咬合部p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平行。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咬合部p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呈角度设置。该角度可以是10°、20°、50°、100°、120°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请参考图18,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正极片232a的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平行,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沿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延伸的情形。又例如,请参考图19,图1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正极片232a的结构示意图,图19示出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W平行,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沿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情形。再例如,请参考图20,图2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正极片232a的结构示意图,图20示出预设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呈角度设置,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的延伸方向与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呈角度设置,且该角度为锐角的情形。
可选地,在该电极组件232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叠片式结构的电芯组件23时,由于叠片式结构在高度方向H上有焊接固定的正极耳t1以及焊接固定的负极耳t2进行束缚,可以将咬合部p构造为沿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延伸。如此,可以借助咬合部p对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在沿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W上进行束缚,可以更进一步有效避免在滥用工况下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沿电极组件232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移,进而避免产生对齐度偏差。
因此,通过构造咬合部p的延伸方向,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对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的自由度的限制进行调整,得到所需的咬合部p的延伸方向。如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所需的预设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咬合部p包括多个,全部咬合部p不连续布置。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咬合部p包括多个,全部咬合部p连续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续布置”指的是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沿所需要的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相连接。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包括一种或多种,形成了连续分布。“不连续布置”指的是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沿所需要的方向依次布置,且至少一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具有间隔。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包括一种或多种,形成了不连续分布。
例如,以图8和图11为例,在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咬合部p包括多个,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同一形状时,沿全部咬合部p的布置方向,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相连接,形成了连续布置的结构。又例如,以图14至图17为例,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如图16所示,位于正极片232a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相连接,形成了连续布置的结构。相对应地,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位于负极片232b 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可以看到,如图17所示,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了不连续布置的结构。再例如,以图21为例,图2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相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省略了隔离件231,仅示出了正极片232a的第一活性层a1和负极片232b的第二活性层a2),沿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位于正极片232a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和梯形,且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相连接,形成了连续布置的结构。相对应地,位于负极片232b 的同一表面的全部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有的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相连接,有的相邻的咬合部p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了不连续布置的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咬合部p包括多个,全部咬合部p布置于电极组件232的第一侧f1,第一侧f1为第二侧f2的相对侧,第二侧f2为电极组件232上用于设置极耳的一侧。如此,咬合部p和极耳分别在电极组件232的不同侧对电极组件232产生束缚。
因此,通过设计咬合部p的布置方式,可以对电极组件232中所需部位进行束缚。如此,可以结合电极组件232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的受力特性来布置咬合部p,以更进一步实现所需部位的自由度的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8至图10,并结合参照图11和图14,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在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构造形成有背离彼此凹陷的多个凹陷部q。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侧表面上,相邻的凹陷部q之间形成有咬合部p。
如此,通过借助电极组件232的结构特点,设置凹陷部q的形式来形成咬合部p,便于制造,且易于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8至图10,并结合参照图11和图14,至少一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层;凹陷部q对应形成于活性层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232a包括第一集流体c1及第一活性层a1,第一活性层a1覆设于第一集流体c1的厚度方向δ(即图示中的厚度方向δ)的至少一侧。负极片232b包括第二集流体c2及第二活性层a2,第二活性层a2覆设于第一集流体c1的厚度方向δ(即图示中的厚度方向δ)的至少一侧。
第一集流体c1和第二集流体c2是用于承载活性物质的构件,其作用主要是将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因此,第一集流体c1和第二集流体c2应与活性物质充分接触,并且内阻应尽可能小为佳。根据所承载的活性物质不同,当承载正极活性物质,第一集流体c1可以是铝箔,当承载负极活性物质,第一集流体c1可以是铜箔。
第一集流体c1和第二集流体c2可以是单层构件(如第一集流体c1可以是铝箔、第一集流体c1可以是铜箔),第一集流体c1和第二集流体c2也可以是复合层构件。当第一集流体c1和第二集流体c2是复合层构件,第一集流体c1和第二集流体c2可以包括中间层及层叠在中间层两侧的两层集流金属层,活性材料承载在集流金属层与中间层相背离的一侧。中间层可以是高分子支撑层,具体可以是聚乙烯支撑层、聚丙烯撑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支撑层、聚苯乙烯支撑层等等。
第一活性层a1通常是由包含有活性材料的浆料涂覆于第一集流体c1后经冷压制得。相应地,第二活性层a2通常是由包含有活性材料的浆料涂覆于第二集流体c2后经冷压制得。第一活性层a1所包含的活性材料则为正极活性材料,如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与镍钴铝酸锂等。第二活性层a2所包含的活性材料则为负极活性材料,如碳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合金类负极材料和纳米级负极材料等。
可以在第一集流体c1的厚度方向δ的两侧均覆设第一活性层a1,且两侧的第一活性层a1的极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常,覆设在第一集流体c1厚度方向δ的两侧的两个第一活性层a1极性相反,一个作为正极活性层另一作为负极活性层。相对应的,可以在第二集流体c2的厚度方向δ的两侧均覆设第二活性层a2,且两侧的第二活性层a2的极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最外侧的负极片232b而言,第二集流体c2面向相邻的正极片232a的一侧覆设第二活性层a2。
当凹陷部q形成于活性层上时,可以在对应的集流体上涂覆包含有活性材料的浆料的冷压形成对应的活性层之后,利用蚀刻的方式在活性层上蚀刻加工出凹陷部q,如此,可以形成所需要的咬合部p。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涂覆或者冷压的方式形成所需要的咬合部p。例如,通过冷压辊的凹陷深度h1来控制得到所需要的咬合部p。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形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选地,可以通过冷压后再进行蚀刻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咬合部p,如此,咬合部p的成型易于控制。
如此,通过在活性层上形成凹陷部q,不仅可以避免对电极组件232中的集流体造成损伤,降低电极组件232断裂的风险,还可以避免带来压密差异,进而避免影响电芯性能。在此基础之上,能够避免降低极片的冷压厚度h2,进而避免降低电芯容量和电芯能量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9、图12和图15,凹陷部q的凹陷深度h1与活性层的厚度h2满足条件:h1与h2的比值为0.03至0.1。
一方面,可以避免凹陷深度h1过大而无法满足嵌锂需求,进而避免发生析锂;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凹陷深度h1过小而导致难以实现相配合的咬合部p之间有效的咬合,从而使得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相配合的咬合部p形成的咬合结构可以对对应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产生更为有效地束缚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间隙配合。
如此,可以避免因过盈配合而导致对应的正极片232a与负极片232b之间产生挤压,进而降低了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位于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的装配间隙小于等于30微米。
可以避免因间隙过大而导致后续电池100使用过程中锂离子迁移路径过长,如此,使得从正极片232a脱嵌的锂离子能够顺利嵌入负极片232b,避免在负极片232b出现析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20,包括壳体22及容纳于壳体22内的电芯组件23。如图7所示,结合参照图8,电芯组件23包括隔离件231和以上任一方案中的电极组件232,隔离件231设置于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因为该电池单体20中包括上述电极组件232,因此其具备上述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负极片232b的单位面积容量与正极片232a的单位面积容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
负极片232b的单位面积容量与正极片232a的单位面积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负极片232b可嵌入的锂离子数量与正极片232a可脱嵌的锂离子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片232a中的锂被电离形成锂离子,锂离子进入电解液后经过隔离件231而嵌入到负极片232b中,若不能顺利嵌入负极片232b则会析出在负极片232b表面。具体地,负极片232b的单位面积容量与正极片232a的单位面积容量的比值可以为1、2、3,如此,负极片232b材料用料较为适当,可降低成本。
此时,可保证从正极片232a脱嵌的锂离子能够顺利嵌入负极片232b,避免在负极片232b出现析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电芯组件23为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使用卷绕式结构的电芯组件23或者叠片式结构的电芯组件2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以上任一方案中的电池单体20。因为该电池100中包括上述电极组件232,因此其具备上述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以上任一方案中的电池100,并且电池100用于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用电装置可以是前述任一应用电池100的设备或系统。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232中,具备有咬合部p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在整形后可以形成有效咬合,使得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形成有效支撑,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可以限制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的自由度,避免引起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降低了因对齐度偏差带来的风险。同时,由于可以对咬合部p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相邻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之间产生有更多的间隙,可以提供更多的电解液存储空间和离子通道,有效改善电解液浸润速度慢以及电解液保液不足的问题。在电池100的充放电过程中,该间隙还可以降低产生的膨胀力,避免因膨胀力过大而引起循环失效。因此,对于应用有该电极组件232的电池100而言,提高了该电池100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电极组件(232),用于叠片式结构的电芯组件(23),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设置的正极片(232a)和负极片(232b);
其中,至少一相邻的所述正极片(232a)和所述负极片(232b)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咬合部(p);
位于所述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所述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构造为能够相互咬合,以能够限制相邻的所述正极片(232a)和所述负极片(232b)的自由度;
位于所述正极片(232a)上的所述咬合部(p)与位于所述负极片(232b)上的所述咬合部(p)构造为沿预设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平行;或者,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呈角度设置且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电极组件(232)的高度方向(H)彼此不垂直;
所述电极组件(232)具有沿所述高度方向(H)的第一侧(f1)和第二侧(f2),所述第一侧(f1)和/或第二侧(f2)用于设置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所述咬合部(p)的截面面积自所述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一侧表面,沿背离所述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所述咬合部(p)的截面面积自所述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一侧表面,沿背离所述咬合部(p)所在极片的方向呈线性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232)的厚度方向(δ),所述咬合部(p)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弧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表面的所述咬合部(p)包括多个;
其中,全部所述咬合部(p)连续布置或者不连续布置;和/或
所述极耳布置于所述电极组件(232)的所述第二侧(f2),全部所述咬合部(p)布置于所述电极组件(232)的所述第一侧(f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相邻的所述正极片(232a)和所述负极片(232b)在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构造形成有背离彼此凹陷的多个凹陷部(q);
位于同一极片的同一侧表面上,相邻的所述凹陷部(q)之间形成有所述咬合部(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相邻的所述正极片(232a)和所述负极片(232b)朝向彼此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层;
所述凹陷部(q)对应形成于所述活性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q)的凹陷深度(h1)与所述活性层的厚度(h2)满足条件:所述凹陷深度(h1)与所述厚度(h2)的比值为0.03至0.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所述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232),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正极片(232a)上的咬合部(p)与位于对应的所述负极片(232b)上的咬合部(p)的装配间隙小于等于30微米。
11.一种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2);及
电芯组件(23),容纳于所述壳体(22)内,所述电芯组件(23)包括隔离件(231)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232),所述隔离件(231)设置于所述正极片(232a)和所述负极片(232b)之间;
其中,所述电芯组件(23)为叠片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232b)的单位面积容量与所述正极片(232a)的单位面积容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
13.一种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10);及
如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所述电池单体(20)容纳于所述电池箱体(10)内。
14.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100),所述电池(100)用于提供电能。
CN202210942572.6A 2022-08-08 2022-08-08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115000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572.6A CN115000346B (zh) 2022-08-08 2022-08-08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CT/CN2022/131970 WO2024031859A1 (zh) 2022-08-08 2022-11-15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572.6A CN115000346B (zh) 2022-08-08 2022-08-08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0346A CN115000346A (zh) 2022-09-02
CN115000346B true CN115000346B (zh) 2022-12-06

Family

ID=83023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2572.6A Active CN115000346B (zh) 2022-08-08 2022-08-08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0346B (zh)
WO (1) WO20240318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0346B (zh) * 2022-08-08 2022-12-06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810859A (zh) * 2022-09-05 2023-03-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574A (zh) * 2008-05-21 2008-10-15 方祺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101447587A (zh) * 2007-11-26 2009-06-03 Nec东金株式会社 叠层电池
JP2012243567A (ja) * 2011-05-19 2012-12-10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208336419U (zh) * 2018-05-22 2019-01-0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电池的内部连接结构
CN109705748A (zh) * 2018-12-27 2019-05-03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终止胶带的贴合工艺
CN110165285A (zh) * 2019-05-20 2019-08-23 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负极片相互嵌入式纽扣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179600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東京電力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硫黄固体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4948B2 (ja) * 2002-04-12 2010-04-21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15000346B (zh) * 2022-08-08 2022-12-06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587A (zh) * 2007-11-26 2009-06-03 Nec东金株式会社 叠层电池
CN101286574A (zh) * 2008-05-21 2008-10-15 方祺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JP2012243567A (ja) * 2011-05-19 2012-12-10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19179600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東京電力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硫黄固体電池
CN208336419U (zh) * 2018-05-22 2019-01-0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电池的内部连接结构
CN109705748A (zh) * 2018-12-27 2019-05-03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终止胶带的贴合工艺
CN110165285A (zh) * 2019-05-20 2019-08-23 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负极片相互嵌入式纽扣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0346A (zh) 2022-09-02
WO2024031859A1 (zh)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00346B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EP3446346B1 (en) Multicavity battery module
CN115943513A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4672874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749959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EP4297169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powered device
CN114665101A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5275092A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40079603A1 (en) Current coll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thereof, and current collector preform
CN217606853U (zh) 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163419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217361642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5064757B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768705U (zh) 极片结构、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903144U (zh) 正极片、单体电池、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28029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CN115832186A (zh) 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6745953A (zh) 电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制造方法
JP2024501547A (ja) 電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池セル、電池ならびに電力消費装置
CN116325341A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217822877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719703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17742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414964U (zh)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215364U (zh) 集流结构、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