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3074A -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3074A
CN114993074A CN202210656313.7A CN202210656313A CN114993074A CN 114993074 A CN114993074 A CN 114993074A CN 202210656313 A CN202210656313 A CN 202210656313A CN 114993074 A CN114993074 A CN 114993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xedly connected
heat exchange
buil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6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3074B (zh
Inventor
韦发森
李星宗
郭志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mleo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mleo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mleo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mleo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63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3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3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3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3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3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spir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包括铜管、筒体、翻边端盖、内顶盖、内筒、内底盖、液管套、换热盘管、氟路出气口、氟路进气口、安装脚,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内顶盖、翻边端盖、内底盖密封后构成一个整体,筒体内设螺旋状的铜管,所述铜管的上端出口与筒体上端外设的液管套、氟路出气口连通,筒体上端位置外接与筒体内部连通的氟路进气口;所述换热盘管套入液管套内;通过产品储液器内部新增一条盘管型增焓管,未冷却气体制冷剂入内部储液罐经济器内换热气化后和压缩机之间的连通管道,它通过膨胀制冷稳定液体制冷介质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容易因为排气温度过高,排气压力过大而造成损耗,在膨胀阀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加的时候,能起到给制冷剂流体降压降温的作用,对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减少压缩机损耗也起了一定作用。
目前普通的热泵型空调机组或热泵热水器在室外温度较低的工况下,冷媒蒸发比较困难,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压缩机功率降低,导致压缩机吸气量不足,热泵型空调机组制热效果差,制热量不足。更有的是,压缩机常常会因负载过大而停机,因此现有的热泵型空调机组或热泵热水器无法在严寒低温的环境下全年全天候正常工作,无法满足正常的供热需求。
当室外温度很低时,室外机热交换能力下降,压缩机正常回气口的回气量减少,压缩机功率降低,不能发挥最好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包括铜管、筒体、翻边端盖、内顶盖、内筒、内底盖、液管套、换热盘管、氟路出气口、氟路进气口、安装脚,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内顶盖、翻边端盖、内底盖密封后构成一个整体,筒体内设螺旋状的铜管,所述铜管的上端出口与筒体上端外设的液管套、氟路出气口连通,筒体上端位置外接与筒体内部连通的氟路进气口;所述换热盘管套入液管套内,从翻边端盖、穿入筒体内,穿过底部翻边端盖;工作时,通过外界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流体,之后制冷剂流体经过此筒体的换热盘管流通,并与筒体内部的水进行换热,使得水温升高;之后制冷剂流体从筒体流出后到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气压进一步降低,同时温度有所回升,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最后制冷剂流体从压缩机的吸气口流回压缩机,完成一次热循环;此为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步骤,不做多余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筒体的内部加入了换热盘管,通过换热盘管中螺旋管道,有助于提高制冷剂的流动距离,且使制冷剂在液态时产生紊流运动,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直立设置若干内筒,所述筒体与、翻边端盖固定连接后,所述翻边端盖底部设置若干安装脚,所述筒体为压缩机专用钢板自动焊接而成;所述铜管、液管套、换热盘管、氟路出气口和氟路进气口材质为纯铜;此整体换热器能够提高对冷却水的耐腐蚀和防积垢能力,且能够抵御频密高压冲击及防爆抗震的能力,使用寿命高。
优选的,所述氟路进气口的一侧与筒体上端面连接处连接有分流座,所述分流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所述输送软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盘,所述分流盘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所述分流盘的形状均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圆形分流盘对制冷剂流体具有一定的储存和缓冲作用,方便之后换热盘管的换热,每个所述分流盘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工作时,在制冷剂流体进入到分流座时,制冷剂流体会通过输送软管流向不同的分流盘内部,设置了多个分流盘,能够避免制冷剂直接冲击到筒体内部,能够提高换热盘管从上到下单位换热面积,使换热效果更好。
优选的,处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分流盘与输送软管连通,中间分流盘未与输送软管连通,左右两侧所述分流盘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偏杆,所述转动偏杆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承接盘,所述转动偏杆远离承接盘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工作时,在制冷剂流体通入分流盘内部时,制冷剂流体会流向承接盘表面,由于承接盘与转动偏杆转动连接,受到制冷剂流体的冲击作用,承接盘呈一定角度的偏转,进而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向,降低制冷剂流体的冲击力,方便之后制冷剂流体在换热盘管内部流速均匀,避免产生较大的速度梯度,确保温度分布均匀,也减少了垢体的出现。
优选的,处于中部所述分流盘的内部设置有斜形受力杆,所述斜形受力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簧,所述顶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中部分流盘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且流通槽的长度小于挡板的长度;工作时,在初始状态下,两侧的挡板挡在分流盘的两侧,且制冷剂流体不会流入中部的分流盘内,当通入的制冷剂流体较多,且冲击力较大时,承接盘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会下压转动偏杆,转动偏杆会推动其侧表面的推杆,使推杆推动另一端的挡板,之后挡板会压缩顶簧,使中部分流盘的开口打开,进而制冷剂流体会通过中部的分流盘流出,对过多的制冷剂流体进行缓冲;能够根据制冷剂量大小来控制通入换热盘管内部制冷剂流体的流速,方便了之后的换热,且减少了换热盘管外表面垢体的产生。
优选的,每个所述分流盘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分散管,所述分散管的底端贯穿在筒体的内部,所述分散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分散叶片;通过分散叶片的作用,能使制冷剂流体处于分散的现象,使流体能够均匀的流入换热盘管内。
优选的,其中所述换热盘管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环体,所述换热环体的直径从内到外依次变大,且换热环体之间相互连通,处于最内侧的换热环体上方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分散管相连接;设置了多个直径不等的换热环体,制冷剂流体会通过分散管均匀的流向输送管内,之后通过输送管流向最内侧的换热环体内,随后流入中间的换热环体和外侧的换热环体,主体为螺旋状换热环体能够提高制冷剂流体的流动距离,使其流速均匀,换热效果会更好。
优选的,最外侧所述换热环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翻边端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管,所述集液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插接管的内部,所述插接管的长度大于连接管的长度;工作时,设置了连接管、插接管和集液管,集液管能汇聚所有流经所述换热盘管的液体,且有效地促使制冷剂均量进出,实现快速分流和集结,充分利用各管的换热效能。
优选的,所述插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板,所述密封环板与密封套的内壁连接;密封环板与密封套能够提高连接管和插接管之间的密封性,确保液体的正常流通。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板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远离密封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靠近连接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盘,所述弹性板和吸附盘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插接管内部;工作时,在连接管内受到制冷剂流体流速正常时,此压缩板和吸附盘未发生变化;当制冷剂流体的流速较大时,制冷剂流体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连接管外侧的密封环板也会受到冲击力,进而处于圆周设置的吸附盘会紧紧贴在密封环板的一侧,提高了连接管与插接管连接处的密封性,为制冷剂流体的输送带来了便捷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产品储液器内部新增一条盘管型增焓管,未冷却气体制冷剂入内部储液罐经济器内换热气化后和压缩机之间的连通管道,它通过膨胀制冷稳定液体制冷介质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效率;通过中间压力回气口补充制冷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排气量,室内机热交换器制热的循环制冷剂量增加,实现制热量增加,因此更加适用于寒冷地区,低温环境下整机运行稳定,提高制热量,可以减少整机成本。
2.本发明通过承接盘和分流盘的作用,进而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向,降低制冷剂流体的冲击力,方便之后制冷剂流体在换热盘管内部流速均匀,避免产生较大的速度梯度,确保温度分布均匀,也减少了垢体的出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筒体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筒体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换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中分流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中密封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管;2、筒体;3、翻边端盖;4、内顶盖;5、内筒;6、内底盖;7、液管套;8、换热盘管;81、换热环体;82、连接管;83、输送管;9、氟路出气口;10、氟路进气口;11、安装脚;12、分流座;13、输送软管;14、分流盘;141、支撑盘;142、转动偏杆;143、承接盘;144、推杆;145、斜形受力杆;146、顶簧;147、挡板;15、分流管;16、分散管;161、分散叶片;17、集液管;18、插接管;19、密封套;20、密封环板;201、压缩板;202、弹性板;203、吸附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包括铜管1、筒体2、翻边端盖3、内顶盖4、内筒5、内底盖6、液管套7、换热盘管8、氟路出气口9、氟路进气口10、安装脚11,所述筒体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内顶盖4、翻边端盖3、内底盖6密封后构成一个整体,筒体2内设螺旋状的铜管1,所述铜管1的上端出口与筒体2上端外设的液管套7、氟路出气口9连通,筒体2上端位置外接与筒体2内部连通的氟路进气口10;所述换热盘管8套入液管套7内,从翻边端盖3、穿入筒体2内,穿过底部翻边端盖3;工作时,通过外界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流体,之后制冷剂流体经过此筒体2的换热盘管8流通,并与筒体2内部的水进行换热,使得水温升高;之后制冷剂流体从筒体2流出后到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气压进一步降低,同时温度有所回升,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最后制冷剂流体从压缩机的吸气口流回压缩机,完成一次热循环;此为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步骤,不做多余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筒体2的内部加入了换热盘管8,通过换热盘管8中螺旋管道,有助于提高制冷剂的流动距离,且使制冷剂在液态时产生紊流运动,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
紊流:液体质点作不规则运动、互相混掺、轨迹曲折混乱的形态叫做紊流(湍流,乱流);在制冷剂流体为紊流运动下,能够更好的与筒体2内部的水进行换热。
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中所述筒体2内直立设置若干内筒5,所述筒体2与、翻边端盖3固定连接后,所述翻边端盖3底部设置若干安装脚11,所述筒体2为压缩机专用钢板自动焊接而成;所述铜管1、液管套7、换热盘管8、氟路出气口9和氟路进气口10材质为纯铜;此整体换热器能够提高对冷却水的耐腐蚀和防积垢能力,且能够抵御频密高压冲击及防爆抗震的能力,使用寿命高。
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所述氟路进气口10的一侧与筒体2上端面连接处连接有分流座12,所述分流座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13,所述输送软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盘14,所述分流盘14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所述分流盘14的形状均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圆形分流盘14对制冷剂流体具有一定的储存和缓冲作用,方便之后换热盘管8的换热,每个所述分流盘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5;工作时,在制冷剂流体进入到分流座12时,制冷剂流体会通过输送软管13流向不同的分流盘14内部,设置了多个分流盘14,能够避免制冷剂直接冲击到筒体2内部,能够提高换热盘管8从上到下单位换热面积,使换热效果更好。
如图4至图7所示,处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分流盘14与输送软管13连通,中间分流盘14未与输送软管13连通,左右两侧所述分流盘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41,所述支撑盘14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偏杆142,所述转动偏杆142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承接盘143,所述转动偏杆142远离承接盘14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144;工作时,在制冷剂流体通入分流盘14内部时,制冷剂流体会流向承接盘143表面,由于承接盘143与转动偏杆142转动连接,受到制冷剂流体的冲击作用,承接盘143呈一定角度的偏转,进而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向,降低制冷剂流体的冲击力,方便之后制冷剂流体在换热盘管8内部流速均匀,避免产生较大的速度梯度,确保温度分布均匀,也减少了垢体的出现。
如图4至图7所示,处于中部所述分流盘14的内部设置有斜形受力杆145,所述斜形受力杆1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簧146,所述顶簧14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47,中部分流盘14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且流通槽的长度小于挡板147的长度;工作时,在初始状态下,两侧的挡板147挡在分流盘14的两侧,且制冷剂流体不会流入中部的分流盘14内,当通入的制冷剂流体较多,且冲击力较大时,承接盘143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会下压转动偏杆142,转动偏杆142会推动其侧表面的推杆144,使推杆144推动另一端的挡板147,之后挡板147会压缩顶簧146,使中部分流盘14的开口打开,进而制冷剂流体会通过中部的分流盘14流出,对过多的制冷剂流体进行缓冲;能够根据制冷剂量大小来控制通入换热盘管8内部制冷剂流体的流速,方便了之后的换热,且减少了换热盘管8外表面垢体的产生。
如图4至图7所示,每个所述分流盘1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分散管16,所述分散管16的底端贯穿在筒体2的内部,所述分散管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分散叶片161;通过分散叶片161的作用,能使制冷剂流体处于分散的现象,使流体能够均匀的流入换热盘管8内。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换热盘管8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环体81,所述换热环体81的直径从内到外依次变大,且换热环体81之间相互连通,处于最内侧的换热环体81上方固定连接有输送管83,所述输送管83与分散管16相连接;设置了多个直径不等的换热环体81,制冷剂流体会通过分散管16均匀的流向输送管83内,之后通过输送管83流向最内侧的换热环体81内,随后流入中间的换热环体81和外侧的换热环体81,主体为螺旋状换热环体81能够提高制冷剂流体的流动距离,使其流速均匀,换热效果会更好。
如图4至图7所示,最外侧所述换热环体8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82,所述翻边端盖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管17,所述集液管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接管18,所述连接管82设置在插接管18的内部,所述插接管18的长度大于连接管82的长度;工作时,设置了连接管82、插接管18和集液管17,集液管17能汇聚所有流经所述换热盘管8的液体,且有效地促使制冷剂均量进出,实现快速分流和集结,充分利用各管的换热效能。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插接管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套19,所述连接管8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板20,所述密封环板20与密封套19的内壁连接;密封环板20与密封套19能够提高连接管82和插接管18之间的密封性,确保液体的正常流通。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对比实施例一,其中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密封环板20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板201,所述压缩板201远离密封套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板202,所述弹性板202靠近连接管82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盘203,所述弹性板202和吸附盘203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插接管18内部;工作时,在连接管82内受到制冷剂流体流速正常时,此压缩板201和吸附盘203未发生变化;当制冷剂流体的流速较大时,制冷剂流体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连接管82外侧的密封环板20也会受到冲击力,进而处于圆周设置的吸附盘203会紧紧贴在密封环板20的一侧,提高了连接管82与插接管18连接处的密封性,为制冷剂流体的输送带来了便捷性。
工作时,通过外界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流体,之后制冷剂流体经过此筒体2的换热盘管8流通,并与筒体2内部的水进行换热,使得水温升高;之后制冷剂流体从筒体2流出后到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气压进一步降低,同时温度有所回升,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最后制冷剂流体从压缩机的吸气口流回压缩机,完成一次热循环;此为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步骤,不做多余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筒体2的内部加入了换热盘管8,通过换热盘管8中螺旋管道,有助于提高制冷剂的流动距离,且使制冷剂在液态时产生紊流运动,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
在制冷剂流体进入到分流座12时,制冷剂流体会通过输送软管13流向不同的分流盘14内部,设置了多个分流盘14,能够避免制冷剂直接冲击到筒体2内部,能够提高换热盘管8从上到下单位换热面积,使换热效果更好;在制冷剂流体通入分流盘14内部时,制冷剂流体会流向承接盘143表面,由于承接盘143与转动偏杆142转动连接,受到制冷剂流体的冲击作用,承接盘143呈一定角度的偏转,进而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向,降低制冷剂流体的冲击力,方便之后制冷剂流体在换热盘管8内部流速均匀,避免产生较大的速度梯度,确保温度分布均匀,也减少了垢体的出现。
在初始状态下,两侧的挡板147挡在分流盘14的两侧,且制冷剂流体不会流入中部的分流盘14内,当通入的制冷剂流体较多,且冲击力较大时,承接盘143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会下压转动偏杆142,转动偏杆142会推动其侧表面的推杆144,使推杆144推动另一端的挡板147,之后挡板147会压缩顶簧146,使中部分流盘14的开口打开,进而制冷剂流体会通过中部的分流盘14流出,对过多的制冷剂流体进行缓冲;能够根据制冷剂量大小来控制通入换热盘管8内部制冷剂流体的流速,方便了之后的换热,且减少了换热盘管8外表面垢体的产生;通过分散叶片161的作用,能使制冷剂流体处于分散的现象,使流体能够均匀的流入换热盘管8内。
设置了多个直径不等的换热环体81,制冷剂流体会通过分散管16均匀的流向输送管83内,之后通过输送管83流向最内侧的换热环体81内,随后流入中间的换热环体81和外侧的换热环体81,主体为螺旋状换热环体81能够提高制冷剂流体的流动距离,使其流速均匀,换热效果会更好;设置了连接管82、插接管18和集液管17,集液管17能汇聚所有流经所述换热盘管8的液体,且有效地促使制冷剂均量进出,实现快速分流和集结,充分利用各管的换热效能;密封环板20与密封套19能够提高连接管82和插接管18之间的密封性,确保液体的正常流通。
在连接管82内受到制冷剂流体流速正常时,此压缩板201和吸附盘203未发生变化;当制冷剂流体的流速较大时,制冷剂流体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连接管82外侧的密封环板20也会受到冲击力,进而处于圆周设置的吸附盘203会紧紧贴在密封环板20的一侧,提高了连接管82与插接管18连接处的密封性,为制冷剂流体的输送带来了便捷性。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管(1)、筒体(2)、翻边端盖(3)、内顶盖(4)、内筒(5)、内底盖(6)、液管套(7)、换热盘管(8)、氟路出气口(9)、氟路进气口(10)、安装脚(11),所述筒体(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内顶盖(4)、翻边端盖(3)、内底盖(6)密封后构成一个整体,筒体(2)内设螺旋状的铜管(1),所述铜管(1)的上端出口与筒体(2)上端外设的液管套(7)、氟路出气口(9)连通,筒体(2)上端位置外接与筒体(2)内部连通的氟路进气口(10);所述换热盘管(8)套入液管套(7)内,从翻边端盖(3)、穿入筒体(2)内,穿过底部翻边端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内直立设置若干内筒(5),所述筒体(2)与、翻边端盖(3)固定连接后,所述翻边端盖(3)底部设置若干安装脚(11),所述筒体(2)为压缩机专用钢板自动焊接而成;所述铜管(1)、液管套(7)、换热盘管(8)、氟路出气口(9)和氟路进气口(10)材质为纯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氟路进气口(10)的一侧与筒体(2)上端面连接处连接有分流座(12),所述分流座(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13),所述输送软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盘(14),所述分流盘(14)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所述分流盘(14)的形状均为圆形,每个所述分流盘(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处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分流盘(14)与输送软管(13)连通,中间分流盘(14)未与输送软管(13)连通,左右两侧所述分流盘(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41),所述支撑盘(14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偏杆(142),所述转动偏杆(142)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承接盘(143),所述转动偏杆(142)远离承接盘(14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1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处于中部所述分流盘(14)的内部设置有斜形受力杆(145),所述斜形受力杆(1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簧(146),所述顶簧(14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47),中部分流盘14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且流通槽的长度小于挡板(147)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流盘(1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分散管(16),所述分散管(16)的底端贯穿在筒体(2)的内部,所述分散管(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分散叶片(16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8)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环体(81),所述换热环体(81)的直径从内到外依次变大,且换热环体(81)之间相互连通,处于最内侧的换热环体(81)上方固定连接有输送管(83),所述输送管(83)与分散管(16)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最外侧所述换热环体(8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82),所述翻边端盖(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管(17),所述集液管(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接管(18),所述连接管(82)设置在插接管(18)的内部,所述插接管(18)的长度大于连接管(82)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套(19),所述连接管(8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板(20),所述密封环板(20)与密封套(19)的内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板(20)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板(201),所述压缩板(201)远离密封套(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板(202),所述弹性板(202)靠近连接管(82)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盘(203),所述弹性板(202)和吸附盘(203)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插接管(18)内部。
CN202210656313.7A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高效罐换热器 Active CN114993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6313.7A CN114993074B (zh)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高效罐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6313.7A CN114993074B (zh)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高效罐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3074A true CN114993074A (zh) 2022-09-02
CN114993074B CN114993074B (zh) 2023-10-13

Family

ID=83033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6313.7A Active CN114993074B (zh)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高效罐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30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0634A (zh) * 2022-12-28 2023-04-07 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1665A (en) * 1956-07-09 1959-04-08 Ici Ltd Heat exchanger
US20060005955A1 (en) * 2004-07-12 2006-01-12 Orr Troy J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high purity, re-circulating liquid
CN10223582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张爱新 特氟龙冷热交换器
CN203231669U (zh) * 2013-02-04 2013-10-09 方彦 高效筒式换热器
CN203798211U (zh) * 2014-01-20 2014-08-27 青岛渤化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石墨列管式吸收器
CN106766391A (zh) * 2017-03-06 2017-05-31 上海悠太节能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用于热泵系统的罐式换热器
CN207422950U (zh) * 2017-09-08 2018-05-29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套管换热器及热泵
CN208205871U (zh) * 2018-04-20 2018-12-07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效套管换热器
CN211424752U (zh) * 2020-01-18 2020-09-04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回热盘管的满液式高效罐
CN213273858U (zh) * 2020-09-29 2021-05-25 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罐
CN11432260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过冷经济换热管的高效罐换热器
CN218410347U (zh) * 2022-08-19 2023-01-31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桶式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1665A (en) * 1956-07-09 1959-04-08 Ici Ltd Heat exchanger
US20060005955A1 (en) * 2004-07-12 2006-01-12 Orr Troy J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high purity, re-circulating liquid
CN10223582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张爱新 特氟龙冷热交换器
CN203231669U (zh) * 2013-02-04 2013-10-09 方彦 高效筒式换热器
CN203798211U (zh) * 2014-01-20 2014-08-27 青岛渤化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石墨列管式吸收器
CN106766391A (zh) * 2017-03-06 2017-05-31 上海悠太节能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用于热泵系统的罐式换热器
CN207422950U (zh) * 2017-09-08 2018-05-29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套管换热器及热泵
CN208205871U (zh) * 2018-04-20 2018-12-07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效套管换热器
CN211424752U (zh) * 2020-01-18 2020-09-04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回热盘管的满液式高效罐
CN213273858U (zh) * 2020-09-29 2021-05-25 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罐
CN11432260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过冷经济换热管的高效罐换热器
CN218410347U (zh) * 2022-08-19 2023-01-31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桶式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0634A (zh) * 2022-12-28 2023-04-07 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3074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3339U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CN201779925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105423413A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系统
CN114993074A (zh) 一种内置盘管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CN212720085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10173779B (zh)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720084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多联空调系统
CN212720083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多联空调系统
CN201476415U (zh)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CN212720082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210070112U (zh)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系统
CN115790004A (zh)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CN210220379U (zh)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蒸发器的冷水机
CN208579407U (zh) 风机盘管装置
CN201014853Y (zh) 一种用于多冷媒空调外机并联的冷媒分配盒
CN218544895U (zh) 根据供液量自动调整不同高度换热管分液量的高效蒸发器
CN205580039U (zh) 换热机组
CN210014501U (zh) 一种采用壳板式换热器的制冷热管一体机
CN212511912U (zh) 一种满液式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453348Y (zh) 具有容量平衡器的风冷冷水热泵
CN113405382B (zh)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
CN220750871U (zh) 热回收箱
CN2826304Y (zh) 热泵型中央及户式中央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系统
CN218096704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5864151U (zh) 一种背进式蒸发器的管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