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2651A -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92651A CN114992651A CN202210681339.7A CN202210681339A CN114992651A CN 114992651 A CN114992651 A CN 114992651A CN 202210681339 A CN202210681339 A CN 202210681339A CN 114992651 A CN114992651 A CN 1149926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fan
- pipeline
- color group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真正实现增浓减排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第一风机、色组热烘箱、VOCs浓度传感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的进风端连通外接环境,出风端接入第二阀门的出风端至第一风机的进风口的管道,第二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接入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至第二阀门的进风端的管道,第三阀门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二风机的出风口和废气处理设备;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至第二风机的进风口的接入点的管道安装有VOCs浓度传感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真正实现印刷机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增浓减排,提高废气处理设备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有机废气,最常见的是使用蓄热式燃烧法,将有机废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排放。采用这种方法,当有机废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维持自燃,不需额外燃料加热,大大节省设备所耗的燃料,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而在印刷生产中,不同产品图案设计采用的颜色数量不同、所占版面大小不同,各个色组所产生的VOCs有机废气浓度也不一样,白墨或满版印制的色组排放的VOCs有机废气浓度高,而小版面的色墨产生的VOCs 有机废气浓度低。市面上的增浓减排系统大多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印刷机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排放,各个色组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排放的浓度高低不一,并无法真正实现增浓减排,导致废气排放量大,废气处理设备负载加重、运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能真正实现印刷机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的增浓减排,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包括第一风机、色组热烘箱、VOCs浓度传感器、第二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风机、第三阀门和废气处理设备;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色组热烘箱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出风端,所述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进风端,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至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的管道通断;所述第一阀门的进风端连通外界环境,所述第一阀门的出风端通过管道接入所述第二阀门的出风端至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的管道,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进风口与外界环境的通断;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接入所述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至所述第二阀门的进风端的管道,所述第三阀门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废气处理设备,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至所述废气处理设备的管道通断;所述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至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的接入点的管道安装有用于实时检测其内VOCs有机废气浓度的 VOCs浓度传感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风机、色组热烘箱和第二阀门通过管道依序串接形成只含一个色组热烘箱的废气循环回路,这样,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时,色组热烘箱产生的VOCs有机废气可在循环回路中循环,让VOCs有机废气浓度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再实施排放,因此可以提高单色组的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浓度并降低废气的排放量,真正实现印刷机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的增浓减排,降低废气处理设备的负载,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VOCs浓度传感器处在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下游的管道处,可以更方便、准确地实时检测管道内 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端的浓度,可以更好地根据检测的数值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关状态。在达到排放标准时,可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并启动第二风机将达到排放标准的VOCs有机废气送入废气处理设备后可使废气燃烧处理更充分,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在废气排放期间,外部环境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阀门补充进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的管道中,平衡管道内部风量风压。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单色组RST 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通道接入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至所述色组热烘箱的进风口的管道,所述换热模块的热媒通道通过管道与热源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换热模块用于加热和稳定循环回路中的废气的温度,废气在循环过程中能在换热模块与热源提供的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以保持色组烘干箱内的废气温度。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热源为所述废气处理设备。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热源设置为废气处理设备,是利用废气处理设备燃烧处理后的高温净化气体所携带的热量通过加热管道内的比如热水或导热油等介质来加热循环回路中的废气,可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单色组RST 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温度确定开合程度的介质比例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通道出口处用于检测此处管道内气体温度;所述介质比例阀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热源连接,所述介质比例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换热模块的热媒通道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介质比例阀用于控制从废气处理设备进入换热模块的热介质流量,能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温度决定介质比例阀的开合角度。当检测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时,介质比例阀开大,热介质的流量增大,以加速提高循环回路中的废气温度,当废气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介质比例阀逐步关小,保持循环回路中废气温度的稳定并保持废气温度在合适的区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单色组RST 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的出风端的接入点至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的管道安装有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通道出口至所述色组热烘箱的进风口的管道安装有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配合用于监测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至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通道出口之间的气体压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两个压差传感器一个在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接的管道上,一个在换热模块的冷媒通道连接的管道上,可用于检测循环回路内的实时压差。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单色组RST 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接入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至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通道入口处的管道,所述加热模块能为管道内的气体加热。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加热模块的主要功能为辅助加热,由于废气处理设备在刚开机时无法马上为换热模块提供热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提供热源,当废气处理设备无法提供热源供换热模块制取热风时,可通过启动该加热模块进行辅助加热,以保证车间生产设备可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单色组RST 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VOCs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 VOCs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自动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通断状态;或者同时,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的检测值减去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差值在超出正常微负压状态时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控制器的设置可实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根据VOCs浓度传感器的检测数值的自动开关功能,实现自动控制,或者能同时实现在第一风机两侧压差超出正常的微负压状态时自动报警的功能,以提示检查风机状态或管道是否破损泄漏。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为变频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VOCs 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自动调整所述第二风机的电机频率。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当VOCs浓度传感器检测到VOCs有机废气浓度达到设定排放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风机打开,并且随着浓度变化,第二风机的频率可随之自动调整,维持排放的废气浓度和风量相对稳定,使废气处理设备的燃烧处理更加充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组上述的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第一风机、色组热烘箱和第二阀门通过管道依序串接形成只含一个色组热烘箱的废气循环回路,这样,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时,色组热烘箱产生的VOCs有机废气可在循环回路中循环,让VOCs有机废气浓度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再实施排放,因此可以提高单色组的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浓度并降低废气的排放量,真正实现印刷机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的增浓减排,降低废气处理设备的负载,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VOCs浓度传感器处在色组热烘箱的出风口下游的管道处,可以更方便、准确地实时检测管道内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端的浓度,可以更好地根据检测的数值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关状态。在达到排放标准时,可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并启动第二风机将达到排放标准的VOCs有机废气送入废气处理设备后可使废气燃烧处理更充分,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在废气排放期间,外部环境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阀门补充进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的管道中,平衡管道内部风量风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的连接结构;
图中标记为:
1、第一风机;2、加热模块;3、换热模块;4、温度传感器;5、第二压差传感器;6、色组热烘箱;7、VOCs浓度传感器;8、第二阀门;9、第一压差传感器;10、第一阀门;11、第二风机;12、第三阀门;13、废气处理设备; 14、介质比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 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能够真正实现印刷机热烘箱 VOCs有机废气的增浓减排,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包括第一风机1、色组热烘箱6、 VOCs浓度传感器7、第二阀门8、第一阀门10、第二风机11、第三阀门12和废气处理设备13。
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和第二阀门8的出风端,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阀门8的进风端。第一阀门10的出风端通过管道接入第二阀门8的出风端至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的管道,第一阀门10的进风端通过一根短管连通外界环境,比如工厂车间。第二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管道接入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至第二阀门8的进风端的管道,第三阀门1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二风机11的出风口和废气处理设备13。
第二阀门8用于控制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至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的管道通断,第一阀门10用于控制第一风机1进风口与外界环境的通断,第三阀门 12用于控制第二风机11的出风口至废气处理设备13的管道通断。
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至第二风机11的进风口的接入点的管道安装有一个 VOCs浓度传感器7,该VOCs浓度传感器7专门用于实时检测其内VOCs有机废气浓度。VOCs浓度传感器7处在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下游的管道处,可以更方便、准确地实时检测管道内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端的浓度,可以更好地根据检测的数值控制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8和第三阀门12的开关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色组热烘箱6和第二阀门8通过管道依序串接形成只含一个色组热烘箱的废气循环回路,这样,第二阀门8打开、第一阀门 10和第三阀门12关闭时,色组热烘箱6产生的VOCs有机废气可在循环回路中循环,让VOCs有机废气浓度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再实施排放,因此可以提高单色组的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浓度并降低废气的排放量,真正实现印刷机热烘箱VOCs有机废气的增浓减排,降低废气处理设备的负载,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在达到排放标准时,可关闭第二阀门8、打开第一阀门10和第三阀门12,并启动第二风机 11将达到排放标准的VOCs有机废气送入废气处理设备13后可使废气燃烧处理更充分,更好地提高废气处理设备13的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在废气排放期间,外部环境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阀门10补充进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的管道中,平衡管道内部风量风压。
VOCs浓度传感器处在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下游的管道处,可以更方便、准确地实时检测管道内VOCs有机废气的排放端的浓度,可以更好地根据检测的数值控制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8和第三阀门12的开关状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一换热模块 3,该换热模块3采用现有设备,大致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冷媒通道和热媒通道。
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接入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至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的管道,使得从第一风机1出风口出来的气体能直接进入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中,换热模块3的热媒通道通过管道与热源连接,热源为换热模块3的热媒通道提供热介质用于与冷媒通道中的废气进行热量交换,其中,热媒通道内流通的热介质可以是水或导热油等。
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3用于加热和稳定循环回路中的废气的温度,废气在循环过程中能在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内与热源提供的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可以保持色组热烘箱6内的废气温度,使得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的工作状态能更加稳定。另外,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经换热模块3 后再与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相连,而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又与色组热烘箱6 的出风口直接相连,由于废气经过换热模块3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使得第一风机1的进风的阻力要小于其出风的阻力,这便使得管道内可维持微负压的状态,让VOCs有机废气在管道内进行循环时不会向车间外泄,可减少车间异味。
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以废气处理设备13作为该热源,废气处理设备13通过其燃烧处理废气产生的高温净化气体所携带的热量来制取热水或导热油供给换热模块3的热媒通道,这样,将热源设置为废气处理设备13后可利用处理废气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循环回路中的废气,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
为了维持循环回路中废气温度的稳定并保持废气温度在合适的区间,优选的,该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4和一介质比例阀14,该介质比例阀14能基于温度传感器4的实时检测温度确定开合程度。在具体执行时,介质比例阀14和温度传感器4需要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4的检测数值进行判断,来控制介质比例阀14的开合程度。温度传感器4安装于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出口处用于检测此处管道内气体温度,介质比例阀1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废气处理设备13连接,介质比例阀1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换热模块3的热媒通道连接用于控制换热模块3的换热管道中热介质的流量。此优选方案中,介质比例阀14用于控制从废气处理设备13进入换热模块3的热介质流量,能根据温度传感器4的实时检测温度决定介质比例阀14的开合角度,当检测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时,介质比例阀14开大,热介质的流量增大,以加速提高循环回路中的废气温度,当废气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介质比例阀14逐步关小,保持循环回路中废气温度的稳定并保持废气温度在合适的区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设置有一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一第二压差传感器5。
第一压差传感器9安装于第一阀门10的出风端的接入点至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的管道处,第二压差传感器5安装于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出口至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的管道处。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第二压差传感器5配合用于监测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至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出口之间的气体压差。
本实施例中,两个压差传感器一个在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连接的管道上,一个在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连接的管道上,可用于检测循环回路内的实时压差,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第二压差传感器5在使用时可与一控制器连接,用于监测管道内的实时压差,正常情况下管道内需保持微负压的状态,当压差超出正常范围时,控制器做出反应,如果控制器上连接有报警设备则可通过该报警设备自动报警,提示检查风机状态或管道是否有破损泄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一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现有的设备或结构,具备有多个单一的控制功能。该控制器与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12和VOCs浓度传感器7连接,也可同时与第一压差传感器9、第二压差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4和介质比例阀14连接,控制器为现有型号的PLC控制器,其控制器可实现的功能在于能根据VOCs浓度传感器7的检测值自动控制第一阀门10、所述第二阀门8和所述第三阀门12 的通断状态,以及实施例2和3中所提及的控制器的相应功能。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连接有报警器,控制器能根据第二压差传感器5的检测值减去第一压差传感器9的检测值的差值在超出正常微负压状态时控制报警器报警。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的设置可实现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12 根据VOCs浓度传感器7的检测数值的自动开关功能,实现自动控制,也可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的检测数值进行判断,来控制介质比例阀14的开合程度,也可在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第二压差传感器5监测管道内的实时压差超出正常的微负压范围时自动报警以提示检查风机状态或管道是否有破损泄露。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配备的第二风机 11设置为变频风机,第二风机11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能根据VOCs浓度传感器7的检测值自动调整第二风机11的电机频率。
本实施例中,当VOCs浓度传感器7检测到VOCs有机废气浓度达到设定排放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风机11打开,并且随着浓度变化,第二风机11的频率可随之自动调整,维持排放的废气浓度和风量相对稳定,使废气处理设备的燃烧处理更加充分。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5任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还包括一加热模块 2,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模块2优选为电加热器。该加热模块2接入第一风机1 的出风口至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入口处的管道,使管道内的气体先通过加热模块2加热后再进入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制成复合生产要求的热风,再送往色组热烘箱6内。
本实施例中,加热模块2的主要功能为辅助加热,由于废气处理设备在刚开机时无法马上为换热模块提供热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提供热源,当废气处理设备无法提供热源供换热模块制取热风时,可通过启动该加热模块2进行辅助加热,以保证车间生产设备可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另外,因产品或工艺需求,部分印刷机配有对温度的要求更高的加长热烘箱,加热模块2的设置可以在当换热模块3处的热风温度不足时,由加热模块2直接加热管道内的气体以供应色组热烘箱正常生产需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该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组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系统中,一套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与印刷机的单个色组热烘箱相连,点对点进行浓度检测,连通各部件的管道上设有气动阀门进行隔离切断,防止VOCs有机废气外泄。
正常情况下,一台印刷机的色组热烘箱不经过增浓减排的排放量是 4000-7000m3/h,在配置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后,色组热烘箱排放的气体得到浓缩,非满版色墨烘箱排放量约为400-1000m3/h,白墨或满版色墨烘箱排放量约为2000-4000m3/h。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印刷机的色组热烘箱为非封闭式结构,正常生产时其底部进膜和顶部出膜部分有空隙,开机时,第三阀门12和第一阀门10关闭,第二阀门8打开,第一风机1启动,第一风机1与色组热烘箱6出口相连,抽取色组热烘箱6内气体并送出。当刚开机时,废气处理设备13无法提供足够的热量给换热模块3,或色组热烘箱要求温度较高而换热模块3制取的热介质达不到要求温度时,启动加热模块2辅助加热,第一风机1送出的气体经过加热模块2和换热模块3制成满足生产需求的热风,再送往色组热烘箱6进风口供生产使用。当废气处理设备13可提供足够热量给换热模块3时,加热模块2 停止工作。在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与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的VOCs浓度检测点处设置有VOCs浓度传感器7,用于实时检测管道内VOCs 有机废气的气体浓度,当VOCs有机废气浓度达不到设定排放值时,气体按上述流程在单个色组热烘箱所在的循环回路中继续进行循环,让浓度不断累积,当VOCs有机废气浓度达到设定排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12打开、控制第二阀门8关闭并启动第二风机11,自色组热烘箱6排出的VOCs有机废气不再送往第一风机1,而是在第二风机11的作用下进入排气的管道送往废气处理设备13进行处理,同时,第一阀门10也由控制器控制打开,第一风机1抽取车间内气体进行补充,以维持管道内风量及风压的平稳,直至VOCs浓度传感器7检测的VOCs有机废气浓度低于最低设定排放值时,第三阀门12和第一阀门10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关闭,并控制第二阀门8打开,再一次进行循环增浓的流程。
在具体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可以是具有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的印刷机或复合机或涂布机等。
当印刷机总烘箱数量为双数时,可全部采用双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如十色印刷机则配套五套双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但当印刷机总烘箱数量为单数时,则需组合使用,如九色印刷机需配套四套双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和一套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与印刷机的9个色组热烘箱连接,以达到增浓减排的目的。
复合机的烘箱数量一般为4个,在生产过程中,第1组和第2组烘箱所需的热风温度接近,且温度不高,而第3组和第4组烘箱所需的热风温度较高且相差较大。根据生产工艺或产品的不同,最高的温度有时在第3组烘箱,有时在第4组烘箱。因此,第1组和第2组烘箱配套一套双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第3组和第4组烘箱则分别需要配套一套本发明中的单色组RST 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以此实现第3组和第4组烘箱的温度分开控制,便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涂布机的烘箱数量一般为4个,每个烘箱需要的温度不同,第1组到第3 组温度逐步升高,第3组烘箱为最高温,第4组烘箱再降低。因此,涂布机的增浓减排需每个烘箱一对一配套,即一个烘箱分别配套1套本发明中的单色组 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便于四组烘箱的温度进行独立控制。另外,由于涂布机烘箱所需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可达200摄氏度左右,换热模块3的热源介质需使用导热油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机(1)、色组热烘箱(6)、VOCs浓度传感器(7)、第二阀门(8)、第一阀门(10)、第二风机(11)、第三阀门(12)和废气处理设备(13);
所述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阀门(8)的出风端,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阀门(8)的进风端,所述第二阀门(8)用于控制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至所述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的管道通断;
所述第一阀门(10)的进风端连通外界环境,所述第一阀门(10)的出风端通过管道接入所述第二阀门(8)的出风端至所述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的管道,所述第一阀门(1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进风口与外界环境的通断;
所述第二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管道接入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至所述第二阀门(8)的进风端的管道,所述第三阀门(1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风机(11)的出风口和所述废气处理设备(13),所述第三阀门(1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机(11)的出风口至所述废气处理设备(13)的管道通断;
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出风口至所述第二风机(11)的进风口的接入点的管道安装有用于实时检测其内VOCs有机废气浓度的VOCs浓度传感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模块(3);所述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接入所述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至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的管道,所述换热模块(3)的热媒通道通过管道与热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所述废气处理设备(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和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实时检测温度确定开合程度的介质比例阀(14);所述温度传感器(4)安装于所述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出口处用于检测此处管道内气体温度;所述介质比例阀(1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热源连接,所述介质比例阀(1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换热模块(3)的热媒通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第二压差传感器(5);所述第一阀门(10)的出风端的接入点至所述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的管道安装有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9),所述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出口至所述色组热烘箱(6)的进风口的管道安装有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5),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5)配合用于监测所述第一风机(1)的进风口至所述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出口之间的气体压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块(2),所述加热模块(2)接入所述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至所述换热模块(3)的冷媒通道入口处的管道,所述加热模块(2)能为管道内的气体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10)、所述第二阀门(8)、所述第三阀门(12)和所述VOCs浓度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VOCs浓度传感器(7)的检测值自动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所述第二阀门(8)和所述第三阀门(12)的通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10)、所述第二阀门(8)、所述第三阀门(12)和所述VOCs浓度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VOCs浓度传感器(7)的检测值自动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所述第二阀门(8)和所述第三阀门(12)的通断状态;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9)和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5)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5)的检测值减去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9)的检测值的差值在超出正常微负压状态时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11)设置为变频风机,所述第二风机(11)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VOCs浓度传感器(7)的检测值自动调整所述第二风机(11)的电机频率。
10.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1339.7A CN114992651A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1339.7A CN114992651A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92651A true CN114992651A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36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81339.7A Pending CN114992651A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92651A (zh)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10681339.7A patent/CN11499265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61680B (zh) |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067018A (zh) |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测试系统 | |
CN107425232A (zh) |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机组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 |
CN109728331B (zh)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3279883B (zh) | 一种高egr率废气再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0108503B (zh) | 新能源汽车测试用高原进排气模拟系统 | |
CN112678139A (zh) | 一种以燃料电池散热水为热源的船舶舱室供暖系统 | |
CN104960336A (zh) | 薄膜印刷用温度风量定值数控节能干燥装置 | |
KR102560048B1 (ko) | 연료전지 배열 활용 고효율 일체형 흡수식 냉방시스템 | |
CN107763890B (zh) | 一种基于高压储液罐控制的高温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3239093U (ja) | Sofc冷却システム、燃料電池、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 | |
CN114992651A (zh) |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
CN217843883U (zh) | 一种单色组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
CN217441663U (zh) | 一种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
CN109737484B (zh) | 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热水炉的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440238A (zh) | 一种rst循环增浓减排热处理设备及系统 | |
CN208606249U (zh) | 一种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热负荷调节系统 | |
CN106369617A (zh) | 一种使用新型换热器的高效voc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流程 | |
CN112325600B (zh) | 一种漆渣烘干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4904111U (zh) | 一种制氮机温度控制系统 | |
CN214501741U (zh) | 高温热媒油炉 | |
CN208765553U (zh) | 燃气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及系统 | |
CN115234412A (zh) | 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发动机及车辆 | |
CN109437506B (zh) | 离心脱水干燥一体化系统及其快速降温方法 | |
CN108571888B (zh) | 一种热风循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