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891A -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9891A
CN114979891A CN202210573829.5A CN202210573829A CN114979891A CN 114979891 A CN114979891 A CN 114979891A CN 202210573829 A CN202210573829 A CN 202210573829A CN 114979891 A CN114979891 A CN 114979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ound
absorbing
cavit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38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心坤
王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38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98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9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98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4716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84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3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扬声器和吸振装置,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吸振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Description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一种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电子设备的声学模组,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完整度和美观性,目前的扬声器模组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侧部。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和扬声器壳体,扬声器将扬声器壳体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扬声器产生的声波经过前腔传输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出声孔,最终传输到电子设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
为实现小型化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内的元器件的空间布局较为紧凑,限制了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的体积,导致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内的元器件的空间布局较为紧凑,限制了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的体积,导致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扬声器和吸振装置,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
所述扬声器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吸振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振装置,所述吸振装置包括:
收容结构,具有进音口以及出音口,所述进音口与所述出音口连通形成传音通道;
开孔吸振结构,设于所述收容结构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与所述收容结构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传音通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吸振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扬声器和吸振装置,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吸振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这样,通过第一开口连通扬声器内部和第一腔体,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经由第一开口流通至第一腔体,从而可以提升扬声器的低频性能;进一步的,能够通过吸振装置进行吸振以降低所述壳体与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振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扬声器2和吸振装置3,所述扬声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扬声器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
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有第一开口211,所述吸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其中,吸振装置3可以单独组装,或者可以与扬声器2的外壳21一体式成型设计。吸振装置3可以是扩张管式共振消声器,或者多孔材料消声器,等等,本实施例对吸振装置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
收容结构31,与所述扬声器2连接,所述收容结构31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的进音口3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313。
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321,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321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313。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
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所述连接管351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处,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开口211可以连通扬声器2的后腔24和第一腔体11,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能够从扬声器2的后腔24经由第一开口211流通至第一腔体11,相当于增大了扬声器2的后腔24的体积,可以提升扬声器2的低频性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容结构31及开孔吸振结构32构成穿孔吸振组件,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多个穿孔吸振组件;和/或,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多个扩张吸振结构35;
其中,在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串联;
在所述穿孔吸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穿孔吸振组件串联;
或者,在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穿孔吸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一个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与一个所述穿孔吸振组件串联成吸振单元,多个所述吸振单元串联成吸振装置3。
另外,以两个穿孔吸振组件串联为例,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收容结构31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开孔吸振结构32与第二个穿孔吸振组件的开孔吸振结构32连通,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收容结构31与第二个穿孔吸振组件的收容结构31连接,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进音口311与出音口312、及第二个穿孔吸振组件的进音口311与出音口312形成传音通道,从而实现两个穿孔吸振组件的串联,多个穿孔吸振组件串联的方式类同。
另外,以两个吸振单元串联为例,第一个吸振单元的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二个吸振单元的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与第一个吸振单元的收容结构31连通,第二个吸振单元的开孔吸振结构32与第一腔体11连通,从而实现两个吸振单元的串联,多个吸振单元串联的方式类同。
这样,空气振动通过包括多个扩张吸振结构35和/或多个开孔吸振结构32的多道吸声结构的损耗,传入到第一腔体11中的空气振动所包含的共振频率的声波将会很少,将极大地减小壳体1的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扬声器2辐射的背面声波穿过后腔24后,将继续穿过第一开口211在第一腔体11中传播,声波经由第一开口211进入吸振装置3中,通过吸振装置3对声波进行衰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段可以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通过吸振装置3,将容易激发壳体1振动的目标频率的声波进行衰减,而其他频段的声波衰减很小或基本不受影响。当声波穿过吸振装置3后,进入到第一腔体11中,可大大减小壳体1的共振强度,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在未设置第一开口211时,扬声器2的外壳21形成的腔体近乎密封,可以称之为密闭式BOX(盒)。对于密闭式BOX,扬声器2工作时,在后腔24中会产生与前腔23中相反的气压变化,前腔23中的气压变化最终沿着前腔23中箭头方向传播到手机外部形成用户听到的声音,而后腔24中的气压变化将被束缚在后腔24中,极少一部分会透过扬声器2的外壳21向外传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密闭式BOX由于后腔24的体积较小,导致扬声器2的低频性能较差。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第一开口211,扬声器2的外壳21形成的腔体不再密封,可以称之为开放式BOX。扬声器2的外壳21内的气流可以与第一腔体11内的气流流通,使得后腔24的体积增大,从而可以提升扬声器2的低频性能,能够获得更好的手机外放听感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第一开口211,且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能够充分利用手机的整机内部空间,且能够解决手机电池盖震感强烈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扬声器2尤其适用于空间不足、结构紧凑的电子设备,例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扬声器2和吸振装置3,所述扬声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扬声器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有第一开口211,所述吸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这样,通过第一开口211连通扬声器2内部和第一腔体11,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能够经由第一开口211流通至第一腔体11,从而可以提升扬声器2的低频性能;进一步的,能够通过吸振装置3进行吸振以降低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收容结构31,与所述扬声器2连接,所述收容结构31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的进音口3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
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
其中,收容结构31可以为方形的收容结构31,或者,圆形的收容结构31,或者其他形状的收容结构31,本实施例对收容结构31的形状不进行限定。
另外,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可以为管道,该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音口311和所述出音口312连通,收容结构31的进音口311及出音口312,以及该管道连通形成传音通道;或者,多个开孔吸振结构32围合形成所述传音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开孔吸振结构32可以通过开设的多个开孔实现共振吸声,声波作用于开孔吸振结构32上,推动开孔吸振结构32前后振动,由此可将声波能量吸收而将声能转换为振动能消耗掉。通常情况下,声波的能量不足以推动开孔吸振结构32振动,仅有在发生共振时,才能引起开孔吸振结构32振动,开孔吸振结构32上的开孔可以改变共振频率,从而可以改变吸收的声波的频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调节开孔吸振结构32的开孔率、第二腔体33的腔体深度D及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厚度b,可以改变开孔吸振结构32的共振频率,进而改变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可以为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
这样,空气振动通过开孔吸振结构32的损耗,传入到第一腔体11中的空气振动所包含的声波将会很少,将极大地减小壳体1的振动。
可选地,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为管道,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音口311和所述出音口312连通,所述传音通道位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内侧,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孔;
和/或
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多个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所述多个开孔吸振结构32围合形成所述传音通道。
其中,开孔吸振结构32为管道,该管道可以为方形管道,或者圆形管道,或者其他形状的管道,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开孔吸振结构32可以是穿孔板形成的管道。
另外,开孔吸振结构32可以是穿孔板,多个穿孔板围合形成所述传音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开孔吸振结构32通过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实现共振吸声,声波作用于侧壁上,推动侧壁前后振动,由此可将声波能量吸收而将声能转换为振动能消耗掉。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腔体33内设置有吸音材料34。
其中,所述吸音材料34可以靠近收容结构31形成所述第二腔体33的侧壁放置。吸音材料34可以包括麻绒,或者石油纤维棉,或者海绵,或者硅酸铝棉,等等。
该实施方式中,开孔吸振结构32不仅能够通过侧壁上的开孔吸收特定频率的声波,还能够通过第二腔体33内设置的吸音材料34辅助侧壁上的开孔吸收该特定频率的声波,从而能够提高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效果。
可选地,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的所述多个开孔沿传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音方向由所述进音口指向出音口。
其中,开孔吸振结构32可以为管道,该传音方向可以是由该开孔吸振结构32与进音口311连通的一端指向与该开孔吸振结构32与出音口312连通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的沿传音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多个开孔,能够获得较好的吸声效果。
可选地,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为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
其中,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开孔率成正比,与所述第二腔体33的腔体深度成反比,且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厚度成反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f可以为:
Figure BDA0003659954560000071
其中,c为声速,p为开孔吸振结构32的开孔率,D为所述第二腔体33的腔体深度。
其中,参数Lk为:
Figure BDA0003659954560000081
其中,b为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厚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至少一个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所述连接管351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处;
其中,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收容结构31连接,所述第一开口211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管351、所述扩张管352和所述传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其中,连接管351可以为方形管道,或者圆形管道,或者其他形状的管道,等等,本实施例对连接管351的管道形状不进行限定。扩张管352可以形成空心圆柱形腔体,或者空心方形腔体,或者其他形状的腔体,本实施例对扩张管352形成的腔体形状不进行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管351为圆形管道,扩张管352形成空心圆柱形腔体。
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孔吸振结构32形成的管道的直径可以与连接管351的管道直径大小相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张管352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连接管351连通。
其中,第二开口的开口横截面积可以与开孔吸振结构32形成的管道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管道的横截面积是与管道的中心线垂直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三开口的开口横截面积可以与连接管351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连接管351的横截面积可以是与连接管351的中心线垂直的横截面的面积。
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孔吸振结构32形成的管道的横截面积可以与连接管351的横截面积相同,便于声波从开孔吸振结构32形成的管道流通至连接管351,为声波提供较好地传输路径。
这样,空气振动通过包括扩张吸振结构35及开孔吸振结构32的两道吸声结构的损耗,传入到第一腔体11中的空气振动所包含的目标频率的声波将会很少,将极大地减小壳体1的振动。
可选地,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所述连接管351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处,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连接管351和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其中,所述扩张管352的管道长度可以为目标频率的四分之一,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扩张吸振结构35的声透射系数可以为:
Figure BDA0003659954560000091
其中,f为声波的频率,c为声速,如图3所示,S2为扩张管352的横截面积,S1为连接管351的横截面积,T为扩张管352的管道长度。根据声透射系数的公式可知,当扩张管352的管道长度T为声波波长的1/4时,声透射系数最小,反射系数最强,能够较好地消声。
可选地,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多个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其中,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所述扩张管352与另一相邻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连接。
其中,以两个扩张吸振结构35串联为例,第一个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二个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与第一个扩张吸振结构35的扩张管352连通,第二个扩张吸振结构35的扩张管35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从而实现两个扩张吸振结构35的串联,多个扩张吸振结构35串联的方式类同。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扬声器2包括振膜22,所述振膜22将所述扬声器2分隔形成前腔23和后腔24,所述前腔23与所述扬声器2的出音孔25连通,所述第一开口211设于所述外壳21形成所述后腔24的侧壁,所述后腔24通过所述第一开口211和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其中,前腔23和后腔24可以是相互隔绝的。
可选地,所述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段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泄露到壳体1中的气流频率在目标频率附近时,会使得壳体1本身产生共振。通过设置吸振装置3,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段包括目标频率,从而能够通过吸振装置3减少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泄露到壳体1中的气流频率为目标频率附近的气流,降低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可能性,甚至可以消除共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段的中心频率为所述目标频率。
其中,吸振装置3对吸振频段的中心频率的气流的吸收效果最好。示例地,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率的最大值可以为频率a,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率的最小值可以为频率b,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段的中心频率可以为(a+b)/2。
这样,吸振装置3能够更好地对目标频率附近的气流进行消除,进一步降低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可能性。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阻尼网4,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和所述阻尼网4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其中,所述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收容结构31,如图3所示,所述阻尼网4可以是设置在收容结构31的出音口312。阻尼网4可以为具有高声阻的网布,通过设置在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阻尼网4,可以有效地减小通过阻尼网4的气流的气压变化,从而能够达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振装置3,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收容结构31,具有进音口311以及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
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
可选地,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为管道,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音口311和所述出音口312连通,所述传音通道位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内侧,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孔;
和/或
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多个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所述多个开孔吸振结构32围合形成所述传音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腔体33内设置有吸音材料34。
可选地,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的所述多个开孔沿传音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开孔率成正比,与所述第二腔体33的腔体深度成反比,且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厚度成反比。
可选地,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至少一个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
其中,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收容结构3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振装置3,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吸振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 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扬声器(2)和吸振装置(3),所述扬声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扬声器(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
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有第一开口(211),所述吸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收容结构(31),与所述扬声器(2)连接,所述收容结构(31)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的进音口(3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
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为管道,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音口(311)和所述出音口(312)连通,所述传音通道位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内侧,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孔;
和/或
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多个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所述多个开孔吸振结构(32)围合形成所述传音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33)内设置有吸音材料(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的所述多个开孔沿传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音方向由所述进音口指向所述出音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
其中,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开孔率成正比,与所述第二腔体(33)的腔体深度成反比,且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厚度成反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至少一个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所述连接管(351)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处;
其中,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收容结构(31)连接,所述第一开口(211)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管(351)、所述扩张管(352)和所述传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
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所述连接管(351)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处,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连接管(351)和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多个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其中,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所述扩张管(352)与另一相邻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包括振膜(22),所述振膜(22)将所述扬声器分隔形成前腔(23)和后腔(24),所述前腔(23)与所述扬声器的出音孔(25)连通,所述第一开口(211)设于所述外壳(21)形成所述后腔(24)的侧壁,所述后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211)和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的吸振频段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阻尼网(4),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和所述阻尼网(4)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13.一种吸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包括:
收容结构(31),具有进音口(311)以及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
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
CN202210573829.5A 2022-05-24 2022-05-24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9798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3829.5A CN114979891A (zh) 2022-05-24 2022-05-24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94716 WO2023226843A1 (zh) 2022-05-24 2023-05-17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3829.5A CN114979891A (zh) 2022-05-24 2022-05-24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9891A true CN114979891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5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3829.5A Pending CN114979891A (zh) 2022-05-24 2022-05-24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9891A (zh)
WO (1) WO20232268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843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8368B2 (en) * 2007-03-07 2009-08-25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Speaker set for electronic product
CN206181362U (zh) * 2016-10-25 2017-05-1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7531068U (zh) * 2017-11-02 2018-06-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3596672B (zh) * 2020-04-30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38788A (zh) * 2021-10-14 2022-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4979891A (zh) * 2022-05-24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843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6843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9455B2 (en) Multiple-use acoustic port
EP2328141A2 (en) Acoustic resonator and sound chamber
RU2006143331A (ru) Технология встроенной акустической линии передачи с замкнутым контуром
WO2020024522A1 (zh) 发声装置及便携终端
CN114979891A (zh)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398352B1 (en) Ported transducer enclosure with acoustic resistive elements
CN106468197B (zh) 一种宽频降噪消声器
JPH10254451A (ja) 雑音減衰装置
CN207304902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1310587B2 (en) Horn loudspeakers
JP4867855B2 (ja) スピーカ付きマフラ
CN110944273A (zh) 一种贯穿式倒相管和音箱
CN106528907B (zh) 一种通风式车载低音扬声器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3938788A (zh)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KR101937343B1 (ko) 소음기
CN111654568B (zh) 扬声器系统以及基于该扬声器系统的驱动方法
CN113452825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JP3449460B2 (ja) 車両用マフラ
CN209944712U (zh) 消声件、消声器以及通风系统
CN206596176U (zh) 一种耳机
CN113654232A (zh) 一种适用于暖通系统风口的消声结构
CN218299360U (zh) 一种迷宫型消声单元、消声复合结构及音箱设备
Gorain et al. Broadband low-frequency noise reduction using Helmholtz resonator-based metamaterial
CN112628517A (zh) 管道消声器、装置及制备方法
US20190246200A1 (en) Extension system of woofer and desig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