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788A -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8788A CN113938788A CN202111199142.1A CN202111199142A CN113938788A CN 113938788 A CN113938788 A CN 113938788A CN 202111199142 A CN202111199142 A CN 202111199142A CN 113938788 A CN113938788 A CN 1139387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noise
- audio output
- output device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46 reduc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3 sile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其中,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围合成内腔,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每一耦合消音结构均与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置耦合消音结构,即可实现对一些频率的噪声的滤除,从而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音频输出设备的音频输出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例如耳机、音响等类型的音频输出设备中,通常会采用主动降噪技术来降低噪声,以提高音频输出质量。
然而,当噪声频率较高时,主动降噪技术可能难以应对噪声的变化,进而导致降噪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音频输出设备的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围合成内腔,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
每一耦合消音结构均与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示的音频输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围合成内腔,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每一耦合消音结构均与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置耦合消音结构,即可实现对一些频率的噪声的滤除,从而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频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包括多个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声学超材料的通道截面图;
图6是图3与图4所示的音频输出装置的噪声滤除效果图;
图7是主动降噪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示出:100-壳体、110-内腔、111-前腔、112-后腔、120-第一通道、130-第一开口、140-第二开口、150-耦合消音结构、151-第二通道、152-封闭腔室、153-第三通道、200-振膜、300-第一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音频输出装置,包括:
壳体100,壳体100围合成内腔110,壳体100中设有第一通道120、第一开口130、第二开口140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第一通道120通过第一开口130连通壳体100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120通过第二开口140与内腔110连通,N为正整数;
每一耦合消音结构150均与第一通道120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120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150用于滤除噪声。
本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耳机或者音箱等电子设备中的音频输出装置。比如,对于耳机来说,音频输出装置可以是用于输出声音的部分。为简化描述,以下主要以音频输出装置应用于耳机上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音频输出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00可以围合成内腔110,该内腔110中可以用于设置各类声学器件,例如振膜200、线圈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一般来说,内腔110需要与壳体100的外部空间进行连通,以便平衡壳体100内外气压。本实施例中,内腔110与壳体100的外部空间的连通,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30、第一通道120以及第二开口140依次连通来实现。
其中,第一通道120可以认为是主要的气体通道。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道120通常也会作为声学通道传播音频,比如该音频可以是外部环境中的声音,如此,可能导致外部噪声传导至内腔110中,影响耳机的音频输出质量。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主动降噪的方式来滤除外部噪声。然而,对于一些高频噪声,即频率大于1000Hz的噪声,由于波形随着时间变化较快,主动降噪技术可能难以适应波形的变化,导致噪声滤波效果较差。
比如,主动降噪技术通常需要输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电信号,以抑制噪声。然而,当噪声频率较高时,输出的电信号可能相对噪声存在延迟,进而导致电信号的相位与噪声信号相同,噪声反而得到加强。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中还设置有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这些耦合消音结构150可以与第一通道120连通,以达到滤除外部噪声的效果。
在一个举例中,声学通道的尺寸,例如声学通道的长度与横截面面积等,可以影响到包括这些声学通道的材料结构的弹性模量,而弹性模量对声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材料结构的弹性模量可以分为静态的弹性模量与动态的等效模量。其中,动态的等效模量可以是在材料结构受到动态力(例如声波)的作用时,产生的等效弹性模量。该等效模量受到声波的频率的影响,在一定频率的声波的作用下,材料结构的等效模量可以是负值,此时,材料结构可以有效地对该频率的声波进行衰减。
为例简化说明,可以将这种能够产生负等效模量的材料结构称为声学超材料。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上述的声学超材料,通过设计第一通道120和耦合消音结构150的尺寸,可以使得声学超材料能够在待滤除噪声的频率条件下,产生负等效模量,进而到达滤除噪声的目的。
在另一个举例中,耦合消音结构150可以作为1/4波长管以达到滤除噪声的效果。
比如,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需要滤除频率为10000Hz的噪声(波长为34mm),则可以将耦合消音结构150设计为长度为8.5mm的通道。此时,由于耦合消音结构150的长度为待滤除噪声的波长的1/4倍,待滤除噪声经耦合消音结构150的封闭端反射到达第一通道120后的声波的相位,与第一通道120中的待滤除噪声的声波的相位相差π,两声波之间由于相位相反而相互抵消,从而起到滤除噪声的作用。
当然,在又一些举例中,可能存在多个耦合消音结构150,部分耦合消音结构150的设置用于获得具有负等效模量的超材料,部分耦合消音结构150可以用作1/4波长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围合成内腔110,壳体100中设有第一通道120、第一开口130、第二开口140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第一通道120通过第一开口130连通壳体100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120通过第二开口140与内腔110连通,N为正整数;每一耦合消音结构150均与第一通道120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00中设置耦合消音结构150,即可实现对一些频率的噪声的滤除,从而有效提高降噪效果。与此同时,该音频输出装置中实现降噪效果提升的结构也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可选地,如图2所示,耦合消音结构150包括封闭腔室152以及第二通道151,第一通道120通过第二通道151与封闭腔室152连通;封闭腔室15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与其连通的第二通道151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施例中,各个封闭腔室152通过对应的第二通道151与第一通道120连通,并且,各个封闭腔室15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与其连通的第二通道151的横截面面积,如此,一个封闭腔室152和与其对应的第二通道151实际上可以构成一个亥姆赫兹共振腔。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连接有M个亥姆赫兹共振腔。
外部噪声可以从第一开口130处进入到第一通道120中,外部噪声可以认为是激励信号,激发了亥姆赫兹共振腔的短管处(即第二通道151处)的气流运动。当外部噪声的频率接近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共振频率时,负等效模量即可产生。负等效模量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亥姆赫兹共振腔短管处的声波运动与第一通道120中声波的声压场反相所导致的。
可见,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确定待滤除噪声的目标频率,根据该目标频率,来设计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尺寸,例如第二通道151的长度与横截面面积,或者封闭腔室152的长度与横截面面积等,使得壳体100中设置有这些通道151与封闭腔室152的部分(即声学超材料)的负等效模量,出现在待滤除噪声的目标频率处,从而起到滤除噪声的作用。
如图5所示,图5是包括多个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声学超材料的通道截面图。通过耦合第一通道120、第二通道151以及封闭腔室152三者的尺寸,可以得到相应的声阻抗。其中,第一通道120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通道151之间的部分的阻抗记为ZR,第二通道151的阻抗为ZL,封闭腔室152的阻抗为ZC,则声学超材料的阻抗Z为:
Z=ZR+j(ZL-ZC)
其中,j为复数符号,即j的平方等于-1。
各个通道或封闭腔室152的阻抗受到对应的尺寸的影响。声学超材料在目标频率出现负等效模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是使得声学超材料的阻抗Z能够在目标频率处达到最大值,起到消声效果。
可选地,第一通道120为环形通道;在N大于1的情况下,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间隔设置在第一通道120的侧壁。
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120为环形通道。结合一些应用场景,第一通道120可以是位于耳机的出音部分的壳体100中的,相应地,第一通道120可以是沿壳体100的周向方向延伸,从而形成环形通道。
环形的第一通道120具有较大的长度,相应地,在第一通道120上可以连接较多的耦合消音结构150。结合上文举例,每个耦合消音结构150均可以包括一个第二通道151与一个封闭腔室152。一个封闭腔室152通过对应的第二通道151连通至第一通道120。
耦合消音结构150可以间隔设置在第一通道120的侧壁,也就是说,不同的耦合消音结构150之间可以不直接连通。多个耦合消音结构150可以是并联在第一通道120上,等效多个声音滤波器级联并耦合。
一般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150数量越多,消音效果越强。而如上文所示的,环形的第一通道120具有较大的长度,耦合消音结构150的数量可以更多,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噪声滤除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在如图2所示的壳体100的横截面上,第一开口130与第二开口140的位置可以分别位于壳体100横截面的径向的两端,外部噪声从第一开口130传播至第二开口140的过程中,可以经过较多的消声结构消声,保证噪声滤除效果。
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口130与第二开口140的角度位置,对声学超材料的等效模量与阻抗的影响较小,两开口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可以不对第一开口130与第二开口140的角度位置进行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在N大于1的情况下,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的尺寸存在不同。
耦合消音结构150的尺寸可以具体包括第二通道151的尺寸与封闭腔室152的尺寸。相应地,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的尺寸存在不同,可以体现在:N个封闭腔室152的尺寸存在不同,和/或,N个第二通道151的尺寸存在不同。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主要通过声学超材料能够获得负等效模量的特性,来实现滤除噪声的效果。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需要滤除的噪声的目标频率可能对应了一个频段,或者说,目标频率可以存在多个。比如,需要滤除目标频率为8000Hz、9000Hz、10000Hz以及11000Hz的噪声。则基于本实施例,可以对每一组封闭腔室152与第二通道151(以下简称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尺寸进行调整,使得存在至少4种尺寸的亥姆赫兹共振腔,以分别用于在各个目标频率下获得负等效模量,扩大可滤除噪声的频率范围。
可见,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个封闭腔室152与第二通道151的尺寸,以满足各类场景下对不同频率的噪声的滤除需求,扩大了音频输出装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如图4所示,耦合消音结构150包括第三通道153,第三通道153连接于第一通道120的目标位置,该目标位置位于第一开口130与第二开口140之间;
第三通道153的长度为目标噪声波长的(2n-1)/4倍,目标噪声波长为待滤除的噪声的波长,n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当n等于1时,第三通道153可以认为是1/4波长管,外部噪声进入第三通道153的声波经第三通道153的封闭端(即远离第一通道120的一端)反射后的相位,与外部噪声在第一通道120中的声波的相位相互反相,两声波可以相互抵消,从而起到滤除噪声的效果。
具体来说,第三通道153的长度,是与待进行滤除的噪声的波长是相关的。比如,结合上文举例,若需要滤除频率为10000Hz的噪声,即目标噪声波长为34mm时,可以将第三通道153的长度设置为1/4倍的目标噪声波长,即8.5mm。
类似地,对于其他的目标噪声波长,也可以设置匹配长度的第三通道153。
比如,在一个具体应用例中,若需要滤除声音频率分别是8000Hz、9000Hz、10000Hz以及11000Hz的噪声,对应的目标噪声波长分别为42.5mm、37.78mm、34mm以及30.9mm。则可以设置至少四种长度的第三通道153,各种第三通道153的长度分别为10.62mm、9.45mm、8.5mm以及7.73mm。每种长度的第三通道15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至于该应用例取得的噪声滤除效果可以参见图6,图6中横轴为噪声频率,单位Hz,纵轴为频率响应,单位db。基于图6可见,频率在8000~11000Hz的噪声的频率响应较低,可以起到较好的噪声滤除效果。
如图4所示,各个第三通道153与第一通道120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第一开口130与第二开口140之间。如此,可以使得第一通道120传播音频的情况下,第三通道153能够有效对外部噪声进行滤除,有效避免外部噪声从第二开口140到达内腔110。
容易理解的是,第三通道153的长度为目标噪声波长的(2n-1)/4倍,在n也取其他的正整数的情况下,第三通道153同样可以获取上述1/4波长管的噪声滤除效果,具体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可见,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待滤除的噪声的波长,设计第三通道153的长度与数量,从而起到良好的噪声滤除效果,并有效提高音频输出装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通道153为弧形通道。
结合上文实施例,音频输出装置可以是应用在耳机等电子设备中。第三通道153为弧形通道,也就是说,第三通道153可以是沿壳体10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
如此,可以利用壳体100的周向长度来设置第三通道153,有效避免音频输出装置因第三通道153的设置导致长度的增加。
如上文所示的,第三通道153可以是弧形通道,且第三通道15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为了避免各个弧形通道之间相互干扰,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N大于1的情况下,N个第三通道153同心布置,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各个第三通道153之间发生交叉。
可选地,在N大于1的情况下,N个耦合消音结构150中包括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第三通道153,所述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第三通道153之间的长度和,小于所述圆周的周长。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当第三通道153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圆周上布置两个第三通道153,这两个第三通道153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一通道120相对两侧。
比如,第一通道120为圆形通道的情况下,两个第三通道153可以位于第一通道120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在第一通道120为矩形通道的情况下,两个第三通道153可以位于第一通道12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举例来说,壳体100中设置有3条第三通道153,长度分别为20mm、9.45mm以及8.5mm,壳体100的最大周长为30mm,则可以将长度为20mm与9.45mm第三通道153连接在第一通道120的径向方向的同一侧,且长度为20mm的第三通道153位于长度为9.45mm的第三通道153的径向外侧。而长度为9.45mm与8.5mm的第三通道153之间的长度差远小于壳体100的最大周长,两者可以设置在周长为25mm的圆周上,并且可以连接在第一通道120的相对两侧。
可见,本实施例中,存在多个长度较短的第三通道153时,可以在同一圆周上设置两个第三通道153,进而有助于提升壳体100中各通道的布置紧凑性,减少壳体100体积。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音频输出装置还包括振膜200,振膜200将内腔110分隔为前腔111与后腔112,第一通道120通过第二开口140与后腔112连通。
以音频输出装置应用在耳机中为例,耳机的壳体100的内腔110可以被用于发声的振膜200分隔为前腔111和后腔112。其中,在佩戴情况下,前腔111位于靠近人耳的一侧,后腔112位于远离人耳的一侧。
振膜200通过振动发声,在振动过程中,前腔111和后腔112的体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气压变化。为了平衡内腔110的气压,保证振膜200工作的稳定性,后腔112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40、第一通道120以及第一开口130与外部空间连通。
可选地,音频输出装置包括第一麦克风300与第二麦克风;
第一麦克风300设置于后腔112中;第二麦克风设置于前腔111中。
如图1所示,第一麦克风300可以整体设置于后腔112中,以用于进行声音的拾取。该第一麦克风300可以无需连通至音频输出装置的外部空间,进而可以避免在壳体100上额外开设连通后腔112与外部空间的开孔,避免外部噪声从这些额外的开孔中进入到后腔112中而影响音频输出质量。
第一麦克风300与第二麦克风(图中未示出)的设置,可以用于主动降噪。比如,在主动降噪的实现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至少两个麦克风,其中一个麦克风用于测量环境噪声,该麦克风可以记为Ref mic;一个麦克风用于测量戴上耳机后耳机和人耳之间的噪声,该麦克风可以记为Error mic。
上述的第一麦克风300可以对应Ref mic,在常规应用场景下,Ref mic设置在壳体100外部。而本实施例中,声学超材料的设置,实际上已经预先将外部环境中的部分噪声进行了滤除,这部分滤除的噪声可以无需考虑到主动降噪的处理过程中,因此,第一麦克风300可以设置在后腔112中。
第二麦克风对应Error mic,为了测量耳机与人耳之间的噪声,第二麦克风可以设置在靠近人耳的前腔111中。至于基于第一麦克风300与第二麦克风实现主动降噪的具体原理,将在下文中进一步举例说明。
结合一个应用场景,通过上述的声学超材料的设置,可以滤除高频噪声,而低频噪声的滤除可以通过主动降噪技术来实现。由于低频噪声的波形随时间变化减慢,相关电子元件的运算与电信号的输入速率,可以有效应对低频噪声波形的变化,电子元件的计算能力的要求较低,进而有助于节省计算资源。
如图7所示,图7是在一个应用例中,包括有音频输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动降噪的原理图。
主动降噪一般可以细分为前馈主动降噪(Feedforward Active Noise Control,Feedforward ANC)与反馈主动降噪(Feedback ANC)。以降噪耳机为例,主要的声学硬件有外部麦克风(Ref mic),耳机喇叭、内部麦克风(Error mic)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用来实时处理信号。
其中,外部麦克风对应第一麦克风300,用于测量环境的噪声,如上文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麦克风300可以是设置在后腔中的,因此,此处外部麦克风的描述,是为了更直观地体现该麦克风的功能,而不构成其具体安装位置的限定;内部麦克风对应第二麦克风,用于检测戴上耳机后耳机和人耳之间的噪声;DSP用来实时处理信号。
在以上硬件的基础上,电子设备主动降噪的工作原理可以描述为:
环境噪声经过声学超材料滤除高频噪声,外部麦克风实时录制环境噪声,录制的声音通过前反馈滤波器W(z)进行滤波并反转相位180度后,通过耳机喇叭播放。
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声学路径,可以分别通过声学传递函数P(z)与G(z)表示,其中,P(z)指从噪声声源到人耳(戴着耳机的时候)的声学传递方程,G(z)指的是从耳机喇叭到人耳的声学传递方程。
设环境噪声为x(n),则戴上耳机后听到的噪声d(n)可以为:
d(n)=x(n)*p(n)
其中,p(n)是P(z)在时域上的表达,*表示卷积运算。
在理想情况下,d(n)为0,然而环境噪声的存在,d(n)通常不为0,因此,会通过耳机喇叭播放以噪声。若耳机喇叭播放一相关的噪声y(n),则人耳听到的声音e(n)为:
e(n)=x(n)*p(n)-y(n)*g(n)
其中,g(n)是G(z)在时域上的表达,y(n)*g(n)可以通过y′(n)表示。
e(n)可以被内部麦克风采集,并反馈到DSP,DSP中的自适应算法以e(n)=0为目标,进行自动降噪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音频输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音频输出装置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合成内腔,所述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
每一所述耦合消音结构均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所述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消音结构包括封闭腔室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封闭腔室连通;所述封闭腔室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与其连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环形通道;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N个耦合消音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耦合消音结构的尺寸存在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消音结构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所述第三通道的长度为目标噪声波长的(2n-1)/4倍,所述目标噪声波长为待滤除的噪声的波长,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为弧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N个耦合消音结构中包括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第三通道,所述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第三通道之间的长度和,小于所述圆周的周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装置还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前腔与后腔,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后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装置包括第一麦克风与第二麦克风;
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于所述后腔中;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于所述前腔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99142.1A CN113938788B (zh) | 2021-10-14 | 2021-10-14 |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99142.1A CN113938788B (zh) | 2021-10-14 | 2021-10-14 |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8788A true CN113938788A (zh) | 2022-01-14 |
CN113938788B CN113938788B (zh) | 2024-07-19 |
Family
ID=7927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99142.1A Active CN113938788B (zh) | 2021-10-14 | 2021-10-14 |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3878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9891A (zh) * | 2022-05-24 | 2022-08-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103567A (zh) * | 2022-06-28 | 2022-09-23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通风降噪机构和包括通风降噪机构的通风降噪装置 |
WO2024113402A1 (zh) * | 2022-12-01 | 2024-06-06 | 静音科技有限公司 | 通风管道宽频超材料消音器及设计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4582A (zh) * | 2016-09-06 | 2017-02-22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入耳式耳机 |
CN111988698A (zh) * | 2020-08-31 | 2020-11-2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113055777A (zh) * | 2021-03-12 | 2021-06-29 | 深圳快听科技有限公司 | 降噪装置及降噪耳机 |
CN213638177U (zh) * | 2020-12-22 | 2021-07-06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
2021
- 2021-10-14 CN CN202111199142.1A patent/CN1139387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4582A (zh) * | 2016-09-06 | 2017-02-22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入耳式耳机 |
CN111988698A (zh) * | 2020-08-31 | 2020-11-2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213638177U (zh) * | 2020-12-22 | 2021-07-06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113055777A (zh) * | 2021-03-12 | 2021-06-29 | 深圳快听科技有限公司 | 降噪装置及降噪耳机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9891A (zh) * | 2022-05-24 | 2022-08-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
WO2023226843A1 (zh) * | 2022-05-24 | 2023-11-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103567A (zh) * | 2022-06-28 | 2022-09-23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通风降噪机构和包括通风降噪机构的通风降噪装置 |
WO2024113402A1 (zh) * | 2022-12-01 | 2024-06-06 | 静音科技有限公司 | 通风管道宽频超材料消音器及设计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8788B (zh) | 2024-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38788B (zh) | 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 |
US8295503B2 (en) | Noise re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
EP0647343B1 (en) | A transducer arrangement for active sound cancellation systems | |
TWI648992B (zh) | 抗噪耳機 | |
US8045724B2 (en) | Ambient noise-reduction system | |
JP5002787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音源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コーキャンセルシステム | |
CN102668523B (zh) | 用于在便携式设备中使用的装置 | |
JP2014155145A (ja) | イヤホンマイク | |
WO2016206764A1 (en) |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heads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H11220789A (ja) |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 |
CN112584265B (zh) | 一种耳机 | |
TW201813416A (zh) | 抗噪耳機 | |
WO2022228306A1 (zh) | 电子设备 | |
US9602928B2 (en) | Speaker system having a sound collection unit for combining sound waves | |
JP3512982B2 (ja) | Sodマイクロホンを含む装置 | |
CN111988698B (zh) | 一种耳机 | |
CN210053528U (zh) | 电子设备 | |
JP2781193B2 (ja) | アクティブ・ノイズ・キャンセラー | |
TW202021375A (zh) | 具濾音器的主動式降噪裝置及耳機 | |
US1157053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oudspeaker module | |
US7461718B2 (en) | Loudspeak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a leak to compensate for the effect of acoustic modes on loudspeaker frequency response | |
CN114071298A (zh) | 头戴式耳机 | |
WO2022266843A1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JP7571300B1 (ja) | イヤホン | |
WO2023029957A1 (zh) | 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