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332A -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9332A
CN114979332A CN202210557639.4A CN202210557639A CN114979332A CN 114979332 A CN114979332 A CN 114979332A CN 202210557639 A CN202210557639 A CN 202210557639A CN 114979332 A CN114979332 A CN 114979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mechanism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creen
flexible displa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76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宗文
罗政军
刘喜明
成东村
郑启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76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93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9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9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机构和张紧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转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折叠机构上,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折叠机构相对的区域为弯折区;所述张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机构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折叠机构连接,所述张紧机构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具有形变而产生弹力,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屏幕大小可变的电子设备越来越普遍。可折叠电子设备是实现屏幕尺寸变化的一种实现形式,但是,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显示屏上的折痕越来越明显,在展开时难以消除,影响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折痕越来越明显,继而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机构和张紧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转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折叠机构上,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折叠机构相对的区域为弯折区;
所述张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机构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折叠机构连接,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呈片状结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一非通孔区、第二非通孔区和通孔区,所述第一非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非通孔区通过所述通孔区连接,所述通孔区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该安装方法包括:
将张紧机构的一端与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
将所述电子设备折叠至目标角度;
在所述张紧机构未张紧的情况下将所述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使得所述张紧机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处于张紧状态,所述张紧机构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折叠机构和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张紧机构,并将张紧机构与折叠机构连接,使得张紧机构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通过张紧机构与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度,改善了折痕现象,提升了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继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前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后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前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后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5、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折叠机构4和张紧机构3;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折叠机构4连接,并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可相对转动,以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折叠机构4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折叠机构4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相对转动,示例性的,折叠机构4可以为铰链、传动轴、齿轮等形式。而柔性显示屏5则设置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折叠机构4之上,该柔性显示屏5与折叠机构4相对的区域即为弯折区;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折叠机构4支撑于柔性显示屏5的下方,并且柔性显示屏5与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可选地,柔性显示屏5与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之间可以采用双面胶粘接。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该柔性显示屏5与第一壳体1相对的区域和与第二壳体2相对的区域也将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柔性显示屏5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也将随之发生弯折形变,在折叠次数较多后,弯折区会存在较深的折痕,从而影响柔性显示屏5的显示效果,继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折叠机构4与柔性显示屏5之间还设置了张紧机构3,该张紧机构3与折叠机构4连接,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张紧机构3具有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即具有恢复原始状态的趋势,而此时张紧机构3与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接触,从而使得张紧机构3对弯折区支撑,继而使得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具有恢复成平面的趋势,最终使得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的折痕变浅甚至消失,达到改善折痕的目的。
由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折叠机构4和柔性显示屏5之间设置张紧机构3,并将张紧机构3与折叠机构4连接,使得张紧机构3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通过张紧机构3与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相当于在弯折区下方形成了平面支撑,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柔性显示屏5的平整度,改善了折痕现象,提升了柔性显示屏5的显示效果,继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机构3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钛合金、不锈钢材料等。而张紧机构呈片状结构,张紧机构包括第一非通孔区、第二非通孔区和通孔区,第一非通孔区和第二非通孔区通过通孔区连接,通孔区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由于金属材料的张紧机构具有的通孔区具有至少两个通孔,那么该通孔区的强度将低于此张紧机构的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的强度。换句话说,该张紧机构的通孔区可以被弯折,或者可被拉伸,从而具有张紧状态或非张紧状态。在该张紧机构设置于折叠屏上的时候,张紧机构的通孔区朝向折叠机构,从而能够使电子设备实现折叠状态。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情况下,该张紧机构的通孔区可以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接触,由于该张紧机构为金属材料,通孔区具有一定强度,因此可以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提供支撑,进而减少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由于折叠次数的增加,而出现的折痕。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机构3可以为弹性材料,例如弹簧片、橡胶片、硅胶片中的任意一者,还可以为由多根弹力绳形成的弹力网等,这样在弹性材料可以具有未张紧状态和张紧状态。只要满足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能与弯折区接触,且可对弯折区形成支撑,使得弯折区的折痕得到改善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机构3呈片状结构,例如呈规则的矩形,张紧机构3包括第一非通孔区31、第二非通孔区32和通孔区33,其中,第一非通孔区31和第二非通孔区32通过通孔区33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非通孔区31和第二非通孔区32设置于通孔区33的两侧。通孔区33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通过在通孔区33内开设通孔,可以使得张紧机构3的通孔区33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容易被弯折,在展平状态下,也由于通孔区的存在,提供一定的强度,从而有效的支撑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另外,由于通孔区的通孔为镂空或者填充有其他利于弯折的材料,也有助于减轻张紧机构3的重量,继而减轻电子设备的整机重量。可选地,上述通孔区33中的通孔可以采用刻蚀工艺形成,张紧机构3具体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等,只要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能够为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提供支撑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区33包括多个成排设置的通孔,任意相邻两排的通孔之间互相错位。也就是说,通孔区33的通孔成排相邻设置,而相邻的任意两排通孔之间互相错位,由此可以防止柔性显示屏在张紧机构的通孔区处出现下沉问题,并且使得张紧机构3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对柔性显示屏5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从而提升对弯折区的折痕的改善效果。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者,其中,多边形可以为正多边形,也可以为除正多边形意外的其他多边形,例如,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等。通过选择不同的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改变张紧机构3的通孔区33的形变效果,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开设符合要求的横截面形状的通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区33的宽度与张紧机构3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的比值为0.5~0.95。其中,通孔区33的宽度即为第一非通孔区31和第二非通孔区32之间的间距,而张紧机构3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则为张紧机构3处于平面状态,且未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时的宽度。通过将通孔区33的宽度与张紧机构3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的比值设置为0.5~0.95,可以使得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形变量合适,继而对弯折区支撑的支撑效果更好。
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4包括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3和铰链机构42,其中,铰链机构42一端与第一支撑板41连接,铰链机构4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3连接,也即,铰链机构42可以沿其轴向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第一支撑板41连接,而另一部分则与第二支撑板43连接。并且,第一壳体1通过第一支撑板41与铰链机构42连接,第二壳体2通过第二支撑板43与铰链机构42连接,由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即可通过铰链机构42的活动链接实现两者的相对运动。
其中,若折叠机构4直接与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相对,则对折叠机构4中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3等部件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从而增加折叠机构4的设计、加工难度,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折叠机构4与弯折区之间设置张紧机构3,利用张紧机构3形成的平面对弯折区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可以降低对折叠机构4中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3等部件的平整度要求以及折叠机构4的成本。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机构3与折叠机构4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张紧机构3的第一非通孔区31与第一支撑板41连接,第二非通孔区32与第二支撑板43连接,其中,通孔区33与铰链机构42相对。也就是说,张紧机构3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机构4的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3连接,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张紧机构3的两端也将跟随第一支撑板41以及第二支撑板43展平,则会对张紧机构3的通孔区33产生拉力继而可能产生一定的形变,则张紧机构3将有由第一非通孔区和第二非通孔区向通孔区方向的作用力,而由于通孔区33与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接触,则将对该弯折区形成支撑力,使得弯折区也具有恢复成平面的趋势,从而改善弯折区的折痕。可选地,张紧机构3与折叠机构4之间可以采用双面胶粘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机构3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与折叠机构4的宽度的比值为0.6~0.9。其中,张紧机构3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则为张紧机构3处于平面状态,且未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时的宽度。折叠机构4的宽度可以为第一支撑板41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边和第二支撑板43靠近第二壳体2的一侧边之间的间距,折叠机构4的宽度方向与张紧机构3的宽度方向相同。张紧机构3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与折叠机构4的宽度的比值设置为0.6~0.9,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3在铰链机构42两侧相对转动时,可以施加给张紧机构3较大的拉力,从而使得张紧机构3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形变量合适,继而对弯折区支撑的支撑效果更好。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机构3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05mm~2mm。通过将张紧机构3的厚度设置为上述范围,可以确保张紧机构3在被施加拉力时能够产生较好的弹力,继而对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产生较好的支撑。
请参考图6至图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前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后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前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后的柔性显示屏的折痕示意图之二。如图6和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屏5在折叠多次后产生了较明显的折痕,折痕主要集中在柔性显示屏5的弯折区;如图7、图9所示,使用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张紧机构3后,利用张紧机构3对柔性显示屏5的支撑作用,柔性显示屏5上的折痕明显改善。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总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折叠机构和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张紧机构,并将张紧机构与折叠机构连接,使得张紧机构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具有形变而产生弹力,通过张紧机构与弯折区接触,以对弯折区支撑,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度,改善了折痕现象,提升了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继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呈片状结构,张紧机构包括第一非通孔区、第二非通孔区和通孔区,第一非通孔区和第二非通孔区通过通孔区连接,通孔区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张紧机构可以设置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与折叠机构之间,继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张紧机构与弯折区接触,以对弯折区支撑,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度,改善了折痕现象,提升了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继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通孔区包括多个成排设置的通孔,任意相邻两排的通孔之间互相错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通孔区的宽度与所述张紧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的比值为0.5~0.9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张紧机构为金属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张紧机构的具体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的张紧机构,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再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张紧机构的一端与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
步骤102:将所述电子设备折叠至目标角度;
步骤103:在所述张紧机构未产生张紧的情况下将所述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使得所述张紧机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处于张紧状态,所述张紧机构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折叠机构;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折叠机构连接,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可相对转动,以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折叠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折叠机构可以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示例性的,折叠机构可以为铰链、传动轴、齿轮等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铰链机构,铰链机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铰链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且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支撑板与铰链机构连接,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与铰链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张紧机构,在完成上述结构的组装之后,将张紧机构的一端与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可选地,张紧机构呈片状结构,张紧机构包括第一非通孔区、第二非通孔区和通孔区,第一非通孔区和第二非通孔区通过通孔区连接,通孔区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其中,张紧机构的一端即第一非通孔区,折叠机构的一端即为第一支撑板,张紧机构的一端与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即为张紧机构的第一非通孔区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支撑板连接。可选地,张紧机构与折叠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
本实施中,将张紧机构的一端与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之后,可以将电子设备折叠至目标角度,示例性地,该目标角度的选择范围为90°~170°,之后,在张紧机构未张紧的情况下将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由此,通过将电子设备折叠至目标角度,可以方便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从而省去需要外力拉扯张紧机构才可将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的繁琐过程,也避免了施加外力拉扯时外力不均衡引起的张紧机构形变量不一致的问题,最终确保了张紧机构对弯折区的折痕的改善效果。
具体来说,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为第二非通孔区,折叠机构的另一端为第二支撑板,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即为张紧机构的第二非通孔区与折叠机构的第二支撑板连接。可选地,张紧机构与折叠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
本实施例中,张紧机构安装完成后,即可将柔性显示屏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折叠机构之上,而张紧机构即位于柔性显示屏和折叠机构之间,柔性显示屏与折叠机构相对的区域即为弯折区。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该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壳体相对的区域和与第二壳体相对的区域也将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柔性显示屏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张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机构的两端连接之后,可以使得张紧机构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张紧机构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接触,以对弯折区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机构和张紧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转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折叠机构上,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折叠机构相对的区域为弯折区;
所述张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机构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折叠机构连接,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呈片状结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一非通孔区、第二非通孔区和通孔区,所述第一非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非通孔区通过所述通孔区连接,所述通孔区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区包括多个成排设置的通孔,任意相邻两排的通孔之间互相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区的宽度与所述张紧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的比值为0.5~0.9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铰链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通孔区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非通孔区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通孔区与所述铰链机构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与所述折叠机构的宽度的比值为0.6~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05mm~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为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为弹性材料。
12.一种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呈片状结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一非通孔区、第二非通孔区和通孔区,所述第一非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非通孔区通过所述通孔区连接,所述通孔区内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区包括多个成排设置的通孔,任意相邻两排的通孔之间互相错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区的宽度与所述张紧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的比值为0.5~0.95。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为金属材料。
17.一种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张紧机构的一端与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
将所述电子设备折叠至目标角度;
在所述张紧机构未张紧的情况下将所述张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使得所述张紧机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处于张紧状态,所述张紧机构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接触,以对所述弯折区支撑。
CN202210557639.4A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49793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7639.4A CN114979332A (zh)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7639.4A CN114979332A (zh)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9332A true CN114979332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7639.4A Pending CN114979332A (zh)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93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7631B2 (en) Foldable display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0792905B (zh)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US1006367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hinged housing,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6971354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携帯用情報機器、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の製造方法
WO2019237706A1 (zh) 柔性显示设备及柔性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11510527B (zh) 折叠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20230049246A1 (en) Folding displayer support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3164598U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電子装置
CN110770814B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
KR20180081119A (ko) 폴딩 가능한 단말
CN111986571A (zh) 柔性显示屏
JP6898485B1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
JP2009259929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TW200535493A (en) Rollable electronic panel device
CN211604573U (zh) 一种折叠屏的支撑和保护装置及折叠屏
CN111064833B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JP7201796B2 (ja) モバイル端末およびヒンジ機構
US20240045477A1 (en) Support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JP6837106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3534893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4979332A (zh) 电子设备、张紧机构和安装方法
JP4970299B2 (ja) 電子機器、電子部品の保持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15273674A (zh) 支撑背板及滑卷显示装置
WO2023035405A1 (zh) 显示装置
CN11378191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