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4833A -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4833A
CN114974833A CN202210888358.7A CN202210888358A CN114974833A CN 114974833 A CN114974833 A CN 114974833A CN 202210888358 A CN202210888358 A CN 202210888358A CN 114974833 A CN114974833 A CN 114974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dead center
coil winding
ferrite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8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4833B (zh
Inventor
余海东
张耐久
黄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rui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ru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rui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ru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83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4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4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4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4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4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95Windings disposed upon ring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17/062Toroidal core with turns of coil around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01F27/36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mad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采用铜芯线,且在铜芯线外表面设置一层绝缘材料,差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共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圆环实芯铁氧体采用对称的结构;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扼流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背景技术
差模干扰是指为在任意两条载流导线之间的无用电位差所形成的电流。干扰电流在信号线与信号地线之间或电源线的火线和零线之间流动。在信号电路走线中,差模干扰电流是在外界电磁场中信号线和信号地线构成的回路中感应产生的。
共模干扰指的是干扰电压在信号线及其回线一般称为信号地线上的幅度相同,这里的电压以附近任何一个物体大地、金属机箱、参考地线板等为参考电位,干扰电流回路则是在导线与参考物体构成的回路中流动。
为了将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集成到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能对差模电流、共模电流进行滤波,且能提高滤波的质量,亟需提出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集成到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磁屏蔽方式,提高滤波的质量,提供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采用铜芯线,且在铜芯线外表面设置一层绝缘材料,差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共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
圆环实芯铁氧体采用对称的结构;
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
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且是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
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集成化的方式,能分别对共模电流、差模电流进行滤波,降低成本,减小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体积;2、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且是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提高差模扼流圈、共模扼流圈的滤波质量;3、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在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减少新的干扰信号的产生,提高滤波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共模电流通过不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3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差模电流通过不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4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共模电流通过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5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差模电流通过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6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外环止点固定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与外环止点固定板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第二个线圈109、圆环实芯铁氧体104组成共模扼流圈;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到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的路径,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到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的路径,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上。
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差模线圈,第三个线圈112、第四个线圈101、圆环实芯铁氧体104组成差模扼流圈;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到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的路径,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到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路径,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两个线圈重合;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上。
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连通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连通方式是: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种连通方式是: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之间的连通铜芯线在中转定位装置107内,中转定位装置107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采用胶合方式固定相互的位置,中转定位装置107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在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107采用磁屏蔽结构,屏蔽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与中转定位装置107内的铜芯线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电磁感应,屏蔽新的干扰信号的产生,提高滤波质量。
实施例1:
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
结合图2, 共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共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电流依次经过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共模电流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结合图3,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进入、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出,差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
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电流依次经过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出、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实施例2:
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的铜芯线,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铜芯线是不相交的,在空间上是分离的。
结合图4, 共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共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电流依次经过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共模电流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结合图5,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进入、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出,差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
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电流依次经过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出、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结合图6,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剖面图;
结合图7,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结合图8,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外环止点固定板的立体示意图;
结合图9,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与外环止点固定板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中转定位装置107包括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和外环止点固定板404;中转定位装置107采用圆筒结构,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由外层塑料201、内层塑料203、中间金属层202构成,外层塑料201与内层塑料203包裹中间金属层202,中间金属层202采用薄的铜或铝构成。
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设置第一线槽307、第二线槽302、第三线槽304、第四线槽306,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是对称结构,第一线槽307、第二线槽302、第三线槽304、第四线槽306完全相同,第一线槽307与第二线槽302对称,第三线槽304与第四线槽306对称。
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之间采用胶固定位置;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一线槽307末端、第二线槽302末端、第三线槽304末端、第四线槽306末端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的延展面上,第一线槽307末端、第二线槽302末端、第三线槽304末端、第四线槽306末端设置与铜芯线直径相等的半圆凹槽,其有益效果是:是将铜芯线的中心对称线与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分布在在同一个平面。
铜芯线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二线槽302末端,铜芯线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一线槽307末端,铜芯线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三线槽304末端,铜芯线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四线槽306末端;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外层采用塑料、内层采用塑料、中间层采用金属层,外环止点固定板404设置垂直的圆弧板403,垂直的圆弧板403设置等高的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外环止点固定板404设置母扣环405,母扣环405采用弹性塑料,母扣环405的剖面为母扣剖面502,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的第一公扣环301、第二公扣环305的剖面为公扣剖面501,两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母扣环405分别扣在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的第一公扣环301、第二公扣环305上;第一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中心线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的延展面上;第二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中心线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的延展面上;铜芯线经过第一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固定在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铜芯线经过第一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二通孔402固定在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铜芯线经过第二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固定在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铜芯线经过第二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二通孔402固定在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其有益效果是: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与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组成磁屏蔽结构,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内部的铜芯线处于磁屏蔽状态,防止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内部的铜芯线产生电磁感应;外环止点固定板404对外环止点外的铜芯线也有电磁屏蔽效应;精准控制铜芯线在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铜芯线在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铜芯线在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铜芯线在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位置,目的在于精准控制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目的在于精准控制精准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采用铜芯线,且在铜芯线外表面设置一层绝缘材料,差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共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其特征在于: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
圆环实芯铁氧体采用对称的结构;
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
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且是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
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第二个线圈(109)、圆环实芯铁氧体(104)组成共模扼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差模线圈,第三个线圈(112)、第四个线圈(101)、圆环实芯铁氧体(104)组成差模扼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连通方式有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一种连通方式是: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种连通方式是: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之间的连通铜芯线在中转定位装置(107)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中转定位装置(107)的圆筒由外层塑料(201)、内层塑料(203)、中间金属层(202)构成;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设置第一线槽(307)、第二线槽(302)、第三线槽(304)、第四线槽(3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其特征在于:两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母扣环(405)分别扣在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的第一公扣环(301)、第二公扣环(305)上。
CN202210888358.7A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Active CN114974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358.7A CN114974833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358.7A CN114974833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4833A true CN114974833A (zh) 2022-08-30
CN114974833B CN114974833B (zh) 2022-10-28

Family

ID=8296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8358.7A Active CN114974833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483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9350A (en) * 1997-04-08 1999-06-01 X2Y Attenuators, L.L.C. Paired multi-layered dielectric independent passiv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l and common mode filtering with surge protection in one integrated package
US20020175571A1 (en) * 2001-04-11 2002-11-28 Gilmore Thomas P. Common mode/differential mode choke
JP200720822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1369480A (zh) * 2008-06-26 2009-02-18 申莉萌 Emi滤波器的磁集成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6400A (zh) * 2010-05-11 2011-03-16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差共模滤波的集成电感器
CN102074330A (zh) * 2010-11-30 2011-05-25 薛韬 多相差模和共模共体电抗器
CN202004639U (zh) * 2011-03-13 2011-10-05 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共模差模集成滤波器
CN102360725A (zh) * 2011-07-20 2012-02-22 唐山尚新融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差模、共模一体磁集成电感器
JP2013062477A (ja) * 2011-09-10 2013-04-04 Moda Technology:Kk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KR20130006019U (ko) * 2012-04-06 2013-10-16 상신전자(주) 씨엠/디엠 일체형 이엠아이필터
CN103545085A (zh) * 2013-11-01 2014-01-2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双磁芯的差共模集成emi滤波器
CN106856140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双磁芯呈立体交错布置的共模差模集成电感
CN207895935U (zh) * 2018-03-10 2018-09-21 常州市南方电器元件厂有限公司 可受控设计的共模与差模一体式滤波器件
CN111415810A (zh) * 2020-04-17 2020-07-14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差共模一体扼流圈
US20200253002A1 (en) * 2017-10-25 2020-08-06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hob compri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
CN111834081A (zh) * 2019-04-16 2020-10-27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共模差模一体化电感
CN113314296A (zh) * 2021-06-30 2021-08-27 深圳莱福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差共模电感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9350A (en) * 1997-04-08 1999-06-01 X2Y Attenuators, L.L.C. Paired multi-layered dielectric independent passiv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l and common mode filtering with surge protection in one integrated package
US20020175571A1 (en) * 2001-04-11 2002-11-28 Gilmore Thomas P. Common mode/differential mode choke
JP200720822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1369480A (zh) * 2008-06-26 2009-02-18 申莉萌 Emi滤波器的磁集成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6400A (zh) * 2010-05-11 2011-03-16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差共模滤波的集成电感器
CN102074330A (zh) * 2010-11-30 2011-05-25 薛韬 多相差模和共模共体电抗器
CN202004639U (zh) * 2011-03-13 2011-10-05 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共模差模集成滤波器
CN102360725A (zh) * 2011-07-20 2012-02-22 唐山尚新融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差模、共模一体磁集成电感器
JP2013062477A (ja) * 2011-09-10 2013-04-04 Moda Technology:Kk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KR20130006019U (ko) * 2012-04-06 2013-10-16 상신전자(주) 씨엠/디엠 일체형 이엠아이필터
CN103545085A (zh) * 2013-11-01 2014-01-2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双磁芯的差共模集成emi滤波器
CN106856140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双磁芯呈立体交错布置的共模差模集成电感
US20200253002A1 (en) * 2017-10-25 2020-08-06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hob compri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
CN207895935U (zh) * 2018-03-10 2018-09-21 常州市南方电器元件厂有限公司 可受控设计的共模与差模一体式滤波器件
CN111834081A (zh) * 2019-04-16 2020-10-27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共模差模一体化电感
CN111415810A (zh) * 2020-04-17 2020-07-14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差共模一体扼流圈
CN113314296A (zh) * 2021-06-30 2021-08-27 深圳莱福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差共模电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 PANG 等: "Common-Mode Differential-Mode (CMDM) Method for Double-Nuclear MR Signal Excitation and Reception at Ultrahigh Fields",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
胡 锋 等: "基于高导锰锌铁氧体磁芯的单相共差模磁集成电感器", 《磁性材料及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4833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7299B2 (en) Magnetic structures with self-enclosed magnetic paths
CN105390241A (zh) 复合磁性元件
CN107430933B (zh) 地面侧线圈单元
CN103765535A (zh) 电抗器及电气设备
CN206116134U (zh) 一种闭环双路电感器
TW200807459A (en) Wave-filtering inductor
CN103545085A (zh) 一种双磁芯的差共模集成emi滤波器
KR20190046664A (ko) 평형 불평형 (밸런) 변압기
CN114974833B (zh)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CN111415810B (zh) 一种差共模一体扼流圈
CN101399114B (zh) 一种多磁路变压器
JP2016195289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212874227U (zh) 一种差共模一体式电感器及emi滤波器
CN111834081A (zh) 共模差模一体化电感
CN210403487U (zh) 一种集成差模的共模电感器及电源
US9672974B2 (en) Magnetic component and power transfer device
CN204010892U (zh) 一种共模电感
JP7073864B2 (ja) 複合フィルタ部品、及び、電力重畳回路
CN208922859U (zh) 一种电感磁芯、共模电感、emi滤波器和开关电源
CN220895310U (zh) 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
CN218333391U (zh) 串列式混合材料磁集成电感器
CN220526718U (zh) 一种y型三相共差模磁芯、电感以及三相集成谐振变压器
CN217157915U (zh) 滤波电感和滤波器
KR20190088771A (ko)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CN217214402U (zh) 一种谐振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